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伯讓王建吳國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少子季曆。太伯是太王長子,按照古代傳位給長子的傳統作法,他是理所當然的國君繼承人。但季曆是個非常賢明之人,而且其子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也深受古公亶父的喜愛。《史記》記載,古公亶父曾說:“我們國家在這一代就要出現能使我們興盛強大的人才了,除了姬昌還能有誰?”


    太伯看出父親有意傳位給三弟季曆,以便將來讓姬昌繼位,並且侄兒姬昌的確有超人的才能,非常人能及。因此,太伯決定主動把繼承權讓給季曆,並囑咐三弟,好好培養自己的兒子姬昌,為周族開創出一番偉業。待到古公亶父意欲退位,打算傳位的時候,太伯和季曆都堅決推辭,誰也不肯接受王位。


    最後,太伯為了斷掉別人擁立自己為王的念頭,毅然帶著二弟仲雍離開周地,趕往遠離家鄉的東南蠻荒之地,並斷發紋身,遵行當地人的生活習俗。周部族的人見太伯意誌堅決,就隻好奉季曆為王。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太伯讓王”的故事。太伯雖身處蠻夷之地,但能夠與當地人打成一片,漸漸在吳地建功立業,被擁立為王,國號“吳”,是為吳國始祖。


    ●周季曆開疆辟土


    周和商很早就發生了關係。武丁時的卜辭中有“令周侯”和“璞(伐)周”的記載。《易經》中載武丁伐鬼方,周人也參加,並因戰功得到商的賞賜。這些史料說明了周至晚在武丁時已接受了商王朝邊侯的封號。


    季曆即位後,繼續發展生產,周的實力日益增強。當時商王是武乙。武乙曾經授予季曆征伐大權,以輔助殷商征討四方。季曆率領軍隊向西滅程(今陝西鹹陽)、向北伐義渠(今寧夏固原),並活捉了義渠首領獻給武乙。


    到了武乙之子文丁為商王時,任命季曆為“牧師”,即諸侯的方伯首領,讓他執掌商朝西部地區的征伐重權。有了征伐之權,出師有名,季曆開始大舉出兵,降服始乎之戎、翳徒之戎等部落,聲威大振,附近諸多部族紛紛主動來投,周部族實力得到了迅速增長。


    當然,季曆在位期間,主要進攻的目標都是山西境內的北方部族,他們雖部落眾多,但沒有強大的國家政權,力量十分分散,比較容易征服。


    周人在開疆辟土之初,選擇這些力量薄弱的部落作為征伐對象,是完全正確的。而且,這些戎人四處侵襲,對殷商政權也有威脅,周部族的這些軍事行動自然得到了商王的首肯。通過這些戰爭,周部族的實際力量大為加強,在商的諸多方國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後來,商王文丁困死季曆。但季曆的死並沒有削弱周的實力,反而還讓周的繼承人文王姬昌對商產生了極大的敵意。而且,吸取了先人的教訓,姬昌從此對商十分警惕。為了不使先人的悲劇重演,姬昌一直采取低調的策略來轉移商對周的注意力,同時暗中擴大自己的實力,後來成功地顛覆了商王朝的統治。


    ●周文王勤勉治歧


    季曆死後,其子姬昌繼位為西伯,即著名的周文王。文王一方麵繼承後稷、公劉的治理方針,即發展農業;一方麵按照古公亶父、季曆的辦法,努力把周國治理強大,以報商王朝的殺父之仇。在治理朝政時,牢記古公亶父的遺訓,廣為招賢納才,對有真才實學的人倍加敬重,甚至中午飯都來不及吃好也要招待“賢才”。據《史記》記載:文王“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


    當時,不少著名的能人聽到周文王廣求“賢才”的消息都紛紛跑到周國歸屬於他,就連商王朝的著名大臣也有跑到周國的。紂王荒淫無道,他的大臣辛甲曾多次進諫,無奈忠言逆耳,昏庸暴虐的紂王根本聽不進去,甚至還要派人殺掉辛甲。辛甲見勢不妙,為躲避殺身之禍,棄商投周。周文王親自迎接辛甲,奉若神明,拜為公卿。鬻子同辛甲一樣,也是殷商臣子,據說曾經75次向紂王進諫忠言,而紂王根本不作理會。於是,鬻子也來到周,受到周文王重用。此外,曾以打獵為業的太顛,也是當世賢德之人,被周文王發現之後,不以其出身低賤,反而主動去請他到朝中做官。


