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遠這個人我們在上麵也了解了不少,他這個人算是把後唐和後晉的幾個皇帝都伺候了一遍,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包括很多的反叛和陰謀。
他這個人人品一般,外貌或者說外形及格分也打不了。因為他是一個殘廢,而且還是一個禿子,但是咱們評價一個人不能看一個人的形貌,還是要看他到底做了些什麽東西的。
楊光遠“名留青史”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在晉出帝石重貴執政期間勾結契丹進入中原,這就是後晉後期對契丹三大戰的第一戰,也就是因為這件事於是就有人把楊光遠說成是後晉契丹進入中原的罪魁禍首。
楊光遠小名阿檀,後來才改名為光遠,也是沙陀族人,他的父親跟著李克用做了一個隊長,他在李存勖手底下做一個小將。
先說一下他殘廢的事情,其實楊光遠一開始那也是四肢健全,但是在他曾經被李存勖派去和周德威一起到北麵討伐劉守光,這個時候他就被分到了周德威的部下,周德威作為當時河東有名的戰將,楊光遠能夠在他手下做事,也算是一件比較幸運的事情。
當兵的正常情況下沒有怕打仗的,反而期待打仗,因為打仗的話他們才能升官進爵,楊光遠也是其中的一員,他也想著能夠用為自己拚一個未來,拚一個好前途。
所以他作戰的時候十分的英勇,周德威在拿下了幽州之後,就留在了幽州防備契丹,楊光遠也在這裏。
有一次對契丹的戰鬥中,楊光遠帶著自己的一支小隊,深入敵境,結果被發現了,慘敗而歸,楊光遠也殘了一隻手臂,從此成了殘廢。
軍隊中不養殘廢,所以楊光遠就被發送原籍,按照一般來看,楊光遠的政治生涯和軍事生涯這就算是結束了,但是實際上沒有。
楊光遠受傷的時候,李存勖還僅僅是個晉王而不是皇帝,等到李存勖打敗了後梁建立了後唐成了皇帝,想起了曾經跟著他的小將楊光遠,而且他也知道楊光遠在戰鬥中負傷殘廢,現在已經是賦閑在家了。
李存勖覺得當時楊光遠這算是工傷,為國負傷而且也立了不少的功勞,不應該因為人家殘廢了就把人家放棄了,於是李存勖就把楊光遠調了上來還讓他在幽州做官,防守一個據點。
這一呆就是好幾年,但是作為一個殘廢,能夠得到皇帝重用就已經很不錯了,也就不想著到好地方去當官了。
等到李嗣源當了皇帝,封他做刺史,但是還是在邊疆一帶活動,唯一的區別就是下麵管的地方不一樣,但是職位都是刺史,沒啥區別。但是楊光遠在幽州北方呆的時間長了,也沒有覺得這有什麽不對的,再說他也是一個殘廢,隻能動動嘴皮子,不能動手打仗了。
不能打仗,所以楊光遠隻能狠練口才,所以他的口才非常好,能說善道。但是實際上他根本不識字。他不能打仗,在邊疆主要也是負責內政,官聲很好,能力也是公認的比較強,邊疆幾個州被他治理的都是非常好,這一點讓李嗣源對他十分的滿意。他當時說話也是十分有重量的。
舉個例子,後唐和契丹交戰的時候有一場比較著名的戰役叫做中山之敗,當然這裏敗的自然是契丹,而是不是後唐。
後唐方麵活捉了契丹領頭的大將好幾個,押送到了洛陽,而契丹失敗後,一時間也不敢和後唐交戰,於是就要求和解。但是契丹和解有一個要求,就是後唐方麵要把俘虜的幾個大將送回去。
這個要求對於李嗣源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畢竟當時後唐對於契丹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李嗣源作為一個明主,他希望的是邊境沒有戰事,所以他就想答應這件事。
但是楊光遠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就對李嗣源說道:“咱們俘獲的這些人全部都是契丹能征善戰的家夥,契丹沒了他們就像是失去了手腳,就像是猛虎失去了牙齒和爪子,而且他們這些人被咱們抓過來已經這麽長時間了,他們對於我們的一些情況也是比較了解的,要是讓他們回去,這件事就不妥當了。”
不顧李嗣源還是覺得應該議和,就繼續問道:“契丹人向來比較講信義,既然咱們已經約好了,他們應該不會再亂來了吧,畢竟議和的是他們,要是他們在進攻我們,在道義上就說不過去了。”
聽了李嗣源的解釋,楊光遠有點生氣,但是他麵對的畢竟是皇帝,北方蠻夷有什麽信義可言的?對於李嗣源所說的契丹重信用,楊光遠根本就是不屑一顧。
但是他也不準備再勸李嗣源了,他最終就給了李嗣源一句話:“皇帝你要是決定議和,臣下不能阻攔,但是我擔心將來後悔就來不及了。”
李嗣源聽了這句話又想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答應議和,沒有把俘虜的大將送回去。90看
這件事也讓李嗣源對於楊光遠的印象和感官非常好,覺得這個家夥十分的耿直,於是不久就繼續升官加爵,但是他升官後還是繼續在北方防備契丹,不過手底下的人馬和權力都增加了不少。
這件事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個耿直有智慧,比較理智的楊光遠,他對於李嗣源還是比較忠心的,但是還是那句話,人都是會變的,誰又能永遠對於一個人忠心呢?誰又真的願意一輩子屈居人下?
