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十三次相親15
她笑道:你都是從哪裏看到的這些歪理啊?
他正色道:不是歪理。這都是大師們苦心鑽研的結果。革命導師恩格斯也是同意這種美學觀點的。
她道:那你解釋解釋滿清時代的小腳是咋回事?算是怎麽得來的審美呢?
他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不過裹小腳好像不能怪罪到滿清頭上。這個陋俗應該在明代之前就有。
她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有的呢?
他搖頭道:不知道。大概是哪個皇帝的變態趣味吧?
她道:不能說是自下而上的?一定是自上而下發生的嗎?
他道:也可能是起自民間。不過多半是哪個皇帝的妃子們起的頭。這就跟楚靈王愛細腰,於是楚國女人爭相減肥,結果餓死不少人一樣。
她笑道:這倒是的。你好像對曆史很了解啊?
他連忙謙虛道:我也就是平時喜歡翻翻曆史書。
她道:除了曆史書,你還喜歡看什麽呢?小說?詩歌?
他道:小說之類的看得少。不太愛看現代人的小說。中國的也就看過魯迅的。日本的也就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樹還有被同性戀人戒錯的那個。
她道:那是哪個?
他道:忘記名字了。小說不錯。但人是一個****分子。這人覺得日本無法再次強盛就切腹自殺了。
她道:這些人太極端了。怎麽動不動就切腹呢?
他道:這算是日本特色吧。他們講究舍身求死的武士道。
她道:都說日本樣樣學習中華。這武士道算是他們自創的吧?
他道:應該不能完全算原創,算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繼承和本土化吧。
她道:中國古代也有這種事那?
他道:先秦時代,中國有血性的人最講究的就是“士為知己者死”。這不就是武士道基本精神的原型嘛。
著名的無雙國士豫讓就很像是最早的武士。他為了給主君報仇幾次刺殺趙氏領袖。據說,他精誠所至,竟然可以刺衣出血。
她道:什麽叫刺衣出血?
他道:就是用劍刺一件袍子,竟然可以在上麵顯現出血跡。趙氏首領就因此死了。
她道:那是他的袍子?
他道:對。他本想展現勝利者的大度,以周公吐哺的態度讓天下歸心,沒想到對方複仇之決心堅定無比,已經達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境界。本是一場政治作秀,反送了卿卿性命。
她道:這算是弄巧成拙嗎?
他笑道:算是吧。
她道:你好像不太喜歡趙氏啊?我記得他們在曆史上形象一直很正麵吧?
他道:創立關東六國的這些家族哪個的手腳也不幹淨。大家一般把他們定為在正麵形象,主要是出於對虎狼之秦的厭惡。
她道:你是想說三家分晉吧?
他道:不光是這個。
田氏代齊就挺不光彩的。田氏為了多生孩子,多占齊國城池,居然讓門客和自己的妾室們生孩子,一共生了七十幾不知親爹是誰的兒子。
楚懷王被秦國扣押至死,聽起來挺可憐的吧。可實際上,這種事楚莊王活著的時候就幹過了。楚莊王誆騙宋襄公會盟,結果當著天下諸侯的麵劫持了他。
三晉也沒比這倆國家好到哪裏去。以趙國為例。趙國代地就是以極其卑劣的手段奪到的。趙氏在家宴上暗殺了代王,然後出兵攻占了代地。
這做法之下流堪比秦國滅義渠。秦國太後色誘義渠君,還跟對方生了倆孩子。在義渠君終於毫無防範之際。秦太後誘殺了他,隨後秦占領了義渠全境。
燕國最有名氣的算是燕昭王了。這位號稱一代賢王的燕王明知蘇秦與王太後有私情,為了滅齊就假裝不知道。這也算得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了。
說實在的,戰國七雄在鮮廉寡恥這方麵誰也沒法笑話誰。
孟子不是說了“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其實就是在諷刺這些強國君主形同盜匪。
她啞然失笑道:你這麽一說,這七雄實在是一言難盡啊。
既然品行都在伯仲之間,怎麽秦國比別國更不討人喜歡麽?
他道:主要是因為被秦國滅掉的六國太強大。這幾個國家中最弱小的應該是燕國。就算是燕國也能獨自打敗東胡,抗擊匈奴。
北宋那可是個體量大燕國十倍的大國。這個大國在東胡人建立的金國麵前簡直像老鼠見貓。這樣一對比,就知道當年的燕國有多強大了。
關東六國單拿出任何一個國家,放到其它時代,都至少是一個中等強國。讓南北宋這樣的朝廷相形見絀。所以,有些朝廷就特別不喜歡能滅掉這些強國的秦國。
她笑道:聽起來像是他們嫉妒秦國一樣。
他也笑了,道:也算是一種嫉妒吧。從漢武帝開始儒學昌盛,文人本性相輕,儒生們對以法家治國的秦帝國就更沒有善言了。
她道:六國真有你說得那麽強盛嗎?
