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東遷洛邑


    幽王被殺後,原太子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由於申侯約請犬戎進京攻殺幽王,迎立故太子宜臼即天子之位,故犬戎自以為殺幽王、斬伯服立了不世之功。他們在鎬京休兵多日,不肯離去,並慫恿兵將大肆劫掠,乃至眾諸侯兵到,驅之返兵,卻又燒毀宮室,並把周室府庫洗劫一空。隨後,又經常侵擾周疆,占領岐豐之地,漸漸逼進鎬京。


    平王登城眺望,見宮室殘破,城內滿目狼籍,而府庫已空,無力建造宮室,又怕犬戎兵早晚殺回來,心下便有棄城東遷之意。待至第二天,眾大臣已站滿朝堂,平王便說出了自己的打算。群臣意見不一,大多言遷者,都想避開犬戎的威脅,且新都早建,可不必修繕。持不同意見的人則言鎬京是阻隔犬戎向中原發展勢力的屏障,棄之就等於拱手相讓,且新都洛邑方圓不過600餘裏,比不上諸侯國,人口少,兵源不足,日後對諸侯難以控製。平王見眾臣爭執不下,隻得以王命遍告諸臣及都城百姓,擇期東遷。然而,平王東遷,並沒有遷徙豐、鎬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國的時候,隻能依靠諸侯的力量,王室從此落入了諸侯的掌控之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曆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後,稱為東周。而東遷之後的周王朝很快就像眾臣所預料的那樣,勢力範圍已遠遠小於鎬京,更在多數諸侯國之下。從此,諸侯不聽王命,甚至以兵力相要挾的現象時有發生。周天子名義上是各國共同的君主,實際上他的地位隻相當一個中等國的諸侯。


    ●鄭莊公小霸天下


    鄭莊公一生戰績顯著,在平定共叔段的叛亂之後,鄭國國力不斷增強。周桓王三年(公元前717年),鄭莊公又統軍侵略陳國,俘獲大批財物。周桓王六年(公元前714年),鄭莊公聲討宋殤公不朝周桓王的罪過,打敗宋國軍隊。同年,北戎出兵攻打鄭國。鄭莊公率兵抵禦,將戎軍全部殲滅,大獲全勝。


    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秋天,周植王率周軍及蔡、衛、陳等諸侯聯軍伐鄭,鄭莊公率鄭軍抵抗,雙方於緒葛(今河南長葛)展開激戰,周師大敗。此戰後,鄭莊公因此名聲大振,宋、衛等宿敵都來講和。


    周桓公十九年(公元前701年),鄭莊公與齊、衛、宋等大國諸侯結盟,儼然已是諸侯霸主。後代史家稱之為“鄭莊小霸”。鄭莊公在春秋紛爭中脫穎而出,開了春秋五霸之先聲。


    ●管鮑之交見真情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兩人年輕時合夥做買賣。鮑叔牙富有,本錢出得多;管仲貧窮,出的本錢少。賺了錢後,管仲給自己分的多。鮑叔牙手下的人不服氣,說管仲貪財。鮑叔牙卻不這樣認為,他說:“管仲家裏等著錢用,是我樂意多分給他的。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怎麽能說他貪錢?”後來,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小白、糾是齊襄公的兩個兄弟。


    管仲領兵打仗,三戰三敗,三次逃跑,有人說管仲貪生怕死,但鮑叔牙為管仲分辯說:“誰說管仲貪生怕死?他為的是母親老了,又多病,不能不讓自己活著去侍養她!”最能體現兩人友誼之深的,是糾和小白的爭位之戰。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不幸死於內亂之中。糾和小白聽到消息,都急著趕回齊國奪王位。管仲對糾說:“小白在莒國,離齊國很近,萬一讓他先進了齊國,事情也就麻煩了,請公子允許我先帶一支人馬去截住他。”


    果然不出管仲所料,小白正往齊國趕。路上,遇到管仲的阻撓。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裏。管仲以為小白已死,就不慌不忙地護送糾返回齊國。他哪裏知道,他射中的隻不過是小白的帶鉤罷了。待到糾進入齊國國境的時候,小白早已當上了齊國國君,也就是曆史上的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下令殺死了糾。管仲經鮑叔牙的舉薦,加之齊桓公寬大為懷,不計前嫌,竟委以他掌管國政的重任。管仲感動地說:“在我為公子糾囚禁受辱的時候,鮑叔牙並不以為我無恥。生我者是我的父母,真正知我的是鮑叔牙啊!


    後來,人們就用“管鮑之交”來形容友誼之深!


    ●齊桓公稱霸中原


    齊桓公任命管仲為齊相後,對齊國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在政治上,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製;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采取了一些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在管理上,號召禮法並用。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得到改善和穩定的基礎上,管仲積極促使齊桓公采取尊王攘夷、爭取鄰國的手段,以建立霸權。管仲的這些政策為齊國稱霸準備了物質條件。


    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是齊桓公霸業的開始之年。此前,齊國曾幾度與魯國交戰,但沒有取得多少勝利,這使齊桓公與管仲認識到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稱霸於天下的,他們想到了利用周天子。


    齊桓公首先與周室結親,他迎娶周莊王之女共姬,向全國諸侯表明自己與周天子的親近關係。在拉攏到周天子之後,齊桓公又以尊崇周天子為口號,取得各國諸侯的支持。正好在這時,宋國發生了宋萬之亂,齊桓公便召集諸侯於齊國的北杏(今山東東阿)會盟,他借用了周天子的名義,說是要與諸侯共同幫助宋國安定政局。但以魯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卻沒把齊國提出的會盟當回事,齊桓公便以此殺雞做猴,製服了魯國。隨後,齊桓公又軟硬兼施,把衛國和鄭國拉人同盟。


    齊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在齊國的幫助下,原先國內政局很混亂的宋國和鄭國實現了初步的穩定。齊桓公的霸主地位終於被各諸侯國認可,齊國開始稱霸中原。


    ●慶父亂魯終自殺


    慶父、叔牙、季友是魯莊公的三個弟弟,因均出自桓公,後人稱為“三桓”。魯莊公晚年,三桓為爭奪君位而展開殘酷的鬥爭。魯莊公生病時,向叔牙詢問誰能繼承自己的事業,叔牙說慶父有才能,可以即位。季友為了讓子般即位,便殺死了叔牙。


    公元前662年,魯莊公病逝後,子般在季友支持下即位。此年冬,慶父派圉人犖在黨氏家刺死子般,立莊公子開為君,即魯閔公。


    公元前660年秋,慶父指使魯大夫卜齮殺閔公,欲自立,國人憤怒而反抗,迫使慶父逃奔莒國。流亡在外的季友得以返魯,並立公子申為君,是為僖公。季友又以財貨求莒國遣返慶父,並迫使慶父自殺。自此,魯國內亂方告一段落。


    ●管仲病榻言論相


    由於過度操勞,管仲病倒了,齊桓公經常去看他。有一天,齊桓公去探望管仲,見管仲雙目無神、病情危重,十分著急,握著管仲的手說:“你的病怎麽還不見好轉呢?萬一你一病不起,我還能依靠誰呢?”當時,齊國賢臣賓須無、寧戚已經先後去世。管仲歎了口氣說:“可惜寧戚死得早啊!”齊桓公問:“除了寧戚之外,就沒有別人了嗎?鮑叔牙這個人,你看怎麽樣?”齊桓公心想:鮑叔牙是元老重臣,功勳卓著,和管仲私交又好,且有恩於他,他肯定會同意。不料管仲卻說:“鮑叔牙是個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您不能讓他做相,管理國政。因為他老是把別人的過錯記在心裏。‘人至察則無友,水至清則無魚’。做相的人,度量不大一些怎麽行呢!”齊桓公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問:“隰朋怎樣?”管仲說:“隰朋為人很謙虛,遇事不恥下問,又能公而忘私,做相是可以的。”說完,卻長長地歎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隻是隰朋年紀太大,恐怕活不了多久了。”齊桓公又問:“那麽易牙怎麽樣?”管仲十分嚴肅地對桓公說:“您就是不問,我也要講的。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人,您千萬不可信任親近他們。”


