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麵嬌娃”瑪塔·哈麗


    瑪塔·哈麗曾是巴黎紅得發紫的舞星,後來在德國軍官的“賞識”下開始間諜生涯,並最終成為雙麵間諜,被後人稱做“諜海女王”。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後階段,德軍瘋狂進攻,法國軍隊節節敗退。此時,一場秘密而特別的審訊正在法國的杜萊斯宮悄悄進行,被告是巴黎紅極一時的舞星瑪塔·哈麗。法國反間諜部門指控哈麗幫助德國竊取情報,並給法國帶來巨大損失,造成50000名士兵死亡。10月15日,瑪塔·哈麗因叛國罪被執行槍決。從此,瑪塔·哈麗這個名字也被寫入世界超級間諜的史冊,甚至被後人稱做“諜海女王”。


    1876年8月7日,瑪塔·哈麗出生在荷蘭北部萊瓦頓市附近的一個小鎮,她原名叫瑪嘉蕾莎·吉爾特魯伊達·澤利。1904年,孤身一人的澤利不名一文地來到花都巴黎。為了生計,她不得不去做舞女,並取了一個藝名——“瑪塔·哈麗”,意即“馬來人的太陽”。成了職業舞娘的哈麗從此越跳越紅,是當時巴黎紅得發紫的舞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統帥部的軍官巴龍·馮·米爾巴赫在看到哈麗的表演時,認為她是一塊難覓的間諜好料。於是,就派人私下出價20000法郎誘她下水。從此,瑪塔·哈麗利用自己的身體從那些貪圖歡樂、迷戀女色的大臣、將軍的口中源源不斷地套取情報。可是,曆史學家菲利普·考勒斯經考證後卻認為,哈麗雖然收下了那20000法郎,也曾多次引誘法國高級軍官上床,可從未向德軍出賣過任何有價值的情報。


    但德國人不知道的是,哈麗已經被英國情報部門跟蹤。最先發現哈麗與德軍“有染”的,是潛伏在巴黎的英國秘密情報人員。由於當時英法兩國同屬協約國陣營,英國方麵立即將這一重要情報通報給巴黎當時負責法國情報工作的喬治·勞德克斯上尉。勞德克斯上尉當機立斷,招募哈麗為雙料間諜,以德國間諜的身份為掩護秘密為法國服務。1916年,瑪塔·哈麗與勞德克斯上尉見了麵。她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前往中立國西班牙,引誘德國特使卡倫上校。此後,德國方麵的情報通過瑪塔·哈麗源源不斷地從西班牙傳回法國。


    後來,法國情報部門截獲了一封由馬德裏發往柏林的電報:“通知h21速回巴黎待命。克雷默將付給其15000法郎的支票。”綜合其他相關情報,法國情報部門認定h21就是瑪塔·哈麗,她極有可能為德國方麵提供了大量情報。1917年2月13日,瑪塔·哈麗剛剛抵達法國邊境,就以間諜罪被逮捕。


    當初將哈麗招進門的法國情報部門首腦勞德克斯上尉,一看哈麗已經失去情報價值,為了挽救法國情報機構的名譽,作出了犧牲瑪塔·哈麗的決定。在哈麗被捕受審期間,勞德克斯上尉刻意誇大她在一戰初期為德國充當間諜刺探法國情報的罪行,卻隻字不提1917年她反過來向法國提供德軍情報的真相。


    據說,哈麗最終被推上刑場,全因她被捕後的主審法官皮埃爾·波查頓的堅持所致。但讓人不解的是,法官波查頓曆來都被認為是一位秉公執法、受人尊敬的大法官,為何麵對哈麗辯護律師據理力爭提交上來的哈麗曾為法國竊取德軍情報的事實卻視而不見呢?


    多年之後,他的重外孫、曆史學家菲利普·考勒斯在詳細查閱了家庭檔案後,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外曾祖父皮埃爾·波查頓發現外曾祖母“紅杏紅牆”之後,對所有的女人都恨之入骨,這種憎恨在他的私人信件和日記當中隨處可見。而曾經長期混跡於巴黎社交圈的紅舞星瑪塔·哈麗自然成了波查頓報複的首選。考勒斯據此推論,瑪塔·哈麗之所以“有罪”,就是因為她追求自由放縱、奢華享受,這便是她“冒犯”法官波查頓的全部原因。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1999年,英國情報部門公開的20世紀初的情報檔案顯示,當年英國情報機構並沒有掌握瑪塔·哈麗犯有間諜罪的真憑實據。


    瑪塔·哈麗被處死後,她的頭顱一直被保存在巴黎阿納托密博物館,經過特殊的技術處理後,仍保持了她生前的紅唇秀發,像活著時一樣。2000年,瑪塔·哈麗的頭顱不翼而飛。博物館的人說,可能是被她的崇拜者盜走了。


    在瑪塔·哈麗死後的幾十年中,她的生平被多次搬上銀幕。特別是1931年12月31日,由著名影星、無聲電影皇後葛麗泰·嘉寶主演的《瑪塔·哈麗》首映,再次轟動了整個歐洲。


    然而,人們一直存在一個疑惑:瑪塔·哈麗到底是“叛國者”還是“愛國者”,是英雄還是叛徒?也許隻有曆史可以解答這個問題了。


    ■誰揭開了希特勒“複仇武器”的秘密


    如果沒有這位富有正義的德國科學家,也許二戰的結果會改變。究竟是誰揭開了希特勒“複仇武器”的秘密呢?他又是如何獲得這些高級情報的呢?


    1939年9月1日清晨,五支德國軍隊在一群轟炸機的掩護下,越過波蘭邊境從三個方向向華沙挺進。9月3日,希特勒拒絕了英國首相張伯倫要求德軍撤出波蘭的最後通牒,英法隨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戰爭爆發後,由於英法對戰爭並未作好準備,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波蘭軍隊在短短的27天內被擊潰,希特勒的“閃電戰”一戰成名。


    由於德國蓄謀已久,而英法一直以為戰爭不會爆發,對法西斯德國的軍備情況了解不多,隻能眼睜睜看著德國吞噬一個又一個地區,卻束手無策。


    在德國占領波蘭的三周後,1939年10月17日,英國駐挪威使館武官鮑易斯海軍準將在奧斯陸接到參謀送來的一個包裹,裏麵是一封很普通的匿名信。信中說,如果英國想獲得德軍最新武器的情報,隻需在bbc廣播公司對德國廣播的開頭加上“你好,這裏是倫敦”。接到信後,英國方麵開會探討了此事。有人認為,它是第三帝國的情報組織放的煙幕彈,是一種心理戰術。其他人不以為然。最後,在英國軍情六處的要求下,決定按信中所說,將bbc對德廣播的開頭語改為“你好,這裏是倫敦”。就這樣,二戰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事件發生了。


    1939年11月4日,在bbc對德廣播改動後的一個星期,英國駐奧斯陸使館的衛兵正在暴風雪中巡邏,忽然看見一個放在石階上的包裹。包裹是用牛皮紙包著的,捆著結實的繩子,約80毫米厚,上麵寫著“鮑易斯將軍收”。這名士兵不敢怠慢,趕緊把包裹交到鮑易斯將軍手中。鮑易斯打開包裹,周圍的人都驚呆了:裏麵裝的竟然全部都是有關德軍武器設計製造的說明圖表和許多德文文件,其中包括巨型火箭的設計圖紙,還有一張署名“一個好心的德國科學家”的字條。這太讓人意外了,是不是個圈套?鮑易斯不能確定。於是,立即將這些文件送回倫敦。


    36小時後,這份被稱為“奧斯陸報告”文件的複印件被分發到幾個英國科學家和情報專家的手中。這是一份驚人的文件,在大量的軍事技術情報中,有關於聲呐魚雷、夜間轟炸係統、德國新近研製的維爾茨堡雷達和弗雷亞雷達等的諸多機密資料。最令人驚訝的是,德國正在波羅的海的皮奈蒙德島試驗發射大型遠程火箭。如果報告屬實,盟軍就掌握了希特勒的核心武器計劃。可是,大多數專家都持否定態度,有幾個人甚至認為文件是假的,是德國人拋出的一項別有用意的計劃,目的是為了誘使英國浪費寶貴的資源去進行並不存在的技術研究。


    此間,不斷有關於德國遠程火箭的報告送到英國情報局。後來,在法國對布律瓦爾村的偷襲中確實繳獲了一部維爾茨堡雷達,這部分證實了“奧斯陸報告”的真實性。但由於各種情報來源的不確定,英情報局一直將那些有關德國遠程火箭的資料塵封著,直到1943年3月17日。當時,被俘的隆美爾非洲兵團的德軍將領托馬和克魯維爾聊天時無意透露了曾參觀過巨型火箭發射試驗。這讓英國人大吃一驚。


    就像“奧斯陸報告”所說的那樣,希特勒研發的正是大型遠程火箭。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等地節節敗退後,希特勒就把扭轉敗局的希望寄托在原子彈和大型遠程火箭這兩件“秘密武器”上。但由於鈾資源和時間所限,希特勒決定先研製大型遠程火箭,並將其命名為“複仇武器”。


    後來,英國經過偵察,確定了德國的火箭製造廠位於距皮奈蒙德和讚賓沿岸數公裏的地方。於是,英國摧毀德國“複仇武器”的序幕隨即拉開了。1943年8月17日夜,英國空軍緊急出動600架轟炸機奇襲皮奈蒙德,轟炸重點就放在技術人員居住區。730名與“複仇武器”生產有關的人員被炸死,其中包括兩位關鍵人物——科學家提爾和瓦爾特。這次突然襲擊打了希特勒一個措手不及,重創其“複仇武器”計劃,希特勒將倫敦夷為平地的夢想也最終化為泡影。


    在英國軍方大受“奧斯陸報告”的好處的時候,這個送來神秘包裹的人的身份一直是人們討論的話題。這個所謂的“德國科學家”是如何收集到這麽多德國的尖端機密的,甚至包括詳細的圖紙?是如何通過如此大膽而機敏的方式將這些秘密文件送給英國人的?他為何如此希望阿道夫·希特勒征服夢的破滅?不論他是誰,他都對二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啞謎機密碼之謎


