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蜂腰橋設言傳心事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
西嶺雪一回一回解紅樓 作者:西嶺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紅謀愛亦謀生
小紅,原名林紅玉,是賈府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兒,卻被分在怡紅院做了個灑掃丫頭,連跟寶玉說句話的機會也沒有,眼麵前兒的事,更是一件也夠不著。
難得的一遭兒,還被秋紋碧痕痕夾槍帶棒地好一陣搶白,罵得小紅心也灰了。但是正在挫敗之際,因聽見婆子說起賈芸帶人進園種樹之樹,立刻便“心中一動”,已經情絲別係,又有了新目標新計劃了。
這是第二十四回《癡女兒遺帕惹相思》裏的內容,但是交代小紅出身時隻說“他父母現在收管各處房田事務”,之後一路鋪敘敷衍,直到第二十七回才借著紈之口說明:“你原來不認得他?他是林之孝之女。”鳳姐聽了,笑著說了句:“林之孝兩口子都是錐子紮不出一聲兒來的。我成日家說,他們倒是配就了的一對夫妻,一對天聾地啞。那裏承望養出這麽個伶俐丫頭來!”
可是問題出來了:管家之女,按理說背景強大,眾人都該巴結她才是,如何隻做了怡紅院的一個二等小丫頭,以至受盡晴雯、碧痕這些人的閑氣?還有,林之孝夫妻兩個真的是一對天聾地啞嗎?
其實大謬不然。一則在王熙鳳眼中,萬人都是蠢鈍貨色,她對人的褒貶原做不得準;二則在王熙鳳麵前,一幹下人自然都是服服帖帖惟命是從,縱然伶牙俐齒又如何敢於施展呢?三則林之孝夫妻為人老辣,城府深沉,最是懂得藏拙裝愚的道理,所以“天聾地啞”未始不是一種處世態度和行事手段而已。
可記得書中最會守愚的人物是誰嗎?
乃是薛寶釵。“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第八回)
而王熙鳳對她的評價是什麽呢?
正如其私下裏與平兒所議:“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第五十五回)
在王熙鳳眼中,口才了得的尤氏是個“鋸了嘴的葫蘆”,又沒口齒又沒才幹的,連寶釵都是不大說話不能管事的人;然而事實上,第五十六回中“識寶釵小惠全大體”,充分證明了寶釵並不是寡言少語沒意見不理事的。再看平日裏她與寶黛的對答,何嚐是口訥沉默之人?無論是對寶玉比出語錄講六祖惠能的故事,還是對黛玉打趣反擊針鋒相對,都足見伶牙俐齒言辭了得,但在鳳姐眼中,卻落了個“一問搖頭三不知”的形象。那麽鳳姐所評價的林之孝家的“天聾地啞”又如何當得真呢?
寶玉的生日宴上,林之孝家的特地帶著幾個婆子來園中查看,察顏觀色,見機行事。一則怕有正事呼喚,二者恐丫鬟們乘王夫人不在家不服約束,飲酒失態。探春忙說並沒有認真喝酒,林之孝家的笑道:“我們知道,連老太太叫姑娘吃酒姑娘們還不肯吃,何況太太們不在家,自然頑罷了。我們怕有事,來打聽打聽。二則天長了,姑娘們頑一回子還該點補些小食兒。素日又不大吃雜東西,如今吃一兩杯酒,若不多吃些東西,怕受傷。”有理有據,進退得宜,這哪裏是不會說話的人呢?
到了晚上,怡紅夜宴前,林之孝家的又帶人來查夜,先叫了上夜的人來吩咐:“別耍錢吃酒,放倒頭睡到大天亮,我聽見是不依的。”又問寶玉睡了沒有,且說:“如今天長夜短了,該早些睡,明兒起的方早。不然到了明日起遲了,人笑話說不是個讀書上學的公子了,倒象那起挑腳漢了。”又勸寶玉不該對襲人直呼名字,“別說是三五代的陳人,現從老太太、太太屋裏撥過來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裏撥過來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裏的貓兒狗兒,輕易也傷他不的。這才是受過調教的公子行事。”襲人、晴雯等忙忙解釋,林之孝家的還不算完,又足的說了一大篇話,又吃了茶,這才擺駕辭宮——譜兒比誰都大,話比誰都多,非但不聾不啞,簡直耳聰目明,多嘴多舌,堪稱話癆了!而晴雯說他“嘮三叨四,又排場了我們一頓去了”,可見這樣的表演已經不是一回兩回,這林之孝家的向來話多且密,不是好惹的。哪裏是“天聾地啞”的光景?
奇怪的是,在這場交鋒中,眾丫鬟對林之孝家的極為奉承小心,然而對她的女兒小紅,如何卻會橫加欺淩呢?豈不矛盾?
自相矛盾的還不隻這一處,二十五回寶玉魘魔法病癒後,小丫頭佳蕙同紅玉發牢騷:“襲人那怕他得十分兒,也不惱他,原該的。說良心話,誰還敢比他呢?別說他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拚不得。可氣晴雯、綺霰他們這幾個,都算在上等裏去,仗著老子娘的臉麵,眾人倒捧著他去。你說可氣不可氣?”
然而晴雯哪裏來的老子娘呢,而小紅貴為管家林之孝之女,如何倒倚仗不上“老子娘的臉麵”呢?