    齊桓公很奇怪,便問:“易牙為了讓我品嚐人肉的滋味,殺了自已的兒子,這說明他愛我超過了愛他的兒子。這樣的人還有什麽可懷疑的?”管仲說:“對於自己的兒女,人們沒有不倍加愛護的。易牙能把自己最心愛的小兒子殺了,對您又會怎麽樣呢?”齊桓公又問:“那麽豎刁不可信任的地方是什麽呢?他為了能侍候我,把自己都閹割了。他對我的忠心,不是超過了愛惜他自己的身體嗎?”管仲說:“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的人,還能對您盡忠嗎?”停了一會兒,齊桓公又問:“那麽開方呢?他的父母死了都不回國去奔喪,他愛我超過了孝順他的父母呢!”管仲語重心長地說:“開方放棄了為君的地位來侍候您,可見他的野心更超出易牙和豎刁。這個人更是不要重用他,否則會給國家帶來禍亂。”


    齊桓公聽管仲說得有道理,便問:“為什麽從前沒聽你說過呢?這三個人在我身邊已經很久了。”管仲說:“河岸的大堤擋著,洪水就不會失控。我管理政事的時候好比大堤,總能控製著他們,不讓他們為非作歹。現在大堤要垮了,水就要泛濫起來,您一定要當心啊!”齊桓公應許著點了點頭。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了。管仲的建議被齊桓公采納,任用隰朋作相。


    ●齊桓公餓死宮中


    管仲剛剛死了一年,齊桓公就將管仲的遺言拋到了一邊,重用了易牙、豎刁、開方。齊桓公有十幾個兒子,他曾經與管仲商量立鄭姬的兒子薑昭作為太子。衛共姬想要使自己所生的兒子無虧當上太子,通過易牙與豎刁暗中活動,終於使得齊桓公答應了立無虧作為太子。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無虧等五個公子相互爭奪君位,易牙與豎刁則乘機作亂。他們堵塞了宮門,加高了牆,不許任何人進入王宮,桓公在宮裏沒有人照顧。有一個宮女翻牆來到了桓公的居室,桓公說他又餓又渴。宮女說易牙和豎刁堵住了宮門,拿不到任何吃喝的東西。桓公這才慨歎自己用錯了人,死後也無顏去見管仲了。因此,用衣袖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不久餓死在了宮中。


    桓公死後,五公子相互爭奪君位,誰也不理會桓公的後事。植公的屍體開始腐爛生蛆,蛆還爬出了房門。直到他死後的第67天,易牙與豎刁才扶立無虧為國君,公子昭逃到了宋國,無虧才將桓公的屍體裝入棺材之中,等待厚葬。第二年,宋襄公幫助公子昭返國並且登位,是為孝公。同年的8月,在齊孝公的主持之下,才正式安葬了齊桓公。


    ●五羖大夫百裏奚


    晉國滅了虞國後,俘獲了大量的俘虜,其中就有百裏奚,有的人就把他推薦給晉獻公。晉獻公就派了一個大臣去說服百裏奚,讓他出來做官,但遭到了拒絕。


    這時候,秦穆公為了向晉國求好,就向晉獻公的女兒伯姬求婚,後人說的秦晉之好就來源於此。晉獻公答應了這門婚事,他覺得從虞國俘虜來的百裏奚不願意歸降,也就把他當做陪嫁品給了秦國。


    百裏奚在娶親的路上,趁著人們不注意,就悄悄地跑了。他當時年紀已經不小,就這樣翻山越嶺跑到了宛城這個地方。宛城屬於楚國,百裏奚被楚國人抓住,以為他是個奸細,就帶到楚國國都,關了起來。


    秦穆公娶了伯姬當然很高興,在查點陪嫁品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個人,這就是百裏奚。秦穆公也不在意,但秦國有人知道百裏奚的情況,就說:“這個陪嫁的人,是個了不起的賢才,為人講究仁義道德,並且有治國安邦的良策。”


    秦穆公一心要稱霸諸侯,四方求賢,聽聞百裏奚是人才,就派人打聽他的下落。後來知道百裏奚在楚國當奴隸,秦穆公當下就讓人用重金去將他贖回。有個大臣進言道:“要是用重金去贖他,可能反而失去了他。楚國把他當奴隸,是沒有發現他的價值。用重金換回一個奴隸,就告訴他們百裏奚是個了不起的人,楚王還會放他嗎?”秦穆公覺得他說得有理,就另想了一套辦法。


    秦穆公派了一個大臣到楚國,對楚國人說:“我家君王派我來,是因為有一個叫百裏奚的人在你們這裏,他原是晉國給我們的陪嫁的人,我們願意用五張羊皮換回他。”楚國人就答應了。


    一路上,秦國人還是以奴隸的待遇對待百裏奚,把他放在囚車裏。一到了秦國,馬上就將百裏奚放出來,讓他坐上大車,給他穿上大夫的衣服,秦穆公還派人專程去迎接他。


    百裏奚來到秦官,被作為上賓相待,秦穆公親自接見他,拜他為大夫,而且請教他治國的道理。百裏奚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裏有什麽治國的良方。”秦穆公說:“虞國的滅亡不是你的責任,是他們不能重用你。”


    秦穆公最後用誠懇的態度感動了百裏奚,百裏奚就答應幫助他。他們倆在一起談了三天三夜,秦穆公高興極了,就把國家的大事交給了百裏奚,封他為“五投大夫”(也就是用五張羊皮換來的大夫)來紀念得到他這件事。百裏奚在後來的秦國爭霸事業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重耳逃難終返國


    晉獻公寵妃驪姬是個歹毒的女人,她設計害死了太子申生後,又在獻公麵前說他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的壞話。重耳和夷吾害怕遭到和申生同樣的下場,就逃到了各自的封地。年老昏庸的獻公聽信了驪姬的話,以為他倆要謀反,就派人前去追殺。


    重耳逃到了翟國。不久獻公病重,臨終前立了驪姬的兒子奚齊為王。大臣們不服,獻公一死,奚齊就為大夫裏克所殺。大夫苟息在驪姬暗中指使下,又立了驪姬另一個兒子悼子為王。結果,苟息和悼子又被裏克殺了,晉國陷入一片混亂。國中無主,大臣們把逃亡在外的夷吾請回晉國,立他為王,這就是晉惠公。


    晉惠公執政後,怕重耳與自己爭位,就派刺客去翟國刺殺他。重耳避難於翟國,身邊有趙衰、咎犯、賈佗、先軫、魏武子五位賢士相隨。他在翟國住了十二年,已娶妻安家。當發現惠公要害自己時,已經四十多歲的重耳隻得與妻子作別,帶著從人離開了翟國。


    重耳一行來到衛國,衛國君主並沒有接待他。一行人走到一個叫五鹿(今河南濮陽)的地方時,餓得眼冒金星,就向在田邊吃飯的幾位農夫乞討。農夫們沒好氣地說:“我們哪有吃的連野菜也吃不飽。”順手給了他們一塊泥土。重耳大怒,揚鞭欲打。趙衰勸阻說:“不要打,您不覺得這是好兆頭嗎?泥土代表土地,預示著上天要把土地賜給您。”重耳苦笑了一下,忍氣繼續趕路。


    重耳一行來到齊國。齊桓公盛情接待了他,送給他20乘馬,還把同宗的一位姑娘許配給他。桓公死後,齊國內亂。重耳的幾位隨從都勸他離開齊國,可重耳一點都沒有要走的意思。


    一天,趙衰、狐偃等在一棵桑樹下商量,怎樣能使他們的主人改變主意,被正在采桑葉的薑氏侍女聽到了,回去後告訴了薑氏。薑氏深明大義,勸說重耳應以天下為己任,不能隻圖個人安逸。重耳卻表示他哪裏也不想去了。薑氏隻好和趙衰商議,用酒把重耳灌醉了,然後把他抬到車上,連夜出城。第二天清晨,重耳酒醒後,才明白是怎麽回事。


    重耳一行先後流亡至曹、宋、鄭等國,最後來到楚國。楚成王非常器重重耳,用對待諸侯的禮節接待了他。後來,秦穆公派人來接重耳,重耳決定到秦國去,成王為他餞行,還送了許多東西給他。


