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十二次相親5
他在泰山逛了兩天,因為實在不想起早,就沒能一睹日出泰山頂的奇觀。
不過,這兩天他從各地遊客和當地人嘴裏聽到不少有關泰山的奇聞異事。
比如:在當地流傳著一個故事,說是漢武帝曾到泰山來求問壽命。
作為像秦始皇帝一樣追求長生不老的知名人物,這位大皇帝在全國不少地方都留下了求藥拜仙的傳說。在名山泰山一代有他的事跡本不足為奇。但是,其他版本的故事裏他都是無功而返,在這裏他終於成功改變了自身壽命。這倒真是一件奇事。
據說,當時在山頂上有一個金盒,裏麵放著一枚玉簡。求簽人隻要在心中默念所想,玉簡上就能顯現出該人的真實壽命。
漢武帝依法行事,果然玉簡上浮現出了他的壽命年限,上書兩個字“十八”。大皇帝臨危不亂,靈機一動,倒過來大聲念“八十”。由此,他順利活到了八十歲。
為了證實這是真事。還有人說,這件事是東漢獻帝時期的泰山郡守所做正式記錄。
這件事或許真是泰山郡守記錄下來的,但是這人和漢武帝生活的時代差了幾百年,怕也隻是忠實記錄了一件道聽途說罷了。
不過,這件傳聞說明,最晚在東漢末年,泰山就成為人們傳說中的靈場,也就是所謂靈魂集合地了。
據m君了解,最早在理論上把泰山列為靈魂歸宿的是張華。這位晉代大才子身上有不少怪力亂神的傳聞。他是第一個在著作中說泰山作為天尊,其職責是“主召人魂魄”。他稱統治泰山的是天帝的孫子,名諱是天尊。
不過,從東漢人流傳出來的漢武帝的故事看,把泰山看作是人間靈場的觀點絕非張華首創。他頂多是繼承發揚了前人的觀點。
m君對五嶽的曆史知之甚少。泰山的導遊們也說不清楚,泰山到底從何時起成為五嶽之首,以及五嶽這一說法起自何朝何代。據他們說,早在春秋就有五嶽這個說法。
m君對此說法不甚了解,不過自信於五嶽比導遊們知道的多一些。他至少知道一件導遊不知道的事,五嶽中最後一個被列入天下五嶽行列的山是湖南的南嶽衡山。
南嶽衡山在道教經典裏可是一座大大有名的靈山,有無數關於求仙問道,得道飛升的傳說。其名氣直追被人們所熟知的大道場茅山。
其實五嶽不隻在道教觀念裏,就算是在少談鬼神的儒家思想裏也是有特殊意義的山。
比如:著名的泰山封禪。當然秦始皇帝和漢武帝真正的目的是通過祭祀名山,祈求長生不老。
當地人還告訴m君,在解放以前,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碧霞元君聖誕日,這裏都會舉行規模盛大的廟會,山上山下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除了泰安本地居民,sd省各個市縣的人,甚至遠自河南,山西,江蘇,浙江,湖南,湖北,河北的人都會趕來參加這一盛會。其中大多數是各地的農民,以及小手工業從業者。
那時節,這些人會由各自選出的香頭引領,背著各種貢品,一路念著碧霞元君的聖號,虔誠的禮拜上山。其中不乏在頭一夜打著燈籠上山的,就為了能在黎明時分趕到碧霞宮,贏一個好彩頭。
m君心想:在舊時代,恐怕隻有海上的媽祖,行雨的龍王才有如此廣泛的宗教號召力吧?
