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麵對不同的戰地,不同的戰況,士卒會出現不同的反應。為將必須認識,進而利用這些心理,激發士氣,使士兵勇往直前,不畏不懼。
孫武將戰地分為九類,各有優劣,並指出了怎樣處理這些地形。
不但要選擇好自己的戰地,也要學會分析敵軍的戰地。
孫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而整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知‘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舉動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誌;“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於順佯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裏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子,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譯文
孫子說:依照用兵的法則,戰地可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九類。諸侯在本國境內與敵作戰的地區是“散地”;在進入敵境不深的地區是“輕地”;我軍先占領對我有利,敵軍先占領對敵軍有利的險要地區是“爭地”;我軍可以去,敵軍可以來的地區,是“交地”;三麵連接鄰國,先到就可以得到諸侯各國援助的地區,是“衢地”;深入敵境,越過許多敵國城邑的地區是“重地”;行進於山林、險阻、沼澤,凡是道路難於通行的地區,是“圮地”;進入的道路狹隘,退出的道路迂回,敵軍能夠以其少數兵力擊敗我眾多兵力的地區,是“圍地”;迅速奮勇作戰則能生存,不迅速奮戰就會被消滅的地區,是“死地”。
因此,在“散地”不要作戰,在“輕地”務要深入,不宜停留;遇“爭地”不宜在被動情況下進攻,延誤時機;在“交地”則各部隊的互相聯係,不可斷絕,以防敵人截擊;在“衢地”則應結交各國諸侯;在“重地”則應奪取物資,就地補給;在“圮地”就要迅速通過;在“圍地”就要巧設計謀;在“死地”要奮勇作戰、死中求生。
所謂古代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使敵人前後無法相顧及,大部隊和小部隊無法相依靠,官兵無法相救援,上下隔斷,不能協調,兵卒潰散難以集中,與敵交戰陣形也不整齊。敵人雖驚擾,也要看有利就行動,不利就停止。試問:“敵軍人數眾多、陣勢嚴整地向我軍進發,用什麽辦法對付它呢?”回答是:“先奪取敵人要害,這樣,敵人就會被迫聽從我的擺布了。”
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
大凡對敵國進攻作戰,其規律是:越深入敵境,軍心就越專一,敵軍就越不易取勝;在富饒的地區奪取糧草,保障全軍能有充足的糧食;注意休整部隊使其不疲勞,提高士氣積蓄力量,用兵作戰,巧設計謀,使敵人無法判斷。把部隊置於無路可走的境地,雖死也不會敗退。既然死都不怕,官兵就都能盡力而戰了。士卒深陷危險境地,就無所畏懼,無路可走,軍心就能穩固。深入敵國,軍隊就團結,人心專一而不渙散。迫不得已時,就會拚死戰鬥。因此,這種條件下的軍隊,不待整治就能加強戒備,不待苛求就能完成任務,不待約束就能親近相助,不須申令就能遵守紀律。禁止妖神迷信,消除疑慮謠言,即使戰死也不逃避。我軍士兵沒有多餘的錢財,並不是厭惡財物;沒有人貪生怕死,他們並不是厭惡生命。作戰命令頒布的時候,士兵們坐著淚水沾濕了衣襟,躺著淚流滿麵。把軍隊置於無路可走的危地,就會像專諸、曹劌一樣勇敢。
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使部隊像“率然”一樣。“率然”是常山的一種蛇,打它的頭,尾巴就過來救應,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應;打它的身子,頭尾就都來救應。試問:“軍隊可以使它像‘率然’一樣嗎?”回答是:“可以”。吳國人和越國人曆來是互相仇恨,他們同船渡河,遇到大風,也能互相救援,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一樣。因此,以縛住戰馬,掩埋車輪的辦法來穩定軍心,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隊上下齊心協力勇敢如一人,這是軍隊組織管理的方法問題;使強者弱者都能發揮作用,這是恰當地利用地形。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能使全軍攜手如一人那樣,這是因為形勢迫使他不得不這樣。
統率軍隊,要沉著冷靜,幽深莫測,公正嚴明,使人不敢觸犯。要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們對軍事行動毫無所知。變更作戰部署,改變原來計劃,使人們無法識破其用意;駐軍常改駐地,迂回行進,使人們無法推斷所思慮的策略。將帥與士兵約期出戰,如同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不能後退;將帥與士卒深入諸侯國內,所出機謀,使之必能取勝。對待士卒如同驅趕羊群一樣,趕過去,趕過來,使他們不知要到哪裏去。聚集全軍,把他們投入危險的境地,使他們拚死奮戰,這便是統率軍隊的要務。九種地形的不同地勢采取不同的行動方針,適應情況掌握攻防進退的利害得失,以及官兵上下的不同心理,這些都是不能不認真審察和仔細研究的。
大凡進攻敵國作戰的原則是:進入敵境越深,軍心愈穩定專一;進入得淺,軍心就容易散漫。離開本國進入敵國作戰的地區,叫做“絕地”;四通八達於旁國的地區叫“衢地”;進入敵國縱深的地區叫“重地”;進入敵境淺近的地區叫“輕地”;後險固前阻狹的地區叫“圍地”,無路可走的地區叫“死地”。因此,在“散地”,我就要統一全軍的意誌堅守;在“輕地”,我就要使部隊陣營緊密相連接;遇“爭地”,我就要迅速迂回到敵後,做到後人發、先人至;在“交地”,我就要謹慎防守;在“衢地”,我就要鞏固與鄰國的結交;在“重地”,我就要保證軍糧的供應;在“圮地”,我就要迅速通過這條路;在“圍地”,我就要堵塞缺口;在“死地”,我就要昭示士卒有死戰的決心。所以,軍事上的情勢、士兵的心情狀態就是:被包圍就會協力抵抗,迫不得已就要拚死戰鬥,陷入危險的境地,就會聽從指揮。
因此不了解諸侯各國的戰略動向,就不能與他們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湖沼等地形,就不能行軍;不使用向導,就不能得到地利。這幾方麵,有一方麵不了解,就不能算是“霸王”軍隊。凡是“霸王”的軍隊,進攻大國,能使其軍民不得會聚;兵威淩壓敵國,就能使同其結交的國家不得前來相合援救。所以,不必爭著同天下的諸侯國結交,也不必在別的諸侯國培植自己的權勢,隻要伸展自己的戰略意圖、兵威淩壓敵國,那麽,敵國的城池就可以奪取,國家就可以毀滅。施行超出常規的獎賞,頒布打破常規的號令,指揮全軍如同指揮一個人。驅使士卒執行戰鬥任務,而不說明意圖,隻告訴他們有利的條件,不告訴其中有什麽危害。把士卒投入“危地”,然後人皆為戰才能轉危為安;把士卒陷入“死地”然後人皆奮勇才能轉死為生。軍隊陷入危險的境地,然後才能力爭勝利。
所以,指揮作戰,在於假裝順從敵人心意,謹慎觀察敵人的戰略意圖,集中兵力於主攻方向。即使出兵千裏,也可擒殺敵將,這就是所謂用巧妙的方法取得成功。因此,當決定戰爭行動之日,就要封鎖關口,銷毀憑證,禁止與敵國使節往來。在廟堂秘密謀劃,作出戰略決策嚴責軍機不可外泄。一旦發現敵人有隙可乘,就要迅速乘機進入。首先要奪取戰略要地,但不要與敵人約期決戰。破除陳規,敵變我變,靈活掌握作戰行動,以求戰爭的勝利。所以,戰爭開始要像處子一樣沉靜,以示其弱,使敵人放鬆戒備,開啟可攻之門;戰爭展開之後要像脫逃的野兔一樣迅速行動,使敵人來不及抵抗。
兵法精粹
九種戰略地形
根據用兵原則,戰地可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九大類。
在自己國土內與敵作戰,這樣的地區叫做“散地”。進入敵人國境不深的地區,叫做“輕地”。誰先占領對誰有利,這種兵家必爭之地,叫做“爭地”。我軍可以去,敵軍也可以來的地區,叫做“交地”。土地與二三諸侯國接壤,先到者可以結交鄰近諸侯,並可以得援助,這樣的地區,叫做“衢地”。深入敵人國境,已越過許多敵城邑,這樣的地區,叫做“重地”。山林、險阻、沼澤等難以通過的地區,叫做“圮地”。進入的途徑狹隘,出來的道路迂遠,敵人能夠以寡擊眾製服我軍,這樣的地區,叫做“圍地”。迅速決戰就能生存,否則就會被消滅,這樣的地區,叫做“死地”。
在散地不宜決戰;在輕地則應迅速前進,不宜停止;遇爭地應先占領,如果敵人已先占領,不可強攻;在交地宜時時保持各軍之間的聯絡,不要被敵斷絕;在衢地則結交鄰邦;在重地應奪取敵人物資,就地補給;在圮地,應盡快通過;在圍地,應運用謀略脫困;在死地,則應奮力作戰,死裏求生。
自古以來,善於用兵的將領,能使敵人的前鋒與後衛不能互助呼應,大部隊和小部隊之間無法互相協力,官兵之間不能互相救援,上級與下級之間無法聯絡,士卒潰散,無法聚集,即使聚集,也無法行動一致。總之,有利才行動,不利就停止不動。
試問:敵軍如果人數眾多,並以嚴整的陣容向我進攻,怎麽辦?答案是,先攻擊敵人最在乎的要害之處,就能使敵人受製於我。用兵之道首在迅速——讓對手措手不及,從他們意想不到的道路,攻向其未加戒備的地方。
深入敵境之後
進入敵國作戰的原則是:越深入敵境,軍心鬥誌越專一,敵人越無法勝我;進入敵境後,必須在富饒的地區奪取糧食,使軍旅吃得飽;注意休養士卒,不要使他們過於勞累,這樣才能提高士氣,積蓄體力;用兵要巧設其謀,令敵無法預料;將部隊置之死地,士兵寧死也不後退,連死都不怕,必能盡力作戰。因為士卒深入險境,反而無所謂,無路可走,反而軍心穩固;深入敵國之地,精神就能集中而不渙散,走投無路時,就會拚死搏鬥。
這樣的軍隊,不待督促就知警惕戒慎,不需要求,就知盡忠職守,不用約束,就知親愛團結,不必下令,就知信守服從。此外,更應禁止迷信,掃除謠言,這樣全軍便能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我軍士卒沒有積蓄財貨,並非不愛財貨;不怕死,並非不想活。當作戰命令下達時,士兵無不淚流滿麵,一片悲憤,此時把他們置於無路可退的境地,個個就會像專諸、曹劌一樣勇敢。
善於用兵者,就像“率然”一樣。“率然”是常山地方的蛇,打它頭部,它的尾巴就來救;打它的尾部,它的頭部就來救像;打它中間,它的頭尾就同時來救。
試問:“用兵可以像率然這種蛇一樣嗎?”答案是:“可以”。例如,吳國人與越國人本為世仇,當他們突然遇到風浪時,也能同舟共濟像左右手般互相救援。
因此,為使士兵行動一致,將馬拴在一起將車輪埋起來,還是不可靠。要讓士兵勇敢齊一,有賴指揮得法;要讓強者和弱者都能發揮戰力,有賴善用地利。善於用兵的將領,指揮大軍好像差遣一個人那麽容易,那是因為把士卒置之於死地,使他們不得不戰。
戰場心態
將軍的處事修養,必須做到寧靜沉著,深思遠慮;必須公正無私,嚴肅不亂,同時要蒙蔽士兵的耳目,使他對作戰機密無所知;也要改變計劃,更動計謀,使他人無法探知意圖;此外還要改變駐地,行軍時故意迂回,使人難以意料。
當將帥率領士卒到預期的地點,突然下令作戰,就好像登高而抽去梯子般,使他們有進無退,抱定必死的決心。當將帥率軍深入敵國,必須像發射弓箭般,使他們一往直前。又像趕牛車一樣,趕過來,趕過去,士卒根本不曉得要到哪裏去,總之,集結大軍投入危險的戰場,是將軍的責任。根據地形變地,采取不同的運動方針,進退屈伸的利害關係,以及士卒的心理狀態,都是身為將帥者不能不考慮的。
戰場地形
戰場地形不外乎下述六種:
絕地——戰地與本國隔絕的地區,即深入敵境。
衢地——四通八達的地區。
重地——深入國境。
輕地——初入國境。
圍地——前有隘口,後有峻嶺。
死地——無處可逃的地區。
在散地,要使士卒戰誌專一;在輕地要使部隊密切聯係;在爭地要迅速迂回到敵人側背;在交地,要謹慎防守;在衢地要加強外交;在重地,要注意補給;在圮地,要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堵塞缺口;在死地,要表示必死的決心。士兵的心理是,被包圍時就會盡力抵抗敵人,不得已時就拚死戰鬥,為形勢所迫時,就會聽從指揮行動。
不了解其他諸侯國的政策,就不能與之結交;不熟悉山林、沼澤等地形,不能行軍;不利用向導,就不能得到地利。以上三者缺其中一項都不能成為軍事霸主。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軍事霸主一旦攻伐大國,可使該國軍民來不及動員;以強大威勢施加於敵國,可使他國不敢與其結交。因此,不爭取友邦與盟國,又不知培養深通權謀之士,隻憑一己之私,以威勢侵略他國,則本身將有城破國毀的危機。
帶兵時,若能破格獎賞士卒,或頒布打破常規的法令,指揮全軍能像使喚一個人一樣。命令士卒做事,不必告訴他們為什麽,差遣士卒隻需告訴他們有利的一麵,不必告訴他們有害的一麵。
把軍隊投入有敗亡之虞的地方,反而得以生存,這是因為士卒身陷危險境地,常一鼓作氣,轉敗為勝。所以指揮作戰,必須佯裝順從敵人的意圖,一旦有機可乘,便集中優勢軍力指向敵軍某一處,長驅千裏,擒殺敵將,這就是所謂巧於作戰以取勝。
因此,當軍事行動開始後,就應該封鎖關口、毀壞信符、禁止通行,不通來使。並且反複計議,研究作戰計劃。隻要敵人有隙可乘,我軍就立刻乘虛而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敵人最重要的地點,不要讓敵人得知我方預定進攻的日期,需根據敵情修正作戰計劃。作戰之初,要像處子一樣沉靜,不動聲色;敵人戒備放鬆後,要像脫逃的兔子般行動迅速,使敵人措手不及。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兵家使用範例
司馬懿不為諸葛亮所動
“動”,行動,這裏指作戰。“止”,即不戰。
《孫子兵法》中多處談到“利”,十三篇兵法中共計有五十一個“利”字。“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是孫子“利動”思想的名言。
戰場上,敵對雙方部署用兵,往往都是以“利”為基本著眼點的。孫武在闡發這個用兵原則時首先提出了動與止的前提條件。即:使敵人前後不能互相策應;大部隊與小部隊之間不能互相依靠和協同;主力部隊和非主力部隊之間不能相互救援,部隊建製被打亂,上下失去聯係,無法收攏和集中;士卒分散難於集中,對陣交戰陣形也不整齊。隻有在此有利的態勢下,才能致敵用勢,戰而勝之。否則,就必須待機另謀勝敵之法。
公元231年,諸葛亮五出祁山,率軍到達眉縣(今陝西郿北),然後進駐五丈原。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靠渭水構築營壘防守。魏蜀軍相持了百餘天。諸葛亮多次挑戰,甚至送給他一些婦女的衣服侮辱他,但司馬懿仍不為之所動。他認為,蜀軍遠道而來,糧草運輸困難,不能持久作戰,這是其不“利”。而魏軍糧草充足,以逸待勞,這是我之“利”。隻要以“利”動之,堅守不戰,以守為攻,蜀軍會不戰自退。後來蜀軍漸不能支,果然被迫撤軍。這個例子說明,“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確實是有效的製敵謀略。
古今作戰,兩軍都是以“利”伐謀,從勝而終。以“利”伐謀,其動止都是以“利”為目的。有的情況下,為了在戰場上奪得“大利”,有時還會放棄眼前的“小利”,假癡不癲,順佯敵意,爾後從利而動,獲得較大的勝利。
商戰使用範例
薄利多銷
“合於利而動”,從經濟學角度闡述,它反映了企業經營的本質是為了追求利潤。也就是說企業的一切行為都是因利而動,這不僅是企業的本質,同樣也是衡量企業行為的根本準則。
經商買賣雙方,雖非敵我關係,但賣方要想讓買方來購買商品,如能“以利誘之”,引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也不失為經商不可缺的一種策略。
價格,它是推動商品銷售的杠杆。在競爭對手之間,在質量、功能相同的情況下,誰的商品價格低,誰就有可能在較大範圍內占有市場。
德國頭號零售企業阿爾迪公司製勝的訣竅,就是薄利多銷。他們提出的口號是:保證出售的商品最低價。顧客如發現同樣的商品在別的商店價格更低,即馬上將差額退還顧客,並給予獎勵。這使得阿爾迪商店都門庭若市,生意興隆,不久,“阿爾迪”聲名鵲起,家喻戶曉。誰都知道“阿爾迪”是最便宜的商店。
正因為他們運用了“以利誘之”的銷售策略,使這家公司贏得了德國零售業的冠軍,阿爾迪商店因此也遍布歐美。
處世使用範例
利導思維
孫子“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這句“利動”思想的名言,若引申到人生,其意義就得到了拓展、深化,它更多的是給人一種向上的、陽光的思維。
人的思維有利導思維和弊導思維之分。所謂利導思維就是遇到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把思考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麵,即從積極美好的方麵去想。所謂弊導思維就是凡事往壞的方麵想。
有一位盲人,性格十分開朗,生活十分愉快。有人問他“作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嗎?”盲人笑著回答:“我痛苦什麽呢?和聾子相比我能聽見聲音,和啞巴相比,我能說話;和下肢癱瘓的人相比,我能行走。”眼睛瞎了,卻不覺得絲毫痛苦,這就是由於他調整了比較的對象和方法,凡事從有利於自己的方麵思考。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東西不同。同樣一件事情,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就會有迥然不同的結果。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既可以從正麵理解,也可以從反麵理解。從辯證法的觀點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壞事。好事中潛伏著壞的因素,壞事中包含著好的成分。正如老子所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就要求我們在觀察和思考問題時,把一切思考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麵,從不利的事情中尋找美好,提取美好,放大美好。這樣不僅能使自己在不利的境遇下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激勵自己克服困難,戰勝挫折,而且也有益於身心健康。
學會利導思維,不隻是一個思考的技巧問題,還涉及人的心態,人的性格和人的生活態度。一個人性格開朗、樂觀向上、心情舒暢,往往就能正確麵對現實、正視事實,能夠協調和控製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遇事從積極和美好的方麵考慮問題。反之,一個人如果心胸狹窄、自慚形穢、缺乏自信,甚至悲觀絕望,往往容易陷入弊導思維的泥坑不能自拔,甚至會導致自我傷害、自我折壽。我們學會利導思維,就要掌握唯物論和辯證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兵家使用範例
兵貴神速
這是孫子闡述突然襲擊思想的一段名言。“主速”,意為重在迅速。“虞”,料想、意料。“戒”,防備、警戒。
孫子主張“兵之情主速”,即自己的行軍、攻擊都使敵人意料不到,從而造成敵國強大的心理壓力,使敵人來不及防範,在敵人倉促應戰的情況下,我軍自然勝券在握。
公元207年,郭嘉向曹操建議,乘著北方胡人的力量還很弱小,應該盡快征服,以擴大地盤。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決定遠征千裏,襲擊烏丸。曹操率領軍隊到達易縣時,郭嘉說:“‘兵貴神速’,今於千裏之外去襲擊敵人,笨重裝備過多,難以取得勝利,況且容易暴露,敵人知道後,必然加強戒備,不如輕裝晝夜兼程,出其不意。”曹操覺得有理,就命令部隊放棄笨重物資,輕裝疾進,秘密通達盧龍塞,直搗單於庭。胡人根本沒有想到千裏之外的魏軍會突然殺來,因此毫無準備,一片驚慌,倉皇應戰,不堪一擊,很快被打敗。曹操從此解除了北部後方的威脅,形成了有利的戰略布局,可以全力與孫權、劉表抗爭,為統一天下,設下了漂亮的一招伏棋。
公元1636年8月,清軍大舉南犯。明廷料想清軍可能會西進山西,然後以山西為據點再向北京進發,於是調集兵力加強對紫荊關至固關一線的防守。不料,清軍卻由延慶南下,直入居庸關,占領昌平,經沙河、清河直逼北京。明廷急調山西、山東等地明軍馳援。不料清軍又避開北京,攻占了文安、水清,至雄縣後又回攻香河、順義、懷柔等城。然後又伺機攻下密雲、平穀地區,從而為徹底攻克北京鋪平了道路。清軍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連攻下北京周圍十幾座城池,令北京陷入重重包圍之中。原因何在?其實很簡單,明廷疏於對北京周邊地區的防守,而清軍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攻其所不戒”,與明軍打起了遊擊戰,所以才連戰連勝,攻無不克。
商戰使用範例
抓住信息搞出特色
信息來源於的第一線,作為先鋒的利刃——銷售員,關係到整個戰局的興衰存亡,一定要重視銷售員的一手資料,在得到大量信息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整合。
1做旺淡季市場
俗語說得好:“沒有不景氣,隻有不爭氣。”很多企業商品的銷售業績在淡季一落千丈,不是因為企業商品銷售不出去,而是因為淡季的思想在作怪。一到淡季,企業就認為目標客戶暫時不再需要商品了,企業無論怎麽努力商品也無法銷售出去,所以促銷活動不搞了,市場開發力度也減少了,客戶拜訪也免了。經營戰略僵化了,這樣做的結果直接導致銷售業績的降低,而企業卻把它歸結為銷售淡季來臨的原因,結果是下一個淡季到來時企業愈加不努力,如此陷入一個“淡季”無銷售的惡性循環之中。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說過:“沒有淡季的市場,隻有淡季的思想”。所以企業要想在淡季提升業績,首先要改變企業經營的理念,樹立“銷售無淡季”的意識。
2抓住特色搞活市場
深圳市新開了一家“幽默飯店”,客戶一進店,就會聽到錄音機裏播放的笑話、相聲、小品,服務員每上一道菜都奉送一張寫有幽默故事或笑話的小卡片,供進餐者欣賞,稱為“幽默佐餐”。這家飯店開張大吉,客戶盈門。無獨有偶,上海延安東路一家餃子館,別出心裁推出了頗具特色的“導食”服務,每上一碗餃子,“導食”小姐都要為客戶講一則饒有風趣的“典故”,逗得食者都願先吃為快,餃子館生意非常興旺。“幽默飯店”與“逗樂餃子”的成功就在於“特色”二字,商品有個性是一種有效的競爭手段,而特色經營能抓住客戶的好奇心,激發購買欲,效果極佳。
3轉嫁風險
(1)企業在淡季來臨之時,一定要注重與客戶的溝通交流,對老客戶做好前期的銷售結算和後續的服務工作,對客戶的返利或獎金等做好清算,避免客戶對企業產生懷疑,同時要做好後續銷售服務工作,淡季客戶的要貨量一般較小,企業應不分大小,一律同樣對待,做好送貨服務。
(2)通過與小經銷商的溝通和促銷手段來吸引其進行備貨。對小經銷商來講,資金一般是其發展的最大約束,企業可通過與其溝通,宣揚在淡季備貨存在的價格優勢,並可以通過各種獎勵手段刺激小經銷商進行備貨。
4抓住市場空白
抓住市場空白也就是發現別人不做的生意,這樣就可以在商戰中不戰而勝。目前,家政保姆這行非常火,曾經有位年輕人跑遍了所有的中介所,都沒有找到願意護理老人的保姆。最後,一位鄰居毛遂自薦當了保姆,月薪600元。半個月之後,有人來求她去護理另外一位癱瘓老人,月薪也是600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能辦一個小型的老人護理院,也是很有市場的,既解決了老人的照顧問題,又能吸收閑散勞動力,這是非常可行的辦法。
