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素問·上古天真論》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冬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素問·金匱真言論》
《素問·上古天真論》在論上古之人的養生法則時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提出及時躲避時令邪氣,防治外邪侵襲人體,是養生、長壽的重要法則之一。
疾病的發生,除了由我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之外,還與自然界的氣候、氣象變化密切相關。因此,由於四時氣象特征有差異,春多風,夏多暑,長夏多濕,秋多燥,冬多寒,氣候劇烈變化時,常可引發不同的疾病,如氣候寒涼時,呼吸係統疾病多發;氣候濕熱時,胃腸道係統疾病易作;而氣候溫熱,則容易流行傳染性疾病。疾病一旦發生,就會耗傷人體的陰陽氣血,寒邪易傷陽氣,燥邪易傷津液,而暑熱則耗傷陰津,均會損折人的壽命。《內經》把引起人體疾病的氣候變化稱為“六淫”,“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常見的氣象因子,與季節有明顯的呼應關係,因此,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季節,防止不同的邪氣侵入人體。
一、春季宜防精神類疾病
春天陽氣上升,陰氣下降,是人體陰陽之氣轉換的時節,同所有節氣變更一樣,季節轉換的時候,也是人體陰陽平衡紊亂、疾病最易發作之時,邱處機《攝生消息論》就說“春氣所攻,則精神昏倦,宿病發動。又兼去冬以來,擁爐熏衣,啗炙炊煿,成積至春,因而發泄,致體熱頭昏,壅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腳無力。皆冬所蓄之疾。”一則春陽發越,則各種宿疾會隨之發作,包括發熱頭昏、咳嗽喘息、四肢倦怠、腰腿無力等,即外感發熱,頭昏欲睡,慢性疲勞症等均可在春季出現。二則由於冬季過食煎炒炙煿之品,加之冬季腠理閉塞,陽氣不能發散,內熱已鬱結體內,在陽氣升發時,亦會隨之發泄,可見口舌生瘡,顏麵皮膚斑疹出現,咽喉腫痛等。所以春季是各種原有宿疾最易發病的季節,尤其是老年人,在這一季節尤其要小心謹慎。
具體春季常可以見到以下病症:
(一)抑鬱焦慮症:
春季肝氣主令,肝氣主升發、舒泄,如果肝氣發散不利,人體便極易表現出全身氣機鬱滯的症狀,精神的鬱滯是首位。所以,春季是精神抑鬱症患者增多的季節,一般人精神心理最易在春季出現壓抑,青春期抑鬱症發生比較集中的高等院校,在會在春季出現比較集中的抑鬱自殺現象,這也是《內經》格外重視春季精神調養的重要原因。同時,人體其它各種精神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躁狂症、癲癇等在春季均呈現出高發病率,故民諺有“菜花黃,癡子忙”之說。
提醒與對策:
在春天,主動積極的調整個人的精神心理,按照春季的養生法令調養飲食起居,包括減少睡眠,早起床,保證一定量的運動;晨起煮生薑、薄荷等辛味的飲品飲用;增加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態等。並注意對已經出現的其它種類的精神疾病,春天不能減藥量,甚或有這類病史的患者,為了更好的預防,應適量的服用一些調暢精神神誌的中藥,如丹梔逍遙散、柴芩溫膽湯等。
推薦方:
甘麥紅棗湯:炙甘草十五克、淮小麥五十克、紅棗十枚。可治療抑鬱症、焦慮症。
玫瑰陳皮茶:用玫瑰花五克、陳皮五克,泡水代茶飲,每日數杯。可以疏肝理氣,行氣活血。
(二)皮膚丘疹:
春季易發皮膚的丘疹,這種丘疹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皮膚過敏症,表現為皮膚瘙癢,發紅色丘疹、斑疹、濕疹等、脫屑,同時可伴隨煩躁不安等症狀。
提醒與對策:
凡春季易於患風疹症的患者,多數為陽熱體質,在春季陽氣上升的情況下,極易感受風熱陽邪,因此,此類患者,應在春季到來之際,先服用一些辛涼清火的藥物,如菊花茶、決明子茶,服用少量銀翹散、牛黃上清丸等加以預防。飲食方麵注意多吃涼性的蔬菜水果,如苦菜、蓋菜、苦菊、菠菜、芹菜等蔬菜,橙子、梨、葡萄等水果,減少各種肉類、魚蝦類食物的攝入。
