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改變領導作風。
1946年12月,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臨時中央委員會決議賦予黨員更大民主權利,規定“黨組織必須根據民主集中製原則,經過自由和廣泛的討論,按照大多
082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數黨員的決定作出決議“
;指出黨員“有權保留自己的意見,如果認為必要,可以向黨的上級機關陳述”。
1947年2月,匈黨臨時執委會組織委員會進而就黨內發揚民主問題作出決議,提出使各種積極分子會議、黨的幹部會議和黨員大會製度化,並建立情況通報製度,讓幹部、黨員發表意見,決定如何執行黨的決議。
1947年黨章明確規定,黨的重要決議草案要“提交全體黨員廣泛討論”
,中央委員會和各級黨委會“可以吸收黨外專家參加製定和討論某些決議”。黨組織吸收有關專家研究問題,參加政策製定工作,黨中央邀請黨政領導人、社會名流出席中央擴大會議,參與討論,日益製度化。
1964年參加製定經濟體製改革方案的經濟學家、工程師、法學家、企業專家和科研人員有130人之多。在作出重大決策前,如黨代會提綱,長、中期國民經濟計劃草案,重要法律草案等先交群眾組織、團體和黨內外群眾廣泛討論,聽取意見,並允許發表不同看法。中央領導人下基層檢查工作,了解實際情況,通過新聞媒介公開回答群眾問題,也成了傳統。
鑑於拉科西時期的教訓,匈黨強烈反對個人崇拜,反覆強調並落實民主集中製和集體領導的原則。在匈牙利平時不掛領袖像,隻在嚴肅場合掛偉人像。卡達爾本人平易近人,作風樸實,經常深入基層。一些高級領導人不搞特殊化也成為記者筆下佳話。匈還製定出某些限製特權的規定。國家行政和司法機關按規定不能錄用其主要領導幹部的直係親屬;幹部不能與其近親出現直接上下級關係,等等。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對黨的領導作用不斷作出新的具有民主色彩的界定。該黨成立伊始的中央決議已要求黨的領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82
導作用“不用指令和硬性的決議來保證,而是用正確地確定目標和任務的辦法,用提高勞動人民地位和繁榮國家的建議,用在這些機構中工作的黨員們的模範的、謙虛的、忘我的工作來保證”。並在黨章中確認黨“從政治上指導國家機關、經濟機構和社會團體的工作”
,黨的領導作用“首先通過在國家機關、經濟機構和社會團體中工作的黨員來實現”。
這是貫穿卡達爾時期的一條重要指導原則。
1966年匈黨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議發展了這一思想,強調指出,“黨在經濟活動中的領導作用體現在政治指導、協調和監督上”
,黨負責“製定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並通過組織說服工作促使主要目標實現”
,黨組織“不能取代經濟機構的直接領導”。根據以上精神,黨隻決定國家機關、經濟機構和社會團體工作的主要方向,保障其自主權,通過原則——政治領導,黨組織的倡導、組織、宣傳工作和貫徹幹部政策,保證黨的領導作用實現。特別要指出,在幹部政策方麵匈黨逐漸形成一係列重要原則。
如1947年已提出貫徹不兼職原則問題,要求解除在黨政方麵都任重要職務者的政府職務。
卡達爾本人1964年第二次辭去總理職務後不再兼任政府職務,各級黨的第一把手都不兼任行政第一把手。
1962年初匈黨對幹部提出政治、業務素質和領導能力的要求,並逐漸形成政治可靠、業務內行和有領導能力的三項選拔幹部基本要求。匈黨中央1967、1973年又專門研究製定幹部政策方針,政府也多次頒布人事工作務例。在實行黨管理幹部的原則同時,堅持人事問題由集體決定,逐步下放幹部管理權限,實行輪換和任期製並健全培訓、考核和獎懲辦法。
282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雖然匈在完善黨的領導方麵作出種種努力和嚐試,但由於各級國家機關受同級黨組織指導、監督的原則在執行中出現偏差,以黨代政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由於幹部本人素質和貫徹一長製中存在問題,官僚主義乃至濫用職權等現象也依然存在。
貫徹聯盟政策。鑑於拉科西時期犯了階級鬥爭擴大化錯誤,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失去群眾支持的教訓,在1947年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卡達爾已提出黨失去群眾信任是最根本的錯誤,要爭取群眾在各條戰線、各個方麵的支持。在貫徹工農聯盟政策的基礎上,匈黨發展列寧的聯盟政策思想,使具有特色的聯盟政策成為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實現民族團結的有力手段。
1961年針對拉科西時期“誰不同我們在一起,就是反對我們”的口號,卡達爾在愛國人民陣線全國理事會擴大會議上提出“誰不反對我們,就是同我們在一起”。
1962年匈黨“八大”
決議在宣布結束社會主義奠基工作同時,認定各勞動階級、階層狀況發生變化,指出“舊的剝削階級已經消滅。
已沒有在利益上和社會主義相矛盾的階級或較大社會階層“
