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戰況千變萬化,戰機稍縱即逝,臨敵應變全靠指揮員審時度勢,固勢利軍。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損。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裏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裏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裏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譯文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法則,將帥接受國君的命令,從組織民眾編成軍隊,聚集軍需,到開赴前線駐地紮營同敵人對陣,這中間最困難的莫過於兩軍爭利,奪取製勝條件了。兩軍爭利中最困難的地方,又在於把迂回曲折的彎路變為直路,化患害為有利。所以要迂回繞道,並用小利引誘敵人,這樣就能做到比敵人後出動而先到達所要爭奪的要地,這就是懂得以迂為直的方法了。
所以兩軍相爭是為了有利於自己,若率領大軍而爭,也會失利而有危險。全軍帶著所有裝備輜重去爭利,就會因行動遲緩而趕不上,放下裝備輜重去爭利,輜重就會損失。因此,卷甲急進,日夜不停,以加倍的行程連續行軍,走上百裏路程去與敵爭利,三軍將領都可能被俘,身體健壯的士兵先到了,體弱疲倦的士兵掉了隊。采用這種作法,可能隻有1/10的兵力趕到。走50裏路程去與敵爭利,先頭部隊將領就可能受挫折,用這種方法部隊隻有半數兵力趕到。走上30裏路程去爭利,隻有2/3的兵力趕到。所以軍隊沒有輜重,就不能生存,沒有糧食就不能生存,沒有物資儲備,運輸不繼就不能生存。
所以,不了解列國諸侯的戰略計謀,不能與其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不能行軍;不使用向導,不能得到地利。
因此,用兵打仗要依靠詭詐多變為根本,根據是否有利采取行動,按照分散和集中來變化兵力的使用。所以軍隊行動快速時,像疾風;行動緩慢時像嚴整的森林;攻擊時,像迅猛的烈火;駐守像山嶽,屹立不動;隱蔽時,像陰雲蔽天;衝鋒時像萬鈞雷霆。擄掠鄉邑,要分兵掠取;擴張疆土,要分兵扼守。權衡形勢利害與得失,然後決定行動。事先懂得以迂為直,以直為迂的方法的就能製勝,這就是兩軍相爭的原則。
《軍政》上說:“因為用語言指揮聽不到,所以設置鼓鐸;用動作指揮看不到,所以設置旌旗。”金鼓、旌旗都是用來統一軍隊作戰行動的,軍隊行動既然一致,那麽勇敢的將士就不能單獨前進,怯懦的也不能單獨後退,這就是指揮大部隊作戰的方法。所以夜間作戰多用火光和鼓聲,白天作戰多用旌旗。之所以變換這些信號,是為了適應士兵的視聽能力。
對於敵人的軍隊,可以挫傷它的銳氣;對於敵人的將領,可以動搖他的決心。軍隊初戰時,士氣旺盛,銳不可當,過一段時間,士氣就逐漸怠惰,到了最後就疲乏衰竭了。所以善於用兵的人,總是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士氣衰竭,鬆懈疲憊,人心思歸時,再去打擊它,這是掌握軍隊士氣的方法。以自己的嚴整對付敵人的混亂,以自己的鎮靜對付敵人的急躁,這是掌握部隊軍心的方法。以自己部隊的靠近戰場來對付敵人的遠道而來,以自己的安逸休整對付敵人的奔走疲勞,以自己部隊的糧足食飽對付敵人的糧盡人饑,這是掌握軍隊戰鬥力的方法。不要去迎擊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敵人,不去攻擊陣容嚴整、實力強大的敵人,這就是掌握因敵變化的方法。
所以用兵的法則是:敵人占領高地,不要去仰攻;敵人背靠高地,不要從正麵進攻;敵軍假裝敗退不要跟蹤追擊;對敵軍精銳的部隊不要去攻擊;對敵軍的以利引誘,不去理睬;對正在撤退回去的敵軍,不要去正麵攔阻;包圍敵人,要留有缺口,對瀕臨絕境的敵人不要過分害它。這些都是用兵應當掌握的法則。
兵法精粹
軍爭之難
戰爭的法則是,將帥奉國君之命,編成軍隊,組織民眾,投入戰場,其中最難的事,莫過於和敵人爭奪有利的製勝條件。而爭奪製勝條件最難的是,如何化迂回彎路為直線近路(以迂為直),如何化不利為有利(以患為利)。故意迂回繞道,並以小利引誘敵人,結果我軍出發得遲,卻到達得早,這就是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
爭奪有利的製勝條件,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危險,若攜帶全部裝備輜重去行軍作戰,必定來不及到達目標;若留下輜重行動,則必然損失許多物資。假使輕裝急行,日夜不停,以加倍速度行軍,趕上100裏路去爭奪有利目標,結果強健的士兵先到,體弱的士兵落隊,真正抵達目的地的隻有1/10,可能導致全軍覆沒;如果行軍50裏,去爭奪有利目標,可能隻有一半兵力能到達目的地,導致先鋒部隊受挫;如果行軍30裏可能有2/3的人可到達目的地。更何況軍隊沒有輜重就會失敗,沒有糧食就不能生存,沒有物資儲存就會敗亡。
倘若不了解諸侯列國的企圖,就不能展開外交;不了解山林、險阻、沼澤等地理因素,便不能行軍;不利用向導帶路,便無法獲知地處所在。
用兵必須詭詐欺敵才能成功,必須對我軍有利才采取行動,必須依情況的變化決定兵力的集中或分散。軍隊行動時,須快速如風;靜止時肅靜如林木;進攻時,如火一般猛烈;防守時,如山一般穩固;隱蔽時,如烏雲蔽天;行動時,如雷霆萬鈞。軍隊須把從占領區掠奪而來的資財,分配給士兵;把攻占的土地,分封給將士。能因應狀況,相機而動,事先懂得“以迂為直”計謀的將帥,才能得勝,這是爭取製勝條件的原則。
四治之要訣
古代兵書上說:指揮大軍,用口頭傳達命令聽不見,所以使用金鼓;用動作傳達訊息看不見,所以使用旗號。
以金鼓旗幟為號令,是為了使全軍耳目統一,行動一致。這麽一來,勇敢的人不致擅自向前,膽怯的人不致擅自後退,這是統帥大軍的方法。至於夜間作戰多使用火光和鼓聲,白天作戰多使用旗號,這些不同的指揮信號,是為了適應人的視聽。
打擊敵人,可以挫傷其士氣;打擊敵將可以動搖其決心。軍隊在初期作戰時,士氣旺盛;到了中期,逐漸怠惰,到了末期,便士氣衰竭,歸心似箭。所以長於用兵的人,能利用敵人的士氣消長——敵人士氣旺盛時,回避不戰;等敵人士氣低落時,再加以攻擊,這是掌握敵人士氣高低的方法(治氣)。以自己的嚴整,對敵人的混亂;以自己的鎮靜,對敵人的嘩躁,這是掌握軍心的方法(治心)。先到遠戰場,以等待敵人遠道來攻,以逸待勞,以飽待機,這是掌握軍隊戰鬥的方法(治力)。不要迎擊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敵人,不要攻擊陣容嚴整,實力強大的敵人,這是掌握因敵而變的方法(治變)。
兵法八忌
(1)對居高臨下之敵,不要仰攻。
(2)對自高處俯衝而下之敵,不要正麵迎擊。
(3)對假裝退卻之敵,不要追擊。
(4)對士氣正旺之敵,不要急於進攻。
(5)當敵以餌引誘我時,不要理他。
(6)當敵班師回國時,不要去阻擊。
(7)包圍敵人,要虛留缺口。
(8)對陷入絕境之敵,不要過分迫近。
這些都是用兵應掌握的原則。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兵家使用範例
北非龍虎鬥
在戰爭中,必須對雙方的有關情況做全麵而綜合的分析,看哪些因素對我有利,哪些因素對我有害,並根據具體情況而設謀用兵,趨利而避危,以求克敵製勝。
兵法要求,“先勝而後戰”。其意是說,要先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其中,要準確地找出製勝之利和致敗之危,這是不被敵人戰勝的前提條件。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等於設計的謀略均成為無矢之的。
全麵而綜合地分析“軍爭為利”和“軍爭為危”,被曆代兵家所強調。戰場上兩軍對峙,互為製約。這種對立統一的關係,成為分析和認識“利”與“危”的基本依據。對我有利的必然對敵有害,對我有害的必然對敵有利。所以,對於“軍爭為利,軍爭為危”應作三個方麵的理解:首先,要看到作戰的有利因素,也要看到潛在的危害。其次,既要看到對我有利的因素和存在的危害,也要看到對敵有利的因素和存在的危害,即做到“知彼知己”。最後,要把握“利”與“危”的轉化,利用各種戰術充分發揮我的有利因素,減少或避開危害;同時,遏製敵人的有利因素,同時擴大對敵人的危害,由此使對我的危害向有利轉化,盡可能地減少損失。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蒙哥馬利將軍率領的第八集團軍和德國元帥隆美爾指揮的德意“非洲軍團”,在北非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龍虎鬥。這兩位對壘的將軍,都是本國能征善戰的驍將,鹿死誰手,實難預料。素有“沙漠之狐”美稱的隆美爾在阿萊曼戰役中首戰失利,被迫轉入防禦。但其防禦工事的堅固程度在沙漠戰場上前所未有,它不僅有寬而廣的地雷場,而且沒有公開暴露的側翼。
為了進一步取得勝利,蒙哥馬利沒有立即發動進攻,而是精心策劃了代號為“輕盈”的反攻計劃,意在徹底打垮隆美爾。為了迷惑敵軍,蒙哥馬利專門組建了一支用來惑敵的a部隊。這支隊伍中有商業銀行家、藥劑師、音樂廳的魔術師、電視劇作者、藝術家、情報人員和幾名大學教師,是個純粹的雜牌軍。也正是這支雜牌軍,憑著高超的偽裝欺騙手段,有效地把將在北線上擔任主攻任務的1000輛坦克、1000門火炮、81個步兵營、幾千輛軍車和數萬噸物資偽裝了起來,使之看上去就像是運送物資的大卡車,使德軍誤認為這些車輛隻不過是英軍前線步兵的軍需補給車。在南線的佯攻方向上,a部隊更做了大量文章。他們用音響、煙幕等模擬大部隊的集結,並鋪設了假輸油管和假鐵路,在沿途設下無數供水站,致使德軍對英軍將在南線發動主攻深信不疑。經過一係列的示假隱真後,英軍開始從南北兩線進攻。
由於英軍的進攻出其不意,再加上隆美爾正抱病回國休養,致使德軍前線指揮官施圖姆搞不清英軍的戰略意圖,不知所措。最後,施圖姆綜合戰前的偵察情報和戰時從前線發回的戰況描述,更加確信英軍的主攻方向在南線,遂把一個最精銳的師調出主戰場。英軍在主攻方向上的壓力減輕後,進展相當順利,將德軍切割成獨立的幾段,使德軍傷亡慘重。隆美爾匆忙返回戰場,但已無回天之力,“非洲軍團”處於劣勢,最後隻得敗逃突尼斯。
商戰使用範例
企業效率低下的通病
事物是對立統一的,利與弊總是貫穿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在商戰方麵同樣如此,隻有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協調發展才能使企業效益達到最大化。這當然需要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當管理機構設置不當時,就會造成機構臃腫、人浮於事。
有一家製造廠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後來一位新任廠長經過多方麵調查發現了其中的原因。原來,製藥廠組織機構臃腫,僅廠裏設置的管理部門就多達30個,而一些可有可無的閑雜人員竟占了全體員工總數的15%。如此龐大的組織,導致製藥廠內部職責不明、管理混亂、效率低下。新廠長為改變現狀,首先精簡機構,將管理部門從原有的30個一下子減少到3個。而將一些閑雜人員等從之前的100多個減到20多個。經過了機構和人員的精簡,製藥廠各部門職權明確,員工也都分工明確,效率因此大為提高,而製藥廠的效益也一步步地攀升。
職權不分,管理機構混亂,這是企業效率低下的通病,例子中的這家製藥廠正好犯了“舉軍而爭利,則不及”的錯誤而導致了自身長期虧損。幸好新廠長摒除了這一弊病,才使藥廠轉虧為盈。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的道理也適用於市場競爭。一個企業能否及時準確地把握競爭之“利”的“危”,並采取有效的措施,發揮其“利”、避免其“危”,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的關鍵所在。為此,許多大企業不惜重金聘請專家學者組成智囊團,提供市場競爭中的“利”與“危”的信息,研究本企業所麵臨的經濟環境和本企業所處地位,以調整經營結構,變有利因素為經濟利益,變危害為有利或減小危害,使企業在商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處世使用範例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
世上任何事都具有兩麵性,權力也不例外。在我國古代社會,登上皇帝的寶座曾經是多少人的夢想,他們甚至不惜為此血流成河、骨肉相殘。坐在最高統治者的位置上,不僅可以指點江山,領導三軍,而且可以錦衣玉食,享盡榮華富貴。不過一從權力的頂峰跌落下來,將可能粉身碎骨,身敗名裂。
《呂氏春秋》曾有記載:越國王子搜看著越國人接連三次把自己的國君殺死,王子搜擔心自己被立為國君後也會遭到如此下場,於是一個人逃到一個山洞裏躲起來。越國沒有國君,越國人到處尋找王子搜,終於在山洞中找到了他。可是王子搜不肯出來,越國人就把艾草點燃放在洞口,用煙熏他,逼他出來。王子搜忍耐不住,被迫從山洞裏鑽出來,越人推搡著把他請上國君的車駕。
王子搜極其無奈地上了車,仰天長歎道:“老天啊!為什麽你不能放過我?”
