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又翻開了昌齡哥那本詩歌習作,芙蓉喜歡看昌齡哥那些詩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芙蓉讀著這首詩,內心就有一種無比甜蜜的感覺。
“《春宮曲》: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西宮春怨》: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西宮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卻恨含情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讀著這些詩,芙蓉陷入沉思。那些宮女不也很榮耀嗎?為什麽也那麽多怨恨呢?是了,宮女那麽多,一個皇帝爺怎麽應付得了呢?那些沒被寵幸的女子,豈不是拿著青春年華守活寡嗎?漢朝杜牧《阿房宮賦》不是說,“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造孽呀。
芙蓉進行翻看:
“《浣紗女》: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芙蓉把大腿一拍:“絕了!真的絕了!‘江上女兒全勝花’,虧昌齡哥想得出。忽然,一首《閨情》躍入眼簾: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悔教夫婿覓封侯。”什麽意思?這世間有幾個女人不希望男人做官?怎麽就後悔了呢?什麽意思?待我來試探試探昌齡哥。
“昌齡哥,憑著你的才華,應該去參加科舉考試,求得功名。”
“喲,我的芙蓉,你也希望我昌齡哥去求功名?”
“有什麽不對麽?”
“對當然是對的,隻是……”
“隻是什麽?”
“隻是……”
“你快說麽,都把我急死了。”
“這麽說吧,如果我是一個沉迷於求功名的人,現在能夠天天跟你芙蓉在一起卿卿我我享受快樂嗎?如果我是一個沉迷於功名的人,我王昌齡能夠在現在就有了你這樣一位漂亮妻子嗎?你沒看到許許多多為了求功名的人到了中年才娶親成家嗎?就算有些人也結婚早,但是由於求功名心切,往往把夫妻之間的快樂拋在一邊,每天晚上在油燈下苦熬到深夜,讓青春年華的妻子飽受煎熬,這樣的少婦簡直跟守活寡差不多,苦呀。再說,那種為了功名放棄生活幸福快樂的做法我王昌齡也做不到,我王昌齡就相信一點,把握眼前的幸福,快快樂樂生活,什麽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見鬼去吧!”
芙蓉聽著昌齡哥這一番話,睜大了眼睛,張開了嘴巴。但是昌齡哥還繼續語調緩和地說:“芙蓉呀,你們女人也許不知道求功名的味道,但是你昌齡哥知道。那永遠讀不完的之乎者也,永遠也做不完的題目,明經,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繁多的科目,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五十多種,五十多種呀。芙蓉你說,求功名累不累?那滋味好受麽?”
芙蓉聽著昌齡哥這一番話,心裏甜滋滋的。她想,這世間也隻有我的昌齡哥能夠如此大度,隻有我的昌齡哥能夠把功名看得輕如鴻毛,也隻有我的昌齡哥懂得把握幸福,快樂生活。芙蓉為自己能夠嫁給這樣一位男子而感到自豪,一種濃烈的幸福感油然在心中湧起。
芙蓉又開始翻看昌齡哥的詩卷,忽然,芙蓉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問道:“你的詩為什麽總愛寫七絕?這本詩卷裏大多數都是七絕。”
“是嗎?寫七絕不好嗎?是了,就那麽四句,二十八個字,能夠表達什麽意思呢?能夠把事物作鋪陳描寫嗎?不能,不能呀。”
“昌齡哥,芙蓉不是這個意思,芙蓉是覺得,昌齡哥這些七絕都寫得太好了。要芙蓉看,昌齡哥將來一定是一位以寫七絕著稱的大詩人。”
“是嗎?芙蓉能不能給你的昌齡哥起一個很響的稱號?”
“這個麽,讓我想想。眼下還沒聽說有名聲很響的詩人,昌齡哥應該……應該稱作‘詩王’?”
王昌齡搖搖頭:“不太響。”
“詩家天子?”
王昌齡忙擺手,嘴裏做了一個“噓”的動作,接著說:“使不得使不得,要掉腦袋的,‘天子’是什麽人?皇帝爺呢,我可不敢冒充皇帝爺。”
“那麽……昌齡哥,你的七絕不是寫得很出色嗎?就叫著‘七絕大王’……不,這‘大王’念起來沒有詩人味道,還是叫著……得了!就叫‘七絕聖手’,昌齡哥你看?”
“七絕聖手?好,好呀!芙蓉你記著,幾十年以後,我王昌齡這‘七絕聖手’的詩名一定要響遍整個大唐天下!”