5加強對銷售員的激勵
銷售員是企業做市場的主體,淡季的到來,業務量的驟減往往使很多銷售員缺乏工作熱情,產生懶惰心理,沒有精神去開拓市場。企業若想在淡季提升業績,必須加大對銷售員的激勵,刺激其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這樣不僅可以提升銷售業績,還可以尋找新客戶,同時拉住銷售員的心,可謂“一石三鳥”。
6信息就是money
現在是信息時代,誰獲得了信息,就占據了先機,所以說信息就是金錢。一名從柴油機廠下崗的采購人員到處找工作,卻沒找到合適的事做。一個偶然的機會,當他得知山區因為缺電人們看不到電視時,便組織了一批專供發電用的小型柴油機運到山區銷售,最終自己致富了。
7促銷體現對消費者的關懷
促銷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利潤,同時也是企業回報客戶的一個很好的方式,淡季的價格優勢是吸引眾多消費者和經銷商的一大因素,打折、買贈、提高商品附加值等做法可吸引眾多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另外對一些選擇淡季備貨的經銷商來講,價格因素是其冒著風險進行備貨的主要原因。如羽絨服在冬季是旺銷,夏季就進入了銷售淡季。企業就針對夏、冬兩季的銷售情況,通過廣告向消費者傳播“羽絨服反季大熱銷,經濟實惠、好禮多多”,經過一係列的廣告宣傳,改變人們冬季買羽絨服的習慣,有力地促進了商品的銷售。
處世使用範例
冒險迅速做出決定
孫子說的“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也是人生戰場的進攻要則。
許多事應該有勇氣和決心去爭取。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時常並不是對這問題的本身不能理解,而是被枝節問題所困擾,我們太容易被周圍人們的閑言碎語所動搖,太容易瞻前顧後,患得患失,以至於給外來的力量一種可以左右我們的機會。誰都可以在我們搖晃不定的天平上放上一個砝碼,隨時都有人可以使我們變卦,結果弄得別人都是對的,自己卻沒有主意,這真是成功途中的大障礙。
要想沒有這種障礙,自然得先訓練自己對事理的判斷能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訓練自己在判斷之後,堅定、勇敢、有自信地去把這個判斷付諸實施的能力。
對一個堅決朝目標走著的人,別人一定會為他讓路。而對一個躊躇不前、走走停停的人,別人一定會搶到他前麵去。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我們應決心朝著既定的方向走去,越直接越好,一定要堅決地信賴自己。威廉·沃特說:“如果一個人永遠徘徊於兩件事之間,對自己先做哪一件猶豫不決,他將會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個人原本做了決定,但在聽到自己朋友的反對意見時猶豫動搖、舉棋不定,那麽,這樣的人肯定是個性軟弱、沒有主見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隻能是一無所成,無論是舉足輕重的大事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他不是在一切事情上積極進取,而是寧願在原地踏步,或者說幹脆是倒退。古羅馬詩人盧坎描寫了一種具有愷撒式堅忍不拔精神的人,實際上,也隻有這種人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這種人首先會聰明地請教別人,與別人進行商議,然後果斷地決策,再以毫不妥協的勇氣來執行他的決策和意誌,他從來不會被那些使得小人物們愁眉苦臉、望而卻步的困難所嚇倒——這樣的人在任何一個行列裏都會出類拔萃、鶴立雞群。
因為拿不定主意而搖擺不定的人,無論他其他方麵多麽強大,在生命的競賽中,總是容易被那些堅定的人擠到一邊,因為後者想做什麽,立刻去做。可以這樣說,擁有最睿智的頭腦不如擁有果敢的判斷力。
成千上萬的人在競爭中潰敗而歸,僅僅因為耽擱和延誤。而數不勝數的成功者因為在關鍵時刻冒著巨大風險,迅速做出決定,創造了財富。
智者說:“使一個人形成果斷決策的個性,是生命成長中道德和意誌訓練方麵最重要的工作。”
“果斷決策的習慣對我們非常重要,以至於經常要準備冒險做出不成熟的判斷或采取不利行動。對一個人來說,偶爾做出錯誤的決定,總比從不做決定要好。”
有一個父親想用金錢買回在戰場上被敵軍俘虜的兩個兒子。這個父親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筆贖金來救兒子。但他被告知,隻能以這種方式救回一個兒子,他必須選擇放棄哪一個。
這個慈愛而飽受折磨的父親,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但是在這個緊要關頭,他無法決定救哪一個孩子、犧牲哪一個。這樣,就在他猶豫徘徊而難以做決定的時候,他的兩個兒子都被處決了。
快速決策和異常大膽使許多成功人士渡過了危機和難關,而關鍵時刻的優柔寡斷幾乎隻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兵家使用範例
各部隊之間相互配合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這是孫子使用的一個比喻手法,在這句話後麵,孫子說出率然蛇的生理特征:“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別具一格地以率然蛇比喻作戰部署的協同配合,令人耳目一新。
管理部隊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將帥要使軍隊能夠協調一致,形成整體的作戰指導思想。孫子認為,作戰是兩軍集體力量的較量,而不是個體之間的鬥勇角力。這種“治眾”、“鬥眾”的指揮藝術,需要具備統軍禦眾的才能,指揮三軍像指揮一個人一樣,使各部隊之間,能夠相互策應,相互配合,相互救援,像“率然”一樣首尾相顧,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在古戰場上,盡管用兵比較簡單(如麵對麵的拚殺),戰場也比較單一(如平原、山地或水上),但仍離不開協調的作用,像孫子講的“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也是協調的一般手段和作用。實際上,早在孫子之前,協調就已廣泛地運用於戰場了,有的還達到了比較複雜的程度,如“布陣”,就是一種較高的協調藝術。
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戰場規模的擴大,戰爭複雜程度的提高,對協調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海、陸、空軍的發展,艦艇、飛機、坦克等廣泛運用於戰場,戰爭的分工越來越細,協調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理論——即三軍協同作戰的理論,從而給戰爭以有力的影響和指導,並將孫子的這一思想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毛澤東是一位有遠見的戰略家。他高瞻遠矚,胸懷全局,運籌帷幄,善於從戰略高度發揮協調的作用,使處於各方位的共產黨軍隊形成整體的合力,協調一致地打擊敵人。例如在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時,毛澤東運籌的“三軍配合,兩翼牽製”的部署,就是這方麵的一個成功之作。1947年6月,為實現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意圖,毛澤東首先確定劉鄧大軍從南線中央敵人的薄弱部位突破,爾後向大別山挺進;隨後又及時決定以陳謝、陳粟兩路大軍分別向豫、鄂、陝和豫、皖、蘇邊區挺進,以牽製和調動尾追劉鄧大軍之敵;並與劉鄧大軍在中原地區以“品”字形的布勢展開,三軍配合,協同作用,經略中原。同時還批示西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東線兵團,分別在陝北和山東戰場上鉗製敵人的主力,掩護三軍在中原的展開。此外,毛澤東還批示晉、冀、魯、豫、晉察冀和東北戰場的共產黨軍隊,積極發動攻勢,從戰略上策應三路大軍轉入外線作戰。這樣就形成了“中央突破,三軍挺進,兩翼鉗製,內外線配合”的戰略態勢,從而有效地鉗製、調動、分散了敵人,迫使敵人疲於奔命,顧此失彼,保證了共產黨軍隊戰略目的實現,使敵軍完全陷入被動境地。由此可見,毛澤東協調藝術之高超。
協同,更是現代戰爭最基本的特征,一般情況下,現代高技術戰爭最突出的問題是要形成一個“合力”,這個“合力”是由諸兵種參加的,通過大規模、大範圍、全過程的協同作戰,靠總體威力戰勝對方。例如,美國的“空地一體戰”理論,就是建立在大縱深、全方位、高立體的作戰原則基礎上的,作戰時,必須動用陸、海、空的一切手段,使戰爭的力量在廣闊的空間形成多網點的布局,並做到各兵種的優化組合,各種武器裝備的合理搭配,各種技術的科學運用等。同時,還要使各種力量機動自由,反應迅速,互相支援,互相配合,從而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力量整體,一個“打不垮、衝不散、置敵於死地的鐵拳頭”。而這一切沒有強有力的協同顯然是不行的。
商戰使用範例
企業的生命周期
“率然”蛇能夠協同配合的內在原因是生死與共,是最大的利益(生死利益)的一致。這啟發了我們:在企業裏,要使各項工作達到最大限度的協調配合,就應當讓諸方麵同處共存於生死線上。
張朝陽曾經翻譯過一篇名為《企業的生命周期》的文章:西方人是這樣調侃企業的興衰的。
企業就像一棵樹,樹上攀滿了猴子,每層的枝丫上都有,還有更多的正往上爬。
如有果子,總是頂層的猴子先吃。
當樹上的果子快吃沒時,上麵的猴子就會用枝條打下麵的猴子,以便趕走一些。在揮打中,猴子們紛紛往下一層掉,你擠我,我壓他,一片混亂。樹木的枝條弄斷不少,樹幹也幾乎被折斷,最後大都紛紛掉在地上。至於它們的賠償,就是搖落在樹下的一些果子。
猴子掉下去後,樹的負擔輕了,生活又開始恢複正常。
這個故事寫盡了企業中的世態炎涼。顯然,故事中的這些“猴子”無論是“上麵的”,還是“下麵的”,都各懷私心,都隻想到讓自己吃到果子,而沒有考慮怎樣使樹多長果子。這樣的“猴子”,理所當然要掉到“樹”下去,被“樹”拋棄。
那些隻想自己吃到果子,不能與公司共命運同成長的員工,心中普遍存在兩個錯誤認識:一是認為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是對立的;二是認為個人前途與組織前途沒有關係。事實上,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是統一的。在一個企業裏,利益分配是這樣的:一部分以稅收形式上繳國家,一部分以公益支出形式給了社會,一部分以分紅的形式給了股東,一部分以薪金福利等形式給了員工,一部分留在企業裏作為企業下一步發展所需的公積金。
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之間難免存在著你多我少,或者你少我多的選擇,從某一個時間點上看,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是衝突的。但從一個較長時期來看,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絕對是統一的。這是為什麽呢?你看看那些效益好的企業,員工的收入不是很高嗎?反之,那些效益差的企業,員工的收入不是很微薄嗎?不要太計較一時的你多我少。如果每一個員工都把目光放長遠一點,今天少索取一點,讓企業發展更快,明天獲取的就不會是這一點了,而是許多倍。
處世使用範例
積極融入團隊
在任何一個團隊中都存在競爭。因為人人都有希望、目標和理想,都渴望夢想成真。但對協同作戰的員工來說,與隊友配合比與隊友競爭更為重要,這是卓越員工必須具備的品質。將自己視為團隊整體的一部分,競爭的最高限度是絕不能讓競爭損害到整個團隊的和諧。
團隊成員之間要相互支持,而不能相互拆台。一些員工隻關注自己的利益,而不信任他人,甚至猜疑自己的隊友。其實這是一個態度問題,如果你能善待他人,相互間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協作關係。
作為團隊的一員,遇到事情發生時,你不該想“這樣做,對我有什麽好處”,而應該想“這樣做,對團隊有什麽好處”。這兩個不同的關注點說明你想的是與他人競爭,還是與他人積極配合。羅伯特斯指出:“任何優異的成績都是通過一場相互配合的接力賽取得的,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競爭過程。”如果你關注的是整個團隊的利益,而不是你自己,在需要你做出貢獻的時候,你就會傳出接力棒,而不企圖單槍匹馬地獨自完成整場比賽。隻有保證整體的利益,才能實現個人的利益。
隻有與隊友相互配合,你才能取得驚人的成績,如果隻滿足於單打獨鬥,就會喪失很多成功的機會。無論做什麽事情,隻要能相互協作,就會增加所做事情的價值和效果。因為,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不僅能充分發揮你自己的才能,而且還會激發出隊友的潛能。
翁亞伯特是個具有過人才智的人,他理應在職場上有不錯的表現。不料他很快發現,與人共事成為他生涯發展中最難的課題,因為稍不慎就會使自己與他人失去平衡的關係。並且做到了平衡還不行,還得兼顧辦公室其他的位置,也就是說其他人也得彼此對應平衡。這樣才能和諧,即使衝突發生,也是和諧狀態下的衝突,很快就會恢複平靜。
公司指派他參加肩負特別任務的老虎小組,不料卻成為他痛苦的源頭。他覺得這些組員一直對他不友善,他的創見總是無法得到稱讚,因此產生許多麻煩及挫折。於是他認為,與人共同努力辦一件案子對他並不合適,他若能獨自一個人工作,無論效率或結果都會更好。他的主管梅根卻有不同的看法。她幫他看清了,一個不能與別人共事的人,沒有前途,反之,要出人頭地,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與人相處的能力,缺乏與人相處的能力注定會嚐到失敗的苦果。
於是他生涯的轉折點出現了,在梅根的安排下,他前往密西根大學和在全美大學足球賽中創下239勝3敗的卡維特教練學習如何激勵團隊的訣竅。這些訣竅讓翁亞伯特如夢初醒,終於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最善於平衡各種關係的人。他選擇的集體完成的項目,多是4個人去完成,他是其中一個。有人問他為什麽不是3個人,或者5個人。他說:“3個人要麽各自為政,要麽其中一個人懷疑另兩個人關係最親密,3條心達到一致不容易。5個人更複雜。而4個人,一一對應,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對應的另一條邊。”
翁亞伯特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最大,重要的是找到與自己能力對應的人。關於在辦公室如何積極融入團隊,他總結為:1以真誠的姿態與同事相處
同事有困難時,盡心盡力予以幫助,不要冷眼旁觀;同事征求意見時,不能給人家沒有意義的應答;對方無意冒犯了我們,以無所謂的態度,原諒他。
我們和同事生活、工作在一起,同事在工作中可以帶給我們快樂與滿足。假如沒有人主動跟我們講話,也沒有人向我們談心,我們的工作就會枯燥而沒有意義。
我們要懂得把難免產生的摩擦化解掉。如果同事對我們不理睬,在很多事情上與我們作對,那麽我們自身肯定有問題了。要仔細研究與同事合不來的原因,一定要待人熱情,努力去營造愉快的氣氛,多多研究與人相處的技巧,這是我們事業成敗的關鍵。
2注意保住同事的麵子
人人都愛麵子。在與同事交往中,要注意對方的感受,不要管不住自己的嘴,傷害同事的自尊心,無意中給自己樹敵。
保留對方的麵子,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們要考慮到這個問題。有些人會在眾人麵前指責他人,不去考慮是否會傷別人的自尊心。我們隻要多考慮一下,為他人也想一下,就可以緩解一些不愉快。
3不要憤怒,更不要報複
當同事們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時,不要憤怒,要冷靜思考,他(她)為什麽那樣做?真誠地嚐試替同事設身處地著想:他(她)是個有信譽的人,這事,我想應該另有原因吧。要用理智來控製情感,如果確實事出有因,你的心情就會平靜;如果真是惡意,也在看清一個人的同時,提高了自己的涵養。
關係到重大的利益時,我們可能會被同事暗箭中傷。但即便這樣,也不要想著對對方進行還擊報複。如果我們跟這樣的人糾纏,結果對我們自己的傷害會更大。沉默一段時間,時間會證明一切的,那樣我們會贏得尊重,贏得更多的朋友。
4稱讚他人,不要嫉妒
同事中會有在事實上,抑或在領導眼中比你強的人,你沒有必要去嫉妒他們,試著去稱讚他們。最後你也許會發現他(她)確實很優秀;和他(她)的關係也越來越好。同時,你也會得到同事們越來越多的稱讚。
5提高警惕,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人的錯誤,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犯的。必須時刻提高警惕。要做一個善於自省的人,時刻注意發現自己的毛病,時刻具有“危機感”。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就會減少對別人的傷害,同時減少自己的麻煩。
6明確和同事的關係
辦公室中人與人是合作關係,不要計較。有小過節,也不要放在心上,同事之間各自收獲的是用自己付出的辛苦和智慧換來的,不存在多少利害關係。不要為了一點可憐的麵子,傷害大家本該平靜的心。多用時間和精力去做些更有意義的事。
7樂於助人,不求回報
要做不拘小節、心寬度大、樂於助人的人。人際來往不是為求回報。做一個熱情洋溢的人,把自己的光芒照耀在周圍每一個人身上。
8相互信任
我們與人在一起做事其實就像是在談戀愛,如果彼此間沒有最基本的信任,不把眼光放長遠一些,那麽就不可能走到一起來。
要在公司內部得到發展,樹立信譽非常重要。要晉升,沒有上司和同行的信任不行。他們需要充分地了解你,才能把你推薦給他人。
9使合作對象感到舒服、自然
真誠使對方感覺如沐春風,真誠是來自我們內心的東西。如果大家都敞開心扉,很多困難便不複存在。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兵家使用範例
將帥的修養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是孫子關於將帥性格修養的一句深富哲理的名言,其中包含著相當豐富的內容。
靜,即沉著冷靜。而且也不是一般的沉靜,必須達到幽深莫測的程度。幽之靜是一種深思熟慮與機智詭詐的“混合物”,是一種深沉、穩重、老練、機警的表現,表麵上看寒若冰霜、冷凝如鐵,實際上,卻翻江倒海、激情澎湃,乍一看古板僵化,實質上聰明、睿智、機警之極。
正,即嚴正,嚴正是嚴肅軍紀,從嚴治軍。戰爭是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同時又是以整體的實力、係統的合力製敵的過程,還取決於民心的向背等。所以,嚴格的紀律,是部隊建設的重要內容,古往今來,一切文明之師,勝利之師,也必將是軍紀嚴明之師,沒有嚴格的紀律隻能是一群烏合之眾,是不可能打勝仗的。但是,嚴格的紀律與指揮員的威嚴是分不開的,有威則令出必行,無威則有令不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企圖在中途島與美國海軍展開決戰,將美軍逐出太平洋,並擬定了作戰計劃。但是,美軍情報機關截獲並破譯了日軍的密碼,然後,針鋒相對地擬定了殲滅日本海軍的行動計劃。正當日美海軍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戰爭部署時,美國芝加哥的一家報紙,不知通過什麽途徑獲得了美國海軍的行動計劃,並將其作為獨家新聞予以刊發。美、日兩國情報機關都大吃一驚,如此嚴重的泄密,其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在驚詫之後又立刻冷靜下來,他認為,如果對這家報紙興師問罪,必然會驚動日本人,日本人立刻就會取消中途島的作戰計劃;更為嚴重的是,日本人一旦警覺,就會對他們自己“密碼”的安全性發生懷疑,倘若日本人“更新”其“密碼”,美國情報機關又隻好從零開始……羅斯福采取的對策是:聽之任之,故作“不知”。羅斯福一裝糊塗,日軍首腦則真的“糊塗”起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美國人是在訛詐,其實他們根本沒有破譯日本的密碼。因此,日本不但沒有中止中途島大戰的計劃,而且連密碼也沒有更換。中途島一戰,日本海軍撞入美軍精心設下的陷阱中,損失慘重。中途島大戰後,日本海軍永遠失去了它在海上的優勢。
商戰使用範例
讓靈魂跟上腳步
王石的作品《讓靈魂跟上腳步》的書名來自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小故事——讓靈魂跟上腳步。不知道,槍口下的猶太人何以有勇氣對隨時可能開槍的納粹士兵說:“不能再快了,靈魂要跟不上了。”然而,哲理總是有讓人難以領悟的角落,難道緩慢的腳步就足以讓靈魂貼緊我們的生命?或許很少有人知道。就像我們無從切身體驗“玄奘之旅”沿途的每一個細節一樣。麵對一路的坎坷與興奮、快樂與感傷,作者王石也不禁在篇末感歎:“當玄奘麵對這些,他在想什麽?他的勇氣、毅力和堅定的信仰,源自何處?我不能告訴你書中記錄了種種疑惑的答案,但如同我開篇所言,這本書能幫我們等等疲憊不堪的靈魂,放慢腳步,讓自己的靈與肉得到片刻的喘息。”
“我們隻能通過遠行,追隨他的行蹤,來感受他的精神……路上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未必與玄奘相關,但卻一脈相承,或者異曲同工,讓我們可以一點點接近玄奘的精神世界。”王石的結語恰到好處,似乎接近著我們久已忘卻的某種東西。沒錯,有時候腳步的倉促會導致靈魂的迷失——無論片刻,還是長久。靈魂的尋找經常比等待更為漫長,短短的1400年又算得了什麽?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些超越生命的追尋,比如信仰,比如活著的意義。從這個角度講,玄奘們前赴後繼的跋涉,與王石們千辛萬苦的追尋都不過是一個腳步等待靈魂的過程。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如果你想問,一生的旅程如何漫長,生命的質地如何堅韌。玄奘的生命似乎是一種最好的詮釋。沒錯,一萬年太久,我們每天都活在倒計時般的奔忙中,俗套的理由太多太多,甚至連關於精神層麵的探討都顯得不夠真誠和務實。還好,庸碌繁忙的間隙,還有些離別讓我們黯然,有些歡聚讓我們快樂。所以,還不麻木,還不麻木的時候就歇一歇,回頭看看,看看來時候的腳印是不是都模糊了,看看自己的靈魂是不是還跟得上。
沒錯,這麽說的確有點矯情。你可以說,就那麽點兒事,不值得。可你讀一讀《讓靈魂跟上腳步》或許能明白我此刻絮叨的這些。甚至不用讀,放在順手的地方,隨手翻翻,你也會突然發現,自己忘掉了太多關於靈魂的問題。有時候忘卻意味著成熟,而麻木意味著穩定。所謂日漸成熟而穩健,似乎意味著我們丟掉了太多輕狂和張揚,甚至丟掉了靈魂中某些靈動的東西。
這不是一本心靈讀物,不是《讀者》,也不是《心靈雞湯》。讀罷此書,你或許會和我一樣,在閱讀中體驗到腳踏實地的“玄奘之旅”,從西安到喀什,到伊斯蘭堡,再到加爾各答;從海拔到地貌,到沿途風光,再到曆史故事,我似乎能理解作者不為此書作序的心情。這樣一次豐富的旅行,又有誰能用隻言片語概括?即使概括了,那種裁枝斷葉的敘述又能說明什麽?我們不能,沒有人可以。當然,我們可以閱讀,甚至在有錢有閑的時候重複這樣一次跋涉,但是現在,此時此刻,我們能讓自己的靈魂沿著漫長的足跡,找到仍然行色匆匆的腳步嗎?
