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放逐太甲
伊尹放逐太甲,是最早的一次宮廷政變,是中國政變史中最溫和而富有戲劇性的特例,君王的失位與複位均未發生衝突和流血,結果也是皆大歡喜。而商朝也因此逐漸興旺繁榮起來,對當時的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伊尹,名摯,常被稱做阿衡。伊尹本來是有莘國的一個奴隸,卻聰明好學,樂堯舜之道,有顯才用世之誌。湯幾次向有莘國索要伊尹,都遭到了拒絕。當湯想辦法和有莘國聯姻後,伊尹被當做陪嫁送過來。湯如獲至寶,拜為右相。
伊尹向湯講述遠古帝王的業績和九類君主不同的作為及結局,勸湯替天下行道,伐滅夏桀而有天下。商湯拔簪折之為二,盟誓說:“願戮力伐夏,同奮鬥,共安樂。”湯又說:“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君看一看民眾就知道國家治理得好與不好。”伊尹讚揚說:“英明啊!聽得進善言,德行才會進步。要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就應任用有德行做好事的人為朝廷的官吏。王,您努力再努力吧。”湯在伊尹的輔佐下,伐葛載,征有洛荊,行德政,寬民力,幾年時間,商滅了夏國,成了東方大國。
湯亡故後,伊尹先後扶立湯的兒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病逝,伊尹又扶立湯的嫡長孫太甲為王。為了教導太甲弘揚湯的功德和汲取夏桀敗亡的教訓,伊尹先後作了《伊訓》《肆命》《徂後》等文章,督促太甲遵守先王的法度和“政教之所當為”,治理好國家。太甲登位的第三年,開始追求享樂,怠於朝政。伊尹屢加勸誡無效,就毅然將太甲送往湯的墓地附近的桐宮(今河南偃師西南)去反省,自攝國政。太甲居桐宮三年,親眼得見祖父湯身為開國君王,墳墓卻十分簡陋;又從守墓老人那裏了解到湯的創業艱辛和勤政節儉的品德,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表示悔過;並在行動上關心桐宮的孤寡,遵守法度,與人為善。伊尹聞訊,欣然率領文武大臣,捧著冠冕王服,將太甲迎回國都,交還國政,自己仍居相位,盡心輔助。
太甲在位年後病死,伊尹又輔佐太甲的兒子沃丁為王。伊尹於沃丁在位期間善終,時年00餘歲。
伊尹不但是政治家,也是發明家,史載湯時大旱,“伊尹督民田頭鑿井,並以灌田,今之桔槔是也”。他還教民作區田法。商之前,人們有病靠嚼食中草藥療治,伊尹教民切碎中草藥,用陶器煎煮後,服用藥液,後世稱為“湯液療法”,這既增強療效,又減輕毒性,成為幾千年來中藥療法的主要劑型。
伊尹樹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名臣的形象,在商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他的政治主張對整個商代都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0年),秦始皇在東巡途中患病,生病期間他叫趙高擬了一份詔書,估計內容是立長子扶蘇為儲君。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份詔書竟會成為他的遺詔。
趙高非常明白,一旦扶蘇當上了皇帝,自己必定會受到冷落和排擠,所以,這道詔書對自己是極為不利的。唯有扶立對自己言聽計從的胡亥,才有可能保證自己日後的飛黃騰達。於是,一個惡毒的計劃在趙高的腦海中逐步形成了。
趙高在決定了要實行政變之後,他馬上去遊說胡亥,趙高之所以幾乎想都沒想地,就決定將儲君改為胡亥,這裏實際上是有著深層的原因的:胡亥如果做了皇帝,趙高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胡亥是秦始皇非常喜愛的排行十八的小兒子。而且趙高是胡亥的老師,二人私交甚篤,胡亥對趙高是很信任的,所以趙高決定去遊說胡亥,讓他加入政變行動小組。趙高運用他嫻熟的遊說本領,用了三個回合,就說服了胡亥。接下來一步,就是再去說服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斯。
李斯對這個“沙丘政變”的成功與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開國元勳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他說話的分量是很重的,隻有說服了李斯,讓他也參與政變,那麽離成功是指日可待的了。起初,趙高對李斯的勸說根本不起作用,李斯在與趙高的七個回合的較量中,立場始終堅定,不為所動,然而,在第八個回合的較量裏,趙高以李斯家族的興衰來威脅他,在這個時候,李斯屈服了,在對始皇的忠誠和自己家族的興衰這兩者麵前,他還是選擇了後者。
史書記載,李斯在大哭之後,屈從了趙高。至此,“沙丘政變”已經成功了一半。
之後,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他利用掌握在自己手裏的車馬衛隊和用來傳達朝廷命令征調軍隊的“符璽”大權,扣壓了秦始皇臨終給公子扶蘇的信件,煽動和誘騙胡亥,威脅和拉攏李斯,偽造秦始皇的遺詔,逼死太子扶蘇,禁閉並害死堅持秦始皇的法家路線的大臣蒙恬蒙毅,立胡亥為秦二世。
到此為止,“沙丘政變”正式結束,以成功告終,由此也確定了趙高時代的到來。
“沙丘政變”並不僅僅是如後世小說戲劇中的諸多奸臣那樣為了一己尊榮而發動的一場宮廷政變,趙高矯詔廢儲另立屈殺太子與大將等等一係列組合拳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廢除秦帝國政體郡縣製,複興周朝政體分封製的宏大政治理想。由此而論,趙高一手策劃導演的“沙丘政變”就不能簡單地定性為一場政變,而應該看作是一場“變政”變更大秦帝國政體的序幕。
西漢開國之君劉邦的皇後呂雉,是一個曆史上聲名赫赫的女野心家。劉邦死後,先後有三位皇帝繼位,但呂雉利用皇太後的身份,一直獨攬朝綱,甚至廢除了劉邦非姓劉不能封王的“白馬之盟”,繼而任命娘家兄弟呂台呂產呂祿為將軍,讓他們執掌負有拱衛京師之責的南軍北軍。自家兄弟掌握了軍權,呂後地位更加鞏固。漢王朝的軍政大權都落在了呂家手中。
齊王發兵
呂後稱製八年,病重而死。她臨終前知道情況不妙,囑咐呂祿呂產牢牢控製南軍和北軍,不要為她送葬,不要離開宮殿,以防不測。實際上,劉氏家族和漢室老臣們同諸呂集團的一場生死決戰,早就在悄悄醞釀之中。
這時,呂祿為上將軍,呂產為相國;呂祿控製著北軍,呂產控製著南軍。他們知道忠於劉氏的老臣們對諸呂不服,準備發動宮廷政變,篡奪天下。他們的密謀計劃被呂祿的女婿劉章知道,劉章是齊王劉襄的弟弟。劉襄得知消息,公開打出誅滅諸呂的旗號,首先攻打諸呂在東部的據點呂國(原濟南郡)。呂產得知劉襄攻打呂國的消息,派大將灌嬰領兵前去鎮壓。灌嬰進軍至滎陽,停下。派人通知劉襄暫停西進,先與各地劉姓諸侯聯絡,共商滅呂大計,然後聯合行動,以求一舉成功。
周勃誅呂
周勃聞訊,立即行動。但他手中沒有將軍印,忽生一計,求得符節令紀通的幫助,拿了皇帝手節假冒“傳詔”,得以進入北軍官衙。周勃讓酈寄和典客劉揭走上前去詐呂祿,說皇上已經命令太尉守北軍,要呂祿趕快交出將印,免遭殺身之禍。呂祿信以為真,交出將印,周勃終於將北軍的指揮權奪到手。周勃手持將印進入北軍軍營,當眾宣布:“擁護呂氏的袒露右臂,擁護劉氏的袒露左臂!”話音剛落,隻見士兵們齊刷刷地都露出左臂。北軍便完全在周勃掌握之下了。
這時,掌握南軍的呂產不知呂祿已經離開北軍大營,自己帶著人馬趕到未央宮準備發動政變。這時陳平派劉章趕往北軍協助周勃,周勃先派曹窋快去通知宮廷衛尉,不得放呂產進入未央宮殿門,又派劉章帶領一千多士兵入宮去保衛少帝。劉章帶兵來到未央宮前,隻見呂產正在殿外徘徊,劉章下令追殺,呂產逃到郎中府吏廁所中,被殺。消息傳到北軍大營,周勃長長地舒了口氣,說:“我們所擔憂的,也就是呂產了,現在呂產已經伏誅,天下定矣!”於是,他命令軍隊搜捕呂氏族人,誅殺淨盡。
迎立代王
諸呂已滅,周勃與陳平招來耆舊大臣,商議說:現在的天子不過是呂氏的傀儡,是他們冒名頂替弄來的,不是劉家的後代,要安定天下,必須另立新君。齊王起兵,雖對剿滅諸呂有功,但齊王的舅舅駟均過於強悍,怕再次招惹外戚之禍。便商定,迎請仁孝寬厚的代王劉恒為帝。代王是高祖當時還健在的皇子中年齡最長的,他是最合適的人選。代王劉恒進京即皇帝位,他就是漢文帝。從文帝開始,漢朝實行了長達數十年的休養生息的政策,迎來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盛世文景之治。
司馬遷對漢朝曆史上的周勃評價是很高的。他寫了這樣一段話:“絳侯周勃始為布衣時,鄙樸人也,才能不過凡庸。及從高祖定天下,在將相位,諸呂欲作亂,勃匡國家難,複之乎正。雖伊尹周公,何以加哉!”可以說,正直的太史公對周勃做了個功高蓋(史)世的評價。
司馬懿(79),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魏國的元老,由於他長期帶兵在關中跟蜀國打仗,魏國兵權大部分落在他手裏。公元9年魏明帝死亡。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佐年僅8歲的幼主曹芳。
曹爽專權
魏明帝死後,太子曹芳即了位,就是魏少帝。曹爽當了大將軍,司馬懿當了太尉。兩人各領兵三千人,輪流在皇宮值班。曹爽雖然說是皇族,但論能力資格都跟司馬懿差得遠。開始的時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馬懿,有事總聽聽司馬懿的意見。後來,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替曹爽出了一個主意,用魏少帝的名義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實際上是奪去他的兵權。接著,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職位。司馬懿看在眼裏,裝聾作啞,一點也不幹涉。
假病惑敵
曹爽大權在手,就尋歡作樂,過起荒唐的生活來了。司馬懿極為不滿,但一時又無能為力。為了等待時機,聚集力量,以清除曹爽集團,他作了暫時的退讓。7年月,司馬懿上書曹芳,請求告老養病。獲準後,他一麵在家裝病,一麵暗地聯絡心腹,以待時機。對司馬懿告老還家,曹爽並不放心。這一年冬天,曹爽的心腹李勝由河南尹調任荊州刺史。曹爽便讓他以告辭為名,前去察看司馬懿的動靜。司馬懿便將計就計,披頭散發躺在床上,裝出重病的樣子。李勝來後,司馬懿讓兩個婢女扶著出來,有氣無力地倚坐在床上接見客人。在同李勝談話時,他有意裝聾作啞,說話顯得語無倫次。婢女侍侯他穿衣服,他抖抖嗦嗦地抓不住,衣服也掉在地上;婢女服侍他喝粥,隻見他難以下咽,粥都從他嘴邊流了下來,撒滿了前胸。李勝告辭出來,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說:“太傅隻差一口氣了,您就用不著擔心了。”曹爽等人聽後,非常高興,更加肆無忌憚了。
司馬奪權
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掃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親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馬懿既然病得厲害,當然也沒有人請他去。哪兒知道等曹爽一幫子人一出皇城。“重病在身”的太傅司馬懿立刻披戴起盔甲,抖擻精神,帶著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率領兵馬占領了城門和兵庫,並且假傳皇太後的詔令,把曹爽的大將軍職務撤了。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亂成一團。有人給他獻計,要他挾持少帝退到許都,收集人馬,對抗司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都是隻知道吃喝玩樂的人,哪兒有這個膽量。司馬懿派人去勸他投降,說是隻要交出兵權,決不為難他們。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過了幾天,就有人告發曹爽一夥謀反,司馬懿派人把曹爽一夥人全下了監獄處死。這樣一來,魏國的政權名義上還是曹氏的,實際上已經轉到司馬氏手裏。
司馬懿政變,是魏晉南朝時期的重大政治事件。這一事件後,司馬氏控製了曹魏政權,後又取而代之,開創了世家大族統治的曆史。
契胡族軍閥爾朱榮,長久居住北秀容川,即今山西朔州北。北魏末年,社會動亂,爾朱榮散牲畜資財,招集驍勇,結納豪傑,準備乘機奪取北魏政權。六鎮起義時的一些豪強,如高歡侯景司馬子如段榮等都來投奔。
另有元天穆賀拔嶽等,皆勸爾朱榮發兵入洛陽,內殺奸臣,外清群盜。
為皇帝舉哀,進軍洛陽
武泰元年(8)二月,胡太後殺了不滿其專權的孝明帝,另立元釗為帝。爾朱榮大怒,指責胡太後“上欺天地,下惑朝野”。胡太後派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去加以勸阻,爾朱榮想把他留下來,爾朱世隆說:“世隆不回,朝廷必有察覺,不妥。”於是爾朱世隆不露聲色地回到京師。
武泰元年(8)三月,爾朱榮從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爾朱世隆潛出洛陽與爾朱榮相會。胡太後十分恐慌,召宗室大臣商量。大家痛恨胡太後的所作所為,一言不發,隻有徐紇說:“爾朱榮有何能耐,竟敢與朝廷作對,宮中宿衛戰士就足以對付。我們大可以逸待勞。”胡太後同意了他的看法,就命李神軌為大都督,率領宿衛士兵前去抵抗。
陰河之變
爾朱榮到了河內(今黃河以北河南沁陽一帶),秘密派人迎來北魏宗室彭城王元勰的第三子元子攸,渡過黃河,即皇帝位,曆史上稱為孝莊帝。爾朱榮被任命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令領軍將軍。大軍順利進入洛陽,徐紇恐慌萬狀,東逃兗州,鄭儼也連忙逃回滎陽老家。胡太後見大勢已去,召來後宮宮女,一同削發為尼。百官們備了車子,奉了皇帝玉璽印綬,在河橋迎接爾朱榮。爾朱榮派兵逮捕了胡太後及三歲小皇帝,一起推入黃河淹死。降將費穆偷偷地向爾朱榮獻計說:“公士馬不出萬人,長驅入洛陽,無戰功威望,群情難畏服。京師百官有知公虛實者必有輕侮之心。如不大行誅罰,重立親黨,將來公回北方,恐未過太行山即會有亂子出現。”爾朱榮認為很對。就對親信慕容紹宗說:“洛中人士繁多,驕侈成俗,不加剪滅,終難控製。我欲在百官出迎時,盡行誅殺,你以為如何?”慕容紹宗說:“太後失道,奸佞弄權,四海淆亂,所以明公興義兵以清朝廷。現無故殲滅朝士,不分忠佞,恐失天下所望。”爾朱榮未聽他的勸告,以“祭天”為幌子,誘騙王公百官二千多人至河陰(今河南孟津縣),以鐵騎包圍,一陣刀箭,二千多個手無寸鐵的人死於非命。這場駭人聽聞的大屠殺,史稱“河陰之變”。至此,北魏政權實際上已經滅亡。
隋文帝有五個兒子,其中二兒子晉王楊廣最能幹。在南下滅陳和抵禦北方突厥的過程中,他都曾立了大功,並籠絡了一批人材。他早就想取代長兄楊勇的太子地位,隻因為隋文帝信任楊勇,才沒敢動手。後來楊勇因為生活奢侈,漸漸失去隋文帝的歡心,楊廣就加緊活動起來。
矯情飾行,暗懷野心
楊廣知道隋文帝喜歡儉樸,就裝模作樣,一心討好。每當隋文帝要到他的王府來,他就把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姬妾鎖在屋裏,隻留下幾個又老又醜的女人,穿著粗布衣服,在左右侍候。他故意把樂器的弦弄斷,樂器上的塵土也不讓人擦掉,擺在惹人注意的地方。隋文帝看到這種情景,以為楊廣不好聲色,非常滿意。
