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帝製運動
1915年八月,總統府顧問美國博士古德諾,著論論君主與共和的利弊,刊載於北京報紙。旋楊度等發起籌安會(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為理事),說“從學理上研究君主民主,在中國孰為適宜”?通電各省將軍、巡按使、都統、護軍使,各省城及上海、漢口商會,請派代表來京。旋各省旅京人士,組織公民請願團,請願於參政院代行立法院。要求變更國體——《新約法》第六十七條:“立法院未成立以前,以參政院代行其職權。”九月二十日,參政院據《新約法》第三十一條第七款,建議於大總統,請於年內召集國民會議,為根本上之解決。十二月初二日,參政院議決《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初八日,公布施行由各代表投票決定國體。初十日完竣。共1993票,全數主張君主立憲。於是由國民代表大會委托參政院為總代表,於十一日,推戴袁世凱為皇帝。袁氏申令,“既經國民代表大會全數表決……本大總統自無討論之餘地,唯……望另行推戴”。即日晚間,參政院再為第二次的推戴。十二日,申令允許。十九日,設立大典籌備處。三十一日,改明年為洪憲元年。
先是雲南都督蔡鍔,解職入京,任經界局督辦。這時候,密赴天津,從日本經越南到雲南。二十三日,督理雲南軍務唐繼堯,巡按使任可澄,電請袁氏取消帝製,限二十五日上午十時答複。屆時無複,遂宣告獨立。通電各省,說:“……堯等誌同填海,力等戴山。力征經營,固非始願所及;以一敵八,抑亦智者不為。麾下若忍於旁觀,堯等亦何能相強。然……長此相持,稍亙歲月,則鷸蚌之利,真得漁人;箕豆之煎,空悲轢釜。言念及此,痛哭何雲。而堯等與民國共存亡,麾下為獨夫做鷹犬;坐此相持,至於亡國;科其罪責,必有所得矣。”1916年正月初一日,雲南設立都督府,推唐繼堯為都督,戴戡(貴州巡按使,時率黔軍隨蔡鍔入滇)、任可澄為左右參讚。定軍名為護國軍。以蔡鍔為第一軍長,李烈鈞為第二軍長。二十七日,貴州獨立——推劉顯世為都督。
袁世凱派盧永祥帶著第十師駐紮上海。劉冠雄帶北軍入福建。令原駐嶽州的曹錕,扼要進紮,安徽倪嗣衝,也派兵到衡嶽,又派張敬堯帶第七師的一旅和第三師的全師入川;而命駐贛北軍第六師長馬繼增,帶兵一旅,李長泰帶著第八師,做他的後援(後來馬繼增留防湘西。李長泰到四川,還沒打仗,帝製就取消了)。龍覲光帶著廣東西兩省的兵,從廣東去打雲南。
一二月間,蔡鍔和張敬堯的兵在四川敘瀘一帶相持。而廣西將軍陸榮廷,於三月十六日獨立。廣東各縣,民軍紛紛起事。四月初五日,龍濟光亦宣告獨立。浙江軍隊,於四月十一日獨立——將軍朱瑞出走。巡按使屈映光為都督;旋辭職,由呂公望繼任。陝北鎮守使陳樹藩,於五月初九日在三原獨立。分兵三路攻西安。十七日,將軍陸建章出走。四川第一師長劉存厚,在永寧獨立,和滇軍聯合。成都士民,要求將軍陳宦獨立。陳宦電勸袁氏退位,不聽,於五月二十三日,宣布與袁政府斷絕關係;旋亦改稱都督。湖南零陵鎮守使望雲亭,於四月二十七日,宣布獨立。湘西鎮守使田應詔,亦在湘西獨立。民黨起事的,又分占各縣。將軍湯薌銘,於五月二十九日,亦宣布獨立。山東則吳大洲占據周邨,居正占據濰縣——北軍於五月二十三日,退出濰縣。唯江蘇、江陰炮台的戍兵,於四月十六日獨立;同時民黨在吳江、震澤、平望等處起事,都未有成。
