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西嶺雪一回一回解紅樓 作者:西嶺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熙鳳與冷子興
第二回開篇有一首回前詩:
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
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
這個“冷眼人”三字頗堪玩味,既是字麵上的冷眼旁觀之人,又特指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脂硯在此有一行眉批:“故用冷子興演說。”再次提醒看官:冷子興即是“冷眼人”,而這“冷眼人”乃是預知賈府興衰的關鍵人物。
可見,他不僅僅是在這一回中演說榮寧二府淵源的人,也是將來見證榮寧衰落之人,甚至,有可能就是引發衰落的一枚引線。
《金陵十二釵》的冊子中,關於王熙鳳的那一頁,畫著一片冰山,上麵有一隻雌鳳。其判曰: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鳥”合起來即是一個“鳳”字,立在冰山之上,是冰雪將融,大廈將傾的意思,也就是詩中說的“末世”;鳳姐之才幹超群是無庸置疑的,所以第二句也很好解釋;然而第三句“一從二令三人木”,卻是紅學課題上的一道不解之謎。
有人說,這是指王熙鳳婚姻生活中的三個階段:初而賈璉對她言聽計從,後來反向她發號施令,最終把她休了。“人木”兩個字,合起來是個“休”字,也就是脂批所說的“拆字法”。
也有人說,二令合成一個“冷”字,指柳湘蓮,因為回目裏有《冷二郎一冷入空門》的說法;王熙鳳是被柳湘蓮殺死的,為的是替秦可卿報仇,至於怎麽繞到這個題目上的,說起來太過複雜,不做引論。
還有人說,“三人木”,是指三個木頭人,即王夫人、李紈、迎春,還有說板兒的,因為“板”是木頭做的……
總之,眾說紛紜,迄今無定論。
但是,我卻認為,此“二令”合成一個“冷”字,隻能是指冷子興。要知道,在整個榮寧府的關鍵人物中,唯王熙鳳與冷子興是有過真正交集的。
不但王熙鳳這個人物的第一次出場,是在《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向賈雨村做出一番言簡意駭的介紹:
“若問那赦公,也有二子。長名賈璉,今已二十來往了。親上作親,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內侄女,今已娶了二年。這位璉爺身上現捐的是個同知,也是不肯讀書,於世路上好機變,言談去的,所以如今隻在乃叔政老爺家住著,幫著料理些家務。誰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後,倒上下無一人不稱頌他夫人的,璉爺倒退了一射之地。說模樣又極標致,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
這一回中,是王熙鳳第一次暗出,卻是冷子興這個人物在全書八十回中的惟一一次正麵出場。
而在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中,冷子興有過一次暗出,卻是王熙鳳的明出。周瑞家的替薛姨媽給各房送宮花,她女兒忽然找了來,說女婿惹了官司,被人告到衙門裏,要遞解還鄉——
“原來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興,近因賣古董和人打官司,故教女人來討情分。周瑞家的仗著主子的勢利,把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間隻求求鳳姐兒便完了。”
寥寥數語,收拾了一小段插曲。此後再未見冷子興其人,因此紅學家們也都把他忘記了,忘了他比柳湘蓮更有資格來擔當這個“冷”字的代言人。如果說柳湘蓮有冷二郎之稱就是冷,那麽尤氏也說過惜春“可知你是個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豈不也是冷字了?妙玉自然更冷,而寶釵亦有冷美人之稱,豈不都比柳湘蓮更有說服力?
然而冷子興,卻是明明白白,全書獨一無二姓“冷”的人,並且是與王熙鳳有過真正交集的。要注意的是,冷子興輾轉向王熙鳳求助,是因他被判“遞解還鄉”,還的是哪個鄉?自然是金陵,因為開篇已經交代了這冷子興亦是金陵人氏,在都中開古董行。
他是仗著王熙鳳的出手相助而幸免於難,得以留在都中的。
而王熙鳳的最終結局是什麽呢?
判詞最後一句寫:“哭向金陵事更哀”。她最後竟離開都中,回到了金陵,同冷子興掉了個過兒。
這兩個人的命運之線,真是遙遙呼應,互為首尾。
很有可能,王熙鳳“哭向金陵”的原因與冷子興有關。會是什麽關係呢?
尤氏打趣王熙鳳時曾說過:“我看著你……弄這些錢那裏使去!使不了,明兒帶了棺材裏使去。”脂批說:“此言不假,伏下後文短命。”可見鳳姐之死與錢財有關。
錢財招禍的原因,可能有三點:一是貪汙受賄,害死人命;二是設貸獲利。這兩點都是前文明寫的,而第三點,則是我的推測,更是惹禍的關鍵,即當賣犯官財物。
元春省親時,點的第一出戲就是《豪宴》,庚辰本有雙行夾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說明賈家的敗落與一件古董有關。
而冷子興,正是開古董行的。
第七十二回中,鳳姐說賈母生日,王夫人無錢送禮,還是鳳姐提議,把後樓上現有些沒要緊的大銅錫家夥當了四五箱子,弄了三百銀子搪羞。賈璉也攛掇鴛鴦拿賈母眼麵前用不著的東西去當,還曾惹得邢夫人大說閑話,顯然以後再要騰挪銀兩時,賈母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那麽,再有了大事用錢,最現成也最可能的捷徑就是將甄家藏在賈家的財物偷偷拿去當了。
事實上,曆史上曹家被抄的重罪之一,正是曾替雍正的政敵塞思黑收藏了一對金獅子,而曹家自己也在事敗前偷偷轉移家產,這些史實真相正是元春點戲《一捧雪》的喻義所在。
而這些“真事”是注定要在書中的“甄家”身上發作出來。甄家藏匿財物之事露白,很可能便是賈府被抄的導火索,而這個導火索,又由賈府掌門人王熙鳳親手點燃,是非常合理的。
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製燈迷賈政悲讖語》中,所有人都隻注意到寶釵點了一隻《寄生草》解與寶玉聽,卻忽略了鳳姐點的是《劉二當衣》,焉知不寓含深意呢?