也許你會認為連國君都不肯做的人是傻子,其實,王子搜並不是不想做越國的國君,而是害怕做國君後將會帶來的可怕後果。“軍爭為利,軍爭為危”,權力自古以來就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給你帶來你想不到的尊貴和財富,同樣也許會給你帶來沒法想象的禍害。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兵家使用範例
丘吉爾忍痛犧牲考文垂市
1940年11月14日19時05分,英國的考文垂市警報齊鳴。5分鍾後,德國的“海因克爾”飛機在考文垂市城市上空進行了長達11個小時的空襲,考文垂市遭到嚴重破壞,人員死傷不計其數。然而,在考文垂市遭受轟炸前的48個小時前,英國的“超級機密”密碼機已經破譯了德國人要轟炸考文垂市大教堂和工業區的情報,以及空襲戰術和飛行航線。丘吉爾接此情報後立即召開會議商討對付德軍的計策,如果馬上對考文垂市采取相應的防禦措施,這無疑告訴德國人其密碼已被英國破譯,這樣做勢必會使德國更換新的密碼係統。於是,丘吉爾最後決定不對考文垂市發出預報,甚至不事先撤退老弱病殘。丘吉爾的忍痛犧牲一座城市,正是著眼於接下來的保衛英倫三島的長期作戰,可謂“以患為利”的例證。
商戰使用範例
原價銷售法
被譽為“日本繩索大王”的島村寧次曾經是一個窮光蛋,他的成功有賴於他聰明地采用“以迂為直”的銷售法。開始,島村以5角錢的價格大量買進麻繩,然後以原價賣給東京一帶的紙袋工廠。這是一樁虧本生意,島村這樣幹了一年,贏得了一個“島村寧次的繩索超便宜”的好名聲。於是,訂貨單源源不斷地飛來。這時候,島村拿著購物收據對訂戶說:“這是我一年來購買繩索的收據,這一年我一分錢也沒有賺你們的,長此下去,我隻有破產了。”訂戶為島村的誠實所感動,心甘情願每根繩索增加5分錢。島村又拿著賣物收據找到供貨商說:“一年來,我是一分錢也沒有賺到,隻是給你做了義務推銷員,再幹下去,我是幹不下去了。”供貨商翻閱著一張張原價賣出去的發票,感動不已,於是每根繩索降低5分錢供貨。如此一來,島村每賣一根繩索就能賺1角錢,其利潤十分可觀。沒過幾年,島村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富翁。島村寧次深有感觸地說:“‘原價銷售法’開始吃虧,而後卻是大贏家。實際上這是一種極為高明的經營策略,隻有那些膽識謀略過人的企業家才敢做。”因此可見,“以迂為直”確實是一種高明的經營之道。
處世使用範例
博士找工作
曾經有一位留美計算機博士學成後,在美國找工作。這個博士生每天抱著博士證,進這個公司,出那個集團。在他看來,博士生就業標準自然要高。誰知,他四處碰壁,被各家公司拒之門外。想來想去,他決定收起各種學位證書,以一種最低身份去求職。
很快地,博士生被一家公司應聘為程序錄入員。這件工作對他來說,堪稱小菜一碟,但他吸取前幾次找工作的教訓,不敢馬虎。不久,公司經理發現他能找出並糾正程序中的錯誤,不是普通的程序員所能比的。這時,博士生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其學曆相稱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經理發現他能經常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比普通的大學生要強得多,這時,他亮出了碩士證書,老板見後又提升了他。最後,老板覺得他還是和別人不同,就和他談了一次,此時,博士生終於拿出了自己的博士證。於是,老板對他的實際水平有了全麵的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這位博士生找工作的經曆表明,辦事時如果直接進取就容易失敗,後退一步曲線再進,卻能如願以償。以退為進,由低到高,這是自我表現的一種藝術,也是辦事的一種方略。
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
兵家使用範例
秦晉聯姻
孔子說的這句“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實質是在論述“知友”的原則。作戰時的“知”,除了要“知彼知己”、“知天知地”,還應當“認識盟友”。孫子強調,能結交為盟友的人就要知其政治意圖、戰略企圖,知其政治立場。盟友的政治意圖、戰略企圖可能並非與己完全一致,但也並非與己完全對立,所以就要在知“友”之“謀”時,預先製訂與其結交的方針、原則。
秦國在春秋初期還是一個建國不太久的小國。經過多年的經營,秦穆公時,秦國已具備了較為強盛的經濟力量。於是,穆公開始積極展開對外軍事、政治鬥爭,即位不久就跨過黃河,滅掉了茅戎。然而,秦國要向中原發展,首先接觸的便是晉國。
當時,晉獻公也正在掃滅周圍的小國,開始為晉國圖霸奠定基業,國力日益強大。如何與晉國交往?秦穆公經過一番思索,決定采取聯姻的策略,與晉國建立友好的關係。於是,穆公讓大夫公子縶代其向晉獻公求婚,請求晉侯將長女伯姬嫁與穆公作夫人。穆公的請求得到了獻公的應允。由此秦晉兩國以婚約為紐帶,和好相處。晉獻公死後晉室發生動亂,秦穆公還支持公子夷吾平息動亂,並擁立夷吾為君,即晉國惠公。
秦晉聯婚還使秦國得到了兩位有才華的人:蹇叔和百裏奚。百裏奚是虞國的大夫,晉滅虞時當了俘虜,獻公把他作為女兒的陪嫁奴仆送給秦國。隨後,百裏奚推薦他的朋友蹇叔為上卿。秦穆公得百裏奚、蹇叔二人輔佐,國家大治,國力更強,便向東發展,爭奪霸權。
聯姻外交,利用姻親紐帶鞏固雙方的關係,這一謀略自古至今都被世人推崇和選用。通過姻親紐帶建立起來的關係,一般來說,比較牢靠,即使有裂痕也較容易修補。當然,這要排除美人計式的姻親,美人計與聯姻外交的區別在於,美人計意在迷惑對方的視聽,消磨對方的誌氣,削弱對手的威望,最後達到俘獲對手的目的;而聯姻外交是施計者主動請求締結婚姻,並以達到雙方和好為主要目的。
商戰使用範例
道不同不相為謀
有3個能力強的年輕人合資創辦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並且分別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的職務。開始,人們以為這家公司一定能創造輝煌的業績,但幾年後,這家公司不但未能創造輝煌的業績,反而連年虧損,員工一天比一天少,究其原因,還是在3位創始人身上出現了問題,他們誰都想說了算,可誰說了都不算。最後,一件事也沒做成功,管理層內耗導致公司效益嚴重虧損。
這家公司隸屬於一個企業集團,總部發現這一現實後,連夜召開董事會研究對策,最後決定,讓這家公司的總經理退股,撤掉他的總經理職位,改到別家公司投資。旁觀者都認為,這家公司算是“歇菜”了,誰還扛得住虧損之後又來個撤資的打擊呢?然而,事實令人不得不佩服,在留下來的董事長和副總經理的戮力合作下,居然發揮出公司最大的生產力,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公司生產和銷售總額較從前翻了兩番,幾年來的虧損不僅得到彌補,還創造了高額的利潤。而另一位改投別家企業的總經理自擔任董事長後,也充分發揮出本身的實力,表現出卓越的經營才能,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處世使用範例
慎重選擇朋友
《孫子兵法》裏麵雖然沒有如同“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孫子兵法·地形篇》)這樣明顯的詞句來表述什麽樣的朋友可交,什麽樣的朋友不可交,但我們從“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這句話裏也能窺見孫子對“謹慎選擇朋友”這一人生話題的重視。
諺語說得好:“濫交者無友”。結交朋友必須慎重選擇。人之所以需要慎重選擇朋友,是因為和你交往的人有各種各樣的,而朋友會對你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和正直善良的人交朋友,得到朋友的幫助,自己就受到積極的影響,這就是孔子所說的:“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俱化矣。”所以,“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墨翟說:“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傅玄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說:“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地道的自私自利,會戴上友誼的假麵具,卻又設好陷阱來坑害你。”這些講的都是要慎重選擇的道理。
我們結交朋友,首先應該衡量是“益”還是“損”,即衡量對我們的事業有益還是有損,對自己的思想、工作、學習、生活有利還是有害。
慎重選擇朋友,最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識別真偽朋友,考驗真假友誼。在結交朋友的過程中,往往會有真誠的朋友,也會有虛偽陰險的朋友,因此,判別真偽好壞朋友,是慎重選擇朋友的關鍵。寓言家伊索曾說:“在危險之中,常有被疑的朋友成為救星,最被信用的成為賣友的人。”德謨克利特也說:“很多顯得像朋友的人其實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並不顯得像朋友。”克雷洛夫指出:“在你有權力有名望的時候,卑鄙的人是不敢抬起嫉妒的眼睛看你一眼的;然而,到了你一落千丈的時候,顯示最大的毒辣的就是他們。”這種人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是狡猾的危險的朋友。
什麽是真正的朋友?什麽是虛假的朋友?古代波斯著名詩人薩迪說:“你不要把那人當作朋友,假如他在你幸運時表示好感。隻有那樣的人才算朋友,假如他能解救你的危難。”大劇作家莎士比亞也指出:“朋友間必須是患難相濟,那才能說是真友誼。”“有些人對你恭維不離口,可全都不是患難朋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困難是檢驗真偽友誼的分水嶺和試金石。真正的友誼不是掛在口頭上的,隻有在患難的時候,才能看見朋友的真心,這叫做患難識朋友。法國近代思想家和盧梭甚至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我們是在和什麽人打交道;甚而要認識自己的朋友也要等待重大的關頭,也就是說,要等待不可能再有更多時間的關頭;因為唯有到了這種關頭,認識朋友才會成為最重要的事”。我們在選擇朋友的時候,不要被娓娓動聽的蜜語甜言所陶醉,也不要被謙恭順從的表麵所迷惑,更不要被假惺惺的笑臉所欺騙,而要在實踐中用理智來識別真偽朋友,考驗真假友誼。
真朋友,不是在順境中找到的,而是在逆境中獲得的。一個人在順境中,一些心術不正的人或者為了巴結你的權勢,或者為了貪占你的名譽,或者為了求得你的錢財,對你百般恭維順從。一旦你遇上倒黴的事,這幫趨炎附勢者就溜得快快的,躲得遠遠的。而那些朋友,在你最困難、最需要的時候,就會出現在你的麵前。莎士比亞說得好:“一個人倒黴至少有這麽一點好處,可以認清誰是真正的朋友。”
患難中的友誼,是人生最珍貴的。一個人處於逆境中,隻有真誠的朋友的幫助,才能使你的困難和危機得到解救;隻有真誠朋友的同情和關心,才能使你的精神得到安慰,痛苦得到分擔,心靈得到啟迪。
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兵家使用範例
張巡雍丘突圍
“詐”是最高層次的軍事智謀之一。“兵不厭詐”,古今皆然。兵史證明,軍爭不是簡單地靠兵力數量,其中技巧往往是軍爭決勝的條件。
“兵以詐立”,概括了軍爭技法的主要內容。軍爭中,將帥必須以“詭道”為指南,以“奇正”變化為術,立足於“詐”,戰勝敵人。
“以利動”乃是“兵以詐立”的深化。“詐”術製敵的行動以對我是否有利為目的,有利於我方的,則行;不利於我方的,則止。“以利動”的方式“分合為變”,即根據敵情變化,分別采取分散兵力、集中兵力的方式隨機應變。
“兵以詐立”作為軍爭技法的戰略指導,決定了軍爭中軍隊的行動模式,行動原則,行動的傳導係統。
用兵之法,從動靜態勢研究,有動有靜。行軍之時,要隱蔽使敵人不知,就要靜。有時因機而變,行軍之時應特意張揚造成聲勢,以威懾敵人,就要動。動與靜有機相連,權衡形勢,相機而動。所以孫子主張“懸權而動”。“懸權而動”是指軍隊要根據軍情地勢,權衡緩急,斟酌取舍,貴在隨機應變。
“以詐立,以利動”的戰法是魔鬼的伎倆,這樣的例子史不絕書。公元765年,安史之亂叛將令狐潮把唐朝將領張巡圍困在雍丘城中。令狐潮擁有4萬人馬,張巡卻不過2000兵丁,力量對比懸殊。但由於城中軍民同心協力,叛軍連日攻城均未能奏效。時間一長,城裏的箭用完了,情況十分危急。
張巡令部隊割來蒿草,紮了1000個草人,穿上黑衣,夜晚用繩子墜入城下。令狐潮的士兵在遠處看不真切,以為城中守兵突圍,便萬箭齊發,爭射草人。這樣搞了幾次,叛軍才發覺受騙。張巡把草人收回來,得箭數十萬支。以後,張巡又乘暗夜從城上墜放草人,敵軍卻暗中發笑,以為又是奸計,遂不加戒備。就在敵人習以為常之時,張巡挑選500名精兵組成“敢死隊”,身穿黑衣,乘夜暗從城上墜下。
當敵人還未完全從麻木狀態中清醒過來,500名勇士奮勇殺入敵營,乘亂點燃了營寨,敵軍猝不及防,大敗而走。這就是隱真示假、瞞天過海的“詐術”。當某種現象反複出現。人們最初會有較大反應,漸漸就會變得熟視無睹,多見不疑。張巡正是利用人們的這一普遍心理,才演成了“蒿人得箭,死士砍營”的生動活劇。
商戰使用範例
對對方首次報價表示驚訝
不管購買何種商品,記住一點,對方做出第一次報價時,你都要顯得非常驚訝,否則你就會被當做冤大頭來宰。對方的第一次出價,絕對不是他的底價,他隻是為了給自己留一個退路罷了,又或者想碰碰以高價賣出的運氣,也可能隻是一個試探。對方懷著這種心理,就會很留意你對他第一次出價的反應。
如果你聽到價格後非常平靜,甚至臉上還顯露出高興的表情。那對方就會感覺到他的報價離你的心理底價不遠,你就很難讓對方做出大幅度的讓步,他可能還會堅持自己的報價。原因就是你對他的要價無所謂。
但是如果你聽到這個價錢後表現得非常驚訝,那麽對方也會在心裏認為自己要價是太高了。可能為了達成交易,會通過讓步使你接受,你還價就會很容易了。
有一名作家,在他沒有出名的時候,他的稿費很低,差不多每本書稿才5000元錢,後來因為他一本小說出名了,越來越多的書商與出版社向他約稿,他的稿酬也越來越高,並且要求對方的發行量要達到一定的數額,至少不能夠低於10萬冊。有一個書商向他約稿,書商開出的價碼是20萬元寫一部小說。這位作家一聽,立刻以驚訝的神態與口氣說:“你開出的價格是我在出了某某小說以來所沒有聽到過的低價!”這位書商馬上說道:“當然價格是可以商量的,40萬吧!我們保證印刷數不低於50萬冊,怎麽樣?”最後,這位作家才勉強同意。
這位作家沒有與對方做過多的討價還價,隻是表現出了自己的驚訝,就讓對方主動加價。這就是故作驚訝的魔力。
如果多運用故作驚訝的手段,你會發現原來這麽小的伎倆也能夠讓你受益無窮。我們在購物時常常會先詢價,當售貨員報價時,我們如果顯出很驚訝的神態,售貨員往往會馬上說:“當然,如果你真心想買,價錢還可以再低的。”又或者會說:“我們現在正在做活動,全場商品打幾折。”諸如此類的實例隨處可見。
當然,並不是每一次驚訝都能夠收到這樣的效果,尤其在對方知道你的底細時,或者對方也是談判的老手時,他會很清楚你的動機。即使對方對你的驚訝置之不理,對你也沒有什麽危害。在談判的時候,你也要預防對方使用故作驚訝的伎倆。
處世使用範例
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孫子“兵以詐立”思想在現實生活中大可用於伸張正義、懲惡揚善、扶貧濟困等舉措中。
一位身著便服的偵察員走進列車上的廁所。冷不丁,一個妙齡豔裝的女郎一閃身也跟著擠進廁所,反手將門鎖上:“先生,把你的手表和錢包給我。否則,我就喊你侮辱我!”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場麵,偵察員清楚地知道,廁所裏沒有其他人,辯解是毫無意義的;稍有遲疑,女郎就會反咬一口,立即使自己身敗名裂。陷入困境中的偵察員急中生智,張著嘴巴不停地“啊,啊”,一個十足的啞巴,表示不懂女郎說的是什麽。
女郎趕緊打手勢,偵察員仍然窘急地“啊啊”著,見此情景,女郎失望了,真倒黴,怎麽碰上個啞巴!她轉身正想離去,這時,偵察員一把抓住女郎,拿出鋼筆,打著手勢請她將剛才說的話寫在手上。女郎欣然接受,接過鋼筆就在偵察員的手上寫道:“把你的手表和錢給我。不給,我就喊你侮辱我!”偵察員立即翻轉手掌,抓住女郎說:“我是便衣警察,你犯了搶劫罪,這就是鐵的證據!”女郎目瞪口呆,乖乖被擒。這位便衣警察就是靠勇敢和機智戰勝了犯罪分子。
遇到緊急情況,應盡量以新內容、新話題把它引開,千萬不能拘泥一頭,執著不放,否則僵持下去,隻能導致更為難堪的局麵。相反,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融方圓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為一體,事情就好辦多了。
懸權而動。
兵家使用範例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懸”即掛的意思;“權”指秤砣。原意指衡量物體重量時,先把秤砣懸掛在秤杆上,看物體輕重而移動,靈活自如。
《宋史》裏講了一個故事:宗澤是英勇威武的戰將。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宗澤率軍奮起抵抗,屢挫金兵。宗澤手下有一員赫赫神威的將士,他就是嶽飛。宗澤很賞識嶽飛,經常指導他、點撥他,希望有一天嶽飛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有一天,宗澤忠告嶽飛說:“嶽飛,你有過人的勇氣和出眾的才華,這是許多人都望塵莫及的,這是你值得驕傲的地方。但是有一點我要特別提醒你,那就是你十分喜好野戰。你不喜歡戰前做好周密的戰略部署,而隻是憑直覺掌握戰機,這不是萬全之策呀!”宗澤說著,又拿出一些布陣圖給嶽飛看。
嶽飛聰明穎悟,加上年輕氣盛,並不理會該圖的作用,而是說:“您的教誨很中肯,布完陣後再戰是從軍打仗的常用戰術,不失為上等作戰方法。但是,戰略戰術的運用,完全在於將領的一念之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嶽飛的意思很明確:戰術有其固定的形式,但並不是說照搬照抄就能贏得戰爭,必須把它們用足、用活。如何用足、用活,這在於指揮官的智慧了。智慧的功能,在於活學活用。
