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遠的媳婦,也就是後漢的皇後,就是在民間頗負盛名的李三娘,這個稱呼是從戲曲裏麵流傳出來的,在戲曲裏麵基本上都稱呼李氏為李三娘。


    李氏出身不太好,家裏世世代代都是種地的,十足的莊稼人,但是李氏卻長得很漂亮水靈,當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軍中養馬的郭威見到了李氏,一時間驚為天人(感覺這些草根皇帝們的愛情故事都是這個樣子。),於是就上去搭訕,但是李氏不理他,後來郭威打聽到了李氏的出身來曆,於是就備了一份厚禮到李氏的家中,媒人啥的也不要了,直接就到李氏的家中,請求能不能直接把李氏嫁給他。


    但是李氏的父親一看劉知遠就是一個大頭兵,很不樂意,而且他也覺得他的女兒長得漂亮,應該嫁個金龜婿,而不應該嫁給一個養馬的小兵,所以他就沒同意。


    劉知遠當兵的,那時候當兵的和做土匪有差別,但是說實話差別不大,劉知遠就想著,既然明媒正娶你不願意,那就霸王硬上弓,劉知遠當天晚上就找了幾個一塊玩的不錯的同行,騎著馬跑到李氏的家中,順手就把李氏強搶走了。


    咳,這個行為性質很惡劣,雖然這是因為真愛,所以在後世被當成了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其實這是赤裸裸的犯罪,也是現在堅決不能模仿的,現在如果這樣幹,那叫綁架。


    那時候女人地位十分底,基本上就是男人的附庸,所以李氏被搶了之後,他知道自己已經逃不了了,而且就算是逃出去了,他也不行了,名聲已經被敗壞了,將來也嫁不出去了。


    而他有看劉知遠雖然把他搶了來,但是對他還是不錯的,而且也可能真的是喜歡他,在加上劉知遠也是一表人才,所以他也就動了跟著劉知遠的心思。


    到這裏這才算是浪漫,雖然李三娘是被搶來的,但是人家心裏也對劉知遠有好感的,最終人家幸幸福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這才是真正的浪漫。


    李氏的眼光的確是不錯,雖然劉知遠比他大了二十歲,但是那時候老夫配嬌妻那也算是正常的,不久劉知遠就升到了河東節度使,最後就被封為北平王(那時候太原是北京),而李氏也被封為魏國夫人。


    在《劉知遠白兔記》裏麵,因為那是戲曲,所以和史實有點差距,但是也能夠做一個簡單的參考,在這裏麵李氏一開始還是不太願意嫁給劉知遠,但是李氏的父親卻看出了劉知遠的不同尋常之處,勸著李氏嫁給劉知遠,並且對李氏說:“將來你能不能穿上朝服,就看你願不願意嫁給劉郎了,”。


    現在原本農家女子,想著嫁給一個土財主就算是不錯解決的李氏找了一個潛力股,跟對了劉知遠,最終母儀天下,尊榮華貴。


    李氏除了眼光不錯,他還是一個腦瓜很好使的人,很理智,也很有能力,也算是劉知遠的一個賢內助。


    據說劉知遠在太原起兵的時候,為了鼓舞大軍時期,於是決定發一筆賞銀,給士兵點甜頭嚐嚐,但是當時府庫裏麵沒錢,於是就準備向農民收稅,可是還沒實施,李氏就來了。


    李氏對劉知遠說道:“咱們起兵河東,這是天意,討伐契丹,所以自稱為義兵,咱們最終還是為了老百姓們安定幸福,但是現在還沒打仗呢,老百姓們還沒得到好處呢,就先找他們要錢,這可不是新皇帝拯救天下黎民的做法啊。”


    劉知遠一聽的確是這個道理。他也覺得這樣幹有點不對,於是就繼續問道:“那你覺得咋辦!”


    李氏此時早就想好了對策,於是不緊不慢的對劉知遠說道:“賞賜給士兵的財務應該有咱們自己出,宮裏麵還能湊出來一些錢,這才些錢就算是不夠,士兵們也不會多說什麽的。”


    劉知遠聽完之後,急忙向李氏認錯,承認他之前的決定的確是錯誤的,於是就宣布下去按照李氏剛剛安排的做,這件事傳了出去,劉知遠和李氏得到了人心,而士卒們也是各個倍受鼓舞。


    劉知遠當了皇帝,李氏毫無疑問就是皇後,等到劉知遠死了時候,他的兒子劉承佑當了皇帝,他就成了皇太後。


    劉承佑比較小,所以在一些人的誤導下,想要對劉知遠給他留下來的幾個輔佐之臣動手,他總覺得這些人的存在,對他是一個威脅,而不是一個助力。於是他準備把是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全部殺死,他覺得這樣一來,他的統治這才算是穩固。qq