今天是九月初六,芙蓉來到昌齡哥家裏剛好一個月了。按照習俗,今天芙蓉要隨同昌齡哥回娘家。兩口子起了床,對著銅鏡梳理一番。昌齡已經梳理停當,在旁邊看著芙蓉梳理那一頭烏黑油亮的頭發,許許多多與女子頭發有關的詩句油然浮上心頭: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晳。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曆。鬢發覆廣額,雙耳似連璧。明朝弄梳台,黛眉類掃跡……”
昌齡又想起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的《嬌女詩》:
“妙妙我義女,生小明珠樣。鬢發美且鬈,眉目晴空朗。靈氣有所鍾,聰慧世無兩。三歲識千字,過目不一忘。父母愛無極,日夜嗬於掌。然不溺其情,舉動皆有當。……”
“昌齡哥,你……”芙蓉知道昌齡哥借吟古詩讚美自己,心裏像蜜一般甜。
“我怎麽了?”
“也沒什麽,隻是芙蓉想,現在蜜月過去了,往後的日子是不是還像蜜月一樣?”
“喲,舍不得蜜月過去吧?告訴你,我的芙蓉,我的好妹妹,往後我們的日子還是蜜月,對我們來說,一生都是蜜月,生生世世是蜜月。”
芙蓉轉過身子,仰望著昌齡哥那一張充滿智慧而又洋溢著青春激情的臉,內心激動,一雙眸子閃著光,撲閃撲閃。
“好吧,做好準備,吃了早飯就上你家。不過,準備工作還得勞駕我的芙蓉妹妹喲。”
“沒事的,你就隻管跟我走。”
“我要抓起你的手,你這就跟我走。我的柔情沒有盡頭,我的愛毫無保留。我牽著你的小手,一起到白頭。喔……你這就跟我走。喔……你這就跟我走……”
王昌齡像小孩子那樣唱起來。
早飯後,芙蓉要回娘家了。全家人都來跟芙蓉道別,昌齡的兩個弟弟昌茂和昌盛,五個妹妹荷葉、羅裙、雁飛、葉翠和羞眉都圍在嫂嫂周圍,芙蓉看著這一大群弟弟妹妹,又想起自己娘家也是一大群弟弟妹妹,心裏一陣高興,心想我們何家跟王家就是有緣,兩家合起來就是一個荷池,或者叫蓮池。令芙蓉特別高興的是,昌齡哥這一幫弟弟妹妹也都非常聰明,口齒伶俐,要是讓兩家的兄弟姐妹在一起,還不知道怎麽熱鬧呢。
哥哥嫂嫂要走了,小妹妹葉翠和羞眉要跟嫂嫂走,姑姑采蓮把羞眉抱住,哄道:“嫂嫂上街給妹妹買糖,買布娃娃。”總算把羞眉哄住。
夫妻倆來到何家大院的門口,幾個弟弟妹妹都站在門口迎接,芙蓉內心湧起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省親?”這就是“省親”麽?從“哇”的一聲生下地,在這個生活了十五六年的何家大院現在居然成了我的親戚家——我的娘家。往後,隻有是走進這個家,再也不能用“回家”這個詞,而隻能說“去我娘家”了。對芙蓉來說,何家大院是如此的熟悉,熟悉到可以閉著雙眼很自然地走向每一個角角落落。
芙蓉除了叫了一聲“爹!媽!”,別的什麽話也沒說,跟著一群弟弟妹妹,經過垂花門進入內院,走進正房內的客廳,夫妻倆在這裏接受全家親人的問候與接待。
經過一陣親切的問寒問暖,無非是“辛苦了”“來得早呀”“芙蓉你胖了”“芙蓉你瘦了”“芙蓉你更好看了”之類。接著大家開始喝茶,嗑瓜子花生,吃一兩個水果。然後,大人們相繼走開,該做什麽做什麽去了,剩下一幫小兄弟小姐妹鬧著玩。
奇怪的是,這些小兄弟小姐妹對這位新結親的姐夫顯得特別的親熱,不時有事沒事地叫著“姐夫”,有的甚至用小手在姐夫的身上拍拍。
芙蓉忽然想起今天是尋假日,兩個弟弟水華和碧環都沒去上學,於是對大家說:“今天大家跟著姐夫學詩歌,你們知道嗎?你們姐夫是大詩人呢,他的七絕詩寫得太好了,被稱為‘七絕聖手’呢。大家喜歡嗎?”
