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第十三次相親171
其要訣就是,恐懼來自心境。正如一切喜怒哀樂本質上都是來自於心,而非源於外界的榮辱。
當心境不同,麵對同樣的事情,就會有不同的感觸。
就好比,一個中了大獎的人,興高采烈地走在大街上,不光是會覺得天上的雲分外清秀,樹上的鳥叫聲極其優美,就算被人一腳踩髒光亮如新的皮鞋,也不會因此動氣。
要是換上一個生活極其不如意的人,在大街上被人踩髒新擦幹淨的皮鞋,至少會與對方大吵一番,甚至有可能上演全武行。
有些人總覺得社會的戾氣在加重。
所謂戾氣,也就是人們對他人的容忍度很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像是堆滿幹柴的柴房,隻有有一星半點明火,就會“嘭”一下子爆燃起來。
這實際上與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有關。
有很多人喜歡戲謔王陽明的那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
按照他們的邏輯,這句話就是一句沒有任何營養的車軲轆話。
m君對此不能苟同,倒是覺得這話某種程度上,反應了世界的本來麵目。
事實上,我們看到的世界,感覺到的一切情感變化,甚至生命與死亡,都不過大腦創造出來的幻想,是想象的產物。
也就是說,我們所認為的世界,其實隻是存在腦中的世界。這個世界裏的一切,都是以認知為前提的。
如果,我們沒有認知到某物或某事。就算這件事正在我們身邊發生,在腦中世界裏也並不存在。
隻有感覺器官探查到這件事,並在大腦裏構築出幻象,才能把這件事真正呈現給我們的理智。
譬如:兩百米外,有一支箭射向某人。
在這支箭被人發現前,該人不會恐懼,更不會躲避,當然也不會受傷。
此時,中箭的後果不會對他產生任何影響。
即便他必將中箭,但在他感知到這結果之前,不會在心中產生一絲波瀾,自也不會在行動中,對這種結果有所應對。
也就是說過,在他知道有一支箭射來前,這支箭,以及中箭的結果,對他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雖然我們以路人視角,在箭離弦的那一刻,就知道箭與那人的關係。
但那人不知道,所以在從箭飛出,到箭紮進其身體裏之前,箭對於這人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有些人可能因箭與人之間隻有區區兩百米的距離,出箭與中箭不過幾秒的時差,就感覺不出什麽叫“此花與汝同歸於寂”。
那麽,把時間跨度拓展為一萬年,應該能讓事實看起來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一些。
比如:在一萬年前,有一顆彗星向著地球飛過來。
那麽,地球上所有人的命運,都在這一刻被確定,那就是注定要死於天地衝撞裏。
但是,在人們觀測到這顆彗星,並知道這個可怖的結局前,不會感到害怕。
這個注定的結局,在被人們認知到之前,就真的跟不存在一樣。
人們照樣可以歌舞升平,可以風花雪月,甚至可以勾心鬥角地不亦樂乎,就像被火山湮滅前,縱情享樂的古羅馬龐貝人一樣。
彗星終究會對人產生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在實際產生作用前,不會被人們所認知的,也就是說,此時彗星以及地球毀滅這種事,對於人而言是不存在的。
這倒不全是關於感知的問題。在某種結果出現之前,這種結果事實上當然是不存在的。
這其實很類似人們通常所說的命運。
在m君看來,大多數人的人生是被動與無奈的,就像被王蓮排擠的水生植物的生命旅程。
王蓮是一種很漂亮的植物,像所有美麗的事物一樣,存在著與美麗外表差異較大的另一種麵目。
那些像傘一樣的蓮葉,陰暗麵布滿如野獸尖牙一樣銳利的刺,作用就是撕裂並殺死那些礙事的植物。
