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實行“低標準,瓜菜代”,發起製作糧食代食品的運動,國內糧食潛力已挖到盡頭。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陳雲向中央提出兩條建議:一是擠出一部分外匯,向國外進口糧食,以緩解嚴重糧食危機;二是減少城鎮人口。這兩條建議和**不謀而合。


    吃進口糧在當時是個禁區,我國一直強調自力更生。更何況,自建國以後,我國每年都出口糧食,現在搞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早已宣布解決了糧食問題,甚至說把全世界的人口都集中起來中國也能養得活。而今來個180度大轉彎,突然說要進口糧食。這在國內外會造成什麽影響可想而知。然而,人總是要吃飯的,沒有飯吃,那就一切都談不上了,而不進口糧食,饑荒就無法度過,餓死人的情況就會更趨嚴重,那樣,造成的政治影響將會更大。所以為了搞到糧食,是禁區也得闖。


    陳雲先向國家糧食部負責人談了這個問題。糧食部黨組經過討論讚同陳雲的意見。決定向中央提出進口糧食的建議,並將報告送交分管糧食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1960年11月29日,**給、周恩來、李富春、譚震林、薄一波寫信,正式提出進口糧食的建議。**在信中說:“麵臨著明年春荒的困難,必須堅決克服這個困難。克服這個臨時困難的辦法,除中央一係列方針政策之外,考慮進口12億斤糧食或者更多一些的糧食是必要的。拿到這批刀口上的糧食,對爭取國內糧食局勢的基本穩定,度過災荒大有好處。”


    周恩來於12月5日一字一句地審閱了全信,用毛筆批示:“已告先念同誌照辦。(.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於12月12日晨用鉛筆批示:“退先念同誌。完全同意。能進口二十億斤,更好。”經**、葉季壯反複研究,報請**中央批準,在外匯有保證的條件下,決定進口400萬噸糧食。


    1960年12月30日,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公開表示讚成陳雲和**進口糧食的意見。對此,當時在糧食部工作的楊少橋有過回憶,他說:“進口糧食這個措施是我們當時不敢設想的,當時一些人認為吃進口糧是修正主義。決定進口糧食是由陳雲和**同誌提出、總理同意的,可能總理也跟主席講了,並且很快就決定了。從決定進口到第一船進口糧運到天津隻用了一個月時間,可見事情辦得是很果斷很迅速的。”


    第一船進口糧食是從澳大利亞購來的,運到天津新港,時間是1961年2月。離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公開表態讚同進口糧食僅一個多月時間。陳雲不僅對進口糧食抓得果斷、迅速,而且他對糧食進口的每個環節都抓得細、抓得緊。1961年2月7日至11日,陳雲和**親自到天津新港碼頭視察卸船裝車情況及河北省對這批糧食的安排。特別是對如何卸下這一船糧食,他也親自過問、指導。


    要進口糧食就需要外匯,要外匯就得有東西出口,而且還要壓縮別的東西的進口。為此,陳雲又親自抓外貿出口工作。當時中國出口換匯主要靠農副土特產品和傳統手工業產品。對此,陳雲闡析說:“現在有進口兩百萬噸糧食的可能,已經快要簽合同了;如果能再多進來一些,我們也要。那末,這裏就發生一個問題,有些東西要出口,比如核桃、瓜子、紅棗等,國內吃得就少了。我們現在究竟要顧哪一頭?我看,要顧進口糧食這一頭。如果顧那些零零碎碎的吃的東西,是解決不了大問題的,還不如把這些有出口市場的東西都集結起來,換糧食進來。”“總之,顧了東頭顧不了西頭,要有所得就會有所失。如果這也舍不得丟掉,那也舍不得丟掉,結果什麽也得不到就是了。”


    為了搞好產品出口,爭取進口更多的糧食,陳雲作了周到的考慮,提出要建立出口商品基地。“全聚德的烤鴨,東來順的涮羊肉,張小泉的剪刀,蘇州的檀香扇,杭州的綢傘等等,過去都有較固定的原料供應基地,現在我們都打亂平分了,是不符合經濟原則的。”他提出要用一年半的時間,把出口商品基地搞起來,以便能穩定出口,爭取外匯,增加糧食進口。