有一次,楊廣外出打獵,遇到大雨,侍從給他送上油衣(雨衣),他說:“士兵們都被大雨淋著,我怎麽能一個人穿呢?”堅持和士兵們一樣淋雨。隋文帝聽說以後更加高興,認為楊廣有仁愛之心,可以成大事。
太子楊勇有個姬妾叫雲昭訓,獨孤皇後不喜歡她,幾次要太子把她廢掉。楊勇不但不聽,反而更加寵愛她。獨孤皇後大為不滿。正巧她給楊勇娶的妻子元氏,結婚後的第二天就暴病而死。獨孤皇後認為是楊勇毒死的。楊廣知道皇後恨楊勇,對皇後就更加恭敬。凡是皇上皇後派來的人不論地位高低,楊廣和他的妻子都親自設宴招待;凡是執掌權力的大臣,楊廣都會結交。這樣,大臣宮人都說晉王仁義厚道。獨孤皇後對楊廣更加寵愛了。
終於,開皇二十年(公元00年),隋文帝宣布廢楊勇為庶人,立楊廣為太子。
弑父殺兄奪取皇位
仁壽四年(0年)七月,隋文帝楊堅臥病在床,楊廣認為自己登上皇位的時機來了,迫不及待地寫信給楊素(隋朝開國功臣,隋文帝廢太子楊勇立楊廣為太子,楊素曾參與其事),請教如何處理隋文帝後事。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隋文帝的手上。隋文帝大怒,隨即宣楊廣入宮,要當麵責問他。正在此時,宣華夫人陳氏衣衫不整地跑進來,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調戲她,使隋文帝頓悟,拍床大罵,急忙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岩草擬詔書,預備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
楊廣得到密報,立即更換了宿衛,控製宮中出入。不久,隋文帝死。時人多懷疑是楊廣勾結楊素所下的毒手。楊廣又假傳隋文帝遺詔,要兄長楊勇自盡。楊勇未及回答,派去的人就將楊勇拖出殺死。楊廣終於以弑父殺兄的手段奪取了皇位,是為隋煬帝。
隋煬帝為了爭奪皇位不惜弑父殺兄,他對百姓的殘暴統治就可想而知了。但隋煬帝始創的科舉考試的製度,是中國教育的先驅,對後世影響深遠。
李淵在兒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幫助下統一了中國,建立起了強盛的大唐帝國。李淵建唐後立建成為太子,封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隻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裏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那時候,突厥進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議,讓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帥後,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以後,就可以放手殺害李世民。
有人把這個秘密計劃報告了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形勢緊急,連忙找他舅子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兩人都勸李世民先發製人。李世民說:“兄弟互相殘殺,總不是件體麵的事。還是等他們動了手,我們再來對付他們。”
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都著急起來,說如果李世民再不動手,他們也不願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堅決,就下了決心。
當天夜裏,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告了一狀,訴說太子跟元吉怎麽謀害他。唐高祖答應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由他親自查問。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麵的玄武門,隻等建成元吉進宮。沒多久,建成元吉騎著馬朝玄武門來了,他們到了玄武門邊,覺得周圍的氣氛有點反常,心裏犯了疑。兩人撥轉馬頭,準備回去。
李世民從玄武門裏騎著馬趕了出來,高喊說:“殿下,別走!”元吉轉過身來,拿起身邊的弓箭,就想射殺李世民,但是心裏一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來。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緊接著,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一起衝了出來,尉遲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馬來。
最後,李世民將李建成五個兒子李承道承德承訓承明承義和李元吉五個兒子李承業承鸞承將承裕承度全部殺死。李淵眼見一群心愛的孫子全被砍下人頭,哼都沒敢哼一聲,自知身處危境,李世民血淋淋的屠刀隻怕下一次就要架到他脖子上了,急忙在事變後第三天,立李世民為太子;過了幾天就表示要退位;兩個月後,李世民就正式在東宮顯德殿繼位為帝。
經曆了二張亂政,武周政權,母子君臣關係空前緊張,有人企圖搞一場宮廷政變,把二張處死,逼武則天提前退位。這一時期,最想發動政變殺死二張的有兩撥人,一撥是李唐皇室,另一撥就是反對二張的大臣。
權臣謀劃政變
大臣中的核心人物是張柬之,長安四年,大器晚成的張柬之以80歲的高齡拜為宰相。此時已是武周王朝的多事之秋,二張兄弟氣焰囂張,國家前途未卜,對於張柬之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除掉二張,確保太子李顯順利繼位。為此,張柬之做了三方麵的準備工作:
第一,策反官員。張柬之策反的最重要人物就是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當時,武周中央軍的軍事力量共有兩支,一支叫做北衙禁軍,另外一支叫做南衙衛兵,北衙禁軍的最高統帥就是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在政界,張柬之策反的兩個最重要人物是司刑少卿桓彥範和中台右丞敬暉。這樣一來,政變的核心集團就形成了。
第二,加強軍方力量。軍方僅僅有一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遠遠不夠,張柬之利用宰相有用人權的機會,把自己的親信都安插到了羽林將軍的位置上。
第三,聯絡李唐皇室。政變必須得到皇室的支持,誅殺二張必須打著皇室的旗號進行,否則就是犯上作亂。當時太子李顯,每天從玄武門進宮給武則天請安,桓彥範和敬暉兩個人擔任羽林將軍負責門衛,就由他們截住太子,秘密策劃政變。
皇室積極參與
此時,武則天活著的子女隻有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這三個人利益一致。太子李顯是政變的旗幟,他的存在本身就發揮著作用。相王李旦很早就開始掌握軍權,擔任左衛大將軍,一旦政變,可以由他帶領南衙衛兵控製政府,穩定首都。
雖然太平公主的所作所為史書中沒有任何記載,但從政變之後,太平公主被加封為鎮國太平公主,丈夫和兒子都加官進爵可以看出,她在政變中確實有非常大的功勞。
女皇被逼退位
神龍元年,武則天繼續臥病長生殿,身邊隻有二張兄弟出入,一點都沒有還政給太子的意思,人們擔心一旦武則天突然死去,二張會趁機行動。在緊張的局勢下,政變指揮部終於決定開始行動。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政變爆發。
按照計劃政變兵分四路,第一路由張柬之帶領部分禁軍將領和禁軍的士兵衝進玄武門,控製入宮要道;第二路由李多祚帶領部分禁軍將士到東宮迎接太子,然後兩路會合,進入皇宮殺死二張,逼武則天退位;第三路由太平公主策反好的宮女在宮裏做內應;第四路由相王李旦和袁恕己發兵,控製政府,穩定首都。
參與政變的將士們順著玄武門衝進武則天的寢宮,這時,張氏兄弟還在睡覺,聽到外麵有動靜趕緊披衣起床,剛走出門就被士兵殺死在外廊之下。
殺死二張後,張柬之等人帶兵進入了武則天的寢殿長生殿,被驚醒的武則天抬起頭,隻見一片刀光劍影,此時,曾經叱吒風雲的女皇已經無可奈何了。
神龍政變標誌著千古女皇武則天政治生涯的結束。神龍政變後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等人都被封為王,成為異軍突起的勢力。同時,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勢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當了皇帝的李顯必須麵對種種正在崛起的勢力。
唐代後期,宦官擅權專政達到了極點。文宗即位後,即企圖懲治宦官,奪回皇帝喪失的權力。公元8年秋季,文宗提升李訓為宰相;又任命鄭注為鳳翔節度使,作為京師外援,逐步開始打擊宦官。
8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時候,韓約上殿啟奏,說禁衛軍大廳後院的一棵石榴樹上,昨天夜裏降了甘露。原來,封建王朝是最講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認為是好兆頭。李訓當即帶領文武百官向文宗慶賀,還請唐文宗親自到後院觀賞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訓先去察看。李訓裝模作樣到院子裏去,兜了一轉回來說:“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請陛下派人複查。”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帶領宦官去觀看。仇士良叫韓約陪著一起去。韓約走到門邊,神情緊張,臉色也發白了。仇士良發現這個情況,覺得奇怪,問韓約說:“韓將軍,您怎麽啦?”正說著,一陣風吹來,吹動了門邊掛的布幕。仇士良發現布幕裏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仇士良大吃一驚,連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裏。李訓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衛士趕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們已經把文宗搶在手裏,把他拉進軟轎,抬起就走。李訓趕上去,拉住文宗的轎子不放,一個宦官搶前一步,朝李訓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機扶著文宗的軟轎,進內宮去了。
李訓預謀失敗,隻好從小吏身上討了一件便衣,化裝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宮,大規模逮捕一些參加預謀的官員,把他們全都殺害。李訓東奔西逃,走投無路,在路上被殺。鄭注正從鳳翔帶兵進京,得到消息,想退回鳳翔,也被監軍的宦官殺死。
唐文宗和李訓鄭注策劃的殺宦官的計謀徹底失敗,在這次事變後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經過這次宦官的大屠殺,朝班幾乎為之一空。曆史上把這個事件稱為“甘露之變”。
甘露之變後,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軍政大權,君主的廢立生殺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此後很長一段時期,中書門下省官員入朝都與家人辭別,因為說不定何時就會被殺。唐文宗更受到家奴歧視,一次問當值學士周墀:“朕可方前代何主?”周墀答:“陛下堯舜之主也。”李昂歎道,“朕豈敢比堯舜,何如周赧,漢獻耳!”周墀:“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唐文宗說:“赧獻受製於強諸侯,今朕受製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周墀伏地流涕,自是不複視朝。直到朱溫在90年大殺宦官後,唐朝的宦官勢力才消失,然而唐朝不久亦為朱溫所篡而滅亡。
“南坡之變”事件,是蒙古色目統治階級內部因利益不同,而分化出來的兩大集團之間的一場深刻的政治衝突。至治二年十月以後開始的英宗新政,加速激化了雙方的矛盾,“南坡之變”隻是這種矛盾衝突的一個暫時的解決。
英宗漢法治國
0年,元仁宗皇帝去世,7歲的碩德八刺登上了皇位,就是元英宗。
英宗受父親的影響,學了很多漢族文化,決意改革朝政。但當時仁宗母答己太後,任過去被仁宗罷黜的權臣鐵木迭兒為右丞相,相互勾結,排除異己,權傾朝野。改革難以推行。
元英宗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立太祖功臣木華黎後裔拜住為左丞相,極力抑製答己鐵木迭兒一黨的勢力。至治二年(年)八九月,鐵木迭兒答己相繼去世。十月,立拜住為右丞相,表示要勵精求治一新機務。此後數月,曾采取了一些改革性的措施:廣泛起用漢族地主官員和儒士,如張珪吳元珪王約吳澄等;發布《振舉台綱製》,要求推舉賢能,選拔人才;罷徽政院及冗官冗職,精簡機構,節製財用,行助役法並減輕徭役;頒行《大元通製》,以加強法製,推行漢法;清除鐵木迭兒餘黨,查處他們的貪贓枉法事件。
但是,英宗所進行的改革,觸犯了大多數保守的蒙古色目貴族的利益,引起他們的抵製和反對。這也正是“南坡之變”的政治原因。
鐵失南坡政變
鐵失是掌握禁衛軍的禦史大夫,鐵木迭兒的幹兒子,一心想找機會殺死英宗皇帝。
年夏天,正在上都避暑的英宗,忽然覺得心中很不安,就要做佛事。拜住說:“現在國家錢財不多,還是不要做吧。”那些受鐵失指使的喇嘛,卻慫恿英宗做,還要實行大赦。拜住聽了非常生氣,說:“你們光想撈錢財還不滿足,還要包庇罪行!”鐵失和他的親信一聽,以為拜住還要追查他們的罪行,就決定發動政變。
在政變還沒發生的時候,鐵失派人到北方去,想勸晉王也孫鐵木兒做皇帝。也孫鐵木兒是真金的長孫,駐守在北邊。孫鐵木兒也想當皇帝,隻是怕政變不成功,自己丟了性命,於是拒絕了。
這年8月日,英宗從上都回到大都,走到南坡時,就停了下來。這天晚上,鐵失派他的親信站崗,自己和鎖南等人,闖進英宗和拜住的大帳。拜住聽到外邊有人,就出來看是怎麽回事。拜住一看鐵失他們都拿著明晃晃的大刀,闖進了大帳,就大吼一聲:“你們想幹什麽?”可是話音還沒有落下來,拜住就被鐵失的弟弟一刀砍死。這時,英宗聽到拜住的吼聲,正要披衣下床,鐵失闖了進來,將英宗皇帝一刀殺死。英宗蒙漢共治的思想慘烈的畫上了句號。這一事件,史稱“南坡之變”。早就覬覦皇位的也孫鐵木兒得知英宗的死訊,也就順水推舟,在9月初,迫不及待地宣布即位,是為泰定帝。
“南坡之變”事件,遠遠超出蒙古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內訌性質範圍,它是蒙古色目統治階級內部因利益不同而分化出來的兩大集團之間的一場深刻的政治衝突。雖然元英宗碩德八剌在答己和鐵木迭兒死後贏得了短暫的勝利,他的進一步行動卻激成反叛,並導致了他自己的悲慘死亡。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將他的兒子們分封為王,駐守在全國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於北平。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立朱標嫡子朱允文繼為皇太孫。而朱元璋平時喜愛朱棣,對於懦弱寡斷的朱允文,太祖憂慮他難以擔負國家重任。一日,太祖有意考皇孫智力,出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文想了一下答:“雨打羊毛一片腥”。這看似對仗可以,卻太平凡了,毫無遠大抱負,太祖皇帝氣得臉色大變。恰在此時,朱棣侍立身旁,隨即對道:“日照龍鱗萬點金”。這自然有氣勢,太祖無比欣慰。當然,燕王虎視眈眈,覬覦皇權威儀,早已垂涎三尺。