    德國的啞謎機密碼保密原理異常複雜,曾經是牢不可破的神話。可是,在盟軍解碼專家的努力下,德軍的“啞謎”變成了“明碼”。


    1939年7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一個半月後,在華沙市郊外莫洛科密林深處一個地下室裏,波蘭情報官員把第三帝國的無價秘密交給英國情報人員。那是一台複雜到不可思議的機器,名叫“啞謎”,可以用來編製和譯解德國的全部軍用密碼。第二天,啞謎機便被運往英國。英國政府對此非常重視,立刻在一所名叫布特奇利園的鄉村大宅內成立了專門的研究中心。


    啞謎機又名恩尼格瑪密碼機,是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密碼機。它形如電動打字機,用電池供電,攜帶方便。按動鍵盤上任何一個鍵,由三個輪子組成的複雜係統馬上運轉,每個輪子邊上刻有一套字母。機內有26個小燈泡,分別與不同的字母相對應,按一個字母鍵,就會亮起相應的燈泡,表示這個字母的代碼。密電的收發雙方,每次通訊前都要先根據一種特定的方法,定出機器裏的一種代碼法。這樣一來,任何一句話能夠編製出千百萬種組合形式,縱有非凡的智能,也無法破譯。這就是“啞謎”機的保密原理。


    為了破解德國的密碼,盟軍集結了當時世界上一流的解碼專家,包括當時最卓越的數學家杜林。他發明了一台機器,能夠高速測試“啞謎”機所編製的密碼字母組合,一次能細查17576種組合。而德國人經常在通訊中使用某些詞語,例如“奉元首之命”、“司令官”等,這在無意中也幫了英國專家的忙。這類詞一旦在一次密電中譯出來,就能夠為分析同類詞語的其他密電提供重要線索。


    “啞謎”機並不是密不可破的,它本身也有缺陷,最明顯的是一個字母不能用作本身的代碼。英軍便利用這一缺點來幫助自己譯解密碼。他們派轟炸機去炸一個無關緊要的目標,暗中截取德國啞謎機發出的空襲報告,然後選出那些未出現的原來地名中所含的字母加以測試,就不難找出那個地名的代碼。弄懂了“啞謎”機發出的密電,布特奇利園就把德方的轟炸計劃、潛艇位置、陸軍兵力等一一轉告戰場指揮官,往往使德軍損失慘重。比如,德軍空軍空襲還未展開,英軍戰鬥機早已在目標附近集結待命。


    1940年,希特勒取消進攻英國的“海獅行動”。英國人從“啞謎”機的密電裏獲取情報,迅速把兵力轉向其他方麵。1941年,英軍依靠“啞謎”機密電,事先獲悉隆美爾元帥的計劃,派轟炸機轟炸了載兵到北非的運兵船“卑斯麥號”。1944年,盟軍又靠“啞謎”機之助,得悉德國誤以為6月6日盟軍大舉反攻的主要登陸地點是法國的加萊而不是諾曼底,因而準確預知諾曼底德國軍隊的防守兵力,輕而易舉地攻占了諾曼底,為開辟第二戰場,最終戰勝德國法西斯立下大功。


    盟軍對“啞謎”機的保密是極其嚴格的,即使高級將領也不知道那些準確情報是怎樣得來的。而德軍指揮部卻以為有內奸通敵,把潛艇戰失利的原因歸於盟軍偵察技術有了改進。德國人的這個錯誤一直延續到大戰結束。破譯“啞謎”機的內情,一直到1970年以後才為世人所知。直到現在,許多有關的技術、設備還未公開。啞謎機在二戰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盟軍破譯了德國的密碼,使二戰的勝利提前了兩年。


    ■007的原型是誰


    007的原型到底是誰呢?雖然故事是虛構的,可現實中應該有其原型。可惜,007的作者伊恩·弗萊明從來沒有明確表示過,從而引起人們的猜測。


    自從1962年登上銀幕以來,在無數鬥爭中叱吒風雲的英國軍情六處(mi6)特工“007”詹姆斯·邦德,在現實中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就一直是人們猜測的話題。“007”係列小說的作者伊恩·弗萊明對此也是諱莫如深。由於弗萊明在二戰期間有從事情報工作的經曆,許多人認為他就是邦德的原型。不過,弗萊明本人從來沒有承認這一點,盡管他聲稱“小說中90%的情節都是依據真實經曆創作出來的”。


    1962年10月,伊恩·弗萊明在《泰晤士報》上撰文稱:“詹姆斯·邦德是一位真實間諜的傳奇版本,那個人也許就是威廉·史蒂芬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位綽號“無畏”的加拿大人是英國情報機構在整個西半球的最高代表,他還幫助美國人成立了中央情報局的前身“戰略情報局”。


    1896年1月23日,威廉·史蒂芬森出生在加拿大的溫尼伯湖地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誌願加入加拿大陸軍,後來被調到英國皇家陸軍航空隊。由於作戰英勇,戰友們送給他一個綽號“無畏”。戰爭結束後,史蒂芬森下海經商。由於業務關係,他在許多國家都結交了朋友,這些人脈成為他日後重要的情報來源。


    二戰打響後,史蒂芬森受命於英國政府。丘吉爾將其派往紐約,秘密建立“英國安全協調局”。該機構實際就是英國情報機構在西半球的“總代理”。到戰爭結束時,“英國安全協調局”已經成為負責整個南、北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間諜情報活動的總辦事處。史蒂芬森作為英國情報機構在西半球的最高代表,丘吉爾對他極其信任。


    戰爭期間,史蒂芬森在加拿大成立了“x訓練營”,這是北美地區第一所培訓戰時秘密行動人員的學校。在1941至1945年期間,約有2000名英、美、加等國的特工在此接受過培訓,他們為盟軍取得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巧合的是,伊恩·弗萊明也在“x訓練營”進修過。“007”係列小說《金手指》中有一個搶劫諾克斯堡金庫的情節,據說它的靈感就來自史蒂芬森一個大膽的計劃:盟軍派遣特工潛入法屬殖民地馬提尼克島,盜取法國傀儡政府儲藏在那裏的巨額黃金儲備。


    由於在許多“007”影片中,詹姆斯·邦德都展示了高超的潛水本領,除了威廉·史蒂芬森外,許多人也認為英國皇家海軍最著名的“蛙人”、王牌特工萊昂內爾·克萊伯就是“007”的原型之一。


    萊昂內爾·克萊伯於1909年出生在倫敦,他家境貧寒,四處打工為生。二戰爆發後,克萊伯加入英國陸軍,1941年,他又加入英國皇家海軍。事實證明,他是個天生的潛水專家,很快就被提升為皇家海軍駐意大利北部的總潛水官,排除了利沃諾和威尼斯兩個港口的大量水雷。由於身手出眾,戰友們送給他一個綽號“巴斯特”,意為“破壞者”。戰爭期間,他還榮獲過“喬治勳章”和“帝國勳章”等多項至高榮譽。1947年退役後,克萊伯繼續在民間從事潛水活動。1956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乘軍艦訪英期間,軍情六處曾派克萊伯秘密潛近“敵艦”偵察。不想,他入水後便神秘失蹤,從此再無蹤跡,成為一樁懸案。


    除了一身過硬的水下功夫外,克萊伯的裝束也與銀幕上的“007”頗為神似。他總是光彩照人,一副十足的紳士派頭,一身名牌西服、一副眼鏡和一根文明棍。因此,很多人把他當做“007”的原型。


    此外,達斯科·波波夫也被許多人認為是“007”的原型。達斯科·波波夫是納粹德國最信任的間諜之一,是英國軍情五局最成功的雙重間諜。同時,他又是英國諜報史上最著名的“風流間諜”。許多專家認為,詹姆斯·邦德周圍圍繞著那麽多漂亮的“邦女郎”以及他身上那種令女人無法抵擋的魅力就取自波波夫這個原型。


    1940年,達斯科·波波夫加入納粹間諜機構。後來,他偷偷加入英國軍情五局,為抵抗納粹德國而戰鬥。在德國人那裏,他的代號是“伊萬”。在軍情五局,他的代號是“偵察兵”。波波夫作為諜報人員無疑是非常成功的,憑借英國給他提供的一些交給德國人的情報,波波夫深得納粹的信任,甚至被譽為“元首的最好特工”,希特勒對他篤信不疑。從1940年起到1944年間,波波夫為盟軍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也向德軍方麵提供了眾多虛假的報告,導致德軍日後在戰略上的失誤,可謂居功至偉。波波夫為二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二戰結束後,波波夫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


    “007”的原型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隻有伊恩·弗萊明知道了,可惜他從來沒有明確表示過,從而引起人們的猜測。也正因為如此,“007”的經典形象才長久不衰,成為許多人的最愛。


    ■“福克斯諜案”之謎


    蘇聯成功爆炸原子彈後,美國懷疑蘇聯竊取了其原子彈的秘密,為此在核武器研究部門進行了一場反間諜行動。福克斯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抓獲的一名“蘇聯間諜”。


    在複雜的國際政治鬥爭中,總是充滿各種各樣的間諜。二戰結束以來,“福克斯”一直是國際核間諜的代名詞,“福克斯諜案”還被無數報刊轉載過,以福克斯為原型的人物出現在許多部影視片中。福克斯何許人也?為何如此出名呢?