(三)季節性高血壓病:
春季肝氣主令,陽氣易於升發,很多高血壓患者早期,最易出現春季血壓的升高,因此,對於某些宿有肝陽上亢的高血壓患者來說,春天是一個需要提防的多事之秋,運動過量、情緒激動、大便秘結等,均易導致血壓升高,甚至腦中風的發生。
提醒與對策:
宿有高血壓病的患者,應在春季保持情緒平穩、大便通暢,可適量選擇一些具有清熱降壓作用的食物與藥物,如飲品選擇菊花茶、決明子茶、芹菜汁等,也可以服用中藥調節血壓的藥物。
推薦方:
益母降壓湯:益母草四五,杜仲三十,桑寄生十五,川牛膝十五。煎水,每日一劑。
民諺說“一年之際在於春”,這句話也可以用在我們對身體的養護上,春天為萬物“生、長、化、收、藏”中“生”的季節,我們把人體的“生氣”養足了,就能保證人體這一年的“長、化、收、藏”的順利進行,對保證這一年的健康十分重要。而春天養生的關鍵,我們可以這樣來概括:補充陽氣,舒適身心。
二、夏季宜防胃腸疾病
夏季按說是自然界陽熱之氣最盛的季節,外邪之中應以暑熱之邪為主,但實際上,夏季的外邪最為複雜,可以表現為暑、濕、寒三種邪氣分別傷人的情況。這是因為,夏至之前,氣候特點表現為以暑熱為主的特征,夏至後則表現為濕熱交蒸的特征。同時,由於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要麽貪圖涼爽,過多地停留在陰風較甚之處,現代人則表現為長久的滯留在空調房間,吹冷氣過久,反而導致寒邪從肌表腠理之間、關節腔隙之內侵入人體,因此,夏季的外感證可以表現為暑熱、風寒與暑濕外侵多種情況;同時,夏季的貪涼飲冷最易傷及脾胃,再加之濕邪內侵,脾胃受傷亦是其常見病症。具體而言可以見到以下病患:
(一)中暑症
為夏季主邪侵人人體所致。可以出現在天氣過度炎熱、長久在陽光之下曝曬的情況;或外界氣溫高,濕度大,無風,汗蒸發困難;或出汗過多,身體裏水和鹽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時補充,水鹽代謝發生障礙;或身體過度疲勞,體弱多病等情況下。表現為頭暈、大汗淋漓、突然暈倒甚或神誌喪失等症狀。
提醒與對策:
隻要見到患者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就應立即將其移至陰涼處,解開衣服,頭部冷敷或冷水擦澡,多喝淡鹽水或清涼飲料,可服藿香正氣散或十滴水等。一般而言,患者的不適症狀會很快緩解。
(二)風寒感冒
夏季雖以暑熱為主,但風寒感冒卻並不少見,由於夏季氣溫高,人體出汗多,陽氣不停息的發散,因此,肌表汗孔均處於開泄狀態,這樣,如果出現冷水洗浴,或露天夜宿,或空調房間滯留過久,就會引起風寒感冒,這在傳統醫學中被稱為“陰暑證”。
陰暑證,俗稱“熱傷風”,常見症狀是流涕、鼻塞、打噴嚏,甚至於發熱,同時又汗流泱背,還有的惡心、嘔吐、腹瀉。此種感冒常不能迅速恢複健康,尤其是老年人與兒童,易轉化其他病,因此,夏季要重視預防風寒感冒。
提醒與對策:
除夏避免以上導致風寒侵入人體的致病因素之外,患了夏日感冒的患者,可服用藿香正氣散,或煎煮香薷飲。
香薷飲:香薷十五、白扁豆三十、厚樸十。
香薷,古人有冬月之麻黃的稱謂。其既能發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濕,尤適用於夏天感寒所引起的怕冷、發熱、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症,是夏季的良好解表藥。
(三)夏季腹瀉
夏季是腹瀉最易發生的季節,其原因一則由於貪涼飲冷,易傷脾陽,導致脾胃虛寒的泄瀉,一則由於暑濕過盛,濕邪外侵,困厄脾氣,導致濕濁內盛的泄瀉,因此,腹瀉是典型的夏季時令病,即使是西醫院,到了夏季均設腸道門診,足見腹瀉發病率之高。凡夏季患腹瀉症的患者,還可伴有惡心、厭食、腹部脹滿等胃腸道的症狀,患者往往在夏季會成為一種習慣性病症,故亦被稱為“苦夏”。
提醒與對策:
對於夏季患腹瀉、惡心、厭食等症者,飲食宜清淡,避食魚肉之品。可服用藿香正氣散、六一散、去暑丸等。此外,每天用鮮薷香、佩蘭、飛滑石各十克,炒麥芽各三十克,甘草六克,水煎代茶飲,亦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四)瘡癰多發