所以也有一種可能是,作者在最初塑造小紅這個角色的時候,並沒想過要把她安排作林之孝的女兒。不過是在鳳姐提問時,隨手一筆,給她派了個身世。睛雯乃至晴雯的哥嫂多渾蟲、多姑娘兒也是這般。
林之孝兩夫妻在府裏不但有臉麵,且是在鳳姐夫婦麵前真正說得上話的。鳳姐潑醋,逼得鮑二家的上吊自殺,林之孝家的進來悄悄回鳳姐:“鮑二媳婦吊死了,他娘家親戚要告呢。我才和眾人勸了他們,又威赫了一陣,又許了他幾個錢,也就依了。”可見兩夫妻是有決斷且做得主的人。
又因鳳姐外強中幹地發威,說:“我沒一個錢,有錢也不給他,隻管叫他去告。”那林之孝家的為難,雖不勸,卻也不肯聽從,因見賈璉向自己使眼色,才出來等著。賈璉出來,又找了林之孝商議,命人作好作歹,許了二百兩銀子才罷。其後又命林之孝將那二百兩入在流年帳上分別添補開銷過去——不但要替主子遮掩奸情,連主子貪汙也要幫忙遮掩,這林之孝也真算得上貼身心腹了。
並且這心腹還不似旺兒等人隻是聽命辦事的,而是有自己的主張見解,第七十二回林之孝與賈璉的一番對談中,劈頭便問:“方才聽得雨村降了,卻不知因何事,隻怕未必真。”可見耳目聰明,連政事也是關心的。
接著又議起家事來,主動提議說:“不如揀個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爺,把這些出過力的老家人用不著的,開恩放幾家出去。一則他們各有營運,二則家裏一年也省些口糧月錢。再者裏頭的姑娘也太多。俗語說:一時比不得一時。如今說不得先時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該使八個的使六個,該使四個的便使兩個。若各房算起來,一年也可以省得許多月米月錢。況且裏頭的女孩子們一半都太大了,也該配人的配人。成了房,豈不又孳生出人來。”
這番話,遙遙對應探春、寶釵的興利除弊,不愧是大管家,充分顯現了林之孝夫妻非但不是天聾地啞,而且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世情練達,人事精明。上自本家爺們與官爺的交往,政局行情,下至奴才門人之子的家事,兒女情長,竟無不了然,且自有見解,便在璉二爺麵前也是可以大模大樣地高談闊論,長篇大論的,這裏哪有一點“天聾地啞”的意思呢?
那麽作為他們的女兒林紅玉,又怎會是等閑之人呢?第二十六回開篇,小紅曾同小丫鬟佳蕙說:“俗語說的好:‘千裏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幹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這番見識既清醒又長遠,何曾是十七八歲小丫頭的眼光頭腦?顯然深受父母教誨,耳濡目染,遂有此悟。
這也同時解釋了為什麽林紅玉身為管家之女,卻會屈尊於怡紅院隻做一個灑掃喂鳥的二等小丫頭,連端茶沏水都沒資格。
通常來說,府中的丫頭將來的出路有三種:第一種是攀高枝兒,被哪個主子看中收房,納為妾室,比如平兒、襲人便是了;第二種是年齡大了,便在奴才中擇個小子一嫁一娶,再生下小奴才來,便如李嬤嬤罵襲人時所說的“好不好拉出去配一個小子”;第三種則是蒙主子恩開發了,還其自由身,另向外邊擇婿完婚,做正經夫妻。茜雪被攆出府的冤案真相就該是這樣,正常放了出去,自行婚配了,故而將來有報答寶玉之事。
林之孝夫妻兩個在賈府做了大半輩子,算得上有錢有勢,卻畢竟是奴才;其女小紅是家生子兒,生下來就注定要做奴才;但是林之孝會願意小紅也做一輩子奴才,將來再為賈府生下第三代小奴才來嗎?
從林之孝勸賈璉的話看來,他不但眼光敏銳,而且處事小心,頗懂得未雨綢繆的道理,絕不是個貪圖眼前利益的人。他讓賈璉勸賈赦、賈政少與賈雨村親近,免得沾染是非;又讓賈璉向老爺太大建議,裁減人手,節省開支。這些都不是普通愚人奴才可以有的心胸見地,其心思甚至比賈赦、賈政更加細密呢。
這樣的一對夫妻,生下一個既聰明伶俐又有些姿色的女兒小紅來,如果他們存心讓小紅攀高枝兒,自然會想方設法在主子麵前進言,給小紅安排個最輕省體麵的活計。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而是把她放在空空的大觀園裏掃地看院子,分明是不希望她顯山露水。
書中第二十四回末說:“這紅玉年方十六歲,因分人在大觀園的時節,把他便分在怡紅院中,倒也清幽雅靜。不想後來命人進來居住,偏生這一所兒又被寶玉占了。”
——可見小紅遇見寶玉,實非林之孝夫妻的本意。他們最初將女兒安排在怡紅院,本來目的是為了“清幽雅靜”,隻是偏偏寶玉選了怡紅院,遂有後文。
另外,二十六回鳳姐認幹女兒之際曾抱怨:“虧我還和他媽說:‘賴大家的如今事多,也不知這府裏誰是誰,你替我好好的挑兩個丫頭我使,他一般的答應。他饒不挑,倒把他這女孩子送了別處去。難道跟我必定不好?”
——可見林之孝家的若想提拔女兒,有的是機會,卻偏偏把女兒放在怡紅院粗使,顯然是存心藏珠。
再有第七十回開篇說“林之孝開了一個人名單子,共有八個二十八歲的單身小廝應該娶妻成房的,等裏麵有該放的丫頭們好求指配。”
——可見人丁婚配發放是歸林之孝管的。那麽他們對自己親生女兒的終身又做何考慮呢?既然不希望她攀附富貴,自然也不會情願配個奴才小子完事,那麽隻能是第三種選擇:希望憑借自己兩夫妻的臉麵苦勞,求主子開恩把小紅放出來,自行選個清白人家成婚。
以林之孝夫妻的財勢,不愁不能給女兒備份好嫁妝,即便招婿入贅也是沒問題的。這就是他們把小紅藏在園中,不讓她有任何出頭露麵的機會的緣故了。
書中有一段紅玉小傳,說“原來這小紅本姓林,小名紅玉,隻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寶玉,便都把這個字隱起來,便都叫他小紅。”
紅樓夢裏提及名諱處甚多,比如黛玉就從不肯提一個“敏”字,每每說及,必念成“密”;寫的時候又總是少一劃兩劃。這樣看來,紅玉改為小紅似乎合理,無甚疑點。
然而怡紅院裏另一個小丫環春燕兒,倒不怕重了元迎探惜四春的“春”字?元春還是皇妃呢,榮國府倒不忌諱?