“喜歡!”大家一齊應道。王昌齡心中暗笑:你這芙蓉,剛剛昨天做好了高帽子,今天就讓我戴上了,也好,讓孩子們學點詩歌也不錯。
孩子們立刻行動,一陣風似的走向各自的房間,拿來小本本和筆墨,在客廳裏找凳子圍著圓桌坐下來,姐夫的詩歌課就開始了。
到了這份上,王昌齡也不能推辭,隻得接過芙蓉遞過來的那本自己的詩歌習作,翻開,正兒巴經地上起課來。
“現在我們開始學習第一首詩,題目是,《采蓮曲》,我先把它念一念: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念完詩,昌齡開始解題:“先講講幾個關鍵詞語。最開始一個詞,荷葉,荷是一種植物,它有許許多多的別稱:芙蓉、水芝、菡萏……”
忽然孩子們都笑起來,昌齡問:“笑什麽?”
孩子們笑得更加厲害,昌齡明白了,但是還故意問四妹菡萏:“四妹你說說,大家笑什麽?”
“姐夫,他們笑你說的詞語有大姐的名字,還有三姐跟我的名字。”
“喲,真的呀,怎麽這麽巧?”王昌齡故作驚訝:“看看後麵的名稱:蓮花、芙蕖、六月春、水芸、紅蕖、溪客、玉環、鞭蓉、鞭蕖、水旦、水華、碧環……”
“怎麽又笑了?”
“這些詞語裏麵,還有好幾個詞語都是我們姐妹兄弟的名字,有二姐蓮花,三個小妹水芸、玉環、水旦,水華和碧環是我們兩個哥哥的名字。”
“這麽說來,你們幾兄妹的名字全都是荷花的別名?”
“是——”
“這就對了。難怪……”
“難怪什麽?”
“你們看看,你們仔細看看,你們家這院子裏的牆壁上、欄杆上、門窗上,到處都是荷花圖案,你們何家就是一個荷花園,就是一個蓮池。”
“大姐就是一朵芙蓉花?”
“對呀!你們大姐就是一朵芙蓉花,一朵非常非常美麗的芙蓉花。”
“大家不要笑了,認真聽姐夫上課!”芙蓉止住笑聲對大家說。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芙蓉讀著這首詩,內心就有一種無比甜蜜的感覺。
“《春宮曲》: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西宮春怨》: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西宮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卻恨含情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讀著這些詩,芙蓉陷入沉思。那些宮女不也很榮耀嗎?為什麽也那麽多怨恨呢?是了,宮女那麽多,一個皇帝爺怎麽應付得了呢?那些沒被寵幸的女子,豈不是拿著青春年華守活寡嗎?漢朝杜牧《阿房宮賦》不是說,“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造孽呀。
芙蓉進行翻看:
“《浣紗女》: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芙蓉把大腿一拍:“絕了!真的絕了!‘江上女兒全勝花’,虧昌齡哥想得出。忽然,一首《閨情》躍入眼簾: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悔教夫婿覓封侯。”什麽意思?這世間有幾個女人不希望男人做官?怎麽就後悔了呢?什麽意思?待我來試探試探昌齡哥。
“昌齡哥,憑著你的才華,應該去參加科舉考試,求得功名。”
“喲,我的芙蓉,你也希望我昌齡哥去求功名?”
“有什麽不對麽?”
“對當然是對的,隻是……”
“隻是什麽?”
“隻是……”
“你快說麽,都把我急死了。”
“這麽說吧,如果我是一個沉迷於求功名的人,現在能夠天天跟你芙蓉在一起卿卿我我享受快樂嗎?如果我是一個沉迷於功名的人,我王昌齡能夠在現在就有了你這樣一位漂亮妻子嗎?你沒看到許許多多為了求功名的人到了中年才娶親成家嗎?就算有些人也結婚早,但是由於求功名心切,往往把夫妻之間的快樂拋在一邊,每天晚上在油燈下苦熬到深夜,讓青春年華的妻子飽受煎熬,這樣的少婦簡直跟守活寡差不多,苦呀。再說,那種為了功名放棄生活幸福快樂的做法我王昌齡也做不到,我王昌齡就相信一點,把握眼前的幸福,快快樂樂生活,什麽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見鬼去吧!”