聽了嶽飛的話,宗澤深深地感到嶽飛是位天才軍事家,他絕不是紙上談兵、機械教條的普通軍官。因而他對嶽飛更加器重。
毛澤東曾對嶽飛說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給予高度評價,他在《論持久戰》中指出:“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指揮員的產品。”他還多次強調,用兵打仗,重要的在於“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所以靈活用兵,相機製敵,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毛澤東用兵的一個最大特色。毛澤東有句口頭禪叫“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用兵藝術的高度的機智和靈活。因而,不論是神出鬼沒的“遊擊戰”,陷敵汪洋的“誘敵戰”,內線外線相結合的“運動戰”,以及像“三大戰役”那樣大規模的圍殲戰等,無不透出一股“靈”氣,顯示出一個“妙”字。
劉伯承元帥也十分強調用兵的靈活性。由於戰場情況變化無常,必須因時、因地、因敵不同,靈活用兵,巧妙變換戰術。因此,他指出:“在一定計劃上,應根據新變化的情況進行主動的靈活的機動”,“要經常思考可能的敵情變化,絕不能總用一個戰術來對付敵人。”他再三強調,不僅要善於正確運用戰術,更應善於根據新的情況靈活地變換戰術。一個指揮員“懂得戰術是容易的,適用新的情況,靈活運用戰術甚至變換戰術就不容易了”。劉伯承元帥還對這種靈活性指揮做了進一步的闡釋,他指出:“用兵靈活要體現在巧妙地采用虛實行動,諸如聲東擊西,佯動於此,實動於彼,奇正變化,因敵製勝。要能動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攻其所必救,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和其他多種對付手段。”他還強調用兵要講究“巧、猛、疾”三字,所謂“巧”,就是靈活巧妙而驚奇;所謂“猛”,就是要有猛虎撲食的氣勢;所謂“疾”,就是調動部隊,指揮作戰要快、要敏銳。這是對靈活用兵的創新和發展。
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殺機四伏。作為指揮員,如果思維不敏捷,用兵不靈活,就無法在戰爭中站穩腳跟,無法打贏戰爭。
商戰使用範例
靈活運用遊戲規則
“懸權而動”是軍事名言,又是人生名言。就人生而言,“懸權而動”是采取行動的第一步。
在做事時,單是努力奮鬥不行,我們還要盡量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得知道自己能有多大的權力,可在多大的範圍內自由運作。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掌握好做事的分寸,既不超出遊戲規則範圍,又能最大限度地以最輕鬆的方式獲得最大的成就。而要想做到這一步,在很多時候,需要我們盡可能地靈活運用遊戲規則。
想創立一番事業的人更喜歡靈活地運用遊戲規則。哈佛商學院沃爾特·屈默勒副教授曾總結出這樣一條經驗:成功的創業人士大多能夠靈活地運用規則。一般來說,經理人有時也會耍一些小聰明,但一般都不會越雷池一步;而創業人士則不同,他們不但願意變通規則,可以說,他們簡直是樂此不疲。實際上,在大多數成功的創業故事中,總有那麽一幕,大膽的創業人士如何運用一些驚世駭俗的策略,做成一筆關鍵的生意或者找到重要資源使其創意成為現實。關於這一點,他提到了兩位年輕的事業創立者創辦郵購公司的故事。
這是上世紀末,當兩位年輕人從一家風險投資公司那裏獲得了種子資金後,他們需要迅速招募一支由20多人組成的經驗豐富的營銷團隊,以編製首份郵購產品目錄。這兩位年輕人當時還沒有租賃辦公室,他們的辦公場所就在臥室外麵,僅有的辦公設備也就是每人一部手機和一台電腦。當時的勞動力緊缺,他們很清楚,除非能讓外界認為他們是一家成熟的公司,否則優秀的人才是懶得費心勞神來參加麵試的。為了公司的成長壯大,他們必須招募到優秀的營銷人才,這兩位魄力十足的創業者靈機一動,決定編造兩個無惡意的謊言。
首先,他們在本國一份主要的商業報紙上登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廣告,將自己的公司描述成一家“迅速成長的跨國企業”。這一描述並非完全真實,但也不算完全虛假。因為這兩位創業者解釋說,他們確實有將公司業務擴展到該地區另外兩個國家的計劃。這則廣告沒有白做,一下子就吸引了1000多人前來應聘。接下來是麵試。總不能讓這一大批麵試者就在自己的臥室外麵麵試吧。於是,揣著應聘者的個人簡曆,兩位創業者又在當地的四季酒店租了一天的豪華套房,對經過初選的應聘者進行了麵試。兩位當天的“假戲真做”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吸引力,由此吸引了優秀的人有500名,並且真的成為一家成長迅速的跨國企業。
事業初期,每個創業人士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可以借用陳毅《梅嶺三章》中的一行詩句:“創業艱難百戰多”。幾乎創業生活的各方麵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如果我們在著手創立自己的事業時,一味地墨守成規,照章辦事,那隻能是此路不通,死路一條。這時候就需要創業人士大膽地突破成規,靈活地運用一些巧妙的規則,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於絕路中衝出一條生路。所謂天無絕人之路,隻要能靈活地運用規則,想方設法尋求突破,許多創業人士都能藉此突破事業的瓶頸,打通創業之路。
處世使用範例
妙語反擊無理行為
我們總難免碰到一些無理取鬧的事情。你對某人的不良或錯誤行為進行直接責備,他卻反過來與你頂撞,這時就要有良好的語言應變能力。如在一外國球場裏,一個大學生的視線完全被前麵年輕婦女的帽子擋住了,於是他對她說:“請您摘下帽子。”可婦女連頭也不回。
“請您摘下帽子。”大學生氣衝衝地重複一遍,“為了這個位子,我破費了15歐元,卻什麽也看不見!”“為了這頂帽子,我破費了115歐元。我要讓所有的人都看它。”年輕的婦女說完,一動也不動地坐著。她違反公共道德,卻反而振振有詞地反駁大學生的正常幹預,讓人哭笑不得。
碰到這種無理行為,你怎麽辦?許多人常常大發一通怒火,大罵一頓無賴,可到頭來,對方還是振振有詞,頭頭是道,“理由”充足得很。你自己倒氣得手腳發顫,隻會說“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那麽,應該怎樣說話,才能反擊這種無理的行為,使對方覺得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呢?有4點值得注意:1情緒平和
遇到無理的行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激動,要控製情緒。這個時候的心境平和,對反擊對方有重要作用:一是表現自己的涵養與氣量,以“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氣概在氣勢上鎮住對方,如一下子就犯顏動怒,變臉作色,這不是勇敢的行為。古人曰:“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對方對此不但不會懼怕,反而會對你的失態感到得意。二是能夠冷靜地考慮對策,隻有平靜情緒,才能從容選出最佳對策,否則人都弄糊塗了,就可能做出莽撞之舉來,更不要說什麽最佳對策了。例如,蕭伯納的名劇《武器與人》首演時,獲得極大成功。他應觀眾的要求來到台前謝幕。這時,有一個人在首座高喊“糟透了”,對於這種無理的語言,蕭伯納沒有怒氣衝衝,他微笑地對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禮地說道:“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見。”他聳了聳肩,又指著正在熱烈喝彩的觀眾說道:“但是,我們倆反對這麽多觀眾又有什麽用呢?”觀眾中頓時爆發出更為熱烈的掌聲。蕭伯納在反擊對方的過程中無論是那溫文爾雅的舉動,還是那調侃戲弄的言辭,都顯示出一種情緒的平和,單就這種情緒的力量,就足以壓倒對方。
2反擊有力
對無理行為進行語言反擊,不能說了半天不得要領,或詞軟話綿,而要做到打擊點要準,一下子擊中要害,反擊力量要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
有一個常愚弄他人而自得的人,名叫湯姆。這天早晨,他正在門口吃著麵包,忽然看見傑克遜大爺騎著毛驢哼哼呀呀地走了過來。於是,他就喊道:“喂,吃塊麵包吧!”大爺連忙從驢背上跳下來,說:“謝謝您的好意,我已經吃過早飯了。”湯姆一本正經地說:“我沒問你呀,我問的是毛驢。”說完得意地一笑。
大爺以禮相待,卻反遭一頓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非常氣憤,可是又難以責罵這個無賴。無賴會說:“我和毛驢說話,誰叫你插嘴來著?”於是大爺抓住湯姆語言的破綻,進行狠狠的反擊。他猛然地轉過身子,照準毛驢臉上“啪、啪”就是兩巴掌,罵道:“出門時我問你城裏有沒有朋友,你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沒有朋友為什麽人家會請你吃麵包呢?”“叭叭”,傑克遜大爺對準驢屁股,又是兩鞭子,說:“看你以後還敢不敢胡說。”說完,翻身上驢,揚長而去。
大爺的反擊力相當強。既然你以你和驢說話的假設來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認你的假設,借教訓毛驢,來嘲弄你自己建立和毛驢的“朋友”關係,給你一頓教訓。
3含蓄諷刺
對無理行為進行反擊,可直言相告,但有時不宜鋒芒畢露,露則太剛,剛則易折。有時,旁敲側擊,綿裏藏針,反而更見力量,它使對方無辮子可抓,隻得自己種的苦果往肚裏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像蘇格蘭詩人彭斯那樣。
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見到一個富翁被人從河裏救起。富翁給了那個冒著生命危險救他的人1塊錢作為報酬。圍觀的路人都被這種無恥行徑所激怒,要把富翁再投到河裏去。彭斯上前阻止道:“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解他的一條命值多少錢。”
4巧妙借用
對無理的行為進行語言反擊,是正義的語言與無理的語言的對抗。所以,反擊的語言一定要與對方的語言表現出某種關聯,正是在這種關聯中,才會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機智與力量。要做到雙方語言的巧妙關聯方法有3個:(1)順其言,反其意。這種方法的效果在於使人感到那個無理的人是引火燒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例如,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個猶太人,常遭到一些無恥之徒的攻擊。在一個晚會上,一個人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小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說:“看來,隻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驢子”在德國南方語言中,常常是“傻瓜,笨蛋”的代詞。麵對是猶太人的海涅,將“猶太人與驢子”並稱,無疑是侮辱人,可海涅沒有對他大罵,甚至對這種說法也沒有異議,相反,他把這種並稱換上“你我”,這樣就一下子把“你”與“驢”相等了。
請再看一則阿凡提的故事“驢的朋友”:有一個新上任的縣官,聽說阿凡提機智,很不服氣,揚言要把他戲弄一番。
阿凡提知道了這件事,就自動騎著毛驢來到衙門,對縣官說:“我來啦!”
縣官看見他和毛驢一同進來,故意大聲招呼說:“歡迎你們兩位一同光臨!”
阿凡提拍了拍驢背,毛驢昂頭叫起來,又是甩蹶子,又是搖尾巴。阿凡提說:“我的這頭蠢驢在家說,它的朋友當了縣官,非叫我帶它來見見不可!”
縣官漲紅著臉說:“那是你的驢,同我有什麽相關?”
阿凡提對毛驢說:“我叫你不要來吧,你的朋友一當了縣官,就不認你啦!”
鄉親們一起大笑起來。
(2)結構相仿,意義相對。這種方法是在雙方語言的相仿與相對中,表現出極其鮮明的對抗性。如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一生簡樸,常常戴頂破舊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個不懷好意的人嘲笑道:“你腦袋上麵的那個玩意是個什麽東西,能算是頂帽子嗎?”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麵那玩意是個什麽東西,能算是個腦袋嗎?”安徒生的話語和對方的話語結構、語詞都相仿,隻是幾個關鍵詞的位置顛倒了一下,顯得對立色彩格外鮮明。
歌德也有同樣的故事。有一天,歌德在魏瑪公園散步。在一條隻能過一個人的過道上,他迎麵遇到了曾經對他的作品提過尖銳意見的批評家。這位批評家高聲喊道:“我從來不給傻瓜讓路!”“而我則恰恰相反!”歌德邊說邊微笑著讓在一旁。
(3)佯裝進入,大智若愚。即假裝沒識破對方的圈套,照直鑽進去。這種方法的效果是顯出自己完全不在乎對方的那種小伎倆。例如,一個嫉妒的人寫了一封諷刺信給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信上說:“我知道你現在是一字千金,現在附上一塊美元,請你寄個樣品來看看。”海明威收下錢,回答一個字——“謝!”海明威完全識破對方的刁難、侮辱人的行為,但他根本不將此放在眼裏,他就照他人的刁難要求辦,結果也真搞得那人難下台。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兵家使用範例
垓下之戰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孫子兵法》中士氣理論的核心。所謂“士氣”就是將士的勇敢精神。
在軍爭中,最終決定勝負的不是單純的數量對比,精神上的勇氣也起著重大作用。將士是軍爭的根本,而將士則以誌氣為根本。軍事爭戰中可以遭受某種挫折,但士氣不可以頹敗。士氣也可能因環境困絕而低落,而必勝於敵人的信念不可受挫。具有必勝之誌,果敢善戰,則無戰不勝;具有昂揚之氣,剛毅不屈,則無征不服。
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漢議和,劃鴻溝為邊界,“中分天下”。一個月後,項羽領軍東歸。劉邦也想回西部去。謀臣張良、陳平勸諫道:“天下三分之二已歸我們所有,目前楚軍糧草不足,士兵疲乏,正是滅項羽的大好時機,豈可養虎遺患。”劉邦突然醒悟:剛訂和約,項羽引兵東撤,一定疏忽麻痹,確實是天賜良機。他火速匯報會人令韓信、彭越同時出兵,自己親率大軍追擊楚軍,合力滅楚。但是韓信、彭越均未發兵。劉邦孤掌難鳴,於固陵追上項羽,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無奈,隻得采用張良的計策:裂地分封。封韓信為齊王,封彭越為梁王。使者一到,韓、彭二人果然領兵來會師。
公元前202年十一月,漢大將劉賈渡淮河入楚地,誘降九江守將,兵圍壽春。韓信西進占彭城,項羽四麵受敵,轉戰南撤,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劉邦軍緊緊跟來,四麵圍上。
劉邦將會合後的30萬大軍統統交給韓信指揮,韓信布下十麵埋伏,將項羽重重包圍在垓下。但項羽此時尚有10萬人馬,8000子弟兵,他堅守大營不出戰,韓信一時也無法取勝。
楚軍被困日久,糧食漸漸吃光,隆冬之際寒風凜冽,饑寒交迫,軍心不穩。這一天晚上,夜深人靜,突然從漢營飄來一片楚歌,且伴有簫聲甚是淒涼哀怨:“寒夜深冬兮,四野悄霜。天高水固兮,寒雁悲愴。最苦戍邊兮,日夜彷徨……”項羽聽了,大吃一驚,心想:“漢軍難道已經完全占領了楚地?他們怎麽會有那麽多的楚人?”
楚歌仍不斷地傳來,聽得清清楚楚:“雖有田羅兮,誰與之守?鄰家酒熱兮,誰與之嚐?白發倚門兮,望穿秋水。稚子憶念兮,淚斷肝腸……”楚軍將士不禁潸然淚下,這悲涼淒苦的歌聲使他們想起了家園,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與妻兒……歌聲徹底動搖了項羽的軍心,三三兩兩的楚軍士兵開始逃離楚營,到後來竟整批整批地逃跑,大將季布、鍾離昧等也相繼溜走,連項羽叔父項伯也去投奔張良。眼見敗局已定,誰也不願意再在這裏等死了。一夜之間,數萬大軍剩下1000多人。
項羽無計可施,借酒澆愁,唱起了一首悲涼的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夫人十分悲痛,持劍起舞作歌,歌畢自刎,其兄大將虞子期也引劍自刎,死在妹妹身旁。項羽率800餘騎突出重圍,又於烏江邊被漢軍追上,自刎而死。
其實,項羽不知,那晚在漢營中唱楚歌的不全是楚地人,乃是張良布置的“攻漢心奪氣”之策。張良把在楚地的英布的和江士卒全分散到各營,讓他們教所有的漢軍將士唱楚歌,目的就是瓦解項羽的軍心。
商戰使用範例
滿足對方的自尊心
古人雲: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能獲得對方的心,那還有什麽事他不能替你辦呢?美國著名的柯達公司的創始人伊斯曼,捐贈巨款在羅徹斯特建造一座音樂堂、一座紀念館和一座戲院。為了承接這批建築物內的座椅,“優美座公司”的經理亞當森前來會見伊斯曼,希望能夠得到這筆價值9萬美元的生意。
亞當森被引進伊斯曼的辦公室後,伊斯曼問道:“先生有何見教?”亞當森沒有談到正題,而是說:“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時候,我仔細地觀察了您的這間辦公室。我本人長期從事室內的木工裝修,但從來沒見過裝修得這麽精致的辦公室。”伊斯曼回答說:“哎呀!要不是您提醒我差不多忘記了這件事情。這間辦公室是我親自設計的,當初剛建好的時候,我喜歡極了。但是後來一忙,幾個星期都沒有機會仔細欣賞一下這個房間。”
