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之戰


    隻要是現在有說柴榮的,不論是的不大部頭還是小豆腐塊,那麽高平之戰,都是郭威短暫但卻波瀾壯闊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


    而且這一場戰役被稱為一次標誌性的戰役,標誌著從後晉一來的中原勢弱的局麵開始逐漸好轉,開始由弱變強,而對於柴榮來說,這是他當皇帝後的第一戰,這一戰打出了柴榮的名氣,打出了大周的威風,也讓周邊的藩鎮和契丹也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新興的中原政權,和這個做小生意出身的新皇帝。


    我們之前在說郭威的時候,就說過郭威和劉崇的恩怨,這可是奪國殺子的仇恨,郭威不僅搶走了他哥哥劉知遠打下來的江山,而且還將他的兒子劉贇殺死了,至於郭威忽悠他的那件事,他就先不提了。


    所以他在郭威當了皇帝之後,就先後好幾次想要進入中原,為此還認比自己小幾十歲的耶律述律為叔叔,和契丹結盟,一起南下中原。


    但是他進攻晉州和絳州的時候卻被郭威逮住了,晉州和絳州防守的不錯,而且王峻帶著大軍也是一個很強的威懾力,又加上天氣寒冷,大雪紛飛,結果就撤了,在路上還被王峻的追兵揍得鼻青臉腫的。


    這一次之後,劉崇再也不敢提南下的事情了,就在河東老老實實的養傷,順便搜刮一下老百姓,因為當時在河東僅僅十二個州,地盤很小,也不過是三十多萬,所以他很難承受財政上的極大壓力和對大周作戰的損失。


    他每年不僅要供應數萬軍隊,還要給契丹送不少錢,所以當時河東的日子過得很緊吧,但是這也算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誰讓他們地少人少呢。


    所以劉崇的計劃,就是不和郭威交戰,趁著郭威也不想打仗,他好好的恢複一下,積攢力量,然後找到一個機會,一擊致命,幹掉郭威的大周。


    他一直在等,特別是他聽說郭威將慕容彥超滅掉了,他的同盟沒有了,他心裏對於戰勝郭威根本沒有一點的信心,所以南下中原這件事也就隻好就這麽拖著。


    終於郭威被他拖死了,劉崇此時也是一大把年紀了,他聽說郭威死了,很高心,他覺得他的機會應該來了。因為他一直以來害怕的都是郭威,除了郭威之外,恐怕沒有人還讓他忌憚,但是現在郭威卻死了,而且他現在的積累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和契丹的關係也是很好的,隻要是他出兵,那麽契丹一定會派人跟著他一起南下,那時候他和契丹一起聯兵,剛剛登基的柴榮,根本沒有阻攔的能力。


    他的計劃就是兵貴神速,學一下當初的李存勖,直接殺進洛陽和開封,路上的據點可以全部放棄,他的目標就是畢其功於一役,要是不能拿下中原,估計他這一次也敗慘了,所以他這一次是傾城出動,他帶著三萬大軍外加上契丹的一萬騎兵,就奔著澤州和潞州南下了。


    他這一次的路線選擇,其實也是很用心的,從團柏(山西太穀)出來,然後直接到潞州,隨後就是澤州,過了澤州就是黃河,過了黃河就是開封。


    這基本上算是從河東進入中原的最近道路了,所以之前不論是後唐和後梁交戰的時候,還是劉知遠南下,都曾經計劃過或者就走過這條道路,潞州就是這條道路上的中點,是一個比較關鍵的位置,河東能不能從這裏進入中原,潞州就是第一道關卡,而中原能不能守住地盤,潞州就是第一個防禦重鎮。


    守住了潞州,那麽就能扼敵於國門之外,當然這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敵人不把潞州繞過去。


    一般情況下,作為進攻的一方,一向是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為行事宗旨,畢竟他們是深入敵境,孤軍深入兵家大忌,所以再往前推進的時候,後方一定要穩固。