中國人是最實際的民族,不光是體現在我們的知識文化都是實用性的。
比如:文人畫能賣高價錢的時候,不少中國畫畫家集體放棄工筆山水,轉而大力發展或枯筆瘦墨,或濃墨皴法,或紅竹,或妖梅,或怪石,或奇雲,但就是不再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畫寫實主義的工筆花鳥,山水。
就好像宋徽宗,崔白等畫院派大家在畫壇地位遠低於蘇軾,米芾等人一樣。並不是這些畫家真的不識貨,原因無他,隻是目下觀眾更喜歡抽象的文人畫罷了。
不僅是在藝術上,在民間信仰上,中國人也是極為現實的。這在地球上應該是絕無僅有的。
在中國,神話裏的神都是人們創造出來的,是要服務於人的需求的。人們祭祀神,崇拜神,相應的神也得施惠於人。隻有這樣被崇拜者才能永遠享受人間無盡的香火。
在解放前,有些地方甚至會在求雨無效的時候,把廟裏的龍王神像扔到河裏,用鞭子來抽打神像,並嗬斥其失職。這在西方世界把上帝奉為絕對主宰的宗教氛圍裏是大逆不道的,也絕對是不可思議的怪異之事。
這種極端事件恰恰表明了東西方對待神話,宗教的根本區別。東方的那些看起來很迷信的人也不是真的全身心信仰迷信本身。他或她所迷信的是迷信能帶來的好處,而不是迷信本身。也許正是因此,我們這裏才極少發生宗教戰爭。即便有打著宗教旗號的隊伍,喊口號的,聽口號的,敵對方,所有人心裏都清楚:吸引人的不是宗教旗號,而是旗號下帶來的現實利益。
比如:白蓮教曆次起義。真正激發參加者積極性的不是虛無縹緲的半佛半道理論,而是反抗壓迫者能帶來的自身境遇的改變。
而一旦人們都關注的點改變了,原來全身心迷信的,也就像翻書一樣成為過去。
以此而言,碧霞元君在舊時代能有數量眾多的信徒實屬不易。這大概與中國人自古到今都對孩子有超乎一般人的都關愛有關。
即便現在,我們走在大街上也會發現,有的家長衣著很樸素,身邊的小孩子卻是一身昂貴的外國名牌衣服。讓人感覺父母和孩子走在一起極其不協調,不像是父母與孩子,倒像是少爺,小姐和男仆,老媽子。前幾年,還有過這樣的新聞。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在洋快餐裏吃炸雞,陪著她的姥姥在一邊啃麵頭榨菜。國人對孩子的好,總是勝過對其他所有人。姑且不論這樣做是好,還是壞。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勝過愛他們自己。
(本章完)
他在泰山逛了兩天,因為實在不想起早,就沒能一睹日出泰山頂的奇觀。
不過,這兩天他從各地遊客和當地人嘴裏聽到不少有關泰山的奇聞異事。
比如:在當地流傳著一個故事,說是漢武帝曾到泰山來求問壽命。
作為像秦始皇帝一樣追求長生不老的知名人物,這位大皇帝在全國不少地方都留下了求藥拜仙的傳說。在名山泰山一代有他的事跡本不足為奇。但是,其他版本的故事裏他都是無功而返,在這裏他終於成功改變了自身壽命。這倒真是一件奇事。
據說,當時在山頂上有一個金盒,裏麵放著一枚玉簡。求簽人隻要在心中默念所想,玉簡上就能顯現出該人的真實壽命。
漢武帝依法行事,果然玉簡上浮現出了他的壽命年限,上書兩個字“十八”。大皇帝臨危不亂,靈機一動,倒過來大聲念“八十”。由此,他順利活到了八十歲。
為了證實這是真事。還有人說,這件事是東漢獻帝時期的泰山郡守所做正式記錄。
這件事或許真是泰山郡守記錄下來的,但是這人和漢武帝生活的時代差了幾百年,怕也隻是忠實記錄了一件道聽途說罷了。
不過,這件傳聞說明,最晚在東漢末年,泰山就成為人們傳說中的靈場,也就是所謂靈魂集合地了。
據m君了解,最早在理論上把泰山列為靈魂歸宿的是張華。這位晉代大才子身上有不少怪力亂神的傳聞。他是第一個在著作中說泰山作為天尊,其職責是“主召人魂魄”。他稱統治泰山的是天帝的孫子,名諱是天尊。
不過,從東漢人流傳出來的漢武帝的故事看,把泰山看作是人間靈場的觀點絕非張華首創。他頂多是繼承發揚了前人的觀點。