伊斯曼走到牆邊,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說:“我想這是英國橡木,是我的一位專門研究室內細木的朋友專程去英國為我訂的貨。”伊斯曼心緒極好,便帶著亞當森仔細地參觀起辦公室來了,把辦公室的所有的裝飾一件一件地向亞當森做介紹,從木質談到比例,又從比例談到顏色,從手藝談到價格,然後又詳細介紹了他設計的經過。
直到亞當森告別的時候,倆人都未談及生意。可結局是:亞當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訂單,而且和伊斯曼結下了終生的友誼。為什麽伊斯曼把這筆大生意給了亞當森?這與亞當森巧言攻心的辦事技巧十分有關。如果他一進辦公室就談生意,十有八九要被趕出來。
亞當森成功的訣竅是什麽?說來很簡單,就是他了解推銷對象。他從伊斯曼的經曆入手,讚揚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把他視為知己,這筆生意當然非亞當森莫屬了。
處世使用範例
讓對方心甘情願效力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失戰為下。”要想做事如意,有智慧的人常常也像軍事指揮家一樣善於籠絡人心,讓對方心甘情願為自己效力。
春秋時期的晉國,有位名叫予讓的勇士,他先後輾轉投靠了幾個主人,均得不到重用,直到投靠了知伯氏,才得到厚愛,將其視為知己,寢食同行,親如手足,予讓大為感動。後來知伯氏與趙襄子爭鬥,事敗四處流浪。予讓想報答他的知遇之恩去刺殺襄子,結果被捉。有感於予讓是為主人效命,趙襄子沒有立即殺他。予讓說:“我自己謀事不密,今天落在你手中,此乃天意,我不會請求你放過我,因為我若活下來,唯一的任務就是要刺殺你。”趙襄子默默無語。於是予讓提出要借趙襄子的衣服一用。趙襄子有些惘然,但最後還是脫下衣服給他。予讓拔劍於手在趙襄子的衣服上揮了幾下,口中大叫:“我已替知伯報仇了。”說完後就橫劍自斃了。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兵家使用範例
曹劌論戰
任何事物都處在不停地發展變化中,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軍隊的士氣也是如此,受客觀環境的影響,主觀情緒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作為指揮員,就要懂得“人情之理”,善於分析、把握並能利用這些變化。當敵人的士氣正盛時,則主動避之,並想辦法消耗其銳氣,一旦發現敵人的士氣低落時,則主動出擊,乘虛而擊,方能取勝。
春秋時期,魯國出現了一位兵家奇才,雖然他的活動在曆史上僅僅如流星般的一閃即逝,卻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光輝,這個人就是曹劌。
曹劌的身世乃至生卒年月均無可考,隻能推測他大概也屬於“士”,因為他雖然鄉居,卻了解國家大事,而且還能容易地見到魯侯,應該有一定的身份,但肯定不是上層貴族,因他一來沒有官職,二來蔑視“肉食者”(貴族老爺)。
公元前684年,齊國攻打魯國,兩軍在長勺擺起了陣勢。開始,魯莊公在齊軍士氣正盛時就要擂鼓擊戰,被曹劌勸阻。待齊軍擊鼓三次後,曹劌才提出反擊。最後,魯國打敗了齊軍,在凱旋回國時,魯莊公問曹劌敗齊的道理。
曹劌答道:“打仗嘛,主要憑的是一股勇氣,氣足則戰勇,戰勇則勝,氣衰則戰怯,戰怯則敗。當士卒聽到第一次衝鋒的鼓聲時,士氣最盛,第二次則氣衰,第三次則變得精疲力竭了,鬥誌即衰士氣也無。當齊軍三鼓氣竭之時,我軍方一鼓,士氣正盛。所以能一鼓作氣,戰勝齊軍。”
魯莊公又問為什麽齊軍已敗還不讓馬上追擊。曹劌答道:“齊國是大國,兵強而將能,雖然敗退,但我怕他們是假裝的,意在誘敵,魯國兵微將寡不得不慎。當看到他們旗幟東倒西歪,車轍也亂七八糟時,知道他們真的是敗退,所以才請您下令追擊。”曹劌這番陣前論兵,論出了兩個大道理,使後世長久得益。一是指出了戰爭中士氣的因素,士氣的高低首先取決於民心與兵心,能得民心與兵心,士氣才有基礎,其次士氣還取決於陣前的布置操作以及相關的士卒疲勞程度。二是在具體作戰方針上主張後發製人,敵疲我打。曹劌這兩番大道理,就是孫子“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治氣”思想。
士氣是與戰爭的性質分不開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是避實擊虛的特殊形式,是一種巧妙的製敵藝術,指揮員積極尋找我方士氣與敵方士氣之差,這種差別越大,勝利的把握也就越大。
商戰使用範例
暗戰
當今社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競爭對手林立,要想取得競爭的勝利,就要認真研究對手的長處和短處,從而“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有效地擊敗對手。
我國外貿部門有一次與外商洽談產品出口業務,我方談判代表沉著老練,鎮定自若地采取避銳擊惰、以治待亂的後發製人策略,不急於兜銷產品。對方以虛虛實實的招數來摸我方的底,了解到情況正好與那個外商所講的相反。日本那家生產同種產品的工廠因事故而停產,而這種產品又可能有了新用途。我方胸中有數,就主動展開了心理戰,告訴對方我方貨源不多,有不少外商來購此產品,並且國外有家大廠因事故停產,因而貨源更短缺了。對方心中大驚,然仍故作鎮靜,數落著說我方要價太高,並要求我方減少供貨數量。我方明白這是對方虛假之態,泰然待之,又經過幾次洽談,對方終於就範,接受了我方提出的價格,購買了大量該種產品,並講出了此種商品之新用途。
美國某航空公司在紐約建設一座航空站,希望愛迪生電力公司優惠價供給電力。電力公司看到對方有求於我,自己處於主動地位,就故意推說公共服務委員會不批準,不予合作。在此情況下,航空公司主動終止談判,揚言自己建廠發電比依靠電力公司供電更合算。電力公司得知此消息後,擔心會失去賺大錢的機會,立刻改變了態度,主動上門表示願以優惠價格給航空公司供電。在這場雙方的暗戰中,航空公司進行反擊獲得成功。
處世使用範例
沒有什麽事情是不能商量的
下麵是有關美國富豪霍華德·休士的故事。
有一次,休士想從一家飛機公司購進三o型飛機,還很想購進一一型飛機。最初,休士單獨去談判交涉,可是隻說了幾句話,就顯露出一種沒有耐心和暴躁的神態,到最後竟拂袖而去了。後來,休士派了一個代理人去交涉,並交代代理人說:“你隻要幫助我買進一一型飛機就行了。”然而這個代理人去跟對方交涉了沒多久,就以巧妙的方式,有利的條件購進了一一型飛機和三o型飛機。原來,這個代理人一到飛機公司,就對對方負責人說:“你是要我和你好好談呢?還是要和上次與休士一樣不了了之?”對方一聽他這麽說,就立刻回答道:“我知道,我知道,就照你的意思去做好了。”也就是說,代理人以“再次發生上次休士的爭論”為底牌,刻意強調願意與他合作,就不會再發生休士那樣的不愉快,而失去做這筆生意的機遇。
如果對方比較感情用事,或情緒用事,或情緒反應比較激烈的時候,可以用具體的數字來加以表示。美國有一個超級經紀人修諾克,經常擔任名歌手的經紀人。這些名歌手脾氣都很大,其中有一個著名的俄國男低音聲樂家夏略平,令他十分頭痛。例如,晚上要登台演唱了,但夏略平隻要心情不好,就會打電話說:“我今天心情不好,晚上不唱了。”每當出現這種狀況,修諾克就對夏略平的秘書說道:“實在很糟糕,今天晚上的演唱隻好取消了,如果勉強唱的話,一定會影響他的聲譽,所以不如取消2000美元的契約金,這樣反而對你們有利,我也完全是替你們著想。”
這樣一來,夏略平就會冷靜思考,在即將演唱之前又打來電話,說他已準備好,要出場了。
以上這種情況,對修諾克而言,是經常發生的,對付這種經常鬧情緒,且提出無理要求的人,最好能以冷靜的方式來提示他們,要他們了解,他們的要求隻會招致更大的損失,於己並無任何好處。
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
兵家使用範例
趙奢靜待秦軍
孫子這句話主要是論述“治心”。為什麽說“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是掌握軍心的方法呢?如果敵軍嚴整、鎮靜,我軍混亂、輕躁,我軍心必然不穩而招致失敗;敵我雙方都嚴整、鎮靜,我軍心隻能說是平穩;如果敵軍混亂、輕躁,我軍嚴整、鎮靜,這種態勢不僅能促使我軍心穩固,而且能使我軍心自信而振奮,進而奪取勝利。服部千春《孫子兵法校解》認為:“以治待亂,以靜待嘩”,無論在政治戰略上還是在軍事戰略、戰術上,都應作廣義的解釋,特別是這個“待”字,如果隻單純地理解為一廂情願的消極的“等”,就不能說理解了《孫子》戰略的精神實質。如果一味地“等待”敵人“亂”和“嘩”,或者在等待的過程中自己一方出現“亂”和“嘩”。因此,應當以積極的姿態和謀略致敵亂、致敵嘩,這個過程本身亦為穩固我軍心的過程,自然也是掌握軍心的方法。
公元前270年(周赧王45年),秦國20萬大軍進攻韓國,駐紮在緊靠韓國的趙國領地閼與(今山西和順縣西北)。目的是得手後東出武安,直襲趙都邯鄲。韓厘王派使臣求救於趙。趙惠文王命趙奢率軍救韓。
趙奢親率5萬大軍日夜兼程,趕到了前線,命令優秀射手在離閼與50裏的地方駐紮下來,令士卒迅速築成營壘。
趙奢築起營壘後,準備迎擊秦軍。趙軍本為長途跋涉士卒疲勞之軍,但趙奢卻能整軍築壘,以勞為逸,以靜待噪,表現了一個軍事家的謀略才能。此時,有一個叫許曆的軍士想以軍事求見。趙奢命侍衛引許曆進來,許曆說:“秦國沒想到趙軍突然到來,他們來勢凶猛,我們一定要集中兵力嚴陣以待,否則,一定要吃敗仗。”
趙奢說:“請你接受軍令處罰吧。”許曆自知違反了趙奢“以軍事謀諫者斬”的軍令,就說:“我寧願接受刀斧處死。”趙奢卻說:“待回到邯鄲以後再說吧。”其實趙奢是讚成這個建議的。後來回到邯鄲,論功行賞,許曆不但沒有被處死,而且晉升為國尉(武官名,即太尉)。
後來許曆又建議說,閼與北麵山頭是個製高點,誰先占領誰就能取勝。趙奢又一次聽了他的建議,立即出1萬人占領北山。秦軍後到,想急奪北山而不得。趙軍居高臨下,向秦軍猛攻。20萬秦軍大敗,潰散逃走。趙軍奪回閼與之地,凱旋而歸。
商戰使用範例
從細微處看清對手心理
有時判斷一個人的真實想法,要通過這個人的言行舉止綜合進行判斷才行。有這樣一個案例:甲乙雙方進行買賣談判,賣方談判表詳細地介紹產品的性能、用途、價格等,買方代表臉上顯出感興趣的表情,腳卻在不停地上下抖動。賣方代表隻看到了對方臉部的表情,認為這次談判一定會得到一些訂單。待他介紹完後,等著賣方代表做出反應,賣方代表笑了笑說:“你們的產品很好,不過我還需要考慮一下,兩天後給你答複。”說完,他起身離開。
買方代表回想了對方的表情,認為這次談判一定有很好的結果,於是耐心等對方的回話。兩天後,接到賣方的電話,可他們說已經找到更合適的產品了,希望有機會再合作。
買方代表雖然臉上顯出一副感興趣的樣子,但是腳卻在不停地上下抖動,這說明他對這次產品的介紹實際上並不感興趣。因為人的偽裝主要表現在臉上,而臉以外的其他部位較難做出與內心不同的反應。大部分人會用臉部的表情掩飾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單單注意臉部是不能猜測出對方到底在想什麽的。
賣方代表隻通過對方的表情來進行判斷,而沒有注意他的小動作,在對方已經對內容不感興趣時,沒有及時發現並進行調整,被對方禮貌性的表情騙了,以至於延誤了商機。所以,談判中注意觀察對方的小動作,對猜測對方的真實想法、“對症下藥”地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很有幫助的。
首先,從頭部與手的小動作說起。當對方用手抓、摸頭部時,除了整理、清潔以外,還表現了他在這時候情緒較為混亂。當對方與你交談時,不停地用手觸摸眼睛、嘴唇等部位,或者眼睛不能直視你,那麽除了緊張外,十有八九是在說謊。當男士用手拉領口時,除了現場溫度較高外,很有可能這時他有煩惱、不安的情緒出現。
從對方握手的方式,可以看出他對你的態度和他的性格。有些人與對方握手既熱情又有力,這樣的人多半比較容易接觸,而且對談判很有誠意。有些人隻是輕輕地、和對方保持一定距離地握手,這樣的人在談判和日常接觸中,更需要自己的空間,也說明對待這次談判的態度較為消極。還有一些人在初次見麵時,握手的方式過於親密,要麽屬於非常熱情、友好的人,要麽你就應該懷疑他另有別的目的。
手部的小動作過多,表示他不安或者猶豫;將兩臂交叉在胸前,說明他這時缺乏安全感,對你也有一定的戒心。
腳部的小動作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因為腳離臉部最遠,是人最不注意控製的地方,比如雙腳不停抖動,或者雙腿疊在一起,或者來回晃動,都是不安、沒有興趣或沒有誠意的表現。
談判中故意做一些小動作,用語言之外的方式給對方傳達信息。比如搖頭、皺眉、說話時故意將頭部提高等,用這些小動作來迷惑對方,使他不知道你的真實想法,從而控製談判的進程和氣氛。
當自己在談判時出現緊張、不安或者任何不願讓對方察覺到的情緒時,盡量控製自己的表情和手部、腳部的小動作,如果難以控製,就想辦法將對方的注意力引到其他地方。當發覺對方的小動作所表達的含義時,如果他的這種情緒將對己方的談判不利,應當馬上調整談判的進程和內容。
處世使用範例
理智高於情感
在領導藝術中也可運用“以治待亂,以靜待嘩”的方法。當不安定的現象出現時,領導者不可急於處置,應以靜觀之態,讓表象充分暴露;用穩坐之姿,威鎮跳梁小醜。
據載,唐朝的中書令裴度,有一次忽然丟了大印。手下人急急忙忙將此事告訴他。裴度知道後,不但沒驚慌,反而怡然自得,像沒事一樣,他叫手下人不要聲張,同時還設宴歡樂。人們不理解他的意思。宴會進行到半夜,酒也喝到半醉了,這時大印又回到了身邊。裴度見到印也不理睬,繼續飲酒,盡歡而散。
後來有人問他這是什麽緣故?裴度說:“這是小吏把印偷去偽造證券,如果我找得不急,那麽,他用完了就會放回原處。如果追查的很緊,那人害怕治罪就會將印扔到水裏或火裏,那樣印就不會失而複得了。”
北朝時,許允為吏部尚書,選用郡守多用自己的同鄉。魏明帝知道後,命令虎賁前去收捕許允。在許允受縛時,他夫人從內室走出來,告訴他:“明君可以理奪,不可以情求。”許允馬上明白了她的意思。到了殿上以後,魏明帝問他為什麽多用自己的同鄉為郡守,許允說:“陛下常告誡臣‘舉爾所知’,臣的同鄉正是臣所熟悉的人。陛下應該檢查這些人是否稱職,如果不稱職,臣甘願服罪。”魏明帝下令查詢,這些人都沒有大的過失,無奈,隻好釋放了許允。
裴度和許允的夫人都懂得以治待亂,以靜待嘩的道理,從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裴度知道偷印的人隻是想偽造證券,並不想偷印不還,於是故作不知,以防驚動偷印人,使之畏罪銷贓,大印走而不回,許允和他夫人,知道明智的君主,崇尚理智,理智高於情感,很少感情用事。為此,要想免除傷害,唯有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結果如願以償。
圍師必闕。
兵家使用範例
劉榮全殲日本浪人
“圍師必闕”的實質在於欲擒故縱,欲殲故放,先從精神上給對方造成敗勢,使難打之敵變成好打之敵。
明代何良臣《陣紀·卷二·眾寡》指出:“大抵圍師必闕,闕之前麵多有險伏。兵厚處必敵根本之地也,觀其不治而衝之者,不但欲擊,更亂其營,所謂一擊而百萬破。此又在用者審勢相機,亦未可執其圍師必闕一語,反為所陷。”“圍師必闕”包含著積極殲敵以求全勝的思想,它不僅適用於攻城奪關的攻堅戰,也適用於運動伏擊戰。
明朝時期,當時的日本浪人,常常組成團夥侵犯我國沿海地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我國沿海百姓蒙受了重大損失。當時的明朝軍民就稱之為“倭寇”。遼東半島由於地理位置原因,經常受到倭寇的搶掠。因此,明朝朝廷總是派有經驗的、智勇雙全的大將鎮守那裏。
明成祖永樂十七年,由大將劉榮擔任左都督,鎮守遼東。有一次他視察遼東諸島嶼,觀測了那裏的地形。認為金州衛的金線島西北麵的望海堝,地勢最高,可瞭望附近的眾多島嶼,又處於敵寇侵擾的必由之路,也是守衛濱海的咽喉要道。因此,他奏請朝廷在山上構築城堡,打算設置烽火台來監視海麵。朝廷就準了他的奏請,很快就在望海堝建造了堡壘,並長期駐軍警戒,守備。
有一天,負責瞭望的將士前來報告說:“東南方向,夜間發現有火光。”這是有乘船工前來附近的情形,劉榮估計將有敵寇入侵,立刻派騎兵、步兵奔赴望海堝的小堡上警戒,準備迎擊來敵;同時,命令犒賞將士,喂好戰馬,但在外麵看起來全軍仍然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此外,又派督指揮徐剛率兵埋伏在山下,還下令百戶長薑隆定率領一些壯士潛伏著準備去焚燒敵人的船隻,以截斷他們的退路。並且與大家約定:“看見舉旗,聽見炮聲,伏兵便奮起攻擊,不聽從命令殺敵者,定斬不饒。”第二天天一亮,果真有兩千多名倭寇乘海船直抵望海堝下,登上岸後便魚貫前行,如同走進無人之地。此時,劉榮披甲舉旗,指揮將士們鳴炮,於是伏兵全都奮起,如猛虎下山,一麵大聲呐喊,一麵分為左右兩側進攻敵人,拚命砍殺。敵寇不知有伏兵,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如驚弓之鳥,一哄而散,這樣一來敗的更快,頓時就屍橫遍野,失去一半的兵力了。其餘的敵寇狼狽逃到櫻桃園的一個空城堡裏,明軍又包抄攻擊,將士們要進入空堡裏剿殺全殲敵人,劉榮沒有同意,而故意讓開一麵放他們逃跑,等到倭寇全部從空城堡裏出來,劉榮既命令兩翼部隊夾擊敵寇,倭寇再次四散而逃,被明軍逐個消滅,結果這一戰活捉了敵寇幾百人,斬首1000多人。有僥幸逃到海船上的,又全都被薑隆定及其部下所俘獲,無一人逃脫。而明軍幾乎沒有什麽傷亡。
戰鬥結束,班師回營後,眾將請教劉榮說:“將軍您發現敵人時很安閑自如,等到臨陣時卻披甲戰鬥,把敵人逼進城堡後,不僅一個不殺,反而放走他們,這是什麽原因呢?”劉榮解釋說:“倭寇遠道而來,一定是又饑餓又疲勞。我軍則以逸待勞,以飽待饑,這是兵家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倭寇開始是魚貫而來,組成的是長蛇陣形,這種陣勢攻擊強,動作靈活但兩翼薄弱,易於被伏兵擊潰,所以我們要擺出真武陣式來對付他們,攻擊他們的兩翼,攔腰截斷他們,使他們首尾不能兼顧。在慌亂中,無組織沒紀律的倭寇必然不會拚命互相援救,消滅了前方的倭寇,後方的倭寇進入空堡內,一定有拚命戰鬥的決心,這時,我軍如硬要攻擊它,怎麽能不受挫折呢?雖然我們兵力有優勢,但也沒有必要去強攻這些凶悍的亡命徒。因此,我故意放條生路給他們逃走,然後我們待他們出來後,他們急於逃竄,已無心再戰,此時再予以打擊,就可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巨大的成功!這是‘圍師必闕’的戰術。以上這些作戰方法,兵書上都有記載,諸位平時沒有留心嗎?”
