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旗


    美國人很愛插國旗。愛荷華市不少人家門外的草地上立著一根不高的旗杆,上麵是一麵星條旗。人家關著門,星條旗安安靜靜地,輕輕地飄動著。應該說這也表現了一點愛國情緒,但更多的似是當作裝飾。國旗每天都可以掛,不像中國要到“五一”“十一”才掛,顯得過於隆重。大抵中國人對於國旗有一種崇拜心理,美國人則更多的是親切。美國可以把星條圖案印在體操女運動員的緊身露腿的運動衣上,這在中國大概不行,一定會有人認為這是對於國旗的褻瀆。


    美國各州都有州旗,州旗大都是白底子,上麵畫(印)了花裏胡哨的圖案,照中國人看,簡直是兒童趣味。國旗、州旗升在州政府的金色圓頂的旗杆上,國旗在上,州旗在下——美國州政府的建築大都是一個金色的圓頂,上麵矗立著旗杆。衣阿華州治已經移到鄰近一個市,但愛荷華市還保留著老州政府,每天也都升旗。愛荷華市有一個人死了,那天就要下半旗,不論死的是什麽人,一視同仁,不像中國要死了大人物才下半旗。這一點看出美國和中國的價值觀念很不一樣。別的州、市有沒有這樣的風俗,就不知道了。


    夜光馬杆


    美國也有馬杆。我在愛荷華街頭看到一個盲人。是個年輕人,穿得很幹淨,白運動衫褲,白運動鞋。步履輕鬆,走得和平常人一樣的快。他手執一根馬杆探路。這根馬杆是鋁製的,很輕便,樣子也很好看,馬杆著地的一端有一個小輪子。馬杆左右移動,輪子靈活地轉動著。馬杆不離地麵,不像中國盲人的竹馬杆,得不停地戳戳戳戳點在地上。因此,這個青年給人的印象是很健康,不像中國盲人總讓人覺得有些悲慘。後來我又看到一個歲數大的盲人,用的也是一種馬杆。據台灣詩人蔣勳告訴我,這種馬杆是夜光的,——夜晚發光。這樣在黑地裏走,別人會給盲人讓路。這種馬杆,中國似可引進,造價我想不會很貴。


    美國對殘疾人是很尊重的。到處是畫了白色簡筆輪椅圖案的藍色的長方形的牌子。有這種藍牌子的門,是專供殘疾人進出的;有這種藍牌子的停車場,非殘疾人停車,要罰款。很多有台階的商店,都在台階邊另鋪設了一道斜坡,供殘疾人的輪椅上下。愛荷華大學有專供殘疾人連同輪椅上樓下樓的鐵籠子。街上常見到殘疾人,他們的神態都很開朗,毫不壓抑。博物館裏總有一些殘疾人坐著輪椅,悠然地觀賞倫布朗的畫、亨利·摩爾的雕塑。


    中國近年也頗重視對殘疾人的工作,但我覺得中國人對殘疾人的態度總帶有憐憫色彩,“惻隱之心”。這跟儒家思想有些關係。美國人對殘疾人則是尊重。這是不同的態度。憐憫在某種意義上是侮辱。


    花草樹


    美國真花像假花,假花像真花。看見一叢花,常常要用手摸摸葉子,才能斷定是真花,是假花。旅美多年的美籍華人也是這樣,摸摸,憑手感,說是“真的!真的!”美國人家大都種花。美國的私人住宅是沒有圍牆的,一家一家也不挨著,彼此有一段距離,門外有空地,空地多栽花。常見的是黃色的延壽菊。美國的延壽菊和中國的沒有兩樣。還有一種通紅的,不知是什麽花。我在詩人桑德堡故居外小花圃中發現兩棵鳳仙花,覺得很親切,問一位美國女士:“這是什麽花?”她不知道。美國人家種花大都是隨便撒一點花籽,不甚設計。有一種設計則不敢領教:在草地上畫出一個正圓的圓圈,沿著圓圈等距離地栽了一撮一撮鮮豔的花。這種布置實在是滑稽。美國人家室內大都有綠色植物,如中國的天門冬、吊蘭之類,栽在一個鋥亮的黃銅的半球裏,掛著。這種趣味我也不敢領教。美國人家多插花,常見的是菊花,短瓣,紫紅的、白的。我在美國沒有見過管瓣、卷瓣、長瓣的菊花。即便有,也不會有“麒麟角”“獅子頭”“懶梳妝”之類的名目。美國人插花隻是取其多,有顏色,一大把,插在一個玻璃瓶子裏。美國人不懂中國插花講究姿態,要高低映照,欹側橫斜,瓶和花要相稱。美國靜物畫裏的花也是這樣,亂哄哄的一瓶。美國人不會理解中國畫的折枝花卉。美國畫裏沒有墨竹,沒有蘭草。中國各項藝術都與書法相通。要一個美國人學會欣賞王獻之的《鴨頭丸帖》,是永遠辦不到的。美國也有荷花,但未見入畫,美國人不會用宣紙、毛筆、水墨。即便畫,也絕不可能有石濤、“八大”那樣的效果。有荷花,當然有蓮蓬。美國人大概不會吃冰糖蓮子。他們讓蓮蓬結老了,曬得幹幹的,插瓶,這倒也別致,大概他們認為這種東西形狀很怪。有的人家插的蓮蓬是染得通紅的。這簡直是惡作劇,不敢領教!美國人用蘆花插瓶,這頗可取。在德國移民村阿瑪納看見一個鋪子裏有蘆花賣,五十美分一把。