    1911年12月29日,克勞斯·福克斯出生於德國黑森-達姆施塔特公爵領地的小城呂瑟爾斯海姆。福克斯早在中學時代,就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麵表現出極高的天賦。1930-1932年,福克斯在萊比錫大學學習,後來來到基爾大學學習。1932年他加入德國共產黨,成為其所在大學支部的負責人。希特勒上台後,福克斯轉入地下活動,後來移居巴黎,再從巴黎前往倫敦。


    1940年底,由於英國政府決定開始建設鈾-235生產工廠,克勞斯·福克斯經人推薦進入魯道夫·派耶斯教授的試驗室工作。在這裏,克勞斯·福克斯解決了一些明確原子彈基本參數所必需的重要數學問題。不久,克勞斯·福克斯獲得英國國籍,從而被準許接近秘密的“巨大”項目工作。同時,克勞斯·福克斯在原子能理論領域所具有的聲望使其被吸收入英國科學家小組,前往洛斯-阿拉莫斯與美國同行在“曼哈頓工程”(美國原子武器計劃代號)框架內共同工作。


    1945年7月,美國成功地進行了原子彈試驗,擁有了新的超級武器。然而,僅僅四年後,1949年8月29日,蘇聯試驗了他們的第一顆原子彈。這使美國大為震驚,於是懷疑有人向蘇聯泄露核機密,甚至疑心克格勃早已滲入研製核武器的關鍵部門,因而嚴令中央情報局調查在核崗位上工作的所有可疑分子。情報局大量精明強幹的反諜專家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的苦思冥想,動用了許多最先進的偵破儀器,進行了大量的逐一跟蹤、試探、排隊分析,懷疑圈越縮越小,最後集中於福克斯這名核心機構的科研人員身上。


    1949年9月,美國國家安全局自稱成功地破譯了蘇聯駐紐約情報機構的一些電報,其中提到了克勞斯·福克斯是蘇聯情報部門的間諜。美國特工部門將此情況通報了英國反間諜機構軍情五處,後者立即開始對克勞斯·福克斯進行審訊。


    據當時記載,1950年2月3日,克勞斯·福克斯在坦白後被逮捕。英國當局指控他向蘇聯提供了關於“巨大”項目的情報。1950年3月1日,倫敦中央刑事法庭開始審理克勞斯·福克斯間諜案。克勞斯·福克斯認罪後,被判處14年監禁。當地媒體稱其為“最危險的世紀間諜”。服刑九年後,福克斯被釋放,隨後便加入民主德國國籍。在德國,他繼續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直到離開人世。


    福克斯間諜案披露後,在世界上引起軒然大波,福克斯一夜之間成了舉世聞名的熱門人物,東西方“冷戰”因此急劇升溫。然而,令人驚訝的是,1990年1月15日,美國兩家富有影響的新聞雜誌《時代》和《新聞與世界報道》同時載文指出:據諜界權威人士透露,經核查,當年福克斯一案純屬錯案,正如福克斯當時一再申辯的那樣,他給俄國人的是錯假失效的“迷惑情報”。不少人還進一步指出,其實諜海的“福克斯現象”並不罕見,隻是許多情報機構怕丟臉而嚴守秘密,將錯就錯。其原因許多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為福克斯“平反”的消息再一次轟動了美國與世界。許多人指責道:美國中央情報局何以會造成冤假錯案?在公認的叛國巨諜中,究竟還有多少人是冤枉的?那麽,福克斯到底是不是蘇聯的間諜呢?


    福克斯早年曾加入德國共產黨,為共產黨大國提供情報是極有可能的,而且福克斯晚年時又去了蘇聯,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據有關人士透露,福克斯其實是著名的“原子間諜網”的成員,一直都在為約瑟夫·斯大林效命,不斷向蘇聯提供有關原子彈研製進度的情報。從1943年開始,福克斯不斷把絕密的分子式、方程式和炸彈模型,秘密交給一位名叫哈裏·戈德的蘇聯情報員,把掌握的美國的原子機密毫無保留地透露給冷戰對手。


    然而,這畢竟是人們的推測和一些幕後消息,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恐怕隻有當事人和美蘇政府知道。但是,政治鬥爭總是與謎案聯係在一起的,作為普通人是無法知道真相的。


    ■誰是英國內閣的真正間諜


    在戰爭期間,間諜與反間諜是永不停息的較量。在飽受德國空軍摧殘的英國,究竟是誰有如此大的神通隱藏在內閣中呢?


    1939年9月1日二戰爆發後,德國采用閃電戰的戰術,節節勝利。在戰爭爆發後的十個月內,希特勒已經完全統治了西歐。英國人知道,在希特勒占領歐洲之後,在英國爆發戰爭是遲早的事。為了抵抗德國蓄謀已久的進攻,英國加緊了備戰。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希特勒並未發動跨海侵略戰爭。他簽署了第17號令,命令剛晉升的赫爾曼·戈林隻用空中力量使英國屈服。


    1940年2月,德國對倫敦發動了大規模的空襲。為了保衛英國國土的安全,許多勇敢的飛行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烈火、刺耳的警報彌漫在英國全境。借助先進的雷達技術和無線電控製係統,英國皇家空軍司令赫茲·道林元帥能夠提前知道德軍的目標和戰術,這使得英國皇家空軍能夠在恰當的時間布置他們的中隊,在適當的地點高度集中力量進攻德軍,從而避免了一味追擊敵人的假目標或次要目標。在這場被丘吉爾稱為“不列顛之戰”的戰役中,英軍截獲的情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二戰期間,間諜行為往往是雙方同時進行的。在道林元帥對戈林的總部進行監聽時,德國人也有一條直接從英國戰爭內閣獲得信息的渠道。盡管戈林和他的指揮官們並不知道英軍的具體戰術,也不知道道林截獲了他們的情報,但是,希特勒和德軍高級軍官卻能在英國政府作出極其秘密的決定之後數小時內即獲知其內容,從而調整轟炸策略,加大對倫敦的打擊力度。


    1940年上半年,英國安全機構已經清楚秘密情報被泄露給德國。那麽,誰是英國政府部門中的納粹間諜呢?在1940年慘烈的不列顛之戰中,在英德通訊中斷的情況下,這個人是如何把包括最關鍵而且相當長的戰爭內閣會議記錄傳給柏林的?這個人的動機是什麽呢?難道這個人不僅要提供絕密情報給納粹,而且還要顛覆英國政府嗎?


    很多人將懷疑的目光投向具有納粹情結的美國人泰勒·肯特。肯特受過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好學,會說五種語言。但他堅信納粹的宣傳,認為是猶太人將世界推進了戰爭。盡管肯特的思想非常極端,他依然得到約瑟夫·肯尼迪大使(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的充分信任。1938年10月,也就是戰爭爆發後一個月,肯特來到倫敦的美國駐英國使館,並被派到最機密的使館密碼室工作。在那裏,肯特得以接觸到肯尼迪大使和美國國務卿科德霍爾之間的來往函電和其他駐歐公使派來的使館官員,他們用倫敦通訊設施進行聯絡。更重要的是,肯特掌握了灰碼——一種政府部門認為不會被破譯的密碼係統,羅斯福總統和丘吉爾首相就是通過該密碼係統進行聯絡的。從各種情況分析,肯特是德國間諜的可能性很大。於是,英國情報部門采取了行動。


    通過複雜縝密的調查,英國情報部門追查到了肯特。1940年5月20日上午10點,肯特被偵探逮捕。偵探發現肯特有一套鑰匙,能夠打開大使存放密件的保險櫃。盡管肯特否認自己是個間諜,偵探還是從肯特的寓所裏搜出1500份機密文件。得知這一消息,美國政府部門立即將肯特開除了。由於他不再享有豁免權,英國法院對他進行了審判並定罪,將他監禁在英國最嚴酷的監獄裏達七年之久。


    自從1940年5月20日肯特被捕以後,他不可能再將戰爭內閣的情報通報給柏林。然而,這條通往柏林的情報線並沒有斷。難道說肯特還有同夥?或者說,肯特根本就不是向德國提供情報的那個間諜,真正的向希特勒提供英國戰爭內閣情報的間諜根本就沒有被查出來呢?這件事情到現在也沒有揭曉。


    ■隱藏在美國國徽中的金唇


    最危險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最貴重的禮物往往暗藏著最玄妙的殺機。


    1933年11月16日,蘇聯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從這一天起,克格勃特工便從未停止過對美國駐蘇使館的監聽與監視。1938年,為了更詳細具體地了解美國使館的內情,克格勃開始向美國使館放飛“燕子”。那些克格勃的職業“燕子”們裝扮成國家芭蕾舞劇院演員,憑著沉魚落雁的美貌輕而易舉地飛進美國外交官的臥房。與此同時,那些負責守衛使館大樓的蘇聯女兵也不斷向熱情瀟灑的美國男士拋送秋波。“燕子”們探明,美國使館大樓頂層是其“要害”所在,會議室、武官處、密報室及大使辦公室都設在這層樓上。


    1943年,德黑蘭會議結束後,斯大林責令當時的克格勃領導人貝利亞,要不惜一切代價、動用一切手段對美國大使阿維列拉·卡裏曼的辦公室進行竊聽。貝利亞與其手下高參開始絞盡腦汁,設計竊聽使館心髒部位的行動方案。


    1943年12月17日,貝利亞向斯大林報告說,針對美國使館專門設計的竊聽設備已順利通過檢驗,其性能“無與倫比”,功效“令人稱奇”。


    這種特製竊聽器被命名為“金唇”。將其安放到美國大使辦公室的行動被命名為“金唇行動”。


    “金唇”竊聽器在當時的確代表了世界頂級水平,它不需要電池,也不需要外來電流,從而使當時的反竊聽設備不可能捕捉到任何信號。“金唇”可以接收到300米以內大耗電量振蕩器所發出的微波脈衝,其工作壽命可以無限延長。從外表看,這種竊聽器就像一個蝌蚪。


    蘇聯特工機關將微波振蕩器及蓄電池安裝在美國使館對麵居民樓的頂層,並將那裏的居民全部換成克格勃工作人員。家家戶戶的陽台上經常掛著“家庭主婦們”的勞動成果,每逢星期天,克格勃的女中士們都要在陽台上抖落和晾曬地毯及被褥,她們非常自然地將灰塵一樣的“蝌蚪”撒到美使館大院內。


    但是,將“金唇”安放到大使辦公室卻並非易事。為此,克格勃特工人員費盡了心機。他們曾精心在美國使館內設計了一起火災,但那些扮成消防隊員的特工人員卻始終沒有機會進入卡裏曼大使的辦公室。幾經周折後,克格勃的高參們最終想出將竊聽器放在禮品中送給美國大使這一妙計。經過精心篩選,黑色檀木製成的斯基泰盾牌、兩米長的猛瑪象牙、瑞典國王送給尼古拉二世的象牙電話機及用象腿骨製成的一米高紙簍被確定為“金唇”載體。貝利亞特地請來竊聽器研究權威、蘇聯科學院院士貝爾格和伊奧費對選定的禮品進行最後檢驗。兩位專家檢測後一致認為,這些禮品無法勝任運載“金唇”的使命,最佳選擇是根據“金唇”的特殊性能製作相應禮品。貝利亞接受了兩位專家的意見,並指示禮品製作與竊聽器安裝工作要同步進行。