商戰使用範例
為客戶尋找理由和借口
有些銷售員在進行商品推銷的過程中往往令客戶麵子上很難過得去,最後違心購買,這種方式隻能在短時間內增加部分收益,但是長久下去,絕對不是一個好的推銷方法。“客戶永遠是對的”的意識要求銷售員為客戶著想,為將來的購買著想,在有些時候要為客戶尋找借口和理由。
某銷售員在向一個客戶推銷化妝品的過程中,客戶已經決定購買,但在快接受商品的那一刻,突然想起來自己已經有了這種化妝品,於是反悔不想買。銷售員見勢,很熱情地說:“可能這種化妝品不適合您,我今天帶來的品種不多,實在對不起。以後我一定帶更多的品種來給您挑選。”銷售員將責任全部都攬到自己身上,讓客戶感到大為欣慰,於是很欣然地買下了該化妝品,並希望這位銷售員以後能夠經常光顧她家。
為客戶尋找借口和理由是一種將心比心的做法,將心比心的推銷能夠贏得尊重和成功。
客戶說“不”肯定有他的理由,如果銷售員無法讓客戶主動說出真實理由並解決它,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客戶尋找借口和理由,讓客戶麵子上過得去。
如果一名銷售員對客戶施壓,而且不斷努力使客戶購買其商品的話,你所能得到的就隻有客戶的敵對。當一個客戶說“不”時,他肯定是覺得這個商品並不是物有所值。但這種想法肯定是不會表達出來,相反他會說自己沒有帶錢或者其他。此時的銷售員應該怎麽辦?是說和客戶一起回家取錢呢,還是和客戶友好地告別?很明顯是應該和客戶友好地告別。因為如果客戶真的覺得該商品物超所值的話,他不會不提出解決辦法的。
客戶永遠是對的,為客戶尋找借口或理由能夠最大程度地贏得客戶的好感,而那種強賣態度隻能讓客戶覺得憤懣,更別提購買。
有一名汽車銷售員在向一個客戶推銷某種型號的汽車,該客戶並不想購買,但是已經詢問了銷售員很長時間,覺得不購買總過意不去。於是他謊稱自己沒有帶錢,汽車銷售員看出了客戶的為難,於是恭敬地遞上了一張名片,向客戶說:“如果您決定購買的話,請您給我打個電話,我會再和您細談。”客戶釋然一笑。幾個星期後,客戶給這個銷售員打了個電話,說他有幾個親戚希望能買到那種型號的車,要求麵談。結果該銷售員一次做成了幾筆業務,獲利頗豐。
正如ups創始人吉姆所說的那樣:你關照你的客戶,你的客戶也會關照你。
處世使用範例
得饒人處且饒人
為什麽包圍敵人時要給他留條潛逃之道?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處於絕境的敵人冒死反撲,自己反而措手不及。即使對方是弱敵,當他們意識到反正也是一死,拚出去可能有活路時,就會產生出巨大的反擊力,處理不好,就要受其傷害。
這個道理也可適用於人際關係。人被逼急時,有的則會采取陰謀手段伺機報複。所以,“得饒人處且饒人”是安全的做法。
在18世紀,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是一對論敵。他們圍繞定比定律爭論了有9年之久。他們都堅持自己的觀點,互不相讓。最後的結果是普魯斯特獲得了勝利,成了定比這一科學定律的發明者。但是,普魯斯特並未因此而得意忘形,得理不饒人。他真誠地對與他激烈爭論的對手貝索勒說:“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責難,我是很難進一步將定比定律研究下去的。”同時,普魯斯特還特別向眾人宣告,定比定律的發現,有一半功勞是屬於貝索勒的。
在普魯斯特看來,貝索勒的責怪和激烈的批評,對他的研究是一種難得的激勵,是貝索勒在幫助他完善自己。這與自然中“隻是因為有了狼,鹿才跑得更快”的道理是一樣的。
普魯斯特的寬容是博大而明智的,他允許別人的反對,不計較他人的態度,充分看到他人的長處,善於從他人身上吸取營養,肯定和承認他人對自己的幫助。正是由於他善於包容和吸納他人的意見,才使自己走向成功。
戰況千變萬化,戰機稍縱即逝,臨敵應變全靠指揮員審時度勢,固勢利軍。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損。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裏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裏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裏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譯文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法則,將帥接受國君的命令,從組織民眾編成軍隊,聚集軍需,到開赴前線駐地紮營同敵人對陣,這中間最困難的莫過於兩軍爭利,奪取製勝條件了。兩軍爭利中最困難的地方,又在於把迂回曲折的彎路變為直路,化患害為有利。所以要迂回繞道,並用小利引誘敵人,這樣就能做到比敵人後出動而先到達所要爭奪的要地,這就是懂得以迂為直的方法了。
所以兩軍相爭是為了有利於自己,若率領大軍而爭,也會失利而有危險。全軍帶著所有裝備輜重去爭利,就會因行動遲緩而趕不上,放下裝備輜重去爭利,輜重就會損失。因此,卷甲急進,日夜不停,以加倍的行程連續行軍,走上百裏路程去與敵爭利,三軍將領都可能被俘,身體健壯的士兵先到了,體弱疲倦的士兵掉了隊。采用這種作法,可能隻有1/10的兵力趕到。走50裏路程去與敵爭利,先頭部隊將領就可能受挫折,用這種方法部隊隻有半數兵力趕到。走上30裏路程去爭利,隻有2/3的兵力趕到。所以軍隊沒有輜重,就不能生存,沒有糧食就不能生存,沒有物資儲備,運輸不繼就不能生存。
所以,不了解列國諸侯的戰略計謀,不能與其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不能行軍;不使用向導,不能得到地利。
因此,用兵打仗要依靠詭詐多變為根本,根據是否有利采取行動,按照分散和集中來變化兵力的使用。所以軍隊行動快速時,像疾風;行動緩慢時像嚴整的森林;攻擊時,像迅猛的烈火;駐守像山嶽,屹立不動;隱蔽時,像陰雲蔽天;衝鋒時像萬鈞雷霆。擄掠鄉邑,要分兵掠取;擴張疆土,要分兵扼守。權衡形勢利害與得失,然後決定行動。事先懂得以迂為直,以直為迂的方法的就能製勝,這就是兩軍相爭的原則。
《軍政》上說:“因為用語言指揮聽不到,所以設置鼓鐸;用動作指揮看不到,所以設置旌旗。”金鼓、旌旗都是用來統一軍隊作戰行動的,軍隊行動既然一致,那麽勇敢的將士就不能單獨前進,怯懦的也不能單獨後退,這就是指揮大部隊作戰的方法。所以夜間作戰多用火光和鼓聲,白天作戰多用旌旗。之所以變換這些信號,是為了適應士兵的視聽能力。
對於敵人的軍隊,可以挫傷它的銳氣;對於敵人的將領,可以動搖他的決心。軍隊初戰時,士氣旺盛,銳不可當,過一段時間,士氣就逐漸怠惰,到了最後就疲乏衰竭了。所以善於用兵的人,總是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士氣衰竭,鬆懈疲憊,人心思歸時,再去打擊它,這是掌握軍隊士氣的方法。以自己的嚴整對付敵人的混亂,以自己的鎮靜對付敵人的急躁,這是掌握部隊軍心的方法。以自己部隊的靠近戰場來對付敵人的遠道而來,以自己的安逸休整對付敵人的奔走疲勞,以自己部隊的糧足食飽對付敵人的糧盡人饑,這是掌握軍隊戰鬥力的方法。不要去迎擊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敵人,不去攻擊陣容嚴整、實力強大的敵人,這就是掌握因敵變化的方法。
所以用兵的法則是:敵人占領高地,不要去仰攻;敵人背靠高地,不要從正麵進攻;敵軍假裝敗退不要跟蹤追擊;對敵軍精銳的部隊不要去攻擊;對敵軍的以利引誘,不去理睬;對正在撤退回去的敵軍,不要去正麵攔阻;包圍敵人,要留有缺口,對瀕臨絕境的敵人不要過分害它。這些都是用兵應當掌握的法則。
兵法精粹
軍爭之難
戰爭的法則是,將帥奉國君之命,編成軍隊,組織民眾,投入戰場,其中最難的事,莫過於和敵人爭奪有利的製勝條件。而爭奪製勝條件最難的是,如何化迂回彎路為直線近路(以迂為直),如何化不利為有利(以患為利)。故意迂回繞道,並以小利引誘敵人,結果我軍出發得遲,卻到達得早,這就是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
爭奪有利的製勝條件,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危險,若攜帶全部裝備輜重去行軍作戰,必定來不及到達目標;若留下輜重行動,則必然損失許多物資。假使輕裝急行,日夜不停,以加倍速度行軍,趕上100裏路去爭奪有利目標,結果強健的士兵先到,體弱的士兵落隊,真正抵達目的地的隻有1/10,可能導致全軍覆沒;如果行軍50裏,去爭奪有利目標,可能隻有一半兵力能到達目的地,導致先鋒部隊受挫;如果行軍30裏可能有2/3的人可到達目的地。更何況軍隊沒有輜重就會失敗,沒有糧食就不能生存,沒有物資儲存就會敗亡。
倘若不了解諸侯列國的企圖,就不能展開外交;不了解山林、險阻、沼澤等地理因素,便不能行軍;不利用向導帶路,便無法獲知地處所在。
用兵必須詭詐欺敵才能成功,必須對我軍有利才采取行動,必須依情況的變化決定兵力的集中或分散。軍隊行動時,須快速如風;靜止時肅靜如林木;進攻時,如火一般猛烈;防守時,如山一般穩固;隱蔽時,如烏雲蔽天;行動時,如雷霆萬鈞。軍隊須把從占領區掠奪而來的資財,分配給士兵;把攻占的土地,分封給將士。能因應狀況,相機而動,事先懂得“以迂為直”計謀的將帥,才能得勝,這是爭取製勝條件的原則。
四治之要訣
古代兵書上說:指揮大軍,用口頭傳達命令聽不見,所以使用金鼓;用動作傳達訊息看不見,所以使用旗號。
以金鼓旗幟為號令,是為了使全軍耳目統一,行動一致。這麽一來,勇敢的人不致擅自向前,膽怯的人不致擅自後退,這是統帥大軍的方法。至於夜間作戰多使用火光和鼓聲,白天作戰多使用旗號,這些不同的指揮信號,是為了適應人的視聽。
打擊敵人,可以挫傷其士氣;打擊敵將可以動搖其決心。軍隊在初期作戰時,士氣旺盛;到了中期,逐漸怠惰,到了末期,便士氣衰竭,歸心似箭。所以長於用兵的人,能利用敵人的士氣消長——敵人士氣旺盛時,回避不戰;等敵人士氣低落時,再加以攻擊,這是掌握敵人士氣高低的方法(治氣)。以自己的嚴整,對敵人的混亂;以自己的鎮靜,對敵人的嘩躁,這是掌握軍心的方法(治心)。先到遠戰場,以等待敵人遠道來攻,以逸待勞,以飽待機,這是掌握軍隊戰鬥的方法(治力)。不要迎擊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敵人,不要攻擊陣容嚴整,實力強大的敵人,這是掌握因敵而變的方法(治變)。
兵法八忌
(1)對居高臨下之敵,不要仰攻。
(2)對自高處俯衝而下之敵,不要正麵迎擊。
(3)對假裝退卻之敵,不要追擊。
(4)對士氣正旺之敵,不要急於進攻。
(5)當敵以餌引誘我時,不要理他。
(6)當敵班師回國時,不要去阻擊。
(7)包圍敵人,要虛留缺口。
(8)對陷入絕境之敵,不要過分迫近。
這些都是用兵應掌握的原則。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兵家使用範例
北非龍虎鬥
在戰爭中,必須對雙方的有關情況做全麵而綜合的分析,看哪些因素對我有利,哪些因素對我有害,並根據具體情況而設謀用兵,趨利而避危,以求克敵製勝。
兵法要求,“先勝而後戰”。其意是說,要先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其中,要準確地找出製勝之利和致敗之危,這是不被敵人戰勝的前提條件。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等於設計的謀略均成為無矢之的。
全麵而綜合地分析“軍爭為利”和“軍爭為危”,被曆代兵家所強調。戰場上兩軍對峙,互為製約。這種對立統一的關係,成為分析和認識“利”與“危”的基本依據。對我有利的必然對敵有害,對我有害的必然對敵有利。所以,對於“軍爭為利,軍爭為危”應作三個方麵的理解:首先,要看到作戰的有利因素,也要看到潛在的危害。其次,既要看到對我有利的因素和存在的危害,也要看到對敵有利的因素和存在的危害,即做到“知彼知己”。最後,要把握“利”與“危”的轉化,利用各種戰術充分發揮我的有利因素,減少或避開危害;同時,遏製敵人的有利因素,同時擴大對敵人的危害,由此使對我的危害向有利轉化,盡可能地減少損失。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蒙哥馬利將軍率領的第八集團軍和德國元帥隆美爾指揮的德意“非洲軍團”,在北非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龍虎鬥。這兩位對壘的將軍,都是本國能征善戰的驍將,鹿死誰手,實難預料。素有“沙漠之狐”美稱的隆美爾在阿萊曼戰役中首戰失利,被迫轉入防禦。但其防禦工事的堅固程度在沙漠戰場上前所未有,它不僅有寬而廣的地雷場,而且沒有公開暴露的側翼。
為了進一步取得勝利,蒙哥馬利沒有立即發動進攻,而是精心策劃了代號為“輕盈”的反攻計劃,意在徹底打垮隆美爾。為了迷惑敵軍,蒙哥馬利專門組建了一支用來惑敵的a部隊。這支隊伍中有商業銀行家、藥劑師、音樂廳的魔術師、電視劇作者、藝術家、情報人員和幾名大學教師,是個純粹的雜牌軍。也正是這支雜牌軍,憑著高超的偽裝欺騙手段,有效地把將在北線上擔任主攻任務的1000輛坦克、1000門火炮、81個步兵營、幾千輛軍車和數萬噸物資偽裝了起來,使之看上去就像是運送物資的大卡車,使德軍誤認為這些車輛隻不過是英軍前線步兵的軍需補給車。在南線的佯攻方向上,a部隊更做了大量文章。他們用音響、煙幕等模擬大部隊的集結,並鋪設了假輸油管和假鐵路,在沿途設下無數供水站,致使德軍對英軍將在南線發動主攻深信不疑。經過一係列的示假隱真後,英軍開始從南北兩線進攻。
由於英軍的進攻出其不意,再加上隆美爾正抱病回國休養,致使德軍前線指揮官施圖姆搞不清英軍的戰略意圖,不知所措。最後,施圖姆綜合戰前的偵察情報和戰時從前線發回的戰況描述,更加確信英軍的主攻方向在南線,遂把一個最精銳的師調出主戰場。英軍在主攻方向上的壓力減輕後,進展相當順利,將德軍切割成獨立的幾段,使德軍傷亡慘重。隆美爾匆忙返回戰場,但已無回天之力,“非洲軍團”處於劣勢,最後隻得敗逃突尼斯。
商戰使用範例
企業效率低下的通病
事物是對立統一的,利與弊總是貫穿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在商戰方麵同樣如此,隻有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協調發展才能使企業效益達到最大化。這當然需要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當管理機構設置不當時,就會造成機構臃腫、人浮於事。
有一家製造廠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後來一位新任廠長經過多方麵調查發現了其中的原因。原來,製藥廠組織機構臃腫,僅廠裏設置的管理部門就多達30個,而一些可有可無的閑雜人員竟占了全體員工總數的15%。如此龐大的組織,導致製藥廠內部職責不明、管理混亂、效率低下。新廠長為改變現狀,首先精簡機構,將管理部門從原有的30個一下子減少到3個。而將一些閑雜人員等從之前的100多個減到20多個。經過了機構和人員的精簡,製藥廠各部門職權明確,員工也都分工明確,效率因此大為提高,而製藥廠的效益也一步步地攀升。
職權不分,管理機構混亂,這是企業效率低下的通病,例子中的這家製藥廠正好犯了“舉軍而爭利,則不及”的錯誤而導致了自身長期虧損。幸好新廠長摒除了這一弊病,才使藥廠轉虧為盈。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的道理也適用於市場競爭。一個企業能否及時準確地把握競爭之“利”的“危”,並采取有效的措施,發揮其“利”、避免其“危”,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的關鍵所在。為此,許多大企業不惜重金聘請專家學者組成智囊團,提供市場競爭中的“利”與“危”的信息,研究本企業所麵臨的經濟環境和本企業所處地位,以調整經營結構,變有利因素為經濟利益,變危害為有利或減小危害,使企業在商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處世使用範例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
世上任何事都具有兩麵性,權力也不例外。在我國古代社會,登上皇帝的寶座曾經是多少人的夢想,他們甚至不惜為此血流成河、骨肉相殘。坐在最高統治者的位置上,不僅可以指點江山,領導三軍,而且可以錦衣玉食,享盡榮華富貴。不過一從權力的頂峰跌落下來,將可能粉身碎骨,身敗名裂。
《呂氏春秋》曾有記載:越國王子搜看著越國人接連三次把自己的國君殺死,王子搜擔心自己被立為國君後也會遭到如此下場,於是一個人逃到一個山洞裏躲起來。越國沒有國君,越國人到處尋找王子搜,終於在山洞中找到了他。可是王子搜不肯出來,越國人就把艾草點燃放在洞口,用煙熏他,逼他出來。王子搜忍耐不住,被迫從山洞裏鑽出來,越人推搡著把他請上國君的車駕。
王子搜極其無奈地上了車,仰天長歎道:“老天啊!為什麽你不能放過我?”
