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81
徵得政府同意,主教和神職人員應宣誓效忠國家。教會拒不執行,擅自任命主教。天主教會並致函哥特瓦爾德,抗議捷政府“破壞宗教自由”。
捷政府一麵堅決反擊一些人利用宗教進行非法活動,一麵爭取教會中的進步人士,同教會達到協議。
1949年,捷政府成立了專門的宗教事務局,加強了對教會的領導和管理。
但國家與教會,特別是與天主教會的矛盾,始終沒有解決。
8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第四章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開端和農業合作化
第一節 建立統一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1941~194)的任務、指標和執行情況及新憲法的通過
羅馬尼亞經過幾年的經濟恢復,自1949年起開始了有計劃的、按比例地均衡發展國民經濟的年度計劃(1949和1940年)。
這是有計劃地管理經濟的開始。
這兩個年度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恢復在戰爭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工業,並在此基礎上恢復整個國民經濟。為此,主要的投資集中用於重工業。兩個年度計劃順利完成後,社會主義經濟成份占了絕對優勢,在工業、財政金融和保險係統、在對外貿易中占了10%,在交通運輸方麵占90%以上,在商業方麵占80%以上,而在農業方麵則處在繼續發展之中。兩個年度計劃完成時,工業總產值比1948年增長了73%,超過了戰前最高水平的1938年。
這期間增長較大的部門有熱電生產、天然氣開採、冶金、機器製造、金屬加工、化工和建築材料等。同時工業結構也發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81
生了明顯的變化。此時,在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同時並存的還有小商品生產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羅黨的政策是繼續擴大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成分,逐步引導小商品生產者走社會主義道路,不間斷地實行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進攻,限製和消滅資本主義成分,為完全消滅資本主義和剷除剝削者的根源準備條件。
羅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總路線在1949、1940年的兩個年度計劃、十年電氣化計劃和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都得到了體現。
1940年10月,羅工人黨中央全會討論並批準了十年電氣化計劃(1941~1960)。
電氣化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建設新的熱電站和水電站,確保現有工業和新建工業的用電,合理利用能源,發展電網係統,逐步實現農村電氣化,以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計劃規定將興建許多大的熱電站和水電站以及許多小型電力中心,裝機容量將從1940年的74萬千瓦增加到1960年的2600萬千瓦,從而使發電量達到70億度。
同年12月羅工人黨中央全會又批準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41~194)。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建立統一的社會主義經濟及其物質技術基礎,即把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作為經濟政策的中心,同時逐步地使小商品生產納入社會主義軌道,發展並鞏固社會主義商業,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勞動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發展經濟上落後的地區和加強國防力量。當時,羅馬尼亞的工業不發達,布局也不合理,工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約為34%,而生產資料生產的比重在工業總產值中隻占49%。
本五年計劃
09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規定優先發展重工業,首先是機器製造業。為此把投資總額中的一半以上用於工業,其中80%用於第一部類(生產資料生產)的五個主要部門:機器製造、石油、電力、冶金和化工工業。這幾個部門集中了工業投資的三分之二,這是因為要迅速把羅馬尼亞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一個擁有自己強大的工業、並能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確保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技術裝備的工業國。為此,在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的47713b億列伊的投資總額中,有3304億(占47%)用於工業,而b其中290億又用於第一部類。這樣,迅速建立了石油、採礦、電力設備、卡車、拖拉機、農業機器製造和化學工業。但由此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五年計劃實施過程中,由於提出四年完成五年計劃的口號,以及對某些工程撥出了過多的投資,從而影響了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41年,第一部類的投資超過輕工業和食品工業投資的63倍,1942年b超過7倍,1943年則超過88倍,而計劃規定隻超過3倍半。
b為消除農業和輕工業的落後狀況和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水平,1943年8月中央全會指出,在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政策、特別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也要消除農業和輕工業的落後狀況,為此決定削減第一部類和大型建築工程的投資,增加對食品工業和農業的投資。與此同時,中央全會繼續強調發展國民經濟和提高勞動人民生活水平的唯一道路仍是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由於主要是靠削減對生產資料加工工業的投資來重新調整投資的分配,因此,對工業的持續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同時,五年計劃的最後兩年,雖然給消費品工業和農業撥出了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91
更多的資金,但由於分散地用於為數過多的項目,因而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br>