倘若果然鳳姐偷當甄家的財物,那甄家已經獲罪,財物屬違禁品,不可能在京中出手,這時候冷子興這個人物就派上用場了。他是專門從京中販了古董往金陵去賣的,正可替王熙鳳跑腿。古董案便在他身上發作出來,王熙鳳罪名難逃。
那麽,這“一從二令三人木”的“從冷休”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是說王熙鳳乃至整個賈府的命運,是從冷子興這個小人物身上開始敗落的,這個“休”字,可以有兩個解釋,一是“休妻”的休,二是“萬事皆休”的休。
很可能賈璉最終休了王熙鳳,因為尤二姐死後,他曾指著牆頭發誓要查出真凶來替她報仇;張華並沒有死,胡太醫也隻是暫時避風頭去了,這兩個人很有可能將來會把鳳姐害死尤二姐的真相托出,並向官府翻案,加上邢夫人一直不喜歡鳳姐,很可能攛掇賈璉休妻。
脂批告訴我們,王熙鳳曾淹蹇於獄神廟中,原因可能是被囚,也可能是被休後無家可歸,隻得寄宿廟中。而無論是被囚後“遞解還鄉”,還是被休後獨自回娘家,都堪稱“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但她是不是安全地回到了金陵呢?
第十六回中,王熙鳳在鐵檻寺收了淨虛老禿尼的銀子,枉送了張金哥與守備兒子一雙情人的小命後,甲戌本有雙行夾批:
“一段收拾過阿鳳心機膽量,真與雨村是一對亂世之奸雄。後文不必細寫其事,則知其乎生之作為。回首時,無怪乎其慘痛之態,使天下癡心人同來一警,或可期共入於恬然自得之鄉矣。脂硯。”
“回首”這個詞,正文中出現過兩次這個詞,一次是在元春詩謎中提到“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另一次是在第五十四回,寶玉回房時,正遇見襲人同鴛鴦聊天,怨——
“忽聽鴛鴦歎了一聲,說道:‘可知天下事難定。論理你單身在這裏,父母在外頭,每年他們東去西來,沒個定準,想來你是不能送終的了,偏生今年就死在這裏,你倒出去送了終。’襲人道:‘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夠看父母回首。太太又賞了四十兩銀子,這倒也算養我一場,我也不敢妄想了。’”
由此可見,“回首”在這裏特指“死”。脂批中說熙鳳“回首時無怪乎慘痛之態”,可能是判解還鄉時病死途中,淒惶之至,故而才有“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慘痛之態”。
可感慨的是,書中第二回中冷子興第一次出場,便出計謀劃,送了賈雨村進京,而他自己,則差點遞解還鄉,到了最後,又很可能引發王熙鳳哭向金陵,這才真叫天道循環,事非偶然呢!
從賈雨村看曹家被抄
書中第二回寫明,那賈雨村也確是個有真才實學的,別過甄士隱後,進京趕考,輕鬆中了進士,選了外班,升了本府知府,於是鳴鑼開道大顯威風,還順心如意娶了嬌杏。
但不上一年,便因“貪酷之弊”“恃才侮上”被參了一本,說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我們要注意這幾句評語,每一句都是有其特殊意義的。“貪酷之弊”是從古至今所有犯事官員最常有的罪名,“恃才侮上”幾乎是其必然後果。而“且沽清正之名,暗結虎狼之屬”是雍正朝最恨之事,結黨營私,殺無赦,至於“地方多事,民命不堪”既是必有之事,也是曆史隱射。
這幾句話,同時也是曹家當年敗落的根本原因。
書中介紹林如海時說他“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士,今欽點為巡鹽禦史。”
這蘭台寺大夫旁邊有甲戌眉批:“官製半遵古名亦好。餘最喜此等半有半無,半古半今,事之所無,理之必有,極玄極幻,荒唐不經之處。”點出“蘭台寺大夫”原是虛構之銜,然而接下來的“巡鹽禦史”卻是實實在在的曆史,脂硯偏偏沒有批語了,可見以幻遮實。
曹雪芹祖父曹寅曾任蘇州織造,兩淮巡鹽禦史,四次駐蹕接駕,這是曹家最輝煌的往事,卻也是一切衰敗的根本。
正如甲戌本第十六回總批中,脂硯齋批:“借省親事寫南巡,出脫心中多少憶昔感今!”
憶昔,乃指曹寅在江寧織造署四次接駕的崇耀往事;感今,是說如今子弟流散,潦倒滄桑之悲慘現狀。
而曹家的潦倒,正是因為接駕落下了巨大虧空、被朝廷追逼欠款所致,真是最輝煌成績,最悵恨罪名。所以,作者在這一回中借趙嬤嬤之口假說甄家事:
“還有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鳳姐道:“常聽見我們太爺們也這樣說,豈有不信的。隻納罕他家怎麽就這麽富貴呢?”趙嬤嬤道:“告訴奶奶一句話,也不過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誰家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
在這段話中,脂硯接連批下數條沉痛之批,再三提醒讀者著眼:真是“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麽?事實遠不是那麽簡單。
康熙五十一年,《內務府奏詳核烏羅圖查算西花園工程用銀不實應予議處摺》有載,聲稱曹寅在西花園修建房屋、挖河、堆泊岸等項工程用銀十一萬餘兩,修建房屋、亭子、船隻、雨搭、簾子等項,用銀七萬七千餘兩。所以康熙在第一次駐蹕後曾發出元春之歎:“奢靡太過了。”並在李煦奏折上硃批道:“朕自九月二十五日自陸路看河工,去爾等三處,千萬不可如前歲伺候。”
第二回中賈村說舊年曾遊金陵石頭城,“大門前雖冷落無人,隔著圍牆一望,裏麵廳殿樓閣,也還都崢嶸軒峻,就是後一帶花園子裏,樹林山石也都還有蓊蔚洇潤之氣,那裏像個衰敗之家?”