    1945年2月,世界三大政治巨頭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雅爾塔會麵。克格勃認為這是實施“金唇”行動的絕好時機,關鍵問題是如何將美國大使卡裏曼從莫斯科引到克裏米亞。蘇聯特工製定出一整套誘引方案。2月9日,蘇聯宣布在黑海之濱舉行“阿爾台克全蘇少先隊健身營”開營典禮,並以少先隊員的名義向羅斯福總統及丘吉爾首相發出敬請光臨的邀請。少先隊員們在請柬中用盡動聽的詞句,誠摯感謝兩位政治家在戰爭期間對蘇聯人民的幫助。克格勃預想,宣揚“平等與博愛”的美國人絕對不會拒絕孩子們的邀請。但是,百忙之中的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又不可能應邀而來,委派其他官員前來參加孩子們的活動也並不合適,最合適完成這一使命的非兩國駐蘇大使莫屬。果然不出所料,美國大使卡裏曼與他的英國同行如期從莫斯科趕到黑海之濱出席開營典禮。


    樂隊奏響了美國國歌,蘇聯少先隊員用英語合唱美國國歌,開營典禮進入高潮。卡裏曼大使完全沉浸在孩子們純真稚嫩的歌聲中,應有的戒備與警惕早已被歡歌笑語所淹沒。恰恰在這一時刻,四名少先隊員抬著一枚精美絕倫的巨大木製美國國徽走到卡裏曼大使麵前。斯大林私人翻譯瓦列裏·勃列日科夫馬上向貴賓們翻譯這枚國徽的做工及用料是如何講究。高超精湛的製作工藝使這位見多識廣的美國外交官情不自禁地發出驚歎:“天哪!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把它放哪兒最合適呢?”勃列日科夫不失時機地低聲對卡裏曼說:“就把它掛在您的辦公室,英國人肯定會嫉妒得發瘋。”


    自1945年2月,從這枚內藏蘇聯克格勃“金唇”竊聽器的美國國徽被懸掛在卡裏曼辦公室的那一刻起,克格勃竊聽美國大使的代號為“自白”的行動便開始啟動。這一行動共持續了八年。八年間,“金唇”送走了四任美國大使。最令人驚奇的是,每一位新大使到任後從墨水瓶到地板全部更換一新,就是從未動過這枚美國國徽。它無與倫比的藝術美感贏得了四位美國大使的鍾愛,甚至大使辦公室的窗簾及家具色調也相應作了些改變,以與這枚國徽相匹配。


    美國中情局在發現“金唇”竊聽器後,始終沒有勇氣公開他們的“恥辱”。直到1960年5月,蘇聯擊落由巴烏埃爾森駕駛的美國u2高空偵察機後,華盛頓才公開“金唇”的秘密。雖然美國特工和英國特工曾多次試圖製作同樣的竊聽器,卻都是枉費心機,“金唇”的秘密技術無法破譯。如今,克格勃的“金唇”仍舊陳列在美國中情局的博物館內。


    ■美軍的“無敵密碼”


    土著語言的使用範圍非常狹小,而這恰恰符合情報密碼的條件。是誰發現了美國的土著語言,並將其演變成美軍的“無敵密碼”呢?


    在戰爭中,為了使己方的情報能夠準備無誤且不被敵方破解,戰鬥的雙方往往要在情報密碼上下很大的工夫。毫不誇張地說,打贏了情報站,就相當於戰爭獲勝了一大半。


    二戰中,為了破譯德國的“啞謎機”密碼,英國傾盡全國之力,這也大大加速了二戰的進程。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破解了日軍密碼,由此發動空襲,擊毀日本大將山本五十六的座機。情報密碼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戰爭期間,為了編製一套安全的密碼,美國費盡了心機,嚐試了很多方案,但都不能盡善盡美。後來,一個叫菲利普·約翰遜的人給軍方提供了一個絕妙的建議。


    約翰遜的父親是個傳教士,曾到過納瓦霍部落,能說一口流利的納瓦霍語。在當時,納瓦霍語對部落外的人來說,無異於“鳥語”。極具軍事頭腦的約翰遜認為,如果用納瓦霍語編製軍事密碼,將非常可靠而且無法破譯。因為這種語言口口相傳,沒有文字,其語法、聲調、音節都非常複雜,沒有經過長期專門的訓練,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另外,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通曉這一語言的非納瓦霍族人全球不過30人,其中沒有一個是日本人。根據約翰遜的實驗,用納瓦霍語編製的密碼可以在20秒內將三行英文信息傳遞出去,而同樣的信息用機器密碼卻需要30分鍾。


    1942年初,約翰遜向美國太平洋艦隊上將克萊登·沃格爾提出這個建議並得到認可。1942年5月,第一批29名納瓦霍人被征召入伍,並被安排在加利福尼亞一處海濱編製密碼。他們根據納瓦霍語共創建了有500個常用軍事術語的詞匯表。由於納瓦霍語沒有描述現代軍事設備的詞語,他們經常使用比喻說法和擬聲詞。這些納瓦霍族人參加了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發動的每一場戰役。他們用密碼下達戰鬥命令,通報戰情,緊急時還參加戰鬥。他們的英勇,為最終打敗日本軍國主義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納瓦霍語外,美軍在二戰中還曾使用另一種印第安語——科曼切語作為密碼。納瓦霍語主要在太平洋戰場使用,而科曼切語則在歐洲戰場大顯身手。美軍根據科曼切語創建出包括250個軍事術語的詞匯表。在這個詞匯表裏,轟炸機成了科曼切語中的“懷孕的鳥”,自動化武器由於發出時斷時續的聲音而被稱為“縫紉機”,而希特勒則被稱為“瘋狂的白人”。


    1944年,美軍登陸諾曼底成功後,時任話務員的查爾斯·希比蒂迅速通過無線電發報機用科曼切語發出了登陸成功的信息。這似乎隻是曆史上一個微不足道的瞬間,但美國陸軍竟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一直拒絕公開承認這個事實。繼在諾曼底灘頭大顯神通之後,希比蒂又被派往法國,親眼目睹了盟軍在巴黎的軍事行動。


    對於這種密碼,納粹德國的情報部門也絞盡腦汁,甚至他們在確認這是一種語言之後,也始終未能找到破譯的方法。迄今為止,希比蒂使用的這種密碼仍是人類軍事史上唯一尚未被破譯的通訊密碼。


    關於到底是誰想出來讓印第安人用他們的科曼切語傳遞密碼信號,一直眾說紛紜。據說,它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一名美國情報官員聽到了一群印第安士兵的談話。他一句也聽不懂,但卻突然想到,鮮為人知的語言如果用作密碼將具有巨大的軍事價值。後來,因為一戰雙方簽訂了停戰協議,科曼切語沒能用上。二戰爆發後,有人重新想起了這種土語。於是,古老的語言發揮了它重要的作用。


    1945年,德國投降後不久,希比蒂和其他科曼切人就光榮退伍了。但他們並沒有因作戰勇敢或為國服役而獲得表彰。恰恰相反,五角大樓命令他們死守秘密。當時的五角大樓出於冷戰的考慮,認為這些密碼員可能再派上其他重要用場,因而不宜暴露。幾十年後,當曾經的密碼員大多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世後,他們才獲得遲到的榮譽。但他們已經無法接受這份榮譽了。


    ■誰殺了丘吉爾生日宴會上的間諜


    為了暗殺盟國領導人,納粹間諜盯上了丘吉爾的生日宴。最後,間諜被成功抓獲,真正的英雄卻隱藏起來了。


    1943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十分微妙的階段,德軍已經露出失敗的跡象。11月30日是英國首相丘吉爾的69歲壽辰。為了徹底摧毀世界法西斯聯盟,丘吉爾以慶祝生日的名義,邀請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蘇聯統帥斯大林等34位貴賓前往埃及開羅召開德黑蘭會議,共商大事。


    1943年11月12日,丘吉爾搭乘英國“裏納翁”號戰艦離開不萊茅特港,踏上赴開羅的旅途。蔣介石夫婦、埃西莫夫將軍和羅斯福總統也在同一天抵達開羅。貴賓們到處於戰時緊急狀態下的開羅後,納粹的特務們也迅速雲集這座古城,企圖暗算盟軍領導人。“德黑蘭會議”在蘇聯使館舉行。會議進行了幾天,討論了許多重大的問題。敵人在會議期間企圖製造混亂,但被挫敗了。


    眼看11月30日漸漸臨近,丘吉爾決定在生日當天舉辦一場隆重的生日慶祝宴會,而慶祝會的安全工作則由丘吉爾的侍衛長湯普森負責。湯普森命令情報機構嚴格排查,仔細調查每一個來賓的詳細情況。遇有可疑之處,再重點調查,絕不放過一個可疑之人。


    不久,情報機構查到羅斯福總統新聘的私人秘書霍克似乎有問題。這人雖然年輕有為,但他的經曆太複雜了。情報機構查到他在瑞士曾與德國納粹的特務有過接觸。來到倫敦後,他又兩次單獨上街,把情報機構派去盯梢的特工也甩掉了。湯普森立即去找丘吉爾首相,建議明天的慶祝會不讓羅斯福的新任秘書霍克參加。丘吉爾認為,沒有確鑿的證據而不讓霍克參加慶祝會是說不過去的,可能會影響反法西斯同盟。


    於是,湯普森找到羅斯福的侍衛長鮑傑,把他拉到密室,將自己的懷疑告訴了他。但鮑傑卻不以為然,認為如果霍克是德國間諜的話,可能早就刺殺了羅斯福,何必等到現在呢。無奈之下,湯普森又找到斯大林的衛隊長米雅夫,婉轉地提醒他明天的慶祝會要格外小心,可能有人要謀害盟國的領袖們。


    第二天,丘吉爾首相的生日慶祝會準時舉行了。湯普森的目光一刻也沒離開霍克,他是與羅斯福總統同車到達的,手上拎著一隻精致的小包。湯普森趁霍克在尋找座位時,將小包拿出大廳檢查。包裏是一隻金鍾,鍾麵上鑲嵌著鑽石,顯得十分昂貴。這顯然是送給丘吉爾的生日禮物。湯普森仔細地檢查了金鍾,沒有發現問題,又將其放了回去。


    晚會開始後,丘吉爾首相春風滿麵,跟羅斯福總統快活地交談著。斯大林坐得稍遠一點,顯得有點心事重重。而他的衛隊長米雅夫神色緊張,右手插在褲袋裏,不停地在斯大林周圍轉來轉去,仔細打量著每一個走近的人。與米雅夫相反,羅斯福總統的侍衛長鮑傑卻一臉饞相,怡然自得地吃著美餐,絲毫不在乎可能發生的事故。


