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麵也說了,劉崇根本沒有想到柴榮會親自前來,因為在劉崇的印象中,柴榮就是一個年輕的新皇帝,雖然此時的柴榮已經是三十多歲了,但是在劉崇麵前,依舊是一個年輕人,劉崇有傲視柴榮的閱曆。


    原本在劉崇的計劃中,柴榮是應該不會親征的,應該就是派一個大將來就行了,而一般的人劉崇還真的沒有放在心上,所以他對於這一次的進攻還是很有信心的,給他信心的除了大周的國情和柴榮新登基之外,還有就是他帶著契丹人耶律敵祿(漢名楊袞)帶來的一萬騎兵,這也算是劉崇的一個依仗。


    所以劉崇這一次力求進入中原,將柴榮滅掉,這就是他的目的,而潞州僅僅是一個據點而已,要是他的目的是想跟柴榮一直進行僵持,或者說劉崇的目的是占上幾塊地盤,和柴榮來個持久戰,那麽他就更會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絕對不會放過潞州的,但是現在的劉崇,就像是柴榮說的一樣,已經開始陷入瘋狂了,他的目的就是進入中原,拿下開封,這就是劉崇這一次出兵的最終目的。


    所以劉崇不會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會盡力前往中原,他要加快行軍速度,奔襲到洛陽、開封。


    而這個計劃是實施還是不實施,就在柴榮,要是柴榮就是派了一個大將來,那麽劉崇估計會毫不猶豫的繼續南下,在中間和柴榮派去的大將打上一仗,後周勝了,那也隻能說是他攔住了劉崇,不算徹底打敗劉崇。而柴榮的大將就算是敗了,那麽劉崇也不算真正的勝利,因為這不是決戰。


    但是柴榮一出戰那就不一樣了,柴榮是皇帝,他是大周的代表,是大周的象征,要是柴榮敗了,那就能說是大周敗了,而柴榮要是擊敗了劉崇,那麽劉崇也不好意思再賴下去,隻要是劉崇和柴榮一交手,那絕對就是決戰。


    一場決戰,那肯定是要穩紮穩打的,劉崇肯定會放棄奔襲中原的策略,在前線和柴榮一決雌雄,反正誰敗了那就標誌著一股勢力的失敗,劉崇要是能在前線打敗柴榮或者殺死柴榮,他就是毫無爭議的中原皇帝,但是要是他被柴榮打敗了,那麽他的後漢也會危險。所以劉崇不會冒險,但是關鍵就是他不知道柴榮竟然禦駕親征了。


    他沒想到柴榮竟然這麽膽肥,他也不知道柴榮到底憑借的是什麽,怎麽又膽氣竟然敢玩禦駕親征。


    不過劉崇的情報工作,的確是應該被鄙視一下,從柴榮宣布禦駕親征到柴榮到了澤州這麽長的時間,在潞州的劉崇竟然不知道柴榮來親征,也沒有聽到任何的消息,就是在澤州城下見到了大周軍營中豎立起來鬥大的“柴”字,這才知道原來柴榮竟然真的來了。


    一時間這個消息,讓劉崇有點意外之喜的感覺,本來還想著是不是奔襲到中原拿下柴榮呢,但是現在柴榮竟然送到了麵前,這不是意外之喜是什麽。


    當時的劉崇對於柴榮的了解都是表麵的,都是表象,當時天下能夠真的了解柴榮的也可以說是寥寥無幾。所以劉崇也沒有把柴榮放在眼裏,在劉崇眼裏,柴榮就是一個小年輕,他對付起來那肯定是沒什麽難度的,所以劉崇這才感到高興。


    但是另一方麵的柴榮,此時卻也是有點意外,因為他的大營和劉崇的大營距離不遠,他一方麵慶幸劉崇沒有進入澤州城,一方麵對於劉崇長途奔襲的戰略有點不看好。


    可是柴榮知道,既然他來到了這裏,那麽這裏將要發生的就是一場大決戰,他和劉崇兩個人一定會有一個失敗者。但是柴榮從來沒想過他會是失敗者。


    雙方紮營完畢,沒有過多的客氣,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柴榮就帶著主力出營了,他準備先試試北漢軍隊深淺。(不過這也能看出來,柴榮的確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急躁有時候給人一種不穩重的感覺,這對於柴榮來說或許也算是一個不是故意製造出來的假象,誤導對手。)


    柴榮親自帶著大軍殺向了劉崇的北漢大營,劉崇應該說他想到了他和柴榮的一戰必不可少,但是他沒想到會這麽快,更沒有想到第二天柴榮就帶著大軍殺了過來,這讓他有點意外。


    但是北漢方麵這些軍隊都是久經曆練的,不管對於北漢又怎麽樣的偏見,但是北漢的軍隊素質的確是值得一提。他們得到遊騎的情報,立馬就行動了起來,但是還是被柴榮的大軍衝殺了一陣,無奈之下劉崇隻能暫時撤退,暫避其峰(請注意這不是逃跑,剛剛開戰,劉崇也拉不下臉逃命去。)。


