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後蜀)稱帝


    這個安重誨的最終結局和他的前輩也就是李存勖時代的權臣郭崇韜的結局差不多,這個安重誨本來是想著到前線幫忙,結果還沒到地方,就因為有人在李嗣源身邊說壞話,說是安重誨強勢、霸道、性子急,這樣的人到了前線,隻能搗亂,甚至會出現不可預料的情況,所以還是請皇帝把他調回來吧。


    李嗣源此時和安重誨的關係已經生疏了,李嗣源聽說之後,也覺的的確有這個可能,所以急忙下令把安重誨追回來不能讓他到到前線去。


    而此時的安重誨才剛剛抵達到前線,還沒開始大展拳腳,他接到了李嗣源的詔令知道,依據多年來養成的政治敏感度,他立刻就察覺到這裏麵有不對勁的地方,為啥皇帝這邊剛剛調令他出來,就立馬把他調回去,這不科學啊。


    但是明知道這裏麵有貓膩,他就越要行動迅速,他接到詔令之後,沒有給任何人攻擊他的借口。立馬啟程返航,等到了鳳翔的時候,節度使朱弘昭是安重誨一手提拔的,安重誨就像找他了解點情況,但是告密的就是朱弘昭,朱弘昭自然是不敢讓進城。


    這一下子可是刺激了安重誨,他知道事情有變,於是急忙往回趕,等他回到了洛陽,也沒有能力改變皇帝的心思了,不久就被解除了全部職務,隨後被賜死。


    繼續說川蜀,石敬瑭親自進攻劍州在半路上被打走之後不久,李仁罕也終於攻破了遂州城,守將夏魯奇自殺而死。此時他的兩個兒子正在石敬瑭的軍中,想要冒險前來收集夏魯奇的屍身。


    但是石敬瑭卻勸他們:“孟知祥是個厚道人,你們不用擔心了,孟知祥會好好的安葬你們的父親的。”


    後來孟知祥果然安排人好生安葬了夏魯奇。


    在遂州和閬州已經失守的情況下,石敬瑭想要運送糧食到前線,非常困難,而且就算是拚命遠了點糧食過來,根本不夠用,而此時孟知祥和董璋的軍隊攻城掠地士氣正旺,石敬瑭知道再繼續搞下去也沒用,搞不好會遭遇到慘敗。


    於是他主動撤離劍門關,但是劍州守將趙廷隱沒準備讓石敬瑭走的這麽順心,帶著兵就在後麵追,石敬瑭一路上雞飛狗跳,好不容易到了利州,趙廷隱等人這才停止追擊。不久石敬瑭打回洛陽,找李嗣源訴苦去了。


    不久孟知祥和董璋的軍隊到了利州,這一塊功勞最大的是趙廷隱,所以應該交給趙廷隱來掌管,因為此時還沒有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所以他隻能成為昭武留後。


    石敬瑭走了之後,趙廷隱找到了孟知祥,對孟知祥說道:“董璋這個人比較奸詐,可以和他共患難牡丹石不能和他共富貴,現在朝廷大軍已經被趕走,將來就是你和他的戰鬥了,現在他正在劍州,咱們應該先出手,趁機拿下東川。”


    但是孟知祥沒同意這個建議,這也正常,因為這個計策不符合孟知祥的性格和一貫作風。


    而之前就在孟知祥和董璋聯姻的時候,孟知祥曾經-派他的第一號助手趙季良到董璋那裏去看看情況。


    回來之後,趙季良就對孟知祥說道:“董璋誌大才疏,而且為人不行,將士們很多都不是真心實意的為他賣命,這家夥不足為慮。”


    或許是有了趙季良的這句話,這才讓孟知祥對於董璋根本有點不在乎,而這一次兩軍聯合對抗朝廷,也讓孟知祥探明了董璋的虛實,所以他不擔心。


    在戰爭基本上結束之後,趙廷隱曾經對孟知祥建議,讓孟知祥繼續往上麵打,拿下鳳翔一帶,但是孟知祥卻不想繼續打了,因為現在李嗣源對他還沒有真正的絕情斷義,雖然把他的官職啥的全部削掉了,可是他在洛陽的親朋好友啥的都還活的好好的,沒有受到傷害,這讓他在心中對李嗣源保持著一份感激。


