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循名而為[1],按實而定,名實相生,反相為情。名實當則治,不當則亂。實生於德,德生於理,理生於智,智生於當。右主名[2]。


    注釋


    [1]循名而為:采取符合名分的行動。


    [2]主名:名實相符。


    譯文


    依照名分去考察實際,根據實際來確定名分。名分和實際互為產生的條件,反過來又互相表現。名分和實際相符就能得以治理,不相符就容易產生動亂。名分從實際中產生,實際從意願中產生,意願從分析中產生,分析從智慧中產生,智慧就產生於適當。以上講名實相符。


    鬼穀錦囊


    一個修養良好、知識淵博且謙虛低調的人,所作所為、言行舉止都遵循著相應的道德規範,因此,能夠受到眾人的好評,帶來良好的名聲。名聲越好,就越會按照道德規範行事,就越會受到他人的稱讚,從而達到名副其實的境地。


    延伸閱讀


    明朝中葉,有一位政聲頗著的官吏,他的名字叫邵清。邵清,字士廉,南京人,他的為人與他的名字一樣——清正廉明。


    弘治五年(1492年),邵清鄉試中舉,次年授官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市)教諭。教諭雖然隻是個很小的小官,卻掌管縣儒學生員的教誨之責。邵清不以職卑為輕,任教諭九載,“俸入之外,一錢不取;誨生徒,暑寒罔間,力變習俗。”確實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弘治十七年(1497年),他部試第一,授官監察禦史。以教職而授監察禦史,此前尚無先例。


    邵清起初受命督辦盧溝橋抽分(征收),他“痛革宿弊,奸無所容”。到正德初年他又受命巡辦長蘆鹽政,兼理河道。他核實餘鹽,革除弊政,撫恤灶丁,結果“勢豪鹽商,凜凜重足立,貪吏多棄印綬去”。


    邵清辦事清正剛直,論劾處置的多為權貴,又不肯稍有姑息,即使有人請托都禦史出麵講情,他也不肯買賬。邵清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富豪,為他們所嫉恨,不久便因宦官和富商合謀誣陷,被置於午門下用刑。家裏人來看他,不由失聲落淚。邵清卻坦然受刑,並勸慰家人道:“我非自敗名節,以辱先人至此,況得失在我,何哭為!”此後邵清被免職家居,他也樂得閉門謝客,每日在園中種菜,在書房教子,過著清貧的生活。


    嘉靖初年(1522年),邵清再次被起用為雲南按察司僉事,但他依然不改當日的清直之風。初至任,便為屬官辯誣,又巡視諸寨,修城垣,召商賈,辦了不少利民之事。


    滇南一帶,素以出珍奇聞名,邵清卻一毫不取,所入隻是分內的廩祿柴薪而已。等到入京辦事時,隨身攜帶除了行李圖書,此外一無長物。邵清自己清正,對屬下也約束極嚴,史書中稱他:“下至胥吏輿台,一無所染。”深為當地少數民族所悅服。


    邵清晚年辭官家居,回到南京,就連自己居住的地方也沒有,隻好借住在嶽父家中。他一生為官清正,家無餘貲,以致貧困到連吃飯都困難了,常常到了中午,家裏還沒能舉火燒飯。可是邵清卻毫無怨言,依然過得十分自在。


    有一天,督學禦史林有孚到邵清家中來拜訪,兩人談得非常投機,可是始終對坐而談,也不見家人備茶待客,原來邵清家中已貧得無茗具可設。林禦史知道後感歎而去。


    當時有人將朝廷沒收的官田送給邵清,幫他借以養家,邵清卻斷然推辭,不肯收受。他就這樣清貧地度過了晚年。


    在他80歲那年,終於在貧困中病倒了。兒子守在他身邊,邵清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道:“為己謹獨甚難,平生不敢受安逸,唯我與汝自知之。”又說:“兢兢業業,過了一生,將蓋棺,務保全無過,瞑目時心始放下耳。”這便是他的遺言。幾天後,邵清便與世長辭。


    邵清是名實相符的清官,他為眾人所敬重,為世人所效仿,是難得的好官。不少人一生不是為名就是為利,這二者的確很難分割。但一個追名逐利的人,並不能因此說明他品行不好,道德敗壞,判斷的依據主要還在於名實是否相符。


    品德真正高尚的人,並不會去刻意追求外在的名利,他隻是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在自己的義務範圍之內,都是自己應該做的,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從而名揚千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穀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明並收藏鬼穀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