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十年代的中國留學生,多半是富豪子弟,尤其是到英國留學。但也有例外,比如靠各種緣由的資助或者別的方式去留學,浙江桐廬的林世恩即是一例。他到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建築,起因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林世恩家居浙江桐廬山區。
凡是到過桐廬山區的人,沒有不被其山水的靈秀所打動。那樣一個山有黛色水有綠意的詩鄉畫地,真令人驚異,仿佛就是一塊上蒼給予的特別造化。桐廬之鄉好象天公最得意的一幅山水畫,尤其是在下過小雨後的清晨,清淡的晨霧像一片薄薄的絲紗,遮蓋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讓人覺得如同到了仙山瓊閣,天上人間。光是遠山的黛色,就有十多種,層層疊疊,各種濡染,是用文字也描寫不出來的微妙差別。自然,那個地方曆代湧現的文人騷客也多不勝舉,大概就是對這一方聖地的回報吧。。
林世恩的家雖不是書香門第,但也許是受染於這方水土的靈氣,林家人皆溫文爾雅,書卷氣濃,代代都能很體麵的過活。其實,在這樣的山清水秀之地,不說人人是秀才,就是普通的山鄉居民,氣質中也自有一種儒雅風尚。人人都知書達禮,家家皆溫柔敦厚。林世恩的祖父做過秀才,父輩不如祖輩,卻也順當地讀過私塾。到了林世恩這一代,已是林家的三代單傳了。在桐廬鄉下,民間有個說法,凡是三代單傳的家庭定有聖人出。林家目前看不出有出聖人的跡象和原由,但對第三代獨苗林世恩,卻抱有無限希望。何況世恩出生時,祖父曾到普陀山進過香,在廟中小住時曾得一夢,夢中被一和尚追趕,說要請回被林家帶走的師傅。第二天回家,就有一男嬰誕生。祖父隨起名世恩,意思是世代不要忘記佛祖大恩。世恩在林家自是倍受關愛,從小就被祖父收到身邊以經書哺育,以棋畫喂養,自然長得眉清目秀,聰明過人。
祖父過世的那一年,世恩年僅4歲,朦朦朧朧,不明世事。祖父把兒子與孫子叫至床榻前留言,囑孫子世恩無論如何要讀書到科舉中第,以恢宏林家祖先曾經有過的光耀。不知何故,林老太爺因其自小由福建侯官(今福州)遷至浙江,卻總以為自己是林則徐的後代。雖家譜無從查考,但老太爺確實常有手撚胡須深思熟慮的大家氣象。
世恩年幼尚不懂事,但總覺得父親好象比祖父更有主張。父親當時已做了鎮上最大宅戶黃府的管家,實際上就是黃家的賬房先生,專門為黃家打理進帳出帳。世恩自小就喜歡偎在父親的膝頭,聽著劈裏啪啦的算盤珠響。隨著父親的算盤珠響過,世恩就會知道黃家雖然非常闊氣,但他們的支出也是很大的,用父親的話來說,出出進進,隻是忙活了這個算盤珠了。每逢算盤珠響過一陣,父親便會抒發一陣他的人生感慨,也不管世恩是否能聽得懂,諸如:“千算萬算不如天算”,“莊稼不收年年種”,“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等等,這些話比起祖父的“彩雲易散月常虧”,“斷送一生憔悴,隻需幾個黃昏”的詩文斷句,卻要來得簡單易懂些。
世恩八歲那年,母親過世。第二年,父親過世。上蒼仿佛專與林家過不去,總是單單留下一根弱弱的獨苗。剩下一個世恩在黃家,叫人好不憐惜。但沒有想到,世恩自留在黃家後,卻從此交了好運。