這是千年前那次跋涉的副本,是不顧未來的回憶和探尋。與都市的忙碌截然相反的是,王石們淡定的腳步讓人羨慕。但是如果讀過一些章節,你不難發現,與之對應的是一路狂奔的靈魂。追尋來路的反思和回顧似乎比腳步匆忙許多。是的,這樣的旅行一反常態。可是,隻有這樣的反常才是真正的精神之旅。
當你在吉爾吉斯斯坦聽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詩句,當你在烏茲別克斯坦看到“不信佛法的王及百姓”,當你在阿富汗的喀布爾聽到槍聲,當你見了“麥克馬洪線”隔絕的地帶,當你在加兒各答感受泰戈爾的“良知”和“靈魂”,當你在叢書中經曆一段又一段路上的故事……你的靈魂一定比腳步更亢奮,也更活躍。王石們走過的的確是千年之前的那條取經之路,然而時間的阻斷,足以將印在石板上的足印抹平,長路的兩邊早已是另一番景色,豈止物是人非,就連物恐怕也早已不複當年了。尋訪靈魂的精神旅程也因此充溢著比好奇更可貴的東西——原諒我幹澀的語言難以盡述。
在後記中,王石坦言:“本書取名《讓靈魂跟上腳步》,因為這是一次‘遠行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之旅’。我們一路追隨探訪的玄奘,既是一位探險家,更是一位大德高僧。一路上,我們有陸風車,有良好的補給,有出色的翻譯,遙想孤身徒步的玄奘,越發令人高山仰止。”
“過去的20多年裏,我身處的社會、我所帶領的企業和我自己,都在高速發展變化。我們的速度太快了,腳步遠遠跑在前麵,靈魂跟不上來,整個社會因此變得很浮躁,就像德魯克說的:‘我們大大高估了眼前,卻大大低估了未來’——我本人也不例外。”
一次,重慶大學邀請王石來舉辦了一場講座,講座的內容是:從方法論看萬科的發展。萬科20年在大風大浪中屹立不倒的方法論可以概括為六個字:簡單、透明、規範。王石給人的印象也是一個簡單、透明的王石,襯衣加背帶褲,有點嘶啞的聲音,高昂的精神。
簡單,不做複雜的事,做簡單的事,這說起來容易,在麵對現實與誘惑,人們卻常常犯錯,三九、聯想等企業紛紛掉進多元化的陷阱,三九2003年年底負債98億元,聯想三年規劃流產,撤回pc大本營。而萬科第一個十年也一樣,難以抵擋住誘惑,向工、貿、科、房等多領域發展,致使萬科增長遲緩。萬科的第二個十年,開始“做減法”,從涉足房地產、貿易、零售業、文化多個領域的多元化走向房地產的專業化,將與房地產主業無關的公司都賣掉。“越簡單越好”,簡單化帶來專業化的優勢,集中資源於房地產業,萬科在做“減法”的簡單化之路中實現了增長的“加法”,實現了近年來的高速增長。
因為追求簡單,對於被炒得沸沸揚揚的質疑聲中的mbo,王石認為“mbo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mbo這個領域不好碰,為了不做複雜的事情,他放棄了萬科兩次mbo的機會,放棄了做企業的所有者,而選擇做了一個經營者。
企業總是在不斷犯錯中成長,在經驗教訓中總結,走向成熟,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走向簡單的20年,讓萬科成了中國地產的龍頭企業。第三個10年,萬科繼續“簡單化”,專業化發展,走向精細化。未來10年,萬科“至少以30%的速度發展”,萬科的營業額將達1000億元,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提升至3%的目標。“2007年,萬科的住宅開發量將排在世界第一位”,“2014年,開發量將達到10萬套左右”,“世界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將在中國產生,那就是萬科”。
萬科除了加強專業化、規模化的優勢,在核心技術上打造優勢。從3年前開始,萬科申請了一項項的專利,主要在三個方麵:第一,情景洋房,一種布置的專利;第二,技術專利,建築材料、節點關係等專利;第三,模塊專利,模塊化、標準化生產,“像生產汽車一樣生產房子”。在中國住宅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有戰略性眼光的萬科再次扮演著領跑者的角色,成為推動中國住宅產業化的鏗鏘力量。
簡單的哲學,簡單、積極、樂觀、堅毅的王石,33歲辭去公職來到深圳,從零開始,貨場搬運、司機、出納,賣飼料,從扛75公斤一包重量的麻袋到他扛起資產規模100多億的萬科。王石不但將事業一步步邁上巔峰,對生命極限的挑戰也邁上了8848米的世界第一峰,創造了中國年齡最大的登頂者記錄,創造了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新一代中國企業家。
《讓靈魂跟上腳步》書中提到:“在過去的近30年裏,我們身處的社會、所帶領的企業和我們自己,都在高速發展變化。我們的速度太快了,腳步遠遠跑在前麵,靈魂跟不上來,整個社會因此變得很浮躁,就像德魯克說的:我們大大高估了眼前,卻大大低估了未來。”
他呼籲,我們需要學會自我控製,讓自己慢下來,讓靈魂跟上腳步。
這話有深度。這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新階層”成了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尤其是“新階層”應該怎樣承擔社會責任,越來越需要一種新的價值觀。很多人覺得目前“新階層”發展缺乏的就是一種主流價值觀,而這種意識形態又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沉澱。
王石算是這種新價值觀的踐行者嗎?他是公認的地產界標誌性人物,同時又是一個不斷挑戰公眾想象力的明星,他的博客,他的企業,他的文字,他的極限運動,很大程度上成了這個“新階層”的象征。雖然這個“新階層”正在慢慢形成,但是王石的言行有可能會在某種意義上推動這種價值觀的形成。也可以說,這個階層的靈魂正慢慢地跟上腳步。
其實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把王石當偶像的原因無外乎他是一個比較向往自由、喜歡登山、挑戰自我、個性張揚的人。而在我們看來,他的“放下”,他的“放跡天涯”,讓企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實際上萬科最大的成功,正在於王石不在萬科。
處世使用範例
在心理上保持穩定
把孫子論述的“靜以幽,正以治”引申到人生領域,它是性格情操修養的高標準。
有位教師上課的時候,皮帶從腰上掉了下來。惹得同學們或竊竊私語或掩口而笑。該教師發現自己的這一疏忽之後,並沒有慌亂羞愧,他微微苦笑了一下,然後說:“同學們,年底評先進教師你們可別忘記我,一定要投我一票呀!”同學們不解其意。隻聽教師又接著說:“為了向你們傳授知識,我廢寢忘食地備課、講課,真是為同學們‘瘦得人憔悴’。瞧瞧,現在我都瘦得連皮帶都係不住了,仍然站在這兒給你們講課,難道我還不夠先進?”
皮帶掉下來無疑是一件尷尬的事,躲不了,藏不掉。如果這位老師不會控製情緒,不保持鎮靜,麵對同學們的嘲笑,不是羞愧難當就是惱羞成怒,那麽必將失去風度。怎麽辦?自我幽默一下以解脫窘迫是最好的辦法。老師的語言機智,所說的原因又極具說服力,學生的訕笑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同情心。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情,有時是自己失言失態;要麽是對方反應出乎意料;要麽是周圍環境發生變化,出現了沒有考慮到的因素等。這些猝不及防的變化,往往會使我們進退維穀,狼狽不堪,啼笑皆非,陷入尷尬的窘境。在危急狀態下,若有任何惶恐、失措、緊張、混亂,都很難尋找到變通的途徑與方式。
有經驗的人在經過長期的社交實踐之後,都具有沉著、機智、擺脫困境的特殊才能。他們在即將或已處於困難條件下時,知道首先要沉著冷靜,並以這種沉著冷靜的態度去調適心理,使之處於應變狀態。
尷尬局麵的出現,往往是刹那間的事情,如果大驚失色,缺乏鎮靜,那隻能是手足無措,亂上添亂。所以此時要在心理上保持穩定,鎮靜自若地麵對出現的各種問題,才能變被動為主動。
我們不能被現成的既有的思維模式和心理結構所束縛,而要善於根據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想出解脫的新招。麵對非難、挑剔、攻擊、質疑,應該迅速地刺激和動員起自己的思維力量。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兵家使用範例
不懂屈伸就不懂用兵
用兵之利,在於靈活善變,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有曲有伸,伸縮自如,剛柔相濟。剛則堅不可摧,柔則如綿似水;伸者鋒芒畢露,縮者若有若無,而那種隻能剛不能柔,隻直不彎,機械死板的用兵方法沒有不吃虧的。
中國最早就把“陰陽說”運用於戰場,從“兩儀”到“八卦”,而八卦的每卦又派生出八卦,即八八六十四卦,再繼續派生,無窮無盡,陰陽相濟,奧妙無比。所以,專門論述此理的《周易》,尤為古代優秀將帥所獨鍾,並千方百計掌握其中的玄機奧理。這種“陰陽說”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和剛柔相濟之理,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而孫子的“屈伸之利”,其基本思想也在於此法此理。
戰爭是生死較量,能否做到“屈伸之利”十分重要,這方麵的教訓也不勝枚舉。三國時期袁紹雖坐擁百萬之眾,煊赫一時,但由於他剛愎自用,優柔寡斷,當進不進、當退不退,最後卻敗在了當時還處於弱勢的曹操手中。劉備因關羽被殺“忍無可忍”,把諸葛亮一再告誡他的“東聯孫吳,北拒曹操”的戰略置之腦後,犯忌攻吳,結果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幾乎為蜀國的滅亡畫上了句號。
“屈伸之利”在任何戰場上都是不可缺少的,不懂得這一點,就不懂得如何用兵。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遊擊隊敗就敗在當屈不屈,當縮不縮,麵對以色列現代化的強大攻勢,放棄以柔克剛的傳統的遊擊戰術,和強敵死打硬拚,道道設防,處處抵禦,節節敗退,最終徹底失敗。同樣,由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軍隊在美軍侵略下也是當伸不伸,當剛不剛,不注意積極的進攻和反擊,隻是躲藏,消極防守,坐以待斃。
因而,“屈伸之利”說到底是一種“因利而製權”的靈活製敵手法,體現的是攻與防的重要方法原則,伸則要進攻,打擊敵人;屈則防守,保護自己,二者兼顧,以“利”為準則,靈活處置,機變製敵,這就是“屈伸之利”的奧妙之處。
商戰使用範例
做你所愛,愛你所做
曾經有位中學生向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請教成功的秘訣,蓋茨說:“做你所愛,愛你所做。”
良好的開端是事業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訣竅之一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即做自己最擅長做的事。能否找到自己最感興趣又最能發揮自己特長的項目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抓住自己的長處開始突破,那樣才可以使潛能得到發揮,縮短成功的距離,才能把自己的強項變成一種事業。
在一家小洗衣店裏,菲爾·強森的父親正在訓導他:“強森,你長大了,要學一點養家糊口的本領了。從現在起,你就學洗衣的工作吧,這樣會對你有用些。”
但菲爾不喜歡那些,一個大小夥子整天幹那些煩瑣的熨帖、折疊工作,他實在提不起精神。於是,他一副無精打采、懶懶散散的樣子,隻做些替補應急之類的工作,其他則一概不管。有時候,父親不在,他就幹脆“缺席”。年事已高的父親原指望他將來能接管這家洗衣店,現在看他如此不求上進,覺得自己養了一個沒有雄心的兒子,在員工麵前丟盡了臉。
菲爾告訴父親,他希望到一家機械廠去工作。“什麽?放著現成的事業不繼承,卻要做個機械工人,一切從頭開始?”父親十分驚訝,堅決反對。不過,菲爾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
他穿上油膩的粗布工作服,從事著比洗衣店更為辛苦的工作,但竟然快樂地吹著口哨。因為他喜歡那些。後來,工作之餘,他還選修了工程學課程,研究引擎,裝置機械。之後,他居然製造出了“空中飛行堡壘”轟炸機,幫助盟國軍隊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父親看到兒子取得的成就簡直有點不可思議。菲爾也說,如果自己當年留在洗衣店,最多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父親死後整個洗衣店肯定就毀了;另一種是滿足於父親給他的現成家業,最多成為千千萬萬個小洗衣店的老板,絕不會實現他自己的目標。
菲爾·強森選擇了適合自己發展的事業,於是他成功了。1944年,菲爾去世時已位居波音飛機公司的總裁。
大凡創業成功者,他們成功的關鍵都是掌握了自身的優勢,並加倍強化這種優勢,完全投入到自己所喜歡的項目之中,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到極致。因此,想創業,首先必須問自己“想做什麽”。不妨回想一下自己以前做過的工作,最喜歡哪個部分?哪種商品?若以前接觸過的商品與顧客,自己都很喜歡,則創業成功率自然相對較高。
處世使用範例
大丈夫能屈能伸
大凡英雄豪傑,胸懷大誌,打算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人,都能屈能伸。這就好比一個矮小的人,要登高牆,必須要尋找一個梯子作為登高的台階,假如一時尋找不到梯子,那麽,即使旁邊有一個馬桶,未嚐不可利用作為進身的階梯。假如嫌它臭,就爬不到高牆上去。
韓信年少時曾受過胯下之辱,但他並不是懦夫。他之所以忍受這樣大的屈辱,是因為他的人生抱負太大了,沒有必要小不忍則亂大謀。後來跟隨劉邦逐鹿中原,風雲際會,先後作過齊王和楚王。在他與部下談起這件事時說:難道當時我真沒有膽量和力量殺那個羞辱我的人嗎?而是如果殺了他,我的一生就完蛋了,我忍住了,才有今天這樣的地位和成就。
人們在製定理想目標時,往往在實踐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致使你氣憤、膽怯、自卑、情緒衝動、灰心喪氣、意誌動搖等,立誌愈高,所遇到的困難就愈大,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樂觀堅毅精神的表現。
苦難是一種前兆,也是一種考驗,它選擇意誌堅韌者,淘汰意誌薄弱者。要達到奇偉瑰麗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遠的偉業,必須具有遠大的誌向和極端堅韌的品質。
一場大雪過後,樹林子出現了有趣的現象,隻見榆樹的很多枝條被厚厚的積雪壓得折斷了。而鬆樹卻生機盎然,一點兒也沒有受到傷害。原來榆樹的樹枝不會變曲,結果冰雪在上麵越積越厚,直到將其壓斷,實在是備受摧殘。而鬆樹卻與之相反,在冰雪的負荷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時,便會把樹枝垂下,積雪就掉落下來。鬆樹樹枝因能向下,使雪容易滑落,所以枝幹依舊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剛柔相濟,正是這種氣度和風範使鬆樹經受住了一場場暴風雪的洗禮。
人世間的冷暖是變化無常的,人生的道路是變化無常的,當你在遇到困難走不通時,或許退一步就會海闊天空;當你在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一定要有謙讓三分的胸襟和美德,應該把功勞讓給別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該進則進,該退則退,能屈能伸。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兵家使用範例
陷之死地然後生
患與利,弱與強,是戰爭中基本存在的矛盾。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在某時某地陷於禍患之中,處於弱勢境地。要想擺脫不利形勢,就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化不利為有利,變劣勢為優勢,從而克敵製勝。
公元407年10月,夏國君主赫連勃勃率精兵2萬攻南涼,搶虜人口2萬多,牛馬羊數10萬頭,滿載而歸。南涼國君率兵追趕。赫連勃勃心想必有一場惡戰,就選擇了背靠峽穀的“死地”,而且派人把峽穀的冰鑿開,以示後退必死。夏軍將士知道後退必死,不如一拚,個個奮勇殺敵,結果南涼兵大敗。
這是“以患為利”的典型。沒有陽武峽天險之害,夏兵帶著豐盛的搶掠物品,根本不會賣命死戰,陷之死地然後生,“患”和“利”在戰爭中可以相互發生轉化。
紅巾軍奪取太平城
從孫子自己的解釋來看,所謂“亡地”、“死地”,就是“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陷之死地”雖然是大患,但是“陷之死地”卻能因“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的客觀形勢,喚起萬眾奮力死戰的決心,因而轉敗為勝,轉死為生,轉患為利。項羽鏖戰巨鹿,破釜沉舟,滅秦主力;韓信背水列陣,大破趙軍,這類成功的佳作,都是以“投之亡地”的方法而激勵了全軍士氣。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元朝統治搖搖欲墜。公元1355年6月,朱元璋率紅巾軍3萬人由和州(今安徽合縣)乘戰船千艘渡過長江,攻占了元軍盤踞的牛渚磯(今安徽馬鞍山市長江東岸),奪取了大量的糧食。
紅巾軍中有很多將士是和州人,時值和州大災,糧食奇缺,和州的將士都想把糧食運回和州,不願繼續進軍。朱元璋與大將徐達、常遇春商議道:“退返和州,前功盡棄,而且再要攻取牛渚磯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如今之計隻有斷絕將士的歸心。否則,大事難成。”
徐達和常遇春都點頭讚同。於是,朱元璋立刻傳令親信將士趕到江邊,將停泊在江邊的千餘艘戰船的纜繩砍斷,放任戰船順江而下。轉眼間,浩浩蕩蕩的船隊就順水而去,消失在浩渺的煙波霧靄之中。
全軍將士都目瞪口呆,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麽大事。朱元璋對將士們說:“我們要想建立功業,就不能為一時的安樂所困擾。太平城(今安徽當塗縣境內)離此不遠,我們必須攻下太平城把它作為立足之地,然後攻取金陵,成就大業。”
