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


    計劃規定的工業生產和投資任務都超額完成,工業生產增長了494%,投資增長了40%,國民收入增長了b34%,農業生產隻增長94%,而計劃為17%。投資增長超b過國民收入的增長,保持著很高的積累率:1966年—28%,1967年—274%,1968年—288%,1969年—297%,1970b年—279%。


    工業生產和投資增長的高速度(而且高於蘇聯、b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國)


    ,造成了國民經濟的嚴重不平衡,市場上的食品和肉類供應更加緊張。哥穆爾卡要求人民為社


    242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會主義工業化而“勒緊褲帶”


    ,人們把這個時期波蘭的經濟政策稱為“清貧的社會主義”。因為在這10年裏,波蘭是經互會國家中消費水平提高得最慢的國家,每年實際工資增長僅為14%。


    b波蘭第二階段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就也是明顯的。波蘭的工業潛力增強了,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區:塔爾諾布熱格硫磺工業區、普沃次克石油化學工業區、雷布日克煤礦區、普瓦維氮肥工業區、格沃古夫——累格尼察銅礦區、科寧的褐煤和鋁礦區。波蘭是世界上最大的硫酸出產國之一。波蘭的工業布局更加合理,工業區星羅棋布,撒滿全國。


    1970年,波蘭的煤產量達到14億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煤國之一。


    1970b年電力的產量為644億千瓦時,1971年人均產量為2134千瓦時,低於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國,它們的人均產量為3247千瓦時和3870千瓦時。


    1970年鋼的產量為1180萬噸,1971年人均產量為389公斤,而捷克斯洛伐克和蘇聯的人均產量分別為823公斤和434公斤。波蘭在重工業產品的人均產量方麵已接近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在消費品生產和生活水平方麵卻非常落後。每100個波蘭居民隻有13輛轎車,位居希臘和葡萄牙之後。


    每100個居民隻有44部電話,b而歐洲每100個居民有112部電話。


    波蘭人民的住房非常擁b擠,醫院的病房很少,遠不敷需要。波蘭人對改善生活的希望落空,悲觀絕望情緒蔓延,自殺人數增加。


    1964年有280人自殺,1970年增加到4300人。


    第二階段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給波蘭的社會結構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1960年,全國人口為2978萬,其中城市人口1420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42


    萬,占全國人口的482%。


    1970年,全國人口增加到3249萬,b其中城市人口1700萬,占全國人口的422%。在農村人口b中,有43%是靠從事非農業勞動維持生活的。


    1970年,隻有294%的居民靠農業為生。在公有經濟中工作的職工達b10434萬人。工人階級成為全國人數最多的階級。


    b在這10年裏,教育、文化和科學也獲得很大發展。普及了八年製義務教育。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獲得進一步發展。


    大學生的人數從1960年~1961學年度的1647萬增加到b1970—1971學年度的33萬。


    在戰前的波蘭,每萬個居民中隻有144個大學生,而在1970~1971學年度,每萬個居民中b則有100個大學生。高等學校從76所增加到84所。新增加了兩所綜合大學——西裏西亞大學和格但斯克大學。1970年,大學畢業的知識分子為64萬,比1960年增加了一半多。


    工程技術人員幾乎增加了1倍,即從232萬增加到427萬。


    b b第二節1970年十二月事件——波蘭戰後的第二次危機


    一、1968年三月事件由於經濟困難而引起的群眾不滿情緒,首先在知識分子和大學生中間爆發出來,導致了1968年三月事件的發生。


    三月事件還有著複雜的國際背景。


    1967年6月,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發動了對阿拉伯國家的侵略戰爭。波蘭緊跟蘇聯同以色列斷絕了外交關係。以色列軍隊的勝利卻使一部分波蘭猶太人興高采烈。他們暗中集會,慶祝以軍的勝利。他


    442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們的行動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在波蘭掀起了反對“猶太復國主義”的運動。這件事激起了猶太族波蘭公民的不滿。一部分黨員交出黨證,退出波蘭統一工人黨,而一些人被解除公職,約有4400猶太人離開波蘭。


    促成三月事件的另一個外部因素是1968年初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局。


    1968年1月,在捷克斯洛伐克掌握政權達12年之久的諾沃提尼被迫下台,以黨中央第一書記杜布切克為首的改革派,主張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對內實行改革開放,正在醞釀著一場氣勢磅礴的改革運動。


    1968年2月,杜布切克同哥穆爾卡會晤於波捷邊界,建議為建立“具有人道主義麵孔的社會主義”而共同奮鬥,遭後者拒絕。但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使波蘭知識分子受到鼓舞。他們對哥穆爾卡放棄改革深為不滿,提出了“波蘭需要自己的杜布切克”


    的口號。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局勢成為三月事件的催化劑。


    1968年1月,華沙民族劇院重新上演19世紀偉大愛國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的反俄詩劇《先人祭》。該劇的上演,轟動了首都,場場座無虛席。當演員朗誦著激烈的反俄台詞時,台下觀眾也跟著朗誦,全場熱烈歡呼。


    《先人祭》的演出變成了反蘇大示威。哥穆爾卡遂下令禁演。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祖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祖熙並收藏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