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大決戰的結局已經沒有什麽懸念了,劉崇必敗,柴榮危急之中奮不顧身,最終帶動後周大軍一個個血性迸發,士氣高昂,特別是周軍和北漢軍接觸之後,北漢軍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強悍,於是最終的結果就是北漢敗亡。


    這結局可以說是峰會路轉,對於柴榮來說,那是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對於劉崇來說,這就是一個災難。


    劉崇逃了,但是他不甘心,他認為,這就是一時的戰敗,周兵並不是很強大,下一次隻要他小心謹慎,他還能翻盤,他這一次失敗不過是因為他粗心大意,小瞧了柴榮。


    其實此時劉崇他還沒看清他和柴榮之間的差距,,在這前這樣危急的關頭,能夠做出柴榮那般決定的人,曆史上很少,可以稱得上鳳毛麟角,而最終成功逆轉局勢的,更是沒有,今天,要是把劉崇放在柴榮的位子上,估計劉崇早就敗了。這就是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


    所以此時劉崇的正確做法就是趕緊帶著大軍回到太原繼續養精蓄銳,為河東保留一支生力軍,要是把軍隊全部拚死在這裏,那他就真的玩完了。


    可是我們上麵也說了,劉崇不信邪,他費盡心力,聚攏人馬,他的三萬大軍,去掉戰死的,一半都逃跑了,他身邊不過是一萬餘人,他還想著能夠和柴榮再拚一下。


    在人數上麵不占優勢,劉崇心裏還是有點忐忑的,他就把希望寄托到了他這邊的將士一個都能以一當二。


    所以他沒敢主動出擊,而是選擇以逸待勞,找了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等著柴榮大軍的到來。


    而柴榮也沒讓他失望,不久就帶著大軍到了,而這一次的柴榮的實力比之前還要強大不少,因為河陽節度使劉詞來了,劉詞到前線,那也是經過一番掙紮的,這還和樊愛能和何徽有關,咱們後麵再說。


    柴榮帶著大軍進軍到劉崇駐紮的山澗,可能劉崇覺得他們在一個山澗裏,這樣一來山澗入口寬度有限,而且後方是平原,所以他認為這是一個易守難攻之地。


    但是他卻不明白,此時是雙方交戰,選擇固守本身就顯示出信心不足,士氣必然受到影響,而且作為一個山澗穀地,這的確能算是一個險地,易守難攻沒錯,但是卻也算是一個死地,因為一旦被圍困,那麽北漢軍根本沒有逃出去的希望。


    而在穀地裏麵的北漢軍,在地理位置上來說,也處於劣勢,有穀地,那麽周圍就有高地,或者說是丘陵,這樣一來反倒是給柴榮的後周大軍提供了一個好的攻擊場所。


    而之前劉崇比較相信的山澗峽口,此時也沒能發揮阻擊後周軍的作用,因為山口寬度有限,雙方同時能夠接觸到的就這麽點人,所以要是誰的士氣高,說的單兵素質高,那麽就能很快的占據峽口。


    這一點肯定是北漢軍不占優勢,後周軍一個如狼似虎,很快就進入了山穀內,而在高處的周軍也對北漢軍展開了狙殺。


    這一戰北漢軍基本上死傷殆盡,北漢軍方麵丟下大量的屍體和物資之類的倉皇逃竄,而這裏麵的最搞笑的還是劉崇。


    劉崇一看頂不住了,局勢已經不可逆轉了,他就算是不甘心,但是此時也就隻能死心了,他不能落在柴榮的手中,不然的話他的北漢就完蛋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要是被抓住了,就算是柴榮不殺他,他也沒臉活下去了。


    於是劉崇找來了一身普通人的衣服,帶著身邊一些忠心的護衛,當成小股逃兵急忙逃出了戰場,此時誰都不知道不聲不響的劉崇已經逃了。


    劉崇一路倉皇而逃,和當年風聲鶴唳的苻堅基本上一模一樣,一路上慌不擇路,結果劉崇更悲劇的迷路了,此時可是北漢和後周的邊境,要是迷路了跑錯了地方到了後周的地盤,那麽他可算是徹底完蛋了。


    但是還好他不傻,他隨便找了一個當地的百姓,讓百姓為他帶路,想要奔著北方的太原而去。


    但是劉崇不傻,可是他找的這個百姓卻是有點傻,當然也可能是劉崇太凶了,把人家嚇著了,結果劉崇要求往北走,但是這個百姓卻帶著劉崇繼續往西走,眼瞅著就要進入晉州和絳州境內了。