    對於劉崇來說,要是他能拿下潞州,隨後澤州打不打都一樣,他就算是直接就把澤州繞過去,他也能奔馳中原,那時候中原大亂,他就有可能問鼎中原,恢複劉知遠大漢江山。


    不過還是那句話,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他自己想著這場仗怎麽打,但是他卻沒有想到,柴榮會怎麽對付他,或許在他心中根本沒有把柴榮當成一回事,當時的朝榮三十多歲,而且年輕的時候,也是出身草根,做過低賤的商人,所以劉崇看不上柴榮。


    而且那時候的柴榮,也的確沒沒有做出什麽驚天地泣鬼神的大貢獻,就在澶州搞的城市建設,雖然不錯,但是在劉崇眼裏,那就是花花架子一個,不能打仗,那就是白搭。


    本來柴榮剛剛登基,他就準備在他父親郭威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改革,之前郭威的改革雖然很全麵,但是力度還是不太大,而且在軍事上沒有涉及過多。


    所以他原本是準備繼續深化改革的,可是他才剛剛登基,改革的事情還沒有提出來,就傳來了劉崇南下的消息。


    這讓脾氣本來就很急躁的柴榮很生氣,柴榮覺得劉崇這是在鄙視他,他被劉崇小看了,原因就是柴榮覺得,為什麽他父親郭威在的時候,你劉崇像是一個孫子一樣老老實實趴在河東不敢動彈,現在柴榮剛死,你劉崇老兒就屁顛屁顛的殺了過來,這明顯是把柴榮沒有放在眼裏啊。


    所以柴榮很生氣,之前郭威還在的時候,郭威對於他在軍事上並沒有過多的重用,就算是最終柴榮掌握軍權,那也是在郭威臨死前才交給柴榮讓柴榮負責的,之前就算是他有軍事才能,但是打仗的時候不讓他上,他也顯示不出來啊。


    所以當時對於外界來說,柴榮就是一個默默無名的或許說小有名氣的郭威的幹兒子,其他的人們對它就不了解了,但是柴榮自己知道自己,郭威也知道他的能力。


    因此,柴榮一下子就想到了親征,他想打出自己的威風,他想給劉崇老兒看看,讓他後悔他曾經做出的決定,讓劉崇對輕視他付出應有的代價。


    但是很遺憾,他剛剛把這件事說出來讓大家討論一下,結果滿朝文武基本上沒有同意的,這裏麵有一個代表人物,就是馮道。


    對於官神馮道,我們在前麵已經說過了,可能這也是唯一一次和皇帝硬碰硬,公開大膽堅決的反對皇帝。


    當時馮道的理由,就是這一次劉崇可能就是來嚇唬一下下柴榮,而不是想著真的來南下中原,趕走柴榮,不必當真,也不必緊張。之前郭威在的時候,早把河東打怕了,根本翻不起什麽浪花了,不用擔心,隻需要派一個大將去那就行了,要是皇帝還真的去,萬一劉崇就是虛晃一槍,那就鬧了笑話了。


    總之,不管千般理由,馮道就是不同意柴榮禦駕親征,其實這裏麵應該還有一層含義,就是馮道等人對於柴榮可能並不是很了解,對於柴榮的能力也不是很了解,他們和劉崇一樣,把柴榮當成了沒有經驗的新皇帝。


    最終他們兩個之間的討論,變成了已成爭論,也有一段很著名的小段子,小對話,這一點在馮道那一章已經說了,但是這裏再說一遍,官神好不容易硬氣了一會,的確是值得多說幾遍。


    柴榮聽了馮道等人分析的劉崇是虛張聲勢的論斷之後,立馬就反駁道:“劉崇覺得我爹剛死,我剛剛登基,覺得咱們內部不穩定,就開始有了瘋狂地想法,想要占據中原,這一次他肯定是帶著主力來的,這一點毫無疑問。”


    最終馮道等人還是堅持他們的意見,但是柴榮不聽,好吧,這個問題暫時擱異,繼續下一話題。


    不討論劉崇是虛張聲勢,還是準備大決戰的問題之後,又開始討論到要不要親征的問題。


    郭威說了:“曾經唐太宗李世民,隻要是打仗,那他就親征,戰無不勝,我又怕什麽?”