    公元前636年,晉惠公去世了。秦穆公派軍隊護送重耳回國,流亡19年、已62歲的重耳回到祖國,當上了君主,是為晉文公。


    ●中原霸主晉文公


    晉在春秋初年比較弱小,其疆域僅包括今晉南和汾、儈流域一帶,都城在翼(今山西冀城)。獻公時,晉滅了耿(在今山西)、霍(在今山西)、魏(在今山西)三個小國,接著又滅了貌、虞兩國,晉國疆土從黃河北岸延伸到黃河以南。獻公死,諸子因爭位而釀成內亂。相繼在位的是碌碌無能的惠公和懷公,故一直受製於秦。晉長期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的援助下回國繼位,是為有名的晉文公。他備嚐“險阻艱難”,即位後發奮圖強,任用有才幹的趙衰、狐偃等人,並注意發展農業、手工業生產。經過一年的發展,初登君位的晉文公開始了他的稱描中原的大業。當時,晉國內,晉惠公的無能使作為大國的晉國默默無聞,而新君的繼位,立刻激發了晉國人的希望,舉國上下空前團結有力;晉國外,齊桓公的霸業已經結束,周天子被王子帶通迫到了外地,天下群龍無首,爭執驟增,而狄人和楚國則乘機侵擾和圖謀中原。這與齊桓公稱霸之前相似,中原各國又麵臨著由誰來完成“尊王攘夷”的使命。這時,晉國率先解決了王室的政治矛盾,殺了王子帶,讓周襄王複國,完成了“尊王”的任務。


    公元前634年,齊孝公為了當上霸主,挑起了中原各國的征戰。楚國乘機介入,率各國攻擊齊國及其盟國宋國。宋國眼看支持不住了,隻好向晉國求援。而此時的晉國對軍隊的編製進行了改革,正想找個像樣的理由進軍中原。於是在公元前632年,晉文公聯合齊、秦兩國救宋,決心與楚國爭霸中原。晉文公采取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令晉軍“退避三舍”,占據了有利位置。隨後,晉大敗楚軍。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戰”。


    戰後,晉文公和齊、魯、宋、衛等七國之君盟於踐土(在今河南),並得到周王的策命。這年冬天,晉又會諸侯於溫(在今河南),周王也被召赴會,晉文公繼齊桓公成為了中原霸主。


    ●城濮戰退避三舍


    晉文公安定了周王室後,又過了兩年,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說楚將成得臣統率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形勢危急。於是,公元前632年春,晉文公擴充了軍隊,建立了上、中、下三軍,浩浩蕩蕩去救宋國,並首先攻占了歸附楚國的曹國和衛國,俘虜了兩國君主。


    攻下曹國和衛國後,晉文公以為楚國會放棄攻宋而來救援曹、衛兩國,但楚國卻無動於衷,依然圍住宋國國都商丘。


    楚成王本來並不想同晉國交戰,聽到晉文公親自率軍出戰,他立刻命令成得臣退兵。成得臣誌在必得,不肯半途而廢,他認為宋國遲早都能攻下來。成得臣先派人去通知晉軍,要求他們把曹、衛兩國國君放回來。晉文公決定將計就計,暗地告訴曹、衛兩國國君,答應恢複他們的國君之位,但他們兩國必須先同楚國斷絕一切往來。曹、衛兩國國君同意了。


    成得臣本想救曹、衛兩國,不料他們竟和晉國串通一氣,而與楚國斷絕了關係。他立即調動全軍向晉軍逼進。


    楚軍一進軍,晉文公馬上命令晉軍後撤。軍中將士感到納悶,忙問其中緣由。大臣狐偃向大家解釋道:“當年文公流亡時,楚成王曾幫助過他,文公也在楚成王麵前答應過:如果晉楚兩國交戰,晉國定會‘退避三舍’。現在我軍後撤九十裏,是為了履行當時文公的許諾,也算是對楚成王的報答。如果文公食言,那麽我們就理虧了,而且楚軍就會士氣大振。現在我軍‘退避三舍’,楚軍如果仍步步緊逼,得寸進尺,那就是他們的過失了,我們也就掌握了主動,有充足的理由同他們交戰了。”


    晉軍一口氣撤到衛國境內的城淮,並在這裏安營紮寨,列好了陣勢。公元前632年4月,城濮之戰開始了。是役,晉軍出其不意地打敗了楚軍,成得臣在幾員戰將的拚死保護下才得以突出重圍。晉文公見楚軍大敗,便下令不再追殺。成得臣見自己隻剩下幾名殘兵敗將,痛心疾首,自覺無顏再見楚成王,拔劍自刎。


    城濮一仗,晉軍占領了楚國營地,俘獲楚軍戰車百輛,士兵千餘人,還有大量糧草,給楚國以沉重的打擊。


    ●秦穆公稱霸西戎


    秦國地處渭水流域,於西戎、北狄之間。周宣王時封秦仲為大夫,秦仲在攻伐戎、狄的戰爭中戰死;其子莊公繼續攻伐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睡大夫”。西周滅亡,秦襄公因護送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占據了以岐、灃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建都於雍(今陝西鳳翔),勢力逐漸發展起來。經過一百多年,到秦穆公時,秦國發展成為強盛的奴隸製國家


    秦穆公的霸業得益於善用人才,招來許多賢人為他輔佐政事,如當時著名的政治家百裏奚協助秦穆公改革內政、發展生產,使秦國國力漸強。在晉稱霸時,秦也很想向東發展自己的勢力。秦晉骰之戰後,秦向東擴張的道路被晉所阻。於是,秦穆公采用謀臣由餘的計謀轉而向西發展。


    在由餘的指點之下,秦國對戎人的山川地理、民情風俗了如指掌。於是,秦國開始了對戎人的大規模征伐。短短一年裏,秦國共消滅了戎人的十二個大的部落,開拓疆土千餘裏,終於在西方稱霸。


    ●一飛衝天楚莊王


    秦穆公稱霸的同時,位於南方的楚國迅速發展其勢力,乘機滅掉了周邊一些小國。但楚莊王登上楚國國君寶座後,卻不理朝政,每天隻知田獵消遣,回到宮中就與宮女日夜飲酒作樂,他還頒布一道禁令:有敢諫者,死無赦!這樣過了三年。


    有一天,大夫伍舉求見楚莊王,莊王問道:“你是來喝酒、聽音樂呢,還是有話要對我說?”伍舉答道:“我不喝酒,也不聽音樂,是來給您說隱語解悶的。”伍舉說:“有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動。大王,請您猜猜是什麽鳥。”莊公略一沉思,道:“我明白了,這不是凡鳥。三年不動,是在決定誌向;三年不飛,是在生長翅膀。它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高興地退了出去。


    又過了幾個月,楚莊王依然如故。大夫蘇從又去進諫。楚莊王下令解散樂隊,遣散舞女,每天臨政。他殺掉了幾百名惡吏,任用了幾百位賢人,楚國出現了政治清明、國勢強盛的局麵。


    公元前598年,楚莊王派兵降服了陳國;次年,又攻打鄭國。陳、鄭一向都受晉的保護,晉景公就以荀林父為大將,先毅為副將,率兵救鄭。


    楚莊王在率軍攻下鄭國後,本想飲馬黃河,班師回朝。聽到晉軍渡河的消息,也就擺開了交戰陣勢。令尹孫叔敖對楚莊王道:“我們不妨先派人議和,若議和不成,再開戰不遲。到時候,理屈的是晉國。”莊王采納了這一建議,派蔡鳩居出使晉軍。荀林父表示接受議和,可是先縠卻大加反對。


    蔡鳩居回到楚營,向莊王報告了出使的經過。莊王覺得可利用晉軍將領的矛盾,於是,再次派人去晉軍議和,並約定了議和日期。這時,晉將魏綺、趙旃請求去楚營談判,荀林父同意了,誰知他們卻違背軍令,擅自向楚挑戰,結果被楚軍打敗。追趕魏、趙二將的楚軍在郊(今河南鄭州東)遭遇晉軍。荀林父本沒有同楚軍作戰的準備,見楚軍全線出擊,驚慌失措,竟然下令:“先渡過黃河者有賞。”結果晉軍紛紛搶著上船渡河,被楚軍殺死和淹死者不計其數。


    邲之戰是楚國稱霸的轉折點,戰後,楚國聲威大震,許多小國依附楚國。曾經三年不飛的楚莊王,終於一飛衝天,成了新的霸主。


    ●孫武殺妃練女兵


    吳王闔閭在位的時期,為了使吳國能稱霸諸侯,到處網羅人才,伍子胥就向他推薦了齊國人孫武。於是,吳王急忙派人尋找這位奇人。一天,在一間破屋中將隱居的孫武找到了。


    孫武來到都城,先向吳王獻上自己撰寫的《孫子兵法》,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吳王。吳王廢寢忘食,細心研讀了好幾天。看完後,他喜滋滋地對左右大臣們說:“我有此書,霸業豈有不成之理?”


