第140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提出要逐步調整零售價格,取消對一些商品的專項補貼,僅保留對石油和糧食的價格補貼。為了鼓勵企業採用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這次改革實行價格獎懲製度,按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對基本價格實行加價或降價的辦法,將產品分為3級,規定2級產品為基本價格,1級加
04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價20%,3級降價14%,這樣使國家產品的價格向世界市場價格靠攏。
《整套措施》還規定將生產經濟單位建成企業管理的基本環節,提高其地位,擴大其職權。規定生產經濟單位為享有法人地位的綜合性管理組織,是國家任務的承擔者,是同國家預算發生關係的主體。
生產經濟單位對國家財政計劃負責,設有各種基金。生產經濟單位對其所管轄的企業的技術、生產、貿易、投資和財政等一切重大經濟問題進行統一管理。
這樣,工業管理係統將由三級管理(政府各部—生產經濟單位—企業)逐步過渡到兩級管理(部—生產經濟單位)。
《整套措施》規定在對外經濟關係中實行獎懲措施,生產經濟單位設立出口獎勵基金;出口產品質量不合格者要給予經濟製裁。
對外貿組織實行單獨的獎勵,取消生產部門與外貿組織共同分享出口成果的製度。
1984年9月,聯邦政府又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完善國民經濟計劃管理體製整套措施的主要方針》,從14個方麵對《整套措施》加以具體化。
這是計劃管理體製變革過程中的又一重大步驟。
《主要方針》更加突出以效益為中心,發展科技,少投入,多產出,改進產品質量,提高出口競爭能力。文件強調發揮價值管理手段,擴大企業在各種基金創造和使用方麵的責權,擴大了企業在限額工程以下的資金使用權。
1986年3月,捷共17大在提出“加速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捷共中央總書記胡薩克明確提出“要不斷完善經濟和計劃管理體製,逐步改革經濟機製”。
還要完善政治體製,加強社會主義民主。他強調指出,必須從民主集中製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4
原則出發,完善中央管理工作,同時加強下麵各環節的責權,特別要發揮勞動集體的積極性。
根據捷共17大的精神,捷共中央主席團和聯邦政府於1987年2月通過了《捷克斯洛伐克經濟機製改革原則》(簡稱《37條》)
,確定了經濟改革的原則、方針和步驟,決定從190年起,全麵推行新的經濟體製。
《37條》提出,在經濟中要實行新的深刻的變革,利用科技,使捷經濟發生向集約化過渡的根本性轉折。
《37條》的核心仍是堅持對經濟管理的社會主義原則,在加強黨的領導作用和社會主義國家管理職能的同時,擴大企業的權限,利用商品貨幣關係;大力發揮科技的作用;改革計劃管理體製,以促進經濟向集約化方向發展,實現到本世紀末國民收入增長23的目標。新的經濟管理體製a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擴大企業自主權,企業自負盈虧,自籌資金和自主經營,在完成國家規定任務和上繳利稅後,有權製定計劃,支配資金,決定生產結構、產品品種和銷售途徑,並享有更大的外貿權。!
取消中間環節—生產經濟單位,實行中央和企業兩級管理,轉變管理機構的職能。府部門主要研究長遠戰略性經濟發展問題,決定重大比例關係,實行宏觀控製,審批重點工程和地區發展規劃,製定價格、信貸和財政政策,並促進企業參與國際合作。中央計劃部門主要負責製定中長期計劃,以長期經濟定額和效益標準代替產量和產值指標。在具體管理上,要利用經濟手段調節經濟,充分發揮價格、匯率、稅收和信貸的作用。∶實行一定程度的開放政策,取消外資在合資企業中不得超過49%的限製;加強同蘇歐國家企業及科研單位建立直接聯繫;主張改革經互會機
24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製。
為了實現以上改革原則,聯邦議會於1988年通過了《國營企業法》、《農業生產合作社法》,修訂了《對外經濟關係法》,從法律上為改革作準備。同時,在一些企業進行改革試點,準備推廣。但由於領導層對改革的看法不一致,黨內和社會上保守思想較濃,群眾對黨缺乏信任,社會上反對派活動加劇,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改革進展緩慢,經濟停滯依然如故。
胡薩克當政以後,對知識界的控製變本加厲。
但是,1968年的改革思潮仍存。
人心思變,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群眾的不滿情緒為反對派的活動提供了土壤。
1977年,零星的分散的反對派活動逐漸形成了有組織的活動。
在1974年歐安會精神的鼓舞下,反對派人士於1977年1月宣布成立“七七憲章”組織,劇作家哈韋爾、杜布切克時期的外交部長哈耶克等任首任發言人,宣布該組織的宗旨是,要求當局貫徹歐安會精神,執行聯合國有關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規定,並準備同當局進行對話。