    而在這時,霍克與其他秘書們坐在一起,顯得安分而又不惹人注意。但是,湯普森注意到,每當有侍者在門口出現時,他都要抬起頭,仔細端詳一番。湯普森斷定霍克在等人,立刻警覺起來。


    宴會的菜肴一道道上來了,似乎沒有什麽異樣。這時,餐廳的南門突然開啟,一個侍者手托一隻大盤子出現在門口。盤子裏放滿布丁和盛有冰淇淋的杯子,看上去堆得很高,也很重。湯普森還來不及思索,卻發現那個侍者臉上露出驚恐痛苦的表情,腳步踉蹌,搖晃著要跌倒下來。而霍克似乎也發現了異常,他站起來,雙手抖動著,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這時,羅斯福總統的侍衛長鮑傑也擠了過來,像是要挑些什麽可口的東西。突然,侍者搖晃著倒在他的身上,盤子裏的布丁和冰淇淋也跟著傾倒在鮑傑身上,弄得他渾身上下白一塊紅一塊,非常滑稽。來賓們聽到侍者栽倒的響聲,看見鮑傑渾身塗滿冰淇淋,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突然,餐廳裏斷電了,四周一片漆黑。湯普森立刻叫道:“抓住那個侍者!”這時,槍聲響起來了,碗碟的碎裂聲、桌椅的翻倒聲和來賓的驚叫聲混成一片。保衛人員很快亮起了備用手電筒,丘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三人安然無恙,被他們的警衛人員團團圍住。然後,在警衛的保護下,三位領袖馬上被轉移到另一房間。


    湯普森趕上前去,發現美國總統的新秘書霍克頭部中彈,鮮血淋淋地倒在椅子上,他的身旁掉落了一把手槍。那個侍者也倒臥在地上,身體已變得冰涼,他的喉管上被人吹中一根毒針。


    湯普森檢查侍者的盤子後發現,它的底部被裝上一枚小型定時炸彈,指針指在12點上,而這時離爆炸時間還有三分鍾。在場的人都吸了一口冷氣,如果那枚炸彈準點爆炸,餐廳裏的人都難免一死。


    然而,在三十幾位客人中究竟是誰打死了霍克和侍者,是故作糊塗的鮑傑呢,還是一直緊張的米雅夫呢?這迄今仍是一個謎。


    ■阻止希特勒v-1發射台實施的土豆情報


    是誰破壞了希特勒襲擊倫敦的計劃?是誰透露了希特勒的天機?是誰指引了盟國的轟炸?


    霍拉德在二戰前是一名工業設計師。當德國人占領巴黎,霍拉德的老板開始為德國人工作時,霍拉德辭掉了他的工作以示抗議。為了拯救自己的祖國,他變成一名間諜。他建立了一個名叫“行動網”的間諜組織,最後這個組織發展到120人。在他遞交給英國政府的軍事情報中,曾經非常精確地描繪出納粹德國在法國的秘密機場和海岸炮兵群的位置,甚至報告整個德國師團的調動情況,而最有價值的是土豆情報。


    “我要在倫敦扔下50000枚v-1火箭!”希特勒狂妄地叫囂著。為了實現這一計劃,希特勒在法國的被占領地上,沿海岸線修築一批絕密工程,從那裏可以向倫敦發射新型的v-1火箭。很快,在一條長200公裏、寬30公裏、大致與海岸線平行的帶狀地區,104座特殊的建築建成了。在這些建築裏,都有一條長約50碼的水泥槽,上麵還有用藍色油漆描成的筆直的指示線,它的方向正好指向海峽另一端的倫敦。這就是希特勒用來發射v-1火箭的發射架。所有的工程已經接近尾聲,倫敦危在旦夕。而要拯救倫敦,必須炸毀這些發射台。而阻止這一切發生的最關鍵的人就是霍拉德。


    霍拉德之所以能夠探明自動控製的v-1導彈的秘密,源自一次偶然。有一次,他的同伴無意中聽到兩個建築承包商在談論一項德國人正在搞的很不尋常的基建。那項建築需要的水泥數量大得驚人,這引起了霍拉德的注意。為了查明真相,他打扮成牧師的模樣進入建築工地。


    他發現,工地上幾百名工人正在澆灌混凝土。他還注意到一條長約50碼的水泥槽,上麵還有用藍色油漆描成的筆直的指示線。他取出隨身的羅盤,發現它正好指向海峽另一側的倫敦。德國人一定又在搞什麽陰謀!


    他立即把他的發現向英國報告。盟軍的領導人對這個消息十分重視。原先,情報部門發現德國人似乎正在製造一種“無人駕駛飛機”。後來,一個丹麥人發現一種顯然是從天上掉下的某種奇怪武器的殘骸。一切跡象表明,德國正在研製一種新的閃電式武器。在這種情況下,霍拉德的報告引起強烈反響。英國方麵通知霍拉德放下其他所有的工作,全力探尋那種神秘的建築物。


    霍拉德和他手下四個人騎著自行車開始到法國北部進行一次周密細致的“旅行”。時間越來越緊迫,但這些秘密基地大多隱藏在深山老林之中,尋找起來特別費力,同時還不得不應付德國人的嚴密盤查。經過不懈的努力,三周後,他們發現這種神秘基地竟有100多處。後來,一個巧合讓霍拉德毫不費勁地獲得了v-1火箭發射台分布總圖。


    這一天,在卡利的一個基地已經竣工,四個德國工程師進行了驗收。霍拉德駕駛一輛小汽車,遠遠地跟蹤到一座灰色的二層小樓。幸運的是,他發現自己的一位朋友就在這棟樓裏工作。幾天以後,在霍拉德的精心安排下,一份複印的v-1火箭發射台分布總圖便到了他的手裏。


    霍拉德還不放心,他將所有零碎的資料拚湊起來,與圖紙進行比較,證明這就是自己想要的希特勒最有威懾力的新武器——v-1導彈發射基地的圖紙。


    霍拉德隨後又喬裝打扮,發現了德軍藏在位於諾曼底奧菲村一個火車站的包裝箱中的大量v-1導彈。隨後,他把這些情報放在土豆裏,迅速送給盟軍設在瑞士的間諜機構,間諜機構又迅速把情報送到倫敦。不久,倫敦方麵發回電報“土豆收到”。


    根據霍拉德提供的情報,在希特勒開始轟炸倫敦日期的前夕,盟軍的轟炸機就開始了對v-1發射台準確的集中轟炸,並且這種轟炸持續不斷地進行了五個星期,發射基地幾乎被破壞殆盡,納粹企圖炸毀倫敦的計劃破產了。雖然希特勒最後還是向倫敦投射了導彈,但隻有2500枚而不是50000枚,當然也沒有形成預想的“炸毀倫敦”的破壞力。


    英國陸軍中將布賴恩·霍羅克斯爵士說:“誰都不會懷疑,霍拉德完全有資格在勇敢方麵獲得最高榮譽勳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是一個拯救了倫敦的人。”


    2004年4月,一輛來往於英法兩國之間的“歐洲之星”列車在倫敦滑鐵盧車站以邁克爾·霍拉德的名字冠名。當時,英國外交部歐洲事務大臣麥克謝恩、霍拉德的兒子文森特等人都前往出席了火車冠名典禮。


    ■是英國出賣了荷蘭間諜嗎


    在無聲的間諜戰鬥中,究竟是誰在充當沉默的炮灰呢?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輕而易舉地逮捕了56名為英國效力的荷蘭間諜,並將他們中大多數人秘密處死。對此,當時的英國卻無動於衷。那麽,納粹情報部門當年究竟是如何得知這些荷蘭間諜身份的呢?英國方麵又為何對此無動於衷呢?


    1942年3月,納粹逮捕了一名為英國效力的荷蘭間諜胡伯·勞沃斯。納粹逼迫胡伯假借“英國特別行動處”的名義“喚醒”那些秘密潛伏著的荷蘭間諜。根據胡伯提供的線索,並綜合了其他各方情報之後,納粹一舉將56名為英國效力的荷蘭間諜擒獲。他們中大多數人後來送入納粹集中營被折磨而死,或者秘密處決。就這樣,英國在荷蘭苦心建立起來的間諜網絡一夜之間被摧毀殆盡。


    在胡伯被捕之後,納粹情報機構指示他必須若無其事、一如既往地往倫敦發送有關德國的情報。但他給倫敦方麵發送的電報中,暗中摻雜著一些密碼,以期暗示倫敦“英國特別行動處”總部引起注意,自己已經處在德國人的掌控之中。可是,他的這番苦心似乎被英國方麵當成了耳邊風。


    胡伯認為,他和他的同伴是被英國政府出賣了。“早在我們在英國南部地區接受間諜培訓之時,就被告知我們當中95%的人將來總有一天會被捕。教官當時告訴我們,被捕之後可以向德國人提供情報。可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守一個保密底線——任何時候都不可以泄露用於與組織聯絡的秘密信號。”他認為英國情報機關當年是將計就計,以犧牲荷蘭間諜為代價,蒙騙納粹德國,讓後者誤以為荷蘭便是盟軍大舉反攻的對象。


    不過,荷蘭間諜當年是否被英國刻意“出賣”給納粹德國,二戰曆史專家也為此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這隻是“英國特別行動處”的一個不應有的疏忽。更多的荷蘭曆史學家卻認為,“英國特別行動處”明知自己培訓的荷蘭間諜已經落網的消息,卻假裝視而不見,以便使德國相信荷蘭正是盟軍大舉反攻的焦點所在。研究“英國特別行動處”戰時行動多年的英國曆史學家福特則堅持認為,英國培訓的荷蘭間諜“素質低下”,才導致接連落網。


    然而,究竟孰是孰非,事情的真相恐怕隻能永遠是個謎了。因為“英國特別行動處”保存在倫敦貝克街總部的大量戰時檔案已經於1946年毀於一場莫名的大火之中。當年那些“英國特別行動處”的關鍵人物在收山之後從未有人出版回憶錄,披露二戰期間的那段秘聞。


