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各係的學生各有特點,中文係的不衫不履,帶點名士氣。工學院的同學挾著畫圖板、丁字尺,一個個全像候補工程師。從法律係二三年級的學生身上已經可以看出一位名律師或大法官的影子。商學係的同學很實際,他們不愛幻想。從舉止、動作、談吐上,大體上可以勾畫出我們的同學可能經曆的人生道路。但這隻是相對而言,比較而言,不能像礦物一樣可以用光譜測定。比如,有一個比我高兩班的同學,讀了四年工學院,畢業後又考進文學研究所做哲學研究生,由實入虛,你說他該是什麽風度呢?不過地質係的學生身上共同的特點是比較顯著的。


    首先,他們的身體都很好。學地質的沒有好身體是不行的。學校對報考地質係的考生的體檢要求特別嚴格。搞地質不能隻在實驗室裏搞,大部分時間要從事野外作業,走長路,登高山(據我所知現在的中國登山隊的運動員有兩位原來是讀地質的),還要背很重的礦石,經常要風餐露宿,生活條件很艱苦,身體差一點是吃不消的。地質係的男同學大都身材較高,挺拔英俊,女同學身體也很好。他們大都是運動員,打籃球、排球,是係隊、校隊的代表。從儀表上說,他們都有當電影明星的潛質。


    他們的價值觀念是清楚的。他們對自己所選擇的學業和事業的道路是肯定的。他們沒有彷徨、猶豫、困惑。從一開頭就有一種奉獻精神。——學地質是不可能升官發財的。他們充分認識到他們的工作對於國家的意義,一般說來,他們的祖國意識比別的係的同學更強烈,更實在。


    他們都很用功。學地質,理科的底子,數學、物理、化學都要比較好。但是比較特別的是,他們除了本門科學,對一般文化,包括文學藝術,也有廣泛的興趣。因此地質係的同學大都文質彬彬,氣度瀟灑,毫無鄙俗之氣,是一些名副其實的“知識分子”。在學校時就做出了很大成績。雲南地方曾出了厚厚的一本《雲南礦產調查》,就是西南聯大地質係師生合作搞出來的。


    他們從野外作業列隊歸來,穿著夾克,背著厚帆布背包,足蹬厚底翻皮長靴,或是平常穿了幹淨的藍布長衫(地質係的學生都愛幹淨),在學校的土路從容走著,我都有好感,對他們很欣賞。


    其實我所認識的地質係的同學不多,一共隻有四個,都是一九三九年入學,四三屆的,和我一個班級。


    比較熟識的是馬杏垣。我對馬杏垣有較深的印象不是由於對他的專業學識有所了解,而是因為他會刻木刻。聯大當時沒有人刻木刻,一個學地質的刻木刻尤其稀罕。馬杏垣曾參加曾昭掄先生所率領的康藏考察團到過一趟西藏,回來在壁報上發表了他的一係列鉛筆速寫和木刻。他發表木刻用的筆名是“馬蹄”,有時用兩個英文縮寫字母“m.t.”。他的木刻作品偶爾在昆明的報刊上也發表過。據我看,他的木刻是很有風格,很不錯的。如果他不學地質而學美術,我相信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畫家、木刻家的。多才多藝,是聯大許多搞自然科學的教授、學生的一個共同的特點。


    馬杏垣畢業後到美國留學。


    一九四八年,我在北京午門的曆史博物館工作,有一天來了一位參觀的上歲數的人,河北豐潤一帶的口音,他不知怎麽知道我是西南聯大的,問我認識不認識馬杏垣,我說認識。他說他是馬杏垣的父親。於是跟我滔滔不絕地談起馬杏垣,他說了些什麽,我已經不記得,隻記得老人家很為他這個現在美國的兒子感到驕傲。是呀,有這樣的兒子,是值得驕傲。


    馬杏垣回國後在地質研究所工作,曾任所長,後來聽說擔任名譽所長。木刻,我想,大概是不刻了。


    第二個是楊起。他是楊振聲先生的兒子。楊先生是我的老師。我在楊先生處見過他。他長得很像楊先生。他是蓬萊人,個頭很高,一個典型的山東大漢,文雅的、謙虛的山東大漢。他給我的印象是非常謙虛,一種從裏到外的謙虛。他知道我是楊先生比較喜歡的學生,因此在校舍的土路上相逢,都很親切地點頭招呼。


    還有一個是歐大澄。我不知道怎麽和他認識的,可能是由於我的一個同係同班的同學和他中學同學,他和這個同學常相過從,我和他也就熟識了。在我的印象裏他是喜愛音樂的。我不能確記著他是會拉提琴、彈吉他,或吹口琴。但是他很能欣賞西洋古典音樂,這一印象我想沒有錯。即使記錯了,我覺得他身上有一種古典音樂熏陶出來的氣質,這一點不會錯。


    楊起、歐大澄,現在都不知道在哪裏。


    因為認識歐大澄,這樣也就對郝貽純有些印象。因為她常和歐大澄在一起走。郝貽純在女同學裏是長得好看的,但是她從來不施脂粉(我們的女同學有一些是非常“捯飭”的,每天塗了很重的口紅去聽課),淡雅素樸,落落大方。她好像也是打排球的。


    郝貽純這幾年參與了一些政治活動。我不知道她是人大代表還是全國政協委員,好像還是全國婦聯的委員。人大、政協、婦聯有這樣的委員,似乎這些會還有點開頭。郝貽純是徹底“從政”了,還是還沒有放棄她的本行?


    我的地質係的同學,年齡和我不相上下,都已經過了七十了。他們大概是離、退休了。但是我很知道,他們會是離而不休、退而不休的。他們大概都還在查資料、寫論文,在培養博士生、碩士生,不會是聽鳥養花、優遊終老的。


    中國的知識分子是多好的知識分子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河入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汪曾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汪曾祺並收藏山河入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