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第十三次相親170
不知道經過哪位成功人士的運作,現在的網絡上流傳著一句笑話:孔子的《論語》是當時道上的規矩。
拋去其中的戲言成分,《論語》確實是描述社會規矩的著作。
隻不過這規矩不是針對所謂“道上”的人,而是麵向社會生活中的所有人類。
通常,人們認為孔子強調的中心論點是“禮”,孟子所推崇的是“義”。
據m君理解,孔子的規矩歸根結底就是四個字“禮、儀、道、德”,核心不是“禮”,而是“德”。
什麽是“德”呢?
德,有很多解釋,就像佛陀的論述,被人們解說出成千上萬中說法,就算是三藏法師親自去天竺,取回當地尚存的古經,也沒能解決,人們看佛經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情況。
“德”的定義,也麵臨這種問題。儒家弟子對這個字有許多具體描述,卻都是隔靴搔癢,讓人看得雲裏霧裏,心中不爽快。
別家的學者,對這個詞的解釋比儒家的解說更明確一些。
比如:法家韓非子對“德”的解釋就很簡潔
依照這位法家巨子的說法。
所謂“德”,就是“威德”。
有“威”就有“德”。可以說,“威”就是“德”之母。後者是前者之子。
那麽,“威”又從哪裏來?
不同的“威”來源不同。
野獸的“威”通常來自尖牙利爪,特別是獅虎熊豹這些大型食肉動物。
而,豺、狼、鬣狗這些體型較小者,其“威”來自於種群數量。
單隻公狼或鬣狗的破壞力大致與一頭野豬相當,甚至還稍顯不足。單隻豺在力量與體力上就全麵落後於野豬。
但是,在自然界,野豬是這些野獸的獵物。
原因就在於狼等野獸捕獵是有分工合作的群體行動,會使用各種策略,把野豬與群體分開,把局麵由多對多,變成多對一。
這時,狼群豺群就可以對野豬產生“威德”,並以“德”服豬。
那麽,一個組織的“威”來自何處呢?
關鍵在於“刑”。
“刑生力,力生強,強生威,威生德。”
“刑”就是一個社會組織的尖牙利爪,是這個組織分割、分離、解決“野豬”的策略。
簡而言之,法家的“德”以令人恐懼為基礎,就像傳統婚慶裏的紅色,看起來似乎是喜慶色,實際上是用來威懾人與不詳的恐怖色。
當然,現在人們普遍忘記所謂喜慶色,本意是用來逐退不詳的。
這與人們的思維方式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不太重視東方古老智慧的傳承有關。
在古東方智慧裏,禍與福,祥瑞與災異,陰與陽都與硬幣的兩麵一樣,是對立統一的存在於一個統一體裏的。
依據這種觀點,喜慶活動中必然蘊含著禍端的萌芽。而紅色作為取自神靈袍子上的顏色,在人們的心目中有驅散災禍的神效。
於是乎,人們就會在新婚當日大事鋪張紅色物品。
有人或許認為這是無稽之談。
最好的證明,就是古代劊子手殺人時,都是身穿紅衣,目的就是辟邪驅鬼。
就算有人愛吃人血饅頭,大概也沒法公然宣稱,砍頭的刑場是一個舉辦喜慶活動的所在。
法家學說沒能像儒家學說一樣,被帝製時代的君主們擺在明麵上,大約敗在法家學者對道術的描繪過於直白,不像其他學派學者善於使用瞞天過海的騙人計量。
但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除了西漢初年朝廷使用黃老之道,帝製時代大多時候所盛行的外儒內法的統治策略。
政治家畢竟都是現實主義者,作為暴力機關的實際操控者,自是明白到底什麽統治技術最實用。
或許,因為商鞅、李斯的下場過於悲慘,後世的學者都不願意自認是法家信徒,反而都給自己披上一件儒家的外衣,偽裝做孔子的徒子徒孫。
m君自不是法家思想的信徒,當然也不是法家的。
他更喜歡消失在曆史長河裏的名實學,也就是公孫龍這一派的理論。
名與實,實際就是陰與陽,就是道與德。先秦諸子百家本質是殊途同歸的。
他白天想多了這些事,就會在晚上做夢,以至於,有時候會想在睡覺前,先把腦子拿出來,放在床頭櫃上,等早上睡醒,再裝回腦殼裏。
可惜,他不是機械人,沒法像摘插外置存儲卡一樣,輕易拿走放回腦子。
不過,就算是機械人,應該也沒辦法做到這種事。一帶摘掉中樞控製係統,大概率會直接停止一切動作。
有個怪事是蒼蠅似乎可以摘掉腦袋到處飛。
這實在讓m君不明所以。
難道蒼蠅的腦袋隻是擺設?不過是個可有可無是肉疙瘩?