    等到被漢軍到了巴公原,被漢軍基本上恢複了秩序,劉崇在此安營紮寨,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對著南麵的柴榮軍開始了反攻,一場大決戰就這麽匆匆忙忙的拉開了帷幕。


    一來是劉崇往北跑,有人勸柴榮見好就收,咱別追了,但是柴榮想著畢其功於一役,這一戰要是能夠幹掉劉崇,那他就能回開封了,然後順便還能把河東的十二州全部收回來。


    所以柴榮堅持要追趕,結果跑到半路上,卻發現前麵北漢軍陣容嚴整,正等著他們,這一下子把不少的周兵嚇住了。唯美


    北漢軍有三萬,而且都是這麽多年努力操練出來的,而且右側翼還有一萬契丹兵壓陣,劉崇親自帶領中軍,左翼則是河東首號大將張元徽。此時這三路人馬在路中間就擺開了陣仗,等著和柴榮決戰了。


    北漢軍的表現的確是不錯,先不說實際的戰鬥力咋樣,但是就這軍容軍貌,那還是很不錯的,可見劉崇也是沒有費心啊。


    但是再看看周兵這邊,他們在中原見慣了王朝興衰和帝王輪換,一個個在亂世中都學會了一個保命的訣竅,那就是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打仗的時候,能不衝鋒就不衝鋒,衝鋒的時候能溜就溜,反正是不拚命。


    此時的周軍質量上在作戰能力上麵應該是要超過北漢軍的,但是有一點就是在作戰意誌上麵,肯定不是北漢軍的對手,其實周軍都是來混日子的兵油子,誰也不想著拚死命。


    再加上當時周軍方麵全部湊上去也不過是兩萬多人,但是北漢和契丹的聯軍卻有四萬,這在數量上的差異,讓原本戰鬥意誌就不強的周兵軍心動搖,人心不穩。


    其實當時柴榮除了自己帶的禁軍,還有一支援兵,就是河陽節度使劉詞,他當時也接到命令北上澤州,但是還沒有趕過來。


    說白了還是柴榮性子急惹的禍,要是等到劉詞的援兵到了,那時候他們和北漢在兵力上的差距就基本上被消除了。


    可是柴榮沒等到援兵到來,就對劉崇發起了進攻,其實這應該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但是機緣巧合之下,這一戰很快演變成了決戰。


    當時柴榮方麵兩萬多人,也是左中右三軍,左翼就是義成軍節度使白重讚和侍衛馬步都虞候(禁軍職位)。右翼,馬步都指揮使樊愛能(禁軍官職),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禁軍官職)。中軍就是柴榮親自率領,基本上這個陣型和劉崇的差不多。


    柴榮作為皇帝,卻身先士卒,站在大陣之前,在他身邊就是郭威的女婿殿前都指揮使(禁軍官職)張永德。


    此時柴榮和劉崇終於相見了,柴榮等人看到隊列嚴整的北漢軍,覺得之前對於北漢的輕視,是錯誤的。


    而劉崇看到了麵前為數不多的周兵,也有點意外,因為他覺得大周地大物博,肯定會來十多萬大軍,但是沒想到卻是寥寥數萬,而是鬥誌不高,鬆鬆垮垮。


    劉崇見到這種情況,對於自己取勝,更加的自信了,他就對他的部下們說道:“我看這一次周兵實力不強,應該是比較容易就滅掉了,所以咱們就不讓契丹出兵了,咱們自己打敗了周兵,一方麵咱們能夠樹立咱們的名氣,另一方麵也讓契丹看看咱們的戰鬥力,讓契丹不敢再小瞧我們,這算是一舉兩得,大家覺得咋樣。”


    劉崇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那誰還有意見,於是就全部舉手通過了,而這些大將看著在西麵右翼優哉遊哉的契丹軍,覺得他們拉攏契丹或許本身就是一個賠本買賣。


    而此時就在右翼的契丹大將耶律敵祿(楊袞)跑到了劉崇的跟前,對劉崇說道:“柴榮這個人,還是有點能力的,不能小瞧,咱們還是穩妥為重,小心為上,一會交戰的時候咱們一起努力吧。”


    但是劉崇還是一臉的自信,還是堅持讓契丹在一邊看熱鬧,不讓他們參戰,還是決定帶著自己的三萬人搞定柴榮這兩萬多人。


    當時劉崇覺得麵前的柴榮就是一個大功勞,他認為楊袞一直想要參戰,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分一點功勞,所以劉崇對於契丹要求參戰根本不予考慮,還是讓楊袞好好看熱鬧。


    劉崇的態度讓楊袞很受傷,索性也不管了,愛咋咋地,他就看看這劉崇要是被胖揍了咋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