他道:關東六國各個執政家族除燕國外,雖然大都得國不正。但是他們得國之後,對於國家的治理都還說得過去。
比如:魏國有著名的西門豹治理鄴。體現的就是統治階層對勞苦大眾的關懷。魏國官吏為了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敢向那些盤踞鄉裏的地頭蛇動刀。這本身就是國家對地方控製力強的表現。
再有,戰國七雄之間打仗動輒就是幾十萬人。這要是沒有穩定的糧食產量,以及穩固的國內統治,一場仗下來,不論輸贏雙方國家都會垮台。
以長平之戰來說。趙國一次就沒了四十萬壯丁。可是秦國圍困hd的時候,整個趙國的人都眾誌成城,拋頭顱灑熱血,拚上身家性命抗擊強秦。
如果趙國朝廷平時極其苛待百姓,是不可能有人在大樹將倒之際,還不計生死為趙氏賣命的。
再比如:韓魏兩國。
這倆國家到了戰國後期基本無法單獨對抗秦國。特別是韓國國土日減月削,每次開戰都傷兵損將。但是,韓國隻有戰敗的將軍,戰死的勇士,沒有出現過大規模臨陣倒戈的現象。魏國也是同樣的情況。這是很能說明問題的。至少,這兩國的軍官們對國家的忠誠度很高。這種忠誠的造就離不開統治者良好的政治行政運作能力。
齊國後期置身事外,作壁上觀,以至於最後束手就擒,屬於致命戰略失誤。但是其國內商賈雲集,文化繁榮,物阜民豐。單看其國內環境,稱得上是一個安定昌盛的國家。也就是說,該國在戰果後期算不上是政治軍事大國,但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富國。
這些國家如果不是遭到沉重的外部打擊根本不會自我滅亡。從政治和軍事生態來看,關東六國無一國的內政民生惡劣到要亡國的地步。
就算是最差勁的楚國,政治一塌糊塗,各地民變叢生,也仍然保持著強大生命力。秦要滅楚,非得投入六十萬兵力不可。這個人數基本上就是秦國全部軍隊的總數了。
從秦投入的軍隊數目就可以看出來,對方不是貧弱混亂不堪一擊的將死之國。
她似乎很有興致地道:聽起來有幾分道理。你說說什麽樣的國家是注定應該滅亡的呢?
他略一思考,道:曆史上,大多數被滅的國家,都是內政糟糕到極點,君主昏庸成奇葩,遍地災荒,民不聊生,才會招致國家的毀滅。
比如:金國滅掉的遼和北宋。
遼天祚皇帝在昏庸倆字上比之宋徽宗有過之而無不及。兩人可謂以“昏”字別並立燕山南北,無人能出其右。
宋徽宗有可稱為千年醜聞的花石綱。天祚帝在驕奢淫逸方麵也不成多讓。
兩國被消滅後,遼國貴族耶律大石率遼國殘部可以稱霸整個中亞,建立盛極一時的西遼大帝國。
宋國康王趙構收拾江南殘局,就能偏安東南,建立苟延百年的南宋小朝廷。
可是天祚帝和宋徽宗以完整的遼宋對敵,卻接連被金國打敗,最後竟被滅國,淪為俘虜。
這倆人實在是已經昏庸到沒法形容了。
反觀六國,就在滅亡之前不久,趙國還組織過最後一次合縱伐秦,如果不是楚國春申君拖後腿,齊國上下背道而馳,單憑三晉聯軍差點就打到了鹹陽。
現在的人總覺得,秦國吞並六國是必然。這完全是以結果反推原因。
她笑著搖頭道:合縱還有這回事的?這倒是不知道。
他道:這不是臆想。hd之戰中,三晉和楚國四國聯軍就戰勝了秦軍。以信陵君為領袖的四國聯軍一度封鎖了秦軍進出中原的通道。以實力而言,三晉及楚國雖都衰弱不及以往,卻仍有抗秦之力。關東六國並不是處於必亡之態勢。
她道:可還是都被消滅了。
他道:正是因為他們既無亡國之罪,又無必亡之勢,卻被強行攻滅了。所以在整個帝製時代,曆代朝廷自知自身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麵不比六國更高明,出於對秦這種國家的恐懼,對其的評價都不高。
(本章完)
她笑道:你都是從哪裏看到的這些歪理啊?