    而且此時李嗣源也對董璋和孟知祥示好,為之前李嗣源派兵進攻川蜀做出了一個解釋:“安重誨想要離間朝廷和孟知祥、董璋的關係,現在已經被我殺了。”


    這句話就很明顯了,李嗣源已經開始對孟知祥和董璋示好了,他希望董璋和孟知祥也不要不知好歹。


    所以孟知祥就準備和朝廷講和,畢竟他現在的實力要是真的和朝廷硬拚的話,他真的不是對手,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於是他就準備和董璋一起上表謝罪。


    但是董璋卻不願意,他對使者說道:“孟知祥的家人都好好的,我的家人卻全部被殺死了,我的全族已經被滅了,謝罪有啥用。”


    也就是因為這件事董璋和孟知祥之間的關係又開始出現了裂痕,兩個人之間又成為了敵人,而朝廷和他們川蜀的矛盾已經下降為次要矛盾。


    所以在孟知祥和李嗣源緩和了關係之後,就有人建議孟知祥趕緊進攻董璋,趁著董璋剛剛消停下來,還沒有停住手,咱們趁亂出擊,的送他一個措手不及,占據一個先手的優勢。


    但是孟知祥對這件事還是不置可否,而他對於幹掉董璋心裏也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計劃,他就對勸他的人說道:“這件事你想到了,我也想到了,董璋的腦瓜腦袋比不上咱們?”


    這意思就是說董璋肯定也想著進攻孟知祥,但是誰先開戰誰就沒有輿論支持,誰的名聲就不好,而孟知祥既然已經料準了董璋要對她出手,他提前做好防備非但不會被董璋偷襲,而且還能將計就計吃掉董璋,順便還能得到一個善戰的名稱,就算是贏了也沒有人說他不仁不義,強占別人的地盤,因為他是反擊。


    而董璋最終也沒有讓孟知祥失望,不久他率領大軍大舉進攻西川,東川軍進攻漢州附近,在這裏擊敗了孟知祥派來偵查的三千西川軍,這個結果應該還是很出乎孟知祥預料的。


    於是孟知祥急忙著急大將們商討對策,最終形成了一個決議就是“打!”。


    孟知祥這邊的理由很充分,一方麵董璋這個人能力真的一般,算是一個好將領,但是絕對是稱不上是好的統帥,更算不上一個好的領導,所以他的軍隊對他並不是很服氣。


    第二點就是東川這一次那是攢了心思要一口氣滅掉西川了,所以出動了基本上全部的東川兵精銳前來,這一戰要是能夠擊敗東川兵,那麽東川的有生力量基本上就被摧毀了,東川也就成了孟知祥的囊中之物了。


    此時的董璋十分的囂張,他擊敗了孟知祥的三千騎兵,覺得孟知祥也不過還是如此,之前他在出兵前就召集大軍,說他想要進攻成都,看看大臣們的意思,這些大將和謀士對於董璋的這個提議全部都是十分的讚同。


    當然這裏麵之所以他們都覺得能成功,其實也不一定他們心裏真的就這麽想的,但是他們知道要是成功了,他們就能得到巨大的好處,但是失敗了,大不了再換一個主子就行了,這基本上就是董璋的這些部下們的心思,而曆朝曆代被這樣的臣子毀掉的皇帝和統帥數不勝數。


    除了這些人同意之外,隻有一個人不同意出兵,他的理由是這樣的,“西川這麽大的地盤,這裏麵最大的就是成都,而且這裏長期以來都是首府鎮所,城牆高大堅固,而且現在還是夏天,氣候濕熱不太適合進軍,再說了咱們進軍師出無名,不能夠凝聚軍心啊,所以不一定能夠成功。”