在“後一帶花園子裏”旁邊,甲戌本側批:“後何不直用西字?”又自問自答或可能是朋友間問答曰:“恐先生墮淚,故不敢用西字。”
這正是因為“西花園”實是曹家為接駕而擴建,也就為了建這西花園,曹家才欠下了巨大虧空,遭人彈駭,蘊下大禍,貽禍子孫。
康熙一則袒護曹家,二則也知曹家虧空巨大,曹寅早逝,後繼無人扛鼎,因此命曹頫過繼襲位。不過曹頫的能力才幹實在一般般,非但沒有什麽補天之才,而且屢屢犯錯。康熙五十二年奏折中,曹頫說:
“竊奴才父寅去年身故,荷蒙萬歲天高地厚洪恩,憐念奴才母子孤寡無依,錢糧補欠未完,特命李煦代任兩淮鹽差一年,將所得銀共五十八萬六千兩零所以織造各項錢糧及代商完欠,李煦與奴才眼同具已解補清完,共五十四萬九千六百餘兩。”
似乎已經通過自己與舅舅李煦連續當差已經把債還了。可是康熙五十五年,又發現還有曹寅在世時所欠債務計二十六萬三千餘兩。康熙五十六年,李煦再度出任巡鹽禦史,據其七月十三日奏折稱,“兩織造衙門共補過五十四萬二千兩,但仍有虧欠二十八萬八千兩另。”
這時候,不斷參奏曹頫、李煦的折子已經很多,但是康熙一再偏袒,不肯重治,隻是屢屢下旨,促其清還:
“風聞庫帑虧空者甚多,卻不知爾等作何法補完?留心,留心,留心,留心,留心!”
“兩淮弊情多端,虧空甚多,必要設法補完,任內無事方好,不可疏忽。千萬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虧空太多,甚有關係,十分留心,還未知後來如何,不要看輕了。”
即便是皇上有心偏袒,但是情麵要講,法理也要講,所以康熙一再提醒曹家留心、小心、不要看輕了。
可惜的是,曹頫仍未小心,繼續犯錯。康熙駕崩,雍正上台後,辣手治理,清查虧欠,再不留情,共查出李煦虧空庫帑四十五萬兩,曹頫為四萬五千餘兩。
但到了這個時候,雍正仍然沒有直接下旨查抄,而是循父皇所為再加寬限,允其三年清還。
雍正二年(1724年),曹頫上了一道請安褶子,內容極簡單:“江寧織造奴才曹頫跪奏:恭請萬歲聖安。”
然而雍正的朱批回複卻極詳細:
“朕安。你是奉旨交與怡親王傳奏你的事的,諸事聽王子教導而行。你若自己不為非,諸事王子照看得你來;你若作不法,憑誰不能與你作福。不要亂跑門路,瞎費心思力量買禍受。除怡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拖累自己。為什麽不揀省事有益的做,做費事有害的事?因你們向來混帳風俗慣了,恐人指稱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錯會朕意,故特諭你。若有人恐嚇詐你,不妨你就求問怡親王,況王子甚疼憐你,所以朕將你交與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亂一點。壞朕聲名,朕就要重重處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諭。”
這道朱批慈威並重,情意殷殷,是雍正難得的真情流露的一道諭旨。
同時,我們可以從這道朱批推測出幾件事來:
1、此時曹頫已經“犯了事”;
2、有官員或宿敵趁機向曹頫施壓、恐嚇、敲詐、納賄;
3、曹頫四處托門路脫罪,又或是轉移財物,正如書中江南甄家犯事後偷運箱籠至賈家的情形;
4、雍正指派怡親王處理曹家事,並且怡親王對曹頫深為眷顧。
直到這個時候,曹頫如果能做到“眼前無路想回頭”,或許也還為時未晚。可是偏偏他卻“身後有餘忘縮手”,又做了一件大錯事。
雍正寬限的三年期已過,曹頫非但仍未補上虧欠,而且所經管的織造處交到皇宮的綢料多次出現質量問題,有料質輕薄以及落色種種弊病,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至少也是個玩忽職守。
因此雍正親自參與了這些事件的督察處理,中間還考慮到是否有人“有意挑選落色緞疋,陷害織造官員”,仍是想過為曹頫開脫的。可就在這時,又發生了曹頫家奴在山東長清等處勒索驛站案;更有甚者,還傳出曹頫暗移家產事。這才真正犯了雍正的大忌:好啊,你藏起財寶不還款,還天天哭窮,朕再三開脫你,你倒變本加厲蒙混朕,豈能饒恕?
當此時,雍正痛下決心,於雍正五年十二月下旨查抄:
“江寧織造曹頫,行為不端,織造款項虧空甚多。朕屢次施恩寬限,令其賠補。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應盡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圖報,反而將家中財物暗移他處,企圖隱蔽,有違朕意,甚屬可惡!”
抄家,封門,捉捕,曹家就此敗落。
我們細看這段曆史,是否正如賈雨村所犯之錯:“貪酷之弊”“恃才侮上”,“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因此,曹雪芹的身份一直有人懷疑不是曹寅正脈,因其不在族譜。有可能他隻是曹家一個遠親,比如賈薔這樣的窮親戚,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也受了池魚之殃。作為家族一員,對於曹寅家事也是非常清楚的。同時,他對於曹頫以及曹家權貴的作為頗為不滿,所以文中據實而書,語含諷誡,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要特別提醒的是,在曹家抄沒之先,早在雍正元年,曹氏姻親李煦已經先被革職抄家,這很可能就是書中甄家被抄的隱射。主持清查的,正是怡親王允祥。這也是我在紅樓續書中讓忠順府與北靜府同時清查的緣故,因為有很多專家指出,北靜王的原型,正是怡親王允祥。
李煦雖與曹頫先後被抄,罪名不同。李煦獲罪是因為政治上站錯了隊,“讒附阿其那”,處以斬刑,後被發往打牲烏拉;而曹頫則是“行為不端,虧欠甚多”,隻是抄家。後來似乎還有過一段小陽春的階段,可惜子孫無為,到底還是二次敗落了。
賈雨村與林黛玉
前文說到,早在第一回時,甄士隱已於夢中聞知絳珠仙子與神瑛侍者的一段“還淚前緣”,這算是黛玉的第一次暗出;到了第二回,黛玉的故事又由賈雨村口中再次帶出,但仍是暗出。直到第三回黛玉進京,才借著寶玉的眼睛清清楚楚讓林黛玉有了第一次正麵亮相,足見身份之隆。
賈雨村戲分雖不多,卻是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因為整部《紅樓夢》就是一部“假語村言”麽。
他在開篇第一回裏就念了一句聯:
“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上聯典出《論語》,孔子問子貢說你是一塊玉的話,是希望標價賣掉還是長久收藏,子貢回答說要呆在櫃子中,遇到肯出好價錢的人才賣;下聯說的是仙女送給漢武帝一支釵子,他收在匣子裏,後來卻化成白燕飛走了。
從字麵來說,這裏是引用了兩個典故來表達雨村等待機遇渴望飛升的心態,所以甄士隱聽了此聯讚歎:“雨村兄真抱負不淺也!”