也許你會認為連國君都不肯做的人是傻子,其實,王子搜並不是不想做越國的國君,而是害怕做國君後將會帶來的可怕後果。“軍爭為利,軍爭為危”,權力自古以來就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給你帶來你想不到的尊貴和財富,同樣也許會給你帶來沒法想象的禍害。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兵家使用範例
丘吉爾忍痛犧牲考文垂市
1940年11月14日19時05分,英國的考文垂市警報齊鳴。5分鍾後,德國的“海因克爾”飛機在考文垂市城市上空進行了長達11個小時的空襲,考文垂市遭到嚴重破壞,人員死傷不計其數。然而,在考文垂市遭受轟炸前的48個小時前,英國的“超級機密”密碼機已經破譯了德國人要轟炸考文垂市大教堂和工業區的情報,以及空襲戰術和飛行航線。丘吉爾接此情報後立即召開會議商討對付德軍的計策,如果馬上對考文垂市采取相應的防禦措施,這無疑告訴德國人其密碼已被英國破譯,這樣做勢必會使德國更換新的密碼係統。於是,丘吉爾最後決定不對考文垂市發出預報,甚至不事先撤退老弱病殘。丘吉爾的忍痛犧牲一座城市,正是著眼於接下來的保衛英倫三島的長期作戰,可謂“以患為利”的例證。
商戰使用範例
原價銷售法
被譽為“日本繩索大王”的島村寧次曾經是一個窮光蛋,他的成功有賴於他聰明地采用“以迂為直”的銷售法。開始,島村以5角錢的價格大量買進麻繩,然後以原價賣給東京一帶的紙袋工廠。這是一樁虧本生意,島村這樣幹了一年,贏得了一個“島村寧次的繩索超便宜”的好名聲。於是,訂貨單源源不斷地飛來。這時候,島村拿著購物收據對訂戶說:“這是我一年來購買繩索的收據,這一年我一分錢也沒有賺你們的,長此下去,我隻有破產了。”訂戶為島村的誠實所感動,心甘情願每根繩索增加5分錢。島村又拿著賣物收據找到供貨商說:“一年來,我是一分錢也沒有賺到,隻是給你做了義務推銷員,再幹下去,我是幹不下去了。”供貨商翻閱著一張張原價賣出去的發票,感動不已,於是每根繩索降低5分錢供貨。如此一來,島村每賣一根繩索就能賺1角錢,其利潤十分可觀。沒過幾年,島村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富翁。島村寧次深有感觸地說:“‘原價銷售法’開始吃虧,而後卻是大贏家。實際上這是一種極為高明的經營策略,隻有那些膽識謀略過人的企業家才敢做。”因此可見,“以迂為直”確實是一種高明的經營之道。
處世使用範例
博士找工作
曾經有一位留美計算機博士學成後,在美國找工作。這個博士生每天抱著博士證,進這個公司,出那個集團。在他看來,博士生就業標準自然要高。誰知,他四處碰壁,被各家公司拒之門外。想來想去,他決定收起各種學位證書,以一種最低身份去求職。
很快地,博士生被一家公司應聘為程序錄入員。這件工作對他來說,堪稱小菜一碟,但他吸取前幾次找工作的教訓,不敢馬虎。不久,公司經理發現他能找出並糾正程序中的錯誤,不是普通的程序員所能比的。這時,博士生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其學曆相稱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經理發現他能經常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比普通的大學生要強得多,這時,他亮出了碩士證書,老板見後又提升了他。最後,老板覺得他還是和別人不同,就和他談了一次,此時,博士生終於拿出了自己的博士證。於是,老板對他的實際水平有了全麵的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這位博士生找工作的經曆表明,辦事時如果直接進取就容易失敗,後退一步曲線再進,卻能如願以償。以退為進,由低到高,這是自我表現的一種藝術,也是辦事的一種方略。
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
兵家使用範例
秦晉聯姻
孔子說的這句“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實質是在論述“知友”的原則。作戰時的“知”,除了要“知彼知己”、“知天知地”,還應當“認識盟友”。孫子強調,能結交為盟友的人就要知其政治意圖、戰略企圖,知其政治立場。盟友的政治意圖、戰略企圖可能並非與己完全一致,但也並非與己完全對立,所以就要在知“友”之“謀”時,預先製訂與其結交的方針、原則。
秦國在春秋初期還是一個建國不太久的小國。經過多年的經營,秦穆公時,秦國已具備了較為強盛的經濟力量。於是,穆公開始積極展開對外軍事、政治鬥爭,即位不久就跨過黃河,滅掉了茅戎。然而,秦國要向中原發展,首先接觸的便是晉國。
當時,晉獻公也正在掃滅周圍的小國,開始為晉國圖霸奠定基業,國力日益強大。如何與晉國交往?秦穆公經過一番思索,決定采取聯姻的策略,與晉國建立友好的關係。於是,穆公讓大夫公子縶代其向晉獻公求婚,請求晉侯將長女伯姬嫁與穆公作夫人。穆公的請求得到了獻公的應允。由此秦晉兩國以婚約為紐帶,和好相處。晉獻公死後晉室發生動亂,秦穆公還支持公子夷吾平息動亂,並擁立夷吾為君,即晉國惠公。
秦晉聯婚還使秦國得到了兩位有才華的人:蹇叔和百裏奚。百裏奚是虞國的大夫,晉滅虞時當了俘虜,獻公把他作為女兒的陪嫁奴仆送給秦國。隨後,百裏奚推薦他的朋友蹇叔為上卿。秦穆公得百裏奚、蹇叔二人輔佐,國家大治,國力更強,便向東發展,爭奪霸權。
聯姻外交,利用姻親紐帶鞏固雙方的關係,這一謀略自古至今都被世人推崇和選用。通過姻親紐帶建立起來的關係,一般來說,比較牢靠,即使有裂痕也較容易修補。當然,這要排除美人計式的姻親,美人計與聯姻外交的區別在於,美人計意在迷惑對方的視聽,消磨對方的誌氣,削弱對手的威望,最後達到俘獲對手的目的;而聯姻外交是施計者主動請求締結婚姻,並以達到雙方和好為主要目的。
商戰使用範例
道不同不相為謀
有3個能力強的年輕人合資創辦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並且分別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的職務。開始,人們以為這家公司一定能創造輝煌的業績,但幾年後,這家公司不但未能創造輝煌的業績,反而連年虧損,員工一天比一天少,究其原因,還是在3位創始人身上出現了問題,他們誰都想說了算,可誰說了都不算。最後,一件事也沒做成功,管理層內耗導致公司效益嚴重虧損。
這家公司隸屬於一個企業集團,總部發現這一現實後,連夜召開董事會研究對策,最後決定,讓這家公司的總經理退股,撤掉他的總經理職位,改到別家公司投資。旁觀者都認為,這家公司算是“歇菜”了,誰還扛得住虧損之後又來個撤資的打擊呢?然而,事實令人不得不佩服,在留下來的董事長和副總經理的戮力合作下,居然發揮出公司最大的生產力,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公司生產和銷售總額較從前翻了兩番,幾年來的虧損不僅得到彌補,還創造了高額的利潤。而另一位改投別家企業的總經理自擔任董事長後,也充分發揮出本身的實力,表現出卓越的經營才能,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處世使用範例
慎重選擇朋友
《孫子兵法》裏麵雖然沒有如同“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孫子兵法·地形篇》)這樣明顯的詞句來表述什麽樣的朋友可交,什麽樣的朋友不可交,但我們從“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這句話裏也能窺見孫子對“謹慎選擇朋友”這一人生話題的重視。
諺語說得好:“濫交者無友”。結交朋友必須慎重選擇。人之所以需要慎重選擇朋友,是因為和你交往的人有各種各樣的,而朋友會對你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和正直善良的人交朋友,得到朋友的幫助,自己就受到積極的影響,這就是孔子所說的:“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俱化矣。”所以,“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墨翟說:“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傅玄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說:“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地道的自私自利,會戴上友誼的假麵具,卻又設好陷阱來坑害你。”這些講的都是要慎重選擇的道理。
我們結交朋友,首先應該衡量是“益”還是“損”,即衡量對我們的事業有益還是有損,對自己的思想、工作、學習、生活有利還是有害。
慎重選擇朋友,最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識別真偽朋友,考驗真假友誼。在結交朋友的過程中,往往會有真誠的朋友,也會有虛偽陰險的朋友,因此,判別真偽好壞朋友,是慎重選擇朋友的關鍵。寓言家伊索曾說:“在危險之中,常有被疑的朋友成為救星,最被信用的成為賣友的人。”德謨克利特也說:“很多顯得像朋友的人其實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並不顯得像朋友。”克雷洛夫指出:“在你有權力有名望的時候,卑鄙的人是不敢抬起嫉妒的眼睛看你一眼的;然而,到了你一落千丈的時候,顯示最大的毒辣的就是他們。”這種人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是狡猾的危險的朋友。
什麽是真正的朋友?什麽是虛假的朋友?古代波斯著名詩人薩迪說:“你不要把那人當作朋友,假如他在你幸運時表示好感。隻有那樣的人才算朋友,假如他能解救你的危難。”大劇作家莎士比亞也指出:“朋友間必須是患難相濟,那才能說是真友誼。”“有些人對你恭維不離口,可全都不是患難朋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困難是檢驗真偽友誼的分水嶺和試金石。真正的友誼不是掛在口頭上的,隻有在患難的時候,才能看見朋友的真心,這叫做患難識朋友。法國近代思想家和盧梭甚至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我們是在和什麽人打交道;甚而要認識自己的朋友也要等待重大的關頭,也就是說,要等待不可能再有更多時間的關頭;因為唯有到了這種關頭,認識朋友才會成為最重要的事”。我們在選擇朋友的時候,不要被娓娓動聽的蜜語甜言所陶醉,也不要被謙恭順從的表麵所迷惑,更不要被假惺惺的笑臉所欺騙,而要在實踐中用理智來識別真偽朋友,考驗真假友誼。
真朋友,不是在順境中找到的,而是在逆境中獲得的。一個人在順境中,一些心術不正的人或者為了巴結你的權勢,或者為了貪占你的名譽,或者為了求得你的錢財,對你百般恭維順從。一旦你遇上倒黴的事,這幫趨炎附勢者就溜得快快的,躲得遠遠的。而那些朋友,在你最困難、最需要的時候,就會出現在你的麵前。莎士比亞說得好:“一個人倒黴至少有這麽一點好處,可以認清誰是真正的朋友。”
患難中的友誼,是人生最珍貴的。一個人處於逆境中,隻有真誠的朋友的幫助,才能使你的困難和危機得到解救;隻有真誠朋友的同情和關心,才能使你的精神得到安慰,痛苦得到分擔,心靈得到啟迪。
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兵家使用範例
張巡雍丘突圍
“詐”是最高層次的軍事智謀之一。“兵不厭詐”,古今皆然。兵史證明,軍爭不是簡單地靠兵力數量,其中技巧往往是軍爭決勝的條件。
“兵以詐立”,概括了軍爭技法的主要內容。軍爭中,將帥必須以“詭道”為指南,以“奇正”變化為術,立足於“詐”,戰勝敵人。
“以利動”乃是“兵以詐立”的深化。“詐”術製敵的行動以對我是否有利為目的,有利於我方的,則行;不利於我方的,則止。“以利動”的方式“分合為變”,即根據敵情變化,分別采取分散兵力、集中兵力的方式隨機應變。
“兵以詐立”作為軍爭技法的戰略指導,決定了軍爭中軍隊的行動模式,行動原則,行動的傳導係統。
用兵之法,從動靜態勢研究,有動有靜。行軍之時,要隱蔽使敵人不知,就要靜。有時因機而變,行軍之時應特意張揚造成聲勢,以威懾敵人,就要動。動與靜有機相連,權衡形勢,相機而動。所以孫子主張“懸權而動”。“懸權而動”是指軍隊要根據軍情地勢,權衡緩急,斟酌取舍,貴在隨機應變。
“以詐立,以利動”的戰法是魔鬼的伎倆,這樣的例子史不絕書。公元765年,安史之亂叛將令狐潮把唐朝將領張巡圍困在雍丘城中。令狐潮擁有4萬人馬,張巡卻不過2000兵丁,力量對比懸殊。但由於城中軍民同心協力,叛軍連日攻城均未能奏效。時間一長,城裏的箭用完了,情況十分危急。
張巡令部隊割來蒿草,紮了1000個草人,穿上黑衣,夜晚用繩子墜入城下。令狐潮的士兵在遠處看不真切,以為城中守兵突圍,便萬箭齊發,爭射草人。這樣搞了幾次,叛軍才發覺受騙。張巡把草人收回來,得箭數十萬支。以後,張巡又乘暗夜從城上墜放草人,敵軍卻暗中發笑,以為又是奸計,遂不加戒備。就在敵人習以為常之時,張巡挑選500名精兵組成“敢死隊”,身穿黑衣,乘夜暗從城上墜下。
當敵人還未完全從麻木狀態中清醒過來,500名勇士奮勇殺入敵營,乘亂點燃了營寨,敵軍猝不及防,大敗而走。這就是隱真示假、瞞天過海的“詐術”。當某種現象反複出現。人們最初會有較大反應,漸漸就會變得熟視無睹,多見不疑。張巡正是利用人們的這一普遍心理,才演成了“蒿人得箭,死士砍營”的生動活劇。
商戰使用範例
對對方首次報價表示驚訝
不管購買何種商品,記住一點,對方做出第一次報價時,你都要顯得非常驚訝,否則你就會被當做冤大頭來宰。對方的第一次出價,絕對不是他的底價,他隻是為了給自己留一個退路罷了,又或者想碰碰以高價賣出的運氣,也可能隻是一個試探。對方懷著這種心理,就會很留意你對他第一次出價的反應。
如果你聽到價格後非常平靜,甚至臉上還顯露出高興的表情。那對方就會感覺到他的報價離你的心理底價不遠,你就很難讓對方做出大幅度的讓步,他可能還會堅持自己的報價。原因就是你對他的要價無所謂。
但是如果你聽到這個價錢後表現得非常驚訝,那麽對方也會在心裏認為自己要價是太高了。可能為了達成交易,會通過讓步使你接受,你還價就會很容易了。
有一名作家,在他沒有出名的時候,他的稿費很低,差不多每本書稿才5000元錢,後來因為他一本小說出名了,越來越多的書商與出版社向他約稿,他的稿酬也越來越高,並且要求對方的發行量要達到一定的數額,至少不能夠低於10萬冊。有一個書商向他約稿,書商開出的價碼是20萬元寫一部小說。這位作家一聽,立刻以驚訝的神態與口氣說:“你開出的價格是我在出了某某小說以來所沒有聽到過的低價!”這位書商馬上說道:“當然價格是可以商量的,40萬吧!我們保證印刷數不低於50萬冊,怎麽樣?”最後,這位作家才勉強同意。
這位作家沒有與對方做過多的討價還價,隻是表現出了自己的驚訝,就讓對方主動加價。這就是故作驚訝的魔力。
如果多運用故作驚訝的手段,你會發現原來這麽小的伎倆也能夠讓你受益無窮。我們在購物時常常會先詢價,當售貨員報價時,我們如果顯出很驚訝的神態,售貨員往往會馬上說:“當然,如果你真心想買,價錢還可以再低的。”又或者會說:“我們現在正在做活動,全場商品打幾折。”諸如此類的實例隨處可見。
當然,並不是每一次驚訝都能夠收到這樣的效果,尤其在對方知道你的底細時,或者對方也是談判的老手時,他會很清楚你的動機。即使對方對你的驚訝置之不理,對你也沒有什麽危害。在談判的時候,你也要預防對方使用故作驚訝的伎倆。
處世使用範例
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孫子“兵以詐立”思想在現實生活中大可用於伸張正義、懲惡揚善、扶貧濟困等舉措中。
一位身著便服的偵察員走進列車上的廁所。冷不丁,一個妙齡豔裝的女郎一閃身也跟著擠進廁所,反手將門鎖上:“先生,把你的手表和錢包給我。否則,我就喊你侮辱我!”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場麵,偵察員清楚地知道,廁所裏沒有其他人,辯解是毫無意義的;稍有遲疑,女郎就會反咬一口,立即使自己身敗名裂。陷入困境中的偵察員急中生智,張著嘴巴不停地“啊,啊”,一個十足的啞巴,表示不懂女郎說的是什麽。
女郎趕緊打手勢,偵察員仍然窘急地“啊啊”著,見此情景,女郎失望了,真倒黴,怎麽碰上個啞巴!她轉身正想離去,這時,偵察員一把抓住女郎,拿出鋼筆,打著手勢請她將剛才說的話寫在手上。女郎欣然接受,接過鋼筆就在偵察員的手上寫道:“把你的手表和錢給我。不給,我就喊你侮辱我!”偵察員立即翻轉手掌,抓住女郎說:“我是便衣警察,你犯了搶劫罪,這就是鐵的證據!”女郎目瞪口呆,乖乖被擒。這位便衣警察就是靠勇敢和機智戰勝了犯罪分子。
遇到緊急情況,應盡量以新內容、新話題把它引開,千萬不能拘泥一頭,執著不放,否則僵持下去,隻能導致更為難堪的局麵。相反,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融方圓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為一體,事情就好辦多了。
懸權而動。
兵家使用範例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懸”即掛的意思;“權”指秤砣。原意指衡量物體重量時,先把秤砣懸掛在秤杆上,看物體輕重而移動,靈活自如。
《宋史》裏講了一個故事:宗澤是英勇威武的戰將。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宗澤率軍奮起抵抗,屢挫金兵。宗澤手下有一員赫赫神威的將士,他就是嶽飛。宗澤很賞識嶽飛,經常指導他、點撥他,希望有一天嶽飛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有一天,宗澤忠告嶽飛說:“嶽飛,你有過人的勇氣和出眾的才華,這是許多人都望塵莫及的,這是你值得驕傲的地方。但是有一點我要特別提醒你,那就是你十分喜好野戰。你不喜歡戰前做好周密的戰略部署,而隻是憑直覺掌握戰機,這不是萬全之策呀!”宗澤說著,又拿出一些布陣圖給嶽飛看。
嶽飛聰明穎悟,加上年輕氣盛,並不理會該圖的作用,而是說:“您的教誨很中肯,布完陣後再戰是從軍打仗的常用戰術,不失為上等作戰方法。但是,戰略戰術的運用,完全在於將領的一念之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嶽飛的意思很明確:戰術有其固定的形式,但並不是說照搬照抄就能贏得戰爭,必須把它們用足、用活。如何用足、用活,這在於指揮官的智慧了。智慧的功能,在於活學活用。
聽了嶽飛的話,宗澤深深地感到嶽飛是位天才軍事家,他絕不是紙上談兵、機械教條的普通軍官。因而他對嶽飛更加器重。
毛澤東曾對嶽飛說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給予高度評價,他在《論持久戰》中指出:“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指揮員的產品。”他還多次強調,用兵打仗,重要的在於“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所以靈活用兵,相機製敵,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毛澤東用兵的一個最大特色。毛澤東有句口頭禪叫“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用兵藝術的高度的機智和靈活。因而,不論是神出鬼沒的“遊擊戰”,陷敵汪洋的“誘敵戰”,內線外線相結合的“運動戰”,以及像“三大戰役”那樣大規模的圍殲戰等,無不透出一股“靈”氣,顯示出一個“妙”字。