    但是這一生反對在汪洋大海般的同意聲中變得如此的微不足道,董璋自然也不會聽,還是執意出兵,而此時他取得了一場開門紅,擊敗了西川的先頭部隊。


    就在董璋沉浸在擊敗了孟知祥先鋒時候,成都城內的軍隊也出發了,帶兵的自然是擊敗了石敬瑭的趙廷隱,趙廷隱帶著三萬大軍先行出發,而後孟知祥率領主力在後麵跟上。書荒啦書屋


    但是就在這時董璋自作聰明搞了幾封信交給孟知祥,說是他之所以來西川,不是他想打西川,而是孟知祥的大將趙廷隱和第一軍事也是西川節度副使趙季良讓他來的,他們裏應外合想要拿下西川。


    可是孟知祥拿下了這封信之後,哈哈大笑,然後交給了趙廷隱,趙廷隱看了之後,把這封信摔在了地上對孟知祥說道:“這董璋是想讓大帥殺了我和節度副使大人。”


    孟知祥也不管那封信,而是繼續勉勵他好好打仗,隨後趙廷隱辭別孟知祥找董璋鬧事去了。


    這一招董璋的計謀沒有發揮作用,不過也怨董璋的這一招實在是太低級了,隻要是有點腦瓜的人都能看出來,這是離間之計,先說這個趙廷隱,這家夥跟著孟知祥這麽久。多少次帶著軍隊獨立執行任務,對於孟知祥都是忠心耿耿,反叛的可能性很小。


    要是會所趙廷隱還有點反叛的可能,那麽董璋把趙季良加上,那就真的是畫蛇添足,想要拉低孟知祥的智商了,趙季良和孟知祥兩個人多少年的老朋友的,現在在西川兩個老夥計鬧得熱熱鬧鬧的,事業越來越大,趙季良反叛孟知祥?很懷疑董璋的腦袋到底是什麽構造?


    趙廷隱帶著大軍在漢州地界上和董璋的軍隊相持,眼瞅著戰鬥就要打響了,孟知祥聽說之後,急忙帶著八千精銳趕赴漢州,至於成都就交給了趙季良。


    等到孟知祥到了漢州,雙方排開陣仗正式開始作戰了,但是在這邊就是大眼瞪小眼,董璋不出兵,孟知祥也不出兵,孟知祥就等著董璋。


    過了半天,董璋站在高處往外麵看,看到孟知祥的軍隊軍容整齊,陣勢很浩大,心裏稍微有點膽怯,於是就下令他的軍隊後撤一點,但是還是不打,就在這看著。


    最後還是董璋的一個部下受不了了,找到了董璋就說到:“大帥,你這啥意思,這天這麽人,咱們在大太陽底下都快曬成人幹了,你這到底還打不打啊,不打咱們回漢州城去啊。”


    董璋這時候聞言,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於是下令進攻。


    但是孟知祥軍隊不僅僅嚇住了董璋,一些大將也覺得西川要勝利了,而董璋遲遲不敢交戰,肯定是心虛了,所以戰鬥還沒開始,東川右廂馬步都指揮使張守進向孟知祥投降。


    張守進投降的時候還帶來了一個情報:“董璋就這些人了,後麵沒有援兵和後續部隊啥的了,要是能夠滅掉這一支軍隊,董璋就完了,大帥你趕緊進攻吧。”


    隨後雙方展開廝殺,孟知祥找了一個高地總覽全局進行指揮作戰,但是局勢此時對於孟知祥並不是很有利,雖然一開始它占據了上風,甚至東川還有臨陣投降的,但是此時西川軍卻節節敗退,很快就失去了不少陣地。


    孟知祥急忙通知趙廷隱親自出戰,希望能夠挽回敗局,但是趙廷隱出動了三次,卻都是失敗,此時董璋董傳軍的士氣越來越旺,孟知祥心裏有點害怕了,他隻要要是這一戰失敗了,他的成都就危險了。


    隨後孟知祥衝下山坡,指揮一直在後方的軍隊衝了上去,這一支軍隊早看著前麵潰敗心裏不滿了,而且他們還是在孟知祥的帶領下衝上起的,看著自己的大帥在前麵一個個自然是更加的賣力。