先是1915年十月二十八日,日、英、俄三國,勸告袁氏展緩舉行帝製。十一月初一、十二日,法、意兩國,亦為同樣的勸告。十五日,五國公使,又提出第二次勸告。1916年正月,派周自齊為特使,赴日本祝賀日皇即位大典。十六日,日公使請周氏延期啟行。二月二十三日,袁氏下令緩行帝製,停辦大典籌備處。三月二十二日,下令取消帝製。以徐世昌為國務卿,段祺瑞為參謀長。黎元洪前此封為武義親王,這時候,仍恢複其副總統。由三人電請護國軍停戰商善後。護國軍複電,要求袁氏退位。並通電,恭承副總統黎元洪為大總統。這時候,江蘇將軍馮國璋,主張聯合未獨立各省,公議辦法,再與西南接洽。通電說:“四省若違眾論,固當視同公敵;政府若有異議,亦當一致爭持。”正在江寧開會,而袁氏於六月初六病歿;遺命以副總統代行職權,於是黎元洪於七日就職。
第二節 對德宣戰和複辟
黎元洪就職後,於六月二十九日,下令恢複《臨時約法》,召集國會。七月初六日,令各省督理軍務長官,改稱督軍;巡按使改稱省長。於是各省相繼取消獨立。先是西南宣言承黎元洪為大總統後,以“黎……未能躬親職務;《大總統選舉法》五條二項,副總統缺任,由國務院攝行;……國務院……非俟大總統任命,經國會同意後,不能組織”;乃暫設一軍務院,直隸大總統;設撫軍若幹人,用合議製,裁決度政。對內命令,對外交涉,皆以軍務院名義行之。並聲明俟國務院成立時,即行裁撤。軍務院於五月初八日,組織成立。到七月十四日,亦宣布撤銷。八月初一日,國會開第二次常會。九月初一、初四日,眾院及參院,先後通過國務員——總理兼陸軍段祺瑞,外交唐紹儀,財政陳錦濤,海軍程璧光,內務孫洪伊,教育範源濂,交通許世英,農商張國淦,司法張耀曾。十月三十日選舉馮國璋為副總統。先是已將《天壇憲法草案》(1913年憲法起草委員會所擬;因在天壇起草,所以稱為《天壇憲法草案》),由原起草委員,草定理由書;於九月二十日,重開憲法會議。
1917年二月初二日,德國政府照會列國,使用無限製潛艇戰爭。初三日,美國和德國絕交;並勸中國一致。初九日,中國對德提出抗議,申明無效即絕交——同時谘複美國政府,申明願取一致行動。
先是袁世凱未死時,馮國璋邀集未獨立各省代表,在江寧開會;會議未完而袁世凱死。長江巡閱使張勳,就邀各代表,到徐州開會。時為六月九日,到會的有京兆、直隸、山西、河南、安徽、熱河、察哈爾、奉天、吉林、黑龍江各代表。九月,又組織各省區聯合會,亦在徐州開會。其時外間紛傳府院有意見,內閣有動搖的風說。各省區屢有函電擁護內閣。副總統馮國璋,亦有一長電。1917年正月,徐世昌入都調和。其結果,免掉內務總長孫洪伊,而陸軍次長國務院秘書徐樹錚亦辭職。三月初四日,段祺瑞請電令駐紮協約國公使,向各該國政府,磋商和德國絕交條件。黎總統不允。段祺瑞辭職赴津。旋經黎總統派人挽留,於六日回京。電即照發。初十日,德國答複:“潛艇政策,礙難取消——但願商議保護中國人民生命財產的辦法。”這一天,眾院以331對87,十一日,參院以157對37,通過對德絕交。十四日,由大總統布告。段祺瑞召集各省區督軍都統,在京開軍事會議。於四月二十五日開會。其中親到的,是江西督軍李純,安徽省長倪嗣衝,湖北督軍王占元,直隸督軍曹錕,山東督軍張懷芝,山西督軍閻錫山,河南督軍趙倜,福建督軍李厚基,吉林督軍孟恩遠,察哈爾都統田中玉,綏遠都統蔣雁行。