這玩意大概是沒腦子,或者不用腦子。
不過,似乎很少有人笑話蒼蠅笨?
難道,蒼蠅不是用腦子思考問題,而是用胃嗎?
說實話,他都不知道,這小東西有沒有胃。
好在,人睡著後,不會再為這種無關緊要是事煩心。
隻不過,人總難免被噩夢打擾。那些將他驚醒的噩夢裏很少有血腥暴力情節。
諸如:幽暗深穀中,露出一對猩紅的圓眼;或者,突然間從路邊的草稞子裏,鑽出一隻來自地獄的妖魔。
他的夢恐怖之處,不在這些能帶來官能刺激的元素,而在心境。
所謂全在心境,就是你感到害怕,別人未必會怕,沒準還會很歡喜。
比如:有的人見不得毛茸茸的小東西。
m君卻覺得那些小家夥都很可愛,像是小狗、小貓、小蝙蝠,甚至小老鼠,都是很可愛的小東西。
在恐懼應生於心境這一點上,日本的恐怖電影做得比較好。
許多日本恐怖電影在背景畫麵、人物形象、奇異聲響、怪異的人物互動等方麵下手,營造出能將恐怖直達人心裏深處的可怖氣氛。
這些電影未必有鬼怪的真實畫麵,或者僅給恐怖物一兩個模糊不明的鏡頭,就能讓人額頭上湧現豆大的冷汗珠子。
(本章完)
不知道經過哪位成功人士的運作,現在的網絡上流傳著一句笑話:孔子的《論語》是當時道上的規矩。
拋去其中的戲言成分,《論語》確實是描述社會規矩的著作。
隻不過這規矩不是針對所謂“道上”的人,而是麵向社會生活中的所有人類。
通常,人們認為孔子強調的中心論點是“禮”,孟子所推崇的是“義”。
據m君理解,孔子的規矩歸根結底就是四個字“禮、儀、道、德”,核心不是“禮”,而是“德”。
什麽是“德”呢?
德,有很多解釋,就像佛陀的論述,被人們解說出成千上萬中說法,就算是三藏法師親自去天竺,取回當地尚存的古經,也沒能解決,人們看佛經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情況。
“德”的定義,也麵臨這種問題。儒家弟子對這個字有許多具體描述,卻都是隔靴搔癢,讓人看得雲裏霧裏,心中不爽快。
別家的學者,對這個詞的解釋比儒家的解說更明確一些。
比如:法家韓非子對“德”的解釋就很簡潔
依照這位法家巨子的說法。
所謂“德”,就是“威德”。
有“威”就有“德”。可以說,“威”就是“德”之母。後者是前者之子。
那麽,“威”又從哪裏來?
不同的“威”來源不同。
野獸的“威”通常來自尖牙利爪,特別是獅虎熊豹這些大型食肉動物。
而,豺、狼、鬣狗這些體型較小者,其“威”來自於種群數量。
單隻公狼或鬣狗的破壞力大致與一頭野豬相當,甚至還稍顯不足。單隻豺在力量與體力上就全麵落後於野豬。
但是,在自然界,野豬是這些野獸的獵物。
原因就在於狼等野獸捕獵是有分工合作的群體行動,會使用各種策略,把野豬與群體分開,把局麵由多對多,變成多對一。
這時,狼群豺群就可以對野豬產生“威德”,並以“德”服豬。
那麽,一個組織的“威”來自何處呢?