等到石敬瑭造反的時候,李從珂派楊光遠和張敬達圍剿石敬瑭,這裏麵發生了什麽事咱們上麵也說過了,比較清楚,主要就是張敬達和楊光遠的營寨被圍困的時間長了,楊光遠覺得沒啥前途,於是就是殺死了張敬達然後投降了石敬瑭。
投降了石敬瑭之後,楊光遠的前途還是未卜,有一次耶律德光召見他們問他道:“怕不怕”
楊光遠也算是誠懇,對著耶律德光也不敢打什麽馬虎眼,雖然口才好,但是在耶律德光麵前不是僅僅口才好就行的。
所以楊光遠也是羞愧的低下了頭,輕聲回答耶律德光道:“怕”
“怕什麽?”耶律德光看著他們眼神中帶著一絲的戲虐,繼續問道。
“怕你把我們帶到北方荒漠草原。”
耶律德光聞言,哈哈大笑對楊光遠等人又說道:“我的國家可沒有土地和官職安置你們,你們還是留在後晉跟著石敬瑭混吧。”
聽了這話,楊光遠知道自己的小命算是保住了,而且待遇問題估計也差不了,畢竟隻要是不是去契丹,他們作為投誠的大將,在兵少將微的石敬瑭身邊肯定會得到重用的。
等到石敬瑭做了皇帝,就讓楊光遠做宣武軍節度使,這個官職也是比較有名氣的,因為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就是宣武軍節度使,憑借著宣武軍的勢力最終建立了後梁。
在這個過程中,楊光遠表現出來的是一個殺伐果斷,膽大心細,但還帶著一點自私和殘忍的家夥,在於耶律德光的對話中,楊光遠表現出來識時務和機靈也是值得一提的。
楊光遠到現在表現出來的不僅僅能力不錯,而且還有他的腦瓜夠用,膽大心細,殺伐果斷,這樣的人物在亂世中十分容易建立一番功業。
但是除了上麵這些,作為一個武將楊光遠還是一個十分有心計的家夥。
楊光遠剛投降那會,這家夥整天悶悶不樂的,像是有什麽心事,石敬瑭那時候最怕的就是他的部下有什麽不滿意,特別是這種半路投靠的投降大將,對於這些人的心理動向他都十分了解,務求實時掌握。
所以楊光遠整天悶悶不可,整天看著唉聲歎氣像是有多大的遺憾一樣,這讓石敬瑭很上心,他覺得是不是楊光遠對他不滿啊,要是不滿那他就趕緊改進。
於是石敬瑭就派了一個近臣去問問楊光遠到底是啥事,難道對於石敬瑭不滿,還是對於什麽事情不滿意。
楊光遠見了使者歎了一口氣麵帶悲痛的說道:“張生鐵(張敬達)死得其所,作為大將戰死沙場(這家夥還好意思說是戰死沙場!),得到了一個軍人應該有的歸宿,但是我卻為了活命苟且偷生,每次想到這,我都覺得羞愧難當,總想著一死了之(你真的舍得死嗎?)”
