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孫子所說的火攻,實質上講的是以“火”助“攻”。“以火佐攻者明”。“佐攻”就是配合作戰部隊達到殲敵目的。


    火攻乃“奇兵”,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孫子指出“火攻”有五種情形,並闡述了“火攻”的條件以及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


    孫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複喜,慍可以複悅;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譯文


    孫子說:火攻有五種:一是用火燒敵軍人馬,二是火燒敵軍的糧草,三是火攻敵軍的輜重,四是火燒敵軍的倉庫,五是火燒敵軍的運輸設施。進行火攻須具備一定的條件,煙火器材必須先有準備。發火要選擇有利的時候,點火要選準有利的日期。有利時候,指天氣幹燥,有利的日期,指月亮行到“箕”、“壁”、“翼”、“軫”四個星宿的位置時。月亮經過這四個星宿的位置時,正是有風的日子。


    凡是進行火攻,必須根據這五種火攻方式的不同而實施,靈活地派兵配合。火從敵營內燒起,則要迅速派兵從外部策應,火已燒起,而敵營毫無動靜,則要冷靜觀察等待,不要馬上進攻;等火勢燒得旺盛,視情況可以進攻,不可以進攻就停止。火從敵營外部放,這就不必等待內應,隻要時機和條件方便就可以放火。火在上風放,不可以逆風進攻。白天風刮的時間長,夜間風就容易停止。凡是率軍打仗,軍隊必須懂得靈活運用五種火攻方法的變化,等待條件進行火攻。


    因此,用火助攻的,效果顯著;用水來配合進攻的,聲勢強大。用水可以分割斷絕敵軍,但不能奪敵物質。用水火助攻,打了勝仗,奪取了土地、城池,而不鞏固戰果,獎賞有功的士卒是危險的,這叫做“費留”。因此,賢明的國君要慎重地考慮戰勝攻取的事,明智的將帥要認真地獎勵攻戰中有功的士卒。


    不是對國家有利就不要輕易采取行動,沒有取勝的把握,就不可輕易用兵,不到危急緊迫時,就不可輕易出戰。國君不可憑一時之怒而發動戰爭,將帥不可因一時之憤而與敵交戰。有利才用兵,不利就停止。憤怒可以恢複到喜悅,怨懟可以轉變為高興,國家亡了就不能再複存,士卒死了不能再複活。所以明智的國君對用兵一定要慎重,賢良的將帥對交戰一定要警惕,這些都是安定國家、保全軍隊的根本道理。


    兵法精粹


    火攻的五種機變


    凡是火攻必須根據上述五種火攻造成的變化,適時運用兵力策應——從敵營內部縱火就要及早在敵營外部策應;如果火勢已經燃起,敵人卻顯得很鎮定,這時就應觀察等待,不要急著進攻;等火勢燃燒到最旺盛時,可攻則攻,不可攻則停止運動;火也可以從敵軍營外施放,此時不必等待內應,隻要選擇適當時機便可縱火。另外還須注意的是:日風較久,而夜間起風不久便容易停止。


    所有軍隊都應知道這五種火攻的變化運用,並且注意箕、壁、翼、軫四星宿的變化,嚴防敵人火攻。用火來輔助進攻效果顯著;用水來輔助進攻,聲勢浩大,然而水隻能阻隔敵人,無法奪取敵陣地或殲滅敵人。


    慎用兵將之道


    凡是攻克敵人、戰勝敵人,卻不能鞏固戰果,是很危險的。這種情形做“費留”,也就是長期浪費人力物力的意思。


    所以明智的國君一定要深思熟慮,將帥一定要認真研究,不是對國家有利,絕不行動;不能得勝,絕不用兵;不是處於存亡危急之際,絕不作戰。國君不可因一時憤怒而興兵打仗,將帥也不可因一時怨懟而出兵作戰,對國家有利才行動,對國家不利就停止。憤怒可以轉變為喜悅,怨懟可以轉變為高興,然而國亡不能再興、人死不能複生,因而明智的君主用兵一定要謹慎,優秀的將帥用兵一定要心存戒慎,這是安定國家、率領軍隊的根本道理。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


    兵家使用範例


    曹彬用火滅南唐


    公元974年9月,宋太祖趙匡胤命令大將曹彬統率水軍進攻金陵的南唐政權。曹彬攻下銅陵、蕪湖等地後,直接來到南唐都城金陵。此時已是公元975年正月了。


    曹彬揮師進至金陵城外圍,南唐的軍隊背靠金陵城擺下陣勢,非常壯觀。特別是南唐的水軍,扼江而守,一道又一道的柵門,十分堅固,令宋軍不敢小覷。


    當時正值初春,北風凜冽。曹彬與部將李漢瓊觀南唐的水寨,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當年周瑜火燒赤壁的典故來。李漢瓊歎道:“可惜沒有內應,不然,何不效周郎,來一次火燒金陵!”


