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026章百家爭鳴(五)
“臥冰求魚乃是天下至孝,此話可是老夫子所言?”
“正是!”
這個叫屈敖的楚國士子仰天一笑,隨即說道:“可笑啊!可笑!今日若非親耳所聞,在下怎麽也不能相信如此荒謬的奇談,竟然出自號稱道德文章天下第一的孟子之口,如此看來外界關於儒家學派的傳聞,並非是空穴來風。”
“此話怎講?”萬章從座中赫然起身。
“諸位!試想想。”屈敖走到大廳的中央,意氣昂揚的說道:“為人子,為生病的母親做碗魚湯,原屬天經地義的份內之事,本不值得大加褒揚。連魚都弄不到的人,還能稱之為男人麽?竟然要傻到寒冷的冬天臥到冰凍的河床之上,以血肉之軀的體溫去化開河麵的寒冰,結果呢?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在下以為,這種人不是凍死,而是蠢死的。可孟老夫子呢?不僅大為宣揚,而且奉為至孝之舉。在此,姑且不論此故事的真假,就其言而論可謂居心叵測。”
說到這裏,屈敖走了孟子的麵前,說道:“人性的善惡,原本就屬於孰雞孰蛋之論,但就老夫子一生信奉性善之舉,這良好的願望在下欽佩;然則,老夫子那些愚民之舉,在下實是不敢苟同,教人不思進取,專做傻事,難道就是你儒家學派的後天教育?如此,老夫子說燕則燕敗,說齊則齊危,就不足為奇了。老夫子奔走遊說一生,竟也無法兜售出自己的那點理論也是可想而知地!”
“好!……!”屈敖的話音剛落,便博得了一個滿堂彩,但這個喝彩之聲,巴幗的氏族長老們沒有什麽門派之見,隻要言語精妙,他們一律喝彩。雖說這些巴國遺老骨子裏還是尚武,喜歡刀劍的搏殺。膽氣的較量,但這種高檔次的口舌之爭、是非之辯,竟然讓他們一個個聽得是如癡如醉……
‘臥冰求魚’這個成語龍鋒是知道的,但此時方才知道這個成語地來源於出處,原來竟是孟子所說。儒家一派的學說在後世褒貶不一,有地說他是華夏文明的精粹,有的說他是禁錮華夏文明發展的罪人。尤其是對這個學派倡導的愚民政策,更是口誅筆伐、罄竹難書。
龍鋒邊聽邊想,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儒家學派能影響以及流傳千年,自然是有他的可取之處,俗話說:去偽存精,去其糟粕,吸其精華。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如何區分精華與糟粕才是真正地學習態度。或許愚民也非孔孟的本意,他們隻是想教導君侯行仁政,教導百姓信善行善,但結果卻是這君侯沒信他們的勸說去實行仁政,到是百姓一個個卻信善行善了。一味的宣揚君子遠庖廚此等荒謬理論,連雞羊都不敢宰殺,又談何饑餐胡虜肉,笑飲匈奴血……
從此代代相傳,華夏兒郎血性漸漸的磨滅了,重義輕生,一喏千金的俠義之風消失了,以至於千年之後,被日本人欺負到了頭上,還在和他們禮讓。攘外必先安內。這話的道理。原本也是不錯的,但卻要分是什麽時候。如果到了國家危亡,民族危亡地時候還在窩裏鬥就…….
眾人的喝彩與叫好,將龍鋒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場,此時,他也異常的想知道這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如何來解釋這個愚民的問題。於是,他也和眾人一樣將目光注視到了孟子地身上。
“哈!哈!哈!哈!哈!”被後生晚輩們車**戰,在一個個咄咄逼人的言語下,孟子不怒反笑,朗聲說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此等撲風捉影,斷章取義之言,原本老夫不屑作答,但在座的諸位似乎有置我儒家一派於死地而後快的意思,那老夫就不得不答了。”
“何謂心?何謂行?你可知否?”孟子哈哈大笑之後,忽然冷冷的問道:“臥冰求魚隻是那麽一說,原意也隻是教人學其心而非其行,如若爾等定要斷章取義,那老夫也有話說。方才你似乎自稱是楚國人,老夫記得‘刻舟求劍、買蚌還珠、朝三暮四、可說的都是楚人,如此看來,楚人似乎與那個臥冰的傻兒到是有的一比呢。”
“你!你……”屈敖漲紅著臉,一時之見說不出話來,可孟子卻不待他緩過勁來,上前一步,老辣的眼光盯著他說道:“斷章取義又怎是治學之道?如此看來,這也就難怪楚地盛行蠻勇之風,而無開化文明之氣。”
見到這個楚國士子無言以對,龍鋒為了解開這個尷尬的場麵,笑著插言道:“老夫子此言恐怕有失偏頗?巴虎記得楚國有一個以詩歌文采著名於世地大家屈原啊,隻要楚國有他這麵旗幟,又怎會無開化文明之氣呢?”