襲人原名珍珠,既重了賈珍的珍,又重了賈珠的珠,也不忌諱,還是老祖宗身邊的人呢。二爺的玉不可以重,大爺的珠就可以?襲人是後來與了寶玉才改名兒的,可並不是老大爺了人計較她妨死了賈珠。
所以紅玉因衝了黛玉、寶玉便改作小紅,著實值得商榷,這究竟是作者瞞弄讀者,不使含意過分明顯刺眼呢?還是改名的舉動並非出自主子,而是林之孝夫妻的主意?就為了不使她過於矚目。
無奈紅玉仗著自己“有三分容貌,心內著實妄想癡心的往上攀高”,到底被鳳姐挑了去,正所謂秀外慧中,不能自藏,注定還是出人頭地了。
這多半打破了林之孝夫妻的計劃,第七十二回向賈璉建議裁減丫頭,很可能是投石問路之舉。然而賈璉回答說賈政剛回家,不便提這些事,林之孝家的也隻好不提下文了。但因議起來旺小子與彩霞的親事來,卻又勸賈璉說:“依我說,二爺竟別管這件事。旺兒的那小兒子雖然年輕,在外頭吃酒賭錢,無所不至。雖說都是奴才們,到底是一輩子的事。彩霞那孩子這幾年我雖沒見,聽得越發出挑的好了,何苦來白糟踏一個人。”
這件家事愈發見出林之孝的冷靜理智,他對於彩霞的婚配對象尚如此操心,何況自己女兒的未來呢?又豈肯讓好好的女孩兒因為做了奴才便誤了終身?
小紅歸了鳳姐之後,便隻見名字不見人了,竟沒什麽戲分。這有兩個可能,一是作者筆力顧及不到,正戲在後文;二是林之孝夫妻對小紅說了實話,讓她不要太抓尖能幹,安心等待時機好得空放出來。
因為給鳳姐傳話,小紅曾遭到了晴雯一番排揎:“原來爬上高枝兒去了,把我們不放在眼裏。不知說了一句半句話,名兒姓兒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興的這樣。這一遭兒半遭兒的算不得什麽,過了後兒還得聽喝。有本事的從今兒出了這園子,長長遠遠的在高枝兒上才算得。”
這番話雖是晴雯短處,卻恰見小紅長處。一則其人隱忍不發,雖然口齒伶俐,但在人屋簷下,焉得不低頭,並不肯爭一時口舌之快;二則反語預示,那小紅還真是長長遠遠地飛去高枝兒上了,將來果然能飛出這園子來,也未可知。
從脂批裏可以看到,將來鳳姐、寶玉囚於獄神廟時,小紅曾經前往探望,且有“寶玉大得力處”,可見賈家事敗之後,小紅竟然未受牽連。照朝廷規矩,倘若犯官被抄家,其家仆奴才都與房院財產一樣,是要被查封變賣的。那麽小紅怎麽可能自由來去呢?
惟一的解釋就是,小紅在抄家之前就已經順利離開了大觀園,而且是去除奴籍,還了自由身的。甚至,她這時可能已經嫁了賈芸,做了正頭夫妻。雖然說賈芸是位爺,但卻貧寒;小紅雖是奴才之女,卻頗有家資。此前卜世仁嘲罵賈芸時曾說:“你但凡立的起來,到你大房裏,就是他們爺兒們見不著,便下個氣,和他們的管家或者管事的人們嬉和嬉和,也弄個事兒管管。”可見那些管事大爺比賈芸這種外層主子還有體麵。如此,賈芸若能娶小紅為妻,也就論不得誰高攀誰低就了。
寶琴的十首《懷古詩》之九寫道:“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不但直名小紅,且寫出同行結局,會不會是一種暗示呢?
所謂“骨賤身輕”,指的是其地位;“私掖偷攜”,是說林之孝的心機手段,取巧弄成此事;“雖被夫人時吊起”有些難解,或與後文內容有關;然而“已經勾引彼同行”,卻是不變的喜劇結局。
但如果是這樣,小紅便成了書中最有福氣的一個人,入不得薄命司了。這可能嗎?
從前我因為她的名字叫林紅玉,同黛玉一字之差,顯然是黛玉的一個替身兒,所以認定她必定也是薄命司人物,沒理由得到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但是後來又想,一紅一黛,豈非恰好相反?何況黛玉《五美吟》之壓軸,正是“巨眼識窮途”的紅拂,五美中惟一獲得了好結局的人。小紅之屬意賈芸,豈非與紅拂的情奔李靖是一樣的自由選擇嗎?既然林黛玉在五美之末寄托了自己對幸福生活的一種終極理想,那麽小紅這個黛玉的俗世替身兒,又焉知不會替她完成這一理想呢?
而且,小紅作為丫頭雖然可能蒙恩放出,林之孝夫妻作為榮府管家,卻一定不會那麽容易脫身。賈府被抄之時,林之孝夫妻也都會被充官變賣,身不由己,甚至病重身亡。如此,小紅縱然嫁得好郎君,也仍然可謂薄命女了。
賈蘭射鹿
十二釵中,李紈的命雖苦,一出場就是個寡婦,但結局卻似乎不算太差,所謂“到頭誰似一盆蘭”?在家敗後還有過中興的日子。在《金陵十二釵》的冊子上,她的畫頁上是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
蘭是賈蘭,美人當然就是李紈了。她可以鳳冠霞帔,想來賈蘭將來是做了官。
而且全書第一回甄士隱所作“陋室空堂”的歌中,在“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一句旁,甲戌本有側批:“賈蘭、賈菌一幹人。”亦可見賈蘭他日身披紫蟒,得意非凡。
但是賈蘭是怎樣做的官呢?是像高鶚續書中那樣囊螢苦讀,一舉高中的嗎?