    曹彬道:“如今西北風猛烈,如用火攻,定可將南唐水軍所設的柵門燒毀。到那時,我們乘勢攻擊,南唐軍必然一片混亂,不怕金陵城不破!”李漢瓊道:“言之有理!”於是,兩人進一步商定火攻的具體措施。


    李漢瓊命令士兵割取河岸的蘆葦裝上船,又在蘆葦上澆上油料,將小船駛近柵門,點燃油料。頃刻之間,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大火頃刻之間將堅固的水柵門燒毀了,小船駛入南唐軍的水寨,火焰熊熊的小船迅速引燃了南唐軍的戰船,南唐水軍紛紛跳船逃生亂作一團。曹彬乘勢衝殺,一舉攻破南唐水寨,兵臨金陵城下,將金陵城團團包圍。


    曹彬對金陵城圍而不攻,從春到冬,半年過去了,金陵城內連燒飯的柴草也沒有了。南唐國君李煜企圖與趙匡胤講和,趙匡胤一口拒絕了。這一年的11月,曹彬率領宋軍全力攻城,城內南唐軍士饑寒交迫,無力抵抗,固若金湯的金陵城終於被曹彬攻破,南唐政權至此滅亡。


    商戰使用範例


    商人都是“借東風”的行家


    戰場上借助火的威力,可以增強自己的力量,從而奪取戰爭勝利;在現代經濟活動中借助一切的外力,亦能增強自己的力量,從而贏得勝利。


    在現代商戰中,思維敏捷的商人們都是巧“借東風”的行家。1992年3月,湖南常德舉辦了首屆桃花源遊園會、國際文化研討會,商品成交額達918000000元,引進外資項目達57個,這是借“古”生財;巴西的貝利是一代“球王”,“貝利”成了著名商標,這是借“名”生財;溫州人通過海外華僑的商店出售自己的產品,這是借“地”生財……世界名著的船王丹尼爾·洛維洛,從小就夢想著長大後當一名“船王”。不過這個夢想直到他40歲才實現。


    當時他連買一艘舊船的錢都沒有,為此,他想出了“借雞生蛋”的辦法,他巧妙地利用他為人可靠的信譽,從銀行裏貸了一筆錢,買了一條舊貨輪並把它改裝成油輪來出租,然後再利用它來借另一筆款,再買一條船,以此方法循環往複,他便靠著借“船”而由窮小子變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船王。


    處世使用範例


    信貸是致富的手段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自然的力量、社會的力量,等等,一旦被我們借用,就會使我們腳下如添雙輪,背上如插雙翼,以他山之石,攻取我渴望之“玉”!


    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人事業的成功等於85%的人際關係加15%的專業技術,這種說法也許是言之過重,但好的人際關係對個人成功的重要性卻是眾所周知的。


    查理·塞姆斯19歲時,找到了工作,節省下了一點錢,除此之外,他並不比其他十幾歲的孩子富裕。每星期六他都定期到一家銀行去存款,該銀行的一位職員對他產生濃厚的興趣,他感到這個19歲的小青年十分有能力,也懂得錢的價值。因此,當查理決定做棉花生意時,這位銀行職員毫不猶豫就貸款給他。這是查理·塞姆斯第一次用銀行貸款,當然它不會是最後一筆。於是,讓他明白了,銀行家可以是朋友。


    後來查理成了棉花經紀人,半年後他又成了騾馬商人。他當了騾馬商人幾年後,有兩個人找他,請他為他們兩人工作。這兩位,開了一家保險公司,可惜他們不會經營,他們的保險公司總是賠錢。見到查理時,他們對查理說:“我們是優秀的推銷員,但現在我們明白了應當堅持自己的專長——銷售。查理,你有良好的經營知識,我們需要你,我們合到一起一定能成功。”於是他們就這樣合在一起幹了起來。