許多植物因無法與之硬性對抗,選擇向這些巨無霸服軟低頭,就像戰國時代,那些江淮地區的小國,無法對抗四麵八方擁擠過來的大國,隻好向所有霸主稱臣納貢。
實際上,這樣做無法改變小國被大國吞並的可悲結局。再者,越是割地賠款,國家的力量就越是薄弱,造成的結果就是敵國的力量不斷壯大,本國的力量卻日漸削弱,直到有一天羸弱到無法與敵人對抗,被凶殘蠻橫的敵人吞噬掉,就像貪婪的狼吃掉老病的牛羊。
弱小的水生植物不讀戰果曆史,不知道什麽叫“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誤以為在王蓮葉與葉的微小間隙下,偷來幾縷殘破的陽光,就能繼續苟延殘喘的活下去。
可惜,王蓮就像植物界的宋朝皇帝趙匡胤,雖沒喊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這樣殘酷的名言,卻也絕不允許世上那些失敗的弱者存活下去。
它們會肆無忌憚最大限度地把“傘”撐開,直到把整片湖麵都完整遮蓋在“傘”下,就像是給湖穿上一件印滿綠色圓盤的衣服,將整個湖包裹得嚴嚴實實,密不透光,讓湖麵下的世界永遠陷入沉悶的黑暗裏,把那些卑躬屈膝的沉默者,活活餓死在寂寞、無望的黑色世界裏。
對於這些在沉默中死亡的植物而言,其命運早在王蓮的種子發芽那一刻就被注定。隻不過它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以至於,在王蓮徹底殺死它們之前,仿佛這悲慘的結局不會發生一樣。
其實,所謂的命運到底是什麽,很少被人們在日常生活裏提及。
倒不是大家不關心這件事,而是根本討論不明白。
就像那個問題“我是誰?”一樣。
沒人能對這個哲學的基本也是終極問題給出一個近似真理的答案。
就好像,如果有人問大家“人究竟為什麽活著呢?”
沒人能給出所有人都認同的答案一樣。
再者,成年人活著已經不容易,與其為這種看似怪力亂神的事傷神,還不如花點心思看看,誰在太陽地裏瞎忙乎,把頭上的帽子都給曬綠了,更能讓人提起精神頭兒。
(本章完)
其要訣就是,恐懼來自心境。正如一切喜怒哀樂本質上都是來自於心,而非源於外界的榮辱。
當心境不同,麵對同樣的事情,就會有不同的感觸。
就好比,一個中了大獎的人,興高采烈地走在大街上,不光是會覺得天上的雲分外清秀,樹上的鳥叫聲極其優美,就算被人一腳踩髒光亮如新的皮鞋,也不會因此動氣。
要是換上一個生活極其不如意的人,在大街上被人踩髒新擦幹淨的皮鞋,至少會與對方大吵一番,甚至有可能上演全武行。
有些人總覺得社會的戾氣在加重。
所謂戾氣,也就是人們對他人的容忍度很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像是堆滿幹柴的柴房,隻有有一星半點明火,就會“嘭”一下子爆燃起來。
這實際上與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有關。
有很多人喜歡戲謔王陽明的那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
按照他們的邏輯,這句話就是一句沒有任何營養的車軲轆話。
m君對此不能苟同,倒是覺得這話某種程度上,反應了世界的本來麵目。
事實上,我們看到的世界,感覺到的一切情感變化,甚至生命與死亡,都不過大腦創造出來的幻想,是想象的產物。
也就是說,我們所認為的世界,其實隻是存在腦中的世界。這個世界裏的一切,都是以認知為前提的。
如果,我們沒有認知到某物或某事。就算這件事正在我們身邊發生,在腦中世界裏也並不存在。
隻有感覺器官探查到這件事,並在大腦裏構築出幻象,才能把這件事真正呈現給我們的理智。
譬如:兩百米外,有一支箭射向某人。
在這支箭被人發現前,該人不會恐懼,更不會躲避,當然也不會受傷。
此時,中箭的後果不會對他產生任何影響。
即便他必將中箭,但在他感知到這結果之前,不會在心中產生一絲波瀾,自也不會在行動中,對這種結果有所應對。