    此時的劉崇越走越覺得不對勁,此時才發現自己竟然跑了幾百裏一直在往西麵走,而且馬上就要到晉州了。61文庫


    這讓劉崇很生氣,但是更多的是恐懼,因為此時已經到了後周邊境,他們這百十個騎兵隨時可能被發現。


    情急之下,劉崇一劍殺死了那個帶錯路的百姓,然後急忙騎著大馬一路往東方方向跑去,這才是太原的方位。


    不過也算是劉崇運氣不錯,他坐下的那匹契丹寶馬,還真是頂用,結果馱著劉崇這個已經脫力的老頭回到了太原城。


    這一次劉崇算是死裏逃生了,跑對了方向,死過一次的人對於生命值會更加的珍惜,劉崇自然也不例外,他對於救自己一命的那匹契丹寶馬十分感激,於是就封他為“自在將軍”享受三品官的待遇,這在我們看著有些荒謬胡鬧,但是設身處地的想象,劉崇也算是不容易,對於一匹馬重賞,更顯示了劉崇的心虛和恐懼。


    打了勝仗的柴榮也是一臉的喜氣洋洋,這一次的戰役對他而言也算是一場很關鍵的戰爭,是他當皇帝以來第一場戰役,雖然過程驚險無比,但是局勢卻在他的手中發生驚天逆轉,柴榮之名自從此戰之後響徹天地,各地藩鎮和諸侯全部再一次對於柴榮進行全新定位。


    但是柴榮知道,這不是結束,僅僅是個開始,此時也打了勝仗,就有人要求趕緊回去吧,勝仗也打了,劉崇也逃了,契丹更是不敢露頭了,現在應該撤兵回開封了吧。


    但是柴榮卻拒絕了大臣們的建議,而是準備繼續北上進攻太原,這一下子滿朝文武不淡定了,這剛剛打了一仗,都累得不行了,咋還能繼續北上。


    其實柴榮也不是自信心爆棚,更不是自高自大,而是他得到了一個消息,來自他嶽父符彥卿的一個消息。


    可能大家還記得,就在柴榮宣布親征的時候,他曾派了兩支隊伍對於河東東部和西部進行騷擾,這裏麵在東部進行騷擾活動的就是天雄軍節度使也就是柴榮的嶽父符彥卿。


    這邊主戰場剛剛打了勝仗,這邊符彥卿就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北漢軍民強烈要求前去解放他們。”


    原來,符彥卿當時帶著大軍進入河東之後,也打了幾仗,接著就被河東的百姓攔住了,百姓們強烈要求周兵解放他們。


    原因就是劉崇的賦稅很重,畢竟劉崇地盤不大,而且還要供奉契丹,再加上他養的兵也多,官員們工資發的少,搜刮自然也就嚴重,所以河東的百姓對於劉崇都沒啥好感。


    這些百姓們當場就對符彥卿表示,要是後周大軍能夠進入北漢,解放他們,進入晉陽,幹掉劉崇,滅掉北漢,他們心甘情願的願意為後周大軍提供糧草和軍糧,願意為大軍提供後勤。這是真正的人民戰爭啊,在封建社會還真是不多見。


    當時符彥卿就感動了,他就答應給柴榮提一提,讓這些人再忍耐一些日子,不久就有大軍前來解放他們。這些百姓靠譜,當即就把一些吃的喝的給符彥卿的軍隊送來了,讓他們吃飽打劉崇。


    柴榮原本的計劃也是先回去再說,但是他聽到符彥卿這個消息之後,心裏就開始變了,俗話說得民心者的天下,現在毫無疑問劉崇不得民心,要是他打著解放北漢受苦受難的農民的口號,那他就是得民心者,這樣一來,他討伐北漢那就是人心所向,自然是無往不利。


    於是柴榮決定休息幾天之後,就開始帶著大軍進入太原,幹掉劉崇,滅掉北漢。


    他把他的想法和他的這些大將說了一下,結果他的這些大將沒有一個支持他的,有的說糧草不足,有的說剛剛打了一個大仗,應該休息一下再打,還有的說咱們見好就收吧。


    這又讓性子急的柴榮不高興了,他覺得之前自己在決定親征的時候,沒有人願意支持他,沒有人看好他,但是他不還是完成了驚天大逆轉,劉崇三萬大軍損失殆盡,他取得了對北漢的重大勝利。


    所以現在他再次被大臣們武將們反對,心裏也沒有多少的壓力和負擔,這些人反對的越激烈,就越讓柴榮有一種一定要打個勝仗給這些小瞧自己的人看看,所以他最終還是憑借著皇帝的權威,強製下令各路大軍不要來澤州了,而是全部前往太原,各路大軍在太原城下會和。


    其實此時的後周是不應該打這一仗的,表麵上來看,那是因為北漢軍糧草不足,而且軍士體力消耗巨大,但是根本上卻是剛剛恢複一點實力的大周,經不起長期的對外戰爭消耗,戰爭的壓力讓脆弱的大周國力很難承受。


    但是柴榮最終還是選擇了兵指太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