他正色道:不是歪理。這都是大師們苦心鑽研的結果。革命導師恩格斯也是同意這種美學觀點的。
她道:那你解釋解釋滿清時代的小腳是咋回事?算是怎麽得來的審美呢?
他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不過裹小腳好像不能怪罪到滿清頭上。這個陋俗應該在明代之前就有。
她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有的呢?
他搖頭道:不知道。大概是哪個皇帝的變態趣味吧?
她道:不能說是自下而上的?一定是自上而下發生的嗎?
他道:也可能是起自民間。不過多半是哪個皇帝的妃子們起的頭。這就跟楚靈王愛細腰,於是楚國女人爭相減肥,結果餓死不少人一樣。
她笑道:這倒是的。你好像對曆史很了解啊?
他連忙謙虛道:我也就是平時喜歡翻翻曆史書。
她道:除了曆史書,你還喜歡看什麽呢?小說?詩歌?
他道:小說之類的看得少。不太愛看現代人的小說。中國的也就看過魯迅的。日本的也就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樹還有被同性戀人戒錯的那個。
她道:那是哪個?
他道:忘記名字了。小說不錯。但人是一個****分子。這人覺得日本無法再次強盛就切腹自殺了。
她道:這些人太極端了。怎麽動不動就切腹呢?
他道:這算是日本特色吧。他們講究舍身求死的武士道。
她道:都說日本樣樣學習中華。這武士道算是他們自創的吧?
他道:應該不能完全算原創,算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繼承和本土化吧。
她道:中國古代也有這種事那?
他道:先秦時代,中國有血性的人最講究的就是“士為知己者死”。這不就是武士道基本精神的原型嘛。
著名的無雙國士豫讓就很像是最早的武士。他為了給主君報仇幾次刺殺趙氏領袖。據說,他精誠所至,竟然可以刺衣出血。
她道:什麽叫刺衣出血?
他道:就是用劍刺一件袍子,竟然可以在上麵顯現出血跡。趙氏首領就因此死了。
她道:那是他的袍子?
他道:對。他本想展現勝利者的大度,以周公吐哺的態度讓天下歸心,沒想到對方複仇之決心堅定無比,已經達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境界。本是一場政治作秀,反送了卿卿性命。
她道:這算是弄巧成拙嗎?
他笑道:算是吧。
她道:你好像不太喜歡趙氏啊?我記得他們在曆史上形象一直很正麵吧?
他道:創立關東六國的這些家族哪個的手腳也不幹淨。大家一般把他們定為在正麵形象,主要是出於對虎狼之秦的厭惡。
她道:你是想說三家分晉吧?
他道:不光是這個。
田氏代齊就挺不光彩的。田氏為了多生孩子,多占齊國城池,居然讓門客和自己的妾室們生孩子,一共生了七十幾不知親爹是誰的兒子。
楚懷王被秦國扣押至死,聽起來挺可憐的吧。可實際上,這種事楚莊王活著的時候就幹過了。楚莊王誆騙宋襄公會盟,結果當著天下諸侯的麵劫持了他。
三晉也沒比這倆國家好到哪裏去。以趙國為例。趙國代地就是以極其卑劣的手段奪到的。趙氏在家宴上暗殺了代王,然後出兵攻占了代地。
這做法之下流堪比秦國滅義渠。秦國太後色誘義渠君,還跟對方生了倆孩子。在義渠君終於毫無防範之際。秦太後誘殺了他,隨後秦占領了義渠全境。
燕國最有名氣的算是燕昭王了。這位號稱一代賢王的燕王明知蘇秦與王太後有私情,為了滅齊就假裝不知道。這也算得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了。
說實在的,戰國七雄在鮮廉寡恥這方麵誰也沒法笑話誰。
孟子不是說了“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其實就是在諷刺這些強國君主形同盜匪。
她啞然失笑道:你這麽一說,這七雄實在是一言難盡啊。
既然品行都在伯仲之間,怎麽秦國比別國更不討人喜歡麽?
他道:主要是因為被秦國滅掉的六國太強大。這幾個國家中最弱小的應該是燕國。就算是燕國也能獨自打敗東胡,抗擊匈奴。
北宋那可是個體量大燕國十倍的大國。這個大國在東胡人建立的金國麵前簡直像老鼠見貓。這樣一對比,就知道當年的燕國有多強大了。
關東六國單拿出任何一個國家,放到其它時代,都至少是一個中等強國。讓南北宋這樣的朝廷相形見絀。所以,有些朝廷就特別不喜歡能滅掉這些強國的秦國。
她笑道:聽起來像是他們嫉妒秦國一樣。
他也笑了,道:也算是一種嫉妒吧。從漢武帝開始儒學昌盛,文人本性相輕,儒生們對以法家治國的秦帝國就更沒有善言了。
她道:六國真有你說得那麽強盛嗎?