劉伯承元帥也十分強調用兵的靈活性。由於戰場情況變化無常,必須因時、因地、因敵不同,靈活用兵,巧妙變換戰術。因此,他指出:“在一定計劃上,應根據新變化的情況進行主動的靈活的機動”,“要經常思考可能的敵情變化,絕不能總用一個戰術來對付敵人。”他再三強調,不僅要善於正確運用戰術,更應善於根據新的情況靈活地變換戰術。一個指揮員“懂得戰術是容易的,適用新的情況,靈活運用戰術甚至變換戰術就不容易了”。劉伯承元帥還對這種靈活性指揮做了進一步的闡釋,他指出:“用兵靈活要體現在巧妙地采用虛實行動,諸如聲東擊西,佯動於此,實動於彼,奇正變化,因敵製勝。要能動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攻其所必救,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和其他多種對付手段。”他還強調用兵要講究“巧、猛、疾”三字,所謂“巧”,就是靈活巧妙而驚奇;所謂“猛”,就是要有猛虎撲食的氣勢;所謂“疾”,就是調動部隊,指揮作戰要快、要敏銳。這是對靈活用兵的創新和發展。
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殺機四伏。作為指揮員,如果思維不敏捷,用兵不靈活,就無法在戰爭中站穩腳跟,無法打贏戰爭。
商戰使用範例
靈活運用遊戲規則
“懸權而動”是軍事名言,又是人生名言。就人生而言,“懸權而動”是采取行動的第一步。
在做事時,單是努力奮鬥不行,我們還要盡量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得知道自己能有多大的權力,可在多大的範圍內自由運作。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掌握好做事的分寸,既不超出遊戲規則範圍,又能最大限度地以最輕鬆的方式獲得最大的成就。而要想做到這一步,在很多時候,需要我們盡可能地靈活運用遊戲規則。
想創立一番事業的人更喜歡靈活地運用遊戲規則。哈佛商學院沃爾特·屈默勒副教授曾總結出這樣一條經驗:成功的創業人士大多能夠靈活地運用規則。一般來說,經理人有時也會耍一些小聰明,但一般都不會越雷池一步;而創業人士則不同,他們不但願意變通規則,可以說,他們簡直是樂此不疲。實際上,在大多數成功的創業故事中,總有那麽一幕,大膽的創業人士如何運用一些驚世駭俗的策略,做成一筆關鍵的生意或者找到重要資源使其創意成為現實。關於這一點,他提到了兩位年輕的事業創立者創辦郵購公司的故事。
這是上世紀末,當兩位年輕人從一家風險投資公司那裏獲得了種子資金後,他們需要迅速招募一支由20多人組成的經驗豐富的營銷團隊,以編製首份郵購產品目錄。這兩位年輕人當時還沒有租賃辦公室,他們的辦公場所就在臥室外麵,僅有的辦公設備也就是每人一部手機和一台電腦。當時的勞動力緊缺,他們很清楚,除非能讓外界認為他們是一家成熟的公司,否則優秀的人才是懶得費心勞神來參加麵試的。為了公司的成長壯大,他們必須招募到優秀的營銷人才,這兩位魄力十足的創業者靈機一動,決定編造兩個無惡意的謊言。
首先,他們在本國一份主要的商業報紙上登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廣告,將自己的公司描述成一家“迅速成長的跨國企業”。這一描述並非完全真實,但也不算完全虛假。因為這兩位創業者解釋說,他們確實有將公司業務擴展到該地區另外兩個國家的計劃。這則廣告沒有白做,一下子就吸引了1000多人前來應聘。接下來是麵試。總不能讓這一大批麵試者就在自己的臥室外麵麵試吧。於是,揣著應聘者的個人簡曆,兩位創業者又在當地的四季酒店租了一天的豪華套房,對經過初選的應聘者進行了麵試。兩位當天的“假戲真做”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吸引力,由此吸引了優秀的人有500名,並且真的成為一家成長迅速的跨國企業。
事業初期,每個創業人士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可以借用陳毅《梅嶺三章》中的一行詩句:“創業艱難百戰多”。幾乎創業生活的各方麵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如果我們在著手創立自己的事業時,一味地墨守成規,照章辦事,那隻能是此路不通,死路一條。這時候就需要創業人士大膽地突破成規,靈活地運用一些巧妙的規則,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於絕路中衝出一條生路。所謂天無絕人之路,隻要能靈活地運用規則,想方設法尋求突破,許多創業人士都能藉此突破事業的瓶頸,打通創業之路。
處世使用範例
妙語反擊無理行為
我們總難免碰到一些無理取鬧的事情。你對某人的不良或錯誤行為進行直接責備,他卻反過來與你頂撞,這時就要有良好的語言應變能力。如在一外國球場裏,一個大學生的視線完全被前麵年輕婦女的帽子擋住了,於是他對她說:“請您摘下帽子。”可婦女連頭也不回。
“請您摘下帽子。”大學生氣衝衝地重複一遍,“為了這個位子,我破費了15歐元,卻什麽也看不見!”“為了這頂帽子,我破費了115歐元。我要讓所有的人都看它。”年輕的婦女說完,一動也不動地坐著。她違反公共道德,卻反而振振有詞地反駁大學生的正常幹預,讓人哭笑不得。
碰到這種無理行為,你怎麽辦?許多人常常大發一通怒火,大罵一頓無賴,可到頭來,對方還是振振有詞,頭頭是道,“理由”充足得很。你自己倒氣得手腳發顫,隻會說“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那麽,應該怎樣說話,才能反擊這種無理的行為,使對方覺得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呢?有4點值得注意:1情緒平和
遇到無理的行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激動,要控製情緒。這個時候的心境平和,對反擊對方有重要作用:一是表現自己的涵養與氣量,以“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氣概在氣勢上鎮住對方,如一下子就犯顏動怒,變臉作色,這不是勇敢的行為。古人曰:“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對方對此不但不會懼怕,反而會對你的失態感到得意。二是能夠冷靜地考慮對策,隻有平靜情緒,才能從容選出最佳對策,否則人都弄糊塗了,就可能做出莽撞之舉來,更不要說什麽最佳對策了。例如,蕭伯納的名劇《武器與人》首演時,獲得極大成功。他應觀眾的要求來到台前謝幕。這時,有一個人在首座高喊“糟透了”,對於這種無理的語言,蕭伯納沒有怒氣衝衝,他微笑地對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禮地說道:“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見。”他聳了聳肩,又指著正在熱烈喝彩的觀眾說道:“但是,我們倆反對這麽多觀眾又有什麽用呢?”觀眾中頓時爆發出更為熱烈的掌聲。蕭伯納在反擊對方的過程中無論是那溫文爾雅的舉動,還是那調侃戲弄的言辭,都顯示出一種情緒的平和,單就這種情緒的力量,就足以壓倒對方。
2反擊有力
對無理行為進行語言反擊,不能說了半天不得要領,或詞軟話綿,而要做到打擊點要準,一下子擊中要害,反擊力量要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
有一個常愚弄他人而自得的人,名叫湯姆。這天早晨,他正在門口吃著麵包,忽然看見傑克遜大爺騎著毛驢哼哼呀呀地走了過來。於是,他就喊道:“喂,吃塊麵包吧!”大爺連忙從驢背上跳下來,說:“謝謝您的好意,我已經吃過早飯了。”湯姆一本正經地說:“我沒問你呀,我問的是毛驢。”說完得意地一笑。
大爺以禮相待,卻反遭一頓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非常氣憤,可是又難以責罵這個無賴。無賴會說:“我和毛驢說話,誰叫你插嘴來著?”於是大爺抓住湯姆語言的破綻,進行狠狠的反擊。他猛然地轉過身子,照準毛驢臉上“啪、啪”就是兩巴掌,罵道:“出門時我問你城裏有沒有朋友,你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沒有朋友為什麽人家會請你吃麵包呢?”“叭叭”,傑克遜大爺對準驢屁股,又是兩鞭子,說:“看你以後還敢不敢胡說。”說完,翻身上驢,揚長而去。
大爺的反擊力相當強。既然你以你和驢說話的假設來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認你的假設,借教訓毛驢,來嘲弄你自己建立和毛驢的“朋友”關係,給你一頓教訓。
3含蓄諷刺
對無理行為進行反擊,可直言相告,但有時不宜鋒芒畢露,露則太剛,剛則易折。有時,旁敲側擊,綿裏藏針,反而更見力量,它使對方無辮子可抓,隻得自己種的苦果往肚裏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像蘇格蘭詩人彭斯那樣。
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見到一個富翁被人從河裏救起。富翁給了那個冒著生命危險救他的人1塊錢作為報酬。圍觀的路人都被這種無恥行徑所激怒,要把富翁再投到河裏去。彭斯上前阻止道:“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解他的一條命值多少錢。”
4巧妙借用
對無理的行為進行語言反擊,是正義的語言與無理的語言的對抗。所以,反擊的語言一定要與對方的語言表現出某種關聯,正是在這種關聯中,才會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機智與力量。要做到雙方語言的巧妙關聯方法有3個:(1)順其言,反其意。這種方法的效果在於使人感到那個無理的人是引火燒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例如,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個猶太人,常遭到一些無恥之徒的攻擊。在一個晚會上,一個人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小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說:“看來,隻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驢子”在德國南方語言中,常常是“傻瓜,笨蛋”的代詞。麵對是猶太人的海涅,將“猶太人與驢子”並稱,無疑是侮辱人,可海涅沒有對他大罵,甚至對這種說法也沒有異議,相反,他把這種並稱換上“你我”,這樣就一下子把“你”與“驢”相等了。
請再看一則阿凡提的故事“驢的朋友”:有一個新上任的縣官,聽說阿凡提機智,很不服氣,揚言要把他戲弄一番。
阿凡提知道了這件事,就自動騎著毛驢來到衙門,對縣官說:“我來啦!”
縣官看見他和毛驢一同進來,故意大聲招呼說:“歡迎你們兩位一同光臨!”
阿凡提拍了拍驢背,毛驢昂頭叫起來,又是甩蹶子,又是搖尾巴。阿凡提說:“我的這頭蠢驢在家說,它的朋友當了縣官,非叫我帶它來見見不可!”
縣官漲紅著臉說:“那是你的驢,同我有什麽相關?”
阿凡提對毛驢說:“我叫你不要來吧,你的朋友一當了縣官,就不認你啦!”
鄉親們一起大笑起來。
(2)結構相仿,意義相對。這種方法是在雙方語言的相仿與相對中,表現出極其鮮明的對抗性。如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一生簡樸,常常戴頂破舊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個不懷好意的人嘲笑道:“你腦袋上麵的那個玩意是個什麽東西,能算是頂帽子嗎?”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麵那玩意是個什麽東西,能算是個腦袋嗎?”安徒生的話語和對方的話語結構、語詞都相仿,隻是幾個關鍵詞的位置顛倒了一下,顯得對立色彩格外鮮明。
歌德也有同樣的故事。有一天,歌德在魏瑪公園散步。在一條隻能過一個人的過道上,他迎麵遇到了曾經對他的作品提過尖銳意見的批評家。這位批評家高聲喊道:“我從來不給傻瓜讓路!”“而我則恰恰相反!”歌德邊說邊微笑著讓在一旁。
(3)佯裝進入,大智若愚。即假裝沒識破對方的圈套,照直鑽進去。這種方法的效果是顯出自己完全不在乎對方的那種小伎倆。例如,一個嫉妒的人寫了一封諷刺信給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信上說:“我知道你現在是一字千金,現在附上一塊美元,請你寄個樣品來看看。”海明威收下錢,回答一個字——“謝!”海明威完全識破對方的刁難、侮辱人的行為,但他根本不將此放在眼裏,他就照他人的刁難要求辦,結果也真搞得那人難下台。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兵家使用範例
垓下之戰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孫子兵法》中士氣理論的核心。所謂“士氣”就是將士的勇敢精神。
在軍爭中,最終決定勝負的不是單純的數量對比,精神上的勇氣也起著重大作用。將士是軍爭的根本,而將士則以誌氣為根本。軍事爭戰中可以遭受某種挫折,但士氣不可以頹敗。士氣也可能因環境困絕而低落,而必勝於敵人的信念不可受挫。具有必勝之誌,果敢善戰,則無戰不勝;具有昂揚之氣,剛毅不屈,則無征不服。
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漢議和,劃鴻溝為邊界,“中分天下”。一個月後,項羽領軍東歸。劉邦也想回西部去。謀臣張良、陳平勸諫道:“天下三分之二已歸我們所有,目前楚軍糧草不足,士兵疲乏,正是滅項羽的大好時機,豈可養虎遺患。”劉邦突然醒悟:剛訂和約,項羽引兵東撤,一定疏忽麻痹,確實是天賜良機。他火速匯報會人令韓信、彭越同時出兵,自己親率大軍追擊楚軍,合力滅楚。但是韓信、彭越均未發兵。劉邦孤掌難鳴,於固陵追上項羽,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無奈,隻得采用張良的計策:裂地分封。封韓信為齊王,封彭越為梁王。使者一到,韓、彭二人果然領兵來會師。
公元前202年十一月,漢大將劉賈渡淮河入楚地,誘降九江守將,兵圍壽春。韓信西進占彭城,項羽四麵受敵,轉戰南撤,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劉邦軍緊緊跟來,四麵圍上。
劉邦將會合後的30萬大軍統統交給韓信指揮,韓信布下十麵埋伏,將項羽重重包圍在垓下。但項羽此時尚有10萬人馬,8000子弟兵,他堅守大營不出戰,韓信一時也無法取勝。
楚軍被困日久,糧食漸漸吃光,隆冬之際寒風凜冽,饑寒交迫,軍心不穩。這一天晚上,夜深人靜,突然從漢營飄來一片楚歌,且伴有簫聲甚是淒涼哀怨:“寒夜深冬兮,四野悄霜。天高水固兮,寒雁悲愴。最苦戍邊兮,日夜彷徨……”項羽聽了,大吃一驚,心想:“漢軍難道已經完全占領了楚地?他們怎麽會有那麽多的楚人?”
楚歌仍不斷地傳來,聽得清清楚楚:“雖有田羅兮,誰與之守?鄰家酒熱兮,誰與之嚐?白發倚門兮,望穿秋水。稚子憶念兮,淚斷肝腸……”楚軍將士不禁潸然淚下,這悲涼淒苦的歌聲使他們想起了家園,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與妻兒……歌聲徹底動搖了項羽的軍心,三三兩兩的楚軍士兵開始逃離楚營,到後來竟整批整批地逃跑,大將季布、鍾離昧等也相繼溜走,連項羽叔父項伯也去投奔張良。眼見敗局已定,誰也不願意再在這裏等死了。一夜之間,數萬大軍剩下1000多人。
項羽無計可施,借酒澆愁,唱起了一首悲涼的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夫人十分悲痛,持劍起舞作歌,歌畢自刎,其兄大將虞子期也引劍自刎,死在妹妹身旁。項羽率800餘騎突出重圍,又於烏江邊被漢軍追上,自刎而死。
其實,項羽不知,那晚在漢營中唱楚歌的不全是楚地人,乃是張良布置的“攻漢心奪氣”之策。張良把在楚地的英布的和江士卒全分散到各營,讓他們教所有的漢軍將士唱楚歌,目的就是瓦解項羽的軍心。
商戰使用範例
滿足對方的自尊心
古人雲: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能獲得對方的心,那還有什麽事他不能替你辦呢?美國著名的柯達公司的創始人伊斯曼,捐贈巨款在羅徹斯特建造一座音樂堂、一座紀念館和一座戲院。為了承接這批建築物內的座椅,“優美座公司”的經理亞當森前來會見伊斯曼,希望能夠得到這筆價值9萬美元的生意。
亞當森被引進伊斯曼的辦公室後,伊斯曼問道:“先生有何見教?”亞當森沒有談到正題,而是說:“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時候,我仔細地觀察了您的這間辦公室。我本人長期從事室內的木工裝修,但從來沒見過裝修得這麽精致的辦公室。”伊斯曼回答說:“哎呀!要不是您提醒我差不多忘記了這件事情。這間辦公室是我親自設計的,當初剛建好的時候,我喜歡極了。但是後來一忙,幾個星期都沒有機會仔細欣賞一下這個房間。”
伊斯曼走到牆邊,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說:“我想這是英國橡木,是我的一位專門研究室內細木的朋友專程去英國為我訂的貨。”伊斯曼心緒極好,便帶著亞當森仔細地參觀起辦公室來了,把辦公室的所有的裝飾一件一件地向亞當森做介紹,從木質談到比例,又從比例談到顏色,從手藝談到價格,然後又詳細介紹了他設計的經過。
直到亞當森告別的時候,倆人都未談及生意。可結局是:亞當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訂單,而且和伊斯曼結下了終生的友誼。為什麽伊斯曼把這筆大生意給了亞當森?這與亞當森巧言攻心的辦事技巧十分有關。如果他一進辦公室就談生意,十有八九要被趕出來。
亞當森成功的訣竅是什麽?說來很簡單,就是他了解推銷對象。他從伊斯曼的經曆入手,讚揚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把他視為知己,這筆生意當然非亞當森莫屬了。
處世使用範例
讓對方心甘情願效力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失戰為下。”要想做事如意,有智慧的人常常也像軍事指揮家一樣善於籠絡人心,讓對方心甘情願為自己效力。
春秋時期的晉國,有位名叫予讓的勇士,他先後輾轉投靠了幾個主人,均得不到重用,直到投靠了知伯氏,才得到厚愛,將其視為知己,寢食同行,親如手足,予讓大為感動。後來知伯氏與趙襄子爭鬥,事敗四處流浪。予讓想報答他的知遇之恩去刺殺襄子,結果被捉。有感於予讓是為主人效命,趙襄子沒有立即殺他。予讓說:“我自己謀事不密,今天落在你手中,此乃天意,我不會請求你放過我,因為我若活下來,唯一的任務就是要刺殺你。”趙襄子默默無語。於是予讓提出要借趙襄子的衣服一用。趙襄子有些惘然,但最後還是脫下衣服給他。予讓拔劍於手在趙襄子的衣服上揮了幾下,口中大叫:“我已替知伯報仇了。”說完後就橫劍自斃了。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兵家使用範例
曹劌論戰
任何事物都處在不停地發展變化中,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軍隊的士氣也是如此,受客觀環境的影響,主觀情緒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作為指揮員,就要懂得“人情之理”,善於分析、把握並能利用這些變化。當敵人的士氣正盛時,則主動避之,並想辦法消耗其銳氣,一旦發現敵人的士氣低落時,則主動出擊,乘虛而擊,方能取勝。
