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024章百家爭鳴(三)


    其實龍鋒這番話的幾重涵義,孟子又豈能不知,大廳一側的江州眾的嫉妒與不滿的眼神,他也早已經看在眼裏,盡管近年來,修身養性開館授徒,盛年之時與人論戰的那種逼人霸氣也早已經熄滅。此時,被龍鋒的這幾句話加上眾學子的眼光,又撩撥得他有點意氣風發起來。


    等龍鋒的話音一落,他便已一種與他年齡不相稱的步伐,走到大廳主位的前麵,拱手對四方一揖,說道:“孟軻遊學來巴,一為拜會巴國君侯,二來向諸位同仁請教!”說完,孟軻那明澈的目光,從他那張溝壑縱橫布滿滄桑的臉上向四周一掃。陡然間,一種睥睨天下的氣勢竟然是油然而生。


    這孟子曾做過稷下學宮的祭酒(大約就和現在的院長差不多),這江州學宮的士子雖說沒有儒家子弟,但算起來,竟有不少曾是他名義上的學生,於是眾人齊齊拱手呼道:“恭迎先生入巴!”


    龍鋒一見,心想,這老夫子年過六旬尚且如此威風,那盛年之時的逼人霸氣由此可見一斑。


    孟軻正心滿意得的準備落座,隻聽得大廳之中一個聲音響起:“孟老夫子客氣了,入巴遊學,我等自然歡迎,但對於您那些曲高和寡的仁政王道之說,卻實是不敢苟同!”


    孟老夫子一出場亮相就氣勢逼人,江州士子大多數對他是甚為恭敬,龍鋒想見識的百家爭鳴沒有出現。正在興趣索然,忽然見到這麽個聲音冒了,心裏頓時一喜,心想該來地終於來了,尋聲望去,見一個身著白衣的士子,在座中起身拱手。正是那個經常給自己上書的申商。


    孟子的大弟子公孫醜從座中赫然起身喝道:“敢問足下何人,竟然敢在我儒家一派的宗師麵前大放噘詞?”


    “在下申商。法家弟子是也!”白衣申商悠然一笑。


    這白衣申商自從入巴以來,對龍鋒這種適者皆用的治國方略不以為然,覺得以巴國之現狀若長此以往,非但治理不徹底,而且還會淪落到楚國、韓國那種變法的四不象境地。若想使巴國真正地強盛,就必須對一切頑固守舊的製度進行無情地變革,非以法家學說從根本上治理不可。因此。多次上書闡述自己的法家治國理論,由於觀點鮮明,言辭激烈,龍鋒知道這人有才,但性子太過剛烈,還不懂因地製宜,因勢利導的變通,所以這才將他先放在學宮磨磨他的性子。


    議事大廳之中頓時嘩然。嗡嗡議論之聲如同潮水拍岸,一時間,江州氏族文武以及學宮士子都想看看這個名動九州的孟老夫子如何接招。


    “足下差矣!”孟老夫子又轉身走到了大廳中央,對著申商正色說道:“治國治病,道不同然則理相通。法家治國就猶如一道猛藥,如患者根基強壯。倒也確實能起到立竿見影的奇效;若患者根基虛弱,這道猛藥也就會成為毒藥,從而加速患者的死亡。然王道仁政則不同,它內表兼治放之四海皆準,苦於急功近利地世人卻不識,何也?誠如先生所言-------曲高和寡也,若君侯能施行仁政,這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富國強民,若能達到這般境地,那麽治理國家就如同烹小鮮一般的簡單。”


    孟子不愧是大宗師。一開口就滔滔不絕。而且條理清晰。龍鋒聽的是饒有興趣,笑著對申商說道:“孟老夫子的話有道理。先生可有不同見解?”


    “道理?”申商肅然拱手對龍鋒說道:“在下入巴,幾近一年,雖說對巴地治理的方略有異議,但大王英明卻是不容質疑。否則,在下也不會在學宮空耗時日,等待時機了。方才孟子所言法家理論乃是猛藥,依在下看來,這儒家學說也就是精神麻藥了。這王道仁政名雖好聽,實則乃是亡國之音,不然怎會孟老夫子說燕則燕敗,說齊則齊危……”


    申商這話說得紮實,因為他這番話裏有兩個典故,就是孟子勸說燕王噲禪讓,說齊威王實行仁政導致國家衰落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龍鋒都知道,也就是發生在他來到這個世界這幾年的事情。


    燕王噲這個人,用龍鋒的話說,就是個沒事找抽型地領導。他雖然貴為大王,卻不安心本職工作,對於治理國家民生民計大事不上心,反而喜歡幹種地種菜之類的農活,沒事拿著鋤頭修理地球反倒成了他的最愛。聽孟子說讓賢禪讓的故事說多,還真的動了這個心思,等孟子走了以後,讓國家大事攪得煩透了的他,竟然真地招來相國子之促膝談心,具體說的什麽,龍鋒也不知道,反正是沒過多久,這燕王噲就真的舉行了禪讓大典,將王位傳給了子之這個所謂的賢人。