聯係到本書來講,則無疑“玉”和“釵”都有所指。
甲戌側批:“表過黛玉則緊接上寶釵。”又有夾批:“前用二玉合傳,今用二寶合傳,自是書中正眼。”
明確指出上聯說黛玉,下聯說寶釵。
因為“價”與“賈”相通,“時飛”又是賈雨村的字,於是就有人聯想到寶釵將來會改嫁賈雨村,這未免牽強,因為“山中高士晶瑩雪”斷不至如此敗行,而且“致使鎖枷扛”的賈雨村大概也等不到那會兒。
其實不必想得那麽久遠,因為這兩句詩很可能隻是指眼下即將發生的事——賈雨村得了甄士隱的銀子,進京趕考中舉是接下來就做到了的,同樣的,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出場也離此不遠了。
所以第二回裏賈雨村便做了黛玉的蒙師,接著又因審理葫蘆案帶出薛家,在書中一直起著牽引的作用。“玉”與“釵”所等的,不過就是賈時飛的報幕揭簾而已。
賈雨村隻教了黛玉一年,賈敏就亡故了,甲戌本有眉批:“上半回已終,寫‘仙逝’正為黛玉也。故一句帶過,恐閑文有妨正筆。”
正筆是什麽呢?自然是黛玉。還有寶玉。
不過到這時,書中仍未正麵描寫黛玉,隻是在賈雨村路遇冷子興時,說起林黛玉的與眾不同,而我們也是第一次了解落入凡塵後的絳珠仙草與神瑛侍者的近況:
“雨村拍案笑道:‘怪道這女學生讀至凡書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寫字遇‘‘敏’字,又減一二筆,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聽你說的,是為此無疑矣。怪道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為榮府之孫,又不足罕矣。可傷上月竟亡故了。’子興歎道:‘老姊妹四個,這一個是極小的,又沒了。長一輩的姊妹,一個也沒了。隻看這小一輩的,將來之東床如何呢。’雨村道:‘正是,方才說這政公,已有銜玉之兒,又有長子所遺一個弱孫。這赦老竟無一個不成?’”
這段對話不僅從側麵寫出了黛玉清越絕塵的性情作派,而且自然引出了“隻看這小一輩的將來之東床如何”的設問。
“東床”的典故出自《晉書·王羲之傳》,說的是太尉郗鑒選女婿,年輕才俊們人人拘謹,隻有王羲之坦腹東床,泰然自若,於是就被選中了。從此人們就以“東床”指代“女婿”。
這裏雨村剛說完林黛玉的故事,冷子興就感慨說不知道這一輩的小姐們將來會嫁些什麽人,而賈雨村又接口說起賈政的銜玉之子賈寶玉來,這三句話接起來就是:“黛玉——東床——寶玉”!
——可歎寶黛兩個還不曾見麵,倒在賈冷二人的對話裏先遙遙映照了。
倘或故事真能如此順理成章,該是多麽好啊。可惜《紅樓夢》說的就是“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總不脫此塵網。
賈雨村見了冷子興後回去,第二天即與林如海談論進京事宜,並且得償所願,拿了如海的薦書,另乘一隻船,依附著黛玉的大船一塊進京了。
之後,書中再沒有關於賈雨村與林黛玉的正麵交集。然而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秦鯨卿夭逝黃泉路》,還有一段很重要的描寫:
“且喜賈璉與黛玉回來,先遣人來報信,明日就可到家,寶玉聽了,方略有些喜意。細問原由,方知賈雨村也進京陛見,皆由王子騰累上保本,此來後補京缺,與賈璉是同宗弟兄,又與黛玉有師從之誼,故同路作伴而來。林如海已葬入祖墳了,諸事停妥,賈璉方進京的。本該出月到家,因聞元春喜信,遂晝夜兼程而進,一路俱各平安。”
原來,不僅第一次黛玉進京是由賈雨村護送的,這第二次進京,還是與賈雨村作伴。而且既然特地點出雨村因與黛玉有“師從之誼”,才會同路作伴,那麽其間兩人見麵也是不會特別避忌的。正相反,黛玉聽說老師來了,出於尊重,也是要特地麵見行禮的。
後文說寶玉與黛玉小別重逢,“心中品度黛玉,越發出落得超逸了”。這段話,也等於寫了雨村的心理。這賈雨村自送了女學生進京後,總有五六年未見了,重逢之際必然也會“心中品度”,暗加讚歎的。
寶玉品度過黛玉之後,不知道怎麽表達這份思念愛慕之心才好,特特地將北靜王贈的鶺鴒香念珠珍重相贈,然而黛玉卻看不上,說“什麽臭男人拿過的!”擲而不取。脂硯齋在此處批語“略一點黛玉性情,趕忙收住,正留為後文地步”,顯然這段還有餘波。
而雨村品度過黛玉之後,知其越發超逸,將來又會如何將她作為奇貨可居獻寶權貴呢?