    由於糧食緊張,造成棉農的棉花生產也下降,致使穿衣也成為國計民生中的重要問題。但當吃飯與穿衣、進口糧食與進口棉花發生矛盾時,陳雲堅決把進口糧食放在第一位。當時老百姓的布票已經很少,但陳雲說“討論進口糧食的時候,我們還是定下來每人再減少一尺布,每人減少一尺布,就可以多進口十億斤糧食……我看寧肯每人減少一尺布,多進口十億斤糧食”。因為吃飯、穿衣兩相比較,吃飯問題又更緊要。所以陳雲把進口糧食放在第一位,作急務來安排。


    確定進口糧食決策後,陳雲同周恩來一道,與糧食、外貿等部門負責人一起,多次商量進口糧食數量,並使進口數量逐漸增加。1960年底曾定進口大米150萬噸,陳雲根據災情和糧食緊張程度,爭取增加到250萬噸。1961年周恩來分析國際市場上糧食行情,認為可進口糧食400萬噸,陳雲當即按這個數量籌劃。1961年3月廣州中央工作會議又決定增加到每年進口500萬噸糧食。以後連續五年都大致穩定在這個數。在那個年代,向哪個國家進口糧食也是有所選擇的。美國雖是世界糧食市場的大供應商,但因中美關係尚未解凍,大家都似乎有意回避。隻從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訂購糧食,而不從美國進口。在1961年8月的廬山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又向提出,可否通過當時同中國關係比較密切的法國,轉口購買美國糧食,表示可以。不久後,美國糧食就通過法國,而源源不斷地運進了中國。


    從1961年到1965年,國家每年進口糧食500萬噸左右,進口的這些糧食占我國當時糧食總量雖很小,但它在糧食的調度上,作為國家掌握的大宗糧源,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它保證了市場的穩定,尤其是起了應急的作用,如1961年6月30日以前搶運到國內的215萬噸糧食(43億斤),就避免了京、津、滬、遼和重災區糧食脫銷的危險。此外,這時的進口還補充了部分國家糧食庫存,對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恢複起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進口糧食絕大部分用於供應1.3億城市居民。光靠進口糧食、壓低城鄉居民口糧標準,仍不能保障城市居民的口糧供應。陳雲、**經過認真調查研究,認為必須減少城鎮人口。


    陳雲從1960年10月到1961年2月多次指出,減少城鎮人口是克服糧食和市場緊張的好辦法。他於1961年4月提議,把1000萬到1200萬職工下放到農村。


    **同陳雲想到一起去了。**發現,1961年到1962年全國糧食的收支盤子虧空150億斤左右,即使進口糧食100億斤,還有50億斤的缺口。怎麽解決缺少的50億斤糧食呢?經過調查研究,他於1961年5月17日就糧食問題給寫信,並附有陳國棟關於河北省石家莊地區槁城縣糧食問題的調查材料。


    他在信中寫道:為解決50億斤的糧食缺口,他認為可以有兩個方案供選擇。第一個方案就是1961年3月廣州中央工作會議所決定的糧食征購880億斤不減,地方上調糧食120億斤到130億斤任務不變,城市人口維持現狀;第二個方案是:糧食征購任務減少到840億斤左右,地方上調任務減少到100億斤,減少相當數量的城市人口。“反複考慮,還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把調動農民積極性、發展農業生產放在第一位,采用第二個方案可能好一些。”“這樣做,工業的發展速度暫時會慢一些,但從長期看,對國民經濟的全麵發展是有利的。把農業搞上去,有了糧食,有了原料,工業就比較容易上去。隻要農業這著棋走活了,全局皆活。”**中央和采納了陳雲和**的建議,決定減少城市人口2000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蛇仙下凡旅遊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碧薇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碧薇萍並收藏蛇仙下凡旅遊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