明洪武三十一年(98年),太祖朱元璋駕崩,朱允炆即位,即明惠帝,國號建文。此後建文帝開始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密謀削藩。齊黃認為燕王蓄謀已久,覬覦皇位,倉猝削他,一時難圖。不如先削其手足,再向燕王開刀。建文帝同意此舉,先用一年剝奪了周齊湘岷代五個藩王的實權。輪到燕王,引起內戰。
當建文帝向燕王開刀時,燕王卻裝瘋到處逛蕩,使建文帝造成錯覺。後燕王府長史葛誠告密,張信因與燕王有舊交之情,冒死勸慰,燕王方出兵南下,以“清君側”為名,直攻南京。建文帝派出耿炳文盛庸等將軍率軍30萬討伐,也連連被打敗了。
建文四年四月,燕王朱棣的大軍先後攻下盱眙靈壁等地,陳兵江北時,惠帝朱允文派出朱棣的姐姐慶成郡主前往割地議和,燕王不予理睬。
燕王進京後,宮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說建文帝於宮中自焚而死,或說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發為僧,雲遊天下,傳說他於正統朝入居宮中,壽年而終。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確考,成為明史上的一大懸案。
0年,朱棣占領南京,並正式即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
四年的“靖難之役”,給明初剛剛有所恢複的社會經濟以較大的破壞,而直接遭到戰爭踐踏的地區,破壞可為嚴重,史書上稱“淮以北鞠為茂草”,當為真言。
9年8月,蒙古族部落首領在土木堡大敗明朝軍隊,俘獲明英宗。同年九月,明英宗長子即位,即代宗,年號為景泰。英宗被俘北居一年被蒙古瓦剌部放回,父子之間為了皇位展開了一場較量。
代宗婦人之仁
土木堡之變後,大明瓦剌和談。代宗皇帝雖然在本意上,不想迎回太上皇明英宗,但是當英宗陰差陽錯地回來後,他並沒有采取進一步和更加徹底的解決措施,而是僅僅給與英宗個拘留的“待遇”,雖然在飲食上,在生活條件上等諸多方麵給與打壓,可實際上,反而愈加打壓,愈引起英宗的不滿和仇視,兩者的矛盾愈加激化,英宗重整旗鼓的決心愈堅決。
英宗皇帝的存在,是一麵旗幟,是一麵為政治投機者招蜂引蝶的旗幟,靠著他,許多人就可以無形中有了一個平步青雲的機會。
曾經有大臣向代宗皇帝,提出徹底解決太上皇和太子的建議,但非但沒有被他采納,反而還被他罵了個狗血淋頭。代宗皇帝的心軟導致了他悲慘的結局。
7年(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日,景泰帝得了重病。正是此病,客觀上促使他緊握皇權的手得以鬆懈,促使那些政客們投機之心得以蠢蠢欲動,促使太上皇明英宗得以敢放手一搏。
政客投機英宗複辟
代宗皇帝病重,以石亨代行祭天,石亨立刻和徐有貞曹吉祥聯絡。十四日,徐有貞石亨等人已經和孫太後英宗取得聯係。十六日,於謙再度上表請求複立見深為太子,景泰留中不報。眾大臣決定在第二天上朝時進諫,請求皇帝早建儲君。誰知就在這天夜裏爆發了震驚華夏的“奪門之變”。
事有湊巧,當時北邊傳來了瓦剌騷擾邊境的戰報,於是石亨借機以保護京城安全為名調集千餘名士兵進入內城。這時忽然天上烏雲密布,伸手不見五指,眾人以為遭到天譴,都非常害怕。徐有貞站出來勸大家不要退縮,眾人繼續前進,並很順利地進入了皇城,直奔南宮。石亨派人撞開了宮門,請英宗登輦。這時烏雲突然散盡,月明星稀,眾人的士氣空前高漲,簇擁著英宗直奔大內。
當走到東華門的時候,有士兵問:何人?英宗大喊:我太上皇也。於是,守門的兵卒傻了眼,不敢阻攔,眾人兵不血刃地進入了皇宮,朝皇帝舉行朝會的奉先殿而來,並將英宗扶上了寶座。景泰帝正在後宮梳洗,聽到這個消息後險些癱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經完了。至此,奪門之變後,英宗的改朝換代徹底完成。
英宗複辟後,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極力勸說下,以“謀逆罪”殺害了於謙,這是英宗繼土木堡之變後的人生又一大汙點。
此後,英宗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社會還是向前發展的。英宗釋放了從永樂帝就開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難後被幽禁宮中逾五十年),恢複宣德朝胡皇後的稱號,下旨停止帝王死後嬪妃的殉葬,他的這些舉措被史學界稱為“盛德事可法後世者矣”。
8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製”時,命其他四王歸東王楊秀清節製。自從南王馮雲山及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後,權力更加集中在東王一人身上。在太平天國前期,實權由軍師掌握,天王雖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製度上是一個虛君,實際權力在正軍師東王楊秀清手上,加上東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傳令,令天王也要聽從東王命令。
在定都天京後,東王與其他諸王的關係越來越差。北王曾因下屬犯錯而被東王下令杖打,北王的親戚因為跟東王的親戚發生財產爭執而激怒東王,東王叫北王議罪,北王就說把那人五馬分屍。翼王石達開的嶽父黃玉昆因公事開罪東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職,同一事件也令燕王秦日綱及另一高官陳承瑢被東王杖刑。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假裝“天父下凡”的東王以杖刑威嚇。由於東王權大,眾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8年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過了不久,東王稱“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天父上身”的東王對天王說:“你與東王皆為我子,東王有很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洪秀全說“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天父”又問:“東世子豈止千歲?”洪說:“東王既稱萬歲,世子亦當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天父”大喜說:“我回天矣。”
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東王以西線緊急為由,調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赴前線督師,隻剩下天王和東王留在天京。
陳承瑢後來向天王告密,說東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鏟除東王。北王韋昌輝率三千精兵趕回天京,當夜在城外與燕王秦日綱會合,陳承瑢開城門接應。眾軍在淩晨突襲東王府,東王被殺,東王府內數千男女被殺盡。其後北王以搜捕“東黨”為名,大殺異己。眾多東王部屬在棄械後被殺,平民也不能幸免,隨後血洗南京城,約萬餘人被屠殺。
翼王石達開十餘日後到天京,進城會晤北王韋昌輝,責備濫殺之事,不歡而散,連夜匆忙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盡殺其家屬及王府部屬。翼王從安慶起兵討伐北王,求天王殺北王以謝天下。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勢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終敗於效忠天王的將士及東王餘眾,北王韋昌輝被殺。燕王秦日綱及陳承瑢不久也被處死,天京事變告一段落。後來天王撤銷了楊秀清的圖謀篡位罪名,將楊之死忌定為“東王升天節”。
北王韋昌輝死後,翼王石達開執政,天王洪秀全開始重用其兄弟以牽製石達開,激發石達開在87年帶領大軍出走。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及翼王出走後已名存實亡。
鹹豐帝在位時,清朝最高統治集團內部就存在著深刻的矛盾。鹹豐帝與其弟恭親王奕祈因皇位繼承問題而彼此不和,奕祈被罷斥後,肅順逐漸受到皇帝的重用。肅順雖然辦事幹練,極有成效,但性格驕狂鋒芒太露,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看不起滿朝親貴,惟獨對恭親王奕祈不敢掉以輕心。奕祈地位顯赫,精明強幹,對肅順是個極大的威脅,兩人之間矛盾重重。
1860年9月,英法聯軍攻陷北京,鹹豐帝攜妃後子臣逃往熱河,留下奕祈在北京負責與聯軍議和。通過簽訂《北京條約》以及處理一係列善後事項,奕祈漸漸籠絡了留守北京的王公大臣,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並在與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開闊眼界,博得了外國人的好感。英法撤軍後,奕祈等一再奏請皇上回京,肅順等人卻極力阻擾。
8年8月,鹹豐帝在熱河病逝,年僅6歲的皇子載淳繼位,改年號為“祺祥”。鹹豐遺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為讚襄政務大臣,總攝朝政,輔佐幼帝。鹹豐帝將奕祈摒於輔政大臣的行列之外,加深了奕訴與肅順的矛盾。
幼帝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原為鹹豐的官人,因生載淳而被封為懿貴妃,載淳繼位後她被尊為慈禧太後。時年歲的慈禧有著極強的權勢欲,很想個人把持朝政大權。鹹豐在位時,那拉氏曾幫鹹豐帝批閱奏折,這給她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按照清朝家法,太後可以垂詢國事,此所謂“聽政”。慈禧利用此規矩,在先帝駕崩後就向東宮慈安太後提出應廢除“顧命體製”,而改為垂簾聽政之製。慈安太後寬厚和平,不懂朝政,一切聽慈禧的安排。貿然提出垂簾主張,必然會招致大臣的反對和清議的不滿,慈禧於是開始拉攏恭親王奕祈共商計策,兩人一拍即合。
8年0月,皇室護送鹹豐靈柩回京,兩宮太後偕幼帝載淳先到北京。月日,慈禧發動政變,以幼帝之命發布上諭,解除載垣端華肅順的職務,並處以死刑。同時宣布兩太後垂簾聽政,命奕祈為議政王,入軍機處,改年號為“同治”。雖然垂簾聽政的是兩個皇太後,但實際上實權隻掌握在慈禧一人之手。由於得到多數文武大臣的支持,又采取了不事誅連的明智政策,所以政局沒有發生重大動蕩。這次政變因發生在辛酉年,因此被稱為“辛酉政變”。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權利的角逐,是清朝中央政府內部肅順集團和奕忻慈禧集團矛盾的總爆發。“辛酉政變”成功後,奕忻授為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其他有功之臣莫不加官進爵,至於慈禧由“垂簾聽政”躍上權力的塔尖,控製清政府最高權力達40年之久,清朝統治日益腐敗。
898年月9日,康有為第六次上書光緒帝提出變法圖強的主張,光緒帝一心想改變國事貧弱的局麵,於是決心接納維新主張。
898年月,反對變法的恭親王奕祈病死,康有為即刻鼓動帝黨官員上書敦請變法,光緒帝於月日頒布由翁同龢草擬的《定國是詔》,變法運動正式開始。光緒帝任命康有為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一職,準予專折奏事,賞楊銳劉光第譚嗣同林旭四品卿銜,擢為軍機章京,參與新政。變法期間,光緒帝發布了上百道變法詔令。
隨著變法運動的高漲,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與維新派的矛盾也日益尖銳。變法詔書下達後的第四天,慈禧就強迫光緒連下三道命令提拔後黨,並在內廷布滿親信監視光緒和維新派的活動。8月日,光緒帝發布“諭旨”說,他將於0月與太後一起到天津閱兵。此後京城風傳屆時西太後會廢掉光緒。9月日,光緒帝召見楊銳,並賜予他衣帶詔,內容是“朕位幾不保,命康與四卿及同誌速設法籌救”。康有為與譚嗣同等見到密詔後抱頭痛哭,然後謀劃營救策略。
當時朝中所有將領中袁世凱曾長期駐兵朝鮮,知道國內外的形式,也主張變法。於是,譚嗣同以極其懇切的言辭密奏光緒,拉攏袁世凱,給他一些恩惠,希望袁世凱成為勤王保駕之臣。9月號,光緒帝召見袁世凱,加封他侍郎之職,命其專辦練兵事務。17號再次召見了他。
9月8號夜裏,譚嗣同親自去袁世凱所居住的法華寺見袁世凱。試探袁世凱一番後,譚嗣同拿出了光緒帝衣帶密詔給袁世凱看,並說:“現在可以救皇上的隻有你一人,如果你不打算救皇上幹脆立刻就去頤和園告發我,讓西太後砍我的頭!你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說到這裏,譚嗣同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脖子,以示自己的決心。袁世凱聽了裝出一幅很生氣地樣子,提高了嗓門說:“足下把我袁某當成是什麽人啊!皇上不光是你一個人的皇上,而是我們共同的主子,我和足下都受到皇上莫大的恩德,要救皇上的不隻足下一個人!足下如果有什麽教誨,我願洗耳恭聽!”
譚嗣同把計劃和盤托出,希望袁世凱在天津閱兵那天帶領自己的人馬輔保皇上,複大權,清君側,肅宮廷。袁世凱表示:就算豁出命來,也要保得皇上周全!譚嗣同又叮嚀一遍,這才離開法華寺。
袁世凱急忙趕回天津,連夜去見榮祿告密。榮祿當即下令封鎖進京的重要道路,隨後他坐上專列連夜進京向慈禧太後告發。這天深夜,當慈禧知道這件事後大驚失色,立刻采取了行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到紫禁城,將光緒痛罵一番之後把他囚禁在瀛台,自己重掌大權。同時,她下令關閉北京各城門,封鎖交通,出動000軍士在全城搜捕維新派人士。梁啟超逃到日本使館見到伊藤博文,請他照會上海領事館搭救康有為。日到日的三天時間裏,譚嗣同還策劃組織要救出光緒帝,可最後沒有成功。
9月日,梁啟超見到譚嗣同,勸他和自己一起去日本,譚嗣同不同意,梁啟超再三勸說,譚嗣同也不應允,說“我譚嗣同願意做為變法維新而流血犧牲的第一人!”第二天,譚嗣同被逮捕。在獄中,他在牆壁上題詩一首“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9月8日,慈禧太後下詔,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人押赴菜市口開刀問斬。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伊尹像
◆商丘伊尹墓
延伸閱讀
伊尹究竟是賢相還是篡位的奸臣?
