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6日,第九屆議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統一農民黨最高委員會主席羅。馬利諾夫斯基為議會議長。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第一書記沃。雅魯澤爾斯基當選為國務委員會主席。根據沃。雅魯澤爾斯基的推薦,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經濟學教授茲。梅斯內爾被任命為部長會議主席。


    283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梅斯內爾政府繼續執行改革方針,力圖盡快擺脫僵化的中央集權模式,加速改革的進程,並改善國家的外部環境。


    1987年2月,美國政府取消了對波蘭的經濟製裁,但要求波蘭政府重新承認團結工會的合法地位。這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這一年,議會任命無黨派人士、著名經濟學家薩多夫斯基為副總理,全麵主持改革事宜。政府製定了1986~190年經濟發展戰略,計劃在五年內國民收入增長16~19%,工業產值增長16%,農業產值增長10%。


    在新政府執政的頭三年裏,國民收入繼續增長:1984年—34%,1986年—4%,b1987年—2%。


    通貨膨脹率從1982年的104%下降到1984年的14%和1986年的174%,1987年上升到26%。


    b在實行經濟體製改革的同時,以雅魯澤爾斯基為首的波蘭黨和政府還實行了以民主化為主要內容的政治體製改革和大力精簡中央行政機構和裁減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


    第二節 經濟體製改革


    波蘭是最先實行改革的東歐國家。第一次是在哥穆爾卡執政的1947~1949年。


    當時工廠企業成立了工人委員會,擴大了企業自主權,減少了指令性指標,中央把部分權力下放給地方。這是在1946年波茲南事件後進行的經濟體製改革。


    以蘭格教授為首的經濟委員會的全麵改革建議未被採納。哥穆爾卡知難而退,改革失敗。


    第二次是在蓋萊克執政的1972~1974年,當時稱為“大經濟組織”體製改革。主要內容是加強中間環節——聯合公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83


    司在生產、銷售和分配中的作用,刺激企業和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把中央下達的指令性指標限於以下三個方麵:(1)出口產品的銷售額;(2)國內市場的供應額;(3)投資的最高限額。改革沒有經濟立法保證,在經濟不平衡和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在1974年底被徹底放棄。這次改革是在1970年12月危機爆發後被迫進行的。


    以上兩次改革都是在不觸動中央集權的經濟模式範圍內進行的局部改革嚐試,而不是拋棄舊模式建立新模式,也沒有同政治體製改革同步進行。


    1982年開始的第三次經濟體製改革,則是為了擺脫僵化的中央集權模式和建立“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模式”。


    與上兩次改革比較,這次改革是在更為嚴重的危機情況下開始的。


    雅魯澤爾斯基說:“我們是在生產急劇下降和嚴重不平衡的條件下實行改革的。”


    1所以,這次改革遇到的困難要比前兩次大得多。


    一、計劃體製改革1982年出台的《經濟改革方針》,把取消指令性計劃,實行有計劃的市場經濟作為目標。與此同時,在國民經濟計劃中突出五年計劃的作用,改進計劃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加強計劃工作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新的計劃體製由中央計劃、地方自治計劃和企業自治計劃三部分組成。中央計劃主要負責宏觀經濟決策,確定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方針、比例,以及經濟組織活動的條


    1《雅魯澤爾斯基選集(1981~1987)


    》,198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433頁。


    483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件和確保計劃實施的管理手段等。中央計劃除了提出中央投資範圍內的任務、與國防有關的任務、特別重要的國際合同中規定的任務以外,不再提出直接的指令性任務。


    國民經濟計劃分長期(10~14年)


    、中期(4年)和短期(1年)三種計劃。


    社會主義經濟在保持中央計劃地位的同時,實行計劃的社會化原則。這就是使職工真正參與計劃的製訂,並監督其實施。


    關於計劃製訂的程序與權限:部長會議計劃委員會負責起草中央各類計劃的草案,並把經過社會討論的中央各類計劃提交議會,由議會批準。隻有議會有權修改這些計劃。地方計劃由相應的地方人民議會負責批準,它包括五年計劃和年度計劃。企業計劃由職工自治機構負責審批。


    國家運用經濟手段、直接手段和組織手段,確保中央計劃的實施和地方計劃、企業計劃與中央計劃的一致。經濟手段有價格、稅收、貸款、補貼等。直接手段有各種法令、協議、特許權和專利權等。組織手段有建立或撤銷企業、領導幹部的任免等。


    二、企業權限的改革根據1981年9月議會通過的《國營企業法》,企業是自主、自治、自負盈虧的經濟單位,享有法人資格。國營企業根據社會經濟目標,自主地進行經濟活動,決定企業的一切事務。企業的權限包括製訂年度和長期計劃;支配財產和收入;決定生產的數量及其結構;製訂財政和貿易政策;組織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83


    問題的解決辦法;就業和工資政策。


    企業職工的自治由1981年9月議會通過的《國營企業職工自治法》來保證。企業職工的自治機構是企業職工大會和企業職工委員會(也稱工人委員會)。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祖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祖熙並收藏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