    如此一來,當時傑出的人才如閎天、散宜生、膠鬲等都紛紛投奔周文王。周文王從善如流,對他們分別考察,量才任用。《詩經·大雅·西伯》說:“濟濟多士,西伯以寧。”周國很快出現了人才濟濟的盛況。周文王在這些賢士的輔佐之下,製定和采取了一係列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周國土地本來就肥沃,適宜農耕,加上周人又善於種植,於是農業空前發展。周文王以維護百姓利益為出發點,以德治民,采取了諸多發展生產的富民政策。比如允許百姓在山林中打獵,在河流沼澤中捕撈,等等。周族的實力日益強大,不斷地擴張著自己的領地。


    ●姬昌囚禁演周易


    周文王姬昌在周地施行德政,發展生產,招納賢才,在當時引起了其他一些諸侯的矚目。


    商朝諸侯崇侯虎在自己的封地(陝西戶縣)得到報告,說西麵岐山下的周文王在大行仁義之道,勢力擴張極快。崇侯虎不敢怠慢,急急忙忙趕到朝歌向封王匯報情況,借此表功。


    紂王聽後便命令西伯昌來朝歌覲見,隨後“囚西伯於羨裏”(今河南湯陰北部),也就是說將西伯投入了監牢,這一關,就是七年。周文王被囚,每日閉門待罪無事可作,便將伏羲所創八卦演變為八八六十四卦,並且為之作了卦爻辭,代表萬事萬物,無窮無盡,內藏陰陽消息之機。這樣,《周易古經》就形成了,這部書對後來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伯邑考舍身救父


    西伯被囚之時,周的群臣當然萬分著急。伯邑考是文王的長子,當他得知父親被囚羑裏時,就決定去朝歌覲見紂王,希望能救出父親。大臣散宜生聽說此事後極力反對,他認為紂王昏庸無道,身邊老臣之言尚不在意,以伯邑考的資曆,前往朝歌,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尋死路。伯邑考說:“我看紂王是個好色好利的人,不如就送他一些美女和金銀財寶,也許他能讓我父親回來。”


    大家覺得這方法不錯。但是有的大臣認為,光給紂這些東西也許還不行,他未必肯放西伯回來。這句話提醒了伯邑考,他說:“我看要想讓我父親回來,隻有以我為人質。”當下,他就決定自己前往。眾大臣認為這樣做不妥,怕不但西伯不能換回,可能伯邑考也回不來。但是伯邑考的決心已定,他人再也無法阻擋了。


    伯邑考來到商,向紂獻上了禮物,又說自己代父受刑。但是狡猾而又凶狠的紂不但沒放了西伯,反而也把他扣留下來。後來,紂命他為自己駕馬。


    一次,紂聽人說,現在很多老百姓都說西伯是聖人,紂聽到後火冒三丈,說:“他是什麽聖人?我殺他的兒子給他吃,看他知不知道。”


    可憐伯邑考不但沒有救了父親,反而自己的命也丟掉了。殺伯邑考的時候,紂問他是不是對自投羅網後悔,伯邑考說:“為了父親的生存,我何悔之有?我遺憾的是自己不能親手殺了你。”


    伯邑考的肉被做成餅,送到牢中的西伯麵前。西伯這時候已經知道自己的好兒子慘遭毒手,望著他兒子的肉,他似乎很從容,拿了一塊餅,大口大口地吃。他心裏明白,他要忍受這人間最難忍受的事。等來人走後,他和著淚將吃下去的東西全都吐了出來。他對著蒼天祈禱,他願上天饒恕他的罪責。


    這邊,紂王知道西伯吃了自己兒子的肉,狂笑不止,說:“誰說西伯是聖人,吃了自己兒子的肉,還不知道。”


    有一天,西伯的四位大臣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去看他。當時周圍監視非常嚴,西伯不能和他們說一句真實的話,他對著他們四位眨了眨右眼,意思是說:紂是個好色之徒,你們趕快送美女給他;又向他們拍拍自己的肚子,意思是:這個昏君要天下最珍貴的寶貝;最後站了起來,快快地走了幾步,其含義是:你們要快快行動。對西伯這些動作的含義,四大臣心裏都明白,最後他們點了點頭,就離開了監牢。