    一天,吳王突然對孫武說:“你的兵法確是前所未見的,但是不知道實用性如何。能不能小規模地演練一下,讓我有點感性認識?”孫武道:“我寫的兵書不是束之高閣的東西,當然可以用來練兵。”吳王於是下令挑選180名宮女準備練兵。原來,吳王把練兵既當作對孫武用兵方法的考驗,又當作娛樂活動。這些美女平時都是嬌聲嬌氣的,看她們耍槍弄棒,豈不是非常有趣嗎?


    孫武將180名美女分成左右兩隊,吳王說:“要不要給她們設個隊長?”孫武點頭稱是。吳王令人到宮中,趕快將自己最寵愛的兩個妃子叫來,讓她倆當隊長。於是,孫武把10人分成一隊,有一人站在旁邊擊鼓,鼓一響,她們就走;鼓一停,她們也就得停下。


    訓練開始,孫武喊令,一人擊鼓,一隊出列,但宮女們走得七扭八歪,宮女們大笑,吳王也在台上笑得直不起腰。孫武大喝一聲:“停下!”可還有不少宮女停不下來,在揉著笑出眼淚的眼睛。孫武說:“治軍要遵守軍法,軍法不嚴,則軍不得治,我給你們約法三章,倘若再不聽號令者,當以斬首論處。”這下宮女們不笑了。


    孫武又傳令開始,鼓又響了,一對對宮女出列,都能遵守孫武的號令,單單那兩個隊長嬉皮笑臉的。孫武正色道:“聽令。”吳王的兩個愛妃不但不聽令,反而還縱聲大笑,局勢一下子失去了控製,宮女們都跟著笑了起來。孫武就命人將這兩個隊長推出去斬了。


    吳王一看要斬自己的愛妃,大驚失色,慌忙走到孫武的麵前求情,但孫武不為所動。吳王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兩個愛妃被推出去斬首。斬首完畢,孫武道:“以後誰再敢違反軍令,就照此論罪。”


    孫武命令兩隊的排頭當隊長,繼續操練,宮女們一見吳王的愛妃已成刀下鬼,個個嚇得花容失色,一下子如同變了另一個人。鼓聲令左,便一齊向左;鼓聲令右,便一齊向右。不管鼓聲如何指令,宮女或進或退,或跪或起,全都合乎要求。


    從此,吳王知道孫武真會用兵。後來,吳王任命孫武為將軍,幫助自己成就了稱霸中原的大業。孫武一生事業就在吳國展開,死後亦葬在吳國,後人常把孫武稱為“吳人”。


    ●吳王夫差讓霸主


    吳、越都是長江下遊的國家。吳屬於荊蠻,都城在姑蘇(在今江蘇);越屬於越族,都城在會稽(今浙江紹興)。春秋中期,晉楚爭霸時,晉國曾聯合吳國對付楚國,吳的國力也日益強大。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用楚的亡臣伍子胥和軍事家孫武率軍伐楚,楚軍大敗,吳軍直人楚國都城郢。這時楚得到秦的救援,越國又乘虛攻吳的都城,吳被迫撤兵。


    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於公元前494年伐越,並大敗越於夫椒(今江蘇太湖洞庭西山),圍越王勾踐於會稽。勾踐求和,並願意做吳國的附屬國。


    公元前487年,吳國在江北修建邗城(今江蘇揚州),又開通邗溝,聯結江淮,通糧運兵,大敗齊兵於艾陵(今山東泰安)。公元前482年,吳國又與晉、魯的國君及周天子的代表會盟於黃池(今河南封丘)。由於當時越王勾踐趁機進攻吳國都城姑蘇,夫差把霸主地位讓給了晉定公後回師吳國。這件事就被稱為“夫差讓霸”。


    ●臥薪嚐膽越吞吳


    勾踐是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傳說是大禹的後代。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去,他的兒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間得到消息,借機出兵大舉攻越,吳、越兩軍大戰於攜李。吳軍大敗,吳王身受重傷,不久死去,他的兒子夫差繼位。臨死前,闔間曾對夫差說過:“千萬不要忘記越國的仇恨!”


    夫差繼位後,不忘父仇,一邊整頓內政、操練兵馬,一邊擴充軍備。他還指定一個人每天問他一遍:“夫差,你忘掉越王殺父之仇了嗎?”他則大聲應答:“深仇大恨,豈敢忘懷!”就這樣,夫差勵精圖治,使吳國逐漸強大起來。


    勾踐得知夫差準備征討越國,就想先發製人,舉兵滅吳。謀臣範莎、文種堅決反對。可勾踐聽不進去,帶兵三萬攻吳。夫差立即率領精兵良將進行反擊,兩軍激戰於太湖一帶。越軍大敗,勾踐帶著殘兵敗將困守在會稽山上,被夫差率領的追兵團團包圍。


    勾踐苦思冥想,也沒有計策退兵,範蠡建議忍辱求和。於是,勾踐派文種到吳國軍營裏拜見夫差求和。夫差本想同意,可伍子胥極力反對。勾踐聞訊以為走投無路,就準備與夫差拚個你死我活。文種、範蠡認為應當另找出路,他們覺得夫差好色,他的權臣伯豁貪財,這是敵人的致命弱點,越國可以利用這些來達到求和的目的。


    於是,文種暗地裏用美女、寶器買通了吳國大夫伯嚭,然後再拜見夫差求和。伯嚭因收受美女、寶器在先,便也在一旁幫腔。夫差就答應了講和,但他要求勾踐和範蠡到吳國來服役。


    勾踐把一切國事都托付給文種,然後就帶著妻子和範蠡來到吳國。夫差派人在闔間墓旁築了一間簡陋的石屋,將勾踐夫婦、範蠡趕人屋中,讓他們穿上罪衣罪裙,負責看墳養馬。夫差有時還故意羞辱勾踐,出遊時讓他牽馬徒步跟隨;回來時讓他更衣、脫靴,甚至上廁所也讓他侍奉。勾踐隻好忍氣吞聲,把仇恨深藏在心中。


    吳王夫差很欣賞範茲的才幹,打算重用他,可是範茲堅決不從,和勾踐一起服役整整三年。


    據傳,有一次吳王夫差生病了。範蠡經過打探知道,這是一般疾病,於是:心生一計,讓勾踐去探視夫差,嚐其糞便以測病因,以此取悅於夫差。勾踐依計而施,夫差見勾踐居然能嚐糞測病,心裏很高興。不久,夫差的病果然好了,他感激勾踐,立即釋放他回國。


    勾踐曆盡艱辛,終於回到越國,決心發憤圖強、報仇雪恨。回國後,勾踐馬上著手重建家園,讓大夫文種負責內政,範茲負責外交,整治軍隊。自己則艱苦奮鬥,率先垂範。


    勾踐擔心自己忘掉了恥辱,便每天夜裏睡在柴草上,還在門上掛一隻苦膽,每次吃飯時都要先舔一舔苦膽,以保持清醒的頭腦,振奮精神。而每當苦不可耐之時,他便高聲大叫:“難道你忘了會稽之恥了嗎?”以此激勵、鞭策自己,這就是“臥薪嚐膽”的典故。


    十年裏,勾踐親手耕作,“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禮賢下士,與百姓同甘苦、共患難,對吳國仍忍辱屈從,年年貢獻大量寶物。由於勾踐臥薪嚐膽,兢兢業業,克己奉公,越國一天天強盛起來。


    這時的夫差卻因當了霸主,愈發驕橫跋扈,隻顧自己享樂了。文種勸說勾踐向吳王進貢美女,於是他派人在苧羅山上找到一個叫西施的絕色美女。勾踐派範蠡把西施獻給夫差。夫差見西施容貌出眾、國色天香,寵愛至極,自己也愈加沉湎於酒色之中,對朝政不聞不問了。吳國漸漸衰落下去,伍子胥對此深感憂慮。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攻打齊國,伍子胥勸說他應先攻越,夫差不肯聽,照樣領兵攻打齊國,結果取勝而歸。滿朝文武齊聲稱賀,隻有伍子胥一人潑冷水。這樣一來,夫差很討厭伍子胥,伯嚭在背後又進讒言,夫差終於怒不可遏,賜伍子胥自盡。伍子胥知吳國大勢已去,笑著對使者說:“我死後,把我的眼睛取出來放在東城門口,讓我看著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伯嚭為太宰,接替伍子胥的職位。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約魯哀公、晉定公等人在黃池會盟,把精兵都帶走了,國都裏隻剩一些老弱殘兵。勾踐乘機率領大軍攻吳,夫差聞訊火速回國相救。但由於士兵疲於奔命,被越軍殺得大敗,夫差隻好派伯嚭去向勾踐求和。勾踐與範茲商量後決定同意講和,並退兵回國。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勾踐終於在公元前478年發動了滅亡吳國的戰爭。經過長達三年的相持時期,在公元前475年,越軍對吳形成了包圍之勢,又經過兩年之久的圍困,夫差終於被逼自殺。