這接連的兩段文字,先寫了賈雨村與賈璉作伴,護送黛玉回京;又寫了寶玉將北靜王所贈之物轉贈黛玉被拒。遙遙地把“賈雨村、賈璉——林黛玉——賈寶玉——北靜王”幾個人聯係了起來。
那麽,這幾個人之間,後文還會有戲嗎?後文再敘。
第二回開篇有一首回前詩:
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
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
這個“冷眼人”三字頗堪玩味,既是字麵上的冷眼旁觀之人,又特指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脂硯在此有一行眉批:“故用冷子興演說。”再次提醒看官:冷子興即是“冷眼人”,而這“冷眼人”乃是預知賈府興衰的關鍵人物。
可見,他不僅僅是在這一回中演說榮寧二府淵源的人,也是將來見證榮寧衰落之人,甚至,有可能就是引發衰落的一枚引線。
《金陵十二釵》的冊子中,關於王熙鳳的那一頁,畫著一片冰山,上麵有一隻雌鳳。其判曰: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鳥”合起來即是一個“鳳”字,立在冰山之上,是冰雪將融,大廈將傾的意思,也就是詩中說的“末世”;鳳姐之才幹超群是無庸置疑的,所以第二句也很好解釋;然而第三句“一從二令三人木”,卻是紅學課題上的一道不解之謎。
有人說,這是指王熙鳳婚姻生活中的三個階段:初而賈璉對她言聽計從,後來反向她發號施令,最終把她休了。“人木”兩個字,合起來是個“休”字,也就是脂批所說的“拆字法”。
也有人說,二令合成一個“冷”字,指柳湘蓮,因為回目裏有《冷二郎一冷入空門》的說法;王熙鳳是被柳湘蓮殺死的,為的是替秦可卿報仇,至於怎麽繞到這個題目上的,說起來太過複雜,不做引論。
還有人說,“三人木”,是指三個木頭人,即王夫人、李紈、迎春,還有說板兒的,因為“板”是木頭做的……
總之,眾說紛紜,迄今無定論。
但是,我卻認為,此“二令”合成一個“冷”字,隻能是指冷子興。要知道,在整個榮寧府的關鍵人物中,唯王熙鳳與冷子興是有過真正交集的。
不但王熙鳳這個人物的第一次出場,是在《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向賈雨村做出一番言簡意駭的介紹:
“若問那赦公,也有二子。長名賈璉,今已二十來往了。親上作親,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內侄女,今已娶了二年。這位璉爺身上現捐的是個同知,也是不肯讀書,於世路上好機變,言談去的,所以如今隻在乃叔政老爺家住著,幫著料理些家務。誰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後,倒上下無一人不稱頌他夫人的,璉爺倒退了一射之地。說模樣又極標致,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
這一回中,是王熙鳳第一次暗出,卻是冷子興這個人物在全書八十回中的惟一一次正麵出場。
而在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中,冷子興有過一次暗出,卻是王熙鳳的明出。周瑞家的替薛姨媽給各房送宮花,她女兒忽然找了來,說女婿惹了官司,被人告到衙門裏,要遞解還鄉——
“原來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興,近因賣古董和人打官司,故教女人來討情分。周瑞家的仗著主子的勢利,把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間隻求求鳳姐兒便完了。”
寥寥數語,收拾了一小段插曲。此後再未見冷子興其人,因此紅學家們也都把他忘記了,忘了他比柳湘蓮更有資格來擔當這個“冷”字的代言人。如果說柳湘蓮有冷二郎之稱就是冷,那麽尤氏也說過惜春“可知你是個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豈不也是冷字了?妙玉自然更冷,而寶釵亦有冷美人之稱,豈不都比柳湘蓮更有說服力?
然而冷子興,卻是明明白白,全書獨一無二姓“冷”的人,並且是與王熙鳳有過真正交集的。要注意的是,冷子興輾轉向王熙鳳求助,是因他被判“遞解還鄉”,還的是哪個鄉?自然是金陵,因為開篇已經交代了這冷子興亦是金陵人氏,在都中開古董行。
他是仗著王熙鳳的出手相助而幸免於難,得以留在都中的。
而王熙鳳的最終結局是什麽呢?
判詞最後一句寫:“哭向金陵事更哀”。她最後竟離開都中,回到了金陵,同冷子興掉了個過兒。
這兩個人的命運之線,真是遙遙呼應,互為首尾。
很有可能,王熙鳳“哭向金陵”的原因與冷子興有關。會是什麽關係呢?
尤氏打趣王熙鳳時曾說過:“我看著你……弄這些錢那裏使去!使不了,明兒帶了棺材裏使去。”脂批說:“此言不假,伏下後文短命。”可見鳳姐之死與錢財有關。
錢財招禍的原因,可能有三點:一是貪汙受賄,害死人命;二是設貸獲利。這兩點都是前文明寫的,而第三點,則是我的推測,更是惹禍的關鍵,即當賣犯官財物。
元春省親時,點的第一出戲就是《豪宴》,庚辰本有雙行夾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說明賈家的敗落與一件古董有關。
而冷子興,正是開古董行的。
第七十二回中,鳳姐說賈母生日,王夫人無錢送禮,還是鳳姐提議,把後樓上現有些沒要緊的大銅錫家夥當了四五箱子,弄了三百銀子搪羞。賈璉也攛掇鴛鴦拿賈母眼麵前用不著的東西去當,還曾惹得邢夫人大說閑話,顯然以後再要騰挪銀兩時,賈母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那麽,再有了大事用錢,最現成也最可能的捷徑就是將甄家藏在賈家的財物偷偷拿去當了。
事實上,曆史上曹家被抄的重罪之一,正是曾替雍正的政敵塞思黑收藏了一對金獅子,而曹家自己也在事敗前偷偷轉移家產,這些史實真相正是元春點戲《一捧雪》的喻義所在。
而這些“真事”是注定要在書中的“甄家”身上發作出來。甄家藏匿財物之事露白,很可能便是賈府被抄的導火索,而這個導火索,又由賈府掌門人王熙鳳親手點燃,是非常合理的。
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製燈迷賈政悲讖語》中,所有人都隻注意到寶釵點了一隻《寄生草》解與寶玉聽,卻忽略了鳳姐點的是《劉二當衣》,焉知不寓含深意呢?
