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盛神[3]法五龍[4]。盛神中有五氣[5],神為之長,心為之舍[6],德為之人[7]。養神之所,歸諸道[8]。道者,天地之始[9],一其紀也[10]。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11]。是以德養五氣,心能得一[12],乃有其術。術者,心氣之道所由;舍者,神乃為之使。九竅、十二舍[13]者,氣之門戶,心之總[14]攝[15]也。生受之天[16],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而知之者,內修煉而知之,謂之聖人。聖人者,以類[17]知之。故人與生一,出於化物[18]。知類在竅[19],有所疑惑,通於心術,術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氣得養,務在舍神[20]。此之謂化。化有五氣[21]者:誌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長也。靜和者養氣,養氣得其和。四者不衰,四邊威勢,無不為,存而舍之[22],是謂神化歸於身,謂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執一[23]而養產萬類,懷天心、施德養,無為以包誌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士者,通達之,神盛乃能養誌。


    注釋


    [1]本經:本,本源、根本;經,經典。這裏指基本經典。


    [2]陰符:陰,暗;符,符契。這裏指客觀事實與主觀謀劃暗合。


    [3]盛神:盛,旺盛,強盛;神,指人的意識和精神。


    [4]五龍:五行中的龍。所謂“五行”,是中國說明宇宙萬物變化的傳統學說,認為在天地之間,有循環流轉不停的金、木、水、火、土,萬物就是根據這五種元素而產生,龍是古代想象中的靈獸,具有超人能力。


    [5]五氣:指心、肝、脾、肺、腎等五髒之氣。這裏認為氣是萬物生成的根源,形成風雨、寒暑、陰晴等天地間現象之源。


    [6]心為之舍:舍,住所。心是五氣所住宿的地方。


    [7]德為之人:德是使人成為人的本源。


    [8]養神之所,歸諸道:根據道來養神,道是萬物的根源,也是養神的根本。


    [9]天地之始:天地的開始,指“道”。


    [10]一其紀:一是一切的綱紀。


    [11]化端:變化的開始。


    [12]得一:一為萬物之源。得一,即得到一切。


    [13]十二舍:是指目、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事等。


    [14]總:總,謂聚合,統領。


    [15]攝:提起,執持。


    [16]受之天:由上天傳授到人間。


    [17]類:種類。


    [18]化物:變化。


    [19]知類在竅:人之所以能知事類,完全是根據九竅。


    [20]舍神:使魂魄停止、住下。


    [21]五氣:這裏指誌、思、神、心、德而言。


    [22]舍之:住在這裏。


    [23]執一:專一。


    譯文


    要使人的精神旺盛充沛,就要效法五龍。旺盛的精神中包含著五氣,精神是五氣的統帥,心靈是五氣的住所,品德是精神在人身上的表現。凡屬培養精神的方法都歸於“道”。所謂“道”,就是天地的本源,是天地的綱紀。創造萬物的地方,就是天產生的地方。化育萬物的氣,在天地之前就形成了,可是沒有人見過它的形狀,也沒有人叫出它的名稱,隻好稱之為“神靈”。所以說,“道”是神明的根源,而“一”是變化的開端。品德可養五氣,心能總攬五氣,於是產生了“術”。“術”是心氣的通道,是魂魄的使者。人體上的九個孔和十二舍是氣進出人體的門戶,都由心所總管。從上天獲得生命的人是真人,真人與天融為一體。明白這些道數的人,是通過內心的修煉才明白的,這就叫作聖人,聖人能以此類推而明白一切道理,人與萬物一起生成,都是事物變化的結果。人所以能了解事物,都是通過九竅。如果對事物有疑惑不解的地方,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去排除,如果仍然不通,那就是方法不當。當九竅暢通之時,五氣就會得到滋養,滋養五氣就要使精氣留住,這就是所說的“化”。所謂化,必須有五氣,主要是指誌向、思想、精神、心誌道德而言,其中“神”是五氣的統帥。如果寧靜、祥和就能養氣,養氣就能得到祥和。這四個方麵都不衰弱,周圍就構不成威脅,對這種情況可以用“無為”來處之。把五氣寓於自身,就是所謂神化,當這種神化歸於自身時,那就是真人了。


    所謂真人,就是已經把自身和自然融為一體,和大道徹底符合,堅守無為法則來化育萬物,他們以大自然的胸懷,廣施善德來滋養五氣,本著無為法則,包容智慮、思意,施展神威。士人如能心術通達,心神盛大,就能修養自己的心誌。


    鬼穀錦囊


    在這裏,文章重在講述積蓄力量的問題。“盛神”即積極努力,積蓄力量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學會利用寶貴的時間來加強內功的修煉,善於積累,不斷磨煉,加強自己的競爭能力,一旦時機成熟,便可迅速出擊,銳不可當。而如果時機未到,肆意妄行,勢必會造成失敗的後果。


    延伸閱讀


    人身上有五氣,即心、肝、脾、肺、腎。精神是五氣的統帥,心靈是五氣的住所,品德是五氣的根本。“養神之所”在於道,而道是神明的根源,品德可以養五氣,心誌自然可以生術,而術又是心氣所借用的手段,是靈魂的使者。九種器官、十二種住處都是氣的出入口,都由心來管製,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


    農夫在地裏同時種了兩棵一樣大小的果樹苗。第一棵樹拚命地從地下吸收養料,儲備起來,滋潤每一根枝幹,積蓄力量,默默地盤算著怎樣完善自身,向上生長。另一棵樹也拚命地從地下吸收養料,凝聚起來,開始盤算著開花結果。


    第二年春,第一棵樹便吐出了嫩芽,憋著勁向上長。另一棵樹剛吐出嫩葉,便迫不及待地擠出花蕾。


    第一棵樹目標明確,忍耐力強,很快就長得身材茁壯。另一棵樹每年都要開花結果。剛開始,著實讓農夫吃了一驚,非常欣賞它。但由於這棵樹還未成熟,便承擔開花結果的責任,累得彎了腰,結的果實也酸澀難吃,還時常招來一群孩子石頭的襲擊。甚至,孩子會攀上它那羸弱的身體,在掠奪果子的同時,損傷著它的自尊心和肢體。


    時光飛轉,終於有一天,那棵久不開花的壯樹輕鬆地吐出花蕾,由於養分充足、身材強壯,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實。而此時那棵急於開花結果的樹卻成了枯木。農夫詫異地歎了口氣,將那根瘦小的枯木砍下,燒火用了。


    有時不急於表現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競爭力、生命力最強、最有前途的人。


    積累不夠,就急於表現,隻能是曇花一現,甚至會給自身帶來傷害;而厚積薄發、水到渠成的人則會長久地享受成功的愉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穀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明並收藏鬼穀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