他道:關東六國各個執政家族除燕國外,雖然大都得國不正。但是他們得國之後,對於國家的治理都還說得過去。
比如:魏國有著名的西門豹治理鄴。體現的就是統治階層對勞苦大眾的關懷。魏國官吏為了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敢向那些盤踞鄉裏的地頭蛇動刀。這本身就是國家對地方控製力強的表現。
再有,戰國七雄之間打仗動輒就是幾十萬人。這要是沒有穩定的糧食產量,以及穩固的國內統治,一場仗下來,不論輸贏雙方國家都會垮台。
以長平之戰來說。趙國一次就沒了四十萬壯丁。可是秦國圍困hd的時候,整個趙國的人都眾誌成城,拋頭顱灑熱血,拚上身家性命抗擊強秦。
如果趙國朝廷平時極其苛待百姓,是不可能有人在大樹將倒之際,還不計生死為趙氏賣命的。
再比如:韓魏兩國。
這倆國家到了戰國後期基本無法單獨對抗秦國。特別是韓國國土日減月削,每次開戰都傷兵損將。但是,韓國隻有戰敗的將軍,戰死的勇士,沒有出現過大規模臨陣倒戈的現象。魏國也是同樣的情況。這是很能說明問題的。至少,這兩國的軍官們對國家的忠誠度很高。這種忠誠的造就離不開統治者良好的政治行政運作能力。
齊國後期置身事外,作壁上觀,以至於最後束手就擒,屬於致命戰略失誤。但是其國內商賈雲集,文化繁榮,物阜民豐。單看其國內環境,稱得上是一個安定昌盛的國家。也就是說,該國在戰果後期算不上是政治軍事大國,但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富國。
這些國家如果不是遭到沉重的外部打擊根本不會自我滅亡。從政治和軍事生態來看,關東六國無一國的內政民生惡劣到要亡國的地步。
就算是最差勁的楚國,政治一塌糊塗,各地民變叢生,也仍然保持著強大生命力。秦要滅楚,非得投入六十萬兵力不可。這個人數基本上就是秦國全部軍隊的總數了。
從秦投入的軍隊數目就可以看出來,對方不是貧弱混亂不堪一擊的將死之國。
她似乎很有興致地道:聽起來有幾分道理。你說說什麽樣的國家是注定應該滅亡的呢?
他略一思考,道:曆史上,大多數被滅的國家,都是內政糟糕到極點,君主昏庸成奇葩,遍地災荒,民不聊生,才會招致國家的毀滅。
比如:金國滅掉的遼和北宋。
遼天祚皇帝在昏庸倆字上比之宋徽宗有過之而無不及。兩人可謂以“昏”字別並立燕山南北,無人能出其右。
宋徽宗有可稱為千年醜聞的花石綱。天祚帝在驕奢淫逸方麵也不成多讓。
兩國被消滅後,遼國貴族耶律大石率遼國殘部可以稱霸整個中亞,建立盛極一時的西遼大帝國。
宋國康王趙構收拾江南殘局,就能偏安東南,建立苟延百年的南宋小朝廷。
可是天祚帝和宋徽宗以完整的遼宋對敵,卻接連被金國打敗,最後竟被滅國,淪為俘虜。
這倆人實在是已經昏庸到沒法形容了。
反觀六國,就在滅亡之前不久,趙國還組織過最後一次合縱伐秦,如果不是楚國春申君拖後腿,齊國上下背道而馳,單憑三晉聯軍差點就打到了鹹陽。
現在的人總覺得,秦國吞並六國是必然。這完全是以結果反推原因。
她笑著搖頭道:合縱還有這回事的?這倒是不知道。
他道:這不是臆想。hd之戰中,三晉和楚國四國聯軍就戰勝了秦軍。以信陵君為領袖的四國聯軍一度封鎖了秦軍進出中原的通道。以實力而言,三晉及楚國雖都衰弱不及以往,卻仍有抗秦之力。關東六國並不是處於必亡之態勢。
她道:可還是都被消滅了。
他道:正是因為他們既無亡國之罪,又無必亡之勢,卻被強行攻滅了。所以在整個帝製時代,曆代朝廷自知自身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麵不比六國更高明,出於對秦這種國家的恐懼,對其的評價都不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