開始,黃府是收留世恩做黃家子孫輩的伴讀,雖說吃住皆在下人處,但世恩在東家的眼裏卻分明是另一種待遇。因為在黃家的這些小輩裏麵,還沒有一個人能夠像世恩一樣聰慧,聽話。與大清朝廷有著血脈關係的黃宅雖金山銀山,兒孫滿堂,卻沒有一個在讀書上有長進的。聽傭人們說,這是因為黃家的男人太貪色,妻妾成群,勞累過度,留不住精氣神,生養的後代都欠些造化。獨獨林世恩這個單傳的孤兒,卻像是造化獨自點撥過的,能夠過目不忘,出口成章。話語之間也朗朗順暢,很是得體,很得私塾先生的喜歡,每每要拿了世恩去和黃家的子孫們做比較。於是,喜好舞文弄墨的黃家老太爺早早將世恩收為義孫,並將最寵愛的黃宅中最小的孫女冬兒許配給世恩,也不管其時冬兒年僅兩歲,比世恩足足小了十歲。
以後的事便順理成章了。既然這義孫最有才華,又堪造就,在神仙居地桐廬待久了的黃老夫子也很有些出格的念頭,他想讓自己這個義孫更出息一些,便不顧他的皇親國戚反對,異想天開學城裏大戶人家的樣子,也把世恩送上了去歐洲留學的輪船。自然,年僅二十五歲的林世恩與十五歲黃淵冬的訂婚也成為當時鎮上最搶眼的話題。誰都說林家世代單傳就說明是金貴命,幾代的金貴應在了世恩身上。瞧人家自小金口玉言的沉穩勁,就不是凡夫俗胎能做到的。
林世恩並不像鄉人們傳說的那樣攻於心計。他隻是時常在心底感到可笑和無奈,對他來說,這一切都不足以驚奇。不知從何時起,他就有一種宿命感。祖父和父親的懷才不遇絲毫沒被他承繼下來,他很習慣恪守本命,隨遇而安。包括為黃府的少爺們做陪讀也沒引起過林世恩的絲毫不適。他就沒有過活潑的童年,對於一個少年時代就沒有母親的兒童來說,天大地大都是可以相倚相伴的,他對任何外界的悲喜都不會輕易被感動,就是那個將與他終生相伴的小姑娘冬兒,也似與他無關,一切還很遙遠,他覺得他距離這個世界一直就很遙遠。
但是有一次,在一個寒冽的隆冬清晨,冬兒出現在他早起背書的竹林裏,他才開始略略注意到了這個典型的江南秀女。他的心裏也好象第一次對這個世界有了親切感。
那一天,世恩像往常一樣早早起身,到後院的小竹林裏背書應考。自從得知老太爺已應諾要他留洋深造後,他的晨讀好像有了目標。這以前的讀書日子,他都是貌似晨讀而實則是在聽鳥語花絮。在這個世界上,距離他最近的隻能是大自然,他常常覺得做人還不如去做一葉小草,素樸地感知四季變換,又可以在自然中簡單輪回。對於一個芸芸眾生的凡人來說,一念一生,該是多麽漫長。他本來早就可以出門在外了,可是因為讀書的緣故,就這樣一直地待在黃家,雖然也去鎮上讀中學,去城裏讀高中,但最後的歸宿還是要回到這裏。當然,回到這裏也沒有什麽不好,可如此這般,又有什麽意義,念不念書,差別不大,萬物生長,所見皆書,他對人生沒有驚喜。
在學校裏,常見一些富家子弟聚在一起,聊一些無聊的話題。他覺得這樣的人生,沒有也罷。有時覺得,他還不如鎮上隨便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到了成人的時候就闖蕩在外。但是仔細一想,闖蕩在外如果沒有什麽意義,不也是徒勞嗎?周圍的世界,到處都是戰爭、混亂,每一個人的未來都是不確定的,他對自己的未來就更加茫然了。但當他知道還有一個機會到這些山外之山,水外之洋去見見世麵,就覺得眼下的一切又都是可親可戀的,甚至,他的內心深處,感受到了一份隱隱的驚喜,不大,讓人略有些寬慰。他就是懷著這樣恬淡的心情來到了黃家的小竹園。