    這件事劉承佑年紀小,想不明白,但是李氏卻是個明白人,他清晰的知道這些武將們對於劉承佑對於後漢來說意味著什麽。


    所以好幾次李氏都訓斥劉承訓,但是劉承佑這個家夥也是比較有特點的,典型的就是一個大公子,而且還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一個典型的富家公子。


    他曾經對李氏說道:“國家的事情,由朝廷和我處理,太後管好後宮就行了,不要插手國事。”


    李氏是劉承佑的母親,但是劉承佑竟然就這麽給李氏說話,這劉承佑的品行和能力也可見一般了。


    此後還有不少的大臣和李氏一起勸告劉承佑,但是劉承佑就是鐵了心的想要幹掉史弘肇和郭威等人,他一直以為隻要是這幾個完蛋了,他的大漢王朝就能長期存在,也就沒什麽危險了。


    所以最終劉承佑還是決定抓緊時間滅掉史弘肇等人,等到他們商量好了怎麽辦了,劉承佑又找到了李氏,他想看看李氏的建議,畢竟這是件大事,說實話劉承佑的的心理也沒有什麽信心。


    李氏對於劉承佑還是有點失望的,他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之後竟然變成了這個樣子,極度膨脹,基本上此時的劉承佑就和曆史上有名的那幾個獨夫自高自大的皇帝有一拚了。


    所以李氏就對劉承佑說道:“這樣的大事你應該和宰相們商量,不應該和我商量。”可是此時在太後身邊有個人對劉承佑說道:“先帝在的時候,曾經說過,遇到國家大事應該獨自決斷,不能和書生們商量。”


    於是劉承佑就沒打算和宰相們商量問題,就繼續問李氏,但是李氏最終給還是不同意,這讓劉承佑很生氣,原本他以為這一次李氏會同意他的意見呢,但是結果現在他萬全準備了沒想到太後還是拒絕,劉承佑很生氣甩著衣服就走了。


    劉承佑的計策的確是萬無一失,所以史弘肇等人最終還是被殺死了,但是這件事之後產生了一個後遺症,就是郭威造反,因為當時郭威還有不小的兵權,他看到了史弘肇等人的下場,他知道自己要是不趕緊行動,恐怕就和史弘肇等人的下場一樣,所以郭威決定起兵進攻開封。


    而劉承佑派出去的大將也不堪重用,被郭威打得大敗,劉承佑年紀輕輕但是還是有幾分豪氣的,隨談這裏麵主要就是自命不凡和驕傲,但是他敢於親征,這也說明了他的勇氣。


    雖然李氏對劉承佑有點失望,但是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對於劉承佑親征,他一點都不看好,所以就勸住了劉承佑:“郭威本來就是咱們家的人,現在隻不過是以為你要對他動手,心裏著急了,這才起兵,隻要你現在按兵不動,好好和郭威解釋,你們兩個隻要把話說清楚那郭威自然就退兵了,他還是咱們的藩鎮,你還是大漢的皇帝。”


    這本來算是當時最恰當的方式了,但是劉承佑覺得一個小小的郭威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所以他根本就不聽李氏的話,最終還是選擇了親征,但是他親征的結果卻是失敗。


    不久郭威進京,對待李氏很好,原因就是之前劉承佑想要殺死他們這幾個功臣的時候,李氏曾經大力勸阻。


    原本郭威還想著讓李氏暫時執政,不過李氏也是個聰明人,主動推給了郭威,最終郭威稱帝,改國號為周。


    而郭威對於李氏也是十分感激的,對待李氏就像自己母親一樣,李氏曾經給郭威寫過不少的書信,這些書信郭威都是反複誦讀,他知道李氏對自己不薄,而他之前也算是為劉家賣命,李氏算是它的主人,現在郭威占了劉氏的江山,所以他對於李氏心裏還是有一點愧疚的。


    李氏最終得到了善終,死了之後加封了一大堆的東西,但是這些東沒用了。不過對於我們評價她還是有點作用的,死了之後諡號為“昭聖皇太後”還有的書上說是“德聖皇太後”。但是都是誇李氏不錯。


    富貴一生,善始善終,李氏從一個農民的女兒,一躍成為國母,一生富貴榮華,也算是五代十國的一個比較出名的女性角色了,特別是他和劉知遠的愛情故事更是廣為流傳,被編成了不少的戲曲,至今還有不少的曲目成為經典,還在上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