m君對五嶽的曆史知之甚少。泰山的導遊們也說不清楚,泰山到底從何時起成為五嶽之首,以及五嶽這一說法起自何朝何代。據他們說,早在春秋就有五嶽這個說法。
m君對此說法不甚了解,不過自信於五嶽比導遊們知道的多一些。他至少知道一件導遊不知道的事,五嶽中最後一個被列入天下五嶽行列的山是湖南的南嶽衡山。
南嶽衡山在道教經典裏可是一座大大有名的靈山,有無數關於求仙問道,得道飛升的傳說。其名氣直追被人們所熟知的大道場茅山。
其實五嶽不隻在道教觀念裏,就算是在少談鬼神的儒家思想裏也是有特殊意義的山。
比如:著名的泰山封禪。當然秦始皇帝和漢武帝真正的目的是通過祭祀名山,祈求長生不老。
當地人還告訴m君,在解放以前,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碧霞元君聖誕日,這裏都會舉行規模盛大的廟會,山上山下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除了泰安本地居民,sd省各個市縣的人,甚至遠自河南,山西,江蘇,浙江,湖南,湖北,河北的人都會趕來參加這一盛會。其中大多數是各地的農民,以及小手工業從業者。
那時節,這些人會由各自選出的香頭引領,背著各種貢品,一路念著碧霞元君的聖號,虔誠的禮拜上山。其中不乏在頭一夜打著燈籠上山的,就為了能在黎明時分趕到碧霞宮,贏一個好彩頭。
m君心想:在舊時代,恐怕隻有海上的媽祖,行雨的龍王才有如此廣泛的宗教號召力吧?
中國人是最實際的民族,不光是體現在我們的知識文化都是實用性的。
比如:文人畫能賣高價錢的時候,不少中國畫畫家集體放棄工筆山水,轉而大力發展或枯筆瘦墨,或濃墨皴法,或紅竹,或妖梅,或怪石,或奇雲,但就是不再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畫寫實主義的工筆花鳥,山水。
就好像宋徽宗,崔白等畫院派大家在畫壇地位遠低於蘇軾,米芾等人一樣。並不是這些畫家真的不識貨,原因無他,隻是目下觀眾更喜歡抽象的文人畫罷了。
不僅是在藝術上,在民間信仰上,中國人也是極為現實的。這在地球上應該是絕無僅有的。
在中國,神話裏的神都是人們創造出來的,是要服務於人的需求的。人們祭祀神,崇拜神,相應的神也得施惠於人。隻有這樣被崇拜者才能永遠享受人間無盡的香火。
在解放前,有些地方甚至會在求雨無效的時候,把廟裏的龍王神像扔到河裏,用鞭子來抽打神像,並嗬斥其失職。這在西方世界把上帝奉為絕對主宰的宗教氛圍裏是大逆不道的,也絕對是不可思議的怪異之事。
這種極端事件恰恰表明了東西方對待神話,宗教的根本區別。東方的那些看起來很迷信的人也不是真的全身心信仰迷信本身。他或她所迷信的是迷信能帶來的好處,而不是迷信本身。也許正是因此,我們這裏才極少發生宗教戰爭。即便有打著宗教旗號的隊伍,喊口號的,聽口號的,敵對方,所有人心裏都清楚:吸引人的不是宗教旗號,而是旗號下帶來的現實利益。
比如:白蓮教曆次起義。真正激發參加者積極性的不是虛無縹緲的半佛半道理論,而是反抗壓迫者能帶來的自身境遇的改變。
而一旦人們都關注的點改變了,原來全身心迷信的,也就像翻書一樣成為過去。
以此而言,碧霞元君在舊時代能有數量眾多的信徒實屬不易。這大概與中國人自古到今都對孩子有超乎一般人的都關愛有關。
即便現在,我們走在大街上也會發現,有的家長衣著很樸素,身邊的小孩子卻是一身昂貴的外國名牌衣服。讓人感覺父母和孩子走在一起極其不協調,不像是父母與孩子,倒像是少爺,小姐和男仆,老媽子。前幾年,還有過這樣的新聞。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在洋快餐裏吃炸雞,陪著她的姥姥在一邊啃麵頭榨菜。國人對孩子的好,總是勝過對其他所有人。姑且不論這樣做是好,還是壞。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勝過愛他們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