    美國年輕,樹也年輕。自愛荷華至斯潑淩菲爾德高速公路兩旁的樹看起來像灌木。阿瑪納有一棵橡樹,大概是當初移民來的德國人種的,有上百年的曆史,用木柵圍著,是罕見的老樹了。像北京中山公園、天壇那樣的五百年以上的柏樹,是找不出來的。美國多闊葉樹,少針葉樹。最常見的是橡樹。鬆樹也有,少。林肯墓前、馬克·吐溫家鄉有幾棵鬆樹。美國鬆樹也像美國人一樣,非常健康,很高,很直,很綠。美國沒有蘇州“清、奇、古、怪”那樣的鬆樹,沒有黃山鬆,沒有泰山的五大夫鬆。中國鬆樹多姿態,這種姿態往往是災難造成的,風、雪、雷、火。鬆之奇者,大都傷痕累累。中國鬆是中國的曆史,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的性格所形成的。中國鬆是按照中國畫的樣子長起來的。


    美國草和中國草差不多。狗尾巴草的穗子比中國的小,顏色發紅。“五月花”公寓對麵有一片很大的草地。蒲公英吐絮時,如一片銀色的薄霧。羊胡子草之間長了很多草苜蓿。這種草的嫩頭是可以炒了吃的,上海人叫作“草頭”或“金花菜”,多放油,武火急炒,少滴一點高粱酒,很好吃。美國人不知道這能吃。知道了,也沒用,美國人不會炒菜。


    graffiti


    這是一個意大利字,意思是在牆上亂畫。台灣翻譯成“塗鴉”,我看不如幹脆翻譯成“鬼畫符”。紐約、芝加哥,很多城市地鐵的牆上,比較破舊的建築物的牆上,橋洞裏,畫得一塌糊塗。這是青少年幹的。他們不是用筆畫,而是用噴槍滋,——一會兒就噴一大片。照美國的法律,這不犯法,無法禁止。有一些,有一點意思。我在愛荷華大學附近的橋下,看到:“中央情報局=謀殺”,這可以說是一條政治標語。有的是一些字母,不知是什麽意思。還有些則是莫名其妙的圓圈、曲線、弧線。為什麽美國的青少年要幹這種事呢?據說他們還有一個鬆散的組織,類似協會什麽的。聽說美國有心理學家專門研究這問題,大體認為這是青少年對現狀不滿的表現。這樣到處亂畫,我覺得總不大好,希望中國不發生這種事。


    懷舊


    正因為美國曆史短,美國人特別愛懷舊。


    愛荷華市的河邊有一家飯館,菜很好,星期天的自助餐尤其好,有多種沙拉、水果,各種味道的調料。這原是一個老機器廠,停業了,飯館老板買了下來,不加改造,房頂、牆壁上保留了漆成暗紅色的拐來拐去的粗大的鐵管道,很粗的鐵鏈。顧客就在這樣的環境裏,臨窗而坐,喝加了蘇打的金酒,吃烤牛肉,炸土豆條,覺得別有情調。


    阿瑪納原來是一個德國移民村。據說這個村原來是保留老的生活習慣的:不用汽車,用馬車。現在不得不改變了,村裏辦了很大的製冷機廠和微波爐廠。不過因為曾是古村,每逢假日,還是有不少人來參觀。“古”在哪裏呢?不大看得出來。我們在一個飯店吃飯,飯店門外懸著一副牛軛,作為標誌,唔,這有點古。飯店的牆上掛著一排長長短短的老式的木匠工具,也許這原是一個木匠作坊。這也古。點的燈是有玻璃罩子的煤油燈。我問接待我們的小姐:“這是煤油燈?”她笑了:“假的。”是做成煤油燈狀的電燈。這位小姐不是德國血統,祖上是英國人,一聽她的姓就不禁叫人肅然起敬:莎士比亞。她承認是莎士比亞的後代。她和我聊了幾句,不知道為什麽說起她不打算結婚,認為女人結婚不好。這是不是也是古風?阿瑪納有一個博物館,陳列著當年的搖床、木椅。有一個“文物店”。賣的東西的“年份”都是百年以內的,但標價頗昂,一個祖母用過的極其一般的銅碟子,五十美金。這樣的村子在中國到處都可以找得出來,這樣的“文物”嘛,中國的廢品收購站裏多的是。阿瑪納賣“農民”自釀的葡萄酒,有好幾家。買酒之前每種可以嚐一小杯。我嚐了兩三杯,沒有買,因為我對葡萄酒實在是外行,喝不出所以然。