    結果馮道一句話差一點把郭威噎死:“你是唐太宗嗎?。”尋書吧


    雖然馮道這句話說得難聽,但是柴榮還是忍住了,又說道:“劉崇一群散兵遊勇,烏合之眾,我要是去了,那就是以山壓卵(雞蛋鴨蛋之類的,不是鵝卵石!)。”


    結果呢,馮道又來了一句神回複:“陛下你能做山嗎?”


    這樣一來,柴榮真的忍不住了,他真的生氣了,人活著就是講究個麵子,現在馮道不給他麵子,但是他也不能和馮道對罵,畢竟當時的風道已經七十多歲了,而且聲望也很高,要是柴榮把馮道罵一頓,或者打一頓,估計第二天他就出名了,直接不用後來的高平之戰,他就能出名,但是出的是惡名。


    所以柴榮隻能狠狠的看了一眼年邁蒼蒼的馮道,一揮衣袖就走了,也不管殿上的群臣了。大臣們麵麵相覷,不知道這怎麽回事。


    但是不久柴榮就動用了他的無上皇權,強行宣布禦駕親征,畢竟他是皇帝,而且禁軍也在他的掌握中,馮道等人就算是反對,也隻能有建議權,決策權還是在柴榮的手裏。


    大臣們見柴榮心意已決,也就隻能默認,至於馮道不久就被柴榮打發走負責郭威的葬禮去了。


    就在柴榮這邊還正在準備親征的時候,劉崇已經快要到了潞州城下了,當時在潞州城中的昭義軍節度使就是李筠,也是一員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將。


    他聽說劉崇來了,沒想著固守待援,而是選擇了主動出擊,從這一點上來看,當年劉崇戰備之後,也被很多的人瞧不起,所以對於劉崇,他們這些老將,根本沒有放在眼裏。


    李筠帶著一幫人就殺出了潞州城外,畢竟要是他能夠主動一點,那麽戰場就不會再潞州,而是可以選擇在潞州外麵,這叫禦敵於國門之外。


    李筠手下有一個大將叫做穆令均的,在李筠看來,那還是很有能力的,所以就讓他做了一個先鋒,穆令均英勇善戰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就是他這個人戰鬥力較高但是智商不是很高。


    結果他帶著大軍先去迎擊劉崇的大軍,因為李筠等人根本沒有把劉崇當成一回事,也把這一次劉崇來犯,當成了是虛張聲勢,所以掉以輕心。而李筠等人的錯誤判斷,就影響到了他下麵的將軍們。


    再加上穆令均本身智商不是很高,不能根據戰場情況做出清晰的判斷,所以他一和劉崇交戰,劉崇方麵就打了一陣,然後就撤了,這感覺就像是北漢大軍底氣不足。


    這就讓穆令均更加堅信了李筠等人,對於劉崇這一次入侵的就是虛張聲勢的判斷,於是他覺得這是一個痛打落水狗的好機會,於是就帶著他的先鋒主力,繼續追殺北漢“敗軍”。


    結果最後這竟然是一個圈套,等著北漢這這一支敗軍,將穆令均領到了埋伏地點之後,他們也不跑了,而是反衝殺了過來。


    隨後伏兵四起,穆令均當場戰死,周軍傷亡殆盡,損失慘重。


    在不遠處紮營的李筠聽說穆令均先頭部隊全軍覆沒,穆令均也戰死,他知道他出現誤判了,這一次的劉崇和契丹人絕對不是來玩玩而已,而是準備玩真的了,動真格的了。


    就靠著他手下的這點人,絕對不是北漢主力和契丹騎兵的對手,於是李筠很機智的撤了,他準備回到潞州固守待援,給柴榮發求援信。


    而北漢大軍乘勝禁軍,直逼潞州城下。柴榮看到了李筠的求援信,很擔心,因為潞州實在是太重要了,要是北漢占據了潞州,那麽他就能俯視中原,有能力直接威脅到洛陽和開封了。


    這個局麵絕對不是剛剛登基,準備大幹一場的柴榮願意看到的,因為潞州失去之後,他的核心區域,就相當於對於北漢開放了,可以說隨時暴露在危險下,這也是為什麽當年朱溫和李克用針對潞州進行了反複的較量的原因。