黃家的小竹林隻有他和父親來過。說來奇怪,實際上這是一個從來沒有人光顧過的花園,但黃家卻聽了私塾先生的主張,生生在諾大的庭院一角又開辟出了一個竹園,意思是讓讀書的孩子們能在這個簡樸的小竹園裏認真體味古書意境。但不想這個竹園實際上就是給世恩一人建造的,因為除了父親來過,其他人根本就不會來這裏。傭人們嫌這裏除了草木沒有人氣,黃宅裏的幸運兒們更不願到一個連碎石鋪的小徑都沒有的荒園裏了。隻有幾棵淩亂的竹子,一點沒有其他庭院裏的花香鳥語,簡直是催人厭世的絕好佳地。惟獨世恩卻最酷愛這個角落,除了沒有他人幹擾,這裏的簡樸也最合他的性情。看慣了黃家雕梁畫棟的大宅闊院,世恩最喜歡的就是簡樸的環境,因為那些富麗的東西本來就與他無關,再被一些隻有華服而沒有性情的人使用,更讓小小世恩從一開始就反感一切眩目的東西。小竹園的安靜,簡單,讓他適得其所,常常在這裏一坐就是一上午。其實,大部分時間也不是念書,隻是在竹園裏聽聽竹葉的聲音,看看竹葉上麵露出的天空。那竹葉上麵露出的天空,才是世恩最感興趣的地方。他知道,天外有天,在那些竹園之外的地方,一定有比這裏有意思的東西存在。在這個小竹園裏,世恩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可以自在的暢想,即使什麽都不想,也是安靜的,他是竹園的主人。
那天在竹園裏讀書,雖然世恩的注意力全在書本上,他卻仍舊覺出這個寂靜的竹林裏仿佛多出些什麽聲音。他幾次警覺地抬頭尋找,都沒有發現什麽。可冥冥中總覺得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直至他將那天的課目溫習結束後要起身時,才發現身後一個埋在土裏兩尺深的大缸後麵站著冬兒。
就是那個黃家老太爺許配給他的冬兒。
此時的冬兒正值豆蔻年華,卻有著與她的年齡不相稱的沉靜。據傭人們講,她極其伶俐,聰明可愛,深得祖父疼愛,但世恩在此時還真不明白她何以值得黃家老太爺如此疼愛,疼愛到連婚事都要老太爺親自欽定。
冬兒並不怕世恩,每次在老太爺那裏見到冬兒,世恩都覺得冬兒幾乎目不轉睛地打量他。那烏黑的大眼睛一點都不知道回避人,隻是那樣好奇地盯著世恩,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她又不是沒有見過世恩,所有黃家的孩子都要在私塾裏念書的。當時他還有些窘迫,心想以後見到這個小姑娘一定要告訴她不要那樣盯人看。但後來知道訂婚的就是這個冬兒,心裏還不知為什麽竟有了些安慰。這個看上去並不特別漂亮的黃家小姐有一種富貴子弟們少有的靈氣,女孩子隻要不是那麽張揚,有些靈氣總是好些。
世恩對女性從來就不注意,學校裏也沒有女學生,在黃家大宅裏女眷也不隨便出來玩,她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好象每天在這個竹園出出進進的隻有世恩一個人。就連這個似乎有些靈氣的冬兒也不大見得到。這個冬兒大清早出現在竹園實在出乎世恩的意外。隻見她衣著單薄,米黃色的絲綢衣裙外隻是披了一塊老綠的粗線披肩,一看就是傭人的披肩,而不是黃家女眷用的那種帶皮毛的披肩。她顯然隻是偶然走到這裏,因為冷而向傭人討了一件。不過,在一個還有些寒冷的初春的早上,能在滿目翠綠的竹園裏碰到一個滿臉盈笑的女孩,不善言辭的世恩也覺得語音輕柔了許多,畢竟,這個女孩是與他有些關係。