將士們麵麵相覷,但戰船盡失,退路已無,隻好死心跟著朱元璋去進攻太平城。太平城守將鄂勒哲布哈從未遇到過如此不要命的隊伍,交戰不久即棄城逃走,紅巾軍奪取了太平城,有了安身之地。
商戰使用範例
“死地求生”的謀略
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完全可以借鑒軍事謀略中“死地求生”的經驗,利用人們普遍的謀生要求,搞活企業的經營機製。商戰中,企業也經常會遇到不利條件和強大的競爭對手,因此企業經營者要掌握以患為利、以弱製強的謀略思想,善於化不利為有利,以弱的力量戰勝較強的競爭對手。
美國燧石輪胎公司的成功就是一個死地求生的典型例子。該公司曾一度處於逆境,業務呈飽和狀態,產品銷路不暢,被競爭強敵壓得喘不過氣來。不過他們並沒被困難和強敵嚇倒,坐以待斃,而是積極開發新產品,巧渡難關。為了打破英國人在橡膠原料市場的壟斷,他們主動到海外開辟自己的原料基地,並設立新工廠。最後燧石輪胎公司一躍而成為世界橡膠製造業的“巨無霸”。
又例如,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由於經營不善,曾一度陷入死地。克萊斯勒隻好請來著名企業家艾柯卡擔任公司的董事長。艾柯卡運用了“死地求生”的謀略,僅數年便又再度輝煌。
他們的成功,個中奧妙,關鍵在於:不被眼前困難所壓倒,在絕境中冷靜地捕捉新的生路,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適應市場需要,確定新的發展戰略。
處世使用範例
給自己一片懸崖
人們在最困難、最危險,甚至是陷入“絕境”的情況下,隻要堅持奮鬥,便可以創造轉敗為勝、起死回生的奇跡,孫武提出“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這一思想是具有某種人生意義的。在爭奪激烈的商戰中,人們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不過,隻要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車到山前必有路”,咬緊牙關,振奮精神,重振旗鼓,是會“柳暗花明”的。隻要有一種憂患意識,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在前進的路上不管有多少艱難險阻,都不會害怕。
一位原籍是上海的中國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為了尋找一份能夠糊口的工作,他騎著一輛舊自行車沿著環澳公路走了數日,替人放羊、割草、收莊稼、洗碗……隻要給一碗飯吃,他就會暫且停下疲憊的腳步。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館打工的他,看見報紙上刊出了澳洲電訊公司的招聘啟事。留學生擔心自己英語不地道,專業不對口,他就選擇了線路監控員的職位去應聘。過五關斬六將,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萬五的職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卻出人意料地問他:“你有車嗎?你會開車嗎?我們這份工作要時常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澳大利亞公民普遍擁有私家車,無車者寥若晨星,可這位留學生初來乍到還屬無車族。為了爭取這個極具誘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會!”“4天後,開著你的車來上班。”主管說。
4天之內要買車、學車談何容易,但為了生存,留學生豁出去了。他從華人朋友那裏借了500澳元,從舊車市場買了一輛外表醜陋的“甲殼蟲”。第一天他跟華人朋友學簡單的駕駛技術;第二天在朋友屋後的那塊大草坪上摸索練習;第三天歪歪斜斜地開著車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駕車去公司報了到。時至今日,他已是澳洲電訊公司的業務主管了。
這位留學生的專業水平如何我們無從知道,但他的膽識確實讓人佩服。不完美,也給自己留一份希望去努力。如果他當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戰,不給自己以希望,絕不會有今天的輝煌。那一刻,他毅然決然地斬斷了自己的退路,讓自己置身於命運的懸崖絕壁之上。正是麵臨這種後無退路的境地,人才會集中精力奮勇向前,找到出路,從生活中爭得屬於自己的位置。
敵人開闔,必亟入之。
兵家使用範例
做一個捕捉戰機的指揮員
進攻或打擊敵人時,要抓住最佳時機,也就是孫子講的,敵之“開闔”。在雙方交戰中,戰機對於指揮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良好的戰機,當攻不攻,一旦良機錯過,追悔莫及。一個不善於捕捉戰機的指揮員,絕不是一個稱職的指揮員。而良好的戰機又不是被動地等來的(多數情況如此),而是高明的指揮員“創造”的。所以,一個不善於創造戰機的指揮員,絕不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員。因此,是否善於把握創造戰機,是檢驗指揮員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決斷能力,以及謀略能力的一把重要“尺度”。
在戰爭中,有時得到了一個良好的戰機,就意味著贏得了一場戰爭,失去了一個良機,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場戰爭。
公元前491年,楚國開始了圖霸行動。在消滅了夷虎、梁、霍後,開始向晉國發起挑戰。楚國之所以敢對晉國進行挑釁,是經過周密分析的。春秋晚期,晉國君主和大夫之間的鬥爭,特別是貴族士大夫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嚴重地牽製了晉國的對外鬥爭,造成晉國霸權的衰落。在這種情況下對其挑戰,是完全有把握取勝的。
此時,楚國向北擴張,蠻氏潰散,蠻族首領蠻子赤逃到了晉國的陰地。楚國的司馬起派人向晉國駐守在陰地的大夫士蔑說:“晉、楚兩國曾經有條約規定,兩國的立場應該一致。如果雙方能履行這一盟約,將是我們國君最大的願望。要是不按條約辦事,我軍將打通少習山道路攻伐晉國。”
麵對楚人這種明目張膽的威脅,士蔑不敢反擊,趕緊去問趙鞅如何是好。趙鞅說:“晉國內部不安寧,怎麽敢和楚國對抗,快點將蠻子赤交給楚人。”士蔑為了討好楚人,還用了一個詭計:他集合所有蠻人,謊稱要封地給蠻子赤,並為他築城,還說準備為此而占卜,當蠻子赤前來接受占卜時,士蔑便派人把他和他的5個大夫抓了起來,在三戶把他們交給了楚軍。
晉國在對外鬥爭中的軟弱立場,主要是因為大夫間的鬥爭,而不是缺乏兵力。晉國曾號稱兵車4000乘,卻由於內部爭鬥力量發揮不出來,楚國抓住這一機會,乘虛而入,製勝了對手。
商戰使用範例
好酒也要勤吆喝
“好酒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在今天已不再靈驗了。好酒也得勤吆喝,吆喝得好,商品營銷的氣氛就會生機勃勃,產品銷路自然大開。否則就是一派死氣沉沉的營銷氛圍,誰還會來光顧你的店鋪。這種吆喝,實質上就是對一次機遇的精心“炒作”。它正是商戰中屢見不鮮的戰術,不過要想把機遇炒得生機勃勃也非易事,它需要人們有敏銳的目光去發現目標和精心計劃去運用。
立普頓是風行世界的普頓紅茶的開山鼻祖。有一年聖誕節前,立普頓購進了不少乳酪。當地經營乳酪的食品店還有許多,如何使自己店裏的乳酪賣得更快一些呢?立普頓為此動開了腦筋。不久,他了解到歐美地區有一個傳統習俗:他們在聖誕節前後所吃的蘋果中如果藏有6便士銅幣,便認為是一個好兆頭,明年本人將會吉星高照。立普頓馬上想到,何不利用人們期望吉祥的心理來推銷自己的乳酪呢?他說幹就幹,在每50塊乳酪中選出一塊,在這一塊乳酪中包進價值一英鎊的金幣,然後把這個消息寫成傳單,用氫氣球向空中散發,吸引顧客。立普頓的這一招很靈驗,人們也許是衝著那一英鎊金幣,也可能是衝著那一英鎊所代表的好運氣,紛紛湧進立普頓的食品店。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立普頓的成功招來當地同行的嫉妒,他們聯合起來向英國警方控告立普頓的這一做法有賭博之嫌。
在辦事高手的麵前,機遇是越炒越活,越炒越好,沒有必要去擔心“炒壞”。機遇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因此,立普頓不但沒有被同行的控告所嚇倒,反而從中發現了擴大自己影響的好機會。他利用同行的控告做文章,在各個經銷店前貼出通告:“親愛的顧客,感謝大家享用立普頓乳酪食品。”在通告的提示下,同行的控告使立普頓乳酪的金幣顯得更加真實可信,消息也傳得更廣,衝著這些金幣而來的購買者更加踴躍。
立普頓的同行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們以乳酪中含金幣,人們吃下去不安全為理由,要求警方取締立普頓售賣包有金幣乳酪的危險行為。立普頓遇事不慌,得知這個消息後,他不甘心讓商機在死氣沉沉中消逝,他馬上又貼出這樣的告示:“警方又來了一道命令,故敬請各位顧客,在食用立普頓乳酪時,注意裏麵有沒有金幣,不能匆匆忙忙,應十分小心謹慎,才不至於吞下金幣。”經過反複“折騰”,人們更加相信立普頓賣乳酪送金幣的事實,購買者絡繹不絕,誰都想來試一下自己的運氣。
會辦事的立普頓先是從當地的傳統風俗中學到了推銷乳酪的妙法,後來又從嫉妒他的同行那裏發現了促銷的機遇,把自己的事業“炒”得生機勃勃,妙不可言。
處世使用範例
機是一條線,遇是一個點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經典作品《堂吉訶德》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有關著的門就有開著的門。”那扇為我們敞開著的大門,就是機遇。
學會把握機遇,這是人生的一大重要課題。時機的珍貴,就在於它稍縱即逝,得來不易;時機的價值,就在於它創造機緣,走向輝煌。
機遇的出現是沒有規律可以遵循的。善於抓住機遇的人,處處是機遇;輕視機遇的人,即使良機來敲門,也會錯過。
有一位單身漢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哪怕隻有一次也好。於是他開始日複一日地向神靈祈禱。他的誠意終於感動了天神。
一天晚上,幸福女神敲開了單身漢家的大門,單身漢十分高興,連忙請她入內。可是,美麗的幸福女神卻指著她身後的另一位醜陋的女子說:“還有一位,這是我的妹妹,我們是一起出來旅行的。”
單身漢驚訝地看著這位奇醜無比的女子,疑惑地問女神:“她真是你的親妹妹嗎?”
“是呀,她是不幸女神。”
單身漢聽了之後,便說:“請您進屋裏來坐,不過,還是請她先回去吧。”
“這怎麽行,我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是連在一起分不開的,我不能單獨留下來!”
幸福女神見單身漢猶猶豫豫,便說:“若有不便,我們隻有告辭了。”最後,單身漢不知所措地望著姊妹兩人飄然而去的背影,錯過了得到幸福的機遇。
在做事時,我們也難免像這位單身漢,當幸福女神前來光顧時不能把握住機遇。如果把機遇看成是某種資源的話,我們會發現機遇的損耗最大。
《人生成本論》一書這樣解釋“機遇”:“生命的流程像一條線,機遇則是一個點,沒有流程線,就沒有機遇的點。或者可以這樣說,‘機’是一條線,‘遇’是一個點。‘機’未必都能夠遇,‘遇’則必須有機。‘機’是為‘遇’交付的成本,‘遇’是‘機’的結果。”作者接著用具體的事物進一步說,人們曾有過一個比喻,把握市場好比老鷹捕兔子,市場機遇稍縱即逝。要捕捉到狡猾的兔子,老鷹必須做到穩、準、狠。機遇好像兔子,它是動態的,絕不是靜止的,機遇的性格就是誰也不等待。老鷹在天上盤旋,隻能說是“機”,老鷹捕捉到兔子那一刹那才是“遇”。
客觀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伴隨著這一發展過程的機遇也是不斷出現,不斷消失的。客觀世界生生不息,機遇也永無止境。對機遇必須有認識能力,有駕馭能力,不要與機遇擦身而過。
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兵家使用範例
紙上談兵
孫子的用兵思想有許多重要內容,這裏所敘述的“踐墨隨敵”是其中之一。孫子的“踐墨隨敵,以決戰事”說的是實施計劃時要隨著敵情的變化而不斷加以改變,破除成規因敵變化,靈活決定自己的行動,以求戰爭的勝利。表明了他反對機械論觀點,崇尚隨機應變的思想。
在我國曆史上,趙括紙上談兵,導致全軍覆沒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小時候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口若懸河,一條一條的,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的父親他都不能放在眼中。趙奢死後,秦國趁機攻打趙國,趙王要讓趙括為大將帶兵打仗。藺相如說:“趙括隻懂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趙括的母親也請求不要派他兒子去打仗,她說:“他父親臨終時再三囑咐,趙括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隻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裏。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不要用他為將。”然而,趙王沒有聽藺相如和趙母的話,趙括以為自己讀了許多兵書,胸有成竹了,便帶領40萬大軍與白起率領的秦軍交戰。戰鬥中,他硬搬兵書上的戰法,不求變通,最後不僅自己中箭身亡,40萬趙軍也被白起坑殺。趙國國力從此江河日下,一瀉千裏。
趙奢說趙括讀過許多兵法,不知趙括是否讀過《孫子兵法》,即便他讀過了,也隻是讀死書,不能活學活用,不知變通。其實,《孫子兵法》中有許多部分闡述了隨機應變,如《虛實篇》指出的“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軍爭篇》中“懸權而動”;《九地篇》中“踐墨隨敵,以決戰事”,“地有所不爭”、“軍有所不擊”、“途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等等,多視點、多方麵、多角度地闡述了因敵變化、隨機應變。
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生搬硬套兵書上用兵規則,不切實際;不肯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具體情況,最終隻能吃敗仗。孫子強調“踐墨隨敵”,敵變我變,隨敵應變,堅決反對那種死抱著計劃不放的僵化、機械、教條主義。指揮員不善變,隻能被動挨打。
隨機應變,也有不同的區別,有的指揮員隻能被動地應對,機械地演變,這不是真正的變。真正的變,應該是相對於對方的更高層次的創新、發展、伐謀,是以變製變,爭取主動。所以,“踐墨隨敵”、“懸權而動”等,所意蘊的都是“靈活”的基本思想,貫穿的是一個“活”字。活則神,僵則死,這是用兵的基本道理,也是孫子兵法的基本精神內核。
商戰使用範例
拒絕陌生行業的誘惑
有句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創業的確是一門大學問,盡管各行各業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但是每個行業之間又有許多區別,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經營之道。所以,創業者切不可盲目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在這方麵,有許多血的教訓值得我們吸取。
張氏家族是東南亞一帶有名的顯赫家族,在香港的華人、洋人貿易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博彩業大王張先生就出生在這樣的豪門世家裏。其祖伯父是東南亞最富有的華人;父親既是洋行買辦,又是立法局非官方華東三院主席;另外,他的伯父和叔叔大多都是買辦出身。而且,他們既通中文又精通英文的優勢,無人可比。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顯赫的家族,卻栽在了股票市場上。張先生的叔父張世明因無法償還債務,飲彈自殺;長兄張世達患上了精神病,服下大量的安眠藥後長眠不起;其他人也拋妻別子,亡命他鄉。
是什麽原因造成張家家破人亡的呢?
一天,在怡和洋行做買辦的張世明,進入大班辦公室時,發現地上有一封未封口的信,他好奇地揀起瞄了一眼。原來正好是一個買入股票的信息。張世明早對股票的神奇有所耳聞,但是自己從來沒有炒過股。他早就幻想著能一夜暴富,不再打工。驚喜之餘,張世明急忙回去與兄弟們商量,決定立刻貸款並傾其所有家產購入信息上提示的股票。
誰知,當張氏家族傾其所有將全部資產投向那隻股票後,該股票的價格演出了“高台跳水”的一幕,一路狂跌,一直跌得張家家破人亡。
原來這是怡和大班故意玩的一出把戲。他們想拋出手裏的股票,又發愁中小投資者沒有巨額資金來接盤,於是操縱股價,先高後拋。雖然張家上下都是非常聰明的人,但張世明弟兄對股票生意是外行,哪裏能識破這其中的詭計。
一個本來家業興旺的大戶頃刻之間家破人亡。
雖然有的陌生行業看起來利潤大,但是對於不懂行的人來說,涉足就意味著風險。所以,無論致富還是創業,都要慎之又慎。
俗話說:做熟不做生,熟門熟路好賺錢。雖然經商中難免遇到陷阱,但如果是懂行的人,則受騙的可能會大大降低。因此,創業者選擇自己的行業時,一定要考慮自身的情況,萬不可冒冒失失,一頭紮進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而不能自拔。畢竟,選擇熟悉的行業是賺錢的一個好開端。因為在最熟悉的領域才能鋪下你的第一塊金磚。
處世使用範例
知變善變
孫子強調“踐墨隨敵”,旨在告誡世人見機行事,靈活多變,變化莫測,出神入化,智高一籌,棋勝一著。隻有知變善變,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戰無不勝。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權智》講述了北宋曹瑋為渭州知州時的一個細節。
曹瑋為人穩健,遇事從容,有一天,他在各位將官的陪同下大宴賓客,吃完飯,正想與賓客下棋娛樂時,一名士兵慌慌張張跑進來大聲報告說:“大事不好,有好多士兵叛逃到西夏那邊去了。”聽到這一消息,眾將官和賓客麵麵相覷,一片驚惶,曹瑋一向以治軍嚴明著稱,怎麽會發生這種事呢?情勢還會怎樣呢?