因為前文中曾照應賈蘭讀書,且有大誌,所以紅學家們素來都認為他將來舉業發達是一條必然之路,連流傳的十二冊畫冊中,關於李紈的題圖也多為“李紈課子”。
然而我認為這卻是最不可能的。
按清朝例律,凡是參加科舉的考生都必須寫明直係三代姓名資曆,記入《登科錄》以備擢選。三代之內倘有人犯重罪,則不許參加科考。曹雪芹本人即深受其苦,雖學富五車,卻因為父親曹頫是雍正欽點的重犯,曾“枷號”多年,而沒有資格考舉。
《石頭記》借一塊“無才可去補蒼天”的石頭之口洋洋萬言,其實不過說了“懷才不遇”四個字,那麽賈蘭又怎麽有機會科考中舉呢?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中,特別有一段文字照應中舉之議:
“近日賈政年邁,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因在子侄輩中,少不得規以正路。近見寶玉雖不讀書,竟頗能解此,細評起來,也還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們,各各亦皆如此,雖有深精舉業的,也不曾發跡過一個,看來此亦賈門之數。”
這裏說得明白,不能從舉業發績,乃是“賈門之數”。可見賈蘭即使有出頭的一日,也絕不會是由科舉取仕。
這段話在程高本中被刪掉了,就因為高鶚覺得與自己杜撰的寶玉、賈蘭叔侄高中一說相悖。由此也可以反證出,賈蘭中舉純屬高鶚臆想,不足為信。
那麽,賈蘭若想“爵祿高登”,既然沒了“文舉”這條路,便隻剩下“武功”一途了。有沒有可能呢?
且看賈蘭在第二十六回中那精彩的出場:
“寶玉……出至院外,順著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魚。隻見那邊山坡上兩隻小鹿箭也似的跑來,寶玉不解其意,正自納悶,隻見賈蘭在後麵拿著一張小弓追了下來。一見寶玉在前麵,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裏呢,我隻當出門去了。’寶玉道:‘你又淘氣了。好好的射他作什麽?’賈蘭笑道:‘這會子不念書,閑著作什麽?所以演習演習騎射。’”
賈蘭在書中對白甚少,這算是相當濃墨重彩的一筆了。而這個形象生動的畫麵裏,賈蘭顯然不是紅學家們向來理解的小書呆子,而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將門虎子。
“中原逐鹿”,向來就有建功立業之意,這賈蘭如此出場,豈無所指?況且關於習射,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還有一段照應:
“賈珍近因居喪,每不得遊頑曠蕩,又不得觀優聞樂作遣。無聊之極,便生了個破悶之法。日間以習射為由,請了各世家弟兄及諸富貴親友來較射……賈赦、賈政聽見這般,不知就裏,反說這才是正理,文既誤矣,武事當亦該習,況在武蔭之屬。兩處遂也命賈環、賈琮、寶玉、賈蘭等四人於飯後過來,跟著賈珍習射一回,方許回去。”
可見賈蘭除了學習文采之外,一直沒有荒疏武事。而賈家事敗後,賈蘭或是因為沒了科舉念想,從而棄文從武;或是因在“武蔭之屬”,應征入伍;甚至被欽點充軍,送上戰場,都是非常可能的。
因此,我們可以推想,那賈蘭參軍後屢立戰功,做了大將軍,終於得以“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腰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隻可惜好景不長,隨即迎來“昏慘慘黃泉路近”的命運。
說到這裏,便又引出一個常見的歧誤來:就是“黃泉路近”的人到底是誰?李紈,還是賈蘭?
單看“那美韶華去之何迅”,似乎指李紈早夭;然而再看“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又似乎是說李紈不積陰德,殃及兒孫;那早夭的又似乎是賈蘭了。
以往很多人都認為是李紈。說李紈守寡一輩子,好容易守得兒子出息了,她卻無福享受,撒手歸西了。並有“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一句做證。
我猜這多少是受了“範進中舉”的影響。那範進當了一輩子童生,胡子一把了,卻忽然中了舉人,他娘高興得痰迷心竅,差點噎死。然而身為“皇嫂”的李紈會如此不濟麽?她好歹也是國子監祭酒李守中的女兒,見識如何竟會跟個鄉下貧婆子一般?況且生性沉穩,“槁木死灰”一般,便是天大的事臨到頭上,想必也可以處之泰然的。
更重要的是,“頭戴簪纓”、“腰懸金印”、“爵祿高登”接連三句排比,都威風凜凜,吉利得很,但隻能是形容官員,也就是賈蘭的,那麽如何到了最後一句“黃泉路近”,忽然主角就變成李紈了呢?