世恩見冬兒的手理了理披肩,便不由得問冬兒:“這麽早起身,你不冷嗎?”世恩自己都奇怪,他的話好象是與冬兒很熟悉的樣子,竟然沒有寒暄的意思。這之前,他們並沒有說過話。
冬兒笑笑,順下眼簾,說:“祖父要我看看您晨讀的情況,我便來了——”
她略為遲疑了一下,又說:“我也愛晨讀,不過是在前花園。”
世恩不知冬兒與他講這些是什麽意思,隻是感覺有些窘,他對冬兒從來就沒有特別之想,連張媽興奮地告訴他老太爺將冬兒許配給他時,他也僅僅是“喔”了一聲。搞得張媽呆了半晌,才喃喃地說:“這孩子了不得,心氣這般大。”
現在,冬兒就在他的麵前,臉如百合般清雋,神態嬌憨淳樸,話語自然流暢,全然沒有其他女性的扭捏造作。如果沒有定親的事情,世恩倒是很願意與這個沒有任何雜質的黃家小姐聊聊天,談談地,在那個讀書的學堂裏,可以交談的人畢竟實在是太少了。但世恩還是沒有多說什麽,他覺得他的身份也不好說什麽,他不能說黃小姐不好,他根本就不了解她;但他也不覺得多麽幸運,因為與黃家攀親,他願意走出鄉下,走的更遠一些。這個世界他所知的畢竟太少,能夠出去,對一個孤兒來說,已經是無法想象的好了,他不可能有更多的要求。好象,世恩也從來就要求不多。
世恩本來還想說些什麽,想了想,也沒有什麽可說的。就對冬兒點點頭,說:“那好,我看書了”。
冬兒也仍舊是笑一笑而已。她也垂手站在世恩的身後,看著世恩又埋頭讀著,有些滿足,也有些惆悵。可最後,她還是笑著跑走了。
世恩覺得,在冬兒走後,這個竹園突然顯得大了許多,空空蕩蕩的,而以前是沒有這種感覺的。他也開始覺得,在他的世界裏,似乎缺少了些什麽。
世恩對於冬兒,就隻限於這樣一個初春的早晨的記憶。
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女孩,給他牽來了一生姻緣,半世情份。
這,已是後話了。
林世恩家居浙江桐廬山區。
凡是到過桐廬山區的人,沒有不被其山水的靈秀所打動。那樣一個山有黛色水有綠意的詩鄉畫地,真令人驚異,仿佛就是一塊上蒼給予的特別造化。桐廬之鄉好象天公最得意的一幅山水畫,尤其是在下過小雨後的清晨,清淡的晨霧像一片薄薄的絲紗,遮蓋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讓人覺得如同到了仙山瓊閣,天上人間。光是遠山的黛色,就有十多種,層層疊疊,各種濡染,是用文字也描寫不出來的微妙差別。自然,那個地方曆代湧現的文人騷客也多不勝舉,大概就是對這一方聖地的回報吧。。
林世恩的家雖不是書香門第,但也許是受染於這方水土的靈氣,林家人皆溫文爾雅,書卷氣濃,代代都能很體麵的過活。其實,在這樣的山清水秀之地,不說人人是秀才,就是普通的山鄉居民,氣質中也自有一種儒雅風尚。人人都知書達禮,家家皆溫柔敦厚。林世恩的祖父做過秀才,父輩不如祖輩,卻也順當地讀過私塾。到了林世恩這一代,已是林家的三代單傳了。在桐廬鄉下,民間有個說法,凡是三代單傳的家庭定有聖人出。林家目前看不出有出聖人的跡象和原由,但對第三代獨苗林世恩,卻抱有無限希望。何況世恩出生時,祖父曾到普陀山進過香,在廟中小住時曾得一夢,夢中被一和尚追趕,說要請回被林家帶走的師傅。第二天回家,就有一男嬰誕生。祖父隨起名世恩,意思是世代不要忘記佛祖大恩。世恩在林家自是倍受關愛,從小就被祖父收到身邊以經書哺育,以棋畫喂養,自然長得眉清目秀,聰明過人。