    幾年後,查理·塞姆斯收購了他和兩個推銷員所辦的公司的全部股票,靠的仍然是銀行貸款。他首先想到的是州立德拉斯銀行。在得克薩斯州,大家都明白這個銀行願意出資幫助建設本州,而貸款給查理這樣正直、有計劃又懂得如何執行計劃的人也屬於這個銀行的業務範圍。他成功地得到了這筆貸款。


    充分借助人際關係和銀行,查理·塞姆斯在10年間把保險公司營業總額從40萬美元發展到4000萬美元以上。


    信貸是誠實致富的手段,而社會關係則是打開商業成功之門的暗碼。


    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


    兵家使用範例


    劉邦封雍齒定人心


    “凶”,指禍患。“命”,名。“費留”,可理解為軍費流失。對“費留”的現代色彩的解釋是指消耗性的經營、虧本的行動,即徒勞白費。孫子這句話旨在說明打了勝仗,奪取城邑,而不修明政治,及時論功行賞,進一步激揚士氣,以鞏固勝利成果,則會有禍患。


    漢六年正月,劉邦大封功臣,因張良體弱多病,不曾單獨領兵,經常作為謀臣,時時跟隨在漢王身邊,未曾立過戰功。劉邦第一個封賞蕭何,任為相國。眾人不服。劉邦便以“功狗”和“功人”來區分戰將和謀臣,堅持對蕭何的封賞。確立了分封的原則。


    劉邦封完功高勞著的大臣20餘人之後,其餘諸人日夜爭功不決,排不出前後名次,未得行封。劉邦在洛陽南宮,從閣道上望見諸將經常一起坐在沙中竊竊私語。


    劉邦問道:“這些人在說什麽?”


    張良說:“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圖謀造反。”


    劉邦不解地問:“天下形勢安定,何故造反呢?”


    張良答道:“陛下起於布衣百姓,靠這些人取得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何、曹參等故人中所親愛者,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天下不足以遍封,這些人畏陛下不能盡封,又擔心因生平過失而被誅,故而相聚謀反。”


    劉邦憂道:“這該怎麽辦呢?”


    張良問:“陛下平生所憎的人中,群臣共知的,誰最為甚?”


    劉邦說:“雍齒與我有積怨,曾數次窘辱我。我欲殺之,因為其功多,故而不忍。”


    張良說:“今日趕忙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連雍齒這樣得罪陛下的人都受封了,則人人意誌堅定,不再有他心。”


    於是劉邦忙設酒宴,慰勞群臣,封雍齒為什方侯,並令丞相、禦史馬上定功行封。群臣散宴之後,都高興地說:“雍齒尚為侯,我們這些人就不用擔憂了。”


    這起造反風波,因張良的勸諫而被平息。張良很好地保護了劉邦得來不易的勝利果實。


    商戰使用範例


    賞罰分明


    賞罰分明,體現了褒揚貶抑,指示了人們行動的方向,強化正當的進取,弱化錯誤的選擇。賞罰分明,給人以精神上的滿足或抑製,它通過獎賞,肯定了人才的勞動價值乃至人生價值;通過懲罰,否定了一些錯誤行為和消極因素。


    賞罰分明,是人的利益所在,如果賞罰不明,會產生相應的危害。商鞅說:賞罰不明,就好比任重道遠而無牛馬,濟大川而無舡楫。他指出賞罰不明就等於失去了事業成功的基礎和希望。唐代元結《辯惑》強調了賞罰並用的重要性:“賞善而不罰惡則亂,罰惡而不賞善則亂。”指出了賞罰兩個方麵缺一不可。賞罰分明,必須講究科學方法,必須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賞罰據實


    懲罰與獎勵,是領導工作的兩件利器。但是在做出懲罰決定時,其先決條件是弄清事實。隻有事實清楚後的懲罰才會做到擲地有聲,又穩又準。事實是難以捉摸的東西,它們會被形式所掩蓋。領導必須分清事實與懷疑之間的界線,必須創造讓大家看來是公開、誠實、信任的氣氛。事實的真相也是難以捉摸的,它並不是在一張紙上提供一套簡單的事實,而是穿著多彩的外衣。我們很少能一眼看出真相,所以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如果從單一的角度去看問題,難免出現失誤。