西晉武帝太康年間(280289年),在汲郡的戰國魏襄王墓中發現了一部古書《竹書紀年》,內稱仲壬去世,伊尹放逐太甲,自立為王。七年後,太甲返回,殺伊尹,遂引起“伊尹究竟是賢相還是篡位的奸臣”這樁公案。學者們為此聚訟紛紜,爭辯不已。
不少人認為《竹書紀年》是史料價值極高的先秦古籍,因而“太甲殺伊尹”之說不誣。也有學者持相反的觀點,其中以清朝崔述的考辨最具有代表性。崔氏在《商考信錄辨太甲殺伊尹之說》中,引用《孟子》《尚書》中的有關資料,證明《竹書紀年》記載的訛誤,很有說服力。
◆商代璽印
趙高李斯矯詔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病死於沙丘,留下遺詔命皇長子扶蘇繼位,太監趙高篡改遺詔,脅迫丞相李斯共同擁立幼皇子胡亥繼二世位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變”。李斯矯詔,不僅令贏政大帝死不瞑目,也因後來秦二世的暴政,導致了秦朝的加速滅亡。
◆李斯像
延伸閱讀
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
李斯死後,趙高升遷宰相,他利用職權大量誅除異己。他想要檢驗大臣們是否俯首聽命於他,便在秦二世3年(公元207年)8月的一天,命人把一頭鹿牽入宮中,獻給二世。趙高說:“我把這匹好馬獻給陛下。”二世一看,分明是一頭鹿,哪是什麽馬,便大笑道:“丞相弄錯了!怎麽把鹿當成馬呢!”趙高仍堅持說是馬。二世不信,就問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麵麵相覷,不知趙高打的什麽主意,有的不敢作聲,也有幾個據實說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趙高,謊說是馬。
二世聞言,大吃一驚,以為自己精神惑亂,竟分辨不出鹿和馬,於是就召來太卜,讓他為自己占一卦。太卜已經趙高授意,便按照趙高的意思說:“陛下春秋季節祭祀天地尊奉宗廟鬼神時,未能嚴格恪守齋戒禁忌,所以神靈惑亂,以致今天鹿馬不分。現在您必須依照至聖大德的做法,嚴格認真地去行齋戒之禮。”二世聽信太卜鬼話,便躲進上林苑中性齋戒之禮去了。
二世一走,趙高就把那些據實說鹿的人統統殺掉。從此宮中內外都畏懼趙高,沒有一個敢表示異議的人。趙高篡秦,隻在早晚之間了。
◆李斯泰山刻石
周勃誅呂
呂後死後,周勃,曹參等人重執“白馬盟誓”大旗,起兵誅呂,並廢除了呂後所立假惠帝子嬰,擁立劉邦子代王劉恒為漢文帝。周勃誅呂,迎立代王,不僅還朝政與劉氏家族,還開啟了曆史上轟轟烈烈的“文景之治”。
◆呂後之印
◆周勃像
延伸閱讀
漢文帝與元宵節
公元前179年的正月十五那一天,劉恒正式登上皇帝寶座,是為漢文帝。劉恒能當皇帝,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驚喜之餘,為了紀念“誅殺諸呂”換來的太平氣象和自己登基為帝,漢文帝從即位後的第二年起,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夜,都會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就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司馬懿政變
公元249年春,司馬氏父子趁曹爽陪同幼主外出謁祭之機,發動政變,並把整個曹爽集團,誅滅三族。此後,司馬懿開始獨掌曹魏中央大權,為後來的司馬氏以晉代魏奠定了基礎。
◆三國割據圖
◆司馬懿像
延伸閱讀
司馬懿之死的民間傳說
傳說諸葛亮與司馬懿本來是同學,老師把一本天書傳給了諸葛亮,所以諸葛亮的本事比司馬懿大。諸葛亮病終之前,料定司馬懿會來掘墓盜書的。他了解司馬懿有用手指頭沾唾液翻書的習慣,於是將“天書”的每頁上都塗上毒藥,終使司馬懿翻書之時中毒而死。
爾朱榮亂魏
新興軍閥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殺死胡太後和大批朝官。借助這場政變,爾朱榮把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中的漢族大家消滅殆盡,他的勢力由此更加強大,從而完全控製了北魏朝政。北魏政權轉入爾朱榮之手,名存實亡。
◆鮮卑鐵刀
◆北魏雲岡石窟
延伸閱讀
北魏殘酷的母死子貴製度
北魏的宮廷為了避免外戚幹政,實施殘酷的母死子貴製度,即後宮女性隻要生下男孩就得被賜死,以避免母以子貴的情況發生。但幼子還是需要人照顧,因此就有所謂的保太後,即當保姆照顧太子,新君繼位後被封為太後。北魏有三種皇太後,一種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種是皇帝的保姆,還有一種是前任皇帝時運氣好沒生兒子而活下來的皇後。
◆陶風帽立俑。南北朝
楊廣弑父
公元604年7月,隨文帝病重臥床,太子楊廣帶兵包圍了皇宮,謀殺了隋文帝。隨後又派人假傳隋文帝要楊勇自盡的遺詔,並將其兄楊勇殺死。楊廣奪取皇位,史稱煬帝。而正是由於隋煬帝後來的橫征暴斂,才使隋王朝的氣數早早地殆盡。
◆隋煬帝像
◆隋運河圖
延伸閱讀
暴君楊廣與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與秦代的萬裏長城一樣,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兩項大工程。可是,這麽大的“形象工程”,是楊廣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大表演,這是用犧牲民力的代價換取來的。這種急暴的方法和不顧民眾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費了國家的大量財富,而且直接地導致了隋王朝的滅亡。
雖然曆代的詩詞和評論,對於楊廣開鑿大運河,批評的多,表揚的少。但它對於中國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以及祖國的統一,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公道自在人心,一句話: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誅殺了前來上朝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淵為了避免重蹈前朝隋文帝的覆轍,便立即傳位給李世民,自己退居為太上皇。“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雖有殺兄逼父之過,但卻從此開創了大唐盛世,繼而成就了中國曆史上的一代明君。
◆大明宮含元殿複原圖
◆《李世民論兵文錄》內頁
延伸閱讀
李世民與小道姑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李世民來到老子廟祭祖燒香。老道姑派個17歲的小道姑侍候。李世民暗想:這小道姑長得真好。他一邊想,一邊摳手指甲,摳著摳著用手指頭一彈,把一滴水彈到了小姑子的臉上。
這小道姑是個聰明女子,於是三更半夜從床上爬起來,悄悄來到李世民床前“撲通”一跪:“萬歲在上,小女子俺討封來了。”李世民裝模作樣地說:“寡人實在無意,你是出家人,不該有這種想法。”
小道姑悻悻離去後,李世民做了一個夢,夢裏一個老頭指著他說:“我是老子,世民世民!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小道姑本來無意,明明是你看上了她,反說人家不該討封,你不可為了自己的身份看不起地位低賤的人。”李世民醒來一想,對剛才的說法感到很後悔,派人去叫小道姑,哪知小道姑已經上吊死了。
李世民為了贖回自己的過錯,就把小道姑死後封宮,用大石匣把小道姑金鼎玉葬,石匣上的蓋上刻了十個大字:“要得石匣開,還得唐王來。”現在這個石匣還在太清宮大殿旁邊放著呢。
神龍政變
公元705年,已稱帝已經十四年的武則天病重。同為鳳閣鸞台平章事(即宰相)的張柬之崔玄趁機起事,占領玄武門,斬殺武則天寵任的麟台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宗昌,並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重即帝位。標誌著女皇武則天政治生涯的結束,唐王朝中斷了十四年之後再次複國。
◆武則天像
◆武後步輦圖。唐。張萱
延伸閱讀
武則天的另一麵
據說,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全唐詩》等錄有其詩58首,多為廟堂祭奠之作,然也間有記遊抒情詩篇,其《如意娘》詩雲: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作為女皇的武則天,是一個鐵腕人物,給人留下女中須眉的印象,然作為女人,也有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一麵,於此詩可見。
甘露之變
被宦官所掌握的皇帝中,並非所有的皇帝都任由宦官胡作非為。他們中還是有人想鏟除宦官勢力,重振當年祖上的榮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宗所發動的甘露之變。甘露之變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謀誅宦官而失敗的一次政變,在這次事變後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朝班幾乎為之一空,宦官因此更加專橫。
◆三彩宦官俑
◆內侍圖唐
延伸閱讀
甘露的由來
甘露在我國古代人們的心目中,是件了不得的“神物”,被人認為是“神靈之精,仁瑞之澤”,“天下升平則甘露降”,就像龍鳳龜麟一樣,一向作為吉祥的瑞征。有些帝王聽說城中喜降甘露,連當時的年號也以甘露命名。漢宣帝劉詢,吳國的歸命侯孫皓,南北朝時前秦的符堅等,都曾以甘露作過年號。傳說甘露還是一種延年益壽的“聖藥”,“其凝如脂,其甘如飴”,吃了能使“長壽者八百歲”,所以稱為“天酒”“神漿”。於是,它便成為那些妄想長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貴族豪強們所夢寐以求的珍寶。但所謂甘露,根本就不是什麽天降的“神靈之精”,說起來實在可笑,它不過是一種蚜蟲的排泄物。蚜蟲是一種附生在草木枝上葉上的小蟲,又名蝣蟻地蚤木虱油蟲,種類很多,全世界已經發現的有2000多種。
南坡之變
至治三年(1323)八月,元英宗與右丞相拜住從上都返回大都,途過南坡駐蹕時,被以禦史大夫鐵失為首的一夥蒙古貴族官僚所殺,這就是元代著名的“南坡之變”。
◆元皮胄
延伸閱讀
廟號的選字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裏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隻能亡國。
◆蒙古武士像
靖難之變
朱棣為與朱允文爭奪皇位,發動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靖難之役”是明代前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與軍事衝突,對王朝政治及部分機構設置產生了深遠影響。
◆明成祖像
◆建文帝像
延伸閱讀
天津的由來
1399年,燕王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於1402年攻入當時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寶座。朱棣登基後,對他爭奪天下時經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讚賞,認為是塊風水寶地,叫群臣獻名。最後,朱棣選中“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遷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門戶,軍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設衛,“衛”是明朝的一種軍事建製,天津共設三衛,駐軍一點六萬多人。於是,人們又把天津叫做天津衛。設衛就要築城,天津作為一個完整意義的城市曆史由此而開始。
◆《永樂大典》書影。
南宮之變
天順元年(公元1457)正月,京師團營提督石亨副都禦史徐有貞聯絡宦官首領曹吉祥發動宮廷政變,奉迎英宗複位,史稱“南宮之變“,又稱“奪門之變”。“奪門之變”是一場沒有流血的宮廷政變,雖然英宗正統朝的統治,不如代宗景泰朝的統治清明,但明英宗在位期間廢除了殉葬,給明初以來的人殉製度畫上了句號,也算功德一件。
◆於謙像
◆明英宗像
延伸閱讀
明英宗為何置於謙於死地?
如果不是於謙那句“社稷為重,君為輕”的大義言辭,狼子野心的也先就會繼續以朱祁鎮為要挾,明英宗就不可能有再登皇位的人生轉折。然而,明英宗成功複辟後的當天,就迫不及待的把於謙關進了死牢,五天後“棄市”。為何?
因為通過“奪門之變”複辟的明英宗,首先麵臨著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為自己的君統“正名”。為此,明英宗廢除了景泰帝名號,改元“天順”。天者,天命所歸;順者,順應民心。年號雖然改了,景泰帝也已經廢了,而對當初危難時刻擁立景泰帝上台的主謀於謙,如果不加以懲治,顯然還不足以證明其複辟之君的政治合法性,無法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複辟是“天命所歸”和“民心所向”。所以,當徐有貞提醒他說“不殺於謙,此舉為無名”後,為處置於謙,猶豫再三的明英宗終於下定決心,殺掉於謙,抄沒家產,家人充軍。
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發生於清朝後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國領導層的嚴重內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燕王秦日綱在此事件中被殺,另有約兩萬人喪生。“天京事變”被視為導致太平天國失敗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洪秀全像
◆天王詔旨太平天國軍法令旗
延伸閱讀
天王拾糞
花縣官祿布的村邊,有一道天馬河,每到夏天,孩子們常在河裏遊泳嬉戲,洪秀全便是這班村童的首領。有一次,他們做了個“義兵捉妖精,俘虜拾牛糞”的遊戲。一班孩童,分為兩方:洪秀全等為義兵,洪仁添等為妖精。妖精先下水潛逃,義兵後下水追捕,被對方捉住者,就成了俘虜,就要拾牛糞一箕。
他們玩了半個時辰,大部分義兵都抓到俘虜。按規定,當了俘虜的村童,都應去拾牛糞一箕。可是,牛糞又汙又臭,誰也不肯去拾。於是,洪秀全對大家說:“我們天天在此玩遊戲,而父母天天在發愁,愁著沒肥下田,穀子無收。大家每天如果能幫父母拾一擔牛糞,他們多高興呀。”大家聽了,都覺得有道理,於是以後便自覺拿竹箕去拾糞。
從此,這幫村童每天都跟著洪秀全上山拾糞。至今,“天王拾糞”的美談,仍在官祿布村流傳著。
◆太平天國天王玉璽
辛酉政變
1861年的中國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宮廷政變,這一年是農曆辛酉年,史稱“辛酉政變”又稱“祺祥政變”“北京政變”。辛酉政變是中外反動勢力正式勾結的開始,此後清朝統治日益腐敗。
◆慈禧太後畫像
◆養心殿東暖閣慈禧垂簾聽政處
延伸閱讀
辛醜政變的曆史見證
1861年8月,鹹豐帝在熱河避暑山莊病逝,以肅順為首的八位大臣按遺詔,以顧命大臣身份主宰朝政,擁輔年僅6歲的載淳太子繼位,商定次年改用寓意吉祥的“祺祥”新年號,並下令戶工兩部鑄造了“祺祥通寶”“祺祥重寶”製錢。
9月30日,西宮太後慈禧聯手東宮太後慈安,暗中勾結恭親王奕,在京城突然發動宮廷政變,結束了八大臣輔政的局麵。慈禧太後以輔助年幼皇帝同治政為名,宣布垂簾聽政,廢除“祺祥”年號,改為“同治”年號,新鑄的“祺祥”錢幣被迅速回爐改鑄“同治”錢幣。“祺祥”年號錢由誕生到消亡,前後僅有短短的幾十天時間,存世量極少,被錢幣收藏家視為珍品。