使者聽了安慰了他幾句,隨後把這件事告訴了石敬瑭,石敬瑭已經也是十分的震驚,他個人是比較佩服張敬達的,所以聽到楊光遠一心想要向張敬達看齊,也是十分高興,他覺得楊光遠是個忠誠的良將,隻要自己好好利用,那就能成為自己手中的一柄利劍。
好吧,楊光遠成功了,其實這上麵楊光遠所做出來的一切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目的就是為了吸引石敬瑭的注意力,贏取石敬瑭的信任。
這件事就表現出了楊光遠的心計,這個和一般的武將不太一樣,一般的武將絕對不會用這樣的計謀,也不會想到這樣的小點子,但是考慮到楊光遠和一般的武將又有點區別,所以也是能夠理解的。
他這個人人品一般,外貌或者說外形及格分也打不了。因為他是一個殘廢,而且還是一個禿子,但是咱們評價一個人不能看一個人的形貌,還是要看他到底做了些什麽東西的。
楊光遠“名留青史”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在晉出帝石重貴執政期間勾結契丹進入中原,這就是後晉後期對契丹三大戰的第一戰,也就是因為這件事於是就有人把楊光遠說成是後晉契丹進入中原的罪魁禍首。
楊光遠小名阿檀,後來才改名為光遠,也是沙陀族人,他的父親跟著李克用做了一個隊長,他在李存勖手底下做一個小將。
先說一下他殘廢的事情,其實楊光遠一開始那也是四肢健全,但是在他曾經被李存勖派去和周德威一起到北麵討伐劉守光,這個時候他就被分到了周德威的部下,周德威作為當時河東有名的戰將,楊光遠能夠在他手下做事,也算是一件比較幸運的事情。
當兵的正常情況下沒有怕打仗的,反而期待打仗,因為打仗的話他們才能升官進爵,楊光遠也是其中的一員,他也想著能夠用為自己拚一個未來,拚一個好前途。
所以他作戰的時候十分的英勇,周德威在拿下了幽州之後,就留在了幽州防備契丹,楊光遠也在這裏。
有一次對契丹的戰鬥中,楊光遠帶著自己的一支小隊,深入敵境,結果被發現了,慘敗而歸,楊光遠也殘了一隻手臂,從此成了殘廢。
軍隊中不養殘廢,所以楊光遠就被發送原籍,按照一般來看,楊光遠的政治生涯和軍事生涯這就算是結束了,但是實際上沒有。
楊光遠受傷的時候,李存勖還僅僅是個晉王而不是皇帝,等到李存勖打敗了後梁建立了後唐成了皇帝,想起了曾經跟著他的小將楊光遠,而且他也知道楊光遠在戰鬥中負傷殘廢,現在已經是賦閑在家了。
李存勖覺得當時楊光遠這算是工傷,為國負傷而且也立了不少的功勞,不應該因為人家殘廢了就把人家放棄了,於是李存勖就把楊光遠調了上來還讓他在幽州做官,防守一個據點。
這一呆就是好幾年,但是作為一個殘廢,能夠得到皇帝重用就已經很不錯了,也就不想著到好地方去當官了。
等到李嗣源當了皇帝,封他做刺史,但是還是在邊疆一帶活動,唯一的區別就是下麵管的地方不一樣,但是職位都是刺史,沒啥區別。但是楊光遠在幽州北方呆的時間長了,也沒有覺得這有什麽不對的,再說他也是一個殘廢,隻能動動嘴皮子,不能動手打仗了。
不能打仗,所以楊光遠隻能狠練口才,所以他的口才非常好,能說善道。但是實際上他根本不識字。他不能打仗,在邊疆主要也是負責內政,官聲很好,能力也是公認的比較強,邊疆幾個州被他治理的都是非常好,這一點讓李嗣源對他十分的滿意。他當時說話也是十分有重量的。
舉個例子,後唐和契丹交戰的時候有一場比較著名的戰役叫做中山之敗,當然這裏敗的自然是契丹,而是不是後唐。
後唐方麵活捉了契丹領頭的大將好幾個,押送到了洛陽,而契丹失敗後,一時間也不敢和後唐交戰,於是就要求和解。但是契丹和解有一個要求,就是後唐方麵要把俘虜的幾個大將送回去。
這個要求對於李嗣源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畢竟當時後唐對於契丹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李嗣源作為一個明主,他希望的是邊境沒有戰事,所以他就想答應這件事。
但是楊光遠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就對李嗣源說道:“咱們俘獲的這些人全部都是契丹能征善戰的家夥,契丹沒了他們就像是失去了手腳,就像是猛虎失去了牙齒和爪子,而且他們這些人被咱們抓過來已經這麽長時間了,他們對於我們的一些情況也是比較了解的,要是讓他們回去,這件事就不妥當了。”
不顧李嗣源還是覺得應該議和,就繼續問道:“契丹人向來比較講信義,既然咱們已經約好了,他們應該不會再亂來了吧,畢竟議和的是他們,要是他們在進攻我們,在道義上就說不過去了。”
聽了李嗣源的解釋,楊光遠有點生氣,但是他麵對的畢竟是皇帝,北方蠻夷有什麽信義可言的?對於李嗣源所說的契丹重信用,楊光遠根本就是不屑一顧。
但是他也不準備再勸李嗣源了,他最終就給了李嗣源一句話:“皇帝你要是決定議和,臣下不能阻攔,但是我擔心將來後悔就來不及了。”
李嗣源聽了這句話又想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答應議和,沒有把俘虜的大將送回去。90看
這件事也讓李嗣源對於楊光遠的印象和感官非常好,覺得這個家夥十分的耿直,於是不久就繼續升官加爵,但是他升官後還是繼續在北方防備契丹,不過手底下的人馬和權力都增加了不少。
這件事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個耿直有智慧,比較理智的楊光遠,他對於李嗣源還是比較忠心的,但是還是那句話,人都是會變的,誰又能永遠對於一個人忠心呢?誰又真的願意一輩子屈居人下?