    孟知祥的出場瞬間改變了局勢,董璋軍隊大敗。


    董璋起的要死,捶打著胸膛大吼:“我的親軍全沒了,以後還能依靠誰啊。”


    無奈之下董璋帶著幾個侍衛倉皇逃離在戰場上打仗的東川兵看他們的主將都跑了,他都跑了,跑不掉的就投降了,反正這年頭給誰賣命都是為了一口飯吃。


    孟知祥不準備放過董璋,又派人去追殺董璋,一直追到了漢州城,但是董璋根本不敢在城裏停駐,至於追殺董璋的那些將士則在城裏搶東西去了,也不追殺董璋了。


    因此董璋才能保住一條小命跑到了梓州城裏,之前勸他不要出征的那個部下見到了董璋就問道:“大帥帶著大軍出征,為啥現在就十多個人回來啦。”


    董璋這時候隻能是淚流滿麵,就像是小媳婦一樣,哭的說不出來話。等過了一會董璋安定下來正在好好吃飯,結果就聽見外麵亂哄哄的,知道不好了,於是就拉著媳婦就跑。


    原來當初勸他不要出征的那個部下和董璋的侄子聯合起來要造反了,他們抓住了董璋和他的兒子們,全部殺死了,封閉府庫,開城門迎接西川軍接管梓州。


    在這不要說那個部下不忠誠,本來他就不讚同進攻西川,現在失敗了,梓州城沒多少兵,防不住,早晚還是失敗,要是敗了他這個不主戰的人還要為董璋賠上性命,不值得,所以他造反我覺得還是情有可原的。


    本來按照規矩,戰場上誰的功勞最大,誰就能成為打下來的地盤的節度使,所以拿下了東川之後很多人都覺得趙廷隱這是要做東川節度使了,但是駐守在遂州的大將李仁罕不滿意,他也想到東川混個節度使當當,結果他和趙廷隱互不相讓,鬧了起來。


    最終無奈之下,孟知祥隻好自己兼任東川節度使,讓他們兩個都不做,這樣誰也都不會不滿意了。隨後又割出來了幾個州重新設了一個鎮所交給趙廷隱。


    但是趙廷隱還是很生氣,他曾經要求和李仁罕單挑,誰贏了誰就去梓州做東川節度使,最終為了不節外生枝,孟知祥還是勸住了他們。


    這樣一來孟知祥最終成為了兩川節度使,蜀地全部都在他的掌控之下,於是他也不滿足做一個節度使了,他要做蜀王。


    但是此時的李嗣源還活著,孟知祥不敢亂搞,更不敢自立為王,畢竟李嗣源的威名還是很大,但是此時的李嗣源已經沒幾天好活了。


    隻要是李嗣源活著,孟知祥就要按照規矩來,不久他上表要求封為蜀王,李嗣源對此嗬嗬一笑就同意了,並沒有在這一點上為難他,畢竟孟知祥已經占據了蜀中。已經具有了割據的勢力和能力。


    不久李嗣源死了,李從厚繼位,李從厚咱們前麵已經了解過了。能力一般,性子仁厚,在孟知祥眼裏這個小家夥在後唐可開展不了工作。


    他曾經對身邊的人說:“朝中到處都是小人,大亂不遠了,我們等著看就行。”


    李從厚在孟知祥等人的眼中根本沒有任何的威脅,也沒有什麽可以顧慮的,而且朝政被那群大臣們玩的正熱鬧,又是想要弄掉石敬瑭,又是想要幹掉李從珂,一片熱火朝天,倒是沒人敢來觸孟知祥的黴頭。


    所以不久孟知祥和他的屬下們覺得時機成熟了,就準備稱帝了,但是他這一次還是比較低調的,沒有王建稱帝的時候那麽浮誇,他沒有瑞獸,沒有大張旗鼓,沒有異象,沒有任何亂七八糟的事情,直接就是宣布登基稱帝,建立第二個蜀國,史稱後蜀。


    孟知祥是十國做皇帝最短的一個,奮鬥了一生,但是做了一年的皇帝就死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