派代表到會的,則有江蘇督軍馮國璋,浙江督軍楊善德,湖南督軍譚延闓,雲南督軍唐繼堯,貴州督軍劉顯世,陝西督軍陳樹藩,甘肅督軍張廣建,新疆督軍楊增新,奉天督軍張作霖,黑龍江督軍畢桂芳,熱河都統薑桂題。
一致主張對德宣戰。
五月初一日,國務會議議決對德宣戰。初七日,谘送眾議院。初十日,眾院開委員會討論。有自稱公民團的,聚集好幾千人,向議員請願通過。議員有被毆的。旋外交總長伍廷芳,司法總長張耀曾,農商總長穀鍾秀,海軍總長程璧光,提出辭呈。十九日,眾議院開會,議決閣員零落不全,宣戰案應俟內閣改組後再議。
這一天晚上,各督軍分呈總統和國務總理,說:“日前憲法會議二讀會及審議會通過之憲法數條,內有:眾議院有不信任國務員之決議時,大總統可免國務員之職,或解散眾議院;唯解散時須得參議院之同意。又大總統任免國務總理,不必經國務院之副署。又兩院議決案,與法律有同等效力等語……破壞責任內閣精神,掃地無餘……其他鉗束行政,播弄私權,紕繆尚多,不勝枚舉……考之各國製憲成例,不應由國會議定……我國欲得良妥憲法,非從根本改正,實無以善其後……唯有仰懇大總統……毅然獨斷,如其不能改正,即將參眾兩院即日解散,另行組織……”二十一日,各督軍和代表,多數出京;陸續赴徐州開會。
二十三日,黎總統下令免國務總理段祺瑞職,以外交總長伍廷芳代理。旋由國會通過,於二十八日,任命李經羲為總理。二十九日,倪嗣衝宣告“與中央脫離關係”。並扣留津浦鐵路火車,運兵赴津。於是奉天、陝西、河南、浙江、山東、黑龍江、直隸、福建、山西,先後與中央脫離關係。六月初二日,各省在天津設立軍務總參謀處,以雷震春為總參謀。雷震春通電說:“出師各省,意在鞏固共和國體,另訂根本大法;設立臨時政府,臨時議會……”
六月初一日,黎總統令:“安徽督軍張勳……迅速來京,共商國事……”初七日,張勳在徐州帶兵五千起程。初八日,到天津。電請即日解散國會。十二日,伍廷芳辭職,江朝宗代理。下令解散國會。十四日,張勳、李經羲入京。各省先後通電,取消與中央脫離關係的宣言。二十一日,天津總參謀處取消。議員於十九日通電,解散命令無效。
七月初一日晨三時,張勳在京擁清帝溥儀複辟。初二日,黎總統在日本使館,發電,請馮副總統代理職務。以段祺瑞為國務總理。初四日,馮、段電告出師討賊。段祺瑞在天津組織討逆軍,以段芝貴、曹錕為司令,分東西兩路進討。十二日下午三時,討逆軍複京城。張勳奔荷蘭使館。
馮副總統於初六日在南京宣告代理大總統職務。十四日,黎總統通電辭職。馮代總統於八月初一日入京。十四日,布告對德宣戰。
第三節 護法戰爭和南北議和
先是國會解散後,廣東督軍陳炳焜,廣西督軍譚浩明,宣告“國會未複以前,軍民政務,暫行自主;重大政務,逕行秉承元首,不受非法內閣幹涉”。張勳敗後,國會本可恢複;卻又有人主張民國已經中斷,可仿初建時的例,召集臨時參議院。於是海軍總司令程璧光,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於七月二十一日,宣言“擁護《約法》,恢複國會,懲辦禍首”,於二十二日,率艦隊開赴廣東。雲南督軍唐繼堯,於八月初一日通電,主張:
一、總統應仍複職;否則應向國會辭職,照《大總統選舉法》第九條第二項辦理。
二、應即召集國會。
三、國務員非得國會同意,由總統任命,不能認為適法。
四、稱兵抗令之禍首,應照內亂罪,按律懲辦。
並說“在憲法未成立以前,《約法》為民國之根本法……願悉索敝賦……以擁護約法者,保持民國之初基於不墜”。