    勾踐滅了吳國後,殺了伯嚭這個無恥小人。此後,勾踐帶領大軍渡過淮河,北進中原,迫使晉、齊等中原諸侯國家會盟於徐州,承認他的霸主地位,寫下了春秋爭霸戰爭的最後一個篇章。


    ●兔死狗烹文種死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開了個慶功大會,大賞功臣,可就少了個範蠡。後來傳說他帶著美女西施,隱姓埋名跑到別國去了。範蠡走前,給文種留了一封信,說:“飛鳥打光了,好的弓箭該收藏起來;兔子打完了,就輪到把獵狗燒來吃了。越王這個人,可以跟他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您還是趕快走吧。”文種不信。


    一天,勾踐把文種叫到自己的身邊,對他說:“你教給我攻打吳國的七條計謀,我隻用了三條就打敗了吳國,還有四條在你那兒,你還不如跟著吳國的國王去,試試你的計謀,看是不是能救了他們。”說完就給了他一把劍,讓他自殺。文種一看,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口寶劍。文種後悔沒聽範蠡的話,隻好自殺了。


    ●富可敵國陶朱公


    範蠡對成就越國的霸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滅了吳國後,範茲感到自己的名氣太大了,又深知勾踐的為人,於是就決定離開越國。在一個夜晚,他帶著家眷離開了祖國,來到了齊國。


    範蠡在齊國改名換姓,自稱“鴟夷子皮”,在海邊耕種,做商業買賣。就這樣勤勞數年,集聚了許多財產,他成了一個大富翁。齊國人覺得他是個了不起的人,就推舉他為相國。一天夜裏,他在月光下散步,感歎道:“我做官做到了相國,我掙錢掙到了成千上萬的財產,做人做到這一點,也就不錯了。我的一切都達到了頂點,對我來說並不是好事。”於是就辭去了自己的官位,將自己的萬貫家財都分發給窮人,從齊國的大地上悄悄地消失了。


    範蠡來到了一個叫陶的地方住了下來,自稱為“陶朱公”,就在這個地方做買賣,開作坊,事業幹得很紅火。很快,他又成了一個富人,人們傳說他的財富足可以抵得上一個國家的收入,即所謂的“富可敵國”。後來,人們常以陶朱公來指代富翁。


    範蠡一生三次遷移,他所到之處,一定有所作為,治國可以立奇功,理財可以致大富,他的德行及出色的處世能力贏得了後代無數人的讚頌。


    ●趙魏韓三家分晉


    春秋末期,中原大國晉國也日漸衰落。晉的權力由欒、解、趙、魏、韓、智六家大夫把持,後來隻剩韓、趙、魏、智四家,四家中智伯瑤勢力最大,野心也最大。智伯瑤打算下一步侵占韓、趙、魏三家的土地,於是把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三人請到家中,設宴款待。席間,智伯瑤對三人說:“為了重振晉國雄風,我主張每家獻出一百裏土地和相應的戶口交國君掌管。”韓康子害怕智伯瑤的勢力,首先表示讚同;魏桓子心裏不願意,但也不得不表態,也把百裏土地和九千家戶口交給智家。智伯瑤見趙襄子一言不發,便用言語威脅他。趙襄子性格耿直,看智伯瑤貪婪的樣子,非常氣憤,便說:“土地是祖宗遺產,要送給別人,我實在不敢作主。”智伯瑤聽罷立刻翻臉,智、趙席上爭吵不休,趙襄子一甩袖子走了。智立刻決定討伐,並親自帶兵馬為中軍,讓韓為右軍、魏為左軍,三軍直奔趙城。趙襄子寡不敵眾,邊戰邊退,退到晉陽(今山西太原)閉關固守。整整打了兩年的仗,智軍就是攻不下趙城,智伯瑤就築壩放水衝淹晉陽城。


    大水淹進晉陽城以後,趙襄子焦慮不安,愁眉不展,就與謀士張孟談探討對策。張孟談分析說:“我看韓、魏把土地割讓給智家並不是心甘情願的,我們何不派人遊說,把韓、魏爭取過來,請他們幫我們一起對付霸道的智伯瑤。”趙襄子就派張孟談連夜出城,直奔韓、魏兩營。韓、魏二大夫正擔憂自己的前途,經張一說,都讚同合力對付智伯瑤。


    於是,韓、趙、魏三家全殲了智家軍,智伯瑤也死於亂刀之下,並乘勢瓜分了晉國土地。


    公元前403年,三家派使者去見周天子,要求晉封他們為諸侯。周天子見木已成舟,就順水推舟送個人情,正式晉封韓康子、趙襄子、魏桓子三人為諸侯。從此以後,韓、趙、魏與秦、楚、燕、齊四國並稱為“戰國七雄”。


    ●衛商鞅變法強秦


    秦國為了成就霸業,在各國招募人才。秦孝公聲稱,要是誰能使秦國富強起來,就封他做大官。在魏國的商鞅聽到這一情況,也前往秦國。


    商鞅是戰國時期的重要思想家,他是衛國人,出身於貴族之家,他對戰國時期流行的刑名之學感興趣,當時在魏國做官。雖然魏國國君對他很好,但他感到魏國力量太薄弱,不足以發揮自己的才能。


    商鞅到秦國是通過他人介紹而去的,秦孝公接見了他,商鞅就向他說明自己的治國道理。一開始,孝公對他所說的內容一點也不感興趣,商鞅走了,孝公就埋怨介紹商鞅的人。後來,商鞅又去向孝公說治國的道理,秦孝公仍提不起興致。但等商鞅第四次給秦孝公談以仁義治理國家時,一下說到他的心坎裏,他聽得津津有味,連飯都忘了吃,談了幾天幾夜,秦孝公都不覺得疲勞。


    孝公被商鞅說動,決定推行商鞅的新法,實施變法。商鞅變法主要包括幾個部分:第一是實行連坐法,就是把老百姓組織起來,幾家為一個組,讓他們互相監督,如果其中有一個人犯罪了,其他人也要跟著受懲罰;第二是鼓勵發展生產,廢除井田製,實行重農抑商製度;第三是鼓勵兵士殺敵立功,軍隊中的官位大小,就是要看他立下的功績有多大。但新法在執行過程中卻遇到了很多麻煩,執法不嚴的現象十分普遍。通過商鞅的努力,新法執行得非常順利,秦國的力量大增,國力雄厚,人民安居樂業,前方將士英勇殺敵,所向披靡。


    秦孝公對商鞅也愈加器重,封他為大良造,這是朝廷中重要的官職,並讓他領兵去攻打魏國。當時魏國的力量已經很弱,秦軍一到,魏兵不堪一擊,秦軍接連攻下多個城池,最後將魏國的都城也攻下了。商鞅凱旋而歸,秦國的老百姓都自覺地到路邊歡迎他。由於商鞅功勳卓著,秦孝公就把商等巧個城市封給了他。商鞅原來不叫商鞅,叫衛鞅,因為這時他有了商的封地,他才叫商鞅。


    過了幾年,秦孝公去世了,他的兒子惠文王繼位。不久,商鞅被逼造反。惠文王得知這一消息,立即發兵攻打商鞅。最後,商鞅兵敗被殺。商鞅死後,新法被廢,秦國曆經近20年的變法毀於一旦。


    ●孫臏裝瘋鬥龐涓


    戰國時,魏國國君魏惠王見魏國的實力日漸衰落,便出榜召賢,尋找有才能的人來輔佐他治理國家。


    有一個叫龐涓的魏國人知道了魏惠王招聘人才,想去試試,就和自己的義兄孫臏商量。孫臏是齊國人,他與龐涓一起向一位隱居在鬼穀、自號“鬼穀子”的大學問家學習軍事。孫、龐二人聲氣相投,便結拜為兄弟。龐涓將準備應招的事和孫臏一說,孫臏十分讚成。臨行時,龐涓對孫臏說:“我去了以後,如果能夠得到重用,一定也把哥哥推薦給魏王,讓我們有福同享。”