《黃帝內經》說“諸痛癢瘡,皆屬於火”,言下之意就是瘡癰類的產生與暑熱火邪關係最為密切。到了夏季,因為火熱之邪侵入人體,則腐敗血肉,而導致瘡瘍的產生。有的是表現為皮膚散在癤腫,有的是表現為泛發性瘡癰。雖然皮膚瘡癰本身並非大病,但如果熱毒不能控製,常易導致熱毒四溢的病變,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說,就是引起菌血症、敗血症,甚至引發腎功能的損傷等。因此,即使對小小的瘡癰,也不可掉以輕心。
提醒與對策:
若發生癤瘡,疼痛顯著,並伴有發熱時,應口服清熱解毒的中藥,如五味消毒飲等。平時,可經常服用綠豆湯,或用金銀花、野菊花煎湯代茶飲,或食用馬齒莧等進行有效預防,並注意不要食用海鮮、牛羊鵝肉、麻辣食品等。
(五)心髒病易發
夏季是心氣主令的季節,因此,夏季養生不當,最容易傷及人體的心氣,《黃帝內經》說“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所謂“心氣內洞”,是指心氣虛衰,可以見到心悸、氣短,動則汗出,頭暈等症狀。因此,夏季暑熱高溫,最易於死亡的,往往是心髒病患者,包括現代醫學的冠心病、高血壓心髒病、肺心病等各種病症。
提醒與對策:
素有心髒疾患的人,到了夏季尤其要注意,一則要避暑熱,防止暑熱陽邪侵犯心髒;另一方麵,又要按時服用相應的治療藥物,如生脈飲、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不可失之大意。
三、秋季宜防呼吸道疾病
由於秋季的自然特點一方麵是陽氣開始收斂於內,體表陽氣偏少,因此,素有體質虛弱之人,常易在此季節反複感冒;另一方麵,燥邪較盛,秋季的病症往往會出現燥邪傷人的征象。下麵為常見病症:
(一)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一般屬於肺陽虛,最易見於陽虛體質的人群,遇冷易發,在秋冬季節最易發作,可見鼻塞鼻癢、流清涕、噴嚏等,過敏性鼻炎反複發作,易於發展成為過敏性哮喘。
提醒與對策:
對這類患者來說,改善體質重於預防外邪。改善體質的方法:
一是服用中藥玉屏風散.玉屏風散的製作方法:將黃芪、白術、防風三味中藥,按二比二比一的比例共研細粉,成人每次三克,一日兩次;小兒每日三克,連服三個月。具有補益脾肺,益氣固表的作用。
二是常服黃芪粥,用黃芪五十克,粳米一百克,紅糖適量。將黃芪切成薄片,入鍋加入水適量,煮沸後除去藥渣,再將粳米與藥汁同煮為粥,加紅糖調勻再煮沸即可服食。具有補益元氣,健脾養胃,升陽補中,固表止汗等功效。適用於氣虛體弱、倦怠乏力、自汗盜汗、脾陽虛弱、大便下血、氣短心悸等症。本品尤適於老年人服食,可以強心健脾,補肺固表,防治感冒等症。
(二)咳嗽
咳嗽是秋季的常見病症。如是溫燥所傷,則見幹咳無痰,或痰少,痰中有血絲,咽部疼痛,口幹口渴等;如是涼燥所傷,則見咳嗽,咳少量白粘痰,惡寒流清涕等。
提醒與對策:
對於溫燥所傷導致的咳嗽,可服用百合枇杷茶,或服食貝母蒸梨,製作方法:取水晶梨一隻挖去梨核,將三克川貝母和冰糖若幹放入梨內,隔水蒸三十分鍾,稍涼服食。每日早晚各一次,七天為一個療程。嚴重者,可服用桑杏湯、養陰清肺丸等中藥。
對於涼燥所傷引起的咳嗽,可飲用薑蘇茶(生薑、蘇葉泡水),橘紅茶(橘紅、綠茶泡水);嚴重者,可服用中藥杏蘇散。
(三)便秘
習慣性便秘可發生於各個年齡段的人,亦可發於任何季節,但鑒於秋季的氣候特點,素有習慣性便秘的人,在秋季往往會加重。
提醒與對策:
對於習慣性便秘,一般而言增加運動,多食用水果、粗纖維食物,晨起飲一杯涼白開蜂蜜水等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要忌用長期使用清熱瀉下藥,如牛黃上清丸、蘆薈膠囊等,因這些藥物長期使用,極易傷及人體的陽氣,日久再損及陰液,隻會使便秘加重,並且再引發其它病症。對嚴重的便秘,需要分清陰虛還是陽虛,服用一些藥物來調養,陰虛者可使用麻仁潤腸丸,陽虛的可用肉蓯蓉丸。
(四)哮喘
秋季天氣轉涼,素有慢性呼吸係統疾病者,如慢性支氣管炎、喘息型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很容易在秋季寒涼、幹燥的氣候中被誘發,老弱患者更是如此。這類病症在秋季發病,多數帶有秋燥的特點,如燥咳無痰、或少痰,咽喉幹痛,口舌幹燥,大便秘結等。
提醒與對策:
此類患者,進入秋季就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服;飲食注意不食用魚、蝦、蟹等易於誘發喘息發作的食物;因肺與大腸相表裏,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防治因便秘誘發喘息發作。同時,對於慢性、虛弱型患者,還可以配合一定的藥膳來預防,如蛤蚧人參粥(製作方法:蛤蚧、人參粉各三克,粳米八十克,合於一起熬粥服用),山藥核桃粥(製作方法:山藥三十克,核桃十五克,粳米八十克,合於一起熬熟服用)。
四、冬季宜防心腦血管疾病
《黃帝內經》說:“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即疾病在一天當中有輕重的波動,一般而言,是早晨、中午較輕,傍晚加重,夜間最重,又說,“以一日比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這樣推演下來,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體的疾病在冬天最容易加重。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在一天中的半夜、一年中的冬季,均是陽氣最少的時段,陽氣不足,不能溫養全身、對抗病邪,就容易使各種病症新發和加重。冬季多數疾病均易於加重,但相對而言,心腦血管疾病、肢體關節疾病、呼吸係統疾病最易發作。
(一)胸痹、中風
《內經》說:“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澀而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人體血液的流動,需要陽氣的溫養,冬季天氣寒冷,陽氣不足,血流運行緩慢,心、腦等組織血液供應減少,再有勞累、激動、睡眠等誘發,極易發生胸痹、中風等病症。
提醒與對策:
注意保護人體的肢體關節,防止寒邪傷人,穿衣要保暖;適度活動,增加氣血循環;晚上睡前艾葉、桂枝等煎水泡腳,或揉按湧泉穴;適量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藥,如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避免過度勞累、情緒激動,防止老年人便秘等。
(二)風寒感冒
《內經》說“陽因而上,衛外者也”,是說人體的陽氣有保護我們周身不受外在病邪侵犯的作用,因此,在陽氣最為虛弱的冬天,是我們身體的抵抗力最低下的季節,此時,外感性疾病最為多發,如發熱、咳嗽、喘息、鼻塞等,即西醫學的感冒、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提醒與對策:
在冬季到來之後,經常熬一些生薑大蔥水服用,也可以適量的加一些桂枝、豆豉、蘇葉等解表藥。
(三)女性月經病
同樣由於陽氣不足,寒氣易於侵入人體,氣血運行緩慢,女性的經水在冬季最容易出現紊亂,包括月經後期、痛經、月經量少等。
提醒與對策:
可以在月經來至之前,飲用生薑紅糖水、羊肉湯,服用烏雞白鳳丸、艾附暖宮丸、河車大造丸等。
(四)肢體關節疼痛
《內經》認為,寒邪是導致疼痛產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人體各部的疼痛性病症,尤其是陽氣不容易到達的肢體關節,在冬季最容易加重,如肢體關節疼痛、肩背疼痛,西醫學則相當於關節退化性疾病、骨質增生、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脈管炎等等。
提醒與對策:
針對不同的部位,在寒冬到來之際加強保暖,或在冬季用威靈仙、獨活、牛膝、桑寄生等中藥泡製藥酒服用,亦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五)幹燥性疾病
陽氣稀少,寒氣逼人的冬季,自然界是冰封萬裏,空氣幹燥,同樣,人體也在此時受內外環境的影響,表現為津液不足內外幹燥性疾病,外燥可以見到皮膚皴裂、口鼻幹燥,內燥可以出現便秘,尤其是老年人便秘,在冬季最為明顯。
提醒與對策:
在冬季應使用油性的護膚品、房間裏放置加濕器等防護措施,給老年人服用蜂蜜、決明子水,或者用肉蓯蓉、麻仁、杏仁煮水飲用,或多食用藕粥,可以有效地預防便秘。