八月二十五日,國會議員,在廣州開非常會議。三十日,議決《軍政府組織大綱》,“設大元帥一人,元帥二人”,“臨時約法之效力未完全恢複以前……行政權由大元帥任之”,“……對外代表中華民國”。設立外交、內政、財政、陸軍、海軍、交通六部。各省督軍,讚助軍政府的,都任為都督。九月初二日,選舉孫文為海陸軍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
北方則馮代總統於九月二十九日下令,說:“……《國會組織法》,暨《兩院議員選舉法》……現在亟應修改,著各行省蒙、藏、青海各長官,仍依法選派參議員,於一個月內,組織參議院;將所有應行修改之組織、選舉各法,開會議決。此外職權,應俟正式國會成立後,按法執行。”其後參議院於十一月初十日開會。《修正國會組織法》、《兩院選舉法》,於1918年二月十七日公布。
這時候,兩廣、雲貴,完全為護法省份。四川督軍蔡鍔,因病辭職後,由羅佩金代理。重慶則熊克武為鎮守使,宗旨亦於南方為近。廣東龍濟光,是反對南方的。給滇軍李根源打敗,從廣州灣入京。福建雖由北方所派的李厚基為督軍,而民軍幾占全省之半。陝西亦有民軍起事——由於右任等率領襄陽的襄鄖鎮守使黎天才,荊州的湖北陸軍第一師長石星川,亦都和南方表示同情。北政府以傅良佐為湖南督軍,而零陵鎮守使劉建藩,即在永州獨立,衡山寶慶都響應。傅良佐以第八師師長王汝賢為總司令,第二十師師長範國璋為副司令,攻入衡山。又派十七師三十四旅旅長朱澤黃,攻入寶慶。旋粵桂聯軍援湘——譚浩明、程潛為司令——恢複衡山寶慶,並進取衡陽湘潭。傅良佐退守嶽州。北政府將傅免職,以王汝賢代理。旋湘粵桂聯軍入長沙,王汝賢亦走嶽州。十一月十八日,直督曹錕,鄂督王占元,蘇督李純,贛督陳光遠,聯電願任“魯仲連之職”。請“即日先行停戰……俾得熟商方計”。於是段祺瑞辭總理和陸軍總長,王士珍代理總理。旋倪嗣衝、張懷芝和山、陝、豫、閩、浙、奉、黑諸省,熱、察、綏三區和上海護軍使(盧永祥)三省剿匪督辦(張敬堯)各代表,於十二月初三日,在天津開會。對西南一致主戰,反對調停。由各代表認定出師數目,要求中央下令討伐。1918年,正月二十七日,湘粵桂聯軍複嶽州。北政府以曹錕為兩湖宣撫使,第一路總司令,張懷芝為湘贛檢閱使,第二路總司令,張敬堯為攻嶽總司令。三月初一日,段祺瑞再任國務總理。十八日,北軍入嶽州。二十六日,入長沙。
這一年五月十日,兩院聯合會修正《軍政府組織大綱》。以兩院聯合會選出的政務總裁,組織總裁會議。各部總長,都稱為政務員;以政務員組織政務院。以政務院讚襄總裁會議,行使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政權——若執行《約法》上大總統的職權,則以“代理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務”的資格行之。旋選出孫文、唐紹儀、唐繼堯、伍廷芳、林葆懌、陸榮廷、岑春煊七人為總裁。於六月五日,宣告成立(孫文、唐紹儀未就職)。十九日,推定岑春煊為主席總裁。
六月十二日,國會議員宣告在廣州繼續開正式國會。旋因到會議員不足法定人數,於七月十二日,援《議院法》第七條,開會後滿一個月尚未到院者,應解其職的規定,解參議員51人,眾議院147人的職。又於八月十二日,依同條但有不得已故障,報告到院時,得以院議延期至兩個月為限的規定,解參議員58人,眾議員69人的職(以後陸續解職的還不少)。都將候補議員遞補,湊足法定人數開議。並續開憲法會議。七月十二日,馮國璋下令召集新國會。八月十二日,臨時參議院閉會,新國會開會。初四日,選舉大總統。徐世昌以436票中的425票當選——次日,選舉副總統,以不足法定人數延期,遂始終未能選出。