芙蓉聽著昌齡哥這一番話,睜大了眼睛,張開了嘴巴。但是昌齡哥還繼續語調緩和地說:“芙蓉呀,你們女人也許不知道求功名的味道,但是你昌齡哥知道。那永遠讀不完的之乎者也,永遠也做不完的題目,明經,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繁多的科目,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五十多種,五十多種呀。芙蓉你說,求功名累不累?那滋味好受麽?”
芙蓉聽著昌齡哥這一番話,心裏甜滋滋的。她想,這世間也隻有我的昌齡哥能夠如此大度,隻有我的昌齡哥能夠把功名看得輕如鴻毛,也隻有我的昌齡哥懂得把握幸福,快樂生活。芙蓉為自己能夠嫁給這樣一位男子而感到自豪,一種濃烈的幸福感油然在心中湧起。
芙蓉又開始翻看昌齡哥的詩卷,忽然,芙蓉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問道:“你的詩為什麽總愛寫七絕?這本詩卷裏大多數都是七絕。”
“是嗎?寫七絕不好嗎?是了,就那麽四句,二十八個字,能夠表達什麽意思呢?能夠把事物作鋪陳描寫嗎?不能,不能呀。”
“昌齡哥,芙蓉不是這個意思,芙蓉是覺得,昌齡哥這些七絕都寫得太好了。要芙蓉看,昌齡哥將來一定是一位以寫七絕著稱的大詩人。”
“是嗎?芙蓉能不能給你的昌齡哥起一個很響的稱號?”
“這個麽,讓我想想。眼下還沒聽說有名聲很響的詩人,昌齡哥應該……應該稱作‘詩王’?”
王昌齡搖搖頭:“不太響。”
“詩家天子?”
王昌齡忙擺手,嘴裏做了一個“噓”的動作,接著說:“使不得使不得,要掉腦袋的,‘天子’是什麽人?皇帝爺呢,我可不敢冒充皇帝爺。”
“那麽……昌齡哥,你的七絕不是寫得很出色嗎?就叫著‘七絕大王’……不,這‘大王’念起來沒有詩人味道,還是叫著……得了!就叫‘七絕聖手’,昌齡哥你看?”
“七絕聖手?好,好呀!芙蓉你記著,幾十年以後,我王昌齡這‘七絕聖手’的詩名一定要響遍整個大唐天下!”
今天是九月初六,芙蓉來到昌齡哥家裏剛好一個月了。按照習俗,今天芙蓉要隨同昌齡哥回娘家。兩口子起了床,對著銅鏡梳理一番。昌齡已經梳理停當,在旁邊看著芙蓉梳理那一頭烏黑油亮的頭發,許許多多與女子頭發有關的詩句油然浮上心頭: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晳。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曆。鬢發覆廣額,雙耳似連璧。明朝弄梳台,黛眉類掃跡……”
昌齡又想起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的《嬌女詩》:
“妙妙我義女,生小明珠樣。鬢發美且鬈,眉目晴空朗。靈氣有所鍾,聰慧世無兩。三歲識千字,過目不一忘。父母愛無極,日夜嗬於掌。然不溺其情,舉動皆有當。……”
“昌齡哥,你……”芙蓉知道昌齡哥借吟古詩讚美自己,心裏像蜜一般甜。
“我怎麽了?”
“也沒什麽,隻是芙蓉想,現在蜜月過去了,往後的日子是不是還像蜜月一樣?”