《素問·上古天真論》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冬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素問·金匱真言論》
《素問·上古天真論》在論上古之人的養生法則時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提出及時躲避時令邪氣,防治外邪侵襲人體,是養生、長壽的重要法則之一。
疾病的發生,除了由我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之外,還與自然界的氣候、氣象變化密切相關。因此,由於四時氣象特征有差異,春多風,夏多暑,長夏多濕,秋多燥,冬多寒,氣候劇烈變化時,常可引發不同的疾病,如氣候寒涼時,呼吸係統疾病多發;氣候濕熱時,胃腸道係統疾病易作;而氣候溫熱,則容易流行傳染性疾病。疾病一旦發生,就會耗傷人體的陰陽氣血,寒邪易傷陽氣,燥邪易傷津液,而暑熱則耗傷陰津,均會損折人的壽命。《內經》把引起人體疾病的氣候變化稱為“六淫”,“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常見的氣象因子,與季節有明顯的呼應關係,因此,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季節,防止不同的邪氣侵入人體。
一、春季宜防精神類疾病
春天陽氣上升,陰氣下降,是人體陰陽之氣轉換的時節,同所有節氣變更一樣,季節轉換的時候,也是人體陰陽平衡紊亂、疾病最易發作之時,邱處機《攝生消息論》就說“春氣所攻,則精神昏倦,宿病發動。又兼去冬以來,擁爐熏衣,啗炙炊煿,成積至春,因而發泄,致體熱頭昏,壅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腳無力。皆冬所蓄之疾。”一則春陽發越,則各種宿疾會隨之發作,包括發熱頭昏、咳嗽喘息、四肢倦怠、腰腿無力等,即外感發熱,頭昏欲睡,慢性疲勞症等均可在春季出現。二則由於冬季過食煎炒炙煿之品,加之冬季腠理閉塞,陽氣不能發散,內熱已鬱結體內,在陽氣升發時,亦會隨之發泄,可見口舌生瘡,顏麵皮膚斑疹出現,咽喉腫痛等。所以春季是各種原有宿疾最易發病的季節,尤其是老年人,在這一季節尤其要小心謹慎。
具體春季常可以見到以下病症:
(一)抑鬱焦慮症:
春季肝氣主令,肝氣主升發、舒泄,如果肝氣發散不利,人體便極易表現出全身氣機鬱滯的症狀,精神的鬱滯是首位。所以,春季是精神抑鬱症患者增多的季節,一般人精神心理最易在春季出現壓抑,青春期抑鬱症發生比較集中的高等院校,在會在春季出現比較集中的抑鬱自殺現象,這也是《內經》格外重視春季精神調養的重要原因。同時,人體其它各種精神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躁狂症、癲癇等在春季均呈現出高發病率,故民諺有“菜花黃,癡子忙”之說。
提醒與對策:
在春天,主動積極的調整個人的精神心理,按照春季的養生法令調養飲食起居,包括減少睡眠,早起床,保證一定量的運動;晨起煮生薑、薄荷等辛味的飲品飲用;增加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態等。並注意對已經出現的其它種類的精神疾病,春天不能減藥量,甚或有這類病史的患者,為了更好的預防,應適量的服用一些調暢精神神誌的中藥,如丹梔逍遙散、柴芩溫膽湯等。
推薦方:
甘麥紅棗湯:炙甘草十五克、淮小麥五十克、紅棗十枚。可治療抑鬱症、焦慮症。
玫瑰陳皮茶:用玫瑰花五克、陳皮五克,泡水代茶飲,每日數杯。可以疏肝理氣,行氣活血。
(二)皮膚丘疹:
春季易發皮膚的丘疹,這種丘疹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皮膚過敏症,表現為皮膚瘙癢,發紅色丘疹、斑疹、濕疹等、脫屑,同時可伴隨煩躁不安等症狀。
提醒與對策:
凡春季易於患風疹症的患者,多數為陽熱體質,在春季陽氣上升的情況下,極易感受風熱陽邪,因此,此類患者,應在春季到來之際,先服用一些辛涼清火的藥物,如菊花茶、決明子茶,服用少量銀翹散、牛黃上清丸等加以預防。飲食方麵注意多吃涼性的蔬菜水果,如苦菜、蓋菜、苦菊、菠菜、芹菜等蔬菜,橙子、梨、葡萄等水果,減少各種肉類、魚蝦類食物的攝入。