    龐涓來到魏都,見到了魏惠王,很受惠王的賞識,便任命他為大將兼軍師。龐涓把魏軍抓緊操練了一陣,就去攻打宋國,接連取得了幾場勝利。不久,齊國來攻打魏國,也被龐涓戰敗了。魏惠王更加信任龐涓了。


    墨子有位叫禽滑厘的徒弟到了魏都,便直接去見魏惠王,向他舉薦孫臏。魏惠王就責問龐涓,龐涓隻好請來了孫臏。魏惠王見到孫臏不勝歡喜,孫臏對惠王也是有問必答,且頭頭是道,惠王由此對他倍加喜愛,重用之意溢於言表。魏王如此對待孫臏引起了龐涓的不快,便私下暗算,以奸計騙取孫臏的家信,並作以刪改,然後告知魏王,說孫臏裏通外國。魏惠王在不明就裏的情況下相信了龐涓,並將孫臏處以臏刑(除去膝蓋骨),還在臉上刺了字。


    龐涓假模假樣地命人把孫臏送到賓館休息,醫治膝傷,每日都給他好菜好飯,自己電常去探望他,陪他談心解憂。一個多月後,等孫臏的傷口長好了,龐涓就騙孫臏把其祖傳的《孫武兵法》寫給他。後來,孫臏知道了真相,心想:龐涓真是衣冠禽獸!我怎能把《孫武兵法》傳給他呢?又想:“若是不寫,他惱羞成怒就會把我殺了。”孫臏想出一個自救的辦法。


    一天晚上,孫臏突然瘋了,把飯菜都掀翻在地上,又把刻好的書簡扔在火裏,吵吵嚷嚷不停地罵。龐涓以為孫臏騙他,命人把他扔到豬圈裏。孫臏在豬圈裏倒頭便睡,醒了以後拾起豬糞就往嘴裏填。龐涓認為孫臏是真瘋了,刻寫兵書的事就擱下來,可對孫臏仍不放心,依舊派人監視著他。孫臏拖著殘疾的身體,在豬圈中出出進進,每日瘋瘋癲癲的,卻沒人看出他是裝瘋。


    禽滑厘聽說了孫臏的遭遇,便與齊國大臣田忌商議搭救孫臏的辦法,用齊威王的名義派了個使團去見魏惠王。到使團回國的前一天夜間,禽滑厘將孫臏藏進了封得嚴嚴實實的車中,把他的衣服換給使團中的一個人穿上,照樣躺進豬圈裏。過了幾天,假扮孫臏的人也跑回齊國。龐涓發現孫臏不見了,還以為孫臏掉到井裏淹死了!他沒想到,這時孫臏早就平安地到了齊國


    ●圍魏救趙齊軍勝


    元前356年,趙國國君趙成侯在平陸(今山東汶上)和齊威王、宋桓侯相會結好,同時又和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境內)相會。趙國的舉動引起魏惠王的極大不滿。適逢公元前354年,趙國向依附於魏國的衛國動武,迫使衛國屈服稱臣。於是,魏國便借口保護衛國,出兵攻趙,包圍了其國都邯鄲。趙與齊有同盟關係,這時見局勢危急,遂於公元前353年遣使向齊國求援。


    齊威王聞報趙國告急,就召集文武大臣進行商議。丞相鄒忌反對出兵救趙。齊將段幹朋則認為不救趙既會失去對趙國的信用,又會給齊國爭雄造成困難,因而主張救趙。但他同時又指出:應先派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牽製和疲憊魏國。待魏軍攻破邯鄲,魏、趙雙方均師勞兵疲之際,再予以正麵的攻擊。段幹朋的計謀完全符合齊國統治者的根本利益,齊威王欣然采納,他決定以部分軍隊聯合宋、衛南攻襄陵,主力暫時按兵不動,靜觀事態的發展。


    魏國以主力攻趙,兩軍相持近一年。當邯鄲形勢危在旦夕且趙、魏兩國均已非常疲憊之時,齊威王認為出兵與魏軍決戰的時機業已成熟,於是就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統率齊軍主力救援趙國。


    田忌打算直奔邯鄲,同魏軍主力交鋒,以解救趙圍。孫臏不讚成這種硬碰硬的戰法,提出了“批亢搗虛”、“疾走大梁”的正確建議。他建議田忌迅速向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切斷魏國的交通要道,攻擊它防備空虛的地方。他認為一旦這麽做,魏軍必然被迫回師自救,齊軍可以一舉而解趙國之圍,同時又能使魏軍疲憊於路上,便於最終戰勝它。


    田忌采納了孫臏的作戰建議,統率齊軍主力迅速向大梁萬向挺進。魏軍獲知情報後,不得不由龐涓率主力急忙回救大梁。這時候,齊軍已把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一帶)作為預定的作戰區域,迎擊魏軍於歸途之中。魏軍由於長期攻趙,兵力消耗很大,加上長途跋涉急行軍,士卒疲憊不堪,麵對占有先機之利、休整良好、士氣旺盛的齊軍的截擊,頓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困境,終於遭受到一次沉重的失敗。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


    ●“退兵減灶”馬陵戰


    公元前342年,魏國派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那時候,齊威王已死,他的兒子齊宜王派田忌、孫臏帶兵救韓。齊軍依照孫臏的計策,又一次猛搗魏都大梁。龐涓得到本國的告急文書,隻好撤圍回國,與魏太子申的兵馬合力夾擊齊軍。


    一天,龐涓察看了一下齊軍紮過營的地方,發現齊軍的營盤占了很大的地方;派人數了數做飯的爐灶,足夠十萬人吃飯用的,龐涓當時驚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天,龐涓帶領大軍趕到齊國軍隊第二次紮營的地方,數了數爐灶,卻隻能供五萬人用的了,龐涓得知後一陣竊喜。


    到了第三天,龐涓追到齊國軍隊第三次紮營的地方,仔細數了數爐灶,隻剩了兩萬人用的。龐涓這才放了心,他笑著說:“我早知道齊軍都是膽小鬼。十萬大軍到了魏國,才兩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其實,這是孫臏在運用“退兵減灶”的方法誘敵。他命令齊兵將武器輜重沿路丟棄,並逐日減少軍中做飯時堆製的鍋灶,使龐涓產生錯覺,誤以為齊軍兵士大部逃亡,已潰不成軍。


    龐涓果然上當,率兵一直追到齊國境內馬陵(在今河北)。馬陵道十分狹窄,龐涓恨不得一步趕上齊國的軍隊,便吩咐大軍摸黑往前趕去。忽然前麵的兵士回來報告說:“前麵有亂木塞路。”


    龐涓上前一看,果然見道旁的樹全被齊兵砍倒了,隻留下一棵最大的沒砍。這時,一個兵士看到樹上刻了一行字,因為天色漸黑,龐涓便叫人舉火辨認,隻見上麵寫的是:“龐涓死於此樹下。”龐涓大吃一驚,連忙吩咐將士撤退,可是已經太晚了。因為火光即為孫臏給齊軍規定的放箭信號。頃刻,原已埋伏好的齊軍萬箭齊發,魏軍死傷慘重,龐涓兵敗被擒。


    ●蘇秦說六國合縱


    東周洛陽人蘇秦曾在鬼穀子先生門下學習,學成後遊曆多年,始終沒有成就。後來,蘇秦回到家裏,家人都很看不起他,嫂子不給他做飯,妻子不給他縫衣服,連父母都不和他說話。蘇秦羞憤之下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蘇秦將自己關在房裏,整日整夜地攻讀《太公陰符》。有時讀到半夜實在很困,他就拿起錐子猛刺自己的大腿,以至於血一直流到腳上,就這樣強迫自己振作精神。憑著這股精神,蘇秦從書中讀出了治國安邦之道,準備再次出遊列國推薦自己的治國主張。


    公元前329年,蘇秦先到了秦國,遊說惠王。但當時秦國剛剛處死商鞅,非常不歡迎到處遊說的士人。蘇秦於是向東到了趙國,趙肅侯的弟弟奉陽君很不喜歡蘇秦,蘇秦隻得離開了趙國,去了燕國。


    蘇秦在燕國逗留了一年多,公元前328年才得到燕文侯的召見。蘇秦向燕文侯分析當前形勢,說強大的秦國有吞並各國的野心,燕國之所以還沒有受到侵擾,是因為趙國擋在前麵,牽製了秦國。蘇秦勸說燕文侯與趙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燕文侯很讚同蘇秦的意見,於是就資助了蘇秦車馬錢財,讓他出使趙國,進行合縱抗秦。


