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之戰,為柴榮這一次的親征北伐劃上了一個不圓滿的結束符,如果一定要在這裏留下一個標點符號的話,我覺得應該是一長串的省略號。


    本來柴榮撤兵的時候沒想這麽多,就是撤唄,結果這一撤不要緊,他的這些原本士氣高昂的周軍一下子沒了鬥誌,又開始恢複了一開始的土匪本性,回去的時候該搶的搶了該燒的燒了,又將河東人民狠狠地折騰了一頓。


    但是這還不算,更厲害的人物,直接就把軍需物資偷走了。或者自己拿著買了或者偷走自己用了,反正就是整的亂七八糟的,整個大營雞飛狗跳,這讓柴榮有點始料不及,也有點意外,這也讓他對於這一戰的失敗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


    本來劉崇在城裏看著柴榮大軍終於退走了,心裏那叫一個激動,他知道自己最起碼暫時保住小命了,隻要自己好好經營,後周想要再次進入河東,那也是不容易的。


    而他在城樓上看著撤兵像是逃亡一般的陣營和隊伍,他心裏又有想法了,準備派一支精銳偷襲後周一下,好好地報上一仇,但是很遺憾,他剛剛帶著大軍出去,在門口不遠就碰見了後周的老將曾經參與過鎮壓慕容彥超叛亂的藥元福。


    本來柴榮一心挫敗,在撤兵的時候就沒有想到留下來人防止北漢偷襲。但是藥元福此時卻占了出來,畢竟是老將,戰鬥經驗還是很豐富的,於是他就主動要求留下來為大軍斷後,柴榮聽了之後,也是恍然大悟,就讓藥元福帶著一些人在後麵防止劉崇的偷襲。


    沒想到劉崇還真是派了一支精銳殺了出來了,這讓藥元福很興奮,也讓柴榮感覺到很僥幸,因為要不是藥元福,他一心想著這一次戰敗,根本沒有想到撤兵的時候還有這麽多的講究。


    劉崇偷襲失敗,隻好灰溜溜的逃回了太原城裏,但是就算是沒成功,劉崇心裏也已經滿足了,因為最起碼他的小命保住了,北漢的江山保住了。


    其實柴榮撤兵之後,最悲傷的我覺得應該不是柴榮,而是那些早早投降了柴榮的各州刺史和已經為柴榮交過稅的百姓們。


    這些當官的刺史們還有大大小小投降後周的官員,聽說後周撤兵了,一個都傻眼了,隨即反應過來,急忙回家收拾細軟帶著孩子老婆也跟著後周跑了,在北漢他們已經呆不下去了,那就隻能趕緊帶著一家老小客居中原,繼續跟著柴榮混。


    對於這些人,柴榮也是覺得很愧疚的,所以對於他們棄城而逃,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都撤了,也沒有什麽資格去說別人。


    這裏麵隻有一個代州,沒有放棄抵抗,城裏麵管事的也沒有逃命,而是選擇了據城死守,劉崇在後周撤軍之後,就派人迅速收服了被後周迅速占據的十多個州,此時就剩下一個代州還在頑抗。


    或許打後周劉崇不敢了,也打不過,但是想要打一個小小的代州,對於劉崇來說還是很簡單的,沒有費多少的功夫,劉崇拿下了代州,再次恢複了和後周開戰之前的領土和疆域,他又是一個完整的北漢皇帝了。


    這一戰對於劉崇來說,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場失敗,所以對於柴榮來說也不能算是一場勝利,雙方互有勝負,北漢方麵的優勢主要就是兵員素質和軍隊紀律上麵,這一點從史書中咱們也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窺一斑而知全豹,當時後漢的兵員素質還算是不錯的。這一點就是北漢的優勢。


    北漢的優勢那反過來就是後周的劣勢,柴榮的優勢在於將領和統帥還有民心,但是他的不足和致命的短板就是軍隊紀律不行,打仗時找不到人,打賞時到處伸手,領著這樣一群兵油子,別說是柴榮,就算是把曆史上全部有名的將軍們集中到一起,也不一定帶的起來。


    大將運用大軍的最高境界就是猶如臂使,但是柴榮指揮這些兵油子,咱不說猶如臂使了,隻要是不打著自己就算是好的了,還想著能夠猶如臂使,這純粹是癡心妄想。


    咱們上麵也講到因為軍隊紀律不行而壞了柴榮的大事的,第一個就是樊愛能和何徽臨陣脫逃事件。


    後來樊愛能和何徽被柴榮殺死了,其實在柴榮心裏並不像殺死他們。畢竟也是後周的大將,當時後周的確是不占上風,愛惜生命人之常情,所以柴榮還給了他們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當時在樊愛能和何徽逃走了之後柴榮還派人去找到他們,讓他們趕緊回來一起殺劉崇,要是能夠立功自然將功贖罪,不能立功,但是表現良好,也能免除一死。