◆承德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
戊戌政變
“戊戌政變”是慈禧太後一生當中發動的第二次宮廷政變,兩次政變都以慈禧太後的勝利而告終,也都成就了她垂簾聽政的政治野心。戊戌政變宣告了百日維新的結束,導致晚清政局發生重大轉折,是近代史上劃時代的曆史事件。
◆光緒帝像
◆康有為舊照
延伸閱讀
大難不死的“戊戌第七君子”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以後,譚嗣同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場慷慨就義。他們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戊戌六君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慈禧太後最初要處斬的不是6個人,而是7個人,那第七位君子就是當時官至二品的禮部右侍郎徐致靖。
徐致靖(18261918),字子靜,江蘇省宜興人,思想開明,擁護革新,曾給光緒皇帝上過有名的《人才保薦折》,保薦過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張元濟等維新人士。
當年慈禧親筆批文立即斬決的頭一個人就是徐致靖。李鴻章與徐致靖的父親是同科進士,又是密友,私交很深。李鴻章就想方設法救徐,他求慈禧的紅人榮祿幫忙。幾經周折,慈禧終於改判徐致靖為“監候”(即死緩)。徐致靖出獄後,一直居住在杭州,改名徐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刀下僅存的老朽。
伊尹放逐太甲,是最早的一次宮廷政變,是中國政變史中最溫和而富有戲劇性的特例,君王的失位與複位均未發生衝突和流血,結果也是皆大歡喜。而商朝也因此逐漸興旺繁榮起來,對當時的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伊尹,名摯,常被稱做阿衡。伊尹本來是有莘國的一個奴隸,卻聰明好學,樂堯舜之道,有顯才用世之誌。湯幾次向有莘國索要伊尹,都遭到了拒絕。當湯想辦法和有莘國聯姻後,伊尹被當做陪嫁送過來。湯如獲至寶,拜為右相。
伊尹向湯講述遠古帝王的業績和九類君主不同的作為及結局,勸湯替天下行道,伐滅夏桀而有天下。商湯拔簪折之為二,盟誓說:“願戮力伐夏,同奮鬥,共安樂。”湯又說:“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君看一看民眾就知道國家治理得好與不好。”伊尹讚揚說:“英明啊!聽得進善言,德行才會進步。要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就應任用有德行做好事的人為朝廷的官吏。王,您努力再努力吧。”湯在伊尹的輔佐下,伐葛載,征有洛荊,行德政,寬民力,幾年時間,商滅了夏國,成了東方大國。
湯亡故後,伊尹先後扶立湯的兒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病逝,伊尹又扶立湯的嫡長孫太甲為王。為了教導太甲弘揚湯的功德和汲取夏桀敗亡的教訓,伊尹先後作了《伊訓》《肆命》《徂後》等文章,督促太甲遵守先王的法度和“政教之所當為”,治理好國家。太甲登位的第三年,開始追求享樂,怠於朝政。伊尹屢加勸誡無效,就毅然將太甲送往湯的墓地附近的桐宮(今河南偃師西南)去反省,自攝國政。太甲居桐宮三年,親眼得見祖父湯身為開國君王,墳墓卻十分簡陋;又從守墓老人那裏了解到湯的創業艱辛和勤政節儉的品德,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表示悔過;並在行動上關心桐宮的孤寡,遵守法度,與人為善。伊尹聞訊,欣然率領文武大臣,捧著冠冕王服,將太甲迎回國都,交還國政,自己仍居相位,盡心輔助。
太甲在位年後病死,伊尹又輔佐太甲的兒子沃丁為王。伊尹於沃丁在位期間善終,時年00餘歲。
伊尹不但是政治家,也是發明家,史載湯時大旱,“伊尹督民田頭鑿井,並以灌田,今之桔槔是也”。他還教民作區田法。商之前,人們有病靠嚼食中草藥療治,伊尹教民切碎中草藥,用陶器煎煮後,服用藥液,後世稱為“湯液療法”,這既增強療效,又減輕毒性,成為幾千年來中藥療法的主要劑型。
伊尹樹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名臣的形象,在商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他的政治主張對整個商代都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0年),秦始皇在東巡途中患病,生病期間他叫趙高擬了一份詔書,估計內容是立長子扶蘇為儲君。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份詔書竟會成為他的遺詔。
趙高非常明白,一旦扶蘇當上了皇帝,自己必定會受到冷落和排擠,所以,這道詔書對自己是極為不利的。唯有扶立對自己言聽計從的胡亥,才有可能保證自己日後的飛黃騰達。於是,一個惡毒的計劃在趙高的腦海中逐步形成了。
趙高在決定了要實行政變之後,他馬上去遊說胡亥,趙高之所以幾乎想都沒想地,就決定將儲君改為胡亥,這裏實際上是有著深層的原因的:胡亥如果做了皇帝,趙高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胡亥是秦始皇非常喜愛的排行十八的小兒子。而且趙高是胡亥的老師,二人私交甚篤,胡亥對趙高是很信任的,所以趙高決定去遊說胡亥,讓他加入政變行動小組。趙高運用他嫻熟的遊說本領,用了三個回合,就說服了胡亥。接下來一步,就是再去說服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斯。
李斯對這個“沙丘政變”的成功與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開國元勳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他說話的分量是很重的,隻有說服了李斯,讓他也參與政變,那麽離成功是指日可待的了。起初,趙高對李斯的勸說根本不起作用,李斯在與趙高的七個回合的較量中,立場始終堅定,不為所動,然而,在第八個回合的較量裏,趙高以李斯家族的興衰來威脅他,在這個時候,李斯屈服了,在對始皇的忠誠和自己家族的興衰這兩者麵前,他還是選擇了後者。
史書記載,李斯在大哭之後,屈從了趙高。至此,“沙丘政變”已經成功了一半。
之後,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他利用掌握在自己手裏的車馬衛隊和用來傳達朝廷命令征調軍隊的“符璽”大權,扣壓了秦始皇臨終給公子扶蘇的信件,煽動和誘騙胡亥,威脅和拉攏李斯,偽造秦始皇的遺詔,逼死太子扶蘇,禁閉並害死堅持秦始皇的法家路線的大臣蒙恬蒙毅,立胡亥為秦二世。
到此為止,“沙丘政變”正式結束,以成功告終,由此也確定了趙高時代的到來。
“沙丘政變”並不僅僅是如後世小說戲劇中的諸多奸臣那樣為了一己尊榮而發動的一場宮廷政變,趙高矯詔廢儲另立屈殺太子與大將等等一係列組合拳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廢除秦帝國政體郡縣製,複興周朝政體分封製的宏大政治理想。由此而論,趙高一手策劃導演的“沙丘政變”就不能簡單地定性為一場政變,而應該看作是一場“變政”變更大秦帝國政體的序幕。
西漢開國之君劉邦的皇後呂雉,是一個曆史上聲名赫赫的女野心家。劉邦死後,先後有三位皇帝繼位,但呂雉利用皇太後的身份,一直獨攬朝綱,甚至廢除了劉邦非姓劉不能封王的“白馬之盟”,繼而任命娘家兄弟呂台呂產呂祿為將軍,讓他們執掌負有拱衛京師之責的南軍北軍。自家兄弟掌握了軍權,呂後地位更加鞏固。漢王朝的軍政大權都落在了呂家手中。
齊王發兵
呂後稱製八年,病重而死。她臨終前知道情況不妙,囑咐呂祿呂產牢牢控製南軍和北軍,不要為她送葬,不要離開宮殿,以防不測。實際上,劉氏家族和漢室老臣們同諸呂集團的一場生死決戰,早就在悄悄醞釀之中。
這時,呂祿為上將軍,呂產為相國;呂祿控製著北軍,呂產控製著南軍。他們知道忠於劉氏的老臣們對諸呂不服,準備發動宮廷政變,篡奪天下。他們的密謀計劃被呂祿的女婿劉章知道,劉章是齊王劉襄的弟弟。劉襄得知消息,公開打出誅滅諸呂的旗號,首先攻打諸呂在東部的據點呂國(原濟南郡)。呂產得知劉襄攻打呂國的消息,派大將灌嬰領兵前去鎮壓。灌嬰進軍至滎陽,停下。派人通知劉襄暫停西進,先與各地劉姓諸侯聯絡,共商滅呂大計,然後聯合行動,以求一舉成功。
周勃誅呂
周勃聞訊,立即行動。但他手中沒有將軍印,忽生一計,求得符節令紀通的幫助,拿了皇帝手節假冒“傳詔”,得以進入北軍官衙。周勃讓酈寄和典客劉揭走上前去詐呂祿,說皇上已經命令太尉守北軍,要呂祿趕快交出將印,免遭殺身之禍。呂祿信以為真,交出將印,周勃終於將北軍的指揮權奪到手。周勃手持將印進入北軍軍營,當眾宣布:“擁護呂氏的袒露右臂,擁護劉氏的袒露左臂!”話音剛落,隻見士兵們齊刷刷地都露出左臂。北軍便完全在周勃掌握之下了。
這時,掌握南軍的呂產不知呂祿已經離開北軍大營,自己帶著人馬趕到未央宮準備發動政變。這時陳平派劉章趕往北軍協助周勃,周勃先派曹窋快去通知宮廷衛尉,不得放呂產進入未央宮殿門,又派劉章帶領一千多士兵入宮去保衛少帝。劉章帶兵來到未央宮前,隻見呂產正在殿外徘徊,劉章下令追殺,呂產逃到郎中府吏廁所中,被殺。消息傳到北軍大營,周勃長長地舒了口氣,說:“我們所擔憂的,也就是呂產了,現在呂產已經伏誅,天下定矣!”於是,他命令軍隊搜捕呂氏族人,誅殺淨盡。
迎立代王
諸呂已滅,周勃與陳平招來耆舊大臣,商議說:現在的天子不過是呂氏的傀儡,是他們冒名頂替弄來的,不是劉家的後代,要安定天下,必須另立新君。齊王起兵,雖對剿滅諸呂有功,但齊王的舅舅駟均過於強悍,怕再次招惹外戚之禍。便商定,迎請仁孝寬厚的代王劉恒為帝。代王是高祖當時還健在的皇子中年齡最長的,他是最合適的人選。代王劉恒進京即皇帝位,他就是漢文帝。從文帝開始,漢朝實行了長達數十年的休養生息的政策,迎來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盛世文景之治。
司馬遷對漢朝曆史上的周勃評價是很高的。他寫了這樣一段話:“絳侯周勃始為布衣時,鄙樸人也,才能不過凡庸。及從高祖定天下,在將相位,諸呂欲作亂,勃匡國家難,複之乎正。雖伊尹周公,何以加哉!”可以說,正直的太史公對周勃做了個功高蓋(史)世的評價。
司馬懿(79),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魏國的元老,由於他長期帶兵在關中跟蜀國打仗,魏國兵權大部分落在他手裏。公元9年魏明帝死亡。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佐年僅8歲的幼主曹芳。
曹爽專權
魏明帝死後,太子曹芳即了位,就是魏少帝。曹爽當了大將軍,司馬懿當了太尉。兩人各領兵三千人,輪流在皇宮值班。曹爽雖然說是皇族,但論能力資格都跟司馬懿差得遠。開始的時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馬懿,有事總聽聽司馬懿的意見。後來,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替曹爽出了一個主意,用魏少帝的名義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實際上是奪去他的兵權。接著,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職位。司馬懿看在眼裏,裝聾作啞,一點也不幹涉。
假病惑敵
曹爽大權在手,就尋歡作樂,過起荒唐的生活來了。司馬懿極為不滿,但一時又無能為力。為了等待時機,聚集力量,以清除曹爽集團,他作了暫時的退讓。7年月,司馬懿上書曹芳,請求告老養病。獲準後,他一麵在家裝病,一麵暗地聯絡心腹,以待時機。對司馬懿告老還家,曹爽並不放心。這一年冬天,曹爽的心腹李勝由河南尹調任荊州刺史。曹爽便讓他以告辭為名,前去察看司馬懿的動靜。司馬懿便將計就計,披頭散發躺在床上,裝出重病的樣子。李勝來後,司馬懿讓兩個婢女扶著出來,有氣無力地倚坐在床上接見客人。在同李勝談話時,他有意裝聾作啞,說話顯得語無倫次。婢女侍侯他穿衣服,他抖抖嗦嗦地抓不住,衣服也掉在地上;婢女服侍他喝粥,隻見他難以下咽,粥都從他嘴邊流了下來,撒滿了前胸。李勝告辭出來,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說:“太傅隻差一口氣了,您就用不著擔心了。”曹爽等人聽後,非常高興,更加肆無忌憚了。
司馬奪權
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掃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親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馬懿既然病得厲害,當然也沒有人請他去。哪兒知道等曹爽一幫子人一出皇城。“重病在身”的太傅司馬懿立刻披戴起盔甲,抖擻精神,帶著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率領兵馬占領了城門和兵庫,並且假傳皇太後的詔令,把曹爽的大將軍職務撤了。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亂成一團。有人給他獻計,要他挾持少帝退到許都,收集人馬,對抗司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都是隻知道吃喝玩樂的人,哪兒有這個膽量。司馬懿派人去勸他投降,說是隻要交出兵權,決不為難他們。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過了幾天,就有人告發曹爽一夥謀反,司馬懿派人把曹爽一夥人全下了監獄處死。這樣一來,魏國的政權名義上還是曹氏的,實際上已經轉到司馬氏手裏。
司馬懿政變,是魏晉南朝時期的重大政治事件。這一事件後,司馬氏控製了曹魏政權,後又取而代之,開創了世家大族統治的曆史。
契胡族軍閥爾朱榮,長久居住北秀容川,即今山西朔州北。北魏末年,社會動亂,爾朱榮散牲畜資財,招集驍勇,結納豪傑,準備乘機奪取北魏政權。六鎮起義時的一些豪強,如高歡侯景司馬子如段榮等都來投奔。
另有元天穆賀拔嶽等,皆勸爾朱榮發兵入洛陽,內殺奸臣,外清群盜。
為皇帝舉哀,進軍洛陽
武泰元年(8)二月,胡太後殺了不滿其專權的孝明帝,另立元釗為帝。爾朱榮大怒,指責胡太後“上欺天地,下惑朝野”。胡太後派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去加以勸阻,爾朱榮想把他留下來,爾朱世隆說:“世隆不回,朝廷必有察覺,不妥。”於是爾朱世隆不露聲色地回到京師。
武泰元年(8)三月,爾朱榮從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爾朱世隆潛出洛陽與爾朱榮相會。胡太後十分恐慌,召宗室大臣商量。大家痛恨胡太後的所作所為,一言不發,隻有徐紇說:“爾朱榮有何能耐,竟敢與朝廷作對,宮中宿衛戰士就足以對付。我們大可以逸待勞。”胡太後同意了他的看法,就命李神軌為大都督,率領宿衛士兵前去抵抗。
陰河之變
爾朱榮到了河內(今黃河以北河南沁陽一帶),秘密派人迎來北魏宗室彭城王元勰的第三子元子攸,渡過黃河,即皇帝位,曆史上稱為孝莊帝。爾朱榮被任命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令領軍將軍。大軍順利進入洛陽,徐紇恐慌萬狀,東逃兗州,鄭儼也連忙逃回滎陽老家。胡太後見大勢已去,召來後宮宮女,一同削發為尼。百官們備了車子,奉了皇帝玉璽印綬,在河橋迎接爾朱榮。爾朱榮派兵逮捕了胡太後及三歲小皇帝,一起推入黃河淹死。降將費穆偷偷地向爾朱榮獻計說:“公士馬不出萬人,長驅入洛陽,無戰功威望,群情難畏服。京師百官有知公虛實者必有輕侮之心。如不大行誅罰,重立親黨,將來公回北方,恐未過太行山即會有亂子出現。”爾朱榮認為很對。就對親信慕容紹宗說:“洛中人士繁多,驕侈成俗,不加剪滅,終難控製。我欲在百官出迎時,盡行誅殺,你以為如何?”慕容紹宗說:“太後失道,奸佞弄權,四海淆亂,所以明公興義兵以清朝廷。現無故殲滅朝士,不分忠佞,恐失天下所望。”爾朱榮未聽他的勸告,以“祭天”為幌子,誘騙王公百官二千多人至河陰(今河南孟津縣),以鐵騎包圍,一陣刀箭,二千多個手無寸鐵的人死於非命。這場駭人聽聞的大屠殺,史稱“河陰之變”。至此,北魏政權實際上已經滅亡。