關鍵在於“刑”。
“刑生力,力生強,強生威,威生德。”
“刑”就是一個社會組織的尖牙利爪,是這個組織分割、分離、解決“野豬”的策略。
簡而言之,法家的“德”以令人恐懼為基礎,就像傳統婚慶裏的紅色,看起來似乎是喜慶色,實際上是用來威懾人與不詳的恐怖色。
當然,現在人們普遍忘記所謂喜慶色,本意是用來逐退不詳的。
這與人們的思維方式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不太重視東方古老智慧的傳承有關。
在古東方智慧裏,禍與福,祥瑞與災異,陰與陽都與硬幣的兩麵一樣,是對立統一的存在於一個統一體裏的。
依據這種觀點,喜慶活動中必然蘊含著禍端的萌芽。而紅色作為取自神靈袍子上的顏色,在人們的心目中有驅散災禍的神效。
於是乎,人們就會在新婚當日大事鋪張紅色物品。
有人或許認為這是無稽之談。
最好的證明,就是古代劊子手殺人時,都是身穿紅衣,目的就是辟邪驅鬼。
就算有人愛吃人血饅頭,大概也沒法公然宣稱,砍頭的刑場是一個舉辦喜慶活動的所在。
法家學說沒能像儒家學說一樣,被帝製時代的君主們擺在明麵上,大約敗在法家學者對道術的描繪過於直白,不像其他學派學者善於使用瞞天過海的騙人計量。
但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除了西漢初年朝廷使用黃老之道,帝製時代大多時候所盛行的外儒內法的統治策略。
政治家畢竟都是現實主義者,作為暴力機關的實際操控者,自是明白到底什麽統治技術最實用。
或許,因為商鞅、李斯的下場過於悲慘,後世的學者都不願意自認是法家信徒,反而都給自己披上一件儒家的外衣,偽裝做孔子的徒子徒孫。
m君自不是法家思想的信徒,當然也不是法家的。
他更喜歡消失在曆史長河裏的名實學,也就是公孫龍這一派的理論。
名與實,實際就是陰與陽,就是道與德。先秦諸子百家本質是殊途同歸的。
他白天想多了這些事,就會在晚上做夢,以至於,有時候會想在睡覺前,先把腦子拿出來,放在床頭櫃上,等早上睡醒,再裝回腦殼裏。
可惜,他不是機械人,沒法像摘插外置存儲卡一樣,輕易拿走放回腦子。
不過,就算是機械人,應該也沒辦法做到這種事。一帶摘掉中樞控製係統,大概率會直接停止一切動作。
有個怪事是蒼蠅似乎可以摘掉腦袋到處飛。
這實在讓m君不明所以。
難道蒼蠅的腦袋隻是擺設?不過是個可有可無是肉疙瘩?
這玩意大概是沒腦子,或者不用腦子。
不過,似乎很少有人笑話蒼蠅笨?
難道,蒼蠅不是用腦子思考問題,而是用胃嗎?
說實話,他都不知道,這小東西有沒有胃。
好在,人睡著後,不會再為這種無關緊要是事煩心。
隻不過,人總難免被噩夢打擾。那些將他驚醒的噩夢裏很少有血腥暴力情節。
諸如:幽暗深穀中,露出一對猩紅的圓眼;或者,突然間從路邊的草稞子裏,鑽出一隻來自地獄的妖魔。
他的夢恐怖之處,不在這些能帶來官能刺激的元素,而在心境。
所謂全在心境,就是你感到害怕,別人未必會怕,沒準還會很歡喜。
比如:有的人見不得毛茸茸的小東西。
m君卻覺得那些小家夥都很可愛,像是小狗、小貓、小蝙蝠,甚至小老鼠,都是很可愛的小東西。
在恐懼應生於心境這一點上,日本的恐怖電影做得比較好。
許多日本恐怖電影在背景畫麵、人物形象、奇異聲響、怪異的人物互動等方麵下手,營造出能將恐怖直達人心裏深處的可怖氣氛。
這些電影未必有鬼怪的真實畫麵,或者僅給恐怖物一兩個模糊不明的鏡頭,就能讓人額頭上湧現豆大的冷汗珠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