祖父過世的那一年,世恩年僅4歲,朦朦朧朧,不明世事。祖父把兒子與孫子叫至床榻前留言,囑孫子世恩無論如何要讀書到科舉中第,以恢宏林家祖先曾經有過的光耀。不知何故,林老太爺因其自小由福建侯官(今福州)遷至浙江,卻總以為自己是林則徐的後代。雖家譜無從查考,但老太爺確實常有手撚胡須深思熟慮的大家氣象。
世恩年幼尚不懂事,但總覺得父親好象比祖父更有主張。父親當時已做了鎮上最大宅戶黃府的管家,實際上就是黃家的賬房先生,專門為黃家打理進帳出帳。世恩自小就喜歡偎在父親的膝頭,聽著劈裏啪啦的算盤珠響。隨著父親的算盤珠響過,世恩就會知道黃家雖然非常闊氣,但他們的支出也是很大的,用父親的話來說,出出進進,隻是忙活了這個算盤珠了。每逢算盤珠響過一陣,父親便會抒發一陣他的人生感慨,也不管世恩是否能聽得懂,諸如:“千算萬算不如天算”,“莊稼不收年年種”,“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等等,這些話比起祖父的“彩雲易散月常虧”,“斷送一生憔悴,隻需幾個黃昏”的詩文斷句,卻要來得簡單易懂些。
世恩八歲那年,母親過世。第二年,父親過世。上蒼仿佛專與林家過不去,總是單單留下一根弱弱的獨苗。剩下一個世恩在黃家,叫人好不憐惜。但沒有想到,世恩自留在黃家後,卻從此交了好運。
開始,黃府是收留世恩做黃家子孫輩的伴讀,雖說吃住皆在下人處,但世恩在東家的眼裏卻分明是另一種待遇。因為在黃家的這些小輩裏麵,還沒有一個人能夠像世恩一樣聰慧,聽話。與大清朝廷有著血脈關係的黃宅雖金山銀山,兒孫滿堂,卻沒有一個在讀書上有長進的。聽傭人們說,這是因為黃家的男人太貪色,妻妾成群,勞累過度,留不住精氣神,生養的後代都欠些造化。獨獨林世恩這個單傳的孤兒,卻像是造化獨自點撥過的,能夠過目不忘,出口成章。話語之間也朗朗順暢,很是得體,很得私塾先生的喜歡,每每要拿了世恩去和黃家的子孫們做比較。於是,喜好舞文弄墨的黃家老太爺早早將世恩收為義孫,並將最寵愛的黃宅中最小的孫女冬兒許配給世恩,也不管其時冬兒年僅兩歲,比世恩足足小了十歲。
以後的事便順理成章了。既然這義孫最有才華,又堪造就,在神仙居地桐廬待久了的黃老夫子也很有些出格的念頭,他想讓自己這個義孫更出息一些,便不顧他的皇親國戚反對,異想天開學城裏大戶人家的樣子,也把世恩送上了去歐洲留學的輪船。自然,年僅二十五歲的林世恩與十五歲黃淵冬的訂婚也成為當時鎮上最搶眼的話題。誰都說林家世代單傳就說明是金貴命,幾代的金貴應在了世恩身上。瞧人家自小金口玉言的沉穩勁,就不是凡夫俗胎能做到的。
林世恩並不像鄉人們傳說的那樣攻於心計。他隻是時常在心底感到可笑和無奈,對他來說,這一切都不足以驚奇。不知從何時起,他就有一種宿命感。祖父和父親的懷才不遇絲毫沒被他承繼下來,他很習慣恪守本命,隨遇而安。包括為黃府的少爺們做陪讀也沒引起過林世恩的絲毫不適。他就沒有過活潑的童年,對於一個少年時代就沒有母親的兒童來說,天大地大都是可以相倚相伴的,他對任何外界的悲喜都不會輕易被感動,就是那個將與他終生相伴的小姑娘冬兒,也似與他無關,一切還很遙遠,他覺得他距離這個世界一直就很遙遠。
但是有一次,在一個寒冽的隆冬清晨,冬兒出現在他早起背書的竹林裏,他才開始略略注意到了這個典型的江南秀女。他的心裏也好象第一次對這個世界有了親切感。