“喲,舍不得蜜月過去吧?告訴你,我的芙蓉,我的好妹妹,往後我們的日子還是蜜月,對我們來說,一生都是蜜月,生生世世是蜜月。”
芙蓉轉過身子,仰望著昌齡哥那一張充滿智慧而又洋溢著青春激情的臉,內心激動,一雙眸子閃著光,撲閃撲閃。
“好吧,做好準備,吃了早飯就上你家。不過,準備工作還得勞駕我的芙蓉妹妹喲。”
“沒事的,你就隻管跟我走。”
“我要抓起你的手,你這就跟我走。我的柔情沒有盡頭,我的愛毫無保留。我牽著你的小手,一起到白頭。喔……你這就跟我走。喔……你這就跟我走……”
王昌齡像小孩子那樣唱起來。
早飯後,芙蓉要回娘家了。全家人都來跟芙蓉道別,昌齡的兩個弟弟昌茂和昌盛,五個妹妹荷葉、羅裙、雁飛、葉翠和羞眉都圍在嫂嫂周圍,芙蓉看著這一大群弟弟妹妹,又想起自己娘家也是一大群弟弟妹妹,心裏一陣高興,心想我們何家跟王家就是有緣,兩家合起來就是一個荷池,或者叫蓮池。令芙蓉特別高興的是,昌齡哥這一幫弟弟妹妹也都非常聰明,口齒伶俐,要是讓兩家的兄弟姐妹在一起,還不知道怎麽熱鬧呢。
哥哥嫂嫂要走了,小妹妹葉翠和羞眉要跟嫂嫂走,姑姑采蓮把羞眉抱住,哄道:“嫂嫂上街給妹妹買糖,買布娃娃。”總算把羞眉哄住。
夫妻倆來到何家大院的門口,幾個弟弟妹妹都站在門口迎接,芙蓉內心湧起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省親?”這就是“省親”麽?從“哇”的一聲生下地,在這個生活了十五六年的何家大院現在居然成了我的親戚家——我的娘家。往後,隻有是走進這個家,再也不能用“回家”這個詞,而隻能說“去我娘家”了。對芙蓉來說,何家大院是如此的熟悉,熟悉到可以閉著雙眼很自然地走向每一個角角落落。
芙蓉除了叫了一聲“爹!媽!”,別的什麽話也沒說,跟著一群弟弟妹妹,經過垂花門進入內院,走進正房內的客廳,夫妻倆在這裏接受全家親人的問候與接待。
經過一陣親切的問寒問暖,無非是“辛苦了”“來得早呀”“芙蓉你胖了”“芙蓉你瘦了”“芙蓉你更好看了”之類。接著大家開始喝茶,嗑瓜子花生,吃一兩個水果。然後,大人們相繼走開,該做什麽做什麽去了,剩下一幫小兄弟小姐妹鬧著玩。
奇怪的是,這些小兄弟小姐妹對這位新結親的姐夫顯得特別的親熱,不時有事沒事地叫著“姐夫”,有的甚至用小手在姐夫的身上拍拍。
芙蓉忽然想起今天是尋假日,兩個弟弟水華和碧環都沒去上學,於是對大家說:“今天大家跟著姐夫學詩歌,你們知道嗎?你們姐夫是大詩人呢,他的七絕詩寫得太好了,被稱為‘七絕聖手’呢。大家喜歡嗎?”
“喜歡!”大家一齊應道。王昌齡心中暗笑:你這芙蓉,剛剛昨天做好了高帽子,今天就讓我戴上了,也好,讓孩子們學點詩歌也不錯。
孩子們立刻行動,一陣風似的走向各自的房間,拿來小本本和筆墨,在客廳裏找凳子圍著圓桌坐下來,姐夫的詩歌課就開始了。
到了這份上,王昌齡也不能推辭,隻得接過芙蓉遞過來的那本自己的詩歌習作,翻開,正兒巴經地上起課來。
“現在我們開始學習第一首詩,題目是,《采蓮曲》,我先把它念一念: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念完詩,昌齡開始解題:“先講講幾個關鍵詞語。最開始一個詞,荷葉,荷是一種植物,它有許許多多的別稱:芙蓉、水芝、菡萏……”
忽然孩子們都笑起來,昌齡問:“笑什麽?”
孩子們笑得更加厲害,昌齡明白了,但是還故意問四妹菡萏:“四妹你說說,大家笑什麽?”
“姐夫,他們笑你說的詞語有大姐的名字,還有三姐跟我的名字。”
“喲,真的呀,怎麽這麽巧?”王昌齡故作驚訝:“看看後麵的名稱:蓮花、芙蕖、六月春、水芸、紅蕖、溪客、玉環、鞭蓉、鞭蕖、水旦、水華、碧環……”
“怎麽又笑了?”
“這些詞語裏麵,還有好幾個詞語都是我們姐妹兄弟的名字,有二姐蓮花,三個小妹水芸、玉環、水旦,水華和碧環是我們兩個哥哥的名字。”
“這麽說來,你們幾兄妹的名字全都是荷花的別名?”
“是——”
“這就對了。難怪……”
“難怪什麽?”
“你們看看,你們仔細看看,你們家這院子裏的牆壁上、欄杆上、門窗上,到處都是荷花圖案,你們何家就是一個荷花園,就是一個蓮池。”
“大姐就是一朵芙蓉花?”
“對呀!你們大姐就是一朵芙蓉花,一朵非常非常美麗的芙蓉花。”
“大家不要笑了,認真聽姐夫上課!”芙蓉止住笑聲對大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