倘若果然鳳姐偷當甄家的財物,那甄家已經獲罪,財物屬違禁品,不可能在京中出手,這時候冷子興這個人物就派上用場了。他是專門從京中販了古董往金陵去賣的,正可替王熙鳳跑腿。古董案便在他身上發作出來,王熙鳳罪名難逃。
那麽,這“一從二令三人木”的“從冷休”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是說王熙鳳乃至整個賈府的命運,是從冷子興這個小人物身上開始敗落的,這個“休”字,可以有兩個解釋,一是“休妻”的休,二是“萬事皆休”的休。
很可能賈璉最終休了王熙鳳,因為尤二姐死後,他曾指著牆頭發誓要查出真凶來替她報仇;張華並沒有死,胡太醫也隻是暫時避風頭去了,這兩個人很有可能將來會把鳳姐害死尤二姐的真相托出,並向官府翻案,加上邢夫人一直不喜歡鳳姐,很可能攛掇賈璉休妻。
脂批告訴我們,王熙鳳曾淹蹇於獄神廟中,原因可能是被囚,也可能是被休後無家可歸,隻得寄宿廟中。而無論是被囚後“遞解還鄉”,還是被休後獨自回娘家,都堪稱“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但她是不是安全地回到了金陵呢?
第十六回中,王熙鳳在鐵檻寺收了淨虛老禿尼的銀子,枉送了張金哥與守備兒子一雙情人的小命後,甲戌本有雙行夾批:
“一段收拾過阿鳳心機膽量,真與雨村是一對亂世之奸雄。後文不必細寫其事,則知其乎生之作為。回首時,無怪乎其慘痛之態,使天下癡心人同來一警,或可期共入於恬然自得之鄉矣。脂硯。”
“回首”這個詞,正文中出現過兩次這個詞,一次是在元春詩謎中提到“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另一次是在第五十四回,寶玉回房時,正遇見襲人同鴛鴦聊天,怨——
“忽聽鴛鴦歎了一聲,說道:‘可知天下事難定。論理你單身在這裏,父母在外頭,每年他們東去西來,沒個定準,想來你是不能送終的了,偏生今年就死在這裏,你倒出去送了終。’襲人道:‘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夠看父母回首。太太又賞了四十兩銀子,這倒也算養我一場,我也不敢妄想了。’”
由此可見,“回首”在這裏特指“死”。脂批中說熙鳳“回首時無怪乎慘痛之態”,可能是判解還鄉時病死途中,淒惶之至,故而才有“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慘痛之態”。
可感慨的是,書中第二回中冷子興第一次出場,便出計謀劃,送了賈雨村進京,而他自己,則差點遞解還鄉,到了最後,又很可能引發王熙鳳哭向金陵,這才真叫天道循環,事非偶然呢!
從賈雨村看曹家被抄
書中第二回寫明,那賈雨村也確是個有真才實學的,別過甄士隱後,進京趕考,輕鬆中了進士,選了外班,升了本府知府,於是鳴鑼開道大顯威風,還順心如意娶了嬌杏。
但不上一年,便因“貪酷之弊”“恃才侮上”被參了一本,說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我們要注意這幾句評語,每一句都是有其特殊意義的。“貪酷之弊”是從古至今所有犯事官員最常有的罪名,“恃才侮上”幾乎是其必然後果。而“且沽清正之名,暗結虎狼之屬”是雍正朝最恨之事,結黨營私,殺無赦,至於“地方多事,民命不堪”既是必有之事,也是曆史隱射。
這幾句話,同時也是曹家當年敗落的根本原因。
書中介紹林如海時說他“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士,今欽點為巡鹽禦史。”
這蘭台寺大夫旁邊有甲戌眉批:“官製半遵古名亦好。餘最喜此等半有半無,半古半今,事之所無,理之必有,極玄極幻,荒唐不經之處。”點出“蘭台寺大夫”原是虛構之銜,然而接下來的“巡鹽禦史”卻是實實在在的曆史,脂硯偏偏沒有批語了,可見以幻遮實。
曹雪芹祖父曹寅曾任蘇州織造,兩淮巡鹽禦史,四次駐蹕接駕,這是曹家最輝煌的往事,卻也是一切衰敗的根本。
正如甲戌本第十六回總批中,脂硯齋批:“借省親事寫南巡,出脫心中多少憶昔感今!”
憶昔,乃指曹寅在江寧織造署四次接駕的崇耀往事;感今,是說如今子弟流散,潦倒滄桑之悲慘現狀。
而曹家的潦倒,正是因為接駕落下了巨大虧空、被朝廷追逼欠款所致,真是最輝煌成績,最悵恨罪名。所以,作者在這一回中借趙嬤嬤之口假說甄家事:
“還有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鳳姐道:“常聽見我們太爺們也這樣說,豈有不信的。隻納罕他家怎麽就這麽富貴呢?”趙嬤嬤道:“告訴奶奶一句話,也不過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誰家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
在這段話中,脂硯接連批下數條沉痛之批,再三提醒讀者著眼:真是“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麽?事實遠不是那麽簡單。
康熙五十一年,《內務府奏詳核烏羅圖查算西花園工程用銀不實應予議處摺》有載,聲稱曹寅在西花園修建房屋、挖河、堆泊岸等項工程用銀十一萬餘兩,修建房屋、亭子、船隻、雨搭、簾子等項,用銀七萬七千餘兩。所以康熙在第一次駐蹕後曾發出元春之歎:“奢靡太過了。”並在李煦奏折上硃批道:“朕自九月二十五日自陸路看河工,去爾等三處,千萬不可如前歲伺候。”
第二回中賈村說舊年曾遊金陵石頭城,“大門前雖冷落無人,隔著圍牆一望,裏麵廳殿樓閣,也還都崢嶸軒峻,就是後一帶花園子裏,樹林山石也都還有蓊蔚洇潤之氣,那裏像個衰敗之家?”