</br>
1946年12月,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臨時中央委員會決議賦予黨員更大民主權利,規定“黨組織必須根據民主集中製原則,經過自由和廣泛的討論,按照大多
082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數黨員的決定作出決議“
;指出黨員“有權保留自己的意見,如果認為必要,可以向黨的上級機關陳述”。
1947年2月,匈黨臨時執委會組織委員會進而就黨內發揚民主問題作出決議,提出使各種積極分子會議、黨的幹部會議和黨員大會製度化,並建立情況通報製度,讓幹部、黨員發表意見,決定如何執行黨的決議。
1947年黨章明確規定,黨的重要決議草案要“提交全體黨員廣泛討論”
,中央委員會和各級黨委會“可以吸收黨外專家參加製定和討論某些決議”。黨組織吸收有關專家研究問題,參加政策製定工作,黨中央邀請黨政領導人、社會名流出席中央擴大會議,參與討論,日益製度化。
1964年參加製定經濟體製改革方案的經濟學家、工程師、法學家、企業專家和科研人員有130人之多。在作出重大決策前,如黨代會提綱,長、中期國民經濟計劃草案,重要法律草案等先交群眾組織、團體和黨內外群眾廣泛討論,聽取意見,並允許發表不同看法。中央領導人下基層檢查工作,了解實際情況,通過新聞媒介公開回答群眾問題,也成了傳統。
鑑於拉科西時期的教訓,匈黨強烈反對個人崇拜,反覆強調並落實民主集中製和集體領導的原則。在匈牙利平時不掛領袖像,隻在嚴肅場合掛偉人像。卡達爾本人平易近人,作風樸實,經常深入基層。一些高級領導人不搞特殊化也成為記者筆下佳話。匈還製定出某些限製特權的規定。國家行政和司法機關按規定不能錄用其主要領導幹部的直係親屬;幹部不能與其近親出現直接上下級關係,等等。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對黨的領導作用不斷作出新的具有民主色彩的界定。該黨成立伊始的中央決議已要求黨的領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82
導作用“不用指令和硬性的決議來保證,而是用正確地確定目標和任務的辦法,用提高勞動人民地位和繁榮國家的建議,用在這些機構中工作的黨員們的模範的、謙虛的、忘我的工作來保證”。並在黨章中確認黨“從政治上指導國家機關、經濟機構和社會團體的工作”
,黨的領導作用“首先通過在國家機關、經濟機構和社會團體中工作的黨員來實現”。
這是貫穿卡達爾時期的一條重要指導原則。
1966年匈黨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議發展了這一思想,強調指出,“黨在經濟活動中的領導作用體現在政治指導、協調和監督上”
,黨負責“製定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並通過組織說服工作促使主要目標實現”
,黨組織“不能取代經濟機構的直接領導”。根據以上精神,黨隻決定國家機關、經濟機構和社會團體工作的主要方向,保障其自主權,通過原則——政治領導,黨組織的倡導、組織、宣傳工作和貫徹幹部政策,保證黨的領導作用實現。特別要指出,在幹部政策方麵匈黨逐漸形成一係列重要原則。
如1947年已提出貫徹不兼職原則問題,要求解除在黨政方麵都任重要職務者的政府職務。
卡達爾本人1964年第二次辭去總理職務後不再兼任政府職務,各級黨的第一把手都不兼任行政第一把手。
1962年初匈黨對幹部提出政治、業務素質和領導能力的要求,並逐漸形成政治可靠、業務內行和有領導能力的三項選拔幹部基本要求。匈黨中央1967、1973年又專門研究製定幹部政策方針,政府也多次頒布人事工作務例。在實行黨管理幹部的原則同時,堅持人事問題由集體決定,逐步下放幹部管理權限,實行輪換和任期製並健全培訓、考核和獎懲辦法。
282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雖然匈在完善黨的領導方麵作出種種努力和嚐試,但由於各級國家機關受同級黨組織指導、監督的原則在執行中出現偏差,以黨代政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由於幹部本人素質和貫徹一長製中存在問題,官僚主義乃至濫用職權等現象也依然存在。
貫徹聯盟政策。鑑於拉科西時期犯了階級鬥爭擴大化錯誤,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失去群眾支持的教訓,在1947年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卡達爾已提出黨失去群眾信任是最根本的錯誤,要爭取群眾在各條戰線、各個方麵的支持。在貫徹工農聯盟政策的基礎上,匈黨發展列寧的聯盟政策思想,使具有特色的聯盟政策成為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實現民族團結的有力手段。
1961年針對拉科西時期“誰不同我們在一起,就是反對我們”的口號,卡達爾在愛國人民陣線全國理事會擴大會議上提出“誰不反對我們,就是同我們在一起”。
1962年匈黨“八大”
決議在宣布結束社會主義奠基工作同時,認定各勞動階級、階層狀況發生變化,指出“舊的剝削階級已經消滅。
已沒有在利益上和社會主義相矛盾的階級或較大社會階層“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