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十二次相親6
在回來的火車上,m君通過網絡和對方簡單聊了幾句。
m君說:聽說你是一所電力科學研究單位的科研人員啊?
她說:嗯。
他道:你算是科學家吧?
她道:不算。就是普通研究員。
他問道:那你們平時都研究什麽呢?研究電流的頻率改變,或者電流周圍的磁場變化嗎?
她說道:不研究。
他問道:那研究什麽高深的電力科學呢?
她道:研究具體的。
他問道:具體的什麽呢?
她道:研究怎樣能省電。
他好奇道:這個算是一項研究課題嗎?
她道:對。這是我們的主研課題。
他順口問道:那有什麽研究成果嗎?
她道:沒有。
他覺得好笑,就繼續問道:那你們單位研究這個課題多少年了呢?
她似有不快地回答道:研究了大幾十年了。
他心道:研究了幾十年,都忙活了點什麽呀?
他心裏這麽想,嘴上卻不可直接這樣說,隻是敷衍地問道:這個課題很難吧?
她回道:不難。
他心想:不難?那你們研究了幾十年研究不出來?
後來,他跟一個同事說起這件事。
同事笑道:你覺得,電路省一度電是小課題啊?
他道:不算是小課題,也算不上需要研究幾十年,還研究不出個所以然的大課題吧?別人都研究出載人航天,把國人送上月亮了。省電不就是電阻,電容那點子事嘛。她們單位幾十年來一直研究怎麽省一度電,而且還沒省下來。這不是大笑話啊。
同事大笑道:看來你是不懂電上的事情。
他心道:我確實是不懂。難道你就真的懂了?
同事似乎看出了他的不服氣,說道:那是她沒跟你講清楚。研究電路省電這個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說起來簡單,就是研究怎麽節省一度電,減少浪費,節約能源。實際上是一件涉及很多單位,很多人的龐大大工程。
他聽得有點懵,奇道:這能涉及誰?多大的工程呢?
同事道:她們研究的應該是用電線路的省電問題。也就是怎麽在運送電的過程中節省電。這和節能空調一天節省一度電是兩碼事,倆概念。
他恍然道:對啊。我一直當成是研究家用電器怎麽省電了。
同事道:這種線路省電問題,涉及很多具體問題的。比如:線路自身的材質,線路的鋪設方法,電線經過地區的自然環境,用電單位器械的特性。
諸如這些的一係列龐雜的事項需要仔細研究思考。這裏麵好多事是需要和外單位協調溝通的。還有,這可不是今年研究出來方案,明年繼續沿用就可以的。基本上是每年都要出新方案的。那可不就是一研究就是幾十年嘛。因為每年都要用新方案啊。
他聽明白後,赧然笑問:你怎麽這麽清楚這方麵的事情啊?
同事道:我爸爸就是搞電力研究的啊。
那天,m君對電力研究的誤解算是被同徹底事消除了。但一個新的問題又在他的腦子裏浮現。
那女孩是真的不善言語表達呢?還是不愛搭理對方,懶得多做解釋呢?或者就是出於大齡女青年的古怪脾氣呢?