    他們回到周以後,就廣搜美女,聚集財寶。散宜生到了西方的犬戎國,尋得一匹寶馬,全身雪白,脖子上卻長著紅色的鬃毛。他又到了有華國,找到了幾十個美女,一個個如天仙一般。南宮適等又聚集了大量的珍寶。


    最後,他們裝滿了幾十輛大車,送給了紂。紂王看到金銀財寶,已是眉開眼笑;再見到這麽多美女,更是心蕩神馳;當他看到那匹寶馬時,他驚奇地差點要跪到了地上,高叫一聲:“這是誰的寶貝?”散宜生急忙上前說:“是西伯送來的,以贖他自已的罪。”紂當時心情一好,就痛痛快快地把西伯放了。臨行時,還對西伯說:“我看你就是個老實人,都是那崇侯虎說的壞話,不然我怎麽會把你關在這裏。”他還送給西伯弓箭、大斧,並準許他有討伐諸侯的權力。他完全被西伯的計謀迷惑住了。


    西伯回到了周,受到了人民的熱烈歡迎。從此以後,他潛心於滅商的準備工作。


    ●薑太公渭河釣魚


    商紂王時期,薑子牙閑來無事,經常到渭河邊去釣魚,他釣魚的方法很特別,他用的是直鉤,並且從不在鉤上放魚餌。一邊釣魚,他一邊唱道:“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雖然幾天也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然每天按時來到渭河邊垂釣,薑太公的行為終於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一天,一位叫武吉的砍柴人好奇地坐到薑太公身邊,與他聊了起來。薑太公自我介紹說:“老朽姓薑,名尚字子牙,道號飛熊。”武吉聽了薑太公自號“飛熊”,覺得很可笑。便說:“像您老先生這樣整天坐在這渭水河邊釣魚,而且還用直鉤,不要說魚,隻怕連蝦也釣不到。一個連魚都不會釣的人,居然自號飛熊,實在令人可笑。”薑太公聽了武吉的話,隻淡淡地一笑。後來,周文王聽說渭水河邊有位老者用直鉤釣魚,他就料到此人一定是位奇才。於是他帶上厚禮去聘請薑子牙。薑子牙人朝後被封為太公,做了軍師,後升為丞相,輔佐文王、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伐紂滅商


    周武王觀兵孟津後又過了幾年,武王祭祀文王後向東去檢閱部隊,到了孟津,他供起了文王的屍位,也就是以一個人化裝成文王的樣子,坐在高位上,供人們祭祀。他對手下將士說:“我是太子發,我是奉我父文王的命令去討伐商的,哪裏敢自作主張。”他又向司馬、司空、司徒等宣告:“我們都要努力啊,我是一個沒有功業的人,隻是憑我的祖先的德行而行事,我今天繼承我的祖先的方法,設立各種賞罰之製,為的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事業。”大家聽完這席話,都覺得武王真是他們的明主。薑太公道:“將士們,大家行動,開船劃槳,動作遲緩的要受罰。”


    於是武王帶領大軍渡河,在那個時代,人們都很迷信,武王也不例外,當船劃到河中央的時候,突然有一條大魚跳到了武王的船上,武王低頭拾起來,用以祭天。到了對岸,又有一團火從天而降,快落到了武王頭上的時候,一下變成了一隻烏鴉,顏色通紅,而且發出怪怪的叫聲。武王認為這是不吉利的征兆,就領兵打道回府了。


    又過了兩年,紂的統治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他殺死了比幹,關押了箕子,大臣們紛紛向國外逃,武王感到討伐紂的時機成熟了,就向諸侯們宣告道:“紂王罪孽深重,不得不很快消滅他。”


    於是率領幾萬名將士、三百多輛兵車,向東討伐紂。在行軍途中,武王還寫了一篇《太誓》,對眾人宣告道:“現在紂隻聽他的女人妲己的話,自絕於天,用殘忍的方式殺害了他的三位賢臣,疏遠了他祖父母以下的親族,拋棄他祖先的樂曲,製作了大量淫蕩的音樂,所以現在我姬發替天去討伐這人間的罪孽,勝敗在此一舉。”


    眾人齊聲歡呼,這時武王全軍將士眾誌成城、士氣高昂,為這次東征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武王渡河的時候,到了孟津這地方,突然刮起了大風,在河裏卷起大浪,將武王將士所乘的船衝得七零八落,大風刮得武王的陣營人馬不相見,於是武王左手拄著黃斧,右手舉起白旗,在風中揮來揮去,說道:“我現在率領天子之兵,順應天意,誰敢擋我!”