因此我認為,既然“頭戴簪纓”的人是賈蘭,“黃泉路近”的人,也隻能還是賈蘭。至於那“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然說的是李紈,卻隻是說珠冠鳳襖不能換來長命,並不一定是指她本人短命,解釋做功名救不了兒子的命也一樣成立。
這樣,便不難對李紈母子的命運做出如下推測:賈家雖敗,但賈蘭卻爭氣得很,從軍立功,爵祿高登,並給母親賺了一個誥命。李紈鳳冠霞帔,誌得意滿。然而好景不長,那賈蘭雖然立下戰功,卻因為或是在戰場上受了重傷,或是在軍旅生涯中患了急症,以至有福不能享,英年早逝。雖有“虛名兒與後人欽敬”,卻是黃泉路近,年輕夭逝。李紈辛苦了一輩子,臨老時,借著兒子的戰功得了不少賞賜,甚至鳳冠霞帔,風光一時,卻要承受喪子之痛,寡婦死兒,沒指望了。
小紅,原名林紅玉,是賈府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兒,卻被分在怡紅院做了個灑掃丫頭,連跟寶玉說句話的機會也沒有,眼麵前兒的事,更是一件也夠不著。
難得的一遭兒,還被秋紋碧痕痕夾槍帶棒地好一陣搶白,罵得小紅心也灰了。但是正在挫敗之際,因聽見婆子說起賈芸帶人進園種樹之樹,立刻便“心中一動”,已經情絲別係,又有了新目標新計劃了。
這是第二十四回《癡女兒遺帕惹相思》裏的內容,但是交代小紅出身時隻說“他父母現在收管各處房田事務”,之後一路鋪敘敷衍,直到第二十七回才借著紈之口說明:“你原來不認得他?他是林之孝之女。”鳳姐聽了,笑著說了句:“林之孝兩口子都是錐子紮不出一聲兒來的。我成日家說,他們倒是配就了的一對夫妻,一對天聾地啞。那裏承望養出這麽個伶俐丫頭來!”
可是問題出來了:管家之女,按理說背景強大,眾人都該巴結她才是,如何隻做了怡紅院的一個二等小丫頭,以至受盡晴雯、碧痕這些人的閑氣?還有,林之孝夫妻兩個真的是一對天聾地啞嗎?
其實大謬不然。一則在王熙鳳眼中,萬人都是蠢鈍貨色,她對人的褒貶原做不得準;二則在王熙鳳麵前,一幹下人自然都是服服帖帖惟命是從,縱然伶牙俐齒又如何敢於施展呢?三則林之孝夫妻為人老辣,城府深沉,最是懂得藏拙裝愚的道理,所以“天聾地啞”未始不是一種處世態度和行事手段而已。
可記得書中最會守愚的人物是誰嗎?
乃是薛寶釵。“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第八回)
而王熙鳳對她的評價是什麽呢?
正如其私下裏與平兒所議:“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第五十五回)
在王熙鳳眼中,口才了得的尤氏是個“鋸了嘴的葫蘆”,又沒口齒又沒才幹的,連寶釵都是不大說話不能管事的人;然而事實上,第五十六回中“識寶釵小惠全大體”,充分證明了寶釵並不是寡言少語沒意見不理事的。再看平日裏她與寶黛的對答,何嚐是口訥沉默之人?無論是對寶玉比出語錄講六祖惠能的故事,還是對黛玉打趣反擊針鋒相對,都足見伶牙俐齒言辭了得,但在鳳姐眼中,卻落了個“一問搖頭三不知”的形象。那麽鳳姐所評價的林之孝家的“天聾地啞”又如何當得真呢?
寶玉的生日宴上,林之孝家的特地帶著幾個婆子來園中查看,察顏觀色,見機行事。一則怕有正事呼喚,二者恐丫鬟們乘王夫人不在家不服約束,飲酒失態。探春忙說並沒有認真喝酒,林之孝家的笑道:“我們知道,連老太太叫姑娘吃酒姑娘們還不肯吃,何況太太們不在家,自然頑罷了。我們怕有事,來打聽打聽。二則天長了,姑娘們頑一回子還該點補些小食兒。素日又不大吃雜東西,如今吃一兩杯酒,若不多吃些東西,怕受傷。”有理有據,進退得宜,這哪裏是不會說話的人呢?
到了晚上,怡紅夜宴前,林之孝家的又帶人來查夜,先叫了上夜的人來吩咐:“別耍錢吃酒,放倒頭睡到大天亮,我聽見是不依的。”又問寶玉睡了沒有,且說:“如今天長夜短了,該早些睡,明兒起的方早。不然到了明日起遲了,人笑話說不是個讀書上學的公子了,倒象那起挑腳漢了。”又勸寶玉不該對襲人直呼名字,“別說是三五代的陳人,現從老太太、太太屋裏撥過來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裏撥過來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裏的貓兒狗兒,輕易也傷他不的。這才是受過調教的公子行事。”襲人、晴雯等忙忙解釋,林之孝家的還不算完,又足的說了一大篇話,又吃了茶,這才擺駕辭宮——譜兒比誰都大,話比誰都多,非但不聾不啞,簡直耳聰目明,多嘴多舌,堪稱話癆了!而晴雯說他“嘮三叨四,又排場了我們一頓去了”,可見這樣的表演已經不是一回兩回,這林之孝家的向來話多且密,不是好惹的。哪裏是“天聾地啞”的光景?
奇怪的是,在這場交鋒中,眾丫鬟對林之孝家的極為奉承小心,然而對她的女兒小紅,如何卻會橫加欺淩呢?豈不矛盾?
自相矛盾的還不隻這一處,二十五回寶玉魘魔法病癒後,小丫頭佳蕙同紅玉發牢騷:“襲人那怕他得十分兒,也不惱他,原該的。說良心話,誰還敢比他呢?別說他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拚不得。可氣晴雯、綺霰他們這幾個,都算在上等裏去,仗著老子娘的臉麵,眾人倒捧著他去。你說可氣不可氣?”
然而晴雯哪裏來的老子娘呢,而小紅貴為管家林之孝之女,如何倒倚仗不上“老子娘的臉麵”呢?