    為了成功地做好事情,必須首先弄清事實,不受外界各方麵的影響。如果故意誤導,帶有偏向,不將事實弄清,領導的威信將大受影響。不但受到懲罰的人滿腹委屈,其他明白真相的人看在眼裏,也會替他鳴不平。


    對待事實問題,還必須區分事實與觀點的不同。很多人容易將這兩者混淆。例如,他們喜歡將“某人懶惰”、“某人沒有競爭性”等作為事實。某人很少主動幫助別人是事實,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是懶惰者。關鍵是要抓住核心的事實,能夠麵對挑戰和展開詳盡的調查。弄清了核心的事實,才能更好地做出有效的決定。


    2賞罰一致


    懲罰和獎勵的目的都是為使人更努力地工作。但有時候,由於某些製度或程序的障礙,造成所需要的行為與所懲罰或所獎勵的行為之間不一致,因此也無法達到最初目的。


    一位年輕的工程師想請3天假去陪家人郊遊,但他的領導沒有批準,因為部門最近的工作很緊張,工人們每天都要加班,連星期六也不能休息。有一天,這位保持最高遲到記錄的工程師又晚到了30分鍾。領導對此十分生氣,警告他:“如果你再遲到一次,我將讓你停職3天並扣除工資。”你猜第二天誰遲到了?還是這位工程師!那位工程師聽到這一警告,為這一難得的機會而沾沾自喜。他終於可以實現自己郊遊的願望了。於是第2天,他故意去得很晚。如其所料,他被停工3天,扣除3天工資。但他可以出去與家人一起郊遊了,滿足了自己的需求。那位領導也自以為做得正確,他“正確”地維護了管理製度,但部門的工作還是無法按時完成。


    以上事例中領導者按常規辦事的做法,造成了懲罰行為與懲罰效果的嚴重脫節。這位領導者敲的警鍾最後還是沒有敲到實處,反而正中那位工程師的下懷。獎勵也是一樣,有時造成獎勵行為與獎勵目的的脫節。領導獎勵什麽行為,將會得到更多這種行為。雖說讚揚與撫慰是經常性的行為,但也應注意不要獎勵所不該獎勵的。如果那樣,領導將不會得到自己所希望的東西,而是得到所獎勵的東西。譬如不慎獎勵了一個人,是他投機取巧的工作瞞過了領導的眼睛,那麽這種投機取巧行為將被縱容滋長起來。


    3賞有信,罰必果


    “信賞必罰”是領導者遵循的用人法則。信賞必罰的重點在於及時和適度。立刻施行,大家才會知道效法和警惕。所謂“適度”,就是獎懲的程度要適當。大功大賞,小功小賞;大過嚴懲,小錯薄罰。


    在公平的範圍內處理得讓人心服口服,獎懲才有意義。如果因為私心,小功給大賞,或是大過而薄懲,引起的後果可能比不處置還嚴重。


    4功過不抵


    賞罰分明,不但指對不同的人該賞則賞,該罰則罰,還指對同一個人的不同事件該賞則賞,該罰則罰,決不能功過相抵。理由是:第一,任何人都有其功,也有其過,如果功過相抵,就容易導致功過混淆,毫無界限。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宋朝京師洛陽,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擄走,北宋滅亡。在金兵的逼迫下,朝廷眾官打算立張邦昌為國君,但遭到秦檜等人的堅決反對。秦檜因此也被金人俘虜。秦檜的這個舉動稱得上是大功,一時受到全國上下的讚譽,可是,秦檜到金國後,一反前態,除了替宋徽宗操刀寫乞和書,投靠金人外,還賣國求榮,陷害抗金英雄嶽飛,留下萬世罵名。此刻,是否能因秦檜有前功而赦其後罪呢?曆史做出了公正判決:秦檜罪不可赦。


    第二,功過相抵,容易造成特權。有的人因為做出了成績,或立有功勳而得到一官半職,如果功過可以相抵,那麽各級官吏必享首惠,又加上大權在握,“官官相護”,官僚特權必然更加肆無忌憚,法律、製度、規章在他們麵前也必然蕩然無存。所以,要做到功過不相抵,必須功過分明,各施賞罰。若有大功於前,按律行賞,又有大過於後,按律施懲。一個大功臣殺害無辜的人和一個地痞無賴殺害無辜的人,應該用同一條法律製裁,而不應考慮昔日的功勞,殺人償命,自古而然。反之,若有大過在前,理應施以懲罰,又有大功於後,也應按律行賞。