    於是大風就停了,河裏的浪也沒有了,將士們都感到很奇怪。


    兩個多月後,他們到了商紂王所在朝歌的郊外,武王左手拄著黃色大斧,右手拿著白色旌旗,舉行誓師大會,武王道:“古人有句話說得好,‘母雞是不報曉的,母雞報曉了,就會傾家蕩產’。現在商紂王隻聽女人的話,整天隻顧淫樂,不理朝政,他殘酷地對待百姓,人們一點活路也沒有,所以我今天起兵攻打紂,這是應天命、順人心的事,各位一定要努力。否則我們將對不起人民,對不起我們的祖先,更對不起天。”


    宣誓完畢,諸侯軍隊集結了幾萬人、四千輛戰車,陳兵於牧野,要和紂決一死戰。這裏離紂王所在的朝歌隻有70餘裏。


    紂王聽到武王這麽快就起兵攻打自己,一下把他從鹿台的溫柔富貴之鄉中拉回到殘酷的現實,慌忙調兵前去應戰。但他的精銳部隊一時根本調不上來,隻好將大批的奴隸和戰俘武裝起來狼狽地開赴牧野。


    戰鬥的號角剛剛吹響,薑太公率領幾百精兵衝上前去,紂王調出幾千人馬出陣應戰。戰約幾個回合,薑太公的人馬漸漸不敵紂王之兵,他就領兵往自家陣中逃跑。紂王一看薑太公大敗,立即吩咐全軍拚殺過去,追至一個山穀。突然間,像雷一樣的聲音從這裏響起,武王的兵馬一起從山間的各個角落殺出來,一時間商兵亂了陣腳。


    不僅這些兵士都是臨時湊起來的,而且紂王作惡多端,奴隸們對他恨之入骨。紂王命令他們衝鋒,他們就是不前進;鼓聲再急,他們卻一個個倒戈,對準紂王的部隊射箭,就這樣幾萬大兵土崩瓦解了。紂王一看大勢不妙,立即殺開一條血路,騎著馬飛也似地跑了。


    紂逃回到城內,登上鹿台,穿上錦繡之衣,將鹿台的財寶一起聚集起來,長歎一聲,命令手下架上幹柴,一把大火將他也連同他從人民那裏搜刮來的無數財寶一起送上天了。


    武王帶領兵馬攻進朝歌,隻見城內黑煙滾滾,兵士報告,紂投火自殺了。武王和各位諸候進了城裏,到了紂王的屍體前,向他連射了三箭,然後割下了他的首級懸掛在大白旗上示眾。


    兵士們又在一棵大樹上發現了妲己的屍體,這個禍國殃民的婦人已上吊自殺了。武王也對準她的屍體射了三箭,將首級割下來懸掛在小白旗上示眾。


    ●武王建周封諸侯


    把商紂王徹底消滅後,武王進入商都,將商的畿內分為邶、墉、衛三個國家,以邶封紂子祿父(即武庚),墉、衛則由武王之弟管叔鮮、蔡叔度分別管製,合稱三監,另外還有一說是管叔監衛、蔡叔監墉、霍叔監邶,以監視武庚。安排好後,武王派兵征伐尚未臣服的商朝諸侯,據記載征服者有99國,臣服652國。武王四年(約公元前1066年),武王還師西歸,在他新遷的都邑鎬京(即宗周,今陝西長安西北灃水東)舉行大型典禮,正式宣告周朝的建立。


    周王朝建立後,所麵臨的政治形勢十分嚴峻,武王以“小邦”之君統治如此規模的區域,隨時都會發生諸侯叛亂的局麵。為了鞏固政權,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武王決定按功行賞,理順統治集團的內部關係,實行以周王室為中心的分封政治製度。首先受封的功臣主要有:薑太公、周公旦、召公爽等人。為了控製廣闊的新征服地區,周朝仍然沿用商的分封製方法,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先後受封的有魯、齊、燕、衛、晉、宋、虢等71個諸侯國。被封的諸侯擁有自己的軍隊和人民,但必須向周天子負責,聽候天子的調遣和賞罰,定期向天子納貢、朝賀。