    可是樊愛能和何徽並不相信柴榮,或許他覺得柴榮隻是想把他們騙回去,或者他們覺得柴榮絕對不是劉崇的對手,反正就是不回去。


    這兩個人要是不回去那也就算了,老老實實的逃命,投奔任何一個藩鎮,估計都會熱烈的歡迎,但是這兩個人敢繼續幹了不少的蠢事。和順


    當時柴榮的速度是很快的,他早早的到了澤州,而且還開戰了,各地的藩鎮援兵都在路上,樊愛能和何徽在路上就遇見了不少前往澤州和潞州的援兵。


    這裏麵就有我們上麵說的劉詞,他們見到了劉詞,就說前線局勢已經崩盤了,柴榮被抓住了,馬上就要被殺死了,劉崇馬上就要進入中原了,還是趕緊去河陽老巢等著劉崇來吧,不要再去前線送死啦。


    但是劉詞也不是個傻子,聽了樊愛能等人的話,隻是嗬嗬一笑,隨後還是帶著大軍支援柴榮,最終在高平之戰的後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要是僅僅有這一次的事情,柴榮還狠不下心來殺他們,但是樊愛能不僅影響了劉詞一個人,還有一個大將也就是澤州刺史李彥崇,這個李彥崇被柴榮派去駐守在江豬嶺,柴榮覺得要是劉崇撤退必然走江豬嶺。


    李彥崇自己一支孤兵在北漢大軍的後麵,這也是擔著極大的風險的,萬一前麵戰敗了,那他在後麵也絕對是有死無生。


    所以他對於前線的消息也是十分關注的,就在他聽到了樊愛能和何徽臨陣脫逃的時候,他心裏也急了,他也不看好柴榮了,於是為了保住小命,他也退了。


    結果後來劉崇逃命的時候,就是從這裏逃出去的,這讓柴榮悔恨不已,於是就把李彥崇撤了官,然後把仇恨值轉移到了樊愛能和和會的身上,要不是這兩人,怎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所以在柴榮的心裏是想直接殺掉樊愛能和何徽的,因為柴榮雖然是一個急性子的人,而且還殺了不殺人,但是在他的心裏還是一個深受封建綱常倫理思想影響的一個君主,他心底始終還是有那一絲忠厚良善的。


    所以他很糾結,要不要殺死樊愛能和何徽,其實這裏有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五代以來兵驕將傲的問題,這一點在李存勖和李克用的一次談話中就提到了。


    當時李存勖為李克用,為啥不約束一下部下,為什麽不好好管管他們,不然的話,這些人早晚是要鬧事的。


    但是李克用也是很無奈,他對自己的兒子說道:“並不是我不想管,而是現在不能管,咱們現在和朱溫打仗,勉強維持河東的地盤,靠的就是他們,要是把它們管得嚴了,約束的緊了,他們就跑了,現在天下到處都在征兵,咱們的精銳騎兵都是被人眼中的香餑餑,咱們不要,別人搶著要。隻有等到咱們成了大事,江山穩固才能開始整治他們。”


    李克用的這一段話,可以說完全揭示了當時五代以來兵驕將傲的問題。


    現在柴榮作為一個皇帝,他也要考慮這些問題,要是他把樊愛能和何徽殺死了,其他的大將們和藩鎮節度是會不會有意見,會不會影響軍心,這些東西他都要考慮。


    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他的小舅子張永德(郭威的女婿)也是柴榮最信任的人之一,他找到了柴榮,它支持柴榮趕緊將樊愛能和何徽殺死。


    “他們兩個一直以來沒有立過什麽大功勞,不過就是資曆老點,現在能混到這個位置上那也算是運氣,但是他們卻臨陳脫逃,按律當斬,陛下你是要平定天下的人,要是賞罰不明,軍紀混亂,將來就算是你有百萬大軍,又有啥用?”


    這一段話徹底說到了柴榮的心裏,柴榮的誌向就是平定天下,而要是不殺樊愛能和何徽,那麽他柴榮賞罰不明的名聲就算是坐實了,以後也不會有人再相信柴榮的話了,軍紀更加沒有人遵守了。而沒有人遵守軍紀,他想平定天下的誌向,那也隻能算是想想而已。


    所以為了嚴肅軍紀,更為自己以後對軍隊進行改革進行鋪墊,柴榮還是選擇了殺死樊愛能和何徽。


    這一戰,柴榮已經認識到,他現在麵臨的問題,就是當時他的父親沒有敢碰的東西,那就是軍隊問題。


    軍隊整體戰鬥力不高,軍紀不嚴,軍隊素質不高,而且冗兵現象也很嚴重,所以他要對進隊進行改造,優勝劣汰。他打造一支敢於打硬仗,能打硬仗的精銳隊伍,打造一支能夠讓他猶如臂使的嫡係部隊,打造一支能夠幫他平定四海,統一天下的鐵血雄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