    “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在紀律麵前一視同仁”,以這樣的原則來用人,領導不因個人情感而行賞罰,做到賞罰分明,則能事半功倍。


    處世使用範例


    創業難,守成更難


    身為領導,建功立業,個中艱辛自不待言,希望的是能夠帶領部下們共同成功。可見領導者的責任重大。但是,任何基業都是以民意為基石的,任何政治都要反映民心。權威來自於民,也用之於民。


    唐太宗善於納諫,從善如流,致使貞觀年間,政治清明,綱紀肅正,生產發達,國泰民安。某日太宗皇帝又集聚群臣討論創業與守成的問題。


    唐太宗問道:“你們認為是創業難,還是守成難?”大臣房玄齡首先回答:“我以為創業伊始,困難重重,百事待舉需披肝瀝膽,嘔心瀝血,一個個地突破障礙,一個個地解決問題,才能建立起基業,我以為創業難。”


    魏征則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說:“古往今來,許多帝王都能在最艱苦的情況下克服困難而建功立業,但是,又有許多人在貪圖安樂中失去了祖先辛勤努力的果實,所以我認為,守成比創業難。”


    唐太宗聽了倆人的意見後,發表了自己的結論:“房玄齡跟隨我打天下,戎馬倥傯,轉戰沙場,經常在九死中才求得一生,所以深知創業之難也;而魏征輔助我治理國家,嘔心瀝血,日理萬機,他經常唯恐因富貴而產生驕恣之心,因不察而衍生無窮禍害,居安思危,所以非常了解守成之難。可見創業與守成都是困難重重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創業之難已經過去,守成之難已進入議事日程,我希望諸位大臣能夠與我戮力同心,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共同把守成工作做好。”一席話說得大臣們口服心服。


    我們不得不欽佩太宗的政治頭腦以及善於團結部下的藝術。他之所以下了這麽一個極具辯證意味的結論,充分地表明了他治理國家的心聲。其實在沒爭論“創業與守成孰難”這個問題之前,太宗已發現出了問題的端倪:有些大將,因創業已成而產生了麻痹大意的心理,有的人居功自傲,開始脫離部下;而有的人則開始打起“小算盤”,潛心於經營個人或小集團利益……這些都是不利於國家安定、政治清明的苗頭,故此,太宗提出該問題讓大家討論,希望以此提醒諸位部下切勿讓勝利衝昏了頭腦,切勿在和平環境中栽了筋鬥。他的作法既未傷害武將們的自尊,又沒有失去表明自己政治主張的原則,可謂一箭雙雕!


    《貞觀正要》是一部記錄太宗日常言行的典籍。其中有注:“自古創業而失之者少,守成而失之者多。”由此,我們應牢記“創業難,守成更難”。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兵家使用範例


    曹咎因怒丟成皋


    兩軍交戰,不僅僅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而且還是雙方將帥心理素質的較量。那些較輕浮、易焦躁、好惱怒的將帥,那些缺乏膽識、目光短淺、優柔寡斷、心胸狹窄、見利忘義、畏敵如虎的將帥,往往最先敗下陣來。那些穩重、冷靜、清醒理智的將帥,那些有膽有識、高瞻遠矚、果斷勇敢、胸懷大度、不屈不撓、頑強奮戰、堅忍不拔的將帥,常常能駕馭全局,取得最後的勝利。


    一個不能控製自己的心理、不能把握自己情緒的將帥,很難控製戰爭的局勢,很難把握戰爭發展的趨勢。於是,孫子告誡將帥道:“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孫子總結的是戰爭規律,避免由於將帥個人的怒與喜,決定戰爭的敗與勝,國家的亡與存。


    漢高祖三年,曆史上著名的楚漢之爭已持續了3年。為了安定後方,項羽決定親自率軍回師東征彭越。他把留守成皋前線的任務交給大將曹咎,叮囑說:“一定要守住成皋。如劉邦來挑戰,千萬謹慎,不要出戰,隻要阻止他東進就行了。”


