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第十三次相親168


    連韓信都隻能俯首帖耳的皇帝,就憑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平凡人,難道真能逆勢而為,成功絕地反擊嗎?


    這倒不是他妄自尊大,事實上,造反對於位高權重如楚王者,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特別是皇帝身在楚國境內的時候。


    隻要給他貴為王爵的身份,幾萬軍隊的指揮權,再有五百名左右的死士,就算是曆史上的任何帝王,哪怕是成吉思汗或者亞曆山大大帝親臨,隻要身在楚國境內,都會淪為他的階下囚。


    這不是他異想天開的胡吹法螺。五百死士攻城略地稍顯不足,發動一場宮廷政變卻綽綽有餘。


    曆史上,位卑者以少勝多推翻上位者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扶桑島上不可一世的織田信長,不就被明智光秀輕易終結了嗎?


    這種事在華夏曆史長河裏,更是屢見不鮮。


    諸如:春秋時代楚穆王擊斃楚成王;戰國時代趙惠文王餓死趙武靈王;匈奴單於冒頓射殺單於頭曼;大唐皇帝唐太宗推翻唐高祖;大唐宰輔張柬之顛覆女皇武則天;金國海陵王的宮廷政變等等。


    他們發動政變實際動用的兵力有多少?


    並沒有多少,多則幾千人,少者幾百人。


    與他們相比,m君執掌楚國軍政大權,手裏有雄兵數萬,隻要舉措得當,絕對可以在楚地致劉邦於死地。之後,他再徐圖天下,當皇帝都未必不能成功。


    事實上,要做成這種事一看實力,二靠決心。某些時候決心比實力更重要。這不是唯心主義的主觀臆斷。


    曆代推翻皇帝的政治家中,最特殊的大概是武周張柬之。


    這位老爺子沒有自己的班底,基本上是位舞動他人刀劍的政變者。也就是說,他本身沒有力量,隻有一顆想推翻女王的雄心,造反所用的力量全部來自別人。


    這件事有趣就在這裏。那些本身有力量造反的人,非得被他使喚才會行動,就好比一群獅子老虎,非得看到指揮棒,才知道可以進食。


    在m君看來,一群有權勢的人,被最沒權勢的人如臂使指,是非常滑稽的事。


    那些人為什麽明明有造反的實力,卻非得等到出現一位張柬之,才鼓起勇氣排牆而進,殺二張,向女皇逼宮呢?


    因為他們下不了決心,瞻前顧後思緒萬千,手有利刃卻哆哆嗦嗦不敢下刀,必須要有人充當這群烏合之眾的主心骨,才能把這一刀劈下去。


    兩者對比,張柬之像是高大的巨人,那些權貴都不過是侏儒。


    但是,這位大人隻是泥足巨人,徒具其表,並無實力作為內部填充物,就像是一堵腐朽的牆,經不起任何形式的猛烈撞擊,身處在長安權貴間,就好比立國初期的普魯士國,僅是一堆鐵罐子裏的陶罐,一旦遭遇使勁碰撞,非土崩瓦解不可。


    其政治對手大都看透其虛弱的本質。武家殘餘分子隻是動動嘴皮子,就終結了被封王的張老爺子,以及另外四位神龍政變的推動者。


    而那些被政變五王揮動的“刀”們,要等到下幾次政變,才會在自相吞噬中,決出最終的幸存者。


    曆史上,有能力造反的人很多,但真正付諸實踐的人很少,大約是他們沒遇到如張大人這樣果敢的主事人。


    大多數沒能舉事者,多是書生造反三年不成的類型,就像漢淮南王劉安做了一輩子造反計劃,為掩人耳目還編寫出一部恢宏巨著,被後人尊為道家理論的實踐者,甚至被傳說成一位白日飛升的得道者。


    實際上,這位諸侯王不過是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白忙活一輩子,最終一切謀劃都胎死腹中,空留下一道豆腐實惠世人,算是最著名的,優柔寡斷的謀反者。


    當然,也有明明必敗,還非要造反的,如明代江西的寧王。


    這位寧王熟稔宮廷鬥爭技術以及官場潛規則,但不是有眼光的軍事家,大約是自知軍事水平欠佳,竟然隻圍著安慶打,繞來繞去不出江西,不想著去占據金陵,然後進兵荊州一帶,以進可攻退可守之勢,縱兵紛擾南北,最終奪取天下。


    幾百年後,有人隻是部分實現了這套作戰計劃,就差點與滿清實現劃江而治。


    隻是該人統領的軍隊占據金陵,卻沒能掌握荊州地區,也就是後來的武漢地區為犄角,就無法真正截斷南北交通,被源源不斷匯聚的敵軍包圍,最終耗盡軍力而失敗。


    也就是說,隻有同時占據金陵與荊州兩個地區,擁有全部的長江中下遊沿線要塞,才能造成南北對峙的形式,並借此推動整個帝國內政治局勢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選擇,就是直接揮軍北上,以勢如破竹之勢,直達京師,與皇帝決戰。


    當年燕王朱棣就是選用的這種策略,不爭一城一地的得失,千裏奔襲金陵城。


    但是,這種作戰方式對軍隊戰鬥力與凝聚力的要求太高,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樹倒猢猻散式的潰散,不是隨便哪支軍隊都可做到的。


    因此,唐朝以來,起兵奪位成功的藩王隻有朱棣一人。


    這位罕見的人物是自西漢霍去病封狼居胥後,直到今天為止,唯一一個領兵打到蒙古高原腹地的軍事統帥。


    寧王的帶兵技術顯然沒有這位親戚高明。事實上,從永樂大帝去世直到滿清滅亡,這一時期內沒有任何一個封建時代的軍事統帥,能在軍事指揮領域與永樂大帝比肩,康熙皇帝不行,多爾袞等人也不行。


    如果單以帝王來比較,中國曆史上,軍事才華能勝過永樂大帝的,大致上也就是項羽、劉邦、李世民、朱元璋,區區四個人而已。


    也許有人會推舉出秦始皇帝。m君認為,其消滅六國的功績,是中國曆代皇帝中首屈一指的偉業,但他不是領兵打仗的軍事統帥。


    或許,有人會質疑,劉邦屢次被項羽打敗,為什麽也在此列。


    事實上,劉邦的軍事才能隻會在項羽麵前黯然失色,麵對其他人就會如中天烈日,讓人無法直視。


    遠征英布,不就是劉邦不靠所謂的兵仙韓信,智囊蕭何,禦駕親征獲勝的嗎?


    不是劉邦領兵本事不行,隻是項羽的軍事才華實在是光芒萬丈,相形之下,使人無意中忽視了劉邦的經天緯地之大才。


    m君心中,最有軍事能力的皇帝是誰呢?


    是唐太宗李世民。


    其次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的軍事能力往往被人們所低估,大約與國人認識曆史人物,大多是通過詩歌和小說,而非翻閱曆史材料來獲取認知有關。


    隻要稍加留意元末的曆史,我們就會發現,江南三巨頭: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其中任何一個都有一統天下,再造華夏的能力。


    朱元璋征服天下的道路,遠比所有的皇帝都更困難,所要麵對的敵人也都更強大。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M君的相親小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甲天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甲天下並收藏M君的相親小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