也就是說過,在他知道有一支箭射來前,這支箭,以及中箭的結果,對他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雖然我們以路人視角,在箭離弦的那一刻,就知道箭與那人的關係。
但那人不知道,所以在從箭飛出,到箭紮進其身體裏之前,箭對於這人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有些人可能因箭與人之間隻有區區兩百米的距離,出箭與中箭不過幾秒的時差,就感覺不出什麽叫“此花與汝同歸於寂”。
那麽,把時間跨度拓展為一萬年,應該能讓事實看起來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一些。
比如:在一萬年前,有一顆彗星向著地球飛過來。
那麽,地球上所有人的命運,都在這一刻被確定,那就是注定要死於天地衝撞裏。
但是,在人們觀測到這顆彗星,並知道這個可怖的結局前,不會感到害怕。
這個注定的結局,在被人們認知到之前,就真的跟不存在一樣。
人們照樣可以歌舞升平,可以風花雪月,甚至可以勾心鬥角地不亦樂乎,就像被火山湮滅前,縱情享樂的古羅馬龐貝人一樣。
彗星終究會對人產生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在實際產生作用前,不會被人們所認知的,也就是說,此時彗星以及地球毀滅這種事,對於人而言是不存在的。
這倒不全是關於感知的問題。在某種結果出現之前,這種結果事實上當然是不存在的。
這其實很類似人們通常所說的命運。
在m君看來,大多數人的人生是被動與無奈的,就像被王蓮排擠的水生植物的生命旅程。
王蓮是一種很漂亮的植物,像所有美麗的事物一樣,存在著與美麗外表差異較大的另一種麵目。
那些像傘一樣的蓮葉,陰暗麵布滿如野獸尖牙一樣銳利的刺,作用就是撕裂並殺死那些礙事的植物。
許多植物因無法與之硬性對抗,選擇向這些巨無霸服軟低頭,就像戰國時代,那些江淮地區的小國,無法對抗四麵八方擁擠過來的大國,隻好向所有霸主稱臣納貢。
實際上,這樣做無法改變小國被大國吞並的可悲結局。再者,越是割地賠款,國家的力量就越是薄弱,造成的結果就是敵國的力量不斷壯大,本國的力量卻日漸削弱,直到有一天羸弱到無法與敵人對抗,被凶殘蠻橫的敵人吞噬掉,就像貪婪的狼吃掉老病的牛羊。
弱小的水生植物不讀戰果曆史,不知道什麽叫“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誤以為在王蓮葉與葉的微小間隙下,偷來幾縷殘破的陽光,就能繼續苟延殘喘的活下去。
可惜,王蓮就像植物界的宋朝皇帝趙匡胤,雖沒喊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這樣殘酷的名言,卻也絕不允許世上那些失敗的弱者存活下去。
它們會肆無忌憚最大限度地把“傘”撐開,直到把整片湖麵都完整遮蓋在“傘”下,就像是給湖穿上一件印滿綠色圓盤的衣服,將整個湖包裹得嚴嚴實實,密不透光,讓湖麵下的世界永遠陷入沉悶的黑暗裏,把那些卑躬屈膝的沉默者,活活餓死在寂寞、無望的黑色世界裏。
對於這些在沉默中死亡的植物而言,其命運早在王蓮的種子發芽那一刻就被注定。隻不過它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以至於,在王蓮徹底殺死它們之前,仿佛這悲慘的結局不會發生一樣。
其實,所謂的命運到底是什麽,很少被人們在日常生活裏提及。
倒不是大家不關心這件事,而是根本討論不明白。
就像那個問題“我是誰?”一樣。
沒人能對這個哲學的基本也是終極問題給出一個近似真理的答案。
就好像,如果有人問大家“人究竟為什麽活著呢?”
沒人能給出所有人都認同的答案一樣。
再者,成年人活著已經不容易,與其為這種看似怪力亂神的事傷神,還不如花點心思看看,誰在太陽地裏瞎忙乎,把頭上的帽子都給曬綠了,更能讓人提起精神頭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