    ●周公一日三吐脯


    周公天資聰明,才華出眾,從小在王室中長大,受過已故的文王不少的教誨。武王臨終時,把還是嬰兒的太子姬誦和軍國大事托付給了周公。周公安葬了武王,把姬誦扶為天子,就是周成王。因為成王年少,國家事無大小,都由周公代管。


    周公理起國政來,不僅得心應手,而且十分賣力。為了治理好國家,他想盡一切辦法網羅人才,幫助他辦事。為了接待賢能的人,他忙得不可開交:有一次,周公正在洗頭發(古人不剪發,把頭發留得很長,洗的時候很費事),剛把頭發浸濕,外麵來人有急事要報告。周公連忙握著濕漉漉的頭發,出去接待,辦完事回來再接著洗;洗到半截兒,又有人來報告,他又趕緊握住濕頭發出去。一連出去好幾次,才把頭發洗幹淨。還有一次,周公正在吃飯,剛夾起一塊肉放進嘴裏,外邊有客人來訪。他馬上把肉吐出來起身去迎接客人。一頓飯的工夫,來了三次客人,周公就連吐了三次飯菜。家人在一旁見了忍不住說:“您不能吃完飯再去會客嗎?”周公搖搖頭說:“這些貴客來訪,都有好主意要說。我恨不能馬上去聽聽,怎麽能怠慢了人家呢?”這就是典故“周公吐脯,天下歸心”的來曆。


    ●周公東征平叛亂


    武王消滅了暴虐的紂王後,為了安撫殷民,采取了軟硬兩手策略。在占領朝歌之後,武王馬上全部釋放了紂王拘押的人民,並把封王屯積的糧食分發給了貧弱之民,還及時地表彰了被紂王迫害過的賢人,以顯示新的政權不同於紂王的暴政。更重要的是,他一方麵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封在殷地,讓商朝的舊人覺得周朝並沒有滅亡殷商血脈的意思;另一方麵,又把自己的三個兄弟,管叔鮮、蔡叔度和霍叔處分封在殷周圍的管(今河南鄭縣)、蔡(今河南上蔡)和霍(今山西霍縣),用以監視殷地的武庚,史稱“三監”。


    周武王死,武王的兒子姬誦繼位,是為成王。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攝政,代成王行事。這本是使周王朝保持穩定和發展的正確選擇,誰知卻因此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武王次弟管叔素有野心,企圖繼承王位,他對周公旦攝政殊為不滿,乃四處散布謠言,聲稱周公“將不利孺子(指成王)”;煽動武王其他弟弟(蔡叔、霍叔等)公開與周公作對,並慫恿武庚及東方諸侯國反叛周室,妄圖裏應外合,顛覆周王朝政權。


    管、蔡等人的所作所為,為武庚為代表的殷商舊勢力進行武裝叛亂打開了綠燈。武庚等人本來就對殷商的滅亡懷有刻骨仇恨,念念不忘伺機複辟,這時見有機可乘,便利令智昏,聯合地處東方(今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安徽江蘇北部地區)的一些諸侯國(徐、奄二國及熊盈氏的十七國),公開扯起了叛亂的大旗。在這個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周公旦肩負起鞏固周王朝政權的曆史重任。他麵對內外交困的形勢,鎮定自若,大智大勇,決定采取斷然措施,興師東征,徹底平定叛亂。


    當時有些諸侯對叛亂並不以為然,認為這不過是王室內部的小事,不願意參加東征平叛的作戰。同為王室重臣的召公對周公的作為也心存疑慮,態度消極。為了統一內部思想,順利進行東征,周公專門發布文告《大浩》,說明平叛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在文告中,周公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周武王死後,國內不太平,殷王遺族利用周內部的動亂發動叛亂,王朝正麵臨天降大禍;在此危急時刻,他用大龜占卜,得到上帝旨意:用武力平叛是吉利的;他告誡周人及擁戴周室的諸侯,文王、武王創立的大業,必須繼續下去,叛亂必須用武力平定;他已決心執行上帝的旨意,用兵東征,希望各諸侯及其臣屬們,聽從自己的領導,一起投入到東征平叛大業中來。