他稍作思索之後,認定是第三個原因。這在他從泰山回來之後的那次見麵可以得到印證。
他看著車窗外飛速後退的風景,想到一件事:人們總把人生比喻成一次旅行。過往的事則被類比為路邊的風景。
把往日的經曆比喻成被火車飛速甩在身後的電線杆,或者樹算是很常見的說法。
第一個這樣來形容人生的人一定是個天才。這人就算不是大文豪,也一定是一個心思細膩敏感的人。
此刻,m君就覺得,人生旅程真的就像是一場火車奔馳在鐵軌上的旅程。
每個人的生活看起來,都是人們用眾多無目的的,有目的的,被迫的,自願的,種種雜亂無章的行為堆積起來的不可預測的活動總和。
實際上,我們雖然無法預測未來,卻常常可以清晰整理過去,並且總能發現過去和現在的些許聯係,並將這些聯係歸納整理成如同鐵軌一樣的人生痕跡。
比如:一個人能考上名牌大學。通常他本人一定聰明,勤奮,很少逃課。他的家庭一般情況下不一定富貴,但至少並不會貧窮。
不可否認,每年都會有來自極度貧困家庭考的優秀考生。但是,我們得明白,這些考生需要花費比別人多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才能取得那些傲人的學習成績。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大多數人是堅持不下來的。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知道,大多數成績好的孩子不會出自赤貧家庭。貧窮並非原罪,但是它一定會深刻影響人的前途。
有位名人喜歡把學曆比喻成車票。在他的理論裏,所有人都要上火車的。雖然在火車上有軟臥,硬座,站票之分,但是下了火車之後,大家不論學曆如何,都是要找工作,掙錢吃飯的。進而推論出來,人在上火車時不一樣,下火車時是一樣的。
這個推論當然是錯的。以火車票來舉例子並不明顯。以飛機票來舉例子,就可以清晰看出不同持票人的差別。
比如:一個坐大航空公司商務艙去歐洲旅行的人,和一個坐小航空公司經濟艙去歐洲旅行的人。二者最顯著的區別是什麽呢?
不是他們在飛機上的不同艙位,而是下飛機之後所住的不同旅館。坐商務艙的人大概率不會住星級以下的旅館。而坐經濟艙的通常也不會住價格太高的酒店。
這實際上不是由飛機票決定的,而是在他們買飛機票之前就注定的。決定下飛機後旅館級別的不是艙位,而是這個人自身的經濟實力。
放在學曆問題上也是同理。在名牌大學生考上重點大學的時候,其就業方向就已經大體確定了。同理,名校落榜生的就業方向也是早就大致一定的。並不存在下車後被同等看待找工作的情況。
雖然看起來他們同在大學這火車上,但是畢業時的終點卻絕非同一個。真實情況是,拿什麽票上的車,下車就找對應的車站,對應的出站口。大家的終點並不一樣。如果有人要強行在別人的車站下車出站,那麽一定是要以某種方式補足差價的。
(本章完)
在回來的火車上,m君通過網絡和對方簡單聊了幾句。
m君說:聽說你是一所電力科學研究單位的科研人員啊?
她說:嗯。
他道:你算是科學家吧?
她道:不算。就是普通研究員。
他問道:那你們平時都研究什麽呢?研究電流的頻率改變,或者電流周圍的磁場變化嗎?
她說道:不研究。
他問道:那研究什麽高深的電力科學呢?
她道:研究具體的。
他問道:具體的什麽呢?
她道:研究怎樣能省電。
他好奇道:這個算是一項研究課題嗎?
她道:對。這是我們的主研課題。
他順口問道:那有什麽研究成果嗎?
她道:沒有。
他覺得好笑,就繼續問道:那你們單位研究這個課題多少年了呢?
她似有不快地回答道:研究了大幾十年了。
他心道:研究了幾十年,都忙活了點什麽呀?
他心裏這麽想,嘴上卻不可直接這樣說,隻是敷衍地問道:這個課題很難吧?
她回道:不難。
他心想:不難?那你們研究了幾十年研究不出來?
後來,他跟一個同事說起這件事。
同事笑道:你覺得,電路省一度電是小課題啊?
他道:不算是小課題,也算不上需要研究幾十年,還研究不出個所以然的大課題吧?別人都研究出載人航天,把國人送上月亮了。省電不就是電阻,電容那點子事嘛。她們單位幾十年來一直研究怎麽省一度電,而且還沒省下來。這不是大笑話啊。
同事大笑道:看來你是不懂電上的事情。
他心道:我確實是不懂。難道你就真的懂了?
同事似乎看出了他的不服氣,說道:那是她沒跟你講清楚。研究電路省電這個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說起來簡單,就是研究怎麽節省一度電,減少浪費,節約能源。實際上是一件涉及很多單位,很多人的龐大大工程。
他聽得有點懵,奇道:這能涉及誰?多大的工程呢?
