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025章百家爭鳴(四)
“三人成虎、眾口爍金,孟軻問心無愧,又何懼他人評說!”這兩件事恰好是那種說不清,道不明,越解釋恐怕隻能是越描越黑,於是,孟子淡淡一笑,又準備回座。
申商見自己占了上風,思忖索性在巴王以及江州士子麵前露一回臉,於是不肯放他回座,臉上帶著笑容揶揄道:“久聞孟子博學雄辯,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事以至此,孟子就再也不能無動於衷淡然自若了,他雖說不能完全讚同法家治國的觀點,但對這個學派卻不反感,現在被逼如此,於是回轉身來準備給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後生晚輩一點顏色。
隻見孟子悠然轉身對著申商,坦然微笑的說道:“燕王噲無識人之明,齊宣王施仁政,淺嚐則止,小惠不足以治國,這般淺顯的道理,難道還需我再說嗎?”
此言一出,申商頓時冷笑起來,見孟子避實就虛,不敢正麵迎戰,正想開口,卻又見孟子侃侃而道:“法家治國,我說它是一劑猛藥,那還是客氣了,李悝、吳起、申不害不就都是法家嗎?魏、楚、韓現在又如何?那個不是隻使得國家強盛一時,瞬即又衰落到難以收拾?象法家這種頭痛醫頭,腳疼醫腳,治表不治裏,凡事不講根本,我看便與拔苗助長無異!”
法家被他數落得一無是處,申商聞言頓時麵色鐵青。正想開口回擊,卻見孟子又道:“即便是有個拿得出手的商鞅,然則,他地下場又若何?他就真的給百姓謀取了福利嗎?否則也不會在車裂之時,鹹陽城萬人空巷,工商士子百姓,俱是擊掌叫好。若真的是為百姓謀取萬世福利,為百姓而死。那叫烈士;然隻為名為利,為一己之私,借律法之名施苛政之道,那叫民賊!”
“豎子妄議仁政不足以治國,你又對仁政知得多少?”說到這裏,孟子走到了申商的麵前,冷冷的望著他。“律法無情,是你們法家所信奉的,然則天地有道,你等可又知曉?”
“彩!……”大廳之中長老們以及眾士子竟如同酒肆樂坊般的喝起彩來。
且不管孟子這番話,是否屬於詭辯,就這番言論其本身地精彩程度,龍鋒心裏不由也暗自叫好,但他不能如同眾人一般的表露。因為他地身份不同,如果公然叫好,便是等於表明了態度,如此,便有可能冷了其它士子的心。
“好辯才!”士子群中,一個黑衣士子站了起來。一邊鼓掌,一邊說道:“在下有一事不明,想請教孟老夫子?”
“請講?”
“孟老夫子的學問,在下是心服的,仁政王道從願望上來講,也是好的,治大國如同烹小鮮,千古奇談?”黑衣士子冷哼一聲,接著說道:“治理國家不大刀闊斧,一味的心慈手軟。如此婦人之仁又談何治國之道。若論起治國之道。在下覺得儒家還是應該自己閉門分清善惡,而今天下人欲橫流。善惡不分,急需以正視聽,人性孰善孰惡?何以克惡揚善?儒家弄清這些事情的究竟之後,再來談治國如何?”
這個關於人性地善惡之分,又說到了另一個典故,這些巴國的氏族長老們倒是不甚清楚其中原由,一個個聽得有些迷茫。但江州學宮的士子們都是清楚的,原來,儒家自孔子之後,到現在分為兩大門派,其一就是眼前的這個孟子,另一個就是趙國人荀子。這兩人在學問上,都是當今公認的大家,但在觀點上卻有重大的分歧。
其實,兩人都算是孔子的真傳弟子:荀子發展了孔子地禮學,孟子則發展了孔子的仁學。孔子的兩個基本點——仁和禮,倆人各自繼承了一個。他們兩人都以孔子的正統傳人自居,相互攻擊,尤其是在人性的善惡這個觀點,兩人曾在稷下學宮論戰幾年,最終誰也沒能說服誰。
此時的孟子已經有些動了意氣,冷峻傲慢地神色躍然臉上,竟有些不屑的問道:“足下又是何人?”