在“後一帶花園子裏”旁邊,甲戌本側批:“後何不直用西字?”又自問自答或可能是朋友間問答曰:“恐先生墮淚,故不敢用西字。”
這正是因為“西花園”實是曹家為接駕而擴建,也就為了建這西花園,曹家才欠下了巨大虧空,遭人彈駭,蘊下大禍,貽禍子孫。
康熙一則袒護曹家,二則也知曹家虧空巨大,曹寅早逝,後繼無人扛鼎,因此命曹頫過繼襲位。不過曹頫的能力才幹實在一般般,非但沒有什麽補天之才,而且屢屢犯錯。康熙五十二年奏折中,曹頫說:
“竊奴才父寅去年身故,荷蒙萬歲天高地厚洪恩,憐念奴才母子孤寡無依,錢糧補欠未完,特命李煦代任兩淮鹽差一年,將所得銀共五十八萬六千兩零所以織造各項錢糧及代商完欠,李煦與奴才眼同具已解補清完,共五十四萬九千六百餘兩。”
似乎已經通過自己與舅舅李煦連續當差已經把債還了。可是康熙五十五年,又發現還有曹寅在世時所欠債務計二十六萬三千餘兩。康熙五十六年,李煦再度出任巡鹽禦史,據其七月十三日奏折稱,“兩織造衙門共補過五十四萬二千兩,但仍有虧欠二十八萬八千兩另。”
這時候,不斷參奏曹頫、李煦的折子已經很多,但是康熙一再偏袒,不肯重治,隻是屢屢下旨,促其清還:
“風聞庫帑虧空者甚多,卻不知爾等作何法補完?留心,留心,留心,留心,留心!”
“兩淮弊情多端,虧空甚多,必要設法補完,任內無事方好,不可疏忽。千萬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虧空太多,甚有關係,十分留心,還未知後來如何,不要看輕了。”
即便是皇上有心偏袒,但是情麵要講,法理也要講,所以康熙一再提醒曹家留心、小心、不要看輕了。
可惜的是,曹頫仍未小心,繼續犯錯。康熙駕崩,雍正上台後,辣手治理,清查虧欠,再不留情,共查出李煦虧空庫帑四十五萬兩,曹頫為四萬五千餘兩。
但到了這個時候,雍正仍然沒有直接下旨查抄,而是循父皇所為再加寬限,允其三年清還。
雍正二年(1724年),曹頫上了一道請安褶子,內容極簡單:“江寧織造奴才曹頫跪奏:恭請萬歲聖安。”
然而雍正的朱批回複卻極詳細:
“朕安。你是奉旨交與怡親王傳奏你的事的,諸事聽王子教導而行。你若自己不為非,諸事王子照看得你來;你若作不法,憑誰不能與你作福。不要亂跑門路,瞎費心思力量買禍受。除怡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拖累自己。為什麽不揀省事有益的做,做費事有害的事?因你們向來混帳風俗慣了,恐人指稱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錯會朕意,故特諭你。若有人恐嚇詐你,不妨你就求問怡親王,況王子甚疼憐你,所以朕將你交與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亂一點。壞朕聲名,朕就要重重處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諭。”
這道朱批慈威並重,情意殷殷,是雍正難得的真情流露的一道諭旨。
同時,我們可以從這道朱批推測出幾件事來:
1、此時曹頫已經“犯了事”;
2、有官員或宿敵趁機向曹頫施壓、恐嚇、敲詐、納賄;
3、曹頫四處托門路脫罪,又或是轉移財物,正如書中江南甄家犯事後偷運箱籠至賈家的情形;
4、雍正指派怡親王處理曹家事,並且怡親王對曹頫深為眷顧。
直到這個時候,曹頫如果能做到“眼前無路想回頭”,或許也還為時未晚。可是偏偏他卻“身後有餘忘縮手”,又做了一件大錯事。
雍正寬限的三年期已過,曹頫非但仍未補上虧欠,而且所經管的織造處交到皇宮的綢料多次出現質量問題,有料質輕薄以及落色種種弊病,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至少也是個玩忽職守。
因此雍正親自參與了這些事件的督察處理,中間還考慮到是否有人“有意挑選落色緞疋,陷害織造官員”,仍是想過為曹頫開脫的。可就在這時,又發生了曹頫家奴在山東長清等處勒索驛站案;更有甚者,還傳出曹頫暗移家產事。這才真正犯了雍正的大忌:好啊,你藏起財寶不還款,還天天哭窮,朕再三開脫你,你倒變本加厲蒙混朕,豈能饒恕?
當此時,雍正痛下決心,於雍正五年十二月下旨查抄:
“江寧織造曹頫,行為不端,織造款項虧空甚多。朕屢次施恩寬限,令其賠補。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應盡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圖報,反而將家中財物暗移他處,企圖隱蔽,有違朕意,甚屬可惡!”
抄家,封門,捉捕,曹家就此敗落。
我們細看這段曆史,是否正如賈雨村所犯之錯:“貪酷之弊”“恃才侮上”,“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因此,曹雪芹的身份一直有人懷疑不是曹寅正脈,因其不在族譜。有可能他隻是曹家一個遠親,比如賈薔這樣的窮親戚,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也受了池魚之殃。作為家族一員,對於曹寅家事也是非常清楚的。同時,他對於曹頫以及曹家權貴的作為頗為不滿,所以文中據實而書,語含諷誡,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要特別提醒的是,在曹家抄沒之先,早在雍正元年,曹氏姻親李煦已經先被革職抄家,這很可能就是書中甄家被抄的隱射。主持清查的,正是怡親王允祥。這也是我在紅樓續書中讓忠順府與北靜府同時清查的緣故,因為有很多專家指出,北靜王的原型,正是怡親王允祥。
李煦雖與曹頫先後被抄,罪名不同。李煦獲罪是因為政治上站錯了隊,“讒附阿其那”,處以斬刑,後被發往打牲烏拉;而曹頫則是“行為不端,虧欠甚多”,隻是抄家。後來似乎還有過一段小陽春的階段,可惜子孫無為,到底還是二次敗落了。
賈雨村與林黛玉
前文說到,早在第一回時,甄士隱已於夢中聞知絳珠仙子與神瑛侍者的一段“還淚前緣”,這算是黛玉的第一次暗出;到了第二回,黛玉的故事又由賈雨村口中再次帶出,但仍是暗出。直到第三回黛玉進京,才借著寶玉的眼睛清清楚楚讓林黛玉有了第一次正麵亮相,足見身份之隆。
賈雨村戲分雖不多,卻是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因為整部《紅樓夢》就是一部“假語村言”麽。
他在開篇第一回裏就念了一句聯:
“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上聯典出《論語》,孔子問子貢說你是一塊玉的話,是希望標價賣掉還是長久收藏,子貢回答說要呆在櫃子中,遇到肯出好價錢的人才賣;下聯說的是仙女送給漢武帝一支釵子,他收在匣子裏,後來卻化成白燕飛走了。
從字麵來說,這裏是引用了兩個典故來表達雨村等待機遇渴望飛升的心態,所以甄士隱聽了此聯讚歎:“雨村兄真抱負不淺也!”
