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恢關於糾正急躁冒進的主張,主席在起初是讚同的,並認為這些主張是“農村工作指南”。但是,主席不久就突然改變了主意,由讚同到不滿到批判。促使主席改變主意的直接原因就是糧食問題。
實行糧食統購統銷,要核定各戶的土地畝數和產量,從而定出應該賣多少餘糧,動員以至強迫各戶交售。同幾億農民直接打交道,非常繁難。如果把農民組織進農業社,“把許多小辮子梳成一條大辮子”,國家收購糧食隻和農業社打交道就簡便多了。再有,主席一直認為,生產關係的公有化程度越高,生產力發展就越快。隻有組織起農業生產合作社,糧食才能大幅度增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糧食緊張的問題。這些就是促成主席想加快農業合作化步伐的直接原因。
主席改變了主意,而鄧子恢卻依然“頑固不化”。主席決定用批判鄧子恢開路,加快對農民改造的步伐。
1953年10月26日至11月5日,全國第三次農業互助合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鄧子恢正在外地視察工作,會議由農村工作部副部長陳伯達、廖魯言主持。為了開好這次會議,主席於10月15日找陳伯達和廖魯言進行了談話,給會議的主題定了調。
主席說:“辦好農業生產合作社,即可帶動互助組大發展。
……隻要合乎條件,合乎章程、決議,是自願的,有強的領導骨幹(主要是兩條:公道,能幹),辦得好,那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責成地委、縣委用大力去搞,一定要搞好。中央局、省市委農村工作部都要抓緊這件事,工作重點要放在這個問題上。
要有控製數字,攤派下去。攤派而不強迫,不是命令主義。……明年初,開會檢查,這次就交代清楚。明年初是要檢查的,看看完成的情況怎樣。
……
一般規律是經過互助組再到合作社,但是直接搞社,也可以允許試一試。(.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走直路,走得好,可以較快的搞起來。為什麽不可以?可以的。”
他主張重點搞合作社(初級社),要多搞,越多越好。要給下麵攤派指標,並督促檢查。可以打破常規,直接搞社,這樣就搞得快。
主席說:“個體農民,增產有限,必須發展互助合作。對於農村的陣地,社會主義如果不去占領,資本主義就必然會去占領。難道可以說既不走資本主義的道路,又不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嗎?……如果不搞社會主義,那資本主義勢必要泛濫起來。”
他明確提出了農村中的兩條道路的問題。搞互助合作,就是走社會主義道路;言外之意,個體單幹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以後,這成了強迫農民入社、打擊不同意見的一根棍子。
主席說:“‘確保私有財產’,‘四大自由’,都是有利於富農和富裕中農的。為什麽法律上又要寫呢?法律是說保護私有財產,無‘確保’字樣。現在農民賣地,這不好。法律不禁止,但我們要做工作。阻止農民賣地。辦法就是合作社。互助組還不能阻止農民賣地,要合作社,要大合作社才行。大合作社也可使得農民不必出租土地了,一、二百戶的大合作社帶幾戶鰥寡孤獨,問題就解決了。小合作社是否也能帶一點,應加研究。互助組也要幫助鰥寡孤獨。合作社……能搞大的就應當搞大的,不要看見大的就不高興。一、二百戶的社算大的了,甚至可以是三、四百戶。……”
“確保私有財產”和“四大自由”(指允許農民租佃、雇工、借貸、經商),是《共同綱領》、《土地改革法》所規定的,這對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主席卻把它們看成是產生富農、造成農村兩極分化的禍根。(.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他主張辦大社,社的規模越大越好。認為隻有這樣,才能救濟鰥寡孤獨,把貧富拉平。最耐人尋味的是,他強調是“保護”而不是“確保”,這是否是他一貫的強詞奪理的作風呢?