    周公東征的第一個打擊目標,是叛亂的策源地原殷商王畿地區。周公統率東征大軍出動後,按當年武王伐紂的路線行軍,兵鋒直指鄴地(朝歌北)。由於叛亂不得人心,加上東征軍實力強大,所以周師一到,武庚的叛亂武裝便全線潰敗,武庚本人也落得個身首異處的可恥下場。與此同時,周分兵一路直取管叔駐地嘟(朝歌東),管叔負隅頑抗,驅眾抗拒王師,但此舉不啻以卵擊石,自取滅亡。王室大軍迅速擊破了管叔的武裝,占領了翩地,殺死了叛亂的首惡者管叔。接著,周師又攻克了蔡叔駐地殷(朝歌西),活捉了蔡叔,把他囚禁在郭淩(一作郭鄰)。至此,武庚和三叔發動的叛亂,很快地被平息了。


    當武庚、三叔發動叛亂時,位處今蘇北、皖北一帶的淮夷也遙相呼應,“助紂為虐”。所以周公在征服殷商故地後,便決定東伐商蓋和淮夷。這時辛公甲提議道:“大難攻,小易服;不如服眾小以劫大”(《韓非子·說林上》)。周公從善如流,采納了辛公甲的意見,決定先攻淮夷(也稱九夷)。這些小國兵寡將微,武力不強,自然不是強大周師的對手。但淮夷在長期抗擊商軍的進攻中,也鍛煉了自己的戰鬥力,況且其地處淮河下遊,地勢低窪,河流湖泊縱橫,周師西來,車兵行動實受限製,不如在殷故地那麽方便,人馬也有水土不服的情況。因此,征伐淮夷的作戰,並未像預料中的那樣速戰速決。但是麵對困難,周公東征的決心毫不動搖,經過連續作戰,終於征服了淮夷,“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國,俘維九邑”(《逸周書·作錐解》),取得了東征之戰第二階段的勝利。


    第三階段是征討“踐奄”,將周王室統治推進到東方地區。在征服了淮夷諸小國後,周公再接再厲,揮師北上“踐奄”,討伐東方最後一個叛亂據點。奄,又名商奄,地居今山東曲阜一帶,商朝時曾是東方一個比較強大的方國。周滅商後,奄國的勢力沒有受到削弱,武庚、三叔叛亂的爆發,奄也積極參與,成為周在東方的一個勁敵,所以自然是周公東征中的重要打擊對象。此時周師已經占領了奄國西、南兩麵的鄰國,對其構成戰略包圍,奄已處於完全孤立的不利局麵。故當周師挾戰勝之餘威,進迫奄城時,奄君束手無策,隻好被迫繳械投降了。奄國滅亡後,豐、蒲姑等山東北部諸方國也相繼投降,周王朝的統治勢力一下子擴大到了渤海黃海邊上。至此,曆時三年的周公東征,終於以勝利而宣告結束。


    周公東征戰爭是武王伐紂戰爭的繼續,對於周王朝的鞏固和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東征勝利後,周公認為發生這次叛亂的主要原因是鎬京的位置太偏於西部,遠離商殷那裏得來的土地太遠,不利於對那裏進行管理,所以決定在東邊建立一個新的都城。經過占卜,周公認為洛邑(今河南洛陽)是個好地方,於是決定在洛邑建造一個新的都城——“東都”。


    周公嚴格恪守文王、武王的遺訓,節儉辦事,不搞鋪張。東都的規模很宏偉,它的內城是九裏見方,外城是二十七裏見方,一共花了九年多時間才建成,但是其中絕沒有為追求享樂而建造的場所。周朝從此有了東西兩個都城,原來的都城鎬京稱為宗周,表示那是周朝的根基所在;新建成的東都,定名叫成周,表示那是周朝建成以後修建的。成王依舊在鎬京居住,做為控製東方的政治、軍事重鎮的東都由周公坐鎮。從此,周朝長期穩定的局麵開始形成。


    周公為了周朝的事業,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把自己的經驗寫成文章,還製定了許多法令,禮法是維係統治者內部等級製度的,而刑法主要是用來鎮壓人民和奴隸的。周朝實行了這些法令,比以前更加穩定了。