“七七憲章”組織的文件在西方發表,在國內成了“反對派的共同聲明”。該團體利用合法形式,同當局較量,公開組織簽名運動,首批簽名者共達243人,其中有捷共前領導幹部、著名作家、運動員等著名社會人士。反對派開展公開的有組織的活動,這在1968年之後還是第一次。
</br>
04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價20%,3級降價14%,這樣使國家產品的價格向世界市場價格靠攏。
《整套措施》還規定將生產經濟單位建成企業管理的基本環節,提高其地位,擴大其職權。規定生產經濟單位為享有法人地位的綜合性管理組織,是國家任務的承擔者,是同國家預算發生關係的主體。
生產經濟單位對國家財政計劃負責,設有各種基金。生產經濟單位對其所管轄的企業的技術、生產、貿易、投資和財政等一切重大經濟問題進行統一管理。
這樣,工業管理係統將由三級管理(政府各部—生產經濟單位—企業)逐步過渡到兩級管理(部—生產經濟單位)。
《整套措施》規定在對外經濟關係中實行獎懲措施,生產經濟單位設立出口獎勵基金;出口產品質量不合格者要給予經濟製裁。
對外貿組織實行單獨的獎勵,取消生產部門與外貿組織共同分享出口成果的製度。
1984年9月,聯邦政府又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完善國民經濟計劃管理體製整套措施的主要方針》,從14個方麵對《整套措施》加以具體化。
這是計劃管理體製變革過程中的又一重大步驟。
《主要方針》更加突出以效益為中心,發展科技,少投入,多產出,改進產品質量,提高出口競爭能力。文件強調發揮價值管理手段,擴大企業在各種基金創造和使用方麵的責權,擴大了企業在限額工程以下的資金使用權。
1986年3月,捷共17大在提出“加速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捷共中央總書記胡薩克明確提出“要不斷完善經濟和計劃管理體製,逐步改革經濟機製”。
還要完善政治體製,加強社會主義民主。他強調指出,必須從民主集中製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4
原則出發,完善中央管理工作,同時加強下麵各環節的責權,特別要發揮勞動集體的積極性。
根據捷共17大的精神,捷共中央主席團和聯邦政府於1987年2月通過了《捷克斯洛伐克經濟機製改革原則》(簡稱《37條》)
,確定了經濟改革的原則、方針和步驟,決定從190年起,全麵推行新的經濟體製。
《37條》提出,在經濟中要實行新的深刻的變革,利用科技,使捷經濟發生向集約化過渡的根本性轉折。
《37條》的核心仍是堅持對經濟管理的社會主義原則,在加強黨的領導作用和社會主義國家管理職能的同時,擴大企業的權限,利用商品貨幣關係;大力發揮科技的作用;改革計劃管理體製,以促進經濟向集約化方向發展,實現到本世紀末國民收入增長23的目標。新的經濟管理體製a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擴大企業自主權,企業自負盈虧,自籌資金和自主經營,在完成國家規定任務和上繳利稅後,有權製定計劃,支配資金,決定生產結構、產品品種和銷售途徑,並享有更大的外貿權。!
取消中間環節—生產經濟單位,實行中央和企業兩級管理,轉變管理機構的職能。府部門主要研究長遠戰略性經濟發展問題,決定重大比例關係,實行宏觀控製,審批重點工程和地區發展規劃,製定價格、信貸和財政政策,並促進企業參與國際合作。中央計劃部門主要負責製定中長期計劃,以長期經濟定額和效益標準代替產量和產值指標。在具體管理上,要利用經濟手段調節經濟,充分發揮價格、匯率、稅收和信貸的作用。∶實行一定程度的開放政策,取消外資在合資企業中不得超過49%的限製;加強同蘇歐國家企業及科研單位建立直接聯繫;主張改革經互會機
24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製。
為了實現以上改革原則,聯邦議會於1988年通過了《國營企業法》、《農業生產合作社法》,修訂了《對外經濟關係法》,從法律上為改革作準備。同時,在一些企業進行改革試點,準備推廣。但由於領導層對改革的看法不一致,黨內和社會上保守思想較濃,群眾對黨缺乏信任,社會上反對派活動加劇,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改革進展緩慢,經濟停滯依然如故。
胡薩克當政以後,對知識界的控製變本加厲。
但是,1968年的改革思潮仍存。
人心思變,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群眾的不滿情緒為反對派的活動提供了土壤。
1977年,零星的分散的反對派活動逐漸形成了有組織的活動。
在1974年歐安會精神的鼓舞下,反對派人士於1977年1月宣布成立“七七憲章”組織,劇作家哈韋爾、杜布切克時期的外交部長哈耶克等任首任發言人,宣布該組織的宗旨是,要求當局貫徹歐安會精神,執行聯合國有關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規定,並準備同當局進行對話。
“七七憲章”組織的文件在西方發表,在國內成了“反對派的共同聲明”。該團體利用合法形式,同當局較量,公開組織簽名運動,首批簽名者共達243人,其中有捷共前領導幹部、著名作家、運動員等著名社會人士。反對派開展公開的有組織的活動,這在1968年之後還是第一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