主席說:“老區應當多發展一些。有些新區可能比有些老區發展得快。……要打破新區一定慢的觀念。”
……
他主張發展合作社要快。
主席說:“發展合作社,也要做到數多、質高、成本低。所謂成本低,就是不出廢品。……最後的結果是多產糧食、棉花、甘蔗、蔬菜等等。……”
辦社好壞的標準是增產,這一點很正確。遺憾的是,後來就沒人重視了。
主席說:“大城市蔬菜的供求,現在有極大的矛盾。
糧食、棉花的供求也有極大的矛盾。肉類、油脂不久也會出現極大的矛盾。需求大大增加,供應不上。
從解決這種供求矛盾出發,就要解決所有製與生產力的矛盾問題。是個體所有製,還是集體所有製?是資本主義所有製,還是社會主義所有製?個體所有製的生產關係與大量供應是完全衝突的。個體所有製必須過渡到集體所有製,過渡到社會主義。合作社有低的,土地入股;有高的,土地歸公,歸合作社之公。
總路線也可以說就是解決所有製的問題。國有製擴大……,這才能提高生產力,完成國家工業化。生產力發展了,才能解決供求的矛盾。”
主席為什麽要重點搞合作社,而且要又多又快,辦大的?原來是要解決供求矛盾。他認為:隻有變私有製為公有製,才能發展生產力,最終解決供求矛盾。在他看來,生產關係不受生產力的製約,可以想怎麽變就怎麽變,就像魔術師手中的道具一樣,這麽一變,奇跡就會發生:生產力飛速發展,財富滾滾而來。這個理論誤區,就是導致他大搞“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的深層原因之一。
在閉會的前一天,11月4日,主席再次找陳伯達、廖魯言談話,重點批評鄧子恢。
主席說:“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現在是既需要,又可能,潛在力很大。如果不去發掘,那就是穩步而不前進。腳本來是走路的,老是站著不動就錯了。……糾正‘急躁冒進’,總是一股風吧,吹下去了,也吹倒了一些不應當吹倒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倒錯了的,應當查出來講清楚,承認是錯誤。”
批評鄧子恢糾正“急躁冒進”糾錯了,是“穩步而不前進”,有腳不走路。
主席說:要搞社會主義。“確保私有”是資產階級觀念。“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言不及義就是言不及社會主義,不搞社會主義。……不靠社會主義,想從小農經濟做文章,靠在個體經濟基礎上行小惠,而希望大增產糧食,解決糧食問題,解決國計民生的大計,那真是“難矣哉””
。他批評鄧子恢“保護農民私有財產”、“照顧小農經濟現狀”、“一切從小農經濟的特點出發”等觀點,是資產階級觀點,是不靠社會主義。
主席說:“有句古語,‘綱舉目張’。拿起綱,目才能張,綱就是主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並且逐步解決這個矛盾,這就是主題,就是綱。提起了這個綱,各項幫助農民的政治工作,經濟工作,一切都有統屬了。”
主席提出:農村中的主要矛盾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是統率農村一切工作的綱。請讀者注意:這時主席就提出了“以階級鬥爭為綱”,而不是在1964年。
主席說:“我們所采取的步驟是穩的,由社會主義萌芽的互助組,進到半社會主義的合作社,再進到完全社會主義的合作社(也叫農業生產合作社,不要叫集體農莊)。一般講,互助組還是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礎。”
主席規定了農業合作化的具體發展道路。
主席說:“有些人想從小農經濟做文章,因而就特別反對對農民幹涉過多。……不能把需要做,可能做的事,做法又不是命令主義的,也叫做幹涉過多。……冒進是錯誤的,可辦的不辦也是錯誤的,強迫解散更是錯誤的。
‘積極領導,穩步前進’,這句話很好。這大半年,縮了一下,穩步而不前進,這不大妥當。
總路線就是改變生產關係。斯大林說,生產關係的基礎就是所有製。這一點同誌們必須弄清楚。現在,私有製和社會主義公有製都是合法的,但是私有製要逐步變為不合法。在三畝地上“確保私有”,搞“四大自由”,結果就是發展少數富農,走資本主義的道路。”
主席批評鄧子恢糾正急躁冒進,說他是在三畝地上“確保私有”,搞“四大自由”,結果是發展少數富農,走資本主義道路。