    此時,不喜歡蘇秦的奉陽君已經死了,蘇秦乘機以同樣的道理勸說趙肅侯。趙肅侯聽了很動心,決定任蘇秦為相國,還送給蘇秦很多錢財用來遊說各諸侯國加盟。蘇秦又先後遊說了韓、魏、齊、楚四國的國君,四國最後都同意組成同盟抵抗強秦。於是,六國合縱成功,蘇秦做了合縱聯盟的盟長,並且擔任了六國的國相,主管聯盟的事。


    蘇秦北上向趙王複命,途經周的都城洛陽時,隨行的車輛滿載著行裝,各國諸侯派來送行的使者很多,氣派比得上帝王。周顯王聽到這個消息趕緊命人清掃蘇秦將要經過的道路,並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勞。蘇秦的兄嫂和妻子見了他,態度也都變得非常恭敬。


    蘇秦回到趙國後,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他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秦國從此很長時間不敢出兵侵略六國。


    ●張儀施詐術連橫


    張儀與蘇秦是師兄弟,都曾拜鬼穀子為師。學到了本領後,張儀也到各國遊說,他聽說楚國令尹昭陽正招攬天下賢士做門客,就去投奔昭陽,做了他的門客。


    楚王曾經獎賞了一塊玉璧給昭陽,他十分珍愛,常帶在身邊玩賞。一天,昭陽大宴賓客後,拿出玉璧給大家傳看。宴席散後,發現玉璧丟了。這時,有人說玉璧讓張儀偷去了。昭陽就叫人把張儀捆起來,痛打他,讓他承認偷了玉璧,他不承認。昭陽眼看張儀給打得快不行了,才叫人住手。有人把張儀送回家中,他的妻子心疼地哭著說:“在家老老實實種地,哪裏會受這種罪?”張儀氣息微弱地說:“不要難過,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他妻子又好氣又好笑地說:“打得這麽重你還開玩笑,打在你身上,還能把舌頭打掉?”張儀安慰妻子說:“舌頭沒打掉就好。隻要舌頭還在我說什麽也不怕。”


    後來,張儀在楚國混不下去了,就去了秦國,把他那一套“連橫”親秦的策略說給秦惠王聽,秦惠王很讚賞,就拜他為相國。張儀倡導的“連橫”中心意思是:秦國太強大了,不論哪個國家,隻有依賴秦國,跟秦國聯盟,去對付其他國家,才能取得勝利。


    這時,楚國打算和齊國聯盟,共同對付秦國。齊楚都是大國,如果結盟,對秦國就是一個嚴重威脅。於是,張儀向秦王請求去楚國拆散齊、楚的聯盟,秦王答應了。


    公元前313年,張儀來到楚國後,買通了靳尚和楚王的其他寵臣,這才去拜見楚懷王。兩人見麵後,張儀以秦情願把商於(在今陝西、河南一帶)之地600裏歸還楚國為誘餌利誘楚、齊國斷交。利令智昏之下,楚懷王就一麵派人去跟齊國斷交,一麵派使臣跟隨張儀去秦國,辦理土地移交手續。


    到了秦國,張儀卻說隻答應給楚六裏地。這時,齊國因楚國背盟,就派使臣去秦國,約好一起去打楚國。楚王得知張儀欺騙自己後,氣急敗壞,下令發兵10萬去攻打秦國。但秦國早已有所準備,齊國也派部隊來幫助秦國作戰,結果楚軍大敗,楚國漢中一帶土地全被秦國奪去了。後來,張儀用同樣方法欺詐蒙騙六國,結果破壞了其他國家“合縱”抗奏的計劃。


    ●藺相如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得到了一塊非常寶貴的玉璧,相傳它是楚國人卞和采到的,所以又叫它“和氏璧”。秦王聽說趙國得到了和氏璧,就想騙過來據為己有。於是,秦王派一位使者去見趙惠文王,說秦國願拿十五座城市來換那塊和氏璧。


    趙惠文王君臣都認為:把玉給秦國,秦國恐怕不守信用,得了玉,又不給趙國城市;要是不給玉,又怕得罪秦國。大家商量了半天也沒有什麽好辦法,趙王就問誰敢去秦國完成換城護璧的使命,有一個叫繆賢的宦官推薦自己的門客藺相如。


    趙惠文王就讓人把藺相如請來,想聽聽他的看法。藺相如說:“如果大王信任我,我願意前往。要是秦國真把十五座城市給我們,我就將玉璧留給他們;若是要騙去玉璧,而不給我們城市,我一定將玉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就這樣,藺相如帶著玉璧來到了秦國。秦王聽說趙國將玉璧送來了,趕緊召集朝中大臣,在王宮中會見藺相如。


    藺相如將玉璧捧給秦王,秦王把玩了好半天,可就是不提換城的事。藺相如站在一邊,看到眼前這副情景,心想:秦王果然不懷好意,全然沒有要給我們城的意思。於是就上前對秦王說:“大王,您也許沒有注意,和氏璧有一點毛病,請讓我指出來給您看。”


    秦王聽藺相如這麽一說,就把玉璧交給了他。藺相如拿到玉璧向後退了幾步,靠到了後邊的柱子上,圓瞪著眼睛,滿臉怒氣,對秦王說:“我王知道和氏璧是稀世之寶,因為您喜歡,願意拿十五座城市來換,所以派我來這裏。但今天看起來,您傲慢無禮,毫無誠意,要我們的玉璧,又不想給我們城市。現在玉璧就在我的手裏,如果您一定要逼我,我就和這玉璧一起在這柱子上撞碎。”說著,對著柱子就要把玉璧砸過去。


    秦王怕藺相如真的要砸玉璧,忙說:“先生,請不要這樣,我說了話怎麽能不算數呢?”接著,又讓左右取來地圖,把準備給趙國的十五座城市指給藺相如看。藺相如看透了秦王要通過這來騙取自己手中的玉璧,就說:“我國大王為了送這寶貝,齋戒了五日,而且我臨行之時,他們還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如果您也是誠心誠意的,您也應該同樣齋戒,才能接受這玉璧。”秦王心想:反正你也逃脫不出鹹陽,就答應了。


    回到秦國館驛後,藺相如就盼咐隨從扮成一個窮苦老百姓,將玉璧藏在懷裏,偷偷地溜出秦國,將玉璧完好地送回了趙國。


    過了五天,秦王齋戒結束,就召集群臣和外國使節,來舉行受璧儀式。藺相如從容地走到了宮殿中,對秦王說道:“貴國自穆公以來,共有二十幾位君主,但沒有一位能守信義。我擔心您也蒙騙我,使我趙國既失去了寶貝,又得不到你們秦國的城市,所以我已經派人將玉璧攜回國內。秦王要是真有誠意,您把十五座城市先割讓給我們趙國,你們秦國是當今的強國,我們趙國哪裏敢不交出玉璧呢?”


    秦王一聽,羞愧難當,想殺藺相如,又恐惹人恥笑,就讓藺相如回趙國了。其實,秦國本來就沒打算用城換璧,隻不過想借此來試探一下趙國的態度和實力罷了。


    藺相如回到趙國後,受到了國人的熱烈歡迎;趙王也因他完璧歸趙立下大功而封他為上大夫。


    ●澠池會針鋒相對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使者約趙惠文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相會。趙王拿不定主意,便召集群臣商議,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既被動,又會被秦王看不起。因此,趙惠文王讓藺相如和自己一起赴會,大將軍李牧帶5000精兵跟隨,平原君帶幾十萬大軍隨後接應。廉頗則在國內輔佐太子,趙惠文王對廉頗說:“如果我被劫留在秦國,你要輔佐太子,讓他為我報仇。”


    澠池之會上,趙王和秦王一邊喝酒,一邊談論著天下大事。酒酣耳熱之際,秦王借酒遮臉,開玩笑地對趙王說:“聽說趙王精通音樂,請為我彈一彈瑟。”趙王沒法推辭,隻得彈了一曲。趙王彈奏完,秦王立即命秦國禦史記錄:秦昭襄王二十八年,趙王為秦王鼓瑟。趙王很尷尬。