“對啊!…….正是如此!”龍鋒地話引來一片附和之聲。
“君侯此言差矣!文華文明者,是由士子多寡學風厚薄所定也。邦國法製、民風民俗、農工勞作、財富分配、國人治亂者,方為文明之根也。”說到這裏,孟子環顧四周,正色高聲的說道,“屈原文才斐然,所作詩歌華麗之及。然則,他對當今大爭之世,楚國糜爛之勢,胸無一策,隻會吟風弄月,如此不思救黎民於水火,謂之------後皇嘉樹兮,生南國兮……。樹生南北乃是道法自然,又與你屈原何幹?”
“啊!……”大廳之中一齊驚歎起來,在場地所有人士一則驚詫這個孟老夫子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二則又覺得他過分刻薄。
到這個時候,這些挑戰的士子與孟老夫子一個個都出語尖刻,現在就已經是一個個麵紅耳赤了,再論下去恐怕就會有傷和氣,那樣的場麵是龍鋒不願意見到的,精彩的論戰已經見識,龍鋒也覺得該收場了,於是站了起來,舉著手中的酒爵,對眾人說道:“學術之爭,百家爭鳴,雖有理不辯不明之說,但終究要與實踐想結合,能夠行之有效才是真理。諸位能來我巴地,是我巴虎的榮幸,今天孟老夫子遠道而來,我們撇開門派學術之爭,為孟老夫子壽,幹此一爵!”
“為孟老夫子壽!”全場不約而同地一聲呼喝,同時舉起了酒爵。巴國的氏族長老他們見識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論戰,一個個到是真心敬酒。這些江州學宮的士子們原本對儒家學說不以為然,不料大王卻對這個孟老夫子甚為敬重,頓時便都心裏不痛快。好在,大王並未在言語之中對儒家學術加以肯定,總結性的來了個理論結合實踐,這些江州學宮的士子們頓時感到舒心,也就自然而然的舉酒相慶。
此時,論戰一結束,自然又是添酒回燈重開宴,鍾琴鼓瑟齊鳴,大雅之樂高奏,一個個明哞皓齒笑容燦爛的巴蜀女兒又舞動起來。席間一片歡聲笑語,見此情景,龍鋒欣然邀請孟子來江州開辦學宮,並答應出資籌措一切事務。
孟子原本是想來巴地看個究竟,但經過沿途見聞之後,覺得這巴國可是大有作為,不禁就起了老驥伏櫪的念頭,心想薑尚七十才入仕,輔佐文王一統天下,自己如今才剛過六旬,應該還可以有一番作為,於是對龍鋒的讚揚一邊謙遜,一邊試探的又拿出自己王道仁政的治國良方。
龍鋒一聽,原來這孟老夫子的意圖原來是這個,頓時就頭疼起來。雖說,他對儒家學說還不是完全明白,但通過這些年來的側麵了解,心裏隱隱覺得這儒家思想用來統一約束人的思想意識,還有點用,但對於提高國力,富國強兵,培養人的進取心,增強人的競爭意識,就顯得並不是那麽有用了。於是笑著顧左右而言它,說道:“先生遠來,先不談瑣事,治國之事,來日方長。來!來!幹!”
孟子見狀也知道此時說這些還不是時機,也住口不談,於是賓主盡歡而散。
翌日,龍鋒在議事大廳的例會上宣布:孟軻為巴國客卿,職同上大夫,並同時任命孟軻為江州民眾議會的榮譽議長。這麽個安排,孟軻較為滿意,因為這個民眾議會的功能,他已經聽龍鋒作過詳細的介紹,也正好可以發揮他的長處,為民請命!為民鼓與呼!
這些事情布置安排完畢,龍鋒便開始了為時三月的例行巡視,以前的巴國隻有十個縣,不到一月便可巡視完,現在增加到了三郡四十餘縣。時間一長,孟軻卻覺察到了自己的處境有些微妙,雖說自己與這個巴王的接觸不多,但憑著自己的閱人以及從江州氏族與百姓中的了解,得知這個巴王非同尋常,有主張但不剛愎,施仁政但不手軟,許多施政綱領與儒家學派所倡導的東西不謀而合,但又不僅相同。
凡此種種跡象表明,這巴王應該是個有為之君,但他的所作所為又似乎有些離經叛道,孟軻頓時覺得自己有責任將這個巴王引到正確的道路上來,但通過各方麵的了解,覺得自己又沒什麽把握,於是心中大是不安。
“臥冰求魚乃是天下至孝,此話可是老夫子所言?”