等到石敬瑭造反的時候,李從珂派楊光遠和張敬達圍剿石敬瑭,這裏麵發生了什麽事咱們上麵也說過了,比較清楚,主要就是張敬達和楊光遠的營寨被圍困的時間長了,楊光遠覺得沒啥前途,於是就是殺死了張敬達然後投降了石敬瑭。
投降了石敬瑭之後,楊光遠的前途還是未卜,有一次耶律德光召見他們問他道:“怕不怕”
楊光遠也算是誠懇,對著耶律德光也不敢打什麽馬虎眼,雖然口才好,但是在耶律德光麵前不是僅僅口才好就行的。
所以楊光遠也是羞愧的低下了頭,輕聲回答耶律德光道:“怕”
“怕什麽?”耶律德光看著他們眼神中帶著一絲的戲虐,繼續問道。
“怕你把我們帶到北方荒漠草原。”
耶律德光聞言,哈哈大笑對楊光遠等人又說道:“我的國家可沒有土地和官職安置你們,你們還是留在後晉跟著石敬瑭混吧。”
聽了這話,楊光遠知道自己的小命算是保住了,而且待遇問題估計也差不了,畢竟隻要是不是去契丹,他們作為投誠的大將,在兵少將微的石敬瑭身邊肯定會得到重用的。
等到石敬瑭做了皇帝,就讓楊光遠做宣武軍節度使,這個官職也是比較有名氣的,因為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就是宣武軍節度使,憑借著宣武軍的勢力最終建立了後梁。
在這個過程中,楊光遠表現出來的是一個殺伐果斷,膽大心細,但還帶著一點自私和殘忍的家夥,在於耶律德光的對話中,楊光遠表現出來識時務和機靈也是值得一提的。
楊光遠到現在表現出來的不僅僅能力不錯,而且還有他的腦瓜夠用,膽大心細,殺伐果斷,這樣的人物在亂世中十分容易建立一番功業。
但是除了上麵這些,作為一個武將楊光遠還是一個十分有心計的家夥。
楊光遠剛投降那會,這家夥整天悶悶不樂的,像是有什麽心事,石敬瑭那時候最怕的就是他的部下有什麽不滿意,特別是這種半路投靠的投降大將,對於這些人的心理動向他都十分了解,務求實時掌握。
所以楊光遠整天悶悶不可,整天看著唉聲歎氣像是有多大的遺憾一樣,這讓石敬瑭很上心,他覺得是不是楊光遠對他不滿啊,要是不滿那他就趕緊改進。
於是石敬瑭就派了一個近臣去問問楊光遠到底是啥事,難道對於石敬瑭不滿,還是對於什麽事情不滿意。
楊光遠見了使者歎了一口氣麵帶悲痛的說道:“張生鐵(張敬達)死得其所,作為大將戰死沙場(這家夥還好意思說是戰死沙場!),得到了一個軍人應該有的歸宿,但是我卻為了活命苟且偷生,每次想到這,我都覺得羞愧難當,總想著一死了之(你真的舍得死嗎?)”
使者聽了安慰了他幾句,隨後把這件事告訴了石敬瑭,石敬瑭已經也是十分的震驚,他個人是比較佩服張敬達的,所以聽到楊光遠一心想要向張敬達看齊,也是十分高興,他覺得楊光遠是個忠誠的良將,隻要自己好好利用,那就能成為自己手中的一柄利劍。
好吧,楊光遠成功了,其實這上麵楊光遠所做出來的一切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目的就是為了吸引石敬瑭的注意力,贏取石敬瑭的信任。
這件事就表現出了楊光遠的心計,這個和一般的武將不太一樣,一般的武將絕對不會用這樣的計謀,也不會想到這樣的小點子,但是考慮到楊光遠和一般的武將又有點區別,所以也是能夠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