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土,模仿苦力的樣子用右足踏鏟,竭力地挖掘,隻有條頭糕一般粗的小
胳膊上滿是汗了,大人們來叫他去,他還是不歇,後來心思一轉這才停止,
卻又起手學搖煤球的人把泥土一瓢一瓢地舀去倒在台階上了。他這樣的玩,
不但是得了遊戲的三昧,並且也到了藝術的化境。這種忘我地造作或享受之
悅樂,幾乎具有宗教的高上意義,與時時處處拘囚於小主觀的風雅大相懸殊:
我們走過了童年,趕不著藝術的人,不容易得到這個心境,但是雖不能至,
心嚮往之;既不求法,亦不求知,那麽努力學玩,正是我們唯一的道了。
這集子裏所收都是翻譯。我的翻譯向來用直譯法,所以譯文實在很不漂
亮,——雖然我自由抒寫的散文本來也就不漂亮。我現在還是相信直譯法,
因為我覺得沒有更好的方法。但是直譯也有條件,便是必須達意,盡漢語的
能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存原文的風格,表現原語的意義,換一句話就是信
與達。近來似乎不免有人誤會了直譯的意思,以為隻要一字一字地將原文換
成漢語,就是直譯,譬如英文的
lyingonhisback一句,不譯作“仰臥著”而
譯為“臥著在他的背上”,那便是欲求信而反不詞了。據我的意見,“仰臥
著”是直譯,也可以說即意譯;將它略去不譯,或譯作“坦腹高臥”以至“臥
北窗下自以為羲皇上人”是胡譯;“臥著在他的背上’這一派乃是死譯了。
古時翻譯佛經的時候,也曾有過這樣的事,在《金剛經》中“與大比丘眾千
二百五十人俱”這一句話,達摩笈多譯本為“大比丘眾共半十三比丘百”,
正是相同的例。在梵文裏可以如此說法,但譯成漢文卻不得不稍加變化,因
為這是在漢語表現力的範圍之外了。這是我對於翻譯的意見,在這裏順便說
及,至於有些有天才的人不但能夠信達雅,而且還能用了什麽譯把文章寫得
更漂亮,那自然是很好的,不過是別一問題,現在可以不多說了。
集內所收譯文共二百八十篇,計希臘三十四,日本百七十六,其他各國
七十。這些幾乎全是詩,但我都譯成散文了。去年夏天發表幾篇希臘譯詩的
時候,曾這樣說過:
詩是不可譯的,隻有原本一首是詩,其他的任何譯文都是塾師講《唐詩》的解釋罷
了。所以我這幾首《希臘詩選》的翻譯實在隻是用散文達恉,但因為原本是詩,有時也就
分行寫了,分了行未必便是詩,這是我所想第一聲明的。
所以這不是一本譯詩集。集中日本的全部,希臘的二十九篇,均從原文譯出,
其餘七十五篇則依據英文及世界語本,恐怕多有錯誤,要請識者的指教。這
些文章係前後四五年間所寫,文體很不統一,編訂時不及改正,好在這都是
零篇,不相統屬,保存原形或者反足見當時的感興:姑且以此作為辯解罷。
這一點小玩意兒——一個陀螺——實在沒有什麽大意思,不過在我是愉
快的玩耍的紀念,不免想保留它起來。有喜歡玩耍的小朋友我也就把這個送
給他,在紙包上麵寫上希臘詩人的一句話道:
一點點的禮物,
藏著個大大的人情。
中華民國十四年六月十二日,記於北京。
□1925年
6月刊《語絲》32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苦雨齋序跋文》
一部美國文選
《鑑賞周刊》第四期上劉真如君有一篇文章,介紹勃洛克的《英國文學
初步》,這是應該感謝的,於中國學子很有裨益。唯劉君勸告大家“和
palgrave
的
goldentreasury並讀”,我覺得這部名詩選固然大有誦讀之價值,但和《文
學初步》並讀還有一本更適宜的書,現在想介紹他一下:這便是華倫女士
(katem.warren)所編的《英文學寶庫》(atreasurvofenglishliterature)。
華倫女士是倫頓大學的一個英文教師,精通古英文,勃路克在《古代英
文學史序》上曾謝她為譯《瑪爾頓之戰》(battleofmaldon)這篇古詩,並
編參考書目及檢目。她的這部《英文學寶庫》即專為《文學初步》而編的,
雖然也可以分用,當作普通的文選去讀。據勃路克在序論中說,有許多人希
望他編這樣的一部文選,與《文學初步》互相發明,但他沒有工夫來做這個
繁重的工作,後來由華倫女士代編,經了五年的編訂試驗,遂於一九○六年
出板,其中共分六編,次年又為便利學生起見,分出六冊,每冊價一先令。
我在一九○八年所買,就是這種板本,因為一卷本定價七先令半,這種可以
分買,我便逐漸把他購來。這部書選擇固佳,多收古代詩文尤為可貴,這些
原本都很難得或是高價,學生不易買到,——尤其是在中國的學生,現在可
以略窺一斑,實在非常便利。其第一二編專收古代及中古文學,第三編為伊