(三)季節性高血壓病:
春季肝氣主令,陽氣易於升發,很多高血壓患者早期,最易出現春季血壓的升高,因此,對於某些宿有肝陽上亢的高血壓患者來說,春天是一個需要提防的多事之秋,運動過量、情緒激動、大便秘結等,均易導致血壓升高,甚至腦中風的發生。
提醒與對策:
宿有高血壓病的患者,應在春季保持情緒平穩、大便通暢,可適量選擇一些具有清熱降壓作用的食物與藥物,如飲品選擇菊花茶、決明子茶、芹菜汁等,也可以服用中藥調節血壓的藥物。
推薦方:
益母降壓湯:益母草四五,杜仲三十,桑寄生十五,川牛膝十五。煎水,每日一劑。
民諺說“一年之際在於春”,這句話也可以用在我們對身體的養護上,春天為萬物“生、長、化、收、藏”中“生”的季節,我們把人體的“生氣”養足了,就能保證人體這一年的“長、化、收、藏”的順利進行,對保證這一年的健康十分重要。而春天養生的關鍵,我們可以這樣來概括:補充陽氣,舒適身心。
二、夏季宜防胃腸疾病
夏季按說是自然界陽熱之氣最盛的季節,外邪之中應以暑熱之邪為主,但實際上,夏季的外邪最為複雜,可以表現為暑、濕、寒三種邪氣分別傷人的情況。這是因為,夏至之前,氣候特點表現為以暑熱為主的特征,夏至後則表現為濕熱交蒸的特征。同時,由於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要麽貪圖涼爽,過多地停留在陰風較甚之處,現代人則表現為長久的滯留在空調房間,吹冷氣過久,反而導致寒邪從肌表腠理之間、關節腔隙之內侵入人體,因此,夏季的外感證可以表現為暑熱、風寒與暑濕外侵多種情況;同時,夏季的貪涼飲冷最易傷及脾胃,再加之濕邪內侵,脾胃受傷亦是其常見病症。具體而言可以見到以下病患:
(一)中暑症
為夏季主邪侵人人體所致。可以出現在天氣過度炎熱、長久在陽光之下曝曬的情況;或外界氣溫高,濕度大,無風,汗蒸發困難;或出汗過多,身體裏水和鹽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時補充,水鹽代謝發生障礙;或身體過度疲勞,體弱多病等情況下。表現為頭暈、大汗淋漓、突然暈倒甚或神誌喪失等症狀。
提醒與對策:
隻要見到患者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就應立即將其移至陰涼處,解開衣服,頭部冷敷或冷水擦澡,多喝淡鹽水或清涼飲料,可服藿香正氣散或十滴水等。一般而言,患者的不適症狀會很快緩解。
(二)風寒感冒
夏季雖以暑熱為主,但風寒感冒卻並不少見,由於夏季氣溫高,人體出汗多,陽氣不停息的發散,因此,肌表汗孔均處於開泄狀態,這樣,如果出現冷水洗浴,或露天夜宿,或空調房間滯留過久,就會引起風寒感冒,這在傳統醫學中被稱為“陰暑證”。
陰暑證,俗稱“熱傷風”,常見症狀是流涕、鼻塞、打噴嚏,甚至於發熱,同時又汗流泱背,還有的惡心、嘔吐、腹瀉。此種感冒常不能迅速恢複健康,尤其是老年人與兒童,易轉化其他病,因此,夏季要重視預防風寒感冒。
提醒與對策:
除夏避免以上導致風寒侵入人體的致病因素之外,患了夏日感冒的患者,可服用藿香正氣散,或煎煮香薷飲。
香薷飲:香薷十五、白扁豆三十、厚樸十。
香薷,古人有冬月之麻黃的稱謂。其既能發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濕,尤適用於夏天感寒所引起的怕冷、發熱、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症,是夏季的良好解表藥。
(三)夏季腹瀉
夏季是腹瀉最易發生的季節,其原因一則由於貪涼飲冷,易傷脾陽,導致脾胃虛寒的泄瀉,一則由於暑濕過盛,濕邪外侵,困厄脾氣,導致濕濁內盛的泄瀉,因此,腹瀉是典型的夏季時令病,即使是西醫院,到了夏季均設腸道門診,足見腹瀉發病率之高。凡夏季患腹瀉症的患者,還可伴有惡心、厭食、腹部脹滿等胃腸道的症狀,患者往往在夏季會成為一種習慣性病症,故亦被稱為“苦夏”。
提醒與對策:
對於夏季患腹瀉、惡心、厭食等症者,飲食宜清淡,避食魚肉之品。可服用藿香正氣散、六一散、去暑丸等。此外,每天用鮮薷香、佩蘭、飛滑石各十克,炒麥芽各三十克,甘草六克,水煎代茶飲,亦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四)瘡癰多發
