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東歐掀起的改革浪潮,對捷形成了巨大的衝擊。


    捷共一些領導人對舊體製的弊端作了尖銳的批評。


    1988年4月3日,總理什特勞加爾說,“捷一直在實行國民經濟的行政命令的管理體製,這種體製的潛力已消耗殆盡,為什麽不早改變?


    原因在於思想上和行動上的習慣勢力。“


    經濟學家把捷經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34


    濟比作“一潭死水”。捷共中央主席團委員皮特拉說,全民所有製實際成了“無人所有製”


    ,無人負責的現象比比皆是。還有人說,目前的經濟體製,“不利於科技的發展”


    ,平均主義嚴重阻礙了人們積極性的發揮。但是鑑於1968年事件的教訓,另一些領導人對改革存在著恐懼心理,擔心改革會肯定1968年,危及自己的地位。


    社會上不少人對改革也噤若寒蟬,連“改革”二字也不敢提,隻提完善經濟體製。有的領導人過去緊跟蘇聯,此時在改革問題上,卻反對向蘇聯學習,說什麽改革不是模仿什麽人,完善體製決不能趕時髦,走1968年的老路。改革與保守的鬥爭,往往以妥協告終。


    經過較長時間的醞釀、準備和試驗,聯邦政府於1980年1月通過了《關於1980年以後完善國民經濟計劃管理體製的整套措施》,決定對經濟體製進行改革。


    這次改革被稱為解放後的第三次改革。其主要內容如下:一、改革計劃體係。


    《整套措施》強調計劃的科學性、綜合性和連續性,提出建立長期、中期和短期計劃相結合,而以五年計劃為主的計劃體係,年度計劃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加強遠景計劃的作用。還要製定專項計劃,以解決國民經濟中的關鍵問題。計劃的指標體係也要改革,將評價企業經濟成果的綜合指標由總產值指標改為淨產值類型的“自身產值”


    指標。所謂“自身產值”不包括材料消耗、交通服務和非生產費用,隻包括淨產值加燃料動力費用和折舊費,這一指標可更好地評價企業對國民經濟的實際貢獻。捷領導人認為,這是一項帶有根本性的措施。在計劃指標上,規定若幹指令性指標,如新產品的比重、價格限額、試製項目的貢獻參數、能


    83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源原材料消耗等,共7個方麵,30多項,各生產經濟單位可任選7項指令性指標。


    在農業上也改變過去統得過死的作法,1981年10月捷共中央決定,僅下達穀物和肉畜兩項指令性指標。在計劃中加強物資平衡,提高平衡表的作用。還要加強長期合同在計劃中的作用。


    二、加強經濟核算。在所有企業推行經濟核算製,擴大企業自籌資金的比重,實行財政包幹。工業生產單位的利潤留成由1977年的22~28%提高到30~37%。完善企業基金體係,建立建設基金、周轉基金、儲備基金、技術發展基金和各種物質鼓勵基金,以利於運用科技,發展生產和合理分配。


    三、改進基建工作。


    《整套措施》要解決投資分散、建設規模大、施工期長和工程質量差等問題,將基建工程分為限額以上和限額以下兩類,限額以上工程由國家計劃確定,從建設基金撥款;限額以下工程由國家下達給生產經濟單位,企業負責製定計劃。上新項目均應經過嚴格審查,並建立了賞罰製度。


    四、改革工資製度。為了使工資基金的形成直接取決於生產勞動的效率和質量,節約活勞動,對工資基金的形成指標作了修改,把工資基金分為兩部分:基本工資部分占80%,獎勵工資部分占20%。基本工資按“自身產值”的一定比例從成本中提取,獎勵工資從利潤中提取。過去獎勵工資的最高限額為利潤總額的8%,此次改革規定可超過8%。


    凡未達到計劃規定的“自身產值”指標和盈利率指標者,減少工資基金,甚至全部取消獎勵基金。要擴大工資差別。過去平均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34


    工資增長率保持在24~3%以內,新規定取消了這一限製。


    b隻要工資增長與經濟成果相適,超過計劃也允許各單位勞動生產率不同,工資可以有差別。還設有特加工資、附加工資和一次性獎金等。


    五、完善價格製度。長期以來,捷實行集中定價、無地區差價和物價穩定的政策,使價格與價值脫離,表麵上物價穩定,實際上有著潛在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


    由於70年代國際上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捷經濟的打擊,1977年對批發價格進行了調整。為了使價格以生產的社會必要消耗為尺度,並能反映世界市場價格的變化,《整套措施》規定,1980年以後要對批發價格進行經常性調整,採取1981~1982年一次性提價和1980~1984年逐年提價相結合的辦法。


    要盡量減少批發價格的提高對零售價格的影響,政府號召用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消耗的辦法來自行消化批發價格提高的後果。


    政府規定了若幹重要物資的進口價格,按進口成本或生產實際成本統一定價。這樣既可反映國際市場實際價格的變化,又可控製原料的進口。


    與此同時,對零售價格也作適當調整,減少國家補貼。


    1982年,各種補貼占國家預算的20%。什特勞加爾總理說,“我們在國內市場出售的產品價格低於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價格和國內的生產價格,任何人都不能容忍這種狀況長期存在下去”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祖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祖熙並收藏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