所以也有一種可能是,作者在最初塑造小紅這個角色的時候,並沒想過要把她安排作林之孝的女兒。不過是在鳳姐提問時,隨手一筆,給她派了個身世。睛雯乃至晴雯的哥嫂多渾蟲、多姑娘兒也是這般。
林之孝兩夫妻在府裏不但有臉麵,且是在鳳姐夫婦麵前真正說得上話的。鳳姐潑醋,逼得鮑二家的上吊自殺,林之孝家的進來悄悄回鳳姐:“鮑二媳婦吊死了,他娘家親戚要告呢。我才和眾人勸了他們,又威赫了一陣,又許了他幾個錢,也就依了。”可見兩夫妻是有決斷且做得主的人。
又因鳳姐外強中幹地發威,說:“我沒一個錢,有錢也不給他,隻管叫他去告。”那林之孝家的為難,雖不勸,卻也不肯聽從,因見賈璉向自己使眼色,才出來等著。賈璉出來,又找了林之孝商議,命人作好作歹,許了二百兩銀子才罷。其後又命林之孝將那二百兩入在流年帳上分別添補開銷過去——不但要替主子遮掩奸情,連主子貪汙也要幫忙遮掩,這林之孝也真算得上貼身心腹了。
並且這心腹還不似旺兒等人隻是聽命辦事的,而是有自己的主張見解,第七十二回林之孝與賈璉的一番對談中,劈頭便問:“方才聽得雨村降了,卻不知因何事,隻怕未必真。”可見耳目聰明,連政事也是關心的。
接著又議起家事來,主動提議說:“不如揀個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爺,把這些出過力的老家人用不著的,開恩放幾家出去。一則他們各有營運,二則家裏一年也省些口糧月錢。再者裏頭的姑娘也太多。俗語說:一時比不得一時。如今說不得先時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該使八個的使六個,該使四個的便使兩個。若各房算起來,一年也可以省得許多月米月錢。況且裏頭的女孩子們一半都太大了,也該配人的配人。成了房,豈不又孳生出人來。”
這番話,遙遙對應探春、寶釵的興利除弊,不愧是大管家,充分顯現了林之孝夫妻非但不是天聾地啞,而且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世情練達,人事精明。上自本家爺們與官爺的交往,政局行情,下至奴才門人之子的家事,兒女情長,竟無不了然,且自有見解,便在璉二爺麵前也是可以大模大樣地高談闊論,長篇大論的,這裏哪有一點“天聾地啞”的意思呢?
那麽作為他們的女兒林紅玉,又怎會是等閑之人呢?第二十六回開篇,小紅曾同小丫鬟佳蕙說:“俗語說的好:‘千裏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幹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這番見識既清醒又長遠,何曾是十七八歲小丫頭的眼光頭腦?顯然深受父母教誨,耳濡目染,遂有此悟。
這也同時解釋了為什麽林紅玉身為管家之女,卻會屈尊於怡紅院隻做一個灑掃喂鳥的二等小丫頭,連端茶沏水都沒資格。
通常來說,府中的丫頭將來的出路有三種:第一種是攀高枝兒,被哪個主子看中收房,納為妾室,比如平兒、襲人便是了;第二種是年齡大了,便在奴才中擇個小子一嫁一娶,再生下小奴才來,便如李嬤嬤罵襲人時所說的“好不好拉出去配一個小子”;第三種則是蒙主子恩開發了,還其自由身,另向外邊擇婿完婚,做正經夫妻。茜雪被攆出府的冤案真相就該是這樣,正常放了出去,自行婚配了,故而將來有報答寶玉之事。
林之孝夫妻兩個在賈府做了大半輩子,算得上有錢有勢,卻畢竟是奴才;其女小紅是家生子兒,生下來就注定要做奴才;但是林之孝會願意小紅也做一輩子奴才,將來再為賈府生下第三代小奴才來嗎?
從林之孝勸賈璉的話看來,他不但眼光敏銳,而且處事小心,頗懂得未雨綢繆的道理,絕不是個貪圖眼前利益的人。他讓賈璉勸賈赦、賈政少與賈雨村親近,免得沾染是非;又讓賈璉向老爺太大建議,裁減人手,節省開支。這些都不是普通愚人奴才可以有的心胸見地,其心思甚至比賈赦、賈政更加細密呢。
這樣的一對夫妻,生下一個既聰明伶俐又有些姿色的女兒小紅來,如果他們存心讓小紅攀高枝兒,自然會想方設法在主子麵前進言,給小紅安排個最輕省體麵的活計。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而是把她放在空空的大觀園裏掃地看院子,分明是不希望她顯山露水。
書中第二十四回末說:“這紅玉年方十六歲,因分人在大觀園的時節,把他便分在怡紅院中,倒也清幽雅靜。不想後來命人進來居住,偏生這一所兒又被寶玉占了。”
——可見小紅遇見寶玉,實非林之孝夫妻的本意。他們最初將女兒安排在怡紅院,本來目的是為了“清幽雅靜”,隻是偏偏寶玉選了怡紅院,遂有後文。
另外,二十六回鳳姐認幹女兒之際曾抱怨:“虧我還和他媽說:‘賴大家的如今事多,也不知這府裏誰是誰,你替我好好的挑兩個丫頭我使,他一般的答應。他饒不挑,倒把他這女孩子送了別處去。難道跟我必定不好?”
——可見林之孝家的若想提拔女兒,有的是機會,卻偏偏把女兒放在怡紅院粗使,顯然是存心藏珠。
再有第七十回開篇說“林之孝開了一個人名單子,共有八個二十八歲的單身小廝應該娶妻成房的,等裏麵有該放的丫頭們好求指配。”
——可見人丁婚配發放是歸林之孝管的。那麽他們對自己親生女兒的終身又做何考慮呢?既然不希望她攀附富貴,自然也不會情願配個奴才小子完事,那麽隻能是第三種選擇:希望憑借自己兩夫妻的臉麵苦勞,求主子開恩把小紅放出來,自行選個清白人家成婚。
以林之孝夫妻的財勢,不愁不能給女兒備份好嫁妝,即便招婿入贅也是沒問題的。這就是他們把小紅藏在園中,不讓她有任何出頭露麵的機會的緣故了。
書中有一段紅玉小傳,說“原來這小紅本姓林,小名紅玉,隻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寶玉,便都把這個字隱起來,便都叫他小紅。”
紅樓夢裏提及名諱處甚多,比如黛玉就從不肯提一個“敏”字,每每說及,必念成“密”;寫的時候又總是少一劃兩劃。這樣看來,紅玉改為小紅似乎合理,無甚疑點。
然而怡紅院裏另一個小丫環春燕兒,倒不怕重了元迎探惜四春的“春”字?元春還是皇妃呢,榮國府倒不忌諱?