隋文帝有五個兒子,其中二兒子晉王楊廣最能幹。在南下滅陳和抵禦北方突厥的過程中,他都曾立了大功,並籠絡了一批人材。他早就想取代長兄楊勇的太子地位,隻因為隋文帝信任楊勇,才沒敢動手。後來楊勇因為生活奢侈,漸漸失去隋文帝的歡心,楊廣就加緊活動起來。
矯情飾行,暗懷野心
楊廣知道隋文帝喜歡儉樸,就裝模作樣,一心討好。每當隋文帝要到他的王府來,他就把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姬妾鎖在屋裏,隻留下幾個又老又醜的女人,穿著粗布衣服,在左右侍候。他故意把樂器的弦弄斷,樂器上的塵土也不讓人擦掉,擺在惹人注意的地方。隋文帝看到這種情景,以為楊廣不好聲色,非常滿意。
有一次,楊廣外出打獵,遇到大雨,侍從給他送上油衣(雨衣),他說:“士兵們都被大雨淋著,我怎麽能一個人穿呢?”堅持和士兵們一樣淋雨。隋文帝聽說以後更加高興,認為楊廣有仁愛之心,可以成大事。
太子楊勇有個姬妾叫雲昭訓,獨孤皇後不喜歡她,幾次要太子把她廢掉。楊勇不但不聽,反而更加寵愛她。獨孤皇後大為不滿。正巧她給楊勇娶的妻子元氏,結婚後的第二天就暴病而死。獨孤皇後認為是楊勇毒死的。楊廣知道皇後恨楊勇,對皇後就更加恭敬。凡是皇上皇後派來的人不論地位高低,楊廣和他的妻子都親自設宴招待;凡是執掌權力的大臣,楊廣都會結交。這樣,大臣宮人都說晉王仁義厚道。獨孤皇後對楊廣更加寵愛了。
終於,開皇二十年(公元00年),隋文帝宣布廢楊勇為庶人,立楊廣為太子。
弑父殺兄奪取皇位
仁壽四年(0年)七月,隋文帝楊堅臥病在床,楊廣認為自己登上皇位的時機來了,迫不及待地寫信給楊素(隋朝開國功臣,隋文帝廢太子楊勇立楊廣為太子,楊素曾參與其事),請教如何處理隋文帝後事。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隋文帝的手上。隋文帝大怒,隨即宣楊廣入宮,要當麵責問他。正在此時,宣華夫人陳氏衣衫不整地跑進來,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調戲她,使隋文帝頓悟,拍床大罵,急忙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岩草擬詔書,預備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
楊廣得到密報,立即更換了宿衛,控製宮中出入。不久,隋文帝死。時人多懷疑是楊廣勾結楊素所下的毒手。楊廣又假傳隋文帝遺詔,要兄長楊勇自盡。楊勇未及回答,派去的人就將楊勇拖出殺死。楊廣終於以弑父殺兄的手段奪取了皇位,是為隋煬帝。
隋煬帝為了爭奪皇位不惜弑父殺兄,他對百姓的殘暴統治就可想而知了。但隋煬帝始創的科舉考試的製度,是中國教育的先驅,對後世影響深遠。
李淵在兒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幫助下統一了中國,建立起了強盛的大唐帝國。李淵建唐後立建成為太子,封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隻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裏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那時候,突厥進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議,讓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帥後,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以後,就可以放手殺害李世民。
有人把這個秘密計劃報告了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形勢緊急,連忙找他舅子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兩人都勸李世民先發製人。李世民說:“兄弟互相殘殺,總不是件體麵的事。還是等他們動了手,我們再來對付他們。”
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都著急起來,說如果李世民再不動手,他們也不願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堅決,就下了決心。
當天夜裏,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告了一狀,訴說太子跟元吉怎麽謀害他。唐高祖答應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由他親自查問。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麵的玄武門,隻等建成元吉進宮。沒多久,建成元吉騎著馬朝玄武門來了,他們到了玄武門邊,覺得周圍的氣氛有點反常,心裏犯了疑。兩人撥轉馬頭,準備回去。
李世民從玄武門裏騎著馬趕了出來,高喊說:“殿下,別走!”元吉轉過身來,拿起身邊的弓箭,就想射殺李世民,但是心裏一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來。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緊接著,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一起衝了出來,尉遲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馬來。
最後,李世民將李建成五個兒子李承道承德承訓承明承義和李元吉五個兒子李承業承鸞承將承裕承度全部殺死。李淵眼見一群心愛的孫子全被砍下人頭,哼都沒敢哼一聲,自知身處危境,李世民血淋淋的屠刀隻怕下一次就要架到他脖子上了,急忙在事變後第三天,立李世民為太子;過了幾天就表示要退位;兩個月後,李世民就正式在東宮顯德殿繼位為帝。
經曆了二張亂政,武周政權,母子君臣關係空前緊張,有人企圖搞一場宮廷政變,把二張處死,逼武則天提前退位。這一時期,最想發動政變殺死二張的有兩撥人,一撥是李唐皇室,另一撥就是反對二張的大臣。
權臣謀劃政變
大臣中的核心人物是張柬之,長安四年,大器晚成的張柬之以80歲的高齡拜為宰相。此時已是武周王朝的多事之秋,二張兄弟氣焰囂張,國家前途未卜,對於張柬之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除掉二張,確保太子李顯順利繼位。為此,張柬之做了三方麵的準備工作:
第一,策反官員。張柬之策反的最重要人物就是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當時,武周中央軍的軍事力量共有兩支,一支叫做北衙禁軍,另外一支叫做南衙衛兵,北衙禁軍的最高統帥就是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在政界,張柬之策反的兩個最重要人物是司刑少卿桓彥範和中台右丞敬暉。這樣一來,政變的核心集團就形成了。
第二,加強軍方力量。軍方僅僅有一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遠遠不夠,張柬之利用宰相有用人權的機會,把自己的親信都安插到了羽林將軍的位置上。
第三,聯絡李唐皇室。政變必須得到皇室的支持,誅殺二張必須打著皇室的旗號進行,否則就是犯上作亂。當時太子李顯,每天從玄武門進宮給武則天請安,桓彥範和敬暉兩個人擔任羽林將軍負責門衛,就由他們截住太子,秘密策劃政變。
皇室積極參與
此時,武則天活著的子女隻有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這三個人利益一致。太子李顯是政變的旗幟,他的存在本身就發揮著作用。相王李旦很早就開始掌握軍權,擔任左衛大將軍,一旦政變,可以由他帶領南衙衛兵控製政府,穩定首都。
雖然太平公主的所作所為史書中沒有任何記載,但從政變之後,太平公主被加封為鎮國太平公主,丈夫和兒子都加官進爵可以看出,她在政變中確實有非常大的功勞。
女皇被逼退位
神龍元年,武則天繼續臥病長生殿,身邊隻有二張兄弟出入,一點都沒有還政給太子的意思,人們擔心一旦武則天突然死去,二張會趁機行動。在緊張的局勢下,政變指揮部終於決定開始行動。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政變爆發。
按照計劃政變兵分四路,第一路由張柬之帶領部分禁軍將領和禁軍的士兵衝進玄武門,控製入宮要道;第二路由李多祚帶領部分禁軍將士到東宮迎接太子,然後兩路會合,進入皇宮殺死二張,逼武則天退位;第三路由太平公主策反好的宮女在宮裏做內應;第四路由相王李旦和袁恕己發兵,控製政府,穩定首都。
參與政變的將士們順著玄武門衝進武則天的寢宮,這時,張氏兄弟還在睡覺,聽到外麵有動靜趕緊披衣起床,剛走出門就被士兵殺死在外廊之下。
殺死二張後,張柬之等人帶兵進入了武則天的寢殿長生殿,被驚醒的武則天抬起頭,隻見一片刀光劍影,此時,曾經叱吒風雲的女皇已經無可奈何了。
神龍政變標誌著千古女皇武則天政治生涯的結束。神龍政變後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等人都被封為王,成為異軍突起的勢力。同時,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勢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當了皇帝的李顯必須麵對種種正在崛起的勢力。
唐代後期,宦官擅權專政達到了極點。文宗即位後,即企圖懲治宦官,奪回皇帝喪失的權力。公元8年秋季,文宗提升李訓為宰相;又任命鄭注為鳳翔節度使,作為京師外援,逐步開始打擊宦官。
8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時候,韓約上殿啟奏,說禁衛軍大廳後院的一棵石榴樹上,昨天夜裏降了甘露。原來,封建王朝是最講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認為是好兆頭。李訓當即帶領文武百官向文宗慶賀,還請唐文宗親自到後院觀賞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訓先去察看。李訓裝模作樣到院子裏去,兜了一轉回來說:“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請陛下派人複查。”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帶領宦官去觀看。仇士良叫韓約陪著一起去。韓約走到門邊,神情緊張,臉色也發白了。仇士良發現這個情況,覺得奇怪,問韓約說:“韓將軍,您怎麽啦?”正說著,一陣風吹來,吹動了門邊掛的布幕。仇士良發現布幕裏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仇士良大吃一驚,連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裏。李訓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衛士趕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們已經把文宗搶在手裏,把他拉進軟轎,抬起就走。李訓趕上去,拉住文宗的轎子不放,一個宦官搶前一步,朝李訓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機扶著文宗的軟轎,進內宮去了。
李訓預謀失敗,隻好從小吏身上討了一件便衣,化裝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宮,大規模逮捕一些參加預謀的官員,把他們全都殺害。李訓東奔西逃,走投無路,在路上被殺。鄭注正從鳳翔帶兵進京,得到消息,想退回鳳翔,也被監軍的宦官殺死。
唐文宗和李訓鄭注策劃的殺宦官的計謀徹底失敗,在這次事變後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經過這次宦官的大屠殺,朝班幾乎為之一空。曆史上把這個事件稱為“甘露之變”。
甘露之變後,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軍政大權,君主的廢立生殺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此後很長一段時期,中書門下省官員入朝都與家人辭別,因為說不定何時就會被殺。唐文宗更受到家奴歧視,一次問當值學士周墀:“朕可方前代何主?”周墀答:“陛下堯舜之主也。”李昂歎道,“朕豈敢比堯舜,何如周赧,漢獻耳!”周墀:“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唐文宗說:“赧獻受製於強諸侯,今朕受製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周墀伏地流涕,自是不複視朝。直到朱溫在90年大殺宦官後,唐朝的宦官勢力才消失,然而唐朝不久亦為朱溫所篡而滅亡。
“南坡之變”事件,是蒙古色目統治階級內部因利益不同,而分化出來的兩大集團之間的一場深刻的政治衝突。至治二年十月以後開始的英宗新政,加速激化了雙方的矛盾,“南坡之變”隻是這種矛盾衝突的一個暫時的解決。
英宗漢法治國
0年,元仁宗皇帝去世,7歲的碩德八刺登上了皇位,就是元英宗。
英宗受父親的影響,學了很多漢族文化,決意改革朝政。但當時仁宗母答己太後,任過去被仁宗罷黜的權臣鐵木迭兒為右丞相,相互勾結,排除異己,權傾朝野。改革難以推行。
元英宗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立太祖功臣木華黎後裔拜住為左丞相,極力抑製答己鐵木迭兒一黨的勢力。至治二年(年)八九月,鐵木迭兒答己相繼去世。十月,立拜住為右丞相,表示要勵精求治一新機務。此後數月,曾采取了一些改革性的措施:廣泛起用漢族地主官員和儒士,如張珪吳元珪王約吳澄等;發布《振舉台綱製》,要求推舉賢能,選拔人才;罷徽政院及冗官冗職,精簡機構,節製財用,行助役法並減輕徭役;頒行《大元通製》,以加強法製,推行漢法;清除鐵木迭兒餘黨,查處他們的貪贓枉法事件。
但是,英宗所進行的改革,觸犯了大多數保守的蒙古色目貴族的利益,引起他們的抵製和反對。這也正是“南坡之變”的政治原因。
鐵失南坡政變
鐵失是掌握禁衛軍的禦史大夫,鐵木迭兒的幹兒子,一心想找機會殺死英宗皇帝。
年夏天,正在上都避暑的英宗,忽然覺得心中很不安,就要做佛事。拜住說:“現在國家錢財不多,還是不要做吧。”那些受鐵失指使的喇嘛,卻慫恿英宗做,還要實行大赦。拜住聽了非常生氣,說:“你們光想撈錢財還不滿足,還要包庇罪行!”鐵失和他的親信一聽,以為拜住還要追查他們的罪行,就決定發動政變。
在政變還沒發生的時候,鐵失派人到北方去,想勸晉王也孫鐵木兒做皇帝。也孫鐵木兒是真金的長孫,駐守在北邊。孫鐵木兒也想當皇帝,隻是怕政變不成功,自己丟了性命,於是拒絕了。
這年8月日,英宗從上都回到大都,走到南坡時,就停了下來。這天晚上,鐵失派他的親信站崗,自己和鎖南等人,闖進英宗和拜住的大帳。拜住聽到外邊有人,就出來看是怎麽回事。拜住一看鐵失他們都拿著明晃晃的大刀,闖進了大帳,就大吼一聲:“你們想幹什麽?”可是話音還沒有落下來,拜住就被鐵失的弟弟一刀砍死。這時,英宗聽到拜住的吼聲,正要披衣下床,鐵失闖了進來,將英宗皇帝一刀殺死。英宗蒙漢共治的思想慘烈的畫上了句號。這一事件,史稱“南坡之變”。早就覬覦皇位的也孫鐵木兒得知英宗的死訊,也就順水推舟,在9月初,迫不及待地宣布即位,是為泰定帝。