十月初十日,徐世昌就職。
十月初八日,國會在廣州開兩院聯合會,議決:“依《大總統選舉法》第三條第二項,大總統任滿前三個月,國會議員須自行集會,組織總統選舉法,行次任大總統之選舉。現值國內非常變故,次任大總統之選舉,應暫緩舉行。自1918年十月初十日起,委托軍政府代行國務院職權,依《大總統選舉法》第六條之規定,攝行大總統職務。”
徐世昌就職後,段祺瑞辭職,以錢能訓為國務總理。二十三日,總理及各部總長通電岑春煊等,請罷戰議和。十一月二十四日,徐總統下令:“前方在事各軍隊……即日罷戰,一律退兵。”1919年二月初六日,北方派朱啟鈐等十人,南方派唐紹儀等十人為代表,開和平會議於上海。這時候,陝西民軍,尚與陳樹藩交戰。南方說須停戰後,乃可議和。十三日,徐總統下陝西停戰令。乃於二十日開議。旋南方代表得陝西民軍電說,十四到二十一日,陳樹藩依然進攻。二十八日,提出停戰和撤換陳樹藩的條件,限四十八小時答複。
北方代表電京後,屆期沒有答複。三月初二日,唐紹儀等通電停止和議,北代表對政府提出總辭職。北政府派張瑞璣到陝西去監視。三十日,徐總統下令宣布,據張瑞璣報告,陝西實已停戰。於是由李純等調停,於四月初九日,續開和議。至五月初十日,得歐洲和會山東問題,依日本意思解決的電報(參看第七章第一節)。十三日,唐紹儀提出:
一、否認歐洲和會決定山東問題的條件。
二、取消中日間一切密約,並處罰締結此等密約的關係人。
三、取消參戰軍、國防軍,及其他一切類似的軍隊。
四、各省督軍省長,罪情顯著的,一律撤換。
五、由和平會議宣告1917年六月十二日黎元洪解散國會的命令無效。
六、由和平會議選出國內聲望顯著的人,組織政務會議,監督履行和平會議議決的條件,至國會能完全行使職權的日子止。
七、和平會議已議定或審查而未決定的各案,分別整理決定。
八、執行以上七條,則承認徐世昌為大總統。
於是和議破裂;南北代表,各電政府辭職。南政府沒有允許,而北政府允許了。八月十二日,北方改派王揖唐為總代表(其餘九人仍舊),南方聲明否認,和平會議,從此就沒有再開。
1915年八月,總統府顧問美國博士古德諾,著論論君主與共和的利弊,刊載於北京報紙。旋楊度等發起籌安會(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為理事),說“從學理上研究君主民主,在中國孰為適宜”?通電各省將軍、巡按使、都統、護軍使,各省城及上海、漢口商會,請派代表來京。旋各省旅京人士,組織公民請願團,請願於參政院代行立法院。要求變更國體——《新約法》第六十七條:“立法院未成立以前,以參政院代行其職權。”九月二十日,參政院據《新約法》第三十一條第七款,建議於大總統,請於年內召集國民會議,為根本上之解決。十二月初二日,參政院議決《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初八日,公布施行由各代表投票決定國體。初十日完竣。共1993票,全數主張君主立憲。於是由國民代表大會委托參政院為總代表,於十一日,推戴袁世凱為皇帝。袁氏申令,“既經國民代表大會全數表決……本大總統自無討論之餘地,唯……望另行推戴”。即日晚間,參政院再為第二次的推戴。十二日,申令允許。十九日,設立大典籌備處。三十一日,改明年為洪憲元年。