“正是!”
這個叫屈敖的楚國士子仰天一笑,隨即說道:“可笑啊!可笑!今日若非親耳所聞,在下怎麽也不能相信如此荒謬的奇談,竟然出自號稱道德文章天下第一的孟子之口,如此看來外界關於儒家學派的傳聞,並非是空穴來風。”
“此話怎講?”萬章從座中赫然起身。
“諸位!試想想。”屈敖走到大廳的中央,意氣昂揚的說道:“為人子,為生病的母親做碗魚湯,原屬天經地義的份內之事,本不值得大加褒揚。連魚都弄不到的人,還能稱之為男人麽?竟然要傻到寒冷的冬天臥到冰凍的河床之上,以血肉之軀的體溫去化開河麵的寒冰,結果呢?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在下以為,這種人不是凍死,而是蠢死的。可孟老夫子呢?不僅大為宣揚,而且奉為至孝之舉。在此,姑且不論此故事的真假,就其言而論可謂居心叵測。”
說到這裏,屈敖走了孟子的麵前,說道:“人性的善惡,原本就屬於孰雞孰蛋之論,但就老夫子一生信奉性善之舉,這良好的願望在下欽佩;然則,老夫子那些愚民之舉,在下實是不敢苟同,教人不思進取,專做傻事,難道就是你儒家學派的後天教育?如此,老夫子說燕則燕敗,說齊則齊危,就不足為奇了。老夫子奔走遊說一生,竟也無法兜售出自己的那點理論也是可想而知地!”
“好!……!”屈敖的話音剛落,便博得了一個滿堂彩,但這個喝彩之聲,巴幗的氏族長老們沒有什麽門派之見,隻要言語精妙,他們一律喝彩。雖說這些巴國遺老骨子裏還是尚武,喜歡刀劍的搏殺。膽氣的較量,但這種高檔次的口舌之爭、是非之辯,竟然讓他們一個個聽得是如癡如醉……
‘臥冰求魚’這個成語龍鋒是知道的,但此時方才知道這個成語地來源於出處,原來竟是孟子所說。儒家一派的學說在後世褒貶不一,有地說他是華夏文明的精粹,有的說他是禁錮華夏文明發展的罪人。尤其是對這個學派倡導的愚民政策,更是口誅筆伐、罄竹難書。
龍鋒邊聽邊想,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儒家學派能影響以及流傳千年,自然是有他的可取之處,俗話說:去偽存精,去其糟粕,吸其精華。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如何區分精華與糟粕才是真正地學習態度。或許愚民也非孔孟的本意,他們隻是想教導君侯行仁政,教導百姓信善行善,但結果卻是這君侯沒信他們的勸說去實行仁政,到是百姓一個個卻信善行善了。一味的宣揚君子遠庖廚此等荒謬理論,連雞羊都不敢宰殺,又談何饑餐胡虜肉,笑飲匈奴血……
從此代代相傳,華夏兒郎血性漸漸的磨滅了,重義輕生,一喏千金的俠義之風消失了,以至於千年之後,被日本人欺負到了頭上,還在和他們禮讓。攘外必先安內。這話的道理。原本也是不錯的,但卻要分是什麽時候。如果到了國家危亡,民族危亡地時候還在窩裏鬥就…….
眾人的喝彩與叫好,將龍鋒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場,此時,他也異常的想知道這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如何來解釋這個愚民的問題。於是,他也和眾人一樣將目光注視到了孟子地身上。
“哈!哈!哈!哈!哈!”被後生晚輩們車**戰,在一個個咄咄逼人的言語下,孟子不怒反笑,朗聲說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此等撲風捉影,斷章取義之言,原本老夫不屑作答,但在座的諸位似乎有置我儒家一派於死地而後快的意思,那老夫就不得不答了。”
“何謂心?何謂行?你可知否?”孟子哈哈大笑之後,忽然冷冷的問道:“臥冰求魚隻是那麽一說,原意也隻是教人學其心而非其行,如若爾等定要斷章取義,那老夫也有話說。方才你似乎自稱是楚國人,老夫記得‘刻舟求劍、買蚌還珠、朝三暮四、可說的都是楚人,如此看來,楚人似乎與那個臥冰的傻兒到是有的一比呢。”
“你!你……”屈敖漲紅著臉,一時之見說不出話來,可孟子卻不待他緩過勁來,上前一步,老辣的眼光盯著他說道:“斷章取義又怎是治學之道?如此看來,這也就難怪楚地盛行蠻勇之風,而無開化文明之氣。”
見到這個楚國士子無言以對,龍鋒為了解開這個尷尬的場麵,笑著插言道:“老夫子此言恐怕有失偏頗?巴虎記得楚國有一個以詩歌文采著名於世地大家屈原啊,隻要楚國有他這麵旗幟,又怎會無開化文明之氣呢?”