聯係到本書來講,則無疑“玉”和“釵”都有所指。
甲戌側批:“表過黛玉則緊接上寶釵。”又有夾批:“前用二玉合傳,今用二寶合傳,自是書中正眼。”
明確指出上聯說黛玉,下聯說寶釵。
因為“價”與“賈”相通,“時飛”又是賈雨村的字,於是就有人聯想到寶釵將來會改嫁賈雨村,這未免牽強,因為“山中高士晶瑩雪”斷不至如此敗行,而且“致使鎖枷扛”的賈雨村大概也等不到那會兒。
其實不必想得那麽久遠,因為這兩句詩很可能隻是指眼下即將發生的事——賈雨村得了甄士隱的銀子,進京趕考中舉是接下來就做到了的,同樣的,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出場也離此不遠了。
所以第二回裏賈雨村便做了黛玉的蒙師,接著又因審理葫蘆案帶出薛家,在書中一直起著牽引的作用。“玉”與“釵”所等的,不過就是賈時飛的報幕揭簾而已。
賈雨村隻教了黛玉一年,賈敏就亡故了,甲戌本有眉批:“上半回已終,寫‘仙逝’正為黛玉也。故一句帶過,恐閑文有妨正筆。”
正筆是什麽呢?自然是黛玉。還有寶玉。
不過到這時,書中仍未正麵描寫黛玉,隻是在賈雨村路遇冷子興時,說起林黛玉的與眾不同,而我們也是第一次了解落入凡塵後的絳珠仙草與神瑛侍者的近況:
“雨村拍案笑道:‘怪道這女學生讀至凡書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寫字遇‘‘敏’字,又減一二筆,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聽你說的,是為此無疑矣。怪道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為榮府之孫,又不足罕矣。可傷上月竟亡故了。’子興歎道:‘老姊妹四個,這一個是極小的,又沒了。長一輩的姊妹,一個也沒了。隻看這小一輩的,將來之東床如何呢。’雨村道:‘正是,方才說這政公,已有銜玉之兒,又有長子所遺一個弱孫。這赦老竟無一個不成?’”
這段對話不僅從側麵寫出了黛玉清越絕塵的性情作派,而且自然引出了“隻看這小一輩的將來之東床如何”的設問。
“東床”的典故出自《晉書·王羲之傳》,說的是太尉郗鑒選女婿,年輕才俊們人人拘謹,隻有王羲之坦腹東床,泰然自若,於是就被選中了。從此人們就以“東床”指代“女婿”。
這裏雨村剛說完林黛玉的故事,冷子興就感慨說不知道這一輩的小姐們將來會嫁些什麽人,而賈雨村又接口說起賈政的銜玉之子賈寶玉來,這三句話接起來就是:“黛玉——東床——寶玉”!
——可歎寶黛兩個還不曾見麵,倒在賈冷二人的對話裏先遙遙映照了。
倘或故事真能如此順理成章,該是多麽好啊。可惜《紅樓夢》說的就是“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總不脫此塵網。
賈雨村見了冷子興後回去,第二天即與林如海談論進京事宜,並且得償所願,拿了如海的薦書,另乘一隻船,依附著黛玉的大船一塊進京了。
之後,書中再沒有關於賈雨村與林黛玉的正麵交集。然而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秦鯨卿夭逝黃泉路》,還有一段很重要的描寫:
“且喜賈璉與黛玉回來,先遣人來報信,明日就可到家,寶玉聽了,方略有些喜意。細問原由,方知賈雨村也進京陛見,皆由王子騰累上保本,此來後補京缺,與賈璉是同宗弟兄,又與黛玉有師從之誼,故同路作伴而來。林如海已葬入祖墳了,諸事停妥,賈璉方進京的。本該出月到家,因聞元春喜信,遂晝夜兼程而進,一路俱各平安。”
原來,不僅第一次黛玉進京是由賈雨村護送的,這第二次進京,還是與賈雨村作伴。而且既然特地點出雨村因與黛玉有“師從之誼”,才會同路作伴,那麽其間兩人見麵也是不會特別避忌的。正相反,黛玉聽說老師來了,出於尊重,也是要特地麵見行禮的。
後文說寶玉與黛玉小別重逢,“心中品度黛玉,越發出落得超逸了”。這段話,也等於寫了雨村的心理。這賈雨村自送了女學生進京後,總有五六年未見了,重逢之際必然也會“心中品度”,暗加讚歎的。
寶玉品度過黛玉之後,不知道怎麽表達這份思念愛慕之心才好,特特地將北靜王贈的鶺鴒香念珠珍重相贈,然而黛玉卻看不上,說“什麽臭男人拿過的!”擲而不取。脂硯齋在此處批語“略一點黛玉性情,趕忙收住,正留為後文地步”,顯然這段還有餘波。
而雨村品度過黛玉之後,知其越發超逸,將來又會如何將她作為奇貨可居獻寶權貴呢?
這接連的兩段文字,先寫了賈雨村與賈璉作伴,護送黛玉回京;又寫了寶玉將北靜王所贈之物轉贈黛玉被拒。遙遙地把“賈雨村、賈璉——林黛玉——賈寶玉——北靜王”幾個人聯係了起來。
那麽,這幾個人之間,後文還會有戲嗎?後文再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