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舊書,是一個做過河道總督的人所編,把與治河有關的東西大大小小的都
收在一起,圖頗精工,說亦簡要,我看過後也認識了好些特殊的器物。
現在歸結起來說,這是不是可以應用到知識連環圖畫上來,也來出些這
一類的圖說呢?譬如說菜蔬,一頁頁的把蘿蔔白菜舉出來,蘿蔔白菜中又有
種種差別,羅列在一頁中,或是各自分列,自可由編者酌定,總之這於增加
我們的知識是很有效的。假如有關於菜蔬果品等的這樣連環圖畫出版,我預
定在先,一定要買一本。日前曾將此意供獻於我們專家齊公,不知他怎樣的
批答。
□1950年
10月
29日刊《亦報》,署名持光
□未收入自編文集
太平歡樂圖
因了吳友如的畫,自然就想起《太平歡樂圖》來。現在隻是一冊石印小
本,原本卻是很講究的,據說是幹隆中金德輿編了送給皇帝看的,由方蘭坻
作圖,自太平蕭以至年畫,凡一百種職業。金方二人都是浙西人,所以可以
看見百七十年前江浙民間的風俗一斑,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所可惜的這是“進
呈禦覽”的東西,免不了有許多封建氣,如各色行商人頭戴大帽,身穿長衫,
與事實太不相符,其著短衣或戴卷邊氈帽的不到十分一二。
我自己還並不怎麽饞癆,但不知怎的頗關心吃食的事,在這冊圖裏略一
檢點,卻發見賣點心的和賣水果的都隻是各有八樣,未免不滿,大概實在也
是行業太多,一百種包羅不下去的緣故。小時候最熟悉的餛飩擔這裏便沒有,
在《江南鐵淚圖》中,戲台下畫出一擔來,覺得很可喜,雖然精工不及此書
中的元宵擔。吳友如畫中或者不少此類小裝點,隻可惜隔的日子太久,已經
記不清楚了。現今上海馬路邊的攤販花樣大有變化,如有吳友如似的人描寫
起來,那麽百十種也一定不成問題的吧。
□1951年
1月
22日刊《亦報》,署名十山
□朱收入自編文集
徐仲可的筆記
一
徐仲可是我佩服的老新黨之一,他是蔡孑民的鄉試同年,有幾分相像,
而多寫筆記,雖似瑣碎,卻誠實可喜,自成一種特色。他特別相信西醫,又
主張火葬,常常說及,我至今還清楚的記得。他的著作我曾有《天蘇閣叢刊》
一二集,《天足考略》等便收在一集裏,二集裏有《可言》好些卷,是他的
筆記,此外的書都已忘記了。又有幾冊零本,不知是否三集,其中《大受堂
劄記》占大部分,內有一則關於戲曲的,我曾抄錄下來,出於卷五,今載於
此以見一斑。
“兒童臾嫗皆有歷史觀念,於何征之,征之於吾家。光緒丙申居蕭山,
吾子新六方七齡,自塾歸,老傭趙餘慶於燈下告以戲劇所演故事,如《三國
誌》《水滸傳》等,新六聞之手舞足蹈。乙醜春居上海,孫大春八齡,女孫
大慶九齡,大庚六齡,皆喜就楊媼王媼聽談話,所語亦戲劇中事。楊京兆人,
謂之曰講古今,王紹興人,謂之曰說故事,三孫端坐傾聽,樂以忘寢。珂於
是知戲劇有啟牖社會之力,未可以淫盜之事導人入於歧途,且又知力足以延
保姆者之尤有益於兒童也。”
徐君的書都是用仿宋鉛字,毛邊紙印,在商務寄售,但在很早以前,都
已絕板,我所看見過的也都是從舊書店得來的。
二
徐仲可的《大受堂劄記》裏隻說得小孩們喜歡聽講故事,所謂兒童叟嫗
皆有歷史觀念這一點,不曾有什麽證明。他的話實在是不錯的。清初劉繼莊
曾說,“餘觀世之小人未有不看小說聽說書者,此性天中之《書》與《春秋》
也。”在魯迅小說中出現過的運土,在民國初年更直接的說,現今官府禁止
迎會做戲,叫我們更從哪裏知道一點前朝的事情呢?