曹瑋自己也暗吃一驚,但他深知自己身為主帥,如果此時舉止驚慌失措,不但會危及自己的治軍威望,而且有可能動搖軍心,後果不堪設想。眼下之計,隻有先穩住眾人之心,過後再作處理。於是,他急忙止住士兵的話,故意壓低聲音說:“不要聲張,那些人都是我暗中派過去的。”
宴席散後,人多嘴雜,曹瑋的話很快就傳到西夏人那裏。他們如獲至寶,果然相信凡逃亡去的宋營士兵都是奸細,立即一個不留全給殺了,並把這些人的頭顱拋到了宋朝的邊境內。曹瑋的一句話,既安撫了軍心,又殺掉了叛逆,還製止了宋兵的叛逃,真可謂一箭三雕。
遇到突發事故,與其緊張驚慌,不知所措,不如保持內心鎮定,讓自己頭腦和情緒冷靜下來,隨機應變。其實,不少時候,有些突發事情隻是過渡性質,不需要做出行動上的反應。雖然一時讓人虛驚一場,過後卻是一去無痕。不少時候,還可能是人為製造的突發事件,意在攪亂你的心神或計劃,妄圖渾水摸魚。如果你倉促應對,或心神不寧,自亂陣腳,做出錯誤的決策或反應,正好中了對方的圈套。
麵對不同的戰地,不同的戰況,士卒會出現不同的反應。為將必須認識,進而利用這些心理,激發士氣,使士兵勇往直前,不畏不懼。
孫武將戰地分為九類,各有優劣,並指出了怎樣處理這些地形。
不但要選擇好自己的戰地,也要學會分析敵軍的戰地。
孫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而整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知‘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舉動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誌;“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於順佯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裏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子,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譯文
孫子說:依照用兵的法則,戰地可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九類。諸侯在本國境內與敵作戰的地區是“散地”;在進入敵境不深的地區是“輕地”;我軍先占領對我有利,敵軍先占領對敵軍有利的險要地區是“爭地”;我軍可以去,敵軍可以來的地區,是“交地”;三麵連接鄰國,先到就可以得到諸侯各國援助的地區,是“衢地”;深入敵境,越過許多敵國城邑的地區是“重地”;行進於山林、險阻、沼澤,凡是道路難於通行的地區,是“圮地”;進入的道路狹隘,退出的道路迂回,敵軍能夠以其少數兵力擊敗我眾多兵力的地區,是“圍地”;迅速奮勇作戰則能生存,不迅速奮戰就會被消滅的地區,是“死地”。
因此,在“散地”不要作戰,在“輕地”務要深入,不宜停留;遇“爭地”不宜在被動情況下進攻,延誤時機;在“交地”則各部隊的互相聯係,不可斷絕,以防敵人截擊;在“衢地”則應結交各國諸侯;在“重地”則應奪取物資,就地補給;在“圮地”就要迅速通過;在“圍地”就要巧設計謀;在“死地”要奮勇作戰、死中求生。
所謂古代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使敵人前後無法相顧及,大部隊和小部隊無法相依靠,官兵無法相救援,上下隔斷,不能協調,兵卒潰散難以集中,與敵交戰陣形也不整齊。敵人雖驚擾,也要看有利就行動,不利就停止。試問:“敵軍人數眾多、陣勢嚴整地向我軍進發,用什麽辦法對付它呢?”回答是:“先奪取敵人要害,這樣,敵人就會被迫聽從我的擺布了。”
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
大凡對敵國進攻作戰,其規律是:越深入敵境,軍心就越專一,敵軍就越不易取勝;在富饒的地區奪取糧草,保障全軍能有充足的糧食;注意休整部隊使其不疲勞,提高士氣積蓄力量,用兵作戰,巧設計謀,使敵人無法判斷。把部隊置於無路可走的境地,雖死也不會敗退。既然死都不怕,官兵就都能盡力而戰了。士卒深陷危險境地,就無所畏懼,無路可走,軍心就能穩固。深入敵國,軍隊就團結,人心專一而不渙散。迫不得已時,就會拚死戰鬥。因此,這種條件下的軍隊,不待整治就能加強戒備,不待苛求就能完成任務,不待約束就能親近相助,不須申令就能遵守紀律。禁止妖神迷信,消除疑慮謠言,即使戰死也不逃避。我軍士兵沒有多餘的錢財,並不是厭惡財物;沒有人貪生怕死,他們並不是厭惡生命。作戰命令頒布的時候,士兵們坐著淚水沾濕了衣襟,躺著淚流滿麵。把軍隊置於無路可走的危地,就會像專諸、曹劌一樣勇敢。
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使部隊像“率然”一樣。“率然”是常山的一種蛇,打它的頭,尾巴就過來救應,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應;打它的身子,頭尾就都來救應。試問:“軍隊可以使它像‘率然’一樣嗎?”回答是:“可以”。吳國人和越國人曆來是互相仇恨,他們同船渡河,遇到大風,也能互相救援,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一樣。因此,以縛住戰馬,掩埋車輪的辦法來穩定軍心,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隊上下齊心協力勇敢如一人,這是軍隊組織管理的方法問題;使強者弱者都能發揮作用,這是恰當地利用地形。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能使全軍攜手如一人那樣,這是因為形勢迫使他不得不這樣。
統率軍隊,要沉著冷靜,幽深莫測,公正嚴明,使人不敢觸犯。要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們對軍事行動毫無所知。變更作戰部署,改變原來計劃,使人們無法識破其用意;駐軍常改駐地,迂回行進,使人們無法推斷所思慮的策略。將帥與士兵約期出戰,如同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不能後退;將帥與士卒深入諸侯國內,所出機謀,使之必能取勝。對待士卒如同驅趕羊群一樣,趕過去,趕過來,使他們不知要到哪裏去。聚集全軍,把他們投入危險的境地,使他們拚死奮戰,這便是統率軍隊的要務。九種地形的不同地勢采取不同的行動方針,適應情況掌握攻防進退的利害得失,以及官兵上下的不同心理,這些都是不能不認真審察和仔細研究的。
大凡進攻敵國作戰的原則是:進入敵境越深,軍心愈穩定專一;進入得淺,軍心就容易散漫。離開本國進入敵國作戰的地區,叫做“絕地”;四通八達於旁國的地區叫“衢地”;進入敵國縱深的地區叫“重地”;進入敵境淺近的地區叫“輕地”;後險固前阻狹的地區叫“圍地”,無路可走的地區叫“死地”。因此,在“散地”,我就要統一全軍的意誌堅守;在“輕地”,我就要使部隊陣營緊密相連接;遇“爭地”,我就要迅速迂回到敵後,做到後人發、先人至;在“交地”,我就要謹慎防守;在“衢地”,我就要鞏固與鄰國的結交;在“重地”,我就要保證軍糧的供應;在“圮地”,我就要迅速通過這條路;在“圍地”,我就要堵塞缺口;在“死地”,我就要昭示士卒有死戰的決心。所以,軍事上的情勢、士兵的心情狀態就是:被包圍就會協力抵抗,迫不得已就要拚死戰鬥,陷入危險的境地,就會聽從指揮。
因此不了解諸侯各國的戰略動向,就不能與他們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湖沼等地形,就不能行軍;不使用向導,就不能得到地利。這幾方麵,有一方麵不了解,就不能算是“霸王”軍隊。凡是“霸王”的軍隊,進攻大國,能使其軍民不得會聚;兵威淩壓敵國,就能使同其結交的國家不得前來相合援救。所以,不必爭著同天下的諸侯國結交,也不必在別的諸侯國培植自己的權勢,隻要伸展自己的戰略意圖、兵威淩壓敵國,那麽,敵國的城池就可以奪取,國家就可以毀滅。施行超出常規的獎賞,頒布打破常規的號令,指揮全軍如同指揮一個人。驅使士卒執行戰鬥任務,而不說明意圖,隻告訴他們有利的條件,不告訴其中有什麽危害。把士卒投入“危地”,然後人皆為戰才能轉危為安;把士卒陷入“死地”然後人皆奮勇才能轉死為生。軍隊陷入危險的境地,然後才能力爭勝利。
所以,指揮作戰,在於假裝順從敵人心意,謹慎觀察敵人的戰略意圖,集中兵力於主攻方向。即使出兵千裏,也可擒殺敵將,這就是所謂用巧妙的方法取得成功。因此,當決定戰爭行動之日,就要封鎖關口,銷毀憑證,禁止與敵國使節往來。在廟堂秘密謀劃,作出戰略決策嚴責軍機不可外泄。一旦發現敵人有隙可乘,就要迅速乘機進入。首先要奪取戰略要地,但不要與敵人約期決戰。破除陳規,敵變我變,靈活掌握作戰行動,以求戰爭的勝利。所以,戰爭開始要像處子一樣沉靜,以示其弱,使敵人放鬆戒備,開啟可攻之門;戰爭展開之後要像脫逃的野兔一樣迅速行動,使敵人來不及抵抗。
兵法精粹
九種戰略地形
根據用兵原則,戰地可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九大類。
在自己國土內與敵作戰,這樣的地區叫做“散地”。進入敵人國境不深的地區,叫做“輕地”。誰先占領對誰有利,這種兵家必爭之地,叫做“爭地”。我軍可以去,敵軍也可以來的地區,叫做“交地”。土地與二三諸侯國接壤,先到者可以結交鄰近諸侯,並可以得援助,這樣的地區,叫做“衢地”。深入敵人國境,已越過許多敵城邑,這樣的地區,叫做“重地”。山林、險阻、沼澤等難以通過的地區,叫做“圮地”。進入的途徑狹隘,出來的道路迂遠,敵人能夠以寡擊眾製服我軍,這樣的地區,叫做“圍地”。迅速決戰就能生存,否則就會被消滅,這樣的地區,叫做“死地”。
在散地不宜決戰;在輕地則應迅速前進,不宜停止;遇爭地應先占領,如果敵人已先占領,不可強攻;在交地宜時時保持各軍之間的聯絡,不要被敵斷絕;在衢地則結交鄰邦;在重地應奪取敵人物資,就地補給;在圮地,應盡快通過;在圍地,應運用謀略脫困;在死地,則應奮力作戰,死裏求生。
自古以來,善於用兵的將領,能使敵人的前鋒與後衛不能互助呼應,大部隊和小部隊之間無法互相協力,官兵之間不能互相救援,上級與下級之間無法聯絡,士卒潰散,無法聚集,即使聚集,也無法行動一致。總之,有利才行動,不利就停止不動。
試問:敵軍如果人數眾多,並以嚴整的陣容向我進攻,怎麽辦?答案是,先攻擊敵人最在乎的要害之處,就能使敵人受製於我。用兵之道首在迅速——讓對手措手不及,從他們意想不到的道路,攻向其未加戒備的地方。
深入敵境之後
進入敵國作戰的原則是:越深入敵境,軍心鬥誌越專一,敵人越無法勝我;進入敵境後,必須在富饒的地區奪取糧食,使軍旅吃得飽;注意休養士卒,不要使他們過於勞累,這樣才能提高士氣,積蓄體力;用兵要巧設其謀,令敵無法預料;將部隊置之死地,士兵寧死也不後退,連死都不怕,必能盡力作戰。因為士卒深入險境,反而無所謂,無路可走,反而軍心穩固;深入敵國之地,精神就能集中而不渙散,走投無路時,就會拚死搏鬥。
這樣的軍隊,不待督促就知警惕戒慎,不需要求,就知盡忠職守,不用約束,就知親愛團結,不必下令,就知信守服從。此外,更應禁止迷信,掃除謠言,這樣全軍便能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我軍士卒沒有積蓄財貨,並非不愛財貨;不怕死,並非不想活。當作戰命令下達時,士兵無不淚流滿麵,一片悲憤,此時把他們置於無路可退的境地,個個就會像專諸、曹劌一樣勇敢。
善於用兵者,就像“率然”一樣。“率然”是常山地方的蛇,打它頭部,它的尾巴就來救;打它的尾部,它的頭部就來救像;打它中間,它的頭尾就同時來救。
試問:“用兵可以像率然這種蛇一樣嗎?”答案是:“可以”。例如,吳國人與越國人本為世仇,當他們突然遇到風浪時,也能同舟共濟像左右手般互相救援。
因此,為使士兵行動一致,將馬拴在一起將車輪埋起來,還是不可靠。要讓士兵勇敢齊一,有賴指揮得法;要讓強者和弱者都能發揮戰力,有賴善用地利。善於用兵的將領,指揮大軍好像差遣一個人那麽容易,那是因為把士卒置之於死地,使他們不得不戰。
戰場心態
將軍的處事修養,必須做到寧靜沉著,深思遠慮;必須公正無私,嚴肅不亂,同時要蒙蔽士兵的耳目,使他對作戰機密無所知;也要改變計劃,更動計謀,使他人無法探知意圖;此外還要改變駐地,行軍時故意迂回,使人難以意料。
當將帥率領士卒到預期的地點,突然下令作戰,就好像登高而抽去梯子般,使他們有進無退,抱定必死的決心。當將帥率軍深入敵國,必須像發射弓箭般,使他們一往直前。又像趕牛車一樣,趕過來,趕過去,士卒根本不曉得要到哪裏去,總之,集結大軍投入危險的戰場,是將軍的責任。根據地形變地,采取不同的運動方針,進退屈伸的利害關係,以及士卒的心理狀態,都是身為將帥者不能不考慮的。
戰場地形
戰場地形不外乎下述六種:
絕地——戰地與本國隔絕的地區,即深入敵境。
衢地——四通八達的地區。
重地——深入國境。
輕地——初入國境。
圍地——前有隘口,後有峻嶺。
死地——無處可逃的地區。
在散地,要使士卒戰誌專一;在輕地要使部隊密切聯係;在爭地要迅速迂回到敵人側背;在交地,要謹慎防守;在衢地要加強外交;在重地,要注意補給;在圮地,要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堵塞缺口;在死地,要表示必死的決心。士兵的心理是,被包圍時就會盡力抵抗敵人,不得已時就拚死戰鬥,為形勢所迫時,就會聽從指揮行動。
不了解其他諸侯國的政策,就不能與之結交;不熟悉山林、沼澤等地形,不能行軍;不利用向導,就不能得到地利。以上三者缺其中一項都不能成為軍事霸主。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軍事霸主一旦攻伐大國,可使該國軍民來不及動員;以強大威勢施加於敵國,可使他國不敢與其結交。因此,不爭取友邦與盟國,又不知培養深通權謀之士,隻憑一己之私,以威勢侵略他國,則本身將有城破國毀的危機。
帶兵時,若能破格獎賞士卒,或頒布打破常規的法令,指揮全軍能像使喚一個人一樣。命令士卒做事,不必告訴他們為什麽,差遣士卒隻需告訴他們有利的一麵,不必告訴他們有害的一麵。
把軍隊投入有敗亡之虞的地方,反而得以生存,這是因為士卒身陷危險境地,常一鼓作氣,轉敗為勝。所以指揮作戰,必須佯裝順從敵人的意圖,一旦有機可乘,便集中優勢軍力指向敵軍某一處,長驅千裏,擒殺敵將,這就是所謂巧於作戰以取勝。
因此,當軍事行動開始後,就應該封鎖關口、毀壞信符、禁止通行,不通來使。並且反複計議,研究作戰計劃。隻要敵人有隙可乘,我軍就立刻乘虛而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敵人最重要的地點,不要讓敵人得知我方預定進攻的日期,需根據敵情修正作戰計劃。作戰之初,要像處子一樣沉靜,不動聲色;敵人戒備放鬆後,要像脫逃的兔子般行動迅速,使敵人措手不及。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兵家使用範例
司馬懿不為諸葛亮所動
“動”,行動,這裏指作戰。“止”,即不戰。
《孫子兵法》中多處談到“利”,十三篇兵法中共計有五十一個“利”字。“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是孫子“利動”思想的名言。
戰場上,敵對雙方部署用兵,往往都是以“利”為基本著眼點的。孫武在闡發這個用兵原則時首先提出了動與止的前提條件。即:使敵人前後不能互相策應;大部隊與小部隊之間不能互相依靠和協同;主力部隊和非主力部隊之間不能相互救援,部隊建製被打亂,上下失去聯係,無法收攏和集中;士卒分散難於集中,對陣交戰陣形也不整齊。隻有在此有利的態勢下,才能致敵用勢,戰而勝之。否則,就必須待機另謀勝敵之法。
公元231年,諸葛亮五出祁山,率軍到達眉縣(今陝西郿北),然後進駐五丈原。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靠渭水構築營壘防守。魏蜀軍相持了百餘天。諸葛亮多次挑戰,甚至送給他一些婦女的衣服侮辱他,但司馬懿仍不為之所動。他認為,蜀軍遠道而來,糧草運輸困難,不能持久作戰,這是其不“利”。而魏軍糧草充足,以逸待勞,這是我之“利”。隻要以“利”動之,堅守不戰,以守為攻,蜀軍會不戰自退。後來蜀軍漸不能支,果然被迫撤軍。這個例子說明,“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確實是有效的製敵謀略。
古今作戰,兩軍都是以“利”伐謀,從勝而終。以“利”伐謀,其動止都是以“利”為目的。有的情況下,為了在戰場上奪得“大利”,有時還會放棄眼前的“小利”,假癡不癲,順佯敵意,爾後從利而動,獲得較大的勝利。
商戰使用範例
薄利多銷
“合於利而動”,從經濟學角度闡述,它反映了企業經營的本質是為了追求利潤。也就是說企業的一切行為都是因利而動,這不僅是企業的本質,同樣也是衡量企業行為的根本準則。
經商買賣雙方,雖非敵我關係,但賣方要想讓買方來購買商品,如能“以利誘之”,引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也不失為經商不可缺的一種策略。
價格,它是推動商品銷售的杠杆。在競爭對手之間,在質量、功能相同的情況下,誰的商品價格低,誰就有可能在較大範圍內占有市場。
德國頭號零售企業阿爾迪公司製勝的訣竅,就是薄利多銷。他們提出的口號是:保證出售的商品最低價。顧客如發現同樣的商品在別的商店價格更低,即馬上將差額退還顧客,並給予獎勵。這使得阿爾迪商店都門庭若市,生意興隆,不久,“阿爾迪”聲名鵲起,家喻戶曉。誰都知道“阿爾迪”是最便宜的商店。
正因為他們運用了“以利誘之”的銷售策略,使這家公司贏得了德國零售業的冠軍,阿爾迪商店因此也遍布歐美。
處世使用範例
利導思維
孫子“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這句“利動”思想的名言,若引申到人生,其意義就得到了拓展、深化,它更多的是給人一種向上的、陽光的思維。
人的思維有利導思維和弊導思維之分。所謂利導思維就是遇到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把思考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麵,即從積極美好的方麵去想。所謂弊導思維就是凡事往壞的方麵想。
有一位盲人,性格十分開朗,生活十分愉快。有人問他“作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嗎?”盲人笑著回答:“我痛苦什麽呢?和聾子相比我能聽見聲音,和啞巴相比,我能說話;和下肢癱瘓的人相比,我能行走。”眼睛瞎了,卻不覺得絲毫痛苦,這就是由於他調整了比較的對象和方法,凡事從有利於自己的方麵思考。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東西不同。同樣一件事情,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就會有迥然不同的結果。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既可以從正麵理解,也可以從反麵理解。從辯證法的觀點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壞事。好事中潛伏著壞的因素,壞事中包含著好的成分。正如老子所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就要求我們在觀察和思考問題時,把一切思考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麵,從不利的事情中尋找美好,提取美好,放大美好。這樣不僅能使自己在不利的境遇下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激勵自己克服困難,戰勝挫折,而且也有益於身心健康。
學會利導思維,不隻是一個思考的技巧問題,還涉及人的心態,人的性格和人的生活態度。一個人性格開朗、樂觀向上、心情舒暢,往往就能正確麵對現實、正視事實,能夠協調和控製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遇事從積極和美好的方麵考慮問題。反之,一個人如果心胸狹窄、自慚形穢、缺乏自信,甚至悲觀絕望,往往容易陷入弊導思維的泥坑不能自拔,甚至會導致自我傷害、自我折壽。我們學會利導思維,就要掌握唯物論和辯證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兵家使用範例
兵貴神速
這是孫子闡述突然襲擊思想的一段名言。“主速”,意為重在迅速。“虞”,料想、意料。“戒”,防備、警戒。
孫子主張“兵之情主速”,即自己的行軍、攻擊都使敵人意料不到,從而造成敵國強大的心理壓力,使敵人來不及防範,在敵人倉促應戰的情況下,我軍自然勝券在握。
公元207年,郭嘉向曹操建議,乘著北方胡人的力量還很弱小,應該盡快征服,以擴大地盤。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決定遠征千裏,襲擊烏丸。曹操率領軍隊到達易縣時,郭嘉說:“‘兵貴神速’,今於千裏之外去襲擊敵人,笨重裝備過多,難以取得勝利,況且容易暴露,敵人知道後,必然加強戒備,不如輕裝晝夜兼程,出其不意。”曹操覺得有理,就命令部隊放棄笨重物資,輕裝疾進,秘密通達盧龍塞,直搗單於庭。胡人根本沒有想到千裏之外的魏軍會突然殺來,因此毫無準備,一片驚慌,倉皇應戰,不堪一擊,很快被打敗。曹操從此解除了北部後方的威脅,形成了有利的戰略布局,可以全力與孫權、劉表抗爭,為統一天下,設下了漂亮的一招伏棋。
公元1636年8月,清軍大舉南犯。明廷料想清軍可能會西進山西,然後以山西為據點再向北京進發,於是調集兵力加強對紫荊關至固關一線的防守。不料,清軍卻由延慶南下,直入居庸關,占領昌平,經沙河、清河直逼北京。明廷急調山西、山東等地明軍馳援。不料清軍又避開北京,攻占了文安、水清,至雄縣後又回攻香河、順義、懷柔等城。然後又伺機攻下密雲、平穀地區,從而為徹底攻克北京鋪平了道路。清軍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連攻下北京周圍十幾座城池,令北京陷入重重包圍之中。原因何在?其實很簡單,明廷疏於對北京周邊地區的防守,而清軍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攻其所不戒”,與明軍打起了遊擊戰,所以才連戰連勝,攻無不克。
商戰使用範例
抓住信息搞出特色
信息來源於的第一線,作為先鋒的利刃——銷售員,關係到整個戰局的興衰存亡,一定要重視銷售員的一手資料,在得到大量信息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整合。
1做旺淡季市場
俗語說得好:“沒有不景氣,隻有不爭氣。”很多企業商品的銷售業績在淡季一落千丈,不是因為企業商品銷售不出去,而是因為淡季的思想在作怪。一到淡季,企業就認為目標客戶暫時不再需要商品了,企業無論怎麽努力商品也無法銷售出去,所以促銷活動不搞了,市場開發力度也減少了,客戶拜訪也免了。經營戰略僵化了,這樣做的結果直接導致銷售業績的降低,而企業卻把它歸結為銷售淡季來臨的原因,結果是下一個淡季到來時企業愈加不努力,如此陷入一個“淡季”無銷售的惡性循環之中。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說過:“沒有淡季的市場,隻有淡季的思想”。所以企業要想在淡季提升業績,首先要改變企業經營的理念,樹立“銷售無淡季”的意識。
2抓住特色搞活市場
深圳市新開了一家“幽默飯店”,客戶一進店,就會聽到錄音機裏播放的笑話、相聲、小品,服務員每上一道菜都奉送一張寫有幽默故事或笑話的小卡片,供進餐者欣賞,稱為“幽默佐餐”。這家飯店開張大吉,客戶盈門。無獨有偶,上海延安東路一家餃子館,別出心裁推出了頗具特色的“導食”服務,每上一碗餃子,“導食”小姐都要為客戶講一則饒有風趣的“典故”,逗得食者都願先吃為快,餃子館生意非常興旺。“幽默飯店”與“逗樂餃子”的成功就在於“特色”二字,商品有個性是一種有效的競爭手段,而特色經營能抓住客戶的好奇心,激發購買欲,效果極佳。
3轉嫁風險
(1)企業在淡季來臨之時,一定要注重與客戶的溝通交流,對老客戶做好前期的銷售結算和後續的服務工作,對客戶的返利或獎金等做好清算,避免客戶對企業產生懷疑,同時要做好後續銷售服務工作,淡季客戶的要貨量一般較小,企業應不分大小,一律同樣對待,做好送貨服務。
(2)通過與小經銷商的溝通和促銷手段來吸引其進行備貨。對小經銷商來講,資金一般是其發展的最大約束,企業可通過與其溝通,宣揚在淡季備貨存在的價格優勢,並可以通過各種獎勵手段刺激小經銷商進行備貨。
4抓住市場空白