主席再次強調:“要有控製數字,派任務,爾後再檢查完成沒有。有可能完成而不去完成,那是不行的,那就是對社會主義不熱心。”“縣委書記、區委書記要把辦社會主義之事當作大事看。一定要書記負責,我就是中央的書記。中央局書記、省委書記、地委書記、縣委書記、區委書記,各級書記,都要負責,親自動手。”
主席提出:“在城市郊區搞互助組,蔬菜的生產供應不好解決,可以不經互助組,就搞半社會主義的合作社,甚至搞完全社會主義的合作社。”“生產合作社……到明年秋收前,發展三萬二千多個,一九五七年可以發展到七十萬個。但是要估計到有時候可能突然發展一下,可能發展到一百萬個,也許不止一百萬個。總之,既要辦多,又要辦好,積極領導,穩步發展。”
解決供求矛盾迫在眉睫,主席下了死命令,必須多辦快辦合作社。
實行糧食統購統銷,要核定各戶的土地畝數和產量,從而定出應該賣多少餘糧,動員以至強迫各戶交售。同幾億農民直接打交道,非常繁難。如果把農民組織進農業社,“把許多小辮子梳成一條大辮子”,國家收購糧食隻和農業社打交道就簡便多了。再有,主席一直認為,生產關係的公有化程度越高,生產力發展就越快。隻有組織起農業生產合作社,糧食才能大幅度增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糧食緊張的問題。這些就是促成主席想加快農業合作化步伐的直接原因。
主席改變了主意,而鄧子恢卻依然“頑固不化”。主席決定用批判鄧子恢開路,加快對農民改造的步伐。
1953年10月26日至11月5日,全國第三次農業互助合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鄧子恢正在外地視察工作,會議由農村工作部副部長陳伯達、廖魯言主持。為了開好這次會議,主席於10月15日找陳伯達和廖魯言進行了談話,給會議的主題定了調。
主席說:“辦好農業生產合作社,即可帶動互助組大發展。
……隻要合乎條件,合乎章程、決議,是自願的,有強的領導骨幹(主要是兩條:公道,能幹),辦得好,那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責成地委、縣委用大力去搞,一定要搞好。中央局、省市委農村工作部都要抓緊這件事,工作重點要放在這個問題上。
要有控製數字,攤派下去。攤派而不強迫,不是命令主義。……明年初,開會檢查,這次就交代清楚。明年初是要檢查的,看看完成的情況怎樣。
……
一般規律是經過互助組再到合作社,但是直接搞社,也可以允許試一試。(.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走直路,走得好,可以較快的搞起來。為什麽不可以?可以的。”
他主張重點搞合作社(初級社),要多搞,越多越好。要給下麵攤派指標,並督促檢查。可以打破常規,直接搞社,這樣就搞得快。
主席說:“個體農民,增產有限,必須發展互助合作。對於農村的陣地,社會主義如果不去占領,資本主義就必然會去占領。難道可以說既不走資本主義的道路,又不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嗎?……如果不搞社會主義,那資本主義勢必要泛濫起來。”
他明確提出了農村中的兩條道路的問題。搞互助合作,就是走社會主義道路;言外之意,個體單幹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以後,這成了強迫農民入社、打擊不同意見的一根棍子。
主席說:“‘確保私有財產’,‘四大自由’,都是有利於富農和富裕中農的。為什麽法律上又要寫呢?法律是說保護私有財產,無‘確保’字樣。現在農民賣地,這不好。法律不禁止,但我們要做工作。阻止農民賣地。辦法就是合作社。互助組還不能阻止農民賣地,要合作社,要大合作社才行。大合作社也可使得農民不必出租土地了,一、二百戶的大合作社帶幾戶鰥寡孤獨,問題就解決了。小合作社是否也能帶一點,應加研究。互助組也要幫助鰥寡孤獨。合作社……能搞大的就應當搞大的,不要看見大的就不高興。一、二百戶的社算大的了,甚至可以是三、四百戶。……”
“確保私有財產”和“四大自由”(指允許農民租佃、雇工、借貸、經商),是《共同綱領》、《土地改革法》所規定的,這對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主席卻把它們看成是產生富農、造成農村兩極分化的禍根。(.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他主張辦大社,社的規模越大越好。認為隻有這樣,才能救濟鰥寡孤獨,把貧富拉平。最耐人尋味的是,他強調是“保護”而不是“確保”,這是否是他一貫的強詞奪理的作風呢?