那一天,世恩像往常一樣早早起身,到後院的小竹林裏背書應考。自從得知老太爺已應諾要他留洋深造後,他的晨讀好像有了目標。這以前的讀書日子,他都是貌似晨讀而實則是在聽鳥語花絮。在這個世界上,距離他最近的隻能是大自然,他常常覺得做人還不如去做一葉小草,素樸地感知四季變換,又可以在自然中簡單輪回。對於一個芸芸眾生的凡人來說,一念一生,該是多麽漫長。他本來早就可以出門在外了,可是因為讀書的緣故,就這樣一直地待在黃家,雖然也去鎮上讀中學,去城裏讀高中,但最後的歸宿還是要回到這裏。當然,回到這裏也沒有什麽不好,可如此這般,又有什麽意義,念不念書,差別不大,萬物生長,所見皆書,他對人生沒有驚喜。
在學校裏,常見一些富家子弟聚在一起,聊一些無聊的話題。他覺得這樣的人生,沒有也罷。有時覺得,他還不如鎮上隨便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到了成人的時候就闖蕩在外。但是仔細一想,闖蕩在外如果沒有什麽意義,不也是徒勞嗎?周圍的世界,到處都是戰爭、混亂,每一個人的未來都是不確定的,他對自己的未來就更加茫然了。但當他知道還有一個機會到這些山外之山,水外之洋去見見世麵,就覺得眼下的一切又都是可親可戀的,甚至,他的內心深處,感受到了一份隱隱的驚喜,不大,讓人略有些寬慰。他就是懷著這樣恬淡的心情來到了黃家的小竹園。
黃家的小竹林隻有他和父親來過。說來奇怪,實際上這是一個從來沒有人光顧過的花園,但黃家卻聽了私塾先生的主張,生生在諾大的庭院一角又開辟出了一個竹園,意思是讓讀書的孩子們能在這個簡樸的小竹園裏認真體味古書意境。但不想這個竹園實際上就是給世恩一人建造的,因為除了父親來過,其他人根本就不會來這裏。傭人們嫌這裏除了草木沒有人氣,黃宅裏的幸運兒們更不願到一個連碎石鋪的小徑都沒有的荒園裏了。隻有幾棵淩亂的竹子,一點沒有其他庭院裏的花香鳥語,簡直是催人厭世的絕好佳地。惟獨世恩卻最酷愛這個角落,除了沒有他人幹擾,這裏的簡樸也最合他的性情。看慣了黃家雕梁畫棟的大宅闊院,世恩最喜歡的就是簡樸的環境,因為那些富麗的東西本來就與他無關,再被一些隻有華服而沒有性情的人使用,更讓小小世恩從一開始就反感一切眩目的東西。小竹園的安靜,簡單,讓他適得其所,常常在這裏一坐就是一上午。其實,大部分時間也不是念書,隻是在竹園裏聽聽竹葉的聲音,看看竹葉上麵露出的天空。那竹葉上麵露出的天空,才是世恩最感興趣的地方。他知道,天外有天,在那些竹園之外的地方,一定有比這裏有意思的東西存在。在這個小竹園裏,世恩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可以自在的暢想,即使什麽都不想,也是安靜的,他是竹園的主人。
那天在竹園裏讀書,雖然世恩的注意力全在書本上,他卻仍舊覺出這個寂靜的竹林裏仿佛多出些什麽聲音。他幾次警覺地抬頭尋找,都沒有發現什麽。可冥冥中總覺得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直至他將那天的課目溫習結束後要起身時,才發現身後一個埋在土裏兩尺深的大缸後麵站著冬兒。
就是那個黃家老太爺許配給他的冬兒。
此時的冬兒正值豆蔻年華,卻有著與她的年齡不相稱的沉靜。據傭人們講,她極其伶俐,聰明可愛,深得祖父疼愛,但世恩在此時還真不明白她何以值得黃家老太爺如此疼愛,疼愛到連婚事都要老太爺親自欽定。