    ■羅斯福公布的神秘地圖之謎


    美國的中立主義在一戰時吃到甜頭,是什麽促使美國在二戰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開始保持中立,進行軍火貿易,發了大財。1917年,在同盟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它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取得戰勝國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美國想故伎重演,一直置身於戰爭之外,不願介入歐洲的戰事。德國法西斯侵占了波蘭,消滅了歐洲一些小國,征服了法國,向英國發起了“不列顛之戰”。此時,“唯一能夠幫助英國擺脫厄運的國家隻有美國,此時,唯一能改變歐洲乃至二戰命運的也隻有美國”。基於這種認識和現實考量,英國政府和丘吉爾首相緊急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不間斷地向美國請求支援。丘吉爾甚至警告羅斯福總統,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援助,大英帝國很可能要在他這屆政府手中覆滅。但這時的美國國會仍然無動於衷。


    而此時的斯大林也頻頻請求美國對蘇聯的衛國戰爭給予緊急援助,但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卻“巋然”不為所動,幾乎所有的國會議員們都被“孤立主義”情緒所籠罩。


    雖然此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意識到戰爭已逼近美國,但他仍說服不了國會,他提出的援助英國的議案一再遭到否決。


    不料,1941年10月的一天,國會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10月27日,在慶祝美國海軍節的午餐會上,羅斯福突然宣布,美國情報部門獲得一幅希特勒德國新繪製並附有說明的中南美洲地圖。這幅地圖明確地將中南美洲的14個國家的疆界重新劃分,其中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巴拿馬被合並成一個受希特勒控製的名叫“新西班牙”的國家,與美國利害攸關的巴拿馬運河以及整個拉丁美洲都被納入納粹德國的勢力範圍。這意味著,納粹德國已把刺刀插進了美國的後院。德國的轟炸機將隨時飛臨美國的上空進行轟炸。


    這幅地圖一公布,美國人感到問題嚴重了,戰爭就在身邊,對他們來說已不再遙遠了。於是,美國人群情激憤,紛紛譴責德國納粹的罪惡行徑,要求美國國會和政府放棄孤立主義政策,參與戰爭,打擊法西斯,以確保美國的安全。


    在強大的社會輿論的壓力下,11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廢除了1935年通過的《中立法案》,授權羅斯福總統在北大西洋對德國潛艇進行公開的戰爭行動,並為英國的運輸船隊護航。


    當丘吉爾得知希特勒進攻蘇聯和美國向英國提供大量軍事援助的消息時,曾高興地說道:“這是上帝賜予的最好的禮物!”


    許多熟知這一曆史細節的專家學者在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曆史時說,是一幅地圖拯救了英國和整個歐洲。


    然而,希特勒當時為什麽要繪製這麽一幅刺激美國人的地圖,這不是自找麻煩、引火燒身嗎?戰後,兩位美國曆史學家在查閱了大量英國情報部門的文件後,發現這幅地圖可能不是納粹德國繪製的,而是英國情報部門根據丘吉爾的指示繪製的。那麽,美國總統羅斯福是真的相信了那幅地圖,還是假裝不知,借此來推行自己的參戰政策呢?


    ■月亮女神在行動


    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月亮女神的行動又開始了,她這次行動的目標又會是誰呢?


    她的肉體讓無數男人失魂落魄,她的智慧與勇敢更讓無數男人自慚形穢。她用“愛情”換取情報,她奉獻肉體挽救生命。沒有人能夠用所謂的道德對她進行譴責,因為事實確實如她所說的:“單靠一些‘體麵’的辦法,無法贏得戰爭。”


    1942年6月,盟軍順利地占領了馬達加斯加。接著,順利地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登陸。1942年11月,英美聯軍兵不血刃地完成了在北非的登陸,成功地開辟了北非戰場。盟軍之所以能夠勢如破竹地在北非展開攻勢,美國戰略情報局的海德·蒙高利將軍曾經有這樣一段解釋:“我們的辛西婭是個改變戰爭進程的最偉大的女間諜!她是個空前的女英雄!正是由於她成功地盜取了維希政府駐華盛頓使館的密碼,才使戰爭進程變得如此順利。”


    辛西婭,間諜中的“月亮女神”,原名貝蒂·索普,她的母親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少校,父親是海軍陸戰隊的少將。19歲時,她結識並嫁給了比她大20多歲的英國大使館二等秘書阿瑟·帕克。長期擔任外交官夫人,鍛煉出了她的優雅風度與超眾的交際才能,最終使她踏入諜海。西班牙內戰前夕,辛西婭通過與一名西班牙高級軍官的一段豔史,為英國獲取了重要的軍事情報。1937年,她隨丈夫調往華沙。根據倫敦的命令,她從波蘭外交部部長助理手中獲取大量機密文件。辛西婭的諜報成果引起她上司的注意,英國諜報機關負責人威廉·斯蒂芬森說服她到美國首都華盛頓,並給她起了個化名,叫辛西婭。1942年,辛西婭接到另一項更為艱巨的任務——竊取維希政府駐華盛頓使館的密碼。


    這是一項危險而艱巨的任務。維希法國在他們駐美大使館安插了秘密警察,一旦他們內部發現了間諜便格殺勿論,而美國聯邦調查局和警察都不會保護辛西婭。


    為了打入維希法國的使館,辛西婭作了精心的準備。辛西婭決定躲開眾目睽睽的華盛頓,動身去紐約尋找目標。在那裏,她終於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她知道大使加斯頓·亨利同一個有夫之婦通奸。辛西婭以記者身份出現,她還打聽在使館中由誰主管新聞事務。她打聽到是查爾斯·布魯斯,他原是法國空軍的戰鬥機駕駛員,上尉軍銜,風流倜儻,很喜歡英國。作為現役軍官,他忠誠於維希政府,但對德國無好感。辛西婭意識到布魯斯是一條大魚,她的工作就要從他身上進行突破。於是,她決定首先去采訪大使,因為這樣就有機會結識主管新聞的布魯斯了。


    辛西婭對自己進行了精心的打扮。她本來就長得嬌麗漂亮、體態豐盈、性感撩人,一番打扮之後,更顯得風姿妖嬈。辛西婭的苦心沒有白費,布魯斯一見她就被吸引住了。辛西婭欣喜萬分,她感到初戰已告捷。果然,第二天,辛西婭便收到布魯斯送來的一束玫瑰花。很快,兩人便相擁上床,辛西婭成功地把他發展成英國間諜。


    但當布魯斯了解到辛西婭的任務是搞到維希法國海軍的密碼時,布魯斯大為光火,他認為這簡直就是胡鬧,因為這種密碼本是由沉甸甸的好幾大本組成的,而且這些密碼本都藏在機要室的保險櫃裏,連他自己都不可能接近。麵對這些困難,辛西婭並沒有放棄。


    她進一步了解到大使館內能接觸密碼本的隻有大使和機要科科長。於是,她決定在機要科科長身上下工夫。


    機要科科長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外交官,叫孔德,與妻子關係不好。於是,辛西婭在他妻子不在家的一個下午拜訪了他。這位機要科科長很快就進行了回訪,他來到辛西婭的住處並成了她的床上客。但他很堅決地拒絕了為辛西婭偷盜密碼的要求,並威脅說要告發辛西婭。看來,要順利完成任務,就必須搬開孔德這隻攔路虎。於是,布魯斯向大使告發孔德,說他散布大使與別人通奸的豔聞。做賊心虛的大使一怒之下免去了孔德的一切職務。


    攔路虎搬掉了,但要獲取藏在大使館機要室中的法國海軍密碼還是困難重重。英國情報機關決定,由辛西婭帶一名撬鎖專家冒險進入使館,由布魯斯為內應,爭取在三小時內取出密碼並完成拍照的任務。情報局找了一個外號叫“佐治亞大盜”的加拿大人,他是一個撬保險櫃的老手,布魯斯把保險櫃的樣子對“大盜”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大盜”根據描述,認為撬開它得花55分鍾時間。


    但怎樣才能把“大盜”帶進使館去呢?使館戒備森嚴,晚上巡夜的人都是荷槍實彈,高度警惕,還有凶猛的警犬協助巡邏。看樣子,隻有從巡夜人身上打開缺口了。為了麻痹巡夜人,布魯斯想出了一個點子。布魯斯告訴巡夜人,這幾天晚上他都得在使館工作到很晚,並希望他不要聲張出去,因為還有一個女朋友將陪著他,他不能把她帶到旅館裏去,因為他妻子已經有所懷疑了。巡夜人同意了,當然,巡夜人因此還得到一筆十分可觀的小費。


    雖然擺平了巡夜人,但盜竊密碼的工作還是一波三折。


    第一次,布魯斯在巡夜人喝的香檳酒裏加了安眠藥讓巡夜人睡了五個小時。就在“大盜”剛把保險櫃撬開,準備給密碼本拍照時,巡夜人醒了。沒有成功。第二次,辛西婭按照“大盜”口述的撬櫃辦法,沒有成功,隻好再請“大盜”親自出馬。第三次,當辛西婭和布魯斯帶著“大盜”剛入使館時,巡夜人正在巡邏。辛西婭立即對布魯斯說:“快,快,把衣服脫了!”巡夜人轉回來時,他的燈光正好照著赤身裸體緊緊摟在一起的兩個人。見此情景,巡夜人滿臉通紅,連聲道歉,轉身回避,再也沒來打擾他們。剩下的工作比較順利,“大盜”進屋,隻用了幾秒鍾的時間,就打開了保險櫃。他們立即取出密碼本,交給隱藏在花園裏的特工人員,特工人員迅速把密碼本逐頁拍了下來。照片拍完,密碼本被放回原處,沒有留下絲毫痕跡。


    密碼本很快送到英國總參謀部。這些密碼為破解德國、意大利及維希法軍的密碼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為二戰的勝利鋪平了道路。


    ■“東方魔女”川島芳子的死亡真相


    在日本對華侵略史上,有一個最成功也最臭名遠揚的女間諜,她就是川島芳子。她是日本侵略者的得力幹將,也給我們留下許多不解之謎。


    川島芳子以女扮男裝、放蕩不羈、美豔絕倫而聞名於世,在日本諜報史上,為日寇侵華立下“汗馬功勞”。不過,川島芳子留給人們的謎也實在太多、太多……


    川島芳子,原名愛新覺羅·顯璵,漢名金碧輝,是肅親王善耆的第14位女兒,生於1906年。她六歲時,給策劃滿蒙獨立的日本人川島浪速做養女,取名為東珍。第二年,隨其養母赴日本,又稱良子。因日語中良與芳同音,久而久之,人們便稱她為川島芳子。日本侵華後,川島芳子曾替日本長期做間諜,她參與了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滿洲獨立等秘密的軍事和政治活動,並親自導演了震驚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變和轉移婉容等禍國的活劇,她還曾在熱河組織定國軍騎兵團,成為日本諜報機關的“一枝花”,受到特務頭子田中隆吉、土肥原賢二等的大加讚賞。