“對啊!…….正是如此!”龍鋒地話引來一片附和之聲。
“君侯此言差矣!文華文明者,是由士子多寡學風厚薄所定也。邦國法製、民風民俗、農工勞作、財富分配、國人治亂者,方為文明之根也。”說到這裏,孟子環顧四周,正色高聲的說道,“屈原文才斐然,所作詩歌華麗之及。然則,他對當今大爭之世,楚國糜爛之勢,胸無一策,隻會吟風弄月,如此不思救黎民於水火,謂之------後皇嘉樹兮,生南國兮……。樹生南北乃是道法自然,又與你屈原何幹?”
“啊!……”大廳之中一齊驚歎起來,在場地所有人士一則驚詫這個孟老夫子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二則又覺得他過分刻薄。
到這個時候,這些挑戰的士子與孟老夫子一個個都出語尖刻,現在就已經是一個個麵紅耳赤了,再論下去恐怕就會有傷和氣,那樣的場麵是龍鋒不願意見到的,精彩的論戰已經見識,龍鋒也覺得該收場了,於是站了起來,舉著手中的酒爵,對眾人說道:“學術之爭,百家爭鳴,雖有理不辯不明之說,但終究要與實踐想結合,能夠行之有效才是真理。諸位能來我巴地,是我巴虎的榮幸,今天孟老夫子遠道而來,我們撇開門派學術之爭,為孟老夫子壽,幹此一爵!”
“為孟老夫子壽!”全場不約而同地一聲呼喝,同時舉起了酒爵。巴國的氏族長老他們見識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論戰,一個個到是真心敬酒。這些江州學宮的士子們原本對儒家學說不以為然,不料大王卻對這個孟老夫子甚為敬重,頓時便都心裏不痛快。好在,大王並未在言語之中對儒家學術加以肯定,總結性的來了個理論結合實踐,這些江州學宮的士子們頓時感到舒心,也就自然而然的舉酒相慶。
此時,論戰一結束,自然又是添酒回燈重開宴,鍾琴鼓瑟齊鳴,大雅之樂高奏,一個個明哞皓齒笑容燦爛的巴蜀女兒又舞動起來。席間一片歡聲笑語,見此情景,龍鋒欣然邀請孟子來江州開辦學宮,並答應出資籌措一切事務。
孟子原本是想來巴地看個究竟,但經過沿途見聞之後,覺得這巴國可是大有作為,不禁就起了老驥伏櫪的念頭,心想薑尚七十才入仕,輔佐文王一統天下,自己如今才剛過六旬,應該還可以有一番作為,於是對龍鋒的讚揚一邊謙遜,一邊試探的又拿出自己王道仁政的治國良方。
龍鋒一聽,原來這孟老夫子的意圖原來是這個,頓時就頭疼起來。雖說,他對儒家學說還不是完全明白,但通過這些年來的側麵了解,心裏隱隱覺得這儒家思想用來統一約束人的思想意識,還有點用,但對於提高國力,富國強兵,培養人的進取心,增強人的競爭意識,就顯得並不是那麽有用了。於是笑著顧左右而言它,說道:“先生遠來,先不談瑣事,治國之事,來日方長。來!來!幹!”
孟子見狀也知道此時說這些還不是時機,也住口不談,於是賓主盡歡而散。
翌日,龍鋒在議事大廳的例會上宣布:孟軻為巴國客卿,職同上大夫,並同時任命孟軻為江州民眾議會的榮譽議長。這麽個安排,孟軻較為滿意,因為這個民眾議會的功能,他已經聽龍鋒作過詳細的介紹,也正好可以發揮他的長處,為民請命!為民鼓與呼!
這些事情布置安排完畢,龍鋒便開始了為時三月的例行巡視,以前的巴國隻有十個縣,不到一月便可巡視完,現在增加到了三郡四十餘縣。時間一長,孟軻卻覺察到了自己的處境有些微妙,雖說自己與這個巴王的接觸不多,但憑著自己的閱人以及從江州氏族與百姓中的了解,得知這個巴王非同尋常,有主張但不剛愎,施仁政但不手軟,許多施政綱領與儒家學派所倡導的東西不謀而合,但又不僅相同。
凡此種種跡象表明,這巴王應該是個有為之君,但他的所作所為又似乎有些離經叛道,孟軻頓時覺得自己有責任將這個巴王引到正確的道路上來,但通過各方麵的了解,覺得自己又沒什麽把握,於是心中大是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