“南坡之變”事件,遠遠超出蒙古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內訌性質範圍,它是蒙古色目統治階級內部因利益不同而分化出來的兩大集團之間的一場深刻的政治衝突。雖然元英宗碩德八剌在答己和鐵木迭兒死後贏得了短暫的勝利,他的進一步行動卻激成反叛,並導致了他自己的悲慘死亡。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將他的兒子們分封為王,駐守在全國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於北平。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立朱標嫡子朱允文繼為皇太孫。而朱元璋平時喜愛朱棣,對於懦弱寡斷的朱允文,太祖憂慮他難以擔負國家重任。一日,太祖有意考皇孫智力,出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文想了一下答:“雨打羊毛一片腥”。這看似對仗可以,卻太平凡了,毫無遠大抱負,太祖皇帝氣得臉色大變。恰在此時,朱棣侍立身旁,隨即對道:“日照龍鱗萬點金”。這自然有氣勢,太祖無比欣慰。當然,燕王虎視眈眈,覬覦皇權威儀,早已垂涎三尺。
明洪武三十一年(98年),太祖朱元璋駕崩,朱允炆即位,即明惠帝,國號建文。此後建文帝開始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密謀削藩。齊黃認為燕王蓄謀已久,覬覦皇位,倉猝削他,一時難圖。不如先削其手足,再向燕王開刀。建文帝同意此舉,先用一年剝奪了周齊湘岷代五個藩王的實權。輪到燕王,引起內戰。
當建文帝向燕王開刀時,燕王卻裝瘋到處逛蕩,使建文帝造成錯覺。後燕王府長史葛誠告密,張信因與燕王有舊交之情,冒死勸慰,燕王方出兵南下,以“清君側”為名,直攻南京。建文帝派出耿炳文盛庸等將軍率軍30萬討伐,也連連被打敗了。
建文四年四月,燕王朱棣的大軍先後攻下盱眙靈壁等地,陳兵江北時,惠帝朱允文派出朱棣的姐姐慶成郡主前往割地議和,燕王不予理睬。
燕王進京後,宮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說建文帝於宮中自焚而死,或說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發為僧,雲遊天下,傳說他於正統朝入居宮中,壽年而終。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確考,成為明史上的一大懸案。
0年,朱棣占領南京,並正式即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
四年的“靖難之役”,給明初剛剛有所恢複的社會經濟以較大的破壞,而直接遭到戰爭踐踏的地區,破壞可為嚴重,史書上稱“淮以北鞠為茂草”,當為真言。
9年8月,蒙古族部落首領在土木堡大敗明朝軍隊,俘獲明英宗。同年九月,明英宗長子即位,即代宗,年號為景泰。英宗被俘北居一年被蒙古瓦剌部放回,父子之間為了皇位展開了一場較量。
代宗婦人之仁
土木堡之變後,大明瓦剌和談。代宗皇帝雖然在本意上,不想迎回太上皇明英宗,但是當英宗陰差陽錯地回來後,他並沒有采取進一步和更加徹底的解決措施,而是僅僅給與英宗個拘留的“待遇”,雖然在飲食上,在生活條件上等諸多方麵給與打壓,可實際上,反而愈加打壓,愈引起英宗的不滿和仇視,兩者的矛盾愈加激化,英宗重整旗鼓的決心愈堅決。
英宗皇帝的存在,是一麵旗幟,是一麵為政治投機者招蜂引蝶的旗幟,靠著他,許多人就可以無形中有了一個平步青雲的機會。
曾經有大臣向代宗皇帝,提出徹底解決太上皇和太子的建議,但非但沒有被他采納,反而還被他罵了個狗血淋頭。代宗皇帝的心軟導致了他悲慘的結局。
7年(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日,景泰帝得了重病。正是此病,客觀上促使他緊握皇權的手得以鬆懈,促使那些政客們投機之心得以蠢蠢欲動,促使太上皇明英宗得以敢放手一搏。
政客投機英宗複辟
代宗皇帝病重,以石亨代行祭天,石亨立刻和徐有貞曹吉祥聯絡。十四日,徐有貞石亨等人已經和孫太後英宗取得聯係。十六日,於謙再度上表請求複立見深為太子,景泰留中不報。眾大臣決定在第二天上朝時進諫,請求皇帝早建儲君。誰知就在這天夜裏爆發了震驚華夏的“奪門之變”。
事有湊巧,當時北邊傳來了瓦剌騷擾邊境的戰報,於是石亨借機以保護京城安全為名調集千餘名士兵進入內城。這時忽然天上烏雲密布,伸手不見五指,眾人以為遭到天譴,都非常害怕。徐有貞站出來勸大家不要退縮,眾人繼續前進,並很順利地進入了皇城,直奔南宮。石亨派人撞開了宮門,請英宗登輦。這時烏雲突然散盡,月明星稀,眾人的士氣空前高漲,簇擁著英宗直奔大內。
當走到東華門的時候,有士兵問:何人?英宗大喊:我太上皇也。於是,守門的兵卒傻了眼,不敢阻攔,眾人兵不血刃地進入了皇宮,朝皇帝舉行朝會的奉先殿而來,並將英宗扶上了寶座。景泰帝正在後宮梳洗,聽到這個消息後險些癱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經完了。至此,奪門之變後,英宗的改朝換代徹底完成。
英宗複辟後,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極力勸說下,以“謀逆罪”殺害了於謙,這是英宗繼土木堡之變後的人生又一大汙點。
此後,英宗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社會還是向前發展的。英宗釋放了從永樂帝就開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難後被幽禁宮中逾五十年),恢複宣德朝胡皇後的稱號,下旨停止帝王死後嬪妃的殉葬,他的這些舉措被史學界稱為“盛德事可法後世者矣”。
8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製”時,命其他四王歸東王楊秀清節製。自從南王馮雲山及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後,權力更加集中在東王一人身上。在太平天國前期,實權由軍師掌握,天王雖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製度上是一個虛君,實際權力在正軍師東王楊秀清手上,加上東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傳令,令天王也要聽從東王命令。
在定都天京後,東王與其他諸王的關係越來越差。北王曾因下屬犯錯而被東王下令杖打,北王的親戚因為跟東王的親戚發生財產爭執而激怒東王,東王叫北王議罪,北王就說把那人五馬分屍。翼王石達開的嶽父黃玉昆因公事開罪東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職,同一事件也令燕王秦日綱及另一高官陳承瑢被東王杖刑。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假裝“天父下凡”的東王以杖刑威嚇。由於東王權大,眾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8年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過了不久,東王稱“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天父上身”的東王對天王說:“你與東王皆為我子,東王有很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洪秀全說“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天父”又問:“東世子豈止千歲?”洪說:“東王既稱萬歲,世子亦當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天父”大喜說:“我回天矣。”
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東王以西線緊急為由,調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赴前線督師,隻剩下天王和東王留在天京。
陳承瑢後來向天王告密,說東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鏟除東王。北王韋昌輝率三千精兵趕回天京,當夜在城外與燕王秦日綱會合,陳承瑢開城門接應。眾軍在淩晨突襲東王府,東王被殺,東王府內數千男女被殺盡。其後北王以搜捕“東黨”為名,大殺異己。眾多東王部屬在棄械後被殺,平民也不能幸免,隨後血洗南京城,約萬餘人被屠殺。
翼王石達開十餘日後到天京,進城會晤北王韋昌輝,責備濫殺之事,不歡而散,連夜匆忙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盡殺其家屬及王府部屬。翼王從安慶起兵討伐北王,求天王殺北王以謝天下。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勢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終敗於效忠天王的將士及東王餘眾,北王韋昌輝被殺。燕王秦日綱及陳承瑢不久也被處死,天京事變告一段落。後來天王撤銷了楊秀清的圖謀篡位罪名,將楊之死忌定為“東王升天節”。
北王韋昌輝死後,翼王石達開執政,天王洪秀全開始重用其兄弟以牽製石達開,激發石達開在87年帶領大軍出走。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及翼王出走後已名存實亡。
鹹豐帝在位時,清朝最高統治集團內部就存在著深刻的矛盾。鹹豐帝與其弟恭親王奕祈因皇位繼承問題而彼此不和,奕祈被罷斥後,肅順逐漸受到皇帝的重用。肅順雖然辦事幹練,極有成效,但性格驕狂鋒芒太露,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看不起滿朝親貴,惟獨對恭親王奕祈不敢掉以輕心。奕祈地位顯赫,精明強幹,對肅順是個極大的威脅,兩人之間矛盾重重。
1860年9月,英法聯軍攻陷北京,鹹豐帝攜妃後子臣逃往熱河,留下奕祈在北京負責與聯軍議和。通過簽訂《北京條約》以及處理一係列善後事項,奕祈漸漸籠絡了留守北京的王公大臣,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並在與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開闊眼界,博得了外國人的好感。英法撤軍後,奕祈等一再奏請皇上回京,肅順等人卻極力阻擾。
8年8月,鹹豐帝在熱河病逝,年僅6歲的皇子載淳繼位,改年號為“祺祥”。鹹豐遺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為讚襄政務大臣,總攝朝政,輔佐幼帝。鹹豐帝將奕祈摒於輔政大臣的行列之外,加深了奕訴與肅順的矛盾。
幼帝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原為鹹豐的官人,因生載淳而被封為懿貴妃,載淳繼位後她被尊為慈禧太後。時年歲的慈禧有著極強的權勢欲,很想個人把持朝政大權。鹹豐在位時,那拉氏曾幫鹹豐帝批閱奏折,這給她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按照清朝家法,太後可以垂詢國事,此所謂“聽政”。慈禧利用此規矩,在先帝駕崩後就向東宮慈安太後提出應廢除“顧命體製”,而改為垂簾聽政之製。慈安太後寬厚和平,不懂朝政,一切聽慈禧的安排。貿然提出垂簾主張,必然會招致大臣的反對和清議的不滿,慈禧於是開始拉攏恭親王奕祈共商計策,兩人一拍即合。
8年0月,皇室護送鹹豐靈柩回京,兩宮太後偕幼帝載淳先到北京。月日,慈禧發動政變,以幼帝之命發布上諭,解除載垣端華肅順的職務,並處以死刑。同時宣布兩太後垂簾聽政,命奕祈為議政王,入軍機處,改年號為“同治”。雖然垂簾聽政的是兩個皇太後,但實際上實權隻掌握在慈禧一人之手。由於得到多數文武大臣的支持,又采取了不事誅連的明智政策,所以政局沒有發生重大動蕩。這次政變因發生在辛酉年,因此被稱為“辛酉政變”。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權利的角逐,是清朝中央政府內部肅順集團和奕忻慈禧集團矛盾的總爆發。“辛酉政變”成功後,奕忻授為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其他有功之臣莫不加官進爵,至於慈禧由“垂簾聽政”躍上權力的塔尖,控製清政府最高權力達40年之久,清朝統治日益腐敗。
898年月9日,康有為第六次上書光緒帝提出變法圖強的主張,光緒帝一心想改變國事貧弱的局麵,於是決心接納維新主張。
898年月,反對變法的恭親王奕祈病死,康有為即刻鼓動帝黨官員上書敦請變法,光緒帝於月日頒布由翁同龢草擬的《定國是詔》,變法運動正式開始。光緒帝任命康有為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一職,準予專折奏事,賞楊銳劉光第譚嗣同林旭四品卿銜,擢為軍機章京,參與新政。變法期間,光緒帝發布了上百道變法詔令。
隨著變法運動的高漲,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與維新派的矛盾也日益尖銳。變法詔書下達後的第四天,慈禧就強迫光緒連下三道命令提拔後黨,並在內廷布滿親信監視光緒和維新派的活動。8月日,光緒帝發布“諭旨”說,他將於0月與太後一起到天津閱兵。此後京城風傳屆時西太後會廢掉光緒。9月日,光緒帝召見楊銳,並賜予他衣帶詔,內容是“朕位幾不保,命康與四卿及同誌速設法籌救”。康有為與譚嗣同等見到密詔後抱頭痛哭,然後謀劃營救策略。
當時朝中所有將領中袁世凱曾長期駐兵朝鮮,知道國內外的形式,也主張變法。於是,譚嗣同以極其懇切的言辭密奏光緒,拉攏袁世凱,給他一些恩惠,希望袁世凱成為勤王保駕之臣。9月號,光緒帝召見袁世凱,加封他侍郎之職,命其專辦練兵事務。17號再次召見了他。
9月8號夜裏,譚嗣同親自去袁世凱所居住的法華寺見袁世凱。試探袁世凱一番後,譚嗣同拿出了光緒帝衣帶密詔給袁世凱看,並說:“現在可以救皇上的隻有你一人,如果你不打算救皇上幹脆立刻就去頤和園告發我,讓西太後砍我的頭!你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說到這裏,譚嗣同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脖子,以示自己的決心。袁世凱聽了裝出一幅很生氣地樣子,提高了嗓門說:“足下把我袁某當成是什麽人啊!皇上不光是你一個人的皇上,而是我們共同的主子,我和足下都受到皇上莫大的恩德,要救皇上的不隻足下一個人!足下如果有什麽教誨,我願洗耳恭聽!”
譚嗣同把計劃和盤托出,希望袁世凱在天津閱兵那天帶領自己的人馬輔保皇上,複大權,清君側,肅宮廷。袁世凱表示:就算豁出命來,也要保得皇上周全!譚嗣同又叮嚀一遍,這才離開法華寺。
袁世凱急忙趕回天津,連夜去見榮祿告密。榮祿當即下令封鎖進京的重要道路,隨後他坐上專列連夜進京向慈禧太後告發。這天深夜,當慈禧知道這件事後大驚失色,立刻采取了行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到紫禁城,將光緒痛罵一番之後把他囚禁在瀛台,自己重掌大權。同時,她下令關閉北京各城門,封鎖交通,出動000軍士在全城搜捕維新派人士。梁啟超逃到日本使館見到伊藤博文,請他照會上海領事館搭救康有為。日到日的三天時間裏,譚嗣同還策劃組織要救出光緒帝,可最後沒有成功。
9月日,梁啟超見到譚嗣同,勸他和自己一起去日本,譚嗣同不同意,梁啟超再三勸說,譚嗣同也不應允,說“我譚嗣同願意做為變法維新而流血犧牲的第一人!”第二天,譚嗣同被逮捕。在獄中,他在牆壁上題詩一首“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9月8日,慈禧太後下詔,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人押赴菜市口開刀問斬。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伊尹像
◆商丘伊尹墓
延伸閱讀
伊尹究竟是賢相還是篡位的奸臣?