襲人原名珍珠,既重了賈珍的珍,又重了賈珠的珠,也不忌諱,還是老祖宗身邊的人呢。二爺的玉不可以重,大爺的珠就可以?襲人是後來與了寶玉才改名兒的,可並不是老大爺了人計較她妨死了賈珠。
所以紅玉因衝了黛玉、寶玉便改作小紅,著實值得商榷,這究竟是作者瞞弄讀者,不使含意過分明顯刺眼呢?還是改名的舉動並非出自主子,而是林之孝夫妻的主意?就為了不使她過於矚目。
無奈紅玉仗著自己“有三分容貌,心內著實妄想癡心的往上攀高”,到底被鳳姐挑了去,正所謂秀外慧中,不能自藏,注定還是出人頭地了。
這多半打破了林之孝夫妻的計劃,第七十二回向賈璉建議裁減丫頭,很可能是投石問路之舉。然而賈璉回答說賈政剛回家,不便提這些事,林之孝家的也隻好不提下文了。但因議起來旺小子與彩霞的親事來,卻又勸賈璉說:“依我說,二爺竟別管這件事。旺兒的那小兒子雖然年輕,在外頭吃酒賭錢,無所不至。雖說都是奴才們,到底是一輩子的事。彩霞那孩子這幾年我雖沒見,聽得越發出挑的好了,何苦來白糟踏一個人。”
這件家事愈發見出林之孝的冷靜理智,他對於彩霞的婚配對象尚如此操心,何況自己女兒的未來呢?又豈肯讓好好的女孩兒因為做了奴才便誤了終身?
小紅歸了鳳姐之後,便隻見名字不見人了,竟沒什麽戲分。這有兩個可能,一是作者筆力顧及不到,正戲在後文;二是林之孝夫妻對小紅說了實話,讓她不要太抓尖能幹,安心等待時機好得空放出來。
因為給鳳姐傳話,小紅曾遭到了晴雯一番排揎:“原來爬上高枝兒去了,把我們不放在眼裏。不知說了一句半句話,名兒姓兒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興的這樣。這一遭兒半遭兒的算不得什麽,過了後兒還得聽喝。有本事的從今兒出了這園子,長長遠遠的在高枝兒上才算得。”
這番話雖是晴雯短處,卻恰見小紅長處。一則其人隱忍不發,雖然口齒伶俐,但在人屋簷下,焉得不低頭,並不肯爭一時口舌之快;二則反語預示,那小紅還真是長長遠遠地飛去高枝兒上了,將來果然能飛出這園子來,也未可知。
從脂批裏可以看到,將來鳳姐、寶玉囚於獄神廟時,小紅曾經前往探望,且有“寶玉大得力處”,可見賈家事敗之後,小紅竟然未受牽連。照朝廷規矩,倘若犯官被抄家,其家仆奴才都與房院財產一樣,是要被查封變賣的。那麽小紅怎麽可能自由來去呢?
惟一的解釋就是,小紅在抄家之前就已經順利離開了大觀園,而且是去除奴籍,還了自由身的。甚至,她這時可能已經嫁了賈芸,做了正頭夫妻。雖然說賈芸是位爺,但卻貧寒;小紅雖是奴才之女,卻頗有家資。此前卜世仁嘲罵賈芸時曾說:“你但凡立的起來,到你大房裏,就是他們爺兒們見不著,便下個氣,和他們的管家或者管事的人們嬉和嬉和,也弄個事兒管管。”可見那些管事大爺比賈芸這種外層主子還有體麵。如此,賈芸若能娶小紅為妻,也就論不得誰高攀誰低就了。
寶琴的十首《懷古詩》之九寫道:“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不但直名小紅,且寫出同行結局,會不會是一種暗示呢?
所謂“骨賤身輕”,指的是其地位;“私掖偷攜”,是說林之孝的心機手段,取巧弄成此事;“雖被夫人時吊起”有些難解,或與後文內容有關;然而“已經勾引彼同行”,卻是不變的喜劇結局。
但如果是這樣,小紅便成了書中最有福氣的一個人,入不得薄命司了。這可能嗎?
從前我因為她的名字叫林紅玉,同黛玉一字之差,顯然是黛玉的一個替身兒,所以認定她必定也是薄命司人物,沒理由得到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但是後來又想,一紅一黛,豈非恰好相反?何況黛玉《五美吟》之壓軸,正是“巨眼識窮途”的紅拂,五美中惟一獲得了好結局的人。小紅之屬意賈芸,豈非與紅拂的情奔李靖是一樣的自由選擇嗎?既然林黛玉在五美之末寄托了自己對幸福生活的一種終極理想,那麽小紅這個黛玉的俗世替身兒,又焉知不會替她完成這一理想呢?
而且,小紅作為丫頭雖然可能蒙恩放出,林之孝夫妻作為榮府管家,卻一定不會那麽容易脫身。賈府被抄之時,林之孝夫妻也都會被充官變賣,身不由己,甚至病重身亡。如此,小紅縱然嫁得好郎君,也仍然可謂薄命女了。
賈蘭射鹿
十二釵中,李紈的命雖苦,一出場就是個寡婦,但結局卻似乎不算太差,所謂“到頭誰似一盆蘭”?在家敗後還有過中興的日子。在《金陵十二釵》的冊子上,她的畫頁上是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
蘭是賈蘭,美人當然就是李紈了。她可以鳳冠霞帔,想來賈蘭將來是做了官。
而且全書第一回甄士隱所作“陋室空堂”的歌中,在“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一句旁,甲戌本有側批:“賈蘭、賈菌一幹人。”亦可見賈蘭他日身披紫蟒,得意非凡。
但是賈蘭是怎樣做的官呢?是像高鶚續書中那樣囊螢苦讀,一舉高中的嗎?