冬兒並不怕世恩,每次在老太爺那裏見到冬兒,世恩都覺得冬兒幾乎目不轉睛地打量他。那烏黑的大眼睛一點都不知道回避人,隻是那樣好奇地盯著世恩,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她又不是沒有見過世恩,所有黃家的孩子都要在私塾裏念書的。當時他還有些窘迫,心想以後見到這個小姑娘一定要告訴她不要那樣盯人看。但後來知道訂婚的就是這個冬兒,心裏還不知為什麽竟有了些安慰。這個看上去並不特別漂亮的黃家小姐有一種富貴子弟們少有的靈氣,女孩子隻要不是那麽張揚,有些靈氣總是好些。
世恩對女性從來就不注意,學校裏也沒有女學生,在黃家大宅裏女眷也不隨便出來玩,她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好象每天在這個竹園出出進進的隻有世恩一個人。就連這個似乎有些靈氣的冬兒也不大見得到。這個冬兒大清早出現在竹園實在出乎世恩的意外。隻見她衣著單薄,米黃色的絲綢衣裙外隻是披了一塊老綠的粗線披肩,一看就是傭人的披肩,而不是黃家女眷用的那種帶皮毛的披肩。她顯然隻是偶然走到這裏,因為冷而向傭人討了一件。不過,在一個還有些寒冷的初春的早上,能在滿目翠綠的竹園裏碰到一個滿臉盈笑的女孩,不善言辭的世恩也覺得語音輕柔了許多,畢竟,這個女孩是與他有些關係。
世恩見冬兒的手理了理披肩,便不由得問冬兒:“這麽早起身,你不冷嗎?”世恩自己都奇怪,他的話好象是與冬兒很熟悉的樣子,竟然沒有寒暄的意思。這之前,他們並沒有說過話。
冬兒笑笑,順下眼簾,說:“祖父要我看看您晨讀的情況,我便來了——”
她略為遲疑了一下,又說:“我也愛晨讀,不過是在前花園。”
世恩不知冬兒與他講這些是什麽意思,隻是感覺有些窘,他對冬兒從來就沒有特別之想,連張媽興奮地告訴他老太爺將冬兒許配給他時,他也僅僅是“喔”了一聲。搞得張媽呆了半晌,才喃喃地說:“這孩子了不得,心氣這般大。”
現在,冬兒就在他的麵前,臉如百合般清雋,神態嬌憨淳樸,話語自然流暢,全然沒有其他女性的扭捏造作。如果沒有定親的事情,世恩倒是很願意與這個沒有任何雜質的黃家小姐聊聊天,談談地,在那個讀書的學堂裏,可以交談的人畢竟實在是太少了。但世恩還是沒有多說什麽,他覺得他的身份也不好說什麽,他不能說黃小姐不好,他根本就不了解她;但他也不覺得多麽幸運,因為與黃家攀親,他願意走出鄉下,走的更遠一些。這個世界他所知的畢竟太少,能夠出去,對一個孤兒來說,已經是無法想象的好了,他不可能有更多的要求。好象,世恩也從來就要求不多。
世恩本來還想說些什麽,想了想,也沒有什麽可說的。就對冬兒點點頭,說:“那好,我看書了”。
冬兒也仍舊是笑一笑而已。她也垂手站在世恩的身後,看著世恩又埋頭讀著,有些滿足,也有些惆悵。可最後,她還是笑著跑走了。
世恩覺得,在冬兒走後,這個竹園突然顯得大了許多,空空蕩蕩的,而以前是沒有這種感覺的。他也開始覺得,在他的世界裏,似乎缺少了些什麽。
世恩對於冬兒,就隻限於這樣一個初春的早晨的記憶。
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女孩,給他牽來了一生姻緣,半世情份。
這,已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