    ●周公製禮規言行


    西周初年,實際掌握周朝大權的攝政周公姬旦製定了完整的周禮係統,成為西周及東周數百年間統治人民的另一種手段。它決定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起著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周禮的思想基礎和核心是天命觀。天命觀的本質是德。德是人的行為,“以德配天”是天人交合的方式,與殷商民族求天、祭天、問天的一元決定論有了區別。周公把周人取代殷商成為統治民族歸因於德,文王“明德慎罰”,德行敦厚,勤勞謹慎,具備了“德”,才得到上天和小民的認可,被賜予王權,這不但是周人王統的理論論證,也是周公對周王朝統治構成的規定。“以德配天”肯定了人的主觀努力,把它作為天和上帝對人們的作用方式,從而形成了周禮中主動的倫理學。周禮之下的統治者同人民一樣不能再像殷商民族那樣依靠上天、列祖列宗的恩惠和啟示生活,而要主動地靠有德的生活方式來取得上天的監督和賞罰。


    由這種天、德二元基礎出發,周禮形成了一係列倫理道德觀念,它們成為周禮的精神和核心。在統治上,周公從“敬德”出發,闡發了“保民”和“慎罰”的主張,以之作為“德”。這一點不但是周統治的中心思想,經戰國儒家張大後,也成為全部中國封建政權的根本規範。從“德”的各種涵義引申出“君子”,這個合德的人的概念,把“有孝有德”作為“君子”的規範,以君子為“四方之則”。“孝”與“德”並行,“孝”是傳統宗族宗法觀念的倫理化,“追孝”是周人用禮器追念、祭祀先人的活動的總稱,以祖先為核心的宗族觀念發展為“孝”的倫理範疇。


    ●中西交流第一人


    周成王的曾孫周穆王姓姬名滿,他一生中多次同四方作戰,每戰必勝,武功卓著,堪稱一代盛世帝王。周穆王不僅勤於政務,而且十分喜好出遊。


    古人出遊,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帝王身份雖然尊貴,享用的不過也是馬車而已。隻是帝王的馬匹多為良種,周穆王就有神馬八匹。說起這八匹駿馬,可真是周穆王的心肝寶貝。因為這八匹神駿絕非尋常良馬可比,它們皆有不凡的來曆。這還得從造父講起。


    造父是周穆王主政時期最著名的養馬、禦馬高手。他姓贏,相傳是顓頊帝的後裔。造父的祖上世代以牧馬、禦馬為生,由於技術精良,而被推薦去為周天子養馬,封在秦地(今西安一帶)。造父為培育良駒,專門從誇父山上尋覓野馬,捕獲之後精心馴養。因為這些野馬原是穆王的祖父平定天下之後散放在誇父山上的戰馬的後代子孫,它們既有野性之美,又保留著其祖先作為戰馬的英武氣概,因此是血統極佳的良馬。


    經過一番辛勞培育,造父一共馴養了四匹千裏馬,分別為乘匹、盜驪、驊騮、綠耳,加上其他四匹良駒,一並獻給了周穆王。穆王見過之後大喜過望,於是封造父為禦馬官,專管天子的車馬,並經常讓造父駕著快馬香車載著他四處兜風。


    這八匹駿馬奔跑起來,有的足不踐土,有的快比飛鳥,有的晝夜行千裏,有的背上生翅……神奇非凡,令人豔羨不已。平日裏,穆王把這些馬放養在東海島的龍川附近。據說那裏有一種草,名叫“龍芻”,傳說“一株龍芻,化為龍駒”。這樣,那些駿馬在吃過龍芻之後,更是如虎添翼,神奇無比。


    英俊的穆王想周遊天下,就命造父駕著八匹駿馬拉的車子,帶著一隊人馬,從今西安的宗周(鎬京)沿渭水向東進發;從黃河渡口盟津渡過黃河,沿太行山西麓向北挺進,直達陰山腳下;轉而長途西行,繞河套,溯河源,登上了巍峨的昆侖山;再西行數千裏,到達了西王母之邦。


    在曆史上,周穆王十七年,穆天子乘八駿之輿西巡昆侖,會見西王母之邦的部落聯盟首領西王母。這是繼千餘年前西王母之邦向舜帝獻地圖表示歸附中華一統之後,中原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一次極盛大的出訪活動。


    西王母在風景最美的瑤池設盛宴款待穆王一行,舉觴奏樂,熱情洋溢。穆王贈送給西王母大批中原特產和錦綢美絹,西王母酬以當地名貴的瑰寶奇珍。西王母請穆王遊曆其國中的山川名勝,穆王書“西王母之山”,並種植槐樹留念。臨別時,穆王流連忘返,西王母勸飲再三,並作歌曰:“祝君長壽,願君再來!”穆王此行往返三萬五千裏,帶回了中亞和西域廣大地區人民的深情厚誼。有的學者甚至認為穆天子西行之旅可能已經在歐洲中部的華沙平原地區留下了足跡。