知識分子看小說聽說書,隻是一種娛樂與消遣,在小孩與人民即是兒童
叟嫗,卻是學習,雖也是娛樂與消遣,他們未必一字一句的相信實情如此,
但以為其中情節是事實,那總是的確的。證如長板坡、攔江奪阿鬥、氣死周
瑜、泥馬渡康王等,相信都是實在的事,他們看不到《蜀誌》和《宋史》,
怎麽能怪他們,況且史書上不可靠的荒唐話本來也並不少呢。
問題是現在怎麽來正當的滿足他們這個需要,編印通俗的歷史故事書是
其一,而利用戲劇說書則是其二,卻是更重要,因為這可以事半而功倍。我
想這當多採用有意義的史實做題材,一麵表彰祖國的可愛,民族的偉大,一
麵使民眾得到悅樂,換句話說,盡可能的要真善美齊備,但要警戒的還是在
反麵,生怕偏於新奇,有害真實,因為這樣便不是歷史性的劇本,而隻是浪
漫主義的個人作品而已。
□1951年
2月
25—26日刊《亦報》,署名鶴生
</br>
收在一起,圖頗精工,說亦簡要,我看過後也認識了好些特殊的器物。
現在歸結起來說,這是不是可以應用到知識連環圖畫上來,也來出些這
一類的圖說呢?譬如說菜蔬,一頁頁的把蘿蔔白菜舉出來,蘿蔔白菜中又有
種種差別,羅列在一頁中,或是各自分列,自可由編者酌定,總之這於增加
我們的知識是很有效的。假如有關於菜蔬果品等的這樣連環圖畫出版,我預
定在先,一定要買一本。日前曾將此意供獻於我們專家齊公,不知他怎樣的
批答。
□1950年
10月
29日刊《亦報》,署名持光
□未收入自編文集
太平歡樂圖
因了吳友如的畫,自然就想起《太平歡樂圖》來。現在隻是一冊石印小
本,原本卻是很講究的,據說是幹隆中金德輿編了送給皇帝看的,由方蘭坻
作圖,自太平蕭以至年畫,凡一百種職業。金方二人都是浙西人,所以可以
看見百七十年前江浙民間的風俗一斑,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所可惜的這是“進
呈禦覽”的東西,免不了有許多封建氣,如各色行商人頭戴大帽,身穿長衫,
與事實太不相符,其著短衣或戴卷邊氈帽的不到十分一二。
我自己還並不怎麽饞癆,但不知怎的頗關心吃食的事,在這冊圖裏略一
檢點,卻發見賣點心的和賣水果的都隻是各有八樣,未免不滿,大概實在也
是行業太多,一百種包羅不下去的緣故。小時候最熟悉的餛飩擔這裏便沒有,
在《江南鐵淚圖》中,戲台下畫出一擔來,覺得很可喜,雖然精工不及此書
中的元宵擔。吳友如畫中或者不少此類小裝點,隻可惜隔的日子太久,已經
記不清楚了。現今上海馬路邊的攤販花樣大有變化,如有吳友如似的人描寫
起來,那麽百十種也一定不成問題的吧。
□1951年
1月
22日刊《亦報》,署名十山
□朱收入自編文集
徐仲可的筆記
一
徐仲可是我佩服的老新黨之一,他是蔡孑民的鄉試同年,有幾分相像,
而多寫筆記,雖似瑣碎,卻誠實可喜,自成一種特色。他特別相信西醫,又
主張火葬,常常說及,我至今還清楚的記得。他的著作我曾有《天蘇閣叢刊》
一二集,《天足考略》等便收在一集裏,二集裏有《可言》好些卷,是他的
筆記,此外的書都已忘記了。又有幾冊零本,不知是否三集,其中《大受堂
劄記》占大部分,內有一則關於戲曲的,我曾抄錄下來,出於卷五,今載於
此以見一斑。
“兒童臾嫗皆有歷史觀念,於何征之,征之於吾家。光緒丙申居蕭山,
吾子新六方七齡,自塾歸,老傭趙餘慶於燈下告以戲劇所演故事,如《三國
誌》《水滸傳》等,新六聞之手舞足蹈。乙醜春居上海,孫大春八齡,女孫
大慶九齡,大庚六齡,皆喜就楊媼王媼聽談話,所語亦戲劇中事。楊京兆人,
謂之曰講古今,王紹興人,謂之曰說故事,三孫端坐傾聽,樂以忘寢。珂於
是知戲劇有啟牖社會之力,未可以淫盜之事導人入於歧途,且又知力足以延
保姆者之尤有益於兒童也。”
徐君的書都是用仿宋鉛字,毛邊紙印,在商務寄售,但在很早以前,都
已絕板,我所看見過的也都是從舊書店得來的。
二
徐仲可的《大受堂劄記》裏隻說得小孩們喜歡聽講故事,所謂兒童叟嫗
皆有歷史觀念這一點,不曾有什麽證明。他的話實在是不錯的。清初劉繼莊
曾說,“餘觀世之小人未有不看小說聽說書者,此性天中之《書》與《春秋》
也。”在魯迅小說中出現過的運土,在民國初年更直接的說,現今官府禁止
迎會做戲,叫我們更從哪裏知道一點前朝的事情呢?
知識分子看小說聽說書,隻是一種娛樂與消遣,在小孩與人民即是兒童
叟嫗,卻是學習,雖也是娛樂與消遣,他們未必一字一句的相信實情如此,
但以為其中情節是事實,那總是的確的。證如長板坡、攔江奪阿鬥、氣死周
瑜、泥馬渡康王等,相信都是實在的事,他們看不到《蜀誌》和《宋史》,
怎麽能怪他們,況且史書上不可靠的荒唐話本來也並不少呢。
問題是現在怎麽來正當的滿足他們這個需要,編印通俗的歷史故事書是
其一,而利用戲劇說書則是其二,卻是更重要,因為這可以事半而功倍。我
想這當多採用有意義的史實做題材,一麵表彰祖國的可愛,民族的偉大,一
麵使民眾得到悅樂,換句話說,盡可能的要真善美齊備,但要警戒的還是在
反麵,生怕偏於新奇,有害真實,因為這樣便不是歷史性的劇本,而隻是浪
漫主義的個人作品而已。
□1951年
2月
25—26日刊《亦報》,署名鶴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