主席說:“老區應當多發展一些。有些新區可能比有些老區發展得快。……要打破新區一定慢的觀念。”
……
他主張發展合作社要快。
主席說:“發展合作社,也要做到數多、質高、成本低。所謂成本低,就是不出廢品。……最後的結果是多產糧食、棉花、甘蔗、蔬菜等等。……”
辦社好壞的標準是增產,這一點很正確。遺憾的是,後來就沒人重視了。
主席說:“大城市蔬菜的供求,現在有極大的矛盾。
糧食、棉花的供求也有極大的矛盾。肉類、油脂不久也會出現極大的矛盾。需求大大增加,供應不上。
從解決這種供求矛盾出發,就要解決所有製與生產力的矛盾問題。是個體所有製,還是集體所有製?是資本主義所有製,還是社會主義所有製?個體所有製的生產關係與大量供應是完全衝突的。個體所有製必須過渡到集體所有製,過渡到社會主義。合作社有低的,土地入股;有高的,土地歸公,歸合作社之公。
總路線也可以說就是解決所有製的問題。國有製擴大……,這才能提高生產力,完成國家工業化。生產力發展了,才能解決供求的矛盾。”
主席為什麽要重點搞合作社,而且要又多又快,辦大的?原來是要解決供求矛盾。他認為:隻有變私有製為公有製,才能發展生產力,最終解決供求矛盾。在他看來,生產關係不受生產力的製約,可以想怎麽變就怎麽變,就像魔術師手中的道具一樣,這麽一變,奇跡就會發生:生產力飛速發展,財富滾滾而來。這個理論誤區,就是導致他大搞“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的深層原因之一。
在閉會的前一天,11月4日,主席再次找陳伯達、廖魯言談話,重點批評鄧子恢。
主席說:“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現在是既需要,又可能,潛在力很大。如果不去發掘,那就是穩步而不前進。腳本來是走路的,老是站著不動就錯了。……糾正‘急躁冒進’,總是一股風吧,吹下去了,也吹倒了一些不應當吹倒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倒錯了的,應當查出來講清楚,承認是錯誤。”
批評鄧子恢糾正“急躁冒進”糾錯了,是“穩步而不前進”,有腳不走路。
主席說:要搞社會主義。“確保私有”是資產階級觀念。“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言不及義就是言不及社會主義,不搞社會主義。……不靠社會主義,想從小農經濟做文章,靠在個體經濟基礎上行小惠,而希望大增產糧食,解決糧食問題,解決國計民生的大計,那真是“難矣哉””
。他批評鄧子恢“保護農民私有財產”、“照顧小農經濟現狀”、“一切從小農經濟的特點出發”等觀點,是資產階級觀點,是不靠社會主義。
主席說:“有句古語,‘綱舉目張’。拿起綱,目才能張,綱就是主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並且逐步解決這個矛盾,這就是主題,就是綱。提起了這個綱,各項幫助農民的政治工作,經濟工作,一切都有統屬了。”
主席提出:農村中的主要矛盾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是統率農村一切工作的綱。請讀者注意:這時主席就提出了“以階級鬥爭為綱”,而不是在1964年。
主席說:“我們所采取的步驟是穩的,由社會主義萌芽的互助組,進到半社會主義的合作社,再進到完全社會主義的合作社(也叫農業生產合作社,不要叫集體農莊)。一般講,互助組還是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礎。”
主席規定了農業合作化的具體發展道路。
主席說:“有些人想從小農經濟做文章,因而就特別反對對農民幹涉過多。……不能把需要做,可能做的事,做法又不是命令主義的,也叫做幹涉過多。……冒進是錯誤的,可辦的不辦也是錯誤的,強迫解散更是錯誤的。
‘積極領導,穩步前進’,這句話很好。這大半年,縮了一下,穩步而不前進,這不大妥當。
總路線就是改變生產關係。斯大林說,生產關係的基礎就是所有製。這一點同誌們必須弄清楚。現在,私有製和社會主義公有製都是合法的,但是私有製要逐步變為不合法。在三畝地上“確保私有”,搞“四大自由”,結果就是發展少數富農,走資本主義的道路。”
主席批評鄧子恢糾正急躁冒進,說他是在三畝地上“確保私有”,搞“四大自由”,結果是發展少數富農,走資本主義道路。
主席再次強調:“要有控製數字,派任務,爾後再檢查完成沒有。有可能完成而不去完成,那是不行的,那就是對社會主義不熱心。”“縣委書記、區委書記要把辦社會主義之事當作大事看。一定要書記負責,我就是中央的書記。中央局書記、省委書記、地委書記、縣委書記、區委書記,各級書記,都要負責,親自動手。”
主席提出:“在城市郊區搞互助組,蔬菜的生產供應不好解決,可以不經互助組,就搞半社會主義的合作社,甚至搞完全社會主義的合作社。”“生產合作社……到明年秋收前,發展三萬二千多個,一九五七年可以發展到七十萬個。但是要估計到有時候可能突然發展一下,可能發展到一百萬個,也許不止一百萬個。總之,既要辦多,又要辦好,積極領導,穩步發展。”
解決供求矛盾迫在眉睫,主席下了死命令,必須多辦快辦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