    成皋是險要地段,那裏又設有軍需糧庫,戰略上十分重要。項羽實在放心不下,臨行又對曹咎說:“我在半個月內,一定擊敗彭越,回來與你共同出擊劉邦。切勿輕率出戰。”可是,戰勢並非如項羽想的那樣順利,直到第二年10月,項羽仍未返回成皋。此時,劉邦就乘機率領漢軍渡過黃河,向成皋的楚軍發動進攻。


    起初,曹咎還遵守項羽的軍令,盡管漢軍一次一次地挑戰,他都謹慎地堅守城池,不準任何人出城與漢軍交戰。劉邦達不到正麵交戰的目的,便改變策略。他知道曹咎性情暴躁,有勇無謀,就針對這個弱點,設法把楚軍引出城來,然後予以消滅。


    於是,劉邦派一部分士卒到楚軍城邊叫罵,嘲笑曹咎膽小如鼠,躲在城中做縮頭烏龜。連續叫罵了數天,曹咎實在忍不住這口怒氣,下令楚軍出城作戰。


    漢軍已經養精蓄銳了數月,此時見楚軍中計出城,稍一接觸,就佯裝戰敗,退向成皋附近的汜水對岸。曹咎見漢軍不堪一擊,驕橫之氣更增,指揮楚軍渡汜水追擊。在汜水沿岸以逸待勞的漢軍乘楚軍渡至河中心時,立即集中兵力向楚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楚軍前進不得,後退不及,被殺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曹咎自知違反了軍令,就在汜水上自殺身亡。劉邦乘勝得成皋。


    這一仗,使項羽失去了戰略要地和儲糧基地,為後來的戰爭埋下了隱患。這種嚴重後果皆源於曹咎不能冷靜的“製怒”。如果曹咎能謹遵項羽叮囑隻守不戰,就算劉邦有三頭六臂也不能奪取這個戰略要地。


    商戰使用範例


    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企業的經營者是企業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同樣也是企業決策的核心力量,如果企業的經營者感情用事,將會導致決策的失誤,從而給企業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20世紀60年代,艾柯卡聘入福特汽車公司,並開始為他們推銷汽車。


    1970年,艾柯卡推銷的“野馬牌”汽車獲得了巨大成功,遂升職為福特汽車公司的總經理。他上任後,改革經營措施,推出一種低油耗的小型汽車,這款汽車一上市,立即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可是老福特對艾柯卡的這一舉措並不看好,心中滿懷嫉妒的福特尋找各種理由解雇了艾柯卡。為了虛榮趕走了為自己賺進35億美元的艾柯卡,使得他失去了一位難得的人才。艾柯卡離開福特公司後,被克萊斯勒公司看中,克萊斯勒公司對艾柯卡倍加重用。沒過多久,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勒一躍而成為福特公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使福特公司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


    重用賢才,這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然而老福特沒有突破個人的思想局限,一怒之下趕走了艾柯卡,不僅使得福特公司損失一員大將,而且還使對手克萊斯勒增強了實力。這真是長了他人的誌氣,而滅了自己的威風。


    處世使用範例


    袁紹怒殺田豐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對於領導而言,不能因為自己一時的好惡,而遷怒於下屬,遷怒於天下,以至於鑄成大錯。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田豐是袁紹的謀臣。眼看著曹操的勢力日益壯大,袁紹不能容忍,決定攻打曹操占據的許昌。田豐建議袁紹:“曹操善於用兵,而且詭計多端,加之許昌防衛甚嚴,所以不宜出戰。”


    袁紹自恃兵精糧多,根本不聽田豐所言,卻說田豐擾亂軍心,並把他囚禁起來。不出所料,官渡一戰,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袁紹的部下十分惋惜田豐沒有隨軍出征,袁紹也頗為愧悔。而力主與曹操決戰的逢紀害怕被袁紹譴責,更擔心以後田豐的地位會超過自己,便挑撥離間說:“田豐聽說將軍失敗,鼓掌大笑,因不幸被他言中而高興不已。”


    袁紹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聽信了逢紀的讒言,惱羞成怒,殺了田豐。


    袁紹作為田豐的頂頭上司,田豐冒犯了他的尊嚴,而惱羞成怒竟然不問事實真相,就盲目斬殺了田豐,這無疑使他的處境雪上加霜,同時加速了他的滅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孫子兵法白話全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史哲 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史哲 譯並收藏孫子兵法白話全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