    所以柴榮加快了親征的步伐,就在收到李筠的求援信不久,他就親自下達詔令,準備親征,詔令基本上就是一個對於劉崇的討伐資料,上麵主要就是寫了劉崇多麽壞,他現在要去滅掉劉崇,這又是多麽高尚的,大家趕緊一起來支持他吧。


    就在他出征前夕,他還下達了兩個軍事命令,這就展示出了柴榮或者說柴榮的核心集團的軍事能力,還是很不錯的,最起碼在這一次的表現中很好。


    第一道命令就是讓河中的護國軍將誒讀史王彥超會同陝州將保義軍節度使一起從晉州過去,到河東西部進行騷擾,擾敵後方。


    第二道命令就是給河北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柴榮嶽父),會同澶州鎮寧軍節度使一起從河北進入河東,在河東東部進行騷擾牽製。


    這樣一來,北漢雖然圍困了潞州,而且有可能進入中原,但是他的後方也不穩固,有這兩支軍隊進行不間斷的騷擾牽製,劉崇在前線根本呆不長,除非劉崇取得極大地戰爭優勢,取得讓他足以放棄後方的戰略優勢,但是這個可能性不是很大。


    柴榮知道大軍行軍速度慢,估計就算到了潞州,那時候黃花菜也涼了,而自古以來潞州就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他的下麵還有一個澤州,一直以來也都是兩個州互為犄角,相互幫助。


    所以柴榮先派了不少人到澤州,援助潞州,因為此時的潞州城可能已經被北漢軍包圍了,所以柴榮不不敢冒險讓他的大軍直接衝進潞州,因為這樣風險比較大。但是到澤州,也能對潞州進行援助,而且還是比較安全的。


    這一支先頭部隊剛剛離開柴榮也帶著大軍準備出發了,柴榮隨後也帶著禁軍一兩萬人出發了,他走的也算是一個近路。但是這個近路並不是到潞州的近路,而是到澤州的近路,要是想要迅速到達潞州,直接從開封往上走到滑州,隨後進入衛州,出了衛州就是澤州,這算是直線距離。


    而當時潞州的情況柴榮也不知道,也不敢貿然就去潞州城下,萬一被被漢軍逮住了呢?所以柴榮這個人雖然急躁,但是在這一次的軍事策略中還是很穩妥的。


    他走的這條路就是,從開封往西北走過鄭州,然後進入懷州,往上走就是澤州,懷州和鄭州的一條分界線就是黃河。


    開封距離前線僅僅隔了兩個州,這要是前線失敗,那麽柴榮或許根本沒有在翻盤的力量了,而劉崇就能直接南下,在契丹大軍的幫助下,應該會是所向披靡,因為那時候不管是文臣還好,武將也行,他們對於節操和氣節啥的都不太在意,前麵換了好幾代皇帝了。也沒聽說多少人自殺殉國,投降早習慣了。


    但是就在柴榮剛剛過了黃河,到了懷州的時候,前線傳來消息了,“劉崇不打潞州了,而是奔著澤州去了!”


    這個情報讓柴榮吃了一驚,他想不通為什麽劉崇不打澤州,而是選擇繼續深入進入澤州,但是想不通歸想不通,肯定不能讓劉崇包圍澤州,不然他的大軍咋辦!


    所以那就隻能加快行軍速度,直奔澤州。


    其實劉崇放棄潞州,加速南進,那也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還真的和柴榮有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