《黃帝內經》說“諸痛癢瘡,皆屬於火”,言下之意就是瘡癰類的產生與暑熱火邪關係最為密切。到了夏季,因為火熱之邪侵入人體,則腐敗血肉,而導致瘡瘍的產生。有的是表現為皮膚散在癤腫,有的是表現為泛發性瘡癰。雖然皮膚瘡癰本身並非大病,但如果熱毒不能控製,常易導致熱毒四溢的病變,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說,就是引起菌血症、敗血症,甚至引發腎功能的損傷等。因此,即使對小小的瘡癰,也不可掉以輕心。
提醒與對策:
若發生癤瘡,疼痛顯著,並伴有發熱時,應口服清熱解毒的中藥,如五味消毒飲等。平時,可經常服用綠豆湯,或用金銀花、野菊花煎湯代茶飲,或食用馬齒莧等進行有效預防,並注意不要食用海鮮、牛羊鵝肉、麻辣食品等。
(五)心髒病易發
夏季是心氣主令的季節,因此,夏季養生不當,最容易傷及人體的心氣,《黃帝內經》說“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所謂“心氣內洞”,是指心氣虛衰,可以見到心悸、氣短,動則汗出,頭暈等症狀。因此,夏季暑熱高溫,最易於死亡的,往往是心髒病患者,包括現代醫學的冠心病、高血壓心髒病、肺心病等各種病症。
提醒與對策:
素有心髒疾患的人,到了夏季尤其要注意,一則要避暑熱,防止暑熱陽邪侵犯心髒;另一方麵,又要按時服用相應的治療藥物,如生脈飲、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不可失之大意。
三、秋季宜防呼吸道疾病
由於秋季的自然特點一方麵是陽氣開始收斂於內,體表陽氣偏少,因此,素有體質虛弱之人,常易在此季節反複感冒;另一方麵,燥邪較盛,秋季的病症往往會出現燥邪傷人的征象。下麵為常見病症:
(一)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一般屬於肺陽虛,最易見於陽虛體質的人群,遇冷易發,在秋冬季節最易發作,可見鼻塞鼻癢、流清涕、噴嚏等,過敏性鼻炎反複發作,易於發展成為過敏性哮喘。
提醒與對策:
對這類患者來說,改善體質重於預防外邪。改善體質的方法:
一是服用中藥玉屏風散.玉屏風散的製作方法:將黃芪、白術、防風三味中藥,按二比二比一的比例共研細粉,成人每次三克,一日兩次;小兒每日三克,連服三個月。具有補益脾肺,益氣固表的作用。
二是常服黃芪粥,用黃芪五十克,粳米一百克,紅糖適量。將黃芪切成薄片,入鍋加入水適量,煮沸後除去藥渣,再將粳米與藥汁同煮為粥,加紅糖調勻再煮沸即可服食。具有補益元氣,健脾養胃,升陽補中,固表止汗等功效。適用於氣虛體弱、倦怠乏力、自汗盜汗、脾陽虛弱、大便下血、氣短心悸等症。本品尤適於老年人服食,可以強心健脾,補肺固表,防治感冒等症。
(二)咳嗽
咳嗽是秋季的常見病症。如是溫燥所傷,則見幹咳無痰,或痰少,痰中有血絲,咽部疼痛,口幹口渴等;如是涼燥所傷,則見咳嗽,咳少量白粘痰,惡寒流清涕等。
提醒與對策:
對於溫燥所傷導致的咳嗽,可服用百合枇杷茶,或服食貝母蒸梨,製作方法:取水晶梨一隻挖去梨核,將三克川貝母和冰糖若幹放入梨內,隔水蒸三十分鍾,稍涼服食。每日早晚各一次,七天為一個療程。嚴重者,可服用桑杏湯、養陰清肺丸等中藥。
對於涼燥所傷引起的咳嗽,可飲用薑蘇茶(生薑、蘇葉泡水),橘紅茶(橘紅、綠茶泡水);嚴重者,可服用中藥杏蘇散。
(三)便秘
習慣性便秘可發生於各個年齡段的人,亦可發於任何季節,但鑒於秋季的氣候特點,素有習慣性便秘的人,在秋季往往會加重。
提醒與對策:
對於習慣性便秘,一般而言增加運動,多食用水果、粗纖維食物,晨起飲一杯涼白開蜂蜜水等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要忌用長期使用清熱瀉下藥,如牛黃上清丸、蘆薈膠囊等,因這些藥物長期使用,極易傷及人體的陽氣,日久再損及陰液,隻會使便秘加重,並且再引發其它病症。對嚴重的便秘,需要分清陰虛還是陽虛,服用一些藥物來調養,陰虛者可使用麻仁潤腸丸,陽虛的可用肉蓯蓉丸。
(四)哮喘
秋季天氣轉涼,素有慢性呼吸係統疾病者,如慢性支氣管炎、喘息型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很容易在秋季寒涼、幹燥的氣候中被誘發,老弱患者更是如此。這類病症在秋季發病,多數帶有秋燥的特點,如燥咳無痰、或少痰,咽喉幹痛,口舌幹燥,大便秘結等。
提醒與對策:
