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飯後隨筆》


    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是古詩文選本最通行的一種,百餘年來,風行全國;至


    “五四”以後,說它是“陋”書,似乎一時衰歇了。但平心說來,也還是足


    供參考的,所以近年又複印行。我看去年七月第四版,已經印行十六萬冊,


    以人口比例並不算多,但總是洋洋大觀了。這選本的缺點不是沒有,凡選本


    皆有缺點,他有一種主張,這裏顯明的具體的排列出來,容易有什麽傾向。


    編這《唐詩三百首》的蘅塘退士是前清幹隆時人,他的意見隻是那時代的東


    西,與現代不能相合,那是當然的。他序言選擇“膾炙人口”的詩,李杜的


    長篇,王孟的短什,的確是應有盡有了,要他客觀的羅列唐詩歷期的好處,


    初盛中晚四期各有它的特色,這未免強人所難,沒有人能夠做到。在沒有這


    樣一種理想的選本以前,姑且以此補充,也未始不是辦法吧。


    俗語有一句話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當時我頗疑


    心是有了這書以後的說話,但是看蘅塘退士的序文中已經引用此語,後邊接


    下去雲:“請以此編驗之。”乃知書名反是從這裏出來的。有許多人的確從


    這裏知道詩的形式,而且開始仿作,所以這話是有幾分道理。


    但詩的格調並不限於“唐詩”,有些宋詩也是膾炙人口,可供參考。而


    宋人的詩另有意境,也有與唐人不同的地方,是很可貴的。從前看孫擴圖的


    《一鬆齋集》,見隨筆中有一則雲:


    南宋楊與立《幽居》詩:柴門闃寂少人過,盡日觀書口自哦。餘地


    不妨添竹木,放教啼鳥往來多。溪頭石磴坐盤桓,時見修鱗住復還。可


    是水深魚極樂,不須妄意要垂竿。餘謂有道之言,自爾可愛,唐人不肯


    作,殆亦不解作也。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我們不必硬來叫唐宋人比短長,但總之宋詩比唐詩又有


    一進境,便是可以發議論了。照王漁洋的說法,唐詩之佳在於有神韻,發議


    論便不韻了,不過這種過時的言論,現在並無拘泥之必要。我記得以前有過


    一部書,名叫《宋元明詩三百首》,不知係何人所編,似乎不妨找它出來一


    看,翻印一下,以補其缺,也不必要印幾萬,還是看這書值得印多少,便印


    多少可也。這對於學做舊體詩會有些好處,因為我看學做的詩與其說學唐人,


    還不如說是學宋人倒相像一點。


    □1958年


    4月


    1日刊《新民晚報》,署名十堂


    □收入《木片集》


    古文觀止1


    在“五四”時代,主張打倒封建禮教,造成一種破壞思想,對於古代文


    化,一筆抹煞。即如《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這種書,也並不平心估計,


    隻因它從來風行,也看不起它,客氣一點也貶稱之曰“陋書”。其實仔細一


    想,我們得以獲到一點常識,知道唐詩和古文的大略,何嚐不是靠這兩部“陋


    書”呢?當時誰也得不到《全唐詩》和《全上古秦漢三國六朝文》,還隻好


    拿這簡本來應用,藉此知道一個大概,便是日後能夠得到那兩部繁本,誰又


    有工夫真去細心的看呢。所以為常人設法,從古文學中汲取知識,唐詩看了


    《唐詩三百首》,古人看了《古文觀止》,大體便已經夠用了。


    《唐詩三百首》現在已有陳婉俊補註本,覆刊行世,已可應用,唯《古


    文觀止》還沒有適用的本子。記得從前紹興四有書局印行的一種,雖係有光


    紙鉛印本,用的底本是平步青訂本,是頗可信賴的一種本子。他每篇都根據


    原書,一一校正異同,有錯誤脫漏的地方都補正好了。這是很可憑信的了,


    以前說它是“陋”,也就不陋了,拿來看看,可以知道國文裏散文的一個大


    略,也就不錯。古人選本,從現代的眼光看去,不免有許多缺點,但在現今


    急切得不到更好的選本,沒有更完善更全麵的,那麽利用古本中比較為世人


    所熟識的,也是不得已的事。四有書局本的鉛印還是在民國十多年,去今尚


    不很遠,所以印本不難找到,希望在杭州一帶地方的人加以留意。⊙如能設


    法來從新印一下,那就比舊本要好得多了。


    說到古文選本的缺點,我們這裏不妨略談一下。這也不隻是《古文觀止》


    一書的問題,其實就是《古文析義》或北方盛行的《古文釋義》,都是有同


    樣的毛病,就是中了“八大家”的毒。近代的更要不得的是“桐城派”,這


    乃是古文之八股化。唐宋八大家以韓愈為首魁,他的文章氣勢軒昂,聲調鏗


    鏘,很適宜於考試、所以明朝人便以它為程式做八股文,於是選取同樣的文


    章,共得八家,桐城派更加約取,吳闓生名之為“古文範”,幾乎要篡取古


    文之名為八家所專有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