    隨著二戰的結束,“東方魔女”川島芳子的末日也臨近了。在北京,作為重要戰犯之一的川島芳子終於在抗日戰爭結束兩個月後的一天被投進牢房,並於1946年被起訴,在河北的法院接受法庭調查。作為第一號女漢奸,被捕不久後,川島芳子即被轉到北京監獄。經過多次審訊,1947年10月22日,河北省高等法院以漢奸、間諜罪判處川島芳子死刑。


    1948年3月25日早晨6點40分,川島芳子在第一監獄西南角的場地上被秘密槍決。在行刑前,她給養父和典獄長等人寫了遺書,並要求穿黑上衣、白綢褲子,但未得到準許。行刑官核對了姓名,宣布她的上訴被駁回,並宣讀了死刑執行書。行刑官令其跪下。第一聲槍響,出乎意料的是,扳機居然沒有扣響。行刑官再次扣動扳機,子彈便從她兩眉之間穿入。她左眼圓睜,右眼緊閉,滿臉的血汙已不能辨認。後來,屍體由住在北京東單觀音寺胡同20號的日本濟宗妙必寺古川大行長老、日善後聯絡班廣賴和川島芳子堂姐金幼貞領屍火化處理。


    在對川島芳子行刑前,法院本來通知各報記者都可以到現場采訪。但執行死刑時,隻允許美聯社記者一人進入職場,中國新聞記者均被拒之門外。事後,在第一監獄後門的自強路停放一女屍,頭發散亂,滿臉血汙,麵目無法辨認。由此,人們對川島芳子的槍決真相議論紛紛,鬧得滿城風雨。


    許多人認為川島芳子並沒有死,被處死的隻是她的一個替身。傳聞最多的是,一位名叫劉風玲的女犯作了川島芳子死刑的替身,其代價是十根金條。據說,當時囚犯劉風玲在監獄裏得了重病,醫生診斷已沒有治好的希望。監獄官員便找了劉風玲的媽媽,說要其女兒為某個身份很高的人做槍決的替身。如答應,可換來10根金條。若不答應,母女二人性命難保。劉風玲的母親萬般無奈之下隻好答應了,但當時她隻領了四根金條為定錢,剩餘六根待執行死刑後去取。當母親按約定的日期去領金條時,就再也沒有回來。女囚劉風玲的妹妹劉風貞便向當局要母親,並向報界公開揭露了此事。


    此事的真假如何,目前還無法判斷。但是,川島芳子死刑現場卻有許多可疑之處。為什麽最為關鍵的行刑場麵搞得如此神秘,無視慣例,把新聞記者都趕出了現場?為什麽被處決者的臉部有那麽多血汙和泥土,以致難以辨認人的麵目?為什麽單單選擇看不清人麵孔的時間行刑?


    此外,還有人說川島芳子本人早已潛返東瀛,還有人說川島芳子已去美國,甚至傳聞說某國民黨權貴因迷戀芳子的絕代風華,不惜違犯國法,用偷龍轉鳳的手法,耗費重金買通獄吏將芳子救出,將芳子秘密納為外寵……諸多傳言,不脛而走,但證據都不充分。所以,川島芳子之死仍是一個疑團。


    不管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川島芳子犯下的滔天罪行是無可置疑的。直到今天,日本國內某些極端勢力仍讚頌她為20世紀不可多得的“巾幗英雄”,這不能不讓人厭惡。無論她有過多麽聳人聽聞的經曆,川島芳子劣跡斑斑、罪惡累累的曆史早已蓋棺論定,無法更改。


    ■柏林牆下的秘密


    冷戰的象征柏林牆已被推倒20多年了,然而牆下仍有一個令人震驚的秘密迄今未被解開——牆下有美軍的監聽隧道。如今牆已經倒了,間諜活動終止了嗎?


    二戰以後,德國和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區。1949年,蘇聯占領區包括東柏林在內成立德意誌民主共和國,首都定在東柏林,而美英法占領區則成立德意誌聯邦共和國,首都設在波恩。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區之間自由活動的。但隨著冷戰緊張氣氛的提升,1952年東西柏林的邊界開始關閉。1949年到1961年,大約有250萬東德人逃入西柏林。為了製止東德居民包括熟練技工大量流入西德,東德(民主德國)在東、西柏林的界線上修築了柏林牆。柏林牆原為鐵蒺藜圍成的路障,後改築成兩米高、頂上拉著帶刺鐵絲網的混凝土牆,全長154公裏,牆高3.6米。此外,東德還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線的觀察塔樓上設置警衛。


    柏林牆修築以後,蘇聯和美國的間諜部門就此在柏林擺開了戰場。當時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是希倫科特,此人足智多謀,是一位間諜老手。他認為,柏林是東西方的結合點,是從事間諜活動最理想之所在。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希倫科特腦海裏形成了一項注定將載入間諜史的龐大計劃——對蘇聯展開大規模陸上竊聽。


    經過認真研究,美國軍事專家們發現,蘇聯軍事設施有地下通訊電纜通往東德和東歐各國,中情局完全可在這方麵做文章。希倫科特決定迅速在蘇軍通訊電纜附近秘密挖掘隧道,沿線竊聽。這項計劃隻有中情局少數領導人知曉。後來,希倫科特又將英國間諜機構軍情五處拉攏到這個計劃中來。


    英國間諜提出,如果從西柏林建竊聽隧道穿過勃蘭登堡門,再向東或西伸延進入東柏林,截聽蘇聯軍事通訊將易如反掌,而且隱秘性極高。竊聽隧道計劃實施後,整個工程由美軍工兵部隊負責。美國人在地下五米開挖,直指蘇聯的地下通訊電纜。後來,東德修築的柏林牆反而成了間諜活動的掩體。但蘇聯和民德領袖們被英美人蒙在鼓裏,他們一直得意於柏林牆這一傑作,卻不知道牆下有耳。


    1953年2月,艾倫·杜勒斯接任中情局局長,他全力支持這項計劃的加速實施。竊聽隧道於1955年2月竣工,這條秘密隧道以西柏林南麵一處美軍設施為起點,伸延至東柏林,主段長500多米,其中一段直通到索恩法爾德公路下麵,竟然接通了蘇軍總部的電話通訊電纜。隧道之內設有數百個監聽器和數百台錄音機,能清楚地截聽到蘇軍的電話和密碼信息。


    為了迷惑蘇聯,中央情報局還在西柏林隧道起點處興建了偽裝的倉庫和雷達站。當時蘇聯間諜也曾對此產生過懷疑。當得知是建倉庫和雷達站後,也就不再在這裏浪費精力了。


    1954年8月,柏林竊聽隧道開鑿後不久,監聽設備開始試驗截聽蘇軍的電話。第一個重要信息於1954年年底截獲:蘇聯軍方傳達克裏姆林宮指示,要求駐東德蘇軍保持良好紀律,不可破壞和諧氣氛,配合政府同聯邦德國(西德)改善關係。果然,1955年1月,蘇聯宣布與西德結束戰爭狀態。9月13日雙方建交。


    竊聽隧道正式運作後,重要情報源源不斷地流向中情局。他們憑借這條隧道,掌握到蘇聯誇大了在東德的駐軍實力的信息。同時,中情局還獲知,蘇軍在東德建造了特殊的武器庫,從而有效地掌握了蘇聯的歐洲戰略和意向。


    然而,好景不長。1956年4月,隧道被蘇聯駐東德的通信兵發現。當時,一條由東柏林通往莫斯科的電話線失靈。通信兵進行檢修時,發現地下電纜有一段被人搭線破壞。經過進一步檢查,通信兵終於發現了這條竊聽隧道。蘇軍突擊隊員火速趕到,用烈性炸藥炸開隧道攻入裏麵。幾名美國情報人員還在裏麵秘密作業,驚聞爆炸聲後,慌忙逃入密室,返回西柏林。由於密室入口迅速自動堵塞,蘇軍難以進入,也就無法知道裏麵的詳情。


    1961年8月,柏林牆建成後,蘇聯重新檢查了通訊電纜。但美方情報人員事後透露,當時所發現的僅是隧道其中的一段,尚有隱秘支線一直未被發現,繼續長期運作,直至柏林牆被推倒。


    1989年下半年,東歐各國政局劇變。民主德國在向西德移民浪潮的衝擊下,於同年11月9日,將存在了28年3個月的柏林牆推倒。


    柏林牆倒塌後,曾經的中情局地下設施便成了一個謎。那麽,這條隧道現在還在使用嗎?美國的間諜活動是否停止了呢?


    ■“王牌蛙人”克萊伯失蹤之謎


    克萊伯曾是二戰時反意大利水雷戰術的潛水英雄。複員後,他仍與英國情報組織聯係密切,同時與蘇聯間諜也有交往。隨後,他神秘地失蹤了。有人說,他是在前往偵察蘇聯巡洋艦時落在了蘇聯人手上,也有人說他被棄屍大海……


    1956年4月,已從英國皇家海軍退役的萊昂內爾·克萊伯被派遣執行一項秘密任務——偵察來訪的蘇聯巡洋艦“奧爾忠尼啟則”號。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正率代表團乘三艘軍艦訪問英國,準備在樸次茅斯港與英國首相艾登舉行會談。克萊伯接受了這個任務。4月19日淩晨,克萊伯穿著潛水服潛入停泊在樸次茅斯港的兩艘蘇聯軍艦之間,可沒想到,他下水後就再也沒有上來,從此神秘地失蹤了。這件事轟動全世界,克萊伯究竟受誰之命潛入蘇聯軍艦附近?他是死了,還是活著?這一係列問題都被罩上神秘的麵紗。


    克萊伯於1909年出生在倫敦,他家庭貧寒,靠給別人打短工糊口。二戰爆發後,他加入英國陸軍。1941年,他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後來被派往直布羅陀海峽排除意大利安放在盟軍船底的水下炸彈。事實證明,克萊伯是個天生的潛水專家。由於能力突出,他很快就被提升為皇家海軍駐意大利北部的總潛水官,排除了利沃諾和威尼斯兩個港口的大量水雷,被稱為“巴斯特”,意為“破壞者”。戰爭期間,他還獲得過“喬治勳章”和“帝國勳章”等多項至高榮譽。戰後,他在海軍部研究所當潛水員,幹些臨時性工作。1951年,擔任英國海軍水下武器及其對策研究機關潛水隊隊長。1955年,因超齡而被解職。