黑衣士子高聲應道:“兵家士子李鋒!”
“哼!哼!演兵習武者,何時也成家了?”孟子冷笑道:“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爾等不思天下息兵,邦國止戰!一心窮兵黷武,將自己的功名建立在百姓流血痛苦的基礎之上。在下以為:戰國禍亂之源在戰,戰而不息之根在兵,也就是有爾等**國殃民。”
孟子好一張利口,不愧是雄辯大師,龍鋒算是大開眼界,心想可能隻有那種縱橫策士,才有可能在口舌之上與這個孟老頭子一較長短,正想看這個黑衣士子李鋒如何作答。
“我們敬你孟老夫子年紀一把,你卻在言語之中辱及其他各派,這便是你儒家學說的道麽?既然為老不尊,就莫怪我等不敬老尊賢了。”隻見一個紅衣士子,從座中赫然起身,憤然高聲說道:“一個周遊列國到處碰壁,惶惶若喪家之犬的乞國老士子,談何治國大道?分明是其他各家各派鵲起,儒家學說被其他學派的光芒壓抑的動彈不得,乞國老士子心頭泛酸。若是這般,便也不足為奇了。”
‘惶惶若喪家之犬!’這話原本是孔子老年自嘲的話,但此時被別人說出來,自是另有一種涵義。孟子聞言,麵上驟然變色!遊曆諸侯各國以來,從來都是他這個衛道士斥責別人,哪有人直麵指斥他為‘乞國老士子’?這比孔子自嘲的“惶惶若喪家之犬”更令人有失尊嚴!孟子正要發作。
“百家爭鳴嘛!可以爭論,可以說不同意見,但不得人身攻擊!”龍鋒開口說話了。
見大王開口,這紅衣士子對孟軻深深一躬,算是賠禮。
這瞬息之間,孟子也冷靜了下來,沉聲問道:“你又是何人?”
這紅衣士子麵帶揶揄地笑意,說道:“楚國士子屈敖向孟老夫子請教!”
孟子冷冷地說道:“請講!”
“三人成虎、眾口爍金,孟軻問心無愧,又何懼他人評說!”這兩件事恰好是那種說不清,道不明,越解釋恐怕隻能是越描越黑,於是,孟子淡淡一笑,又準備回座。
申商見自己占了上風,思忖索性在巴王以及江州士子麵前露一回臉,於是不肯放他回座,臉上帶著笑容揶揄道:“久聞孟子博學雄辯,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事以至此,孟子就再也不能無動於衷淡然自若了,他雖說不能完全讚同法家治國的觀點,但對這個學派卻不反感,現在被逼如此,於是回轉身來準備給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後生晚輩一點顏色。
隻見孟子悠然轉身對著申商,坦然微笑的說道:“燕王噲無識人之明,齊宣王施仁政,淺嚐則止,小惠不足以治國,這般淺顯的道理,難道還需我再說嗎?”
此言一出,申商頓時冷笑起來,見孟子避實就虛,不敢正麵迎戰,正想開口,卻又見孟子侃侃而道:“法家治國,我說它是一劑猛藥,那還是客氣了,李悝、吳起、申不害不就都是法家嗎?魏、楚、韓現在又如何?那個不是隻使得國家強盛一時,瞬即又衰落到難以收拾?象法家這種頭痛醫頭,腳疼醫腳,治表不治裏,凡事不講根本,我看便與拔苗助長無異!”
法家被他數落得一無是處,申商聞言頓時麵色鐵青。正想開口回擊,卻見孟子又道:“即便是有個拿得出手的商鞅,然則,他地下場又若何?他就真的給百姓謀取了福利嗎?否則也不會在車裂之時,鹹陽城萬人空巷,工商士子百姓,俱是擊掌叫好。若真的是為百姓謀取萬世福利,為百姓而死。那叫烈士;然隻為名為利,為一己之私,借律法之名施苛政之道,那叫民賊!”
“豎子妄議仁政不足以治國,你又對仁政知得多少?”說到這裏,孟子走到了申商的麵前,冷冷的望著他。“律法無情,是你們法家所信奉的,然則天地有道,你等可又知曉?”