</br>
胳膊上滿是汗了,大人們來叫他去,他還是不歇,後來心思一轉這才停止,
卻又起手學搖煤球的人把泥土一瓢一瓢地舀去倒在台階上了。他這樣的玩,
不但是得了遊戲的三昧,並且也到了藝術的化境。這種忘我地造作或享受之
悅樂,幾乎具有宗教的高上意義,與時時處處拘囚於小主觀的風雅大相懸殊:
我們走過了童年,趕不著藝術的人,不容易得到這個心境,但是雖不能至,
心嚮往之;既不求法,亦不求知,那麽努力學玩,正是我們唯一的道了。
這集子裏所收都是翻譯。我的翻譯向來用直譯法,所以譯文實在很不漂
亮,——雖然我自由抒寫的散文本來也就不漂亮。我現在還是相信直譯法,
因為我覺得沒有更好的方法。但是直譯也有條件,便是必須達意,盡漢語的
能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存原文的風格,表現原語的意義,換一句話就是信
與達。近來似乎不免有人誤會了直譯的意思,以為隻要一字一字地將原文換
成漢語,就是直譯,譬如英文的
lyingonhisback一句,不譯作“仰臥著”而
譯為“臥著在他的背上”,那便是欲求信而反不詞了。據我的意見,“仰臥
著”是直譯,也可以說即意譯;將它略去不譯,或譯作“坦腹高臥”以至“臥
北窗下自以為羲皇上人”是胡譯;“臥著在他的背上’這一派乃是死譯了。
古時翻譯佛經的時候,也曾有過這樣的事,在《金剛經》中“與大比丘眾千
二百五十人俱”這一句話,達摩笈多譯本為“大比丘眾共半十三比丘百”,
正是相同的例。在梵文裏可以如此說法,但譯成漢文卻不得不稍加變化,因
為這是在漢語表現力的範圍之外了。這是我對於翻譯的意見,在這裏順便說
及,至於有些有天才的人不但能夠信達雅,而且還能用了什麽譯把文章寫得
更漂亮,那自然是很好的,不過是別一問題,現在可以不多說了。
集內所收譯文共二百八十篇,計希臘三十四,日本百七十六,其他各國
七十。這些幾乎全是詩,但我都譯成散文了。去年夏天發表幾篇希臘譯詩的
時候,曾這樣說過:
詩是不可譯的,隻有原本一首是詩,其他的任何譯文都是塾師講《唐詩》的解釋罷
了。所以我這幾首《希臘詩選》的翻譯實在隻是用散文達恉,但因為原本是詩,有時也就
分行寫了,分了行未必便是詩,這是我所想第一聲明的。
所以這不是一本譯詩集。集中日本的全部,希臘的二十九篇,均從原文譯出,
其餘七十五篇則依據英文及世界語本,恐怕多有錯誤,要請識者的指教。這
些文章係前後四五年間所寫,文體很不統一,編訂時不及改正,好在這都是
零篇,不相統屬,保存原形或者反足見當時的感興:姑且以此作為辯解罷。
這一點小玩意兒——一個陀螺——實在沒有什麽大意思,不過在我是愉
快的玩耍的紀念,不免想保留它起來。有喜歡玩耍的小朋友我也就把這個送
給他,在紙包上麵寫上希臘詩人的一句話道:
一點點的禮物,
藏著個大大的人情。
中華民國十四年六月十二日,記於北京。
□1925年
6月刊《語絲》32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苦雨齋序跋文》
一部美國文選
《鑑賞周刊》第四期上劉真如君有一篇文章,介紹勃洛克的《英國文學
初步》,這是應該感謝的,於中國學子很有裨益。唯劉君勸告大家“和
palgrave
的
goldentreasury並讀”,我覺得這部名詩選固然大有誦讀之價值,但和《文
學初步》並讀還有一本更適宜的書,現在想介紹他一下:這便是華倫女士
(katem.warren)所編的《英文學寶庫》(atreasurvofenglishliterature)。
華倫女士是倫頓大學的一個英文教師,精通古英文,勃路克在《古代英
文學史序》上曾謝她為譯《瑪爾頓之戰》(battleofmaldon)這篇古詩,並
編參考書目及檢目。她的這部《英文學寶庫》即專為《文學初步》而編的,
雖然也可以分用,當作普通的文選去讀。據勃路克在序論中說,有許多人希
望他編這樣的一部文選,與《文學初步》互相發明,但他沒有工夫來做這個
繁重的工作,後來由華倫女士代編,經了五年的編訂試驗,遂於一九○六年
出板,其中共分六編,次年又為便利學生起見,分出六冊,每冊價一先令。
我在一九○八年所買,就是這種板本,因為一卷本定價七先令半,這種可以
分買,我便逐漸把他購來。這部書選擇固佳,多收古代詩文尤為可貴,這些
原本都很難得或是高價,學生不易買到,——尤其是在中國的學生,現在可
以略窺一斑,實在非常便利。其第一二編專收古代及中古文學,第三編為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