    由於克萊伯執行的是絕密任務,皇家海軍一直不敢展開搜救行動,以免計劃曝光。但十天後,英國報紙稱“王牌蛙人在樸次茅斯港海底失蹤”,隨後便引起軒然大波。4月29日,英國海軍部發表聲明說,克萊伯係在試驗水下儀器時失蹤的,據說已經死亡。但人們根本不信,對此產生懷疑,因為克萊伯在進行潛水作業時,既沒有帶英國海軍特別的呼吸器,也沒有帶助手。蘇聯方麵也聲稱,事發當天,“奧爾忠尼啟則”號的水兵在軍艦附近看到過一個蛙人,蘇聯政府就克萊伯為獲取“奧爾忠尼啟則”號秘密而從事間諜活動一事提出強烈抗議,並要求英國外交部予以澄清。


    後來,英國首相艾登向蘇聯政府承認,蘇方親眼所見大概正是在進行“潛水試驗”的克萊伯,並對此事表示遺憾。不久,英國軍情六處處長辭職,媒體認為是軍情六處派克萊伯偵察蘇聯軍艦的。而按照英國法律,未經首相批準,軍情六處不能在國內進行間諜活動。從首相態度看出,首相對此事事先肯定是一無所知,隻是事後才了解到“奧爾忠尼啟則”號軍艦下發生的秘密。


    那麽,克萊伯在“奧爾忠尼啟則”號底下究竟是幹什麽?據說,是為了偷取蘇聯戰艦的秘密。當年,蘇聯非常重視發展潛水艇和“斯維爾德洛夫”號級輕型巡洋艦。據說,該巡洋艦具有不同尋常的優良性能。1953年,為慶賀伊麗莎白女王加冕典禮,“斯維爾德洛夫”號曾訪問英國。當時,進入樸次茅斯港蜿蜒曲折的航道時,該艦在沒有領航員為其導航的情況下,仍以相當高的速度行駛,並準確無誤地在指定的停泊處拋錨了。這使在場的英國海軍目瞪口呆,驚歎不已。1953年秋,“斯維爾德洛夫”號再次訪英,仍然停靠樸次茅斯港。英國的潛水員在水下偷偷地對該艦艦底裝置拍了照,不料風聲走漏,弄巧成拙。“奧爾忠尼啟則”號是“斯維爾德洛夫”號的姊妹艦,首次在英國亮相。英國人想了解它底下又增加了什麽新的裝置,於是派克萊伯前去查看。但是,執行這項任務的克萊伯到底是受誰指使,他又是怎樣失蹤的呢?


    有些人說,克萊伯不是死於蘇聯人之手就是被他們抓走了。但是,有人指出,如果克萊伯真的已落入蘇聯人的手中,不管是死是活,蘇聯都應對這一事件保持沉默才合乎邏輯。也有些人說,克萊伯在浮出水麵時,被蘇聯驅逐艦上的監視哨兵發現後,即潛水逃走,從此隱居民間或被英國政府“保護”起來。還有人猜測是某個試圖一鳴驚人的英國民間組織,或某些低層次的官員用錢收買了克萊伯,讓他去冒這樣一次險。


    然而,克萊伯終究是失蹤了,他或許已葬身魚腹,或許是被蘇聯人發現而殺害了。總之,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裏,這讓這起離奇案件增添了更多神秘。


    ■誰是世界上身價最高的間諜


    一名間諜價值5000名戰俘,他是誰呢,竟然有如此之高的身價!


    1968年,埃及與以色列之間的戰爭結束後,以色列開始同埃及就交換戰俘的問題談判,以色列情報機構長官梅厄·阿米特堅持要將一名間諜列入戰俘交換之列。但是,以色列政界卻不願意公開承認這名間諜。直到阿米特以辭職相威脅,最終,以色列政府表示,以釋放包括九名埃及將軍在內的5000名埃及戰俘換回這名間諜。這名間諜是誰呢,竟有如此高之身價?


    沃爾夫岡·洛茨是繼伊利·科恩之後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又一位著名的間諜。他幼年生活在德國,後移居巴勒斯坦。二戰爆發後,他曾加入德國軍隊。1962年,他被阿穆恩(以色列軍事情報局)派往埃及。


    沃爾夫岡·洛茨以一名德國旅遊者和育馬人的身份,踏上埃及的國土。他僅用了六個多月的時間,便結識了當地社會的精英人士。他尤其注意與埃及軍官建立友誼,陪他們一起喝酒、打牌,在吃喝玩樂中得到不少有價值的情報。


    在法國旅遊期間,洛茨在火車上結識了一位德裔美國女子,名叫瓦爾特勞德,兩人一見鍾情,僅僅兩周時間便雙雙墜入情網。洛茨帶著漂亮的妻子回到埃及後,每天早晨總是站在一個五米高的塔樓上,手持高倍望遠鏡觀察馴馬,但他真正注意的並不是他的馬。他隻要把手中的望遠鏡稍稍向右移動一下,便可將軍事基地內的一切活動盡收眼底。


    洛茨夫婦的朋友極其廣泛,除了騎士俱樂部的尤瑟福將軍及年輕軍官們之外,還有軍事後勤專家阿卜杜勒·薩拉姆將軍、軍事反間諜局的福阿德·奧斯曼將軍和穆赫辛·賽義德上校,乃至埃及共和國的副總統侯賽因·沙菲。他們都把洛茨視做值得信任的前納粹軍官,往往在不經意間吐露出許多寶貴的情報來。


    一次宴會暢飲之後,洛茨恰好坐在阿卜杜勒·薩拉姆將軍身邊。這位將軍負責陸海空三軍的調動和彈藥運輸,聽他的談話極為重要。


    “近來忙嗎?好久沒見了。”洛茨客氣地問候道。“喔,是的,非常忙。我們的一個步兵旅從此地調到運河地區,我就得去蘇伊士幾趟。”“阿卜杜勒,有件事隻有你能幫我。如果要打仗的話,請事先告訴我一聲,這樣我好買下足夠的威士忌藏在這兒呀。”“哦,你不用太著急,還得再等一段時間。足夠的武器和彈藥可以幫我們占領整個中東,但光靠這個不行。軍隊的現狀眼下十分糟糕。”


    “什麽?不會吧。”洛茨假裝不解地說。


    “當然,我們的精銳部隊隻是少部分。我們的士兵還缺乏訓練,士氣也不怎麽高。”


    “不過,據我所知,你們有外國顧問幫忙,而且軍隊在蘇伊士戰爭中也積累了實戰經驗。”


    “的確如此,世界上最好的軍事專家在為我們工作。但五分鍾後,我們的人就開始指揮起他們了,自以為是的埃及人總是這樣!而且,軍隊之間沒有配合,或是完全失去了指揮,或是發出的命令相互矛盾。現在,我們所追求的是數量而不是軍隊的質量。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們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依你看,戰爭會在什麽時候開始?”洛茨問道。


    “下星期或下個月肯定不會打,但肯定是要打的。”阿卜杜勒將軍笑著說。


    當晚,沃爾夫岡·洛茨從馬靴裏取出了微型發報機,在衛生間裏向特拉維夫總部發回了搜集到的重要情報。就這樣,沃爾夫岡·洛茨在推杯換盞之中輕而易舉地搜集到一些重要情報,並將它們源源不斷地發回到阿穆恩總部。


    1965年春天,洛茨夫婦和瓦爾特勞德的父母在一次出遊之後,一家人驅車返回開羅,剛到家門口,便被六名大漢用手銬銬走了。隨後,埃及安全機關檢察長薩米爾·哈桑親自審問了洛茨。原來,沃爾夫岡·洛茨也和在敘利亞的間諜伊利·科恩一樣,是被測出發報位置而暴露的。埃及安全機關甚至錄下了三年來洛茨收發的全部電訊號。事已至此,洛茨隻得承認一切,說自己是德國人,隻是圖謀金錢才替以色列搜集情報。埃及人對此深信不疑,因為他們早已掌握了洛茨是前納粹軍官的鐵證。此外,洛茨還咬定所有活動都是他一人進行的。


    被捕12天後,埃及安全機關安排洛茨夫婦接受電視台的采訪。洛茨想,這正是一個告訴以色列情報機關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麽的好機會。在采訪中,洛茨承認自己當了間諜,是個見財如命的德國人。采訪最後,記者問他是否想對德國的親人說點什麽時,他趁機說道:“如果以色列今後還派間諜來的話,它應當去找自己的公民,而不要再收買德國人或者其他外國人了。”埃及當局顯然並沒有意識到,以色列軍方已經明白了洛茨的意思:我的假德國人身份還沒有暴露,請設法據此采取營救。1965年7月27日,埃及法庭對洛茨夫婦進行公開審判,洛茨被判終身苦役。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從監獄中可以聽見以色列飛機在監獄附近投下炸彈的爆炸聲,洛茨分析他們攻擊的目標很可能是由自己提供情報的赫勒軍工廠的位置。為此,他心中暗暗感到高興。1968年2月3日,洛茨被叫到副官辦公室,監獄副官通告了釋放洛茨的決定。當時,洛茨聽到自己獲釋並沒有之前想象中那麽興奮,反而內心出奇地平靜。在開羅機場,洛茨等待回國的班機。突然,領事神秘地告訴洛茨,在他被釋放的背後有過一場特殊的較量。


    戰爭結束後,以色列開始同埃及就交換戰俘的問題談判,以色列情報機構長官梅厄·阿米特堅持要將洛茨列入戰俘交換之列。自從科恩被敘利亞人絞死之後,阿米特就一直對沒能營救這位“間諜王子”而感到自責和沮喪。但是,以色列政界卻不願意公開承認洛茨是本國間諜。直到阿米特以辭職相威脅,最終才使洛茨得以逃出囹圄。最終,以色列政府表示,埃及釋放在押的洛茨和瓦爾特勞德夫婦,以色列就可以釋放包括九名埃及將軍在內的5000名埃及戰俘。洛茨聽後大吃一驚,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竟有如此之高的身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中魚 編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中魚 編著並收藏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