抓住市場空白也就是發現別人不做的生意,這樣就可以在商戰中不戰而勝。目前,家政保姆這行非常火,曾經有位年輕人跑遍了所有的中介所,都沒有找到願意護理老人的保姆。最後,一位鄰居毛遂自薦當了保姆,月薪600元。半個月之後,有人來求她去護理另外一位癱瘓老人,月薪也是600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能辦一個小型的老人護理院,也是很有市場的,既解決了老人的照顧問題,又能吸收閑散勞動力,這是非常可行的辦法。
5加強對銷售員的激勵
銷售員是企業做市場的主體,淡季的到來,業務量的驟減往往使很多銷售員缺乏工作熱情,產生懶惰心理,沒有精神去開拓市場。企業若想在淡季提升業績,必須加大對銷售員的激勵,刺激其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這樣不僅可以提升銷售業績,還可以尋找新客戶,同時拉住銷售員的心,可謂“一石三鳥”。
6信息就是money
現在是信息時代,誰獲得了信息,就占據了先機,所以說信息就是金錢。一名從柴油機廠下崗的采購人員到處找工作,卻沒找到合適的事做。一個偶然的機會,當他得知山區因為缺電人們看不到電視時,便組織了一批專供發電用的小型柴油機運到山區銷售,最終自己致富了。
7促銷體現對消費者的關懷
促銷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利潤,同時也是企業回報客戶的一個很好的方式,淡季的價格優勢是吸引眾多消費者和經銷商的一大因素,打折、買贈、提高商品附加值等做法可吸引眾多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另外對一些選擇淡季備貨的經銷商來講,價格因素是其冒著風險進行備貨的主要原因。如羽絨服在冬季是旺銷,夏季就進入了銷售淡季。企業就針對夏、冬兩季的銷售情況,通過廣告向消費者傳播“羽絨服反季大熱銷,經濟實惠、好禮多多”,經過一係列的廣告宣傳,改變人們冬季買羽絨服的習慣,有力地促進了商品的銷售。
處世使用範例
冒險迅速做出決定
孫子說的“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也是人生戰場的進攻要則。
許多事應該有勇氣和決心去爭取。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時常並不是對這問題的本身不能理解,而是被枝節問題所困擾,我們太容易被周圍人們的閑言碎語所動搖,太容易瞻前顧後,患得患失,以至於給外來的力量一種可以左右我們的機會。誰都可以在我們搖晃不定的天平上放上一個砝碼,隨時都有人可以使我們變卦,結果弄得別人都是對的,自己卻沒有主意,這真是成功途中的大障礙。
要想沒有這種障礙,自然得先訓練自己對事理的判斷能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訓練自己在判斷之後,堅定、勇敢、有自信地去把這個判斷付諸實施的能力。
對一個堅決朝目標走著的人,別人一定會為他讓路。而對一個躊躇不前、走走停停的人,別人一定會搶到他前麵去。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我們應決心朝著既定的方向走去,越直接越好,一定要堅決地信賴自己。威廉·沃特說:“如果一個人永遠徘徊於兩件事之間,對自己先做哪一件猶豫不決,他將會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個人原本做了決定,但在聽到自己朋友的反對意見時猶豫動搖、舉棋不定,那麽,這樣的人肯定是個性軟弱、沒有主見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隻能是一無所成,無論是舉足輕重的大事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他不是在一切事情上積極進取,而是寧願在原地踏步,或者說幹脆是倒退。古羅馬詩人盧坎描寫了一種具有愷撒式堅忍不拔精神的人,實際上,也隻有這種人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這種人首先會聰明地請教別人,與別人進行商議,然後果斷地決策,再以毫不妥協的勇氣來執行他的決策和意誌,他從來不會被那些使得小人物們愁眉苦臉、望而卻步的困難所嚇倒——這樣的人在任何一個行列裏都會出類拔萃、鶴立雞群。
因為拿不定主意而搖擺不定的人,無論他其他方麵多麽強大,在生命的競賽中,總是容易被那些堅定的人擠到一邊,因為後者想做什麽,立刻去做。可以這樣說,擁有最睿智的頭腦不如擁有果敢的判斷力。
成千上萬的人在競爭中潰敗而歸,僅僅因為耽擱和延誤。而數不勝數的成功者因為在關鍵時刻冒著巨大風險,迅速做出決定,創造了財富。
智者說:“使一個人形成果斷決策的個性,是生命成長中道德和意誌訓練方麵最重要的工作。”
“果斷決策的習慣對我們非常重要,以至於經常要準備冒險做出不成熟的判斷或采取不利行動。對一個人來說,偶爾做出錯誤的決定,總比從不做決定要好。”
有一個父親想用金錢買回在戰場上被敵軍俘虜的兩個兒子。這個父親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筆贖金來救兒子。但他被告知,隻能以這種方式救回一個兒子,他必須選擇放棄哪一個。
這個慈愛而飽受折磨的父親,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但是在這個緊要關頭,他無法決定救哪一個孩子、犧牲哪一個。這樣,就在他猶豫徘徊而難以做決定的時候,他的兩個兒子都被處決了。
快速決策和異常大膽使許多成功人士渡過了危機和難關,而關鍵時刻的優柔寡斷幾乎隻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兵家使用範例
各部隊之間相互配合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這是孫子使用的一個比喻手法,在這句話後麵,孫子說出率然蛇的生理特征:“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別具一格地以率然蛇比喻作戰部署的協同配合,令人耳目一新。
管理部隊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將帥要使軍隊能夠協調一致,形成整體的作戰指導思想。孫子認為,作戰是兩軍集體力量的較量,而不是個體之間的鬥勇角力。這種“治眾”、“鬥眾”的指揮藝術,需要具備統軍禦眾的才能,指揮三軍像指揮一個人一樣,使各部隊之間,能夠相互策應,相互配合,相互救援,像“率然”一樣首尾相顧,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在古戰場上,盡管用兵比較簡單(如麵對麵的拚殺),戰場也比較單一(如平原、山地或水上),但仍離不開協調的作用,像孫子講的“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也是協調的一般手段和作用。實際上,早在孫子之前,協調就已廣泛地運用於戰場了,有的還達到了比較複雜的程度,如“布陣”,就是一種較高的協調藝術。
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戰場規模的擴大,戰爭複雜程度的提高,對協調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海、陸、空軍的發展,艦艇、飛機、坦克等廣泛運用於戰場,戰爭的分工越來越細,協調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理論——即三軍協同作戰的理論,從而給戰爭以有力的影響和指導,並將孫子的這一思想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毛澤東是一位有遠見的戰略家。他高瞻遠矚,胸懷全局,運籌帷幄,善於從戰略高度發揮協調的作用,使處於各方位的共產黨軍隊形成整體的合力,協調一致地打擊敵人。例如在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時,毛澤東運籌的“三軍配合,兩翼牽製”的部署,就是這方麵的一個成功之作。1947年6月,為實現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意圖,毛澤東首先確定劉鄧大軍從南線中央敵人的薄弱部位突破,爾後向大別山挺進;隨後又及時決定以陳謝、陳粟兩路大軍分別向豫、鄂、陝和豫、皖、蘇邊區挺進,以牽製和調動尾追劉鄧大軍之敵;並與劉鄧大軍在中原地區以“品”字形的布勢展開,三軍配合,協同作用,經略中原。同時還批示西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東線兵團,分別在陝北和山東戰場上鉗製敵人的主力,掩護三軍在中原的展開。此外,毛澤東還批示晉、冀、魯、豫、晉察冀和東北戰場的共產黨軍隊,積極發動攻勢,從戰略上策應三路大軍轉入外線作戰。這樣就形成了“中央突破,三軍挺進,兩翼鉗製,內外線配合”的戰略態勢,從而有效地鉗製、調動、分散了敵人,迫使敵人疲於奔命,顧此失彼,保證了共產黨軍隊戰略目的實現,使敵軍完全陷入被動境地。由此可見,毛澤東協調藝術之高超。
協同,更是現代戰爭最基本的特征,一般情況下,現代高技術戰爭最突出的問題是要形成一個“合力”,這個“合力”是由諸兵種參加的,通過大規模、大範圍、全過程的協同作戰,靠總體威力戰勝對方。例如,美國的“空地一體戰”理論,就是建立在大縱深、全方位、高立體的作戰原則基礎上的,作戰時,必須動用陸、海、空的一切手段,使戰爭的力量在廣闊的空間形成多網點的布局,並做到各兵種的優化組合,各種武器裝備的合理搭配,各種技術的科學運用等。同時,還要使各種力量機動自由,反應迅速,互相支援,互相配合,從而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力量整體,一個“打不垮、衝不散、置敵於死地的鐵拳頭”。而這一切沒有強有力的協同顯然是不行的。
商戰使用範例
企業的生命周期
“率然”蛇能夠協同配合的內在原因是生死與共,是最大的利益(生死利益)的一致。這啟發了我們:在企業裏,要使各項工作達到最大限度的協調配合,就應當讓諸方麵同處共存於生死線上。
張朝陽曾經翻譯過一篇名為《企業的生命周期》的文章:西方人是這樣調侃企業的興衰的。
企業就像一棵樹,樹上攀滿了猴子,每層的枝丫上都有,還有更多的正往上爬。
如有果子,總是頂層的猴子先吃。
當樹上的果子快吃沒時,上麵的猴子就會用枝條打下麵的猴子,以便趕走一些。在揮打中,猴子們紛紛往下一層掉,你擠我,我壓他,一片混亂。樹木的枝條弄斷不少,樹幹也幾乎被折斷,最後大都紛紛掉在地上。至於它們的賠償,就是搖落在樹下的一些果子。
猴子掉下去後,樹的負擔輕了,生活又開始恢複正常。
這個故事寫盡了企業中的世態炎涼。顯然,故事中的這些“猴子”無論是“上麵的”,還是“下麵的”,都各懷私心,都隻想到讓自己吃到果子,而沒有考慮怎樣使樹多長果子。這樣的“猴子”,理所當然要掉到“樹”下去,被“樹”拋棄。
那些隻想自己吃到果子,不能與公司共命運同成長的員工,心中普遍存在兩個錯誤認識:一是認為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是對立的;二是認為個人前途與組織前途沒有關係。事實上,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是統一的。在一個企業裏,利益分配是這樣的:一部分以稅收形式上繳國家,一部分以公益支出形式給了社會,一部分以分紅的形式給了股東,一部分以薪金福利等形式給了員工,一部分留在企業裏作為企業下一步發展所需的公積金。
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之間難免存在著你多我少,或者你少我多的選擇,從某一個時間點上看,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是衝突的。但從一個較長時期來看,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絕對是統一的。這是為什麽呢?你看看那些效益好的企業,員工的收入不是很高嗎?反之,那些效益差的企業,員工的收入不是很微薄嗎?不要太計較一時的你多我少。如果每一個員工都把目光放長遠一點,今天少索取一點,讓企業發展更快,明天獲取的就不會是這一點了,而是許多倍。
處世使用範例
積極融入團隊
在任何一個團隊中都存在競爭。因為人人都有希望、目標和理想,都渴望夢想成真。但對協同作戰的員工來說,與隊友配合比與隊友競爭更為重要,這是卓越員工必須具備的品質。將自己視為團隊整體的一部分,競爭的最高限度是絕不能讓競爭損害到整個團隊的和諧。
團隊成員之間要相互支持,而不能相互拆台。一些員工隻關注自己的利益,而不信任他人,甚至猜疑自己的隊友。其實這是一個態度問題,如果你能善待他人,相互間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協作關係。
作為團隊的一員,遇到事情發生時,你不該想“這樣做,對我有什麽好處”,而應該想“這樣做,對團隊有什麽好處”。這兩個不同的關注點說明你想的是與他人競爭,還是與他人積極配合。羅伯特斯指出:“任何優異的成績都是通過一場相互配合的接力賽取得的,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競爭過程。”如果你關注的是整個團隊的利益,而不是你自己,在需要你做出貢獻的時候,你就會傳出接力棒,而不企圖單槍匹馬地獨自完成整場比賽。隻有保證整體的利益,才能實現個人的利益。
隻有與隊友相互配合,你才能取得驚人的成績,如果隻滿足於單打獨鬥,就會喪失很多成功的機會。無論做什麽事情,隻要能相互協作,就會增加所做事情的價值和效果。因為,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不僅能充分發揮你自己的才能,而且還會激發出隊友的潛能。
翁亞伯特是個具有過人才智的人,他理應在職場上有不錯的表現。不料他很快發現,與人共事成為他生涯發展中最難的課題,因為稍不慎就會使自己與他人失去平衡的關係。並且做到了平衡還不行,還得兼顧辦公室其他的位置,也就是說其他人也得彼此對應平衡。這樣才能和諧,即使衝突發生,也是和諧狀態下的衝突,很快就會恢複平靜。
公司指派他參加肩負特別任務的老虎小組,不料卻成為他痛苦的源頭。他覺得這些組員一直對他不友善,他的創見總是無法得到稱讚,因此產生許多麻煩及挫折。於是他認為,與人共同努力辦一件案子對他並不合適,他若能獨自一個人工作,無論效率或結果都會更好。他的主管梅根卻有不同的看法。她幫他看清了,一個不能與別人共事的人,沒有前途,反之,要出人頭地,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與人相處的能力,缺乏與人相處的能力注定會嚐到失敗的苦果。
於是他生涯的轉折點出現了,在梅根的安排下,他前往密西根大學和在全美大學足球賽中創下239勝3敗的卡維特教練學習如何激勵團隊的訣竅。這些訣竅讓翁亞伯特如夢初醒,終於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最善於平衡各種關係的人。他選擇的集體完成的項目,多是4個人去完成,他是其中一個。有人問他為什麽不是3個人,或者5個人。他說:“3個人要麽各自為政,要麽其中一個人懷疑另兩個人關係最親密,3條心達到一致不容易。5個人更複雜。而4個人,一一對應,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對應的另一條邊。”
翁亞伯特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最大,重要的是找到與自己能力對應的人。關於在辦公室如何積極融入團隊,他總結為:1以真誠的姿態與同事相處
同事有困難時,盡心盡力予以幫助,不要冷眼旁觀;同事征求意見時,不能給人家沒有意義的應答;對方無意冒犯了我們,以無所謂的態度,原諒他。
我們和同事生活、工作在一起,同事在工作中可以帶給我們快樂與滿足。假如沒有人主動跟我們講話,也沒有人向我們談心,我們的工作就會枯燥而沒有意義。
我們要懂得把難免產生的摩擦化解掉。如果同事對我們不理睬,在很多事情上與我們作對,那麽我們自身肯定有問題了。要仔細研究與同事合不來的原因,一定要待人熱情,努力去營造愉快的氣氛,多多研究與人相處的技巧,這是我們事業成敗的關鍵。
2注意保住同事的麵子
人人都愛麵子。在與同事交往中,要注意對方的感受,不要管不住自己的嘴,傷害同事的自尊心,無意中給自己樹敵。
保留對方的麵子,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們要考慮到這個問題。有些人會在眾人麵前指責他人,不去考慮是否會傷別人的自尊心。我們隻要多考慮一下,為他人也想一下,就可以緩解一些不愉快。
3不要憤怒,更不要報複
當同事們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時,不要憤怒,要冷靜思考,他(她)為什麽那樣做?真誠地嚐試替同事設身處地著想:他(她)是個有信譽的人,這事,我想應該另有原因吧。要用理智來控製情感,如果確實事出有因,你的心情就會平靜;如果真是惡意,也在看清一個人的同時,提高了自己的涵養。
關係到重大的利益時,我們可能會被同事暗箭中傷。但即便這樣,也不要想著對對方進行還擊報複。如果我們跟這樣的人糾纏,結果對我們自己的傷害會更大。沉默一段時間,時間會證明一切的,那樣我們會贏得尊重,贏得更多的朋友。
4稱讚他人,不要嫉妒
同事中會有在事實上,抑或在領導眼中比你強的人,你沒有必要去嫉妒他們,試著去稱讚他們。最後你也許會發現他(她)確實很優秀;和他(她)的關係也越來越好。同時,你也會得到同事們越來越多的稱讚。
5提高警惕,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人的錯誤,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犯的。必須時刻提高警惕。要做一個善於自省的人,時刻注意發現自己的毛病,時刻具有“危機感”。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就會減少對別人的傷害,同時減少自己的麻煩。
6明確和同事的關係
辦公室中人與人是合作關係,不要計較。有小過節,也不要放在心上,同事之間各自收獲的是用自己付出的辛苦和智慧換來的,不存在多少利害關係。不要為了一點可憐的麵子,傷害大家本該平靜的心。多用時間和精力去做些更有意義的事。
7樂於助人,不求回報
要做不拘小節、心寬度大、樂於助人的人。人際來往不是為求回報。做一個熱情洋溢的人,把自己的光芒照耀在周圍每一個人身上。
8相互信任
我們與人在一起做事其實就像是在談戀愛,如果彼此間沒有最基本的信任,不把眼光放長遠一些,那麽就不可能走到一起來。
要在公司內部得到發展,樹立信譽非常重要。要晉升,沒有上司和同行的信任不行。他們需要充分地了解你,才能把你推薦給他人。
9使合作對象感到舒服、自然
真誠使對方感覺如沐春風,真誠是來自我們內心的東西。如果大家都敞開心扉,很多困難便不複存在。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兵家使用範例
將帥的修養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是孫子關於將帥性格修養的一句深富哲理的名言,其中包含著相當豐富的內容。
靜,即沉著冷靜。而且也不是一般的沉靜,必須達到幽深莫測的程度。幽之靜是一種深思熟慮與機智詭詐的“混合物”,是一種深沉、穩重、老練、機警的表現,表麵上看寒若冰霜、冷凝如鐵,實際上,卻翻江倒海、激情澎湃,乍一看古板僵化,實質上聰明、睿智、機警之極。
正,即嚴正,嚴正是嚴肅軍紀,從嚴治軍。戰爭是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同時又是以整體的實力、係統的合力製敵的過程,還取決於民心的向背等。所以,嚴格的紀律,是部隊建設的重要內容,古往今來,一切文明之師,勝利之師,也必將是軍紀嚴明之師,沒有嚴格的紀律隻能是一群烏合之眾,是不可能打勝仗的。但是,嚴格的紀律與指揮員的威嚴是分不開的,有威則令出必行,無威則有令不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企圖在中途島與美國海軍展開決戰,將美軍逐出太平洋,並擬定了作戰計劃。但是,美軍情報機關截獲並破譯了日軍的密碼,然後,針鋒相對地擬定了殲滅日本海軍的行動計劃。正當日美海軍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戰爭部署時,美國芝加哥的一家報紙,不知通過什麽途徑獲得了美國海軍的行動計劃,並將其作為獨家新聞予以刊發。美、日兩國情報機關都大吃一驚,如此嚴重的泄密,其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在驚詫之後又立刻冷靜下來,他認為,如果對這家報紙興師問罪,必然會驚動日本人,日本人立刻就會取消中途島的作戰計劃;更為嚴重的是,日本人一旦警覺,就會對他們自己“密碼”的安全性發生懷疑,倘若日本人“更新”其“密碼”,美國情報機關又隻好從零開始……羅斯福采取的對策是:聽之任之,故作“不知”。羅斯福一裝糊塗,日軍首腦則真的“糊塗”起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美國人是在訛詐,其實他們根本沒有破譯日本的密碼。因此,日本不但沒有中止中途島大戰的計劃,而且連密碼也沒有更換。中途島一戰,日本海軍撞入美軍精心設下的陷阱中,損失慘重。中途島大戰後,日本海軍永遠失去了它在海上的優勢。
商戰使用範例
讓靈魂跟上腳步
王石的作品《讓靈魂跟上腳步》的書名來自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小故事——讓靈魂跟上腳步。不知道,槍口下的猶太人何以有勇氣對隨時可能開槍的納粹士兵說:“不能再快了,靈魂要跟不上了。”然而,哲理總是有讓人難以領悟的角落,難道緩慢的腳步就足以讓靈魂貼緊我們的生命?或許很少有人知道。就像我們無從切身體驗“玄奘之旅”沿途的每一個細節一樣。麵對一路的坎坷與興奮、快樂與感傷,作者王石也不禁在篇末感歎:“當玄奘麵對這些,他在想什麽?他的勇氣、毅力和堅定的信仰,源自何處?我不能告訴你書中記錄了種種疑惑的答案,但如同我開篇所言,這本書能幫我們等等疲憊不堪的靈魂,放慢腳步,讓自己的靈與肉得到片刻的喘息。”
“我們隻能通過遠行,追隨他的行蹤,來感受他的精神……路上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未必與玄奘相關,但卻一脈相承,或者異曲同工,讓我們可以一點點接近玄奘的精神世界。”王石的結語恰到好處,似乎接近著我們久已忘卻的某種東西。沒錯,有時候腳步的倉促會導致靈魂的迷失——無論片刻,還是長久。靈魂的尋找經常比等待更為漫長,短短的1400年又算得了什麽?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些超越生命的追尋,比如信仰,比如活著的意義。從這個角度講,玄奘們前赴後繼的跋涉,與王石們千辛萬苦的追尋都不過是一個腳步等待靈魂的過程。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如果你想問,一生的旅程如何漫長,生命的質地如何堅韌。玄奘的生命似乎是一種最好的詮釋。沒錯,一萬年太久,我們每天都活在倒計時般的奔忙中,俗套的理由太多太多,甚至連關於精神層麵的探討都顯得不夠真誠和務實。還好,庸碌繁忙的間隙,還有些離別讓我們黯然,有些歡聚讓我們快樂。所以,還不麻木,還不麻木的時候就歇一歇,回頭看看,看看來時候的腳印是不是都模糊了,看看自己的靈魂是不是還跟得上。
沒錯,這麽說的確有點矯情。你可以說,就那麽點兒事,不值得。可你讀一讀《讓靈魂跟上腳步》或許能明白我此刻絮叨的這些。甚至不用讀,放在順手的地方,隨手翻翻,你也會突然發現,自己忘掉了太多關於靈魂的問題。有時候忘卻意味著成熟,而麻木意味著穩定。所謂日漸成熟而穩健,似乎意味著我們丟掉了太多輕狂和張揚,甚至丟掉了靈魂中某些靈動的東西。
這不是一本心靈讀物,不是《讀者》,也不是《心靈雞湯》。讀罷此書,你或許會和我一樣,在閱讀中體驗到腳踏實地的“玄奘之旅”,從西安到喀什,到伊斯蘭堡,再到加爾各答;從海拔到地貌,到沿途風光,再到曆史故事,我似乎能理解作者不為此書作序的心情。這樣一次豐富的旅行,又有誰能用隻言片語概括?即使概括了,那種裁枝斷葉的敘述又能說明什麽?我們不能,沒有人可以。當然,我們可以閱讀,甚至在有錢有閑的時候重複這樣一次跋涉,但是現在,此時此刻,我們能讓自己的靈魂沿著漫長的足跡,找到仍然行色匆匆的腳步嗎?