此類患者,進入秋季就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服;飲食注意不食用魚、蝦、蟹等易於誘發喘息發作的食物;因肺與大腸相表裏,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防治因便秘誘發喘息發作。同時,對於慢性、虛弱型患者,還可以配合一定的藥膳來預防,如蛤蚧人參粥(製作方法:蛤蚧、人參粉各三克,粳米八十克,合於一起熬粥服用),山藥核桃粥(製作方法:山藥三十克,核桃十五克,粳米八十克,合於一起熬熟服用)。
四、冬季宜防心腦血管疾病
《黃帝內經》說:“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即疾病在一天當中有輕重的波動,一般而言,是早晨、中午較輕,傍晚加重,夜間最重,又說,“以一日比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這樣推演下來,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體的疾病在冬天最容易加重。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在一天中的半夜、一年中的冬季,均是陽氣最少的時段,陽氣不足,不能溫養全身、對抗病邪,就容易使各種病症新發和加重。冬季多數疾病均易於加重,但相對而言,心腦血管疾病、肢體關節疾病、呼吸係統疾病最易發作。
(一)胸痹、中風
《內經》說:“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澀而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人體血液的流動,需要陽氣的溫養,冬季天氣寒冷,陽氣不足,血流運行緩慢,心、腦等組織血液供應減少,再有勞累、激動、睡眠等誘發,極易發生胸痹、中風等病症。
提醒與對策:
注意保護人體的肢體關節,防止寒邪傷人,穿衣要保暖;適度活動,增加氣血循環;晚上睡前艾葉、桂枝等煎水泡腳,或揉按湧泉穴;適量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藥,如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避免過度勞累、情緒激動,防止老年人便秘等。
(二)風寒感冒
《內經》說“陽因而上,衛外者也”,是說人體的陽氣有保護我們周身不受外在病邪侵犯的作用,因此,在陽氣最為虛弱的冬天,是我們身體的抵抗力最低下的季節,此時,外感性疾病最為多發,如發熱、咳嗽、喘息、鼻塞等,即西醫學的感冒、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提醒與對策:
在冬季到來之後,經常熬一些生薑大蔥水服用,也可以適量的加一些桂枝、豆豉、蘇葉等解表藥。
(三)女性月經病
同樣由於陽氣不足,寒氣易於侵入人體,氣血運行緩慢,女性的經水在冬季最容易出現紊亂,包括月經後期、痛經、月經量少等。
提醒與對策:
可以在月經來至之前,飲用生薑紅糖水、羊肉湯,服用烏雞白鳳丸、艾附暖宮丸、河車大造丸等。
(四)肢體關節疼痛
《內經》認為,寒邪是導致疼痛產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人體各部的疼痛性病症,尤其是陽氣不容易到達的肢體關節,在冬季最容易加重,如肢體關節疼痛、肩背疼痛,西醫學則相當於關節退化性疾病、骨質增生、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脈管炎等等。
提醒與對策:
針對不同的部位,在寒冬到來之際加強保暖,或在冬季用威靈仙、獨活、牛膝、桑寄生等中藥泡製藥酒服用,亦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五)幹燥性疾病
陽氣稀少,寒氣逼人的冬季,自然界是冰封萬裏,空氣幹燥,同樣,人體也在此時受內外環境的影響,表現為津液不足內外幹燥性疾病,外燥可以見到皮膚皴裂、口鼻幹燥,內燥可以出現便秘,尤其是老年人便秘,在冬季最為明顯。
提醒與對策:
在冬季應使用油性的護膚品、房間裏放置加濕器等防護措施,給老年人服用蜂蜜、決明子水,或者用肉蓯蓉、麻仁、杏仁煮水飲用,或多食用藕粥,可以有效地預防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