先是雲南都督蔡鍔,解職入京,任經界局督辦。這時候,密赴天津,從日本經越南到雲南。二十三日,督理雲南軍務唐繼堯,巡按使任可澄,電請袁氏取消帝製,限二十五日上午十時答複。屆時無複,遂宣告獨立。通電各省,說:“……堯等誌同填海,力等戴山。力征經營,固非始願所及;以一敵八,抑亦智者不為。麾下若忍於旁觀,堯等亦何能相強。然……長此相持,稍亙歲月,則鷸蚌之利,真得漁人;箕豆之煎,空悲轢釜。言念及此,痛哭何雲。而堯等與民國共存亡,麾下為獨夫做鷹犬;坐此相持,至於亡國;科其罪責,必有所得矣。”1916年正月初一日,雲南設立都督府,推唐繼堯為都督,戴戡(貴州巡按使,時率黔軍隨蔡鍔入滇)、任可澄為左右參讚。定軍名為護國軍。以蔡鍔為第一軍長,李烈鈞為第二軍長。二十七日,貴州獨立——推劉顯世為都督。
袁世凱派盧永祥帶著第十師駐紮上海。劉冠雄帶北軍入福建。令原駐嶽州的曹錕,扼要進紮,安徽倪嗣衝,也派兵到衡嶽,又派張敬堯帶第七師的一旅和第三師的全師入川;而命駐贛北軍第六師長馬繼增,帶兵一旅,李長泰帶著第八師,做他的後援(後來馬繼增留防湘西。李長泰到四川,還沒打仗,帝製就取消了)。龍覲光帶著廣東西兩省的兵,從廣東去打雲南。
一二月間,蔡鍔和張敬堯的兵在四川敘瀘一帶相持。而廣西將軍陸榮廷,於三月十六日獨立。廣東各縣,民軍紛紛起事。四月初五日,龍濟光亦宣告獨立。浙江軍隊,於四月十一日獨立——將軍朱瑞出走。巡按使屈映光為都督;旋辭職,由呂公望繼任。陝北鎮守使陳樹藩,於五月初九日在三原獨立。分兵三路攻西安。十七日,將軍陸建章出走。四川第一師長劉存厚,在永寧獨立,和滇軍聯合。成都士民,要求將軍陳宦獨立。陳宦電勸袁氏退位,不聽,於五月二十三日,宣布與袁政府斷絕關係;旋亦改稱都督。湖南零陵鎮守使望雲亭,於四月二十七日,宣布獨立。湘西鎮守使田應詔,亦在湘西獨立。民黨起事的,又分占各縣。將軍湯薌銘,於五月二十九日,亦宣布獨立。山東則吳大洲占據周邨,居正占據濰縣——北軍於五月二十三日,退出濰縣。唯江蘇、江陰炮台的戍兵,於四月十六日獨立;同時民黨在吳江、震澤、平望等處起事,都未有成。
先是1915年十月二十八日,日、英、俄三國,勸告袁氏展緩舉行帝製。十一月初一、十二日,法、意兩國,亦為同樣的勸告。十五日,五國公使,又提出第二次勸告。1916年正月,派周自齊為特使,赴日本祝賀日皇即位大典。十六日,日公使請周氏延期啟行。二月二十三日,袁氏下令緩行帝製,停辦大典籌備處。三月二十二日,下令取消帝製。以徐世昌為國務卿,段祺瑞為參謀長。黎元洪前此封為武義親王,這時候,仍恢複其副總統。由三人電請護國軍停戰商善後。護國軍複電,要求袁氏退位。並通電,恭承副總統黎元洪為大總統。這時候,江蘇將軍馮國璋,主張聯合未獨立各省,公議辦法,再與西南接洽。通電說:“四省若違眾論,固當視同公敵;政府若有異議,亦當一致爭持。”正在江寧開會,而袁氏於六月初六病歿;遺命以副總統代行職權,於是黎元洪於七日就職。
第二節 對德宣戰和複辟