徵得政府同意,主教和神職人員應宣誓效忠國家。教會拒不執行,擅自任命主教。天主教會並致函哥特瓦爾德,抗議捷政府“破壞宗教自由”。
捷政府一麵堅決反擊一些人利用宗教進行非法活動,一麵爭取教會中的進步人士,同教會達到協議。
1949年,捷政府成立了專門的宗教事務局,加強了對教會的領導和管理。
但國家與教會,特別是與天主教會的矛盾,始終沒有解決。
8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第四章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開端和農業合作化
第一節 建立統一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1941~194)的任務、指標和執行情況及新憲法的通過
羅馬尼亞經過幾年的經濟恢復,自1949年起開始了有計劃的、按比例地均衡發展國民經濟的年度計劃(1949和1940年)。
這是有計劃地管理經濟的開始。
這兩個年度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恢復在戰爭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工業,並在此基礎上恢復整個國民經濟。為此,主要的投資集中用於重工業。兩個年度計劃順利完成後,社會主義經濟成份占了絕對優勢,在工業、財政金融和保險係統、在對外貿易中占了10%,在交通運輸方麵占90%以上,在商業方麵占80%以上,而在農業方麵則處在繼續發展之中。兩個年度計劃完成時,工業總產值比1948年增長了73%,超過了戰前最高水平的1938年。
這期間增長較大的部門有熱電生產、天然氣開採、冶金、機器製造、金屬加工、化工和建築材料等。同時工業結構也發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81
生了明顯的變化。此時,在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同時並存的還有小商品生產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羅黨的政策是繼續擴大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成分,逐步引導小商品生產者走社會主義道路,不間斷地實行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進攻,限製和消滅資本主義成分,為完全消滅資本主義和剷除剝削者的根源準備條件。
羅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總路線在1949、1940年的兩個年度計劃、十年電氣化計劃和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都得到了體現。
1940年10月,羅工人黨中央全會討論並批準了十年電氣化計劃(1941~1960)。
電氣化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建設新的熱電站和水電站,確保現有工業和新建工業的用電,合理利用能源,發展電網係統,逐步實現農村電氣化,以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計劃規定將興建許多大的熱電站和水電站以及許多小型電力中心,裝機容量將從1940年的74萬千瓦增加到1960年的2600萬千瓦,從而使發電量達到70億度。
同年12月羅工人黨中央全會又批準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41~194)。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建立統一的社會主義經濟及其物質技術基礎,即把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作為經濟政策的中心,同時逐步地使小商品生產納入社會主義軌道,發展並鞏固社會主義商業,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勞動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發展經濟上落後的地區和加強國防力量。當時,羅馬尼亞的工業不發達,布局也不合理,工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約為34%,而生產資料生產的比重在工業總產值中隻占49%。
本五年計劃
09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規定優先發展重工業,首先是機器製造業。為此把投資總額中的一半以上用於工業,其中80%用於第一部類(生產資料生產)的五個主要部門:機器製造、石油、電力、冶金和化工工業。這幾個部門集中了工業投資的三分之二,這是因為要迅速把羅馬尼亞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一個擁有自己強大的工業、並能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確保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技術裝備的工業國。為此,在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的47713b億列伊的投資總額中,有3304億(占47%)用於工業,而b其中290億又用於第一部類。這樣,迅速建立了石油、採礦、電力設備、卡車、拖拉機、農業機器製造和化學工業。但由此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五年計劃實施過程中,由於提出四年完成五年計劃的口號,以及對某些工程撥出了過多的投資,從而影響了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41年,第一部類的投資超過輕工業和食品工業投資的63倍,1942年b超過7倍,1943年則超過88倍,而計劃規定隻超過3倍半。
b為消除農業和輕工業的落後狀況和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水平,1943年8月中央全會指出,在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政策、特別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也要消除農業和輕工業的落後狀況,為此決定削減第一部類和大型建築工程的投資,增加對食品工業和農業的投資。與此同時,中央全會繼續強調發展國民經濟和提高勞動人民生活水平的唯一道路仍是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由於主要是靠削減對生產資料加工工業的投資來重新調整投資的分配,因此,對工業的持續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同時,五年計劃的最後兩年,雖然給消費品工業和農業撥出了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91
更多的資金,但由於分散地用於為數過多的項目,因而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