因為前文中曾照應賈蘭讀書,且有大誌,所以紅學家們素來都認為他將來舉業發達是一條必然之路,連流傳的十二冊畫冊中,關於李紈的題圖也多為“李紈課子”。
然而我認為這卻是最不可能的。
按清朝例律,凡是參加科舉的考生都必須寫明直係三代姓名資曆,記入《登科錄》以備擢選。三代之內倘有人犯重罪,則不許參加科考。曹雪芹本人即深受其苦,雖學富五車,卻因為父親曹頫是雍正欽點的重犯,曾“枷號”多年,而沒有資格考舉。
《石頭記》借一塊“無才可去補蒼天”的石頭之口洋洋萬言,其實不過說了“懷才不遇”四個字,那麽賈蘭又怎麽有機會科考中舉呢?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中,特別有一段文字照應中舉之議:
“近日賈政年邁,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因在子侄輩中,少不得規以正路。近見寶玉雖不讀書,竟頗能解此,細評起來,也還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們,各各亦皆如此,雖有深精舉業的,也不曾發跡過一個,看來此亦賈門之數。”
這裏說得明白,不能從舉業發績,乃是“賈門之數”。可見賈蘭即使有出頭的一日,也絕不會是由科舉取仕。
這段話在程高本中被刪掉了,就因為高鶚覺得與自己杜撰的寶玉、賈蘭叔侄高中一說相悖。由此也可以反證出,賈蘭中舉純屬高鶚臆想,不足為信。
那麽,賈蘭若想“爵祿高登”,既然沒了“文舉”這條路,便隻剩下“武功”一途了。有沒有可能呢?
且看賈蘭在第二十六回中那精彩的出場:
“寶玉……出至院外,順著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魚。隻見那邊山坡上兩隻小鹿箭也似的跑來,寶玉不解其意,正自納悶,隻見賈蘭在後麵拿著一張小弓追了下來。一見寶玉在前麵,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裏呢,我隻當出門去了。’寶玉道:‘你又淘氣了。好好的射他作什麽?’賈蘭笑道:‘這會子不念書,閑著作什麽?所以演習演習騎射。’”
賈蘭在書中對白甚少,這算是相當濃墨重彩的一筆了。而這個形象生動的畫麵裏,賈蘭顯然不是紅學家們向來理解的小書呆子,而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將門虎子。
“中原逐鹿”,向來就有建功立業之意,這賈蘭如此出場,豈無所指?況且關於習射,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還有一段照應:
“賈珍近因居喪,每不得遊頑曠蕩,又不得觀優聞樂作遣。無聊之極,便生了個破悶之法。日間以習射為由,請了各世家弟兄及諸富貴親友來較射……賈赦、賈政聽見這般,不知就裏,反說這才是正理,文既誤矣,武事當亦該習,況在武蔭之屬。兩處遂也命賈環、賈琮、寶玉、賈蘭等四人於飯後過來,跟著賈珍習射一回,方許回去。”
可見賈蘭除了學習文采之外,一直沒有荒疏武事。而賈家事敗後,賈蘭或是因為沒了科舉念想,從而棄文從武;或是因在“武蔭之屬”,應征入伍;甚至被欽點充軍,送上戰場,都是非常可能的。
因此,我們可以推想,那賈蘭參軍後屢立戰功,做了大將軍,終於得以“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腰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隻可惜好景不長,隨即迎來“昏慘慘黃泉路近”的命運。
說到這裏,便又引出一個常見的歧誤來:就是“黃泉路近”的人到底是誰?李紈,還是賈蘭?
單看“那美韶華去之何迅”,似乎指李紈早夭;然而再看“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又似乎是說李紈不積陰德,殃及兒孫;那早夭的又似乎是賈蘭了。
以往很多人都認為是李紈。說李紈守寡一輩子,好容易守得兒子出息了,她卻無福享受,撒手歸西了。並有“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一句做證。
我猜這多少是受了“範進中舉”的影響。那範進當了一輩子童生,胡子一把了,卻忽然中了舉人,他娘高興得痰迷心竅,差點噎死。然而身為“皇嫂”的李紈會如此不濟麽?她好歹也是國子監祭酒李守中的女兒,見識如何竟會跟個鄉下貧婆子一般?況且生性沉穩,“槁木死灰”一般,便是天大的事臨到頭上,想必也可以處之泰然的。
更重要的是,“頭戴簪纓”、“腰懸金印”、“爵祿高登”接連三句排比,都威風凜凜,吉利得很,但隻能是形容官員,也就是賈蘭的,那麽如何到了最後一句“黃泉路近”,忽然主角就變成李紈了呢?
因此我認為,既然“頭戴簪纓”的人是賈蘭,“黃泉路近”的人,也隻能還是賈蘭。至於那“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然說的是李紈,卻隻是說珠冠鳳襖不能換來長命,並不一定是指她本人短命,解釋做功名救不了兒子的命也一樣成立。
這樣,便不難對李紈母子的命運做出如下推測:賈家雖敗,但賈蘭卻爭氣得很,從軍立功,爵祿高登,並給母親賺了一個誥命。李紈鳳冠霞帔,誌得意滿。然而好景不長,那賈蘭雖然立下戰功,卻因為或是在戰場上受了重傷,或是在軍旅生涯中患了急症,以至有福不能享,英年早逝。雖有“虛名兒與後人欽敬”,卻是黃泉路近,年輕夭逝。李紈辛苦了一輩子,臨老時,借著兒子的戰功得了不少賞賜,甚至鳳冠霞帔,風光一時,卻要承受喪子之痛,寡婦死兒,沒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