這是千年前那次跋涉的副本,是不顧未來的回憶和探尋。與都市的忙碌截然相反的是,王石們淡定的腳步讓人羨慕。但是如果讀過一些章節,你不難發現,與之對應的是一路狂奔的靈魂。追尋來路的反思和回顧似乎比腳步匆忙許多。是的,這樣的旅行一反常態。可是,隻有這樣的反常才是真正的精神之旅。
當你在吉爾吉斯斯坦聽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詩句,當你在烏茲別克斯坦看到“不信佛法的王及百姓”,當你在阿富汗的喀布爾聽到槍聲,當你見了“麥克馬洪線”隔絕的地帶,當你在加兒各答感受泰戈爾的“良知”和“靈魂”,當你在叢書中經曆一段又一段路上的故事……你的靈魂一定比腳步更亢奮,也更活躍。王石們走過的的確是千年之前的那條取經之路,然而時間的阻斷,足以將印在石板上的足印抹平,長路的兩邊早已是另一番景色,豈止物是人非,就連物恐怕也早已不複當年了。尋訪靈魂的精神旅程也因此充溢著比好奇更可貴的東西——原諒我幹澀的語言難以盡述。
在後記中,王石坦言:“本書取名《讓靈魂跟上腳步》,因為這是一次‘遠行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之旅’。我們一路追隨探訪的玄奘,既是一位探險家,更是一位大德高僧。一路上,我們有陸風車,有良好的補給,有出色的翻譯,遙想孤身徒步的玄奘,越發令人高山仰止。”
“過去的20多年裏,我身處的社會、我所帶領的企業和我自己,都在高速發展變化。我們的速度太快了,腳步遠遠跑在前麵,靈魂跟不上來,整個社會因此變得很浮躁,就像德魯克說的:‘我們大大高估了眼前,卻大大低估了未來’——我本人也不例外。”
一次,重慶大學邀請王石來舉辦了一場講座,講座的內容是:從方法論看萬科的發展。萬科20年在大風大浪中屹立不倒的方法論可以概括為六個字:簡單、透明、規範。王石給人的印象也是一個簡單、透明的王石,襯衣加背帶褲,有點嘶啞的聲音,高昂的精神。
簡單,不做複雜的事,做簡單的事,這說起來容易,在麵對現實與誘惑,人們卻常常犯錯,三九、聯想等企業紛紛掉進多元化的陷阱,三九2003年年底負債98億元,聯想三年規劃流產,撤回pc大本營。而萬科第一個十年也一樣,難以抵擋住誘惑,向工、貿、科、房等多領域發展,致使萬科增長遲緩。萬科的第二個十年,開始“做減法”,從涉足房地產、貿易、零售業、文化多個領域的多元化走向房地產的專業化,將與房地產主業無關的公司都賣掉。“越簡單越好”,簡單化帶來專業化的優勢,集中資源於房地產業,萬科在做“減法”的簡單化之路中實現了增長的“加法”,實現了近年來的高速增長。
因為追求簡單,對於被炒得沸沸揚揚的質疑聲中的mbo,王石認為“mbo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mbo這個領域不好碰,為了不做複雜的事情,他放棄了萬科兩次mbo的機會,放棄了做企業的所有者,而選擇做了一個經營者。
企業總是在不斷犯錯中成長,在經驗教訓中總結,走向成熟,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走向簡單的20年,讓萬科成了中國地產的龍頭企業。第三個10年,萬科繼續“簡單化”,專業化發展,走向精細化。未來10年,萬科“至少以30%的速度發展”,萬科的營業額將達1000億元,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提升至3%的目標。“2007年,萬科的住宅開發量將排在世界第一位”,“2014年,開發量將達到10萬套左右”,“世界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將在中國產生,那就是萬科”。
萬科除了加強專業化、規模化的優勢,在核心技術上打造優勢。從3年前開始,萬科申請了一項項的專利,主要在三個方麵:第一,情景洋房,一種布置的專利;第二,技術專利,建築材料、節點關係等專利;第三,模塊專利,模塊化、標準化生產,“像生產汽車一樣生產房子”。在中國住宅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有戰略性眼光的萬科再次扮演著領跑者的角色,成為推動中國住宅產業化的鏗鏘力量。
簡單的哲學,簡單、積極、樂觀、堅毅的王石,33歲辭去公職來到深圳,從零開始,貨場搬運、司機、出納,賣飼料,從扛75公斤一包重量的麻袋到他扛起資產規模100多億的萬科。王石不但將事業一步步邁上巔峰,對生命極限的挑戰也邁上了8848米的世界第一峰,創造了中國年齡最大的登頂者記錄,創造了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新一代中國企業家。
《讓靈魂跟上腳步》書中提到:“在過去的近30年裏,我們身處的社會、所帶領的企業和我們自己,都在高速發展變化。我們的速度太快了,腳步遠遠跑在前麵,靈魂跟不上來,整個社會因此變得很浮躁,就像德魯克說的:我們大大高估了眼前,卻大大低估了未來。”
他呼籲,我們需要學會自我控製,讓自己慢下來,讓靈魂跟上腳步。
這話有深度。這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新階層”成了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尤其是“新階層”應該怎樣承擔社會責任,越來越需要一種新的價值觀。很多人覺得目前“新階層”發展缺乏的就是一種主流價值觀,而這種意識形態又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沉澱。
王石算是這種新價值觀的踐行者嗎?他是公認的地產界標誌性人物,同時又是一個不斷挑戰公眾想象力的明星,他的博客,他的企業,他的文字,他的極限運動,很大程度上成了這個“新階層”的象征。雖然這個“新階層”正在慢慢形成,但是王石的言行有可能會在某種意義上推動這種價值觀的形成。也可以說,這個階層的靈魂正慢慢地跟上腳步。
其實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把王石當偶像的原因無外乎他是一個比較向往自由、喜歡登山、挑戰自我、個性張揚的人。而在我們看來,他的“放下”,他的“放跡天涯”,讓企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實際上萬科最大的成功,正在於王石不在萬科。
處世使用範例
在心理上保持穩定
把孫子論述的“靜以幽,正以治”引申到人生領域,它是性格情操修養的高標準。
有位教師上課的時候,皮帶從腰上掉了下來。惹得同學們或竊竊私語或掩口而笑。該教師發現自己的這一疏忽之後,並沒有慌亂羞愧,他微微苦笑了一下,然後說:“同學們,年底評先進教師你們可別忘記我,一定要投我一票呀!”同學們不解其意。隻聽教師又接著說:“為了向你們傳授知識,我廢寢忘食地備課、講課,真是為同學們‘瘦得人憔悴’。瞧瞧,現在我都瘦得連皮帶都係不住了,仍然站在這兒給你們講課,難道我還不夠先進?”
皮帶掉下來無疑是一件尷尬的事,躲不了,藏不掉。如果這位老師不會控製情緒,不保持鎮靜,麵對同學們的嘲笑,不是羞愧難當就是惱羞成怒,那麽必將失去風度。怎麽辦?自我幽默一下以解脫窘迫是最好的辦法。老師的語言機智,所說的原因又極具說服力,學生的訕笑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同情心。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情,有時是自己失言失態;要麽是對方反應出乎意料;要麽是周圍環境發生變化,出現了沒有考慮到的因素等。這些猝不及防的變化,往往會使我們進退維穀,狼狽不堪,啼笑皆非,陷入尷尬的窘境。在危急狀態下,若有任何惶恐、失措、緊張、混亂,都很難尋找到變通的途徑與方式。
有經驗的人在經過長期的社交實踐之後,都具有沉著、機智、擺脫困境的特殊才能。他們在即將或已處於困難條件下時,知道首先要沉著冷靜,並以這種沉著冷靜的態度去調適心理,使之處於應變狀態。
尷尬局麵的出現,往往是刹那間的事情,如果大驚失色,缺乏鎮靜,那隻能是手足無措,亂上添亂。所以此時要在心理上保持穩定,鎮靜自若地麵對出現的各種問題,才能變被動為主動。
我們不能被現成的既有的思維模式和心理結構所束縛,而要善於根據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想出解脫的新招。麵對非難、挑剔、攻擊、質疑,應該迅速地刺激和動員起自己的思維力量。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兵家使用範例
不懂屈伸就不懂用兵
用兵之利,在於靈活善變,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有曲有伸,伸縮自如,剛柔相濟。剛則堅不可摧,柔則如綿似水;伸者鋒芒畢露,縮者若有若無,而那種隻能剛不能柔,隻直不彎,機械死板的用兵方法沒有不吃虧的。
中國最早就把“陰陽說”運用於戰場,從“兩儀”到“八卦”,而八卦的每卦又派生出八卦,即八八六十四卦,再繼續派生,無窮無盡,陰陽相濟,奧妙無比。所以,專門論述此理的《周易》,尤為古代優秀將帥所獨鍾,並千方百計掌握其中的玄機奧理。這種“陰陽說”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和剛柔相濟之理,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而孫子的“屈伸之利”,其基本思想也在於此法此理。
戰爭是生死較量,能否做到“屈伸之利”十分重要,這方麵的教訓也不勝枚舉。三國時期袁紹雖坐擁百萬之眾,煊赫一時,但由於他剛愎自用,優柔寡斷,當進不進、當退不退,最後卻敗在了當時還處於弱勢的曹操手中。劉備因關羽被殺“忍無可忍”,把諸葛亮一再告誡他的“東聯孫吳,北拒曹操”的戰略置之腦後,犯忌攻吳,結果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幾乎為蜀國的滅亡畫上了句號。
“屈伸之利”在任何戰場上都是不可缺少的,不懂得這一點,就不懂得如何用兵。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遊擊隊敗就敗在當屈不屈,當縮不縮,麵對以色列現代化的強大攻勢,放棄以柔克剛的傳統的遊擊戰術,和強敵死打硬拚,道道設防,處處抵禦,節節敗退,最終徹底失敗。同樣,由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軍隊在美軍侵略下也是當伸不伸,當剛不剛,不注意積極的進攻和反擊,隻是躲藏,消極防守,坐以待斃。
因而,“屈伸之利”說到底是一種“因利而製權”的靈活製敵手法,體現的是攻與防的重要方法原則,伸則要進攻,打擊敵人;屈則防守,保護自己,二者兼顧,以“利”為準則,靈活處置,機變製敵,這就是“屈伸之利”的奧妙之處。
商戰使用範例
做你所愛,愛你所做
曾經有位中學生向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請教成功的秘訣,蓋茨說:“做你所愛,愛你所做。”
良好的開端是事業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訣竅之一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即做自己最擅長做的事。能否找到自己最感興趣又最能發揮自己特長的項目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抓住自己的長處開始突破,那樣才可以使潛能得到發揮,縮短成功的距離,才能把自己的強項變成一種事業。
在一家小洗衣店裏,菲爾·強森的父親正在訓導他:“強森,你長大了,要學一點養家糊口的本領了。從現在起,你就學洗衣的工作吧,這樣會對你有用些。”
但菲爾不喜歡那些,一個大小夥子整天幹那些煩瑣的熨帖、折疊工作,他實在提不起精神。於是,他一副無精打采、懶懶散散的樣子,隻做些替補應急之類的工作,其他則一概不管。有時候,父親不在,他就幹脆“缺席”。年事已高的父親原指望他將來能接管這家洗衣店,現在看他如此不求上進,覺得自己養了一個沒有雄心的兒子,在員工麵前丟盡了臉。
菲爾告訴父親,他希望到一家機械廠去工作。“什麽?放著現成的事業不繼承,卻要做個機械工人,一切從頭開始?”父親十分驚訝,堅決反對。不過,菲爾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
他穿上油膩的粗布工作服,從事著比洗衣店更為辛苦的工作,但竟然快樂地吹著口哨。因為他喜歡那些。後來,工作之餘,他還選修了工程學課程,研究引擎,裝置機械。之後,他居然製造出了“空中飛行堡壘”轟炸機,幫助盟國軍隊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父親看到兒子取得的成就簡直有點不可思議。菲爾也說,如果自己當年留在洗衣店,最多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父親死後整個洗衣店肯定就毀了;另一種是滿足於父親給他的現成家業,最多成為千千萬萬個小洗衣店的老板,絕不會實現他自己的目標。
菲爾·強森選擇了適合自己發展的事業,於是他成功了。1944年,菲爾去世時已位居波音飛機公司的總裁。
大凡創業成功者,他們成功的關鍵都是掌握了自身的優勢,並加倍強化這種優勢,完全投入到自己所喜歡的項目之中,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到極致。因此,想創業,首先必須問自己“想做什麽”。不妨回想一下自己以前做過的工作,最喜歡哪個部分?哪種商品?若以前接觸過的商品與顧客,自己都很喜歡,則創業成功率自然相對較高。
處世使用範例
大丈夫能屈能伸
大凡英雄豪傑,胸懷大誌,打算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人,都能屈能伸。這就好比一個矮小的人,要登高牆,必須要尋找一個梯子作為登高的台階,假如一時尋找不到梯子,那麽,即使旁邊有一個馬桶,未嚐不可利用作為進身的階梯。假如嫌它臭,就爬不到高牆上去。
韓信年少時曾受過胯下之辱,但他並不是懦夫。他之所以忍受這樣大的屈辱,是因為他的人生抱負太大了,沒有必要小不忍則亂大謀。後來跟隨劉邦逐鹿中原,風雲際會,先後作過齊王和楚王。在他與部下談起這件事時說:難道當時我真沒有膽量和力量殺那個羞辱我的人嗎?而是如果殺了他,我的一生就完蛋了,我忍住了,才有今天這樣的地位和成就。
人們在製定理想目標時,往往在實踐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致使你氣憤、膽怯、自卑、情緒衝動、灰心喪氣、意誌動搖等,立誌愈高,所遇到的困難就愈大,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樂觀堅毅精神的表現。
苦難是一種前兆,也是一種考驗,它選擇意誌堅韌者,淘汰意誌薄弱者。要達到奇偉瑰麗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遠的偉業,必須具有遠大的誌向和極端堅韌的品質。
一場大雪過後,樹林子出現了有趣的現象,隻見榆樹的很多枝條被厚厚的積雪壓得折斷了。而鬆樹卻生機盎然,一點兒也沒有受到傷害。原來榆樹的樹枝不會變曲,結果冰雪在上麵越積越厚,直到將其壓斷,實在是備受摧殘。而鬆樹卻與之相反,在冰雪的負荷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時,便會把樹枝垂下,積雪就掉落下來。鬆樹樹枝因能向下,使雪容易滑落,所以枝幹依舊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剛柔相濟,正是這種氣度和風範使鬆樹經受住了一場場暴風雪的洗禮。
人世間的冷暖是變化無常的,人生的道路是變化無常的,當你在遇到困難走不通時,或許退一步就會海闊天空;當你在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一定要有謙讓三分的胸襟和美德,應該把功勞讓給別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該進則進,該退則退,能屈能伸。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兵家使用範例
陷之死地然後生
患與利,弱與強,是戰爭中基本存在的矛盾。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在某時某地陷於禍患之中,處於弱勢境地。要想擺脫不利形勢,就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化不利為有利,變劣勢為優勢,從而克敵製勝。
公元407年10月,夏國君主赫連勃勃率精兵2萬攻南涼,搶虜人口2萬多,牛馬羊數10萬頭,滿載而歸。南涼國君率兵追趕。赫連勃勃心想必有一場惡戰,就選擇了背靠峽穀的“死地”,而且派人把峽穀的冰鑿開,以示後退必死。夏軍將士知道後退必死,不如一拚,個個奮勇殺敵,結果南涼兵大敗。
這是“以患為利”的典型。沒有陽武峽天險之害,夏兵帶著豐盛的搶掠物品,根本不會賣命死戰,陷之死地然後生,“患”和“利”在戰爭中可以相互發生轉化。
紅巾軍奪取太平城
從孫子自己的解釋來看,所謂“亡地”、“死地”,就是“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陷之死地”雖然是大患,但是“陷之死地”卻能因“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的客觀形勢,喚起萬眾奮力死戰的決心,因而轉敗為勝,轉死為生,轉患為利。項羽鏖戰巨鹿,破釜沉舟,滅秦主力;韓信背水列陣,大破趙軍,這類成功的佳作,都是以“投之亡地”的方法而激勵了全軍士氣。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元朝統治搖搖欲墜。公元1355年6月,朱元璋率紅巾軍3萬人由和州(今安徽合縣)乘戰船千艘渡過長江,攻占了元軍盤踞的牛渚磯(今安徽馬鞍山市長江東岸),奪取了大量的糧食。
紅巾軍中有很多將士是和州人,時值和州大災,糧食奇缺,和州的將士都想把糧食運回和州,不願繼續進軍。朱元璋與大將徐達、常遇春商議道:“退返和州,前功盡棄,而且再要攻取牛渚磯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如今之計隻有斷絕將士的歸心。否則,大事難成。”
徐達和常遇春都點頭讚同。於是,朱元璋立刻傳令親信將士趕到江邊,將停泊在江邊的千餘艘戰船的纜繩砍斷,放任戰船順江而下。轉眼間,浩浩蕩蕩的船隊就順水而去,消失在浩渺的煙波霧靄之中。
全軍將士都目瞪口呆,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麽大事。朱元璋對將士們說:“我們要想建立功業,就不能為一時的安樂所困擾。太平城(今安徽當塗縣境內)離此不遠,我們必須攻下太平城把它作為立足之地,然後攻取金陵,成就大業。”
將士們麵麵相覷,但戰船盡失,退路已無,隻好死心跟著朱元璋去進攻太平城。太平城守將鄂勒哲布哈從未遇到過如此不要命的隊伍,交戰不久即棄城逃走,紅巾軍奪取了太平城,有了安身之地。
商戰使用範例
“死地求生”的謀略
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完全可以借鑒軍事謀略中“死地求生”的經驗,利用人們普遍的謀生要求,搞活企業的經營機製。商戰中,企業也經常會遇到不利條件和強大的競爭對手,因此企業經營者要掌握以患為利、以弱製強的謀略思想,善於化不利為有利,以弱的力量戰勝較強的競爭對手。