    燕國的子之北麵而坐,燕王噲反倒弓著腰,跟眾大臣們雜混在一起,向子之下拜。說起來,這應該是中國正史上記載的第一個真正的“禪讓”,至於堯舜禪讓那都是一種傳說,是不是真有其事還很難說,這件事是否就是孟子忽悠的結果,也很難說,反正其他各派學子與中原諸侯將這這事算在了孟子的頭上。誰叫他正好那個時候天天和燕王噲宣揚上古賢人的禪讓美德,弄得就像黃泥巴掉進褲襠裏,不是屎也是了。


    不過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兩年後燕王獪地太子平召集部下並聯絡一些軍隊地將領開始奪權,但搞不過老政客子之,於是就糾集將軍‘市被’和一些死黨開始武裝政變,但遭到燕國百姓的阻擊,太子平與市被竟然全部被燕國地百姓打死,而且屍體還被遊街示眾。從這可以推斷,子之還是較得民心的,應該算是有一定才能。


    但是,燕國上下內亂也從此開始了,紛紛趁機宣布起事,支持太子或者支持子之,搞起了轟轟烈烈的內戰。燕國人心惶恐,離心離德。內戰綿延數月,幾萬人喪生,時間是在公元前315年。


    燕國大亂,消息傳到齊國。一般,當一個國家發生內亂的時候,鄰居們就可以趁機來打它、好比三十年代中國的國共兩黨互相打得厲害,於是小日本就趁機全麵侵華,這便又要講到孟子說齊的故事了。


    聽說燕國內亂了,齊宣王遂向他所尊敬的儒學大師孟子請教:“我們該不該過去撈好處呢?”


    孟子說:“現在我們攻打燕國,就和當年周文王、周武王討伐殷紂一樣正義,是絕好的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請大王三思。”


    按照事後龍鋒的分析,這時的戰國格局,猶如今天的全球世界,任何一場戰爭,都不是單邊、雙邊的事情。局部兩國交鋒,也將招致其它大國的幹預。孟子沒有作利弊分析、後果預測和提前應對。比如,為了避免大國幹涉我伐燕,必須先對與燕有幹係的國家進行分化拉攏,鋪墊攻燕前後的寬鬆國際環境,孟子單純從道義角度出發,要求伐燕,不作可行性分析,是非常迂腐的。


    齊國開撥了用以戍守五座大城的精兵,會同北部郡縣新征發的士兵,北上千裏,向燕進攻。處於內戰中的亂糟糟的燕國人毫無鬥誌,國都城門不閉,士卒不戰,曾無一夫之救,齊軍僅五十天就一舉占領燕國,時間是公元前314年。


    這場燕國禪讓鬧劇的男主角——燕王噲也在齊人戰火中被胡亂殺掉了,可能至死他都不能明白,我信奉上古禮儀禪讓究竟錯在哪裏了!其實,燕王噲主動卸權,有讓位給賢人的色彩,但在分封體製餘緒嚴重的時代,貿然出來一個賢人當國君,其實當不穩,很快被國內國際盤根錯節的習慣傳統勢力,打倒了。


    是不是要徹底滅掉燕國呢,齊宣王向“身為齊國三卿之一的”高官——孟子請教:“有些人勸我不要吞並燕國,也有些人勸我吞並。我想,我和燕國都擁有萬輛兵車,我隻用五十天就拿下對方,這是光憑人力辦不來的,定是天意如此。如果不吞並它,就是違反上天意旨。看來還是吞並的好,您認為怎樣?”


    對於這個問話,孟子說了一句最出名的摸棱兩可的話:“如果吞並它,燕國的百姓很高興,就吞並它;如果燕國老百姓不高興,就不吞並。這次咱們攻打燕國,老百姓簞食壺漿地迎接大王您的王師,目的是逃離燕國水深火熱的日子啊。如果您滅亡了它,水越來越深,火越來越熱,那也就是運啊”。


    齊宣王糊塗了,孟大師說了半天,也沒有個清晰的意向,到底是吞並還是不吞並呢,哪個對我們齊國有利呢?孟子最後又歸結到“運”這個隻有哲學家才懂的含糊字眼上。齊宣王想了想,大約自己是會讓燕國老百姓高興的吧,於是命令匡章吞並燕國。


    此時的齊國雖然強盛,但還沒能達到可以吞並一個比自己國土大的燕國的地步,因此,齊國自己的滅頂之災也隨之而來,這裏就不再詳細說了。


    對孟子的學問,龍鋒是毫不懷疑的,但從這兩件具體的事例上來分析,龍鋒覺得這孟老夫子治理國家還隻是局限於理論上,不知道是實踐經驗不夠呢?還是別的國家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因此,他想聽聽孟老夫子自己怎麽反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秋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馬並收藏千秋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