西晉武帝太康年間(280289年),在汲郡的戰國魏襄王墓中發現了一部古書《竹書紀年》,內稱仲壬去世,伊尹放逐太甲,自立為王。七年後,太甲返回,殺伊尹,遂引起“伊尹究竟是賢相還是篡位的奸臣”這樁公案。學者們為此聚訟紛紜,爭辯不已。
不少人認為《竹書紀年》是史料價值極高的先秦古籍,因而“太甲殺伊尹”之說不誣。也有學者持相反的觀點,其中以清朝崔述的考辨最具有代表性。崔氏在《商考信錄辨太甲殺伊尹之說》中,引用《孟子》《尚書》中的有關資料,證明《竹書紀年》記載的訛誤,很有說服力。
◆商代璽印
趙高李斯矯詔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病死於沙丘,留下遺詔命皇長子扶蘇繼位,太監趙高篡改遺詔,脅迫丞相李斯共同擁立幼皇子胡亥繼二世位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變”。李斯矯詔,不僅令贏政大帝死不瞑目,也因後來秦二世的暴政,導致了秦朝的加速滅亡。
◆李斯像
延伸閱讀
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
李斯死後,趙高升遷宰相,他利用職權大量誅除異己。他想要檢驗大臣們是否俯首聽命於他,便在秦二世3年(公元207年)8月的一天,命人把一頭鹿牽入宮中,獻給二世。趙高說:“我把這匹好馬獻給陛下。”二世一看,分明是一頭鹿,哪是什麽馬,便大笑道:“丞相弄錯了!怎麽把鹿當成馬呢!”趙高仍堅持說是馬。二世不信,就問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麵麵相覷,不知趙高打的什麽主意,有的不敢作聲,也有幾個據實說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趙高,謊說是馬。
二世聞言,大吃一驚,以為自己精神惑亂,竟分辨不出鹿和馬,於是就召來太卜,讓他為自己占一卦。太卜已經趙高授意,便按照趙高的意思說:“陛下春秋季節祭祀天地尊奉宗廟鬼神時,未能嚴格恪守齋戒禁忌,所以神靈惑亂,以致今天鹿馬不分。現在您必須依照至聖大德的做法,嚴格認真地去行齋戒之禮。”二世聽信太卜鬼話,便躲進上林苑中性齋戒之禮去了。
二世一走,趙高就把那些據實說鹿的人統統殺掉。從此宮中內外都畏懼趙高,沒有一個敢表示異議的人。趙高篡秦,隻在早晚之間了。
◆李斯泰山刻石
周勃誅呂
呂後死後,周勃,曹參等人重執“白馬盟誓”大旗,起兵誅呂,並廢除了呂後所立假惠帝子嬰,擁立劉邦子代王劉恒為漢文帝。周勃誅呂,迎立代王,不僅還朝政與劉氏家族,還開啟了曆史上轟轟烈烈的“文景之治”。
◆呂後之印
◆周勃像
延伸閱讀
漢文帝與元宵節
公元前179年的正月十五那一天,劉恒正式登上皇帝寶座,是為漢文帝。劉恒能當皇帝,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驚喜之餘,為了紀念“誅殺諸呂”換來的太平氣象和自己登基為帝,漢文帝從即位後的第二年起,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夜,都會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就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司馬懿政變
公元249年春,司馬氏父子趁曹爽陪同幼主外出謁祭之機,發動政變,並把整個曹爽集團,誅滅三族。此後,司馬懿開始獨掌曹魏中央大權,為後來的司馬氏以晉代魏奠定了基礎。
◆三國割據圖
◆司馬懿像
延伸閱讀
司馬懿之死的民間傳說
傳說諸葛亮與司馬懿本來是同學,老師把一本天書傳給了諸葛亮,所以諸葛亮的本事比司馬懿大。諸葛亮病終之前,料定司馬懿會來掘墓盜書的。他了解司馬懿有用手指頭沾唾液翻書的習慣,於是將“天書”的每頁上都塗上毒藥,終使司馬懿翻書之時中毒而死。
爾朱榮亂魏
新興軍閥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殺死胡太後和大批朝官。借助這場政變,爾朱榮把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中的漢族大家消滅殆盡,他的勢力由此更加強大,從而完全控製了北魏朝政。北魏政權轉入爾朱榮之手,名存實亡。
◆鮮卑鐵刀
◆北魏雲岡石窟
延伸閱讀
北魏殘酷的母死子貴製度
北魏的宮廷為了避免外戚幹政,實施殘酷的母死子貴製度,即後宮女性隻要生下男孩就得被賜死,以避免母以子貴的情況發生。但幼子還是需要人照顧,因此就有所謂的保太後,即當保姆照顧太子,新君繼位後被封為太後。北魏有三種皇太後,一種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種是皇帝的保姆,還有一種是前任皇帝時運氣好沒生兒子而活下來的皇後。
◆陶風帽立俑。南北朝
楊廣弑父
公元604年7月,隨文帝病重臥床,太子楊廣帶兵包圍了皇宮,謀殺了隋文帝。隨後又派人假傳隋文帝要楊勇自盡的遺詔,並將其兄楊勇殺死。楊廣奪取皇位,史稱煬帝。而正是由於隋煬帝後來的橫征暴斂,才使隋王朝的氣數早早地殆盡。
◆隋煬帝像
◆隋運河圖
延伸閱讀
暴君楊廣與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與秦代的萬裏長城一樣,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兩項大工程。可是,這麽大的“形象工程”,是楊廣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大表演,這是用犧牲民力的代價換取來的。這種急暴的方法和不顧民眾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費了國家的大量財富,而且直接地導致了隋王朝的滅亡。
雖然曆代的詩詞和評論,對於楊廣開鑿大運河,批評的多,表揚的少。但它對於中國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以及祖國的統一,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公道自在人心,一句話: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誅殺了前來上朝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淵為了避免重蹈前朝隋文帝的覆轍,便立即傳位給李世民,自己退居為太上皇。“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雖有殺兄逼父之過,但卻從此開創了大唐盛世,繼而成就了中國曆史上的一代明君。
◆大明宮含元殿複原圖
◆《李世民論兵文錄》內頁
延伸閱讀
李世民與小道姑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李世民來到老子廟祭祖燒香。老道姑派個17歲的小道姑侍候。李世民暗想:這小道姑長得真好。他一邊想,一邊摳手指甲,摳著摳著用手指頭一彈,把一滴水彈到了小姑子的臉上。
這小道姑是個聰明女子,於是三更半夜從床上爬起來,悄悄來到李世民床前“撲通”一跪:“萬歲在上,小女子俺討封來了。”李世民裝模作樣地說:“寡人實在無意,你是出家人,不該有這種想法。”
小道姑悻悻離去後,李世民做了一個夢,夢裏一個老頭指著他說:“我是老子,世民世民!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小道姑本來無意,明明是你看上了她,反說人家不該討封,你不可為了自己的身份看不起地位低賤的人。”李世民醒來一想,對剛才的說法感到很後悔,派人去叫小道姑,哪知小道姑已經上吊死了。
李世民為了贖回自己的過錯,就把小道姑死後封宮,用大石匣把小道姑金鼎玉葬,石匣上的蓋上刻了十個大字:“要得石匣開,還得唐王來。”現在這個石匣還在太清宮大殿旁邊放著呢。
神龍政變
公元705年,已稱帝已經十四年的武則天病重。同為鳳閣鸞台平章事(即宰相)的張柬之崔玄趁機起事,占領玄武門,斬殺武則天寵任的麟台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宗昌,並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重即帝位。標誌著女皇武則天政治生涯的結束,唐王朝中斷了十四年之後再次複國。
◆武則天像
◆武後步輦圖。唐。張萱
延伸閱讀
武則天的另一麵
據說,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全唐詩》等錄有其詩58首,多為廟堂祭奠之作,然也間有記遊抒情詩篇,其《如意娘》詩雲: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作為女皇的武則天,是一個鐵腕人物,給人留下女中須眉的印象,然作為女人,也有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一麵,於此詩可見。
甘露之變
被宦官所掌握的皇帝中,並非所有的皇帝都任由宦官胡作非為。他們中還是有人想鏟除宦官勢力,重振當年祖上的榮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宗所發動的甘露之變。甘露之變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謀誅宦官而失敗的一次政變,在這次事變後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朝班幾乎為之一空,宦官因此更加專橫。
◆三彩宦官俑
◆內侍圖唐
延伸閱讀
甘露的由來
甘露在我國古代人們的心目中,是件了不得的“神物”,被人認為是“神靈之精,仁瑞之澤”,“天下升平則甘露降”,就像龍鳳龜麟一樣,一向作為吉祥的瑞征。有些帝王聽說城中喜降甘露,連當時的年號也以甘露命名。漢宣帝劉詢,吳國的歸命侯孫皓,南北朝時前秦的符堅等,都曾以甘露作過年號。傳說甘露還是一種延年益壽的“聖藥”,“其凝如脂,其甘如飴”,吃了能使“長壽者八百歲”,所以稱為“天酒”“神漿”。於是,它便成為那些妄想長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貴族豪強們所夢寐以求的珍寶。但所謂甘露,根本就不是什麽天降的“神靈之精”,說起來實在可笑,它不過是一種蚜蟲的排泄物。蚜蟲是一種附生在草木枝上葉上的小蟲,又名蝣蟻地蚤木虱油蟲,種類很多,全世界已經發現的有2000多種。
南坡之變
至治三年(1323)八月,元英宗與右丞相拜住從上都返回大都,途過南坡駐蹕時,被以禦史大夫鐵失為首的一夥蒙古貴族官僚所殺,這就是元代著名的“南坡之變”。
◆元皮胄
延伸閱讀
廟號的選字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裏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隻能亡國。
◆蒙古武士像
靖難之變
朱棣為與朱允文爭奪皇位,發動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靖難之役”是明代前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與軍事衝突,對王朝政治及部分機構設置產生了深遠影響。
◆明成祖像
◆建文帝像
延伸閱讀
天津的由來
1399年,燕王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於1402年攻入當時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寶座。朱棣登基後,對他爭奪天下時經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讚賞,認為是塊風水寶地,叫群臣獻名。最後,朱棣選中“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遷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門戶,軍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設衛,“衛”是明朝的一種軍事建製,天津共設三衛,駐軍一點六萬多人。於是,人們又把天津叫做天津衛。設衛就要築城,天津作為一個完整意義的城市曆史由此而開始。
◆《永樂大典》書影。
南宮之變
天順元年(公元1457)正月,京師團營提督石亨副都禦史徐有貞聯絡宦官首領曹吉祥發動宮廷政變,奉迎英宗複位,史稱“南宮之變“,又稱“奪門之變”。“奪門之變”是一場沒有流血的宮廷政變,雖然英宗正統朝的統治,不如代宗景泰朝的統治清明,但明英宗在位期間廢除了殉葬,給明初以來的人殉製度畫上了句號,也算功德一件。
◆於謙像
◆明英宗像
延伸閱讀
明英宗為何置於謙於死地?
如果不是於謙那句“社稷為重,君為輕”的大義言辭,狼子野心的也先就會繼續以朱祁鎮為要挾,明英宗就不可能有再登皇位的人生轉折。然而,明英宗成功複辟後的當天,就迫不及待的把於謙關進了死牢,五天後“棄市”。為何?
因為通過“奪門之變”複辟的明英宗,首先麵臨著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為自己的君統“正名”。為此,明英宗廢除了景泰帝名號,改元“天順”。天者,天命所歸;順者,順應民心。年號雖然改了,景泰帝也已經廢了,而對當初危難時刻擁立景泰帝上台的主謀於謙,如果不加以懲治,顯然還不足以證明其複辟之君的政治合法性,無法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複辟是“天命所歸”和“民心所向”。所以,當徐有貞提醒他說“不殺於謙,此舉為無名”後,為處置於謙,猶豫再三的明英宗終於下定決心,殺掉於謙,抄沒家產,家人充軍。
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發生於清朝後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國領導層的嚴重內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燕王秦日綱在此事件中被殺,另有約兩萬人喪生。“天京事變”被視為導致太平天國失敗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洪秀全像
◆天王詔旨太平天國軍法令旗
延伸閱讀
天王拾糞
花縣官祿布的村邊,有一道天馬河,每到夏天,孩子們常在河裏遊泳嬉戲,洪秀全便是這班村童的首領。有一次,他們做了個“義兵捉妖精,俘虜拾牛糞”的遊戲。一班孩童,分為兩方:洪秀全等為義兵,洪仁添等為妖精。妖精先下水潛逃,義兵後下水追捕,被對方捉住者,就成了俘虜,就要拾牛糞一箕。
他們玩了半個時辰,大部分義兵都抓到俘虜。按規定,當了俘虜的村童,都應去拾牛糞一箕。可是,牛糞又汙又臭,誰也不肯去拾。於是,洪秀全對大家說:“我們天天在此玩遊戲,而父母天天在發愁,愁著沒肥下田,穀子無收。大家每天如果能幫父母拾一擔牛糞,他們多高興呀。”大家聽了,都覺得有道理,於是以後便自覺拿竹箕去拾糞。
從此,這幫村童每天都跟著洪秀全上山拾糞。至今,“天王拾糞”的美談,仍在官祿布村流傳著。
◆太平天國天王玉璽
辛酉政變
1861年的中國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宮廷政變,這一年是農曆辛酉年,史稱“辛酉政變”又稱“祺祥政變”“北京政變”。辛酉政變是中外反動勢力正式勾結的開始,此後清朝統治日益腐敗。
◆慈禧太後畫像
◆養心殿東暖閣慈禧垂簾聽政處
延伸閱讀
辛醜政變的曆史見證
1861年8月,鹹豐帝在熱河避暑山莊病逝,以肅順為首的八位大臣按遺詔,以顧命大臣身份主宰朝政,擁輔年僅6歲的載淳太子繼位,商定次年改用寓意吉祥的“祺祥”新年號,並下令戶工兩部鑄造了“祺祥通寶”“祺祥重寶”製錢。
9月30日,西宮太後慈禧聯手東宮太後慈安,暗中勾結恭親王奕,在京城突然發動宮廷政變,結束了八大臣輔政的局麵。慈禧太後以輔助年幼皇帝同治政為名,宣布垂簾聽政,廢除“祺祥”年號,改為“同治”年號,新鑄的“祺祥”錢幣被迅速回爐改鑄“同治”錢幣。“祺祥”年號錢由誕生到消亡,前後僅有短短的幾十天時間,存世量極少,被錢幣收藏家視為珍品。
◆承德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
戊戌政變
“戊戌政變”是慈禧太後一生當中發動的第二次宮廷政變,兩次政變都以慈禧太後的勝利而告終,也都成就了她垂簾聽政的政治野心。戊戌政變宣告了百日維新的結束,導致晚清政局發生重大轉折,是近代史上劃時代的曆史事件。
◆光緒帝像
◆康有為舊照
延伸閱讀
大難不死的“戊戌第七君子”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以後,譚嗣同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場慷慨就義。他們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戊戌六君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慈禧太後最初要處斬的不是6個人,而是7個人,那第七位君子就是當時官至二品的禮部右侍郎徐致靖。
徐致靖(18261918),字子靜,江蘇省宜興人,思想開明,擁護革新,曾給光緒皇帝上過有名的《人才保薦折》,保薦過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張元濟等維新人士。
當年慈禧親筆批文立即斬決的頭一個人就是徐致靖。李鴻章與徐致靖的父親是同科進士,又是密友,私交很深。李鴻章就想方設法救徐,他求慈禧的紅人榮祿幫忙。幾經周折,慈禧終於改判徐致靖為“監候”(即死緩)。徐致靖出獄後,一直居住在杭州,改名徐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刀下僅存的老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