美國燧石輪胎公司的成功就是一個死地求生的典型例子。該公司曾一度處於逆境,業務呈飽和狀態,產品銷路不暢,被競爭強敵壓得喘不過氣來。不過他們並沒被困難和強敵嚇倒,坐以待斃,而是積極開發新產品,巧渡難關。為了打破英國人在橡膠原料市場的壟斷,他們主動到海外開辟自己的原料基地,並設立新工廠。最後燧石輪胎公司一躍而成為世界橡膠製造業的“巨無霸”。
又例如,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由於經營不善,曾一度陷入死地。克萊斯勒隻好請來著名企業家艾柯卡擔任公司的董事長。艾柯卡運用了“死地求生”的謀略,僅數年便又再度輝煌。
他們的成功,個中奧妙,關鍵在於:不被眼前困難所壓倒,在絕境中冷靜地捕捉新的生路,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適應市場需要,確定新的發展戰略。
處世使用範例
給自己一片懸崖
人們在最困難、最危險,甚至是陷入“絕境”的情況下,隻要堅持奮鬥,便可以創造轉敗為勝、起死回生的奇跡,孫武提出“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這一思想是具有某種人生意義的。在爭奪激烈的商戰中,人們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不過,隻要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車到山前必有路”,咬緊牙關,振奮精神,重振旗鼓,是會“柳暗花明”的。隻要有一種憂患意識,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在前進的路上不管有多少艱難險阻,都不會害怕。
一位原籍是上海的中國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為了尋找一份能夠糊口的工作,他騎著一輛舊自行車沿著環澳公路走了數日,替人放羊、割草、收莊稼、洗碗……隻要給一碗飯吃,他就會暫且停下疲憊的腳步。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館打工的他,看見報紙上刊出了澳洲電訊公司的招聘啟事。留學生擔心自己英語不地道,專業不對口,他就選擇了線路監控員的職位去應聘。過五關斬六將,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萬五的職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卻出人意料地問他:“你有車嗎?你會開車嗎?我們這份工作要時常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澳大利亞公民普遍擁有私家車,無車者寥若晨星,可這位留學生初來乍到還屬無車族。為了爭取這個極具誘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會!”“4天後,開著你的車來上班。”主管說。
4天之內要買車、學車談何容易,但為了生存,留學生豁出去了。他從華人朋友那裏借了500澳元,從舊車市場買了一輛外表醜陋的“甲殼蟲”。第一天他跟華人朋友學簡單的駕駛技術;第二天在朋友屋後的那塊大草坪上摸索練習;第三天歪歪斜斜地開著車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駕車去公司報了到。時至今日,他已是澳洲電訊公司的業務主管了。
這位留學生的專業水平如何我們無從知道,但他的膽識確實讓人佩服。不完美,也給自己留一份希望去努力。如果他當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戰,不給自己以希望,絕不會有今天的輝煌。那一刻,他毅然決然地斬斷了自己的退路,讓自己置身於命運的懸崖絕壁之上。正是麵臨這種後無退路的境地,人才會集中精力奮勇向前,找到出路,從生活中爭得屬於自己的位置。
敵人開闔,必亟入之。
兵家使用範例
做一個捕捉戰機的指揮員
進攻或打擊敵人時,要抓住最佳時機,也就是孫子講的,敵之“開闔”。在雙方交戰中,戰機對於指揮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良好的戰機,當攻不攻,一旦良機錯過,追悔莫及。一個不善於捕捉戰機的指揮員,絕不是一個稱職的指揮員。而良好的戰機又不是被動地等來的(多數情況如此),而是高明的指揮員“創造”的。所以,一個不善於創造戰機的指揮員,絕不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員。因此,是否善於把握創造戰機,是檢驗指揮員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決斷能力,以及謀略能力的一把重要“尺度”。
在戰爭中,有時得到了一個良好的戰機,就意味著贏得了一場戰爭,失去了一個良機,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場戰爭。
公元前491年,楚國開始了圖霸行動。在消滅了夷虎、梁、霍後,開始向晉國發起挑戰。楚國之所以敢對晉國進行挑釁,是經過周密分析的。春秋晚期,晉國君主和大夫之間的鬥爭,特別是貴族士大夫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嚴重地牽製了晉國的對外鬥爭,造成晉國霸權的衰落。在這種情況下對其挑戰,是完全有把握取勝的。
此時,楚國向北擴張,蠻氏潰散,蠻族首領蠻子赤逃到了晉國的陰地。楚國的司馬起派人向晉國駐守在陰地的大夫士蔑說:“晉、楚兩國曾經有條約規定,兩國的立場應該一致。如果雙方能履行這一盟約,將是我們國君最大的願望。要是不按條約辦事,我軍將打通少習山道路攻伐晉國。”
麵對楚人這種明目張膽的威脅,士蔑不敢反擊,趕緊去問趙鞅如何是好。趙鞅說:“晉國內部不安寧,怎麽敢和楚國對抗,快點將蠻子赤交給楚人。”士蔑為了討好楚人,還用了一個詭計:他集合所有蠻人,謊稱要封地給蠻子赤,並為他築城,還說準備為此而占卜,當蠻子赤前來接受占卜時,士蔑便派人把他和他的5個大夫抓了起來,在三戶把他們交給了楚軍。
晉國在對外鬥爭中的軟弱立場,主要是因為大夫間的鬥爭,而不是缺乏兵力。晉國曾號稱兵車4000乘,卻由於內部爭鬥力量發揮不出來,楚國抓住這一機會,乘虛而入,製勝了對手。
商戰使用範例
好酒也要勤吆喝
“好酒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在今天已不再靈驗了。好酒也得勤吆喝,吆喝得好,商品營銷的氣氛就會生機勃勃,產品銷路自然大開。否則就是一派死氣沉沉的營銷氛圍,誰還會來光顧你的店鋪。這種吆喝,實質上就是對一次機遇的精心“炒作”。它正是商戰中屢見不鮮的戰術,不過要想把機遇炒得生機勃勃也非易事,它需要人們有敏銳的目光去發現目標和精心計劃去運用。
立普頓是風行世界的普頓紅茶的開山鼻祖。有一年聖誕節前,立普頓購進了不少乳酪。當地經營乳酪的食品店還有許多,如何使自己店裏的乳酪賣得更快一些呢?立普頓為此動開了腦筋。不久,他了解到歐美地區有一個傳統習俗:他們在聖誕節前後所吃的蘋果中如果藏有6便士銅幣,便認為是一個好兆頭,明年本人將會吉星高照。立普頓馬上想到,何不利用人們期望吉祥的心理來推銷自己的乳酪呢?他說幹就幹,在每50塊乳酪中選出一塊,在這一塊乳酪中包進價值一英鎊的金幣,然後把這個消息寫成傳單,用氫氣球向空中散發,吸引顧客。立普頓的這一招很靈驗,人們也許是衝著那一英鎊金幣,也可能是衝著那一英鎊所代表的好運氣,紛紛湧進立普頓的食品店。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立普頓的成功招來當地同行的嫉妒,他們聯合起來向英國警方控告立普頓的這一做法有賭博之嫌。
在辦事高手的麵前,機遇是越炒越活,越炒越好,沒有必要去擔心“炒壞”。機遇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因此,立普頓不但沒有被同行的控告所嚇倒,反而從中發現了擴大自己影響的好機會。他利用同行的控告做文章,在各個經銷店前貼出通告:“親愛的顧客,感謝大家享用立普頓乳酪食品。”在通告的提示下,同行的控告使立普頓乳酪的金幣顯得更加真實可信,消息也傳得更廣,衝著這些金幣而來的購買者更加踴躍。
立普頓的同行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們以乳酪中含金幣,人們吃下去不安全為理由,要求警方取締立普頓售賣包有金幣乳酪的危險行為。立普頓遇事不慌,得知這個消息後,他不甘心讓商機在死氣沉沉中消逝,他馬上又貼出這樣的告示:“警方又來了一道命令,故敬請各位顧客,在食用立普頓乳酪時,注意裏麵有沒有金幣,不能匆匆忙忙,應十分小心謹慎,才不至於吞下金幣。”經過反複“折騰”,人們更加相信立普頓賣乳酪送金幣的事實,購買者絡繹不絕,誰都想來試一下自己的運氣。
會辦事的立普頓先是從當地的傳統風俗中學到了推銷乳酪的妙法,後來又從嫉妒他的同行那裏發現了促銷的機遇,把自己的事業“炒”得生機勃勃,妙不可言。
處世使用範例
機是一條線,遇是一個點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經典作品《堂吉訶德》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有關著的門就有開著的門。”那扇為我們敞開著的大門,就是機遇。
學會把握機遇,這是人生的一大重要課題。時機的珍貴,就在於它稍縱即逝,得來不易;時機的價值,就在於它創造機緣,走向輝煌。
機遇的出現是沒有規律可以遵循的。善於抓住機遇的人,處處是機遇;輕視機遇的人,即使良機來敲門,也會錯過。
有一位單身漢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哪怕隻有一次也好。於是他開始日複一日地向神靈祈禱。他的誠意終於感動了天神。
一天晚上,幸福女神敲開了單身漢家的大門,單身漢十分高興,連忙請她入內。可是,美麗的幸福女神卻指著她身後的另一位醜陋的女子說:“還有一位,這是我的妹妹,我們是一起出來旅行的。”
單身漢驚訝地看著這位奇醜無比的女子,疑惑地問女神:“她真是你的親妹妹嗎?”
“是呀,她是不幸女神。”
單身漢聽了之後,便說:“請您進屋裏來坐,不過,還是請她先回去吧。”
“這怎麽行,我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是連在一起分不開的,我不能單獨留下來!”
幸福女神見單身漢猶猶豫豫,便說:“若有不便,我們隻有告辭了。”最後,單身漢不知所措地望著姊妹兩人飄然而去的背影,錯過了得到幸福的機遇。
在做事時,我們也難免像這位單身漢,當幸福女神前來光顧時不能把握住機遇。如果把機遇看成是某種資源的話,我們會發現機遇的損耗最大。
《人生成本論》一書這樣解釋“機遇”:“生命的流程像一條線,機遇則是一個點,沒有流程線,就沒有機遇的點。或者可以這樣說,‘機’是一條線,‘遇’是一個點。‘機’未必都能夠遇,‘遇’則必須有機。‘機’是為‘遇’交付的成本,‘遇’是‘機’的結果。”作者接著用具體的事物進一步說,人們曾有過一個比喻,把握市場好比老鷹捕兔子,市場機遇稍縱即逝。要捕捉到狡猾的兔子,老鷹必須做到穩、準、狠。機遇好像兔子,它是動態的,絕不是靜止的,機遇的性格就是誰也不等待。老鷹在天上盤旋,隻能說是“機”,老鷹捕捉到兔子那一刹那才是“遇”。
客觀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伴隨著這一發展過程的機遇也是不斷出現,不斷消失的。客觀世界生生不息,機遇也永無止境。對機遇必須有認識能力,有駕馭能力,不要與機遇擦身而過。
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兵家使用範例
紙上談兵
孫子的用兵思想有許多重要內容,這裏所敘述的“踐墨隨敵”是其中之一。孫子的“踐墨隨敵,以決戰事”說的是實施計劃時要隨著敵情的變化而不斷加以改變,破除成規因敵變化,靈活決定自己的行動,以求戰爭的勝利。表明了他反對機械論觀點,崇尚隨機應變的思想。
在我國曆史上,趙括紙上談兵,導致全軍覆沒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小時候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口若懸河,一條一條的,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的父親他都不能放在眼中。趙奢死後,秦國趁機攻打趙國,趙王要讓趙括為大將帶兵打仗。藺相如說:“趙括隻懂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趙括的母親也請求不要派他兒子去打仗,她說:“他父親臨終時再三囑咐,趙括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隻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裏。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不要用他為將。”然而,趙王沒有聽藺相如和趙母的話,趙括以為自己讀了許多兵書,胸有成竹了,便帶領40萬大軍與白起率領的秦軍交戰。戰鬥中,他硬搬兵書上的戰法,不求變通,最後不僅自己中箭身亡,40萬趙軍也被白起坑殺。趙國國力從此江河日下,一瀉千裏。
趙奢說趙括讀過許多兵法,不知趙括是否讀過《孫子兵法》,即便他讀過了,也隻是讀死書,不能活學活用,不知變通。其實,《孫子兵法》中有許多部分闡述了隨機應變,如《虛實篇》指出的“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軍爭篇》中“懸權而動”;《九地篇》中“踐墨隨敵,以決戰事”,“地有所不爭”、“軍有所不擊”、“途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等等,多視點、多方麵、多角度地闡述了因敵變化、隨機應變。
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生搬硬套兵書上用兵規則,不切實際;不肯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具體情況,最終隻能吃敗仗。孫子強調“踐墨隨敵”,敵變我變,隨敵應變,堅決反對那種死抱著計劃不放的僵化、機械、教條主義。指揮員不善變,隻能被動挨打。
隨機應變,也有不同的區別,有的指揮員隻能被動地應對,機械地演變,這不是真正的變。真正的變,應該是相對於對方的更高層次的創新、發展、伐謀,是以變製變,爭取主動。所以,“踐墨隨敵”、“懸權而動”等,所意蘊的都是“靈活”的基本思想,貫穿的是一個“活”字。活則神,僵則死,這是用兵的基本道理,也是孫子兵法的基本精神內核。
商戰使用範例
拒絕陌生行業的誘惑
有句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創業的確是一門大學問,盡管各行各業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但是每個行業之間又有許多區別,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經營之道。所以,創業者切不可盲目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在這方麵,有許多血的教訓值得我們吸取。
張氏家族是東南亞一帶有名的顯赫家族,在香港的華人、洋人貿易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博彩業大王張先生就出生在這樣的豪門世家裏。其祖伯父是東南亞最富有的華人;父親既是洋行買辦,又是立法局非官方華東三院主席;另外,他的伯父和叔叔大多都是買辦出身。而且,他們既通中文又精通英文的優勢,無人可比。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顯赫的家族,卻栽在了股票市場上。張先生的叔父張世明因無法償還債務,飲彈自殺;長兄張世達患上了精神病,服下大量的安眠藥後長眠不起;其他人也拋妻別子,亡命他鄉。
是什麽原因造成張家家破人亡的呢?
一天,在怡和洋行做買辦的張世明,進入大班辦公室時,發現地上有一封未封口的信,他好奇地揀起瞄了一眼。原來正好是一個買入股票的信息。張世明早對股票的神奇有所耳聞,但是自己從來沒有炒過股。他早就幻想著能一夜暴富,不再打工。驚喜之餘,張世明急忙回去與兄弟們商量,決定立刻貸款並傾其所有家產購入信息上提示的股票。
誰知,當張氏家族傾其所有將全部資產投向那隻股票後,該股票的價格演出了“高台跳水”的一幕,一路狂跌,一直跌得張家家破人亡。
原來這是怡和大班故意玩的一出把戲。他們想拋出手裏的股票,又發愁中小投資者沒有巨額資金來接盤,於是操縱股價,先高後拋。雖然張家上下都是非常聰明的人,但張世明弟兄對股票生意是外行,哪裏能識破這其中的詭計。
一個本來家業興旺的大戶頃刻之間家破人亡。
雖然有的陌生行業看起來利潤大,但是對於不懂行的人來說,涉足就意味著風險。所以,無論致富還是創業,都要慎之又慎。
俗話說:做熟不做生,熟門熟路好賺錢。雖然經商中難免遇到陷阱,但如果是懂行的人,則受騙的可能會大大降低。因此,創業者選擇自己的行業時,一定要考慮自身的情況,萬不可冒冒失失,一頭紮進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而不能自拔。畢竟,選擇熟悉的行業是賺錢的一個好開端。因為在最熟悉的領域才能鋪下你的第一塊金磚。
處世使用範例
知變善變
孫子強調“踐墨隨敵”,旨在告誡世人見機行事,靈活多變,變化莫測,出神入化,智高一籌,棋勝一著。隻有知變善變,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戰無不勝。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權智》講述了北宋曹瑋為渭州知州時的一個細節。
曹瑋為人穩健,遇事從容,有一天,他在各位將官的陪同下大宴賓客,吃完飯,正想與賓客下棋娛樂時,一名士兵慌慌張張跑進來大聲報告說:“大事不好,有好多士兵叛逃到西夏那邊去了。”聽到這一消息,眾將官和賓客麵麵相覷,一片驚惶,曹瑋一向以治軍嚴明著稱,怎麽會發生這種事呢?情勢還會怎樣呢?
曹瑋自己也暗吃一驚,但他深知自己身為主帥,如果此時舉止驚慌失措,不但會危及自己的治軍威望,而且有可能動搖軍心,後果不堪設想。眼下之計,隻有先穩住眾人之心,過後再作處理。於是,他急忙止住士兵的話,故意壓低聲音說:“不要聲張,那些人都是我暗中派過去的。”
宴席散後,人多嘴雜,曹瑋的話很快就傳到西夏人那裏。他們如獲至寶,果然相信凡逃亡去的宋營士兵都是奸細,立即一個不留全給殺了,並把這些人的頭顱拋到了宋朝的邊境內。曹瑋的一句話,既安撫了軍心,又殺掉了叛逆,還製止了宋兵的叛逃,真可謂一箭三雕。
遇到突發事故,與其緊張驚慌,不知所措,不如保持內心鎮定,讓自己頭腦和情緒冷靜下來,隨機應變。其實,不少時候,有些突發事情隻是過渡性質,不需要做出行動上的反應。雖然一時讓人虛驚一場,過後卻是一去無痕。不少時候,還可能是人為製造的突發事件,意在攪亂你的心神或計劃,妄圖渾水摸魚。如果你倉促應對,或心神不寧,自亂陣腳,做出錯誤的決策或反應,正好中了對方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