    這個記敘西周盛世同西方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故事,發生於公元297年在河南汲縣發現的戰國《汲塚書》中得知的。其中有一冊記述穆王的故事(後稱《穆天子傳》)。因為這個故事,周穆王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著名遊曆家和開拓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人。


    ●國人暴動厲王逃


    公元前878年,周厲王(周朝第十個王)即位後,旱澇無常,農業生產遭受了很大的損失,饑民到處都有,但官府卻無人出來賑濟。周厲王為了聚斂財富,以備享用,他命虢公長父和榮夷公遍告天下:將山林川澤統歸王室所有,不準百姓樵采和漁獵。周厲王的做法不僅給平民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連一些中下層的貴族也都蒙受了損失,一時間人們各執己見、議論紛紛。


    王命遍諭全國後,厲王便命榮夷公和貌公長父到處查看施行情況,發現拒不執行的輕者杖責,重者殺頭。於是,平民之間的議論就變成了怨言和咒罵。為了能堵住眾人的嘴,厲王派人從衛國請來了巫師,讓他用巫術去人群裏尋找曾私議朝政和咒罵自己的人。衛巫倚仗厲王的權勢,開始隨意栽贓,很多無辜的人死於非命。迫於衛巫和厲王的淫威,人們在公開的場合不敢說話,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打招呼,隻能用眼神示意。一時間,人們都行色匆匆,不敢在有人的地方駐足。


    厲王滿以為用這個方法已經壓製住了人們心中的怒氣,便更加悠然自得。大臣召穆公勸諫厲王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提醒厲王應該廣開言路,擇良言用於政事,棄穢語於溝渠,厲王卻根本就聽不進去,一意孤行。三年後,又逢災害,百姓借此舉行大規模暴動,周厲王無法抵禦,被迫出逃。史稱這次暴動為“國人暴動”。


    ●烽火戲諸侯亡國


    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兒子,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聵的末代天子。周幽王十分寵愛美妃褒姒,在其生下兒子伯服以後,他廢了原皇後申後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但褒姒生性不愛笑,幽王為了讓她開心,不惜上演一場又一場大鬧劇,直到把國家給賠上,才結束這些鬧劇。


    周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修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不遠就有一座,這就是今天長城的雛形。如果犬戎打過來,最先得到消息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周圍關卡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白天燃俎,晚上升火。這樣就能迅速傳遞緊急信息,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能及時發兵救護。大臣虢石父為取悅幽王和王後,建議幽王和王後到驪山去,晚上的時候把烽火點起來,附近的諸侯見了一定會快馬加鞭地趕來。王後褒姒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就有可能會笑起來。


    於是,幽王帶著褒姒,前往驪山舉行盛大宴會。到了深夜時分,幽王真的下令燃起烽火。報警信息迅速傳往附近的屬國。王畿附近的屬國國君都以為鎬京有緊急軍事行動,立即集合軍隊,火速馳援。早上的時候,諸侯之師果然來到驪山。幽王毫不在意地派人通知諸侯:這是自己在用烽火解悶。屬國國君勞累奔馳,氣急敗壞,隻好偃旗息鼓,恨恨而歸。王後褒姒終於不禁嫣然一笑,幽王為此大賞虢石父。大臣和諸侯見到這種情形,都對國君大為失望。


    幽王為了取悅褒姒,又下令申國殺掉原太子宜臼,申侯對於自己的女兒申後被廢本就十分惱怒,更不願殺死自己的外孫。於是,申侯聯合繒國,勾結了犬戎族對幽王大興問罪之師,共同進攻周朝都城鎬京。兵臨城下,幽王再次命令屬下急燃烽火向屬國求救。屬國國君們因為有上次的教訓,都不著急出兵,慢騰騰地向鎬京進發。援軍到達之前,鎬京就已陷落了。主持政務的姬友戰死,那個出饅主意的虢石父在戰亂中被殺,幽王、伯服都被犬戎殺了,褒姒被擄走了。西周就此滅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雅瑟 編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雅瑟 編著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