“彩!……”大廳之中長老們以及眾士子竟如同酒肆樂坊般的喝起彩來。
且不管孟子這番話,是否屬於詭辯,就這番言論其本身地精彩程度,龍鋒心裏不由也暗自叫好,但他不能如同眾人一般的表露。因為他地身份不同,如果公然叫好,便是等於表明了態度,如此,便有可能冷了其它士子的心。
“好辯才!”士子群中,一個黑衣士子站了起來。一邊鼓掌,一邊說道:“在下有一事不明,想請教孟老夫子?”
“請講?”
“孟老夫子的學問,在下是心服的,仁政王道從願望上來講,也是好的,治大國如同烹小鮮,千古奇談?”黑衣士子冷哼一聲,接著說道:“治理國家不大刀闊斧,一味的心慈手軟。如此婦人之仁又談何治國之道。若論起治國之道。在下覺得儒家還是應該自己閉門分清善惡,而今天下人欲橫流。善惡不分,急需以正視聽,人性孰善孰惡?何以克惡揚善?儒家弄清這些事情的究竟之後,再來談治國如何?”
這個關於人性地善惡之分,又說到了另一個典故,這些巴國的氏族長老們倒是不甚清楚其中原由,一個個聽得有些迷茫。但江州學宮的士子們都是清楚的,原來,儒家自孔子之後,到現在分為兩大門派,其一就是眼前的這個孟子,另一個就是趙國人荀子。這兩人在學問上,都是當今公認的大家,但在觀點上卻有重大的分歧。
其實,兩人都算是孔子的真傳弟子:荀子發展了孔子地禮學,孟子則發展了孔子的仁學。孔子的兩個基本點——仁和禮,倆人各自繼承了一個。他們兩人都以孔子的正統傳人自居,相互攻擊,尤其是在人性的善惡這個觀點,兩人曾在稷下學宮論戰幾年,最終誰也沒能說服誰。
此時的孟子已經有些動了意氣,冷峻傲慢地神色躍然臉上,竟有些不屑的問道:“足下又是何人?”
黑衣士子高聲應道:“兵家士子李鋒!”
“哼!哼!演兵習武者,何時也成家了?”孟子冷笑道:“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爾等不思天下息兵,邦國止戰!一心窮兵黷武,將自己的功名建立在百姓流血痛苦的基礎之上。在下以為:戰國禍亂之源在戰,戰而不息之根在兵,也就是有爾等**國殃民。”
孟子好一張利口,不愧是雄辯大師,龍鋒算是大開眼界,心想可能隻有那種縱橫策士,才有可能在口舌之上與這個孟老頭子一較長短,正想看這個黑衣士子李鋒如何作答。
“我們敬你孟老夫子年紀一把,你卻在言語之中辱及其他各派,這便是你儒家學說的道麽?既然為老不尊,就莫怪我等不敬老尊賢了。”隻見一個紅衣士子,從座中赫然起身,憤然高聲說道:“一個周遊列國到處碰壁,惶惶若喪家之犬的乞國老士子,談何治國大道?分明是其他各家各派鵲起,儒家學說被其他學派的光芒壓抑的動彈不得,乞國老士子心頭泛酸。若是這般,便也不足為奇了。”
‘惶惶若喪家之犬!’這話原本是孔子老年自嘲的話,但此時被別人說出來,自是另有一種涵義。孟子聞言,麵上驟然變色!遊曆諸侯各國以來,從來都是他這個衛道士斥責別人,哪有人直麵指斥他為‘乞國老士子’?這比孔子自嘲的“惶惶若喪家之犬”更令人有失尊嚴!孟子正要發作。
“百家爭鳴嘛!可以爭論,可以說不同意見,但不得人身攻擊!”龍鋒開口說話了。
見大王開口,這紅衣士子對孟軻深深一躬,算是賠禮。
這瞬息之間,孟子也冷靜了下來,沉聲問道:“你又是何人?”
這紅衣士子麵帶揶揄地笑意,說道:“楚國士子屈敖向孟老夫子請教!”
孟子冷冷地說道:“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