春秋時期,魯國出現了一位兵家奇才,雖然他的活動在曆史上僅僅如流星般的一閃即逝,卻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光輝,這個人就是曹劌。
曹劌的身世乃至生卒年月均無可考,隻能推測他大概也屬於“士”,因為他雖然鄉居,卻了解國家大事,而且還能容易地見到魯侯,應該有一定的身份,但肯定不是上層貴族,因他一來沒有官職,二來蔑視“肉食者”(貴族老爺)。
公元前684年,齊國攻打魯國,兩軍在長勺擺起了陣勢。開始,魯莊公在齊軍士氣正盛時就要擂鼓擊戰,被曹劌勸阻。待齊軍擊鼓三次後,曹劌才提出反擊。最後,魯國打敗了齊軍,在凱旋回國時,魯莊公問曹劌敗齊的道理。
曹劌答道:“打仗嘛,主要憑的是一股勇氣,氣足則戰勇,戰勇則勝,氣衰則戰怯,戰怯則敗。當士卒聽到第一次衝鋒的鼓聲時,士氣最盛,第二次則氣衰,第三次則變得精疲力竭了,鬥誌即衰士氣也無。當齊軍三鼓氣竭之時,我軍方一鼓,士氣正盛。所以能一鼓作氣,戰勝齊軍。”
魯莊公又問為什麽齊軍已敗還不讓馬上追擊。曹劌答道:“齊國是大國,兵強而將能,雖然敗退,但我怕他們是假裝的,意在誘敵,魯國兵微將寡不得不慎。當看到他們旗幟東倒西歪,車轍也亂七八糟時,知道他們真的是敗退,所以才請您下令追擊。”曹劌這番陣前論兵,論出了兩個大道理,使後世長久得益。一是指出了戰爭中士氣的因素,士氣的高低首先取決於民心與兵心,能得民心與兵心,士氣才有基礎,其次士氣還取決於陣前的布置操作以及相關的士卒疲勞程度。二是在具體作戰方針上主張後發製人,敵疲我打。曹劌這兩番大道理,就是孫子“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治氣”思想。
士氣是與戰爭的性質分不開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是避實擊虛的特殊形式,是一種巧妙的製敵藝術,指揮員積極尋找我方士氣與敵方士氣之差,這種差別越大,勝利的把握也就越大。
商戰使用範例
暗戰
當今社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競爭對手林立,要想取得競爭的勝利,就要認真研究對手的長處和短處,從而“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有效地擊敗對手。
我國外貿部門有一次與外商洽談產品出口業務,我方談判代表沉著老練,鎮定自若地采取避銳擊惰、以治待亂的後發製人策略,不急於兜銷產品。對方以虛虛實實的招數來摸我方的底,了解到情況正好與那個外商所講的相反。日本那家生產同種產品的工廠因事故而停產,而這種產品又可能有了新用途。我方胸中有數,就主動展開了心理戰,告訴對方我方貨源不多,有不少外商來購此產品,並且國外有家大廠因事故停產,因而貨源更短缺了。對方心中大驚,然仍故作鎮靜,數落著說我方要價太高,並要求我方減少供貨數量。我方明白這是對方虛假之態,泰然待之,又經過幾次洽談,對方終於就範,接受了我方提出的價格,購買了大量該種產品,並講出了此種商品之新用途。
美國某航空公司在紐約建設一座航空站,希望愛迪生電力公司優惠價供給電力。電力公司看到對方有求於我,自己處於主動地位,就故意推說公共服務委員會不批準,不予合作。在此情況下,航空公司主動終止談判,揚言自己建廠發電比依靠電力公司供電更合算。電力公司得知此消息後,擔心會失去賺大錢的機會,立刻改變了態度,主動上門表示願以優惠價格給航空公司供電。在這場雙方的暗戰中,航空公司進行反擊獲得成功。
處世使用範例
沒有什麽事情是不能商量的
下麵是有關美國富豪霍華德·休士的故事。
有一次,休士想從一家飛機公司購進三o型飛機,還很想購進一一型飛機。最初,休士單獨去談判交涉,可是隻說了幾句話,就顯露出一種沒有耐心和暴躁的神態,到最後竟拂袖而去了。後來,休士派了一個代理人去交涉,並交代代理人說:“你隻要幫助我買進一一型飛機就行了。”然而這個代理人去跟對方交涉了沒多久,就以巧妙的方式,有利的條件購進了一一型飛機和三o型飛機。原來,這個代理人一到飛機公司,就對對方負責人說:“你是要我和你好好談呢?還是要和上次與休士一樣不了了之?”對方一聽他這麽說,就立刻回答道:“我知道,我知道,就照你的意思去做好了。”也就是說,代理人以“再次發生上次休士的爭論”為底牌,刻意強調願意與他合作,就不會再發生休士那樣的不愉快,而失去做這筆生意的機遇。
如果對方比較感情用事,或情緒用事,或情緒反應比較激烈的時候,可以用具體的數字來加以表示。美國有一個超級經紀人修諾克,經常擔任名歌手的經紀人。這些名歌手脾氣都很大,其中有一個著名的俄國男低音聲樂家夏略平,令他十分頭痛。例如,晚上要登台演唱了,但夏略平隻要心情不好,就會打電話說:“我今天心情不好,晚上不唱了。”每當出現這種狀況,修諾克就對夏略平的秘書說道:“實在很糟糕,今天晚上的演唱隻好取消了,如果勉強唱的話,一定會影響他的聲譽,所以不如取消2000美元的契約金,這樣反而對你們有利,我也完全是替你們著想。”
這樣一來,夏略平就會冷靜思考,在即將演唱之前又打來電話,說他已準備好,要出場了。
以上這種情況,對修諾克而言,是經常發生的,對付這種經常鬧情緒,且提出無理要求的人,最好能以冷靜的方式來提示他們,要他們了解,他們的要求隻會招致更大的損失,於己並無任何好處。
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
兵家使用範例
趙奢靜待秦軍
孫子這句話主要是論述“治心”。為什麽說“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是掌握軍心的方法呢?如果敵軍嚴整、鎮靜,我軍混亂、輕躁,我軍心必然不穩而招致失敗;敵我雙方都嚴整、鎮靜,我軍心隻能說是平穩;如果敵軍混亂、輕躁,我軍嚴整、鎮靜,這種態勢不僅能促使我軍心穩固,而且能使我軍心自信而振奮,進而奪取勝利。服部千春《孫子兵法校解》認為:“以治待亂,以靜待嘩”,無論在政治戰略上還是在軍事戰略、戰術上,都應作廣義的解釋,特別是這個“待”字,如果隻單純地理解為一廂情願的消極的“等”,就不能說理解了《孫子》戰略的精神實質。如果一味地“等待”敵人“亂”和“嘩”,或者在等待的過程中自己一方出現“亂”和“嘩”。因此,應當以積極的姿態和謀略致敵亂、致敵嘩,這個過程本身亦為穩固我軍心的過程,自然也是掌握軍心的方法。
公元前270年(周赧王45年),秦國20萬大軍進攻韓國,駐紮在緊靠韓國的趙國領地閼與(今山西和順縣西北)。目的是得手後東出武安,直襲趙都邯鄲。韓厘王派使臣求救於趙。趙惠文王命趙奢率軍救韓。
趙奢親率5萬大軍日夜兼程,趕到了前線,命令優秀射手在離閼與50裏的地方駐紮下來,令士卒迅速築成營壘。
趙奢築起營壘後,準備迎擊秦軍。趙軍本為長途跋涉士卒疲勞之軍,但趙奢卻能整軍築壘,以勞為逸,以靜待噪,表現了一個軍事家的謀略才能。此時,有一個叫許曆的軍士想以軍事求見。趙奢命侍衛引許曆進來,許曆說:“秦國沒想到趙軍突然到來,他們來勢凶猛,我們一定要集中兵力嚴陣以待,否則,一定要吃敗仗。”
趙奢說:“請你接受軍令處罰吧。”許曆自知違反了趙奢“以軍事謀諫者斬”的軍令,就說:“我寧願接受刀斧處死。”趙奢卻說:“待回到邯鄲以後再說吧。”其實趙奢是讚成這個建議的。後來回到邯鄲,論功行賞,許曆不但沒有被處死,而且晉升為國尉(武官名,即太尉)。
後來許曆又建議說,閼與北麵山頭是個製高點,誰先占領誰就能取勝。趙奢又一次聽了他的建議,立即出1萬人占領北山。秦軍後到,想急奪北山而不得。趙軍居高臨下,向秦軍猛攻。20萬秦軍大敗,潰散逃走。趙軍奪回閼與之地,凱旋而歸。
商戰使用範例
從細微處看清對手心理
有時判斷一個人的真實想法,要通過這個人的言行舉止綜合進行判斷才行。有這樣一個案例:甲乙雙方進行買賣談判,賣方談判表詳細地介紹產品的性能、用途、價格等,買方代表臉上顯出感興趣的表情,腳卻在不停地上下抖動。賣方代表隻看到了對方臉部的表情,認為這次談判一定會得到一些訂單。待他介紹完後,等著賣方代表做出反應,賣方代表笑了笑說:“你們的產品很好,不過我還需要考慮一下,兩天後給你答複。”說完,他起身離開。
買方代表回想了對方的表情,認為這次談判一定有很好的結果,於是耐心等對方的回話。兩天後,接到賣方的電話,可他們說已經找到更合適的產品了,希望有機會再合作。
買方代表雖然臉上顯出一副感興趣的樣子,但是腳卻在不停地上下抖動,這說明他對這次產品的介紹實際上並不感興趣。因為人的偽裝主要表現在臉上,而臉以外的其他部位較難做出與內心不同的反應。大部分人會用臉部的表情掩飾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單單注意臉部是不能猜測出對方到底在想什麽的。
賣方代表隻通過對方的表情來進行判斷,而沒有注意他的小動作,在對方已經對內容不感興趣時,沒有及時發現並進行調整,被對方禮貌性的表情騙了,以至於延誤了商機。所以,談判中注意觀察對方的小動作,對猜測對方的真實想法、“對症下藥”地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很有幫助的。
首先,從頭部與手的小動作說起。當對方用手抓、摸頭部時,除了整理、清潔以外,還表現了他在這時候情緒較為混亂。當對方與你交談時,不停地用手觸摸眼睛、嘴唇等部位,或者眼睛不能直視你,那麽除了緊張外,十有八九是在說謊。當男士用手拉領口時,除了現場溫度較高外,很有可能這時他有煩惱、不安的情緒出現。
從對方握手的方式,可以看出他對你的態度和他的性格。有些人與對方握手既熱情又有力,這樣的人多半比較容易接觸,而且對談判很有誠意。有些人隻是輕輕地、和對方保持一定距離地握手,這樣的人在談判和日常接觸中,更需要自己的空間,也說明對待這次談判的態度較為消極。還有一些人在初次見麵時,握手的方式過於親密,要麽屬於非常熱情、友好的人,要麽你就應該懷疑他另有別的目的。
手部的小動作過多,表示他不安或者猶豫;將兩臂交叉在胸前,說明他這時缺乏安全感,對你也有一定的戒心。
腳部的小動作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因為腳離臉部最遠,是人最不注意控製的地方,比如雙腳不停抖動,或者雙腿疊在一起,或者來回晃動,都是不安、沒有興趣或沒有誠意的表現。
談判中故意做一些小動作,用語言之外的方式給對方傳達信息。比如搖頭、皺眉、說話時故意將頭部提高等,用這些小動作來迷惑對方,使他不知道你的真實想法,從而控製談判的進程和氣氛。
當自己在談判時出現緊張、不安或者任何不願讓對方察覺到的情緒時,盡量控製自己的表情和手部、腳部的小動作,如果難以控製,就想辦法將對方的注意力引到其他地方。當發覺對方的小動作所表達的含義時,如果他的這種情緒將對己方的談判不利,應當馬上調整談判的進程和內容。
處世使用範例
理智高於情感
在領導藝術中也可運用“以治待亂,以靜待嘩”的方法。當不安定的現象出現時,領導者不可急於處置,應以靜觀之態,讓表象充分暴露;用穩坐之姿,威鎮跳梁小醜。
據載,唐朝的中書令裴度,有一次忽然丟了大印。手下人急急忙忙將此事告訴他。裴度知道後,不但沒驚慌,反而怡然自得,像沒事一樣,他叫手下人不要聲張,同時還設宴歡樂。人們不理解他的意思。宴會進行到半夜,酒也喝到半醉了,這時大印又回到了身邊。裴度見到印也不理睬,繼續飲酒,盡歡而散。
後來有人問他這是什麽緣故?裴度說:“這是小吏把印偷去偽造證券,如果我找得不急,那麽,他用完了就會放回原處。如果追查的很緊,那人害怕治罪就會將印扔到水裏或火裏,那樣印就不會失而複得了。”
北朝時,許允為吏部尚書,選用郡守多用自己的同鄉。魏明帝知道後,命令虎賁前去收捕許允。在許允受縛時,他夫人從內室走出來,告訴他:“明君可以理奪,不可以情求。”許允馬上明白了她的意思。到了殿上以後,魏明帝問他為什麽多用自己的同鄉為郡守,許允說:“陛下常告誡臣‘舉爾所知’,臣的同鄉正是臣所熟悉的人。陛下應該檢查這些人是否稱職,如果不稱職,臣甘願服罪。”魏明帝下令查詢,這些人都沒有大的過失,無奈,隻好釋放了許允。
裴度和許允的夫人都懂得以治待亂,以靜待嘩的道理,從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裴度知道偷印的人隻是想偽造證券,並不想偷印不還,於是故作不知,以防驚動偷印人,使之畏罪銷贓,大印走而不回,許允和他夫人,知道明智的君主,崇尚理智,理智高於情感,很少感情用事。為此,要想免除傷害,唯有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結果如願以償。
圍師必闕。
兵家使用範例
劉榮全殲日本浪人
“圍師必闕”的實質在於欲擒故縱,欲殲故放,先從精神上給對方造成敗勢,使難打之敵變成好打之敵。
明代何良臣《陣紀·卷二·眾寡》指出:“大抵圍師必闕,闕之前麵多有險伏。兵厚處必敵根本之地也,觀其不治而衝之者,不但欲擊,更亂其營,所謂一擊而百萬破。此又在用者審勢相機,亦未可執其圍師必闕一語,反為所陷。”“圍師必闕”包含著積極殲敵以求全勝的思想,它不僅適用於攻城奪關的攻堅戰,也適用於運動伏擊戰。
明朝時期,當時的日本浪人,常常組成團夥侵犯我國沿海地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我國沿海百姓蒙受了重大損失。當時的明朝軍民就稱之為“倭寇”。遼東半島由於地理位置原因,經常受到倭寇的搶掠。因此,明朝朝廷總是派有經驗的、智勇雙全的大將鎮守那裏。
明成祖永樂十七年,由大將劉榮擔任左都督,鎮守遼東。有一次他視察遼東諸島嶼,觀測了那裏的地形。認為金州衛的金線島西北麵的望海堝,地勢最高,可瞭望附近的眾多島嶼,又處於敵寇侵擾的必由之路,也是守衛濱海的咽喉要道。因此,他奏請朝廷在山上構築城堡,打算設置烽火台來監視海麵。朝廷就準了他的奏請,很快就在望海堝建造了堡壘,並長期駐軍警戒,守備。
有一天,負責瞭望的將士前來報告說:“東南方向,夜間發現有火光。”這是有乘船工前來附近的情形,劉榮估計將有敵寇入侵,立刻派騎兵、步兵奔赴望海堝的小堡上警戒,準備迎擊來敵;同時,命令犒賞將士,喂好戰馬,但在外麵看起來全軍仍然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此外,又派督指揮徐剛率兵埋伏在山下,還下令百戶長薑隆定率領一些壯士潛伏著準備去焚燒敵人的船隻,以截斷他們的退路。並且與大家約定:“看見舉旗,聽見炮聲,伏兵便奮起攻擊,不聽從命令殺敵者,定斬不饒。”第二天天一亮,果真有兩千多名倭寇乘海船直抵望海堝下,登上岸後便魚貫前行,如同走進無人之地。此時,劉榮披甲舉旗,指揮將士們鳴炮,於是伏兵全都奮起,如猛虎下山,一麵大聲呐喊,一麵分為左右兩側進攻敵人,拚命砍殺。敵寇不知有伏兵,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如驚弓之鳥,一哄而散,這樣一來敗的更快,頓時就屍橫遍野,失去一半的兵力了。其餘的敵寇狼狽逃到櫻桃園的一個空城堡裏,明軍又包抄攻擊,將士們要進入空堡裏剿殺全殲敵人,劉榮沒有同意,而故意讓開一麵放他們逃跑,等到倭寇全部從空城堡裏出來,劉榮既命令兩翼部隊夾擊敵寇,倭寇再次四散而逃,被明軍逐個消滅,結果這一戰活捉了敵寇幾百人,斬首1000多人。有僥幸逃到海船上的,又全都被薑隆定及其部下所俘獲,無一人逃脫。而明軍幾乎沒有什麽傷亡。
戰鬥結束,班師回營後,眾將請教劉榮說:“將軍您發現敵人時很安閑自如,等到臨陣時卻披甲戰鬥,把敵人逼進城堡後,不僅一個不殺,反而放走他們,這是什麽原因呢?”劉榮解釋說:“倭寇遠道而來,一定是又饑餓又疲勞。我軍則以逸待勞,以飽待饑,這是兵家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倭寇開始是魚貫而來,組成的是長蛇陣形,這種陣勢攻擊強,動作靈活但兩翼薄弱,易於被伏兵擊潰,所以我們要擺出真武陣式來對付他們,攻擊他們的兩翼,攔腰截斷他們,使他們首尾不能兼顧。在慌亂中,無組織沒紀律的倭寇必然不會拚命互相援救,消滅了前方的倭寇,後方的倭寇進入空堡內,一定有拚命戰鬥的決心,這時,我軍如硬要攻擊它,怎麽能不受挫折呢?雖然我們兵力有優勢,但也沒有必要去強攻這些凶悍的亡命徒。因此,我故意放條生路給他們逃走,然後我們待他們出來後,他們急於逃竄,已無心再戰,此時再予以打擊,就可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巨大的成功!這是‘圍師必闕’的戰術。以上這些作戰方法,兵書上都有記載,諸位平時沒有留心嗎?”
商戰使用範例
為客戶尋找理由和借口
有些銷售員在進行商品推銷的過程中往往令客戶麵子上很難過得去,最後違心購買,這種方式隻能在短時間內增加部分收益,但是長久下去,絕對不是一個好的推銷方法。“客戶永遠是對的”的意識要求銷售員為客戶著想,為將來的購買著想,在有些時候要為客戶尋找借口和理由。
某銷售員在向一個客戶推銷化妝品的過程中,客戶已經決定購買,但在快接受商品的那一刻,突然想起來自己已經有了這種化妝品,於是反悔不想買。銷售員見勢,很熱情地說:“可能這種化妝品不適合您,我今天帶來的品種不多,實在對不起。以後我一定帶更多的品種來給您挑選。”銷售員將責任全部都攬到自己身上,讓客戶感到大為欣慰,於是很欣然地買下了該化妝品,並希望這位銷售員以後能夠經常光顧她家。
為客戶尋找借口和理由是一種將心比心的做法,將心比心的推銷能夠贏得尊重和成功。
客戶說“不”肯定有他的理由,如果銷售員無法讓客戶主動說出真實理由並解決它,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客戶尋找借口和理由,讓客戶麵子上過得去。
如果一名銷售員對客戶施壓,而且不斷努力使客戶購買其商品的話,你所能得到的就隻有客戶的敵對。當一個客戶說“不”時,他肯定是覺得這個商品並不是物有所值。但這種想法肯定是不會表達出來,相反他會說自己沒有帶錢或者其他。此時的銷售員應該怎麽辦?是說和客戶一起回家取錢呢,還是和客戶友好地告別?很明顯是應該和客戶友好地告別。因為如果客戶真的覺得該商品物超所值的話,他不會不提出解決辦法的。
客戶永遠是對的,為客戶尋找借口或理由能夠最大程度地贏得客戶的好感,而那種強賣態度隻能讓客戶覺得憤懣,更別提購買。
有一名汽車銷售員在向一個客戶推銷某種型號的汽車,該客戶並不想購買,但是已經詢問了銷售員很長時間,覺得不購買總過意不去。於是他謊稱自己沒有帶錢,汽車銷售員看出了客戶的為難,於是恭敬地遞上了一張名片,向客戶說:“如果您決定購買的話,請您給我打個電話,我會再和您細談。”客戶釋然一笑。幾個星期後,客戶給這個銷售員打了個電話,說他有幾個親戚希望能買到那種型號的車,要求麵談。結果該銷售員一次做成了幾筆業務,獲利頗豐。
正如ups創始人吉姆所說的那樣:你關照你的客戶,你的客戶也會關照你。
處世使用範例
得饒人處且饒人
為什麽包圍敵人時要給他留條潛逃之道?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處於絕境的敵人冒死反撲,自己反而措手不及。即使對方是弱敵,當他們意識到反正也是一死,拚出去可能有活路時,就會產生出巨大的反擊力,處理不好,就要受其傷害。
這個道理也可適用於人際關係。人被逼急時,有的則會采取陰謀手段伺機報複。所以,“得饒人處且饒人”是安全的做法。
在18世紀,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是一對論敵。他們圍繞定比定律爭論了有9年之久。他們都堅持自己的觀點,互不相讓。最後的結果是普魯斯特獲得了勝利,成了定比這一科學定律的發明者。但是,普魯斯特並未因此而得意忘形,得理不饒人。他真誠地對與他激烈爭論的對手貝索勒說:“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責難,我是很難進一步將定比定律研究下去的。”同時,普魯斯特還特別向眾人宣告,定比定律的發現,有一半功勞是屬於貝索勒的。
在普魯斯特看來,貝索勒的責怪和激烈的批評,對他的研究是一種難得的激勵,是貝索勒在幫助他完善自己。這與自然中“隻是因為有了狼,鹿才跑得更快”的道理是一樣的。
普魯斯特的寬容是博大而明智的,他允許別人的反對,不計較他人的態度,充分看到他人的長處,善於從他人身上吸取營養,肯定和承認他人對自己的幫助。正是由於他善於包容和吸納他人的意見,才使自己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