    江·迪爾是一家很現代化的大農機廠,廠部大樓是有名的建築,全部用鋼材和玻璃建成,利用鋼材的天然鏽色和透亮的玻璃的對比造成極穩定堅實而又明淨疏朗的效果。在一口小湖的中心小島上安置了亨利·摩爾的青銅的抽象化的雕塑。但是在另一側,完好地保存了曾祖父老迪爾的作坊。這是江·迪爾廠史的第一頁。


    全美保險公司是一個很大的企業。我們參觀了愛荷華州的分公司。大辦公室上百張桌子,每個桌上一架電腦。這家公司收藏了很多現代藝術作品,接待室裏,走廊上,到處都是。每個單人辦公的小辦公室裏也有好幾件抽象派的繪畫和雕塑。我很奇怪:這家公司的經理這樣喜歡現代藝術?後來知道,原來美國政府有規定,企業凡購買當代藝術作品的,所付的錢可於應付稅款中扣除,免繳一部分稅。那麽,這些藝術品等於是白得的。用企業養藝術,這政策不錯!


    上午參觀了一個現代化的大公司,看了數不清的現代派的藝術作品,下午參觀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地方:“活曆史農莊”。這裏保持著一百年前的樣子。我們坐了用老式拖拉機拉著的有幾排座位的大車逛了一圈,看了原來印第安人住的小窩棚,在橡樹林裏的坷坎起伏的小路上鑽了半天。有一家打鐵的作坊,一位鐵匠在打鐵。他這打鐵完全是表演,燒煙煤碎塊,拉著皮老虎似的老式風箱。有一家雜貨店,賣的都是舊貨。一個店主用老式的辦法介紹一些貨品的特點,口若懸河。他介紹的貨品中竟有一件是中國的笙。他介紹得很準確:“這是一件中國的樂器,叫作‘笙’。”這家雜貨店賣一百年前美國人戴的黑色的粗呢帽(是新製的),賣本地傳統製法的果子露飲料。


    我們各處轉了一圈,回來看看那位鐵匠,他已經用熟鐵打出了一件藝術品,一條可以插蠟燭的小蛇,頭在下,尾在上,蛇身盤扭。


    參觀了林肯年輕時居住過的鎮。這個鎮盡量保持當年模樣。土路,木屋。林肯舊居猶在,他曾經在那裏工作過的郵局也在。有一個老媽媽在光線很不充足的木屋裏用不同顏色的碎布拚綴一條百衲被。一個師傅在露地裏用棉線芯蘸蠟燭,一排一排晾在木架上(這種蠟燭北京現在還有,叫作“洋蠟”)。林肯故居簷下有一位很肥白壯碩的少婦在編籃子。她穿著林肯時代的白色衣裙,赤著林肯時代的大白腳,一邊編籃子,一邊與過路人應答。老媽媽、蠟燭師傅、赤著白腳的壯碩婦人,當然都是演員。他們是領工資的。白天在這裏表演,下班駕車回家,吃飯,喝可口可樂,看電視。


    公園


    美國的公園和中國的公園完全不同,這是兩個概念。美國公園隻是一大片草地,很多樹,不像北京的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頤和園,也不像蘇州園林。沒有亭台樓閣,回廊幽徑,曲沼流泉,蘭畦藥圃。中國的造園講究隔斷、曲折、借景,在不大的天地中布置成各種情趣的小環境,美國公園沒有這一套,一覽無餘。我在美國沒有見過假山,沒有揚州平山堂那樣人造峭壁似的假山,也沒有蘇州獅子林那樣人造峰巒似的假山。美國人不懂欣賞石頭。對美國人講石頭要瘦、皺、透,他一定莫名其妙。頤和園一進門的兩塊高大而玲瓏的太湖石,花很多銀子從米萬鍾的勺園移來的一塊橫臥的大石頭,以及開封相國寺傳為艮嶽遺石的石頭,美國人都絕不會對之下拜。美國有風景畫,但沒有中國的“山水畫”。公園,在中國是供人休息、漫步、啜茗、閑談、沉思、覓句的地方。美國人在公園裏扔橄欖球、擲飛碟,男人脫了上衣、女人穿了比基尼曬太陽。美國公園大都有一些鐵架子,是供野餐的人烤肉用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花花草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汪曾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汪曾祺並收藏花花草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