同事道:她們研究的應該是用電線路的省電問題。也就是怎麽在運送電的過程中節省電。這和節能空調一天節省一度電是兩碼事,倆概念。
他恍然道:對啊。我一直當成是研究家用電器怎麽省電了。
同事道:這種線路省電問題,涉及很多具體問題的。比如:線路自身的材質,線路的鋪設方法,電線經過地區的自然環境,用電單位器械的特性。
諸如這些的一係列龐雜的事項需要仔細研究思考。這裏麵好多事是需要和外單位協調溝通的。還有,這可不是今年研究出來方案,明年繼續沿用就可以的。基本上是每年都要出新方案的。那可不就是一研究就是幾十年嘛。因為每年都要用新方案啊。
他聽明白後,赧然笑問:你怎麽這麽清楚這方麵的事情啊?
同事道:我爸爸就是搞電力研究的啊。
那天,m君對電力研究的誤解算是被同徹底事消除了。但一個新的問題又在他的腦子裏浮現。
那女孩是真的不善言語表達呢?還是不愛搭理對方,懶得多做解釋呢?或者就是出於大齡女青年的古怪脾氣呢?
他稍作思索之後,認定是第三個原因。這在他從泰山回來之後的那次見麵可以得到印證。
他看著車窗外飛速後退的風景,想到一件事:人們總把人生比喻成一次旅行。過往的事則被類比為路邊的風景。
把往日的經曆比喻成被火車飛速甩在身後的電線杆,或者樹算是很常見的說法。
第一個這樣來形容人生的人一定是個天才。這人就算不是大文豪,也一定是一個心思細膩敏感的人。
此刻,m君就覺得,人生旅程真的就像是一場火車奔馳在鐵軌上的旅程。
每個人的生活看起來,都是人們用眾多無目的的,有目的的,被迫的,自願的,種種雜亂無章的行為堆積起來的不可預測的活動總和。
實際上,我們雖然無法預測未來,卻常常可以清晰整理過去,並且總能發現過去和現在的些許聯係,並將這些聯係歸納整理成如同鐵軌一樣的人生痕跡。
比如:一個人能考上名牌大學。通常他本人一定聰明,勤奮,很少逃課。他的家庭一般情況下不一定富貴,但至少並不會貧窮。
不可否認,每年都會有來自極度貧困家庭考的優秀考生。但是,我們得明白,這些考生需要花費比別人多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才能取得那些傲人的學習成績。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大多數人是堅持不下來的。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知道,大多數成績好的孩子不會出自赤貧家庭。貧窮並非原罪,但是它一定會深刻影響人的前途。
有位名人喜歡把學曆比喻成車票。在他的理論裏,所有人都要上火車的。雖然在火車上有軟臥,硬座,站票之分,但是下了火車之後,大家不論學曆如何,都是要找工作,掙錢吃飯的。進而推論出來,人在上火車時不一樣,下火車時是一樣的。
這個推論當然是錯的。以火車票來舉例子並不明顯。以飛機票來舉例子,就可以清晰看出不同持票人的差別。
比如:一個坐大航空公司商務艙去歐洲旅行的人,和一個坐小航空公司經濟艙去歐洲旅行的人。二者最顯著的區別是什麽呢?
不是他們在飛機上的不同艙位,而是下飛機之後所住的不同旅館。坐商務艙的人大概率不會住星級以下的旅館。而坐經濟艙的通常也不會住價格太高的酒店。
這實際上不是由飛機票決定的,而是在他們買飛機票之前就注定的。決定下飛機後旅館級別的不是艙位,而是這個人自身的經濟實力。
放在學曆問題上也是同理。在名牌大學生考上重點大學的時候,其就業方向就已經大體確定了。同理,名校落榜生的就業方向也是早就大致一定的。並不存在下車後被同等看待找工作的情況。
雖然看起來他們同在大學這火車上,但是畢業時的終點卻絕非同一個。真實情況是,拿什麽票上的車,下車就找對應的車站,對應的出站口。大家的終點並不一樣。如果有人要強行在別人的車站下車出站,那麽一定是要以某種方式補足差價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