    這時,隻見藺相如端著一個瓦盆,走到秦王的麵前,說:“我聽說大王善於擊缶,請為趙王擊一次缶。”秦王大怒,說:“我秦國國君怎麽能輕易為他人擊缶呢?”藺相如手裏拿著瓦盆,向前走了兩步,非常氣憤地說:“大王你的軍隊雖多,但在這裏卻派不上用場。我現在與大王僅隔五步,我可以與大王同歸於盡。”秦王一見這個樣子,怕自己不答應,性命就會受到威脅,隻好敲了一下瓦盆。藺相如轉過身,命趙國的禦史記道:趙惠文王二十年,秦王為趙王擊擊。


    秦國一位大臣說:“秦王快要過生日了,請趙國割15座城池為秦王祝壽。”藺相如毫不示弱,大聲說:“趙王也快要過生日了,請秦國把鹹陽獻給趙王,為趙王祝壽。”秦王一聽,隻好說:“大家誰也不要給誰壽禮了。”


    宴會上,雙方展開了針鋒相對的外交鬥爭,雖然秦國時時發起進攻,但藺相如以牙還牙,機智靈巧,毫不退讓,秦國沒有占到絲毫的便宜。同時,秦國得到密報,趙國已在邊境上集結了大軍,各方麵都做好了準備,秦國也就未敢輕舉妄動。藺相如不惜生命,在重大的外交鬥爭中又一次保全了趙國的尊嚴。


    ●負荊請罪將相和


    藺相如保全趙國不受屈辱,趙惠文王十分欣賞藺相如,拜他為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麽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去了。我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顏色看看。”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老遠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麵而來,就叫趕車的退到小巷裏去躲一躲。藺相如手下的門客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藺相如問:“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門客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我就敢當麵責備他,怎麽我見了廉將軍反倒怕了呢?因為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有人把這件事講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就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裏去請罪。


    廉頗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麽忍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怎麽還來給我賠禮呢。”從此,兩人就成了知心朋友,藺相如、廉頗兩人將相和的故事也成為了天下美談。


    ●觸龍說服趙太後


    公元前265年,趙孝成王剛剛登上王位,孝成王的母親即趙太後當權。秦國進攻趙國,攻下二個城邑,趙國兵力不足,難以抵擋,便派人向齊國求援。但齊國提出一個條件,要趙國派長安君為人質,齊國才肯出兵。但長安君是趙太後的小兒子,太後十分喜愛,不願意讓他去。


    趙國的大臣們見形勢危急,都去勸趙太後答應齊國的要求。可趙太後不聽,大臣們頓時束手無策。


    這時,左師(官名)觸龍請求太後召見。觸龍見了趙太後道歉說:“老臣我生了腳病,已經很久未見到您了。又恐太後您身體有什麽不適,所以想進來拜見您一下。”趙太後見觸龍沒提長安君的事,怒氣消了一些,就問觸龍:“吃飯是不是比以前少呢?”觸龍說:“每天隻喝點粥。”太後的臉色稍微平和了一些。觸龍說:“老臣有一個兒子叫舒祺,是老臣的孩子裏麵最小的,沒有什麽出息。而臣又老了,心裏太喜歡他。請您答應讓他參加大王的衛隊以保衛王宮。”趙太後說:“男人也愛自己的小兒子嗎?”觸龍說:“比婦人更甚。”趙太後笑著說:“婦人特別愛小兒子,但和男人不一樣。”觸龍說:“老臣竊以為您愛燕後(指太後嫁給燕王做王後的女兒)甚於愛長安君。”趙太後說:“你說錯了!不如愛長安君之甚。”觸龍說:“父母親愛自己的孩子,就應該為孩子深謀遠慮,計劃周全。您送燕後嫁往燕國的時候,抱著她的腳哭泣,可憐她嫁得離您那麽遠,為此而感到悲哀。燕後走了後,您在祭祀的時候卻祝願說:‘一定不要讓她回來!’這難道不是為她深謀遠慮,祈禱她的子孫相繼而當燕王嗎?”太後說:“是這樣。”觸龍說:“從現在起往前數三代,到趙王的子孫被封為侯的,他們還有繼承人嗎?”太後說:“沒有。”觸龍說:“這是近的禍害發生在他身上,遠的害及其子孫。這難道是因為君王的兒子一被封為侯便會有厄運嗎?這是因為他們地位尊貴卻沒有任何功勞,俸祿優厚卻沒有為國家幹過什麽事情,卻享受那麽高的待遇。如今,您讓長安君地位尊崇,卻不讓他及時為國家立功建業。一旦您去世了,長安君將怎麽在趙國待下去?”趙太後聽了觸龍一番話,猛然醒悟了過來,急忙說:“好!聽您的話就是。”


    於是,趙太後讓長安君到齊國去當人質,齊國也隨即派出軍隊支援趙國。秦軍見齊國軍隊到來就退兵了,趙國的危險也隨著解除了。


    ●信陵君竊符救趙


    戰國時期,群雄紛起、爭霸割據,由於政治鬥爭的需要,許多政治家以“養士”來培植自己的政治勢力。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家中也養著許多有各種傑出才能的門客,使得各國諸侯另眼相看,有十多年不敢輕舉妄動,不敢攻打魏國。信陵君的門客中有一位叫侯贏的,非常有才幹有膽識;侯贏還向信陵君推薦了自己一位做屠戶的朋友朱亥,朱亥也是一位有才有德的賢士。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鼇王(即安僖王)的同父異母弟弟,信陵君的姐姐是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趙勝的妻子。


    秦軍圍攻趙國國都邯鄲時,趙國岌岌可危,平原君派人送信給魏王和信陵君,請求魏國出兵援救趙國。魏王接到趙國告急的求援信後,立即派遣晉鄙大將帶領10萬兵馬去援救趙國。秦王聞訊後,立即親自到邯鄲督戰,並且派使臣警告魏王說:“我秦國大軍進攻趙國都城邯鄲,早晚之間就要拿下這個城市;如果諸侯國家當中有誰敢出兵援救趙國,那麽等我在拿下趙國後,定要最先擊敗它!”魏王害怕了,連忙派人傳令給晉鄙率領的魏國10萬軍隊:立即停止前進,就在鄴地駐紮待命。


    信陵君因無法解除邯鄲之圍感到十分優慮,他多次請求魏王下令火速救趙國,但魏王始終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信陵君無計可施,便斷然決定自己帶著門客們準備奔赴邯鄲同秦軍拚殺。侯贏勸阻了信陵君,並給信陵君出了一計。信陵君立即采納了侯贏的計謀,令人前去請求魏王寵妃如姬盜取調遣晉鄙的兵符相助。如姬在夜深時,趁魏王熟睡之機盜得魏王調兵所存的半個兵符,交給了信陵君。


    信陵君帶上朱亥一行人來到鄴城,見到晉鄙,假托魏王有令要自己代替晉鄙的職務。晉鄙雖然將兩塊兵符合上了,但心裏還是對此事產生了懷疑,打算拒不交出兵權。見此情形,朱亥大喝一聲,立即拿出藏在袖中的重達40斤的鐵錘,劈頭蓋臉朝晉鄙砸過去,一錘打死了晉鄙。隨後,信陵君統率晉鄙的軍隊進攻圍困邯鄲的秦軍,給秦軍以突然打擊。在魏軍和趙軍的內外夾擊下,秦軍被迫解圍,倉皇逃走。


    魏王非常惱恨信陵君殺死了大將晉鄙,信陵君也自知得罪了魏王。於是,信陵君便派遣其他將軍率魏軍回國,而自己留在了邯鄲。


    ●李冰主修都江堰


    秦惠文王的時候,秦國滅掉了位於今四川成都一帶的蜀國,改為蜀郡,派官治理。


    公元前256年,李冰被任命為蜀郡太守。當時,蜀郡治下的岷江經常發生水澇災害,人們難以安居樂業。於是,李冰和兒子一起行程數百裏,沿岷江逆流而上,親自勘察岷江的水情、地勢等情況。在實地考察基礎上,李冰確定了治理岷江的周密方案。終於,曆經千辛萬苦,李冰帶領大家修建成了都江堰。為了工程的維護和長久的使用,李冰還製定了一係列維修和監控辦法,有的至今還為人們所沿用。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我國曆史上曾修建過許多水利工程,唯獨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經久不衰,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航運等多種功效,成為一項工程奇跡。


    除都江堰外,李冰在蜀郡還主持興辦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對沫水、管江、汶井江、洛水進行過疏導。這些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杜絕了水患和旱災,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為秦國的強大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雅瑟 編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雅瑟 編著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