黎元洪就職後,於六月二十九日,下令恢複《臨時約法》,召集國會。七月初六日,令各省督理軍務長官,改稱督軍;巡按使改稱省長。於是各省相繼取消獨立。先是西南宣言承黎元洪為大總統後,以“黎……未能躬親職務;《大總統選舉法》五條二項,副總統缺任,由國務院攝行;……國務院……非俟大總統任命,經國會同意後,不能組織”;乃暫設一軍務院,直隸大總統;設撫軍若幹人,用合議製,裁決度政。對內命令,對外交涉,皆以軍務院名義行之。並聲明俟國務院成立時,即行裁撤。軍務院於五月初八日,組織成立。到七月十四日,亦宣布撤銷。八月初一日,國會開第二次常會。九月初一、初四日,眾院及參院,先後通過國務員——總理兼陸軍段祺瑞,外交唐紹儀,財政陳錦濤,海軍程璧光,內務孫洪伊,教育範源濂,交通許世英,農商張國淦,司法張耀曾。十月三十日選舉馮國璋為副總統。先是已將《天壇憲法草案》(1913年憲法起草委員會所擬;因在天壇起草,所以稱為《天壇憲法草案》),由原起草委員,草定理由書;於九月二十日,重開憲法會議。
1917年二月初二日,德國政府照會列國,使用無限製潛艇戰爭。初三日,美國和德國絕交;並勸中國一致。初九日,中國對德提出抗議,申明無效即絕交——同時谘複美國政府,申明願取一致行動。
先是袁世凱未死時,馮國璋邀集未獨立各省代表,在江寧開會;會議未完而袁世凱死。長江巡閱使張勳,就邀各代表,到徐州開會。時為六月九日,到會的有京兆、直隸、山西、河南、安徽、熱河、察哈爾、奉天、吉林、黑龍江各代表。九月,又組織各省區聯合會,亦在徐州開會。其時外間紛傳府院有意見,內閣有動搖的風說。各省區屢有函電擁護內閣。副總統馮國璋,亦有一長電。1917年正月,徐世昌入都調和。其結果,免掉內務總長孫洪伊,而陸軍次長國務院秘書徐樹錚亦辭職。三月初四日,段祺瑞請電令駐紮協約國公使,向各該國政府,磋商和德國絕交條件。黎總統不允。段祺瑞辭職赴津。旋經黎總統派人挽留,於六日回京。電即照發。初十日,德國答複:“潛艇政策,礙難取消——但願商議保護中國人民生命財產的辦法。”這一天,眾院以331對87,十一日,參院以157對37,通過對德絕交。十四日,由大總統布告。段祺瑞召集各省區督軍都統,在京開軍事會議。於四月二十五日開會。其中親到的,是江西督軍李純,安徽省長倪嗣衝,湖北督軍王占元,直隸督軍曹錕,山東督軍張懷芝,山西督軍閻錫山,河南督軍趙倜,福建督軍李厚基,吉林督軍孟恩遠,察哈爾都統田中玉,綏遠都統蔣雁行。
派代表到會的,則有江蘇督軍馮國璋,浙江督軍楊善德,湖南督軍譚延闓,雲南督軍唐繼堯,貴州督軍劉顯世,陝西督軍陳樹藩,甘肅督軍張廣建,新疆督軍楊增新,奉天督軍張作霖,黑龍江督軍畢桂芳,熱河都統薑桂題。
一致主張對德宣戰。
五月初一日,國務會議議決對德宣戰。初七日,谘送眾議院。初十日,眾院開委員會討論。有自稱公民團的,聚集好幾千人,向議員請願通過。議員有被毆的。旋外交總長伍廷芳,司法總長張耀曾,農商總長穀鍾秀,海軍總長程璧光,提出辭呈。十九日,眾議院開會,議決閣員零落不全,宣戰案應俟內閣改組後再議。
這一天晚上,各督軍分呈總統和國務總理,說:“日前憲法會議二讀會及審議會通過之憲法數條,內有:眾議院有不信任國務員之決議時,大總統可免國務員之職,或解散眾議院;唯解散時須得參議院之同意。又大總統任免國務總理,不必經國務院之副署。又兩院議決案,與法律有同等效力等語……破壞責任內閣精神,掃地無餘……其他鉗束行政,播弄私權,紕繆尚多,不勝枚舉……考之各國製憲成例,不應由國會議定……我國欲得良妥憲法,非從根本改正,實無以善其後……唯有仰懇大總統……毅然獨斷,如其不能改正,即將參眾兩院即日解散,另行組織……”二十一日,各督軍和代表,多數出京;陸續赴徐州開會。
二十三日,黎總統下令免國務總理段祺瑞職,以外交總長伍廷芳代理。旋由國會通過,於二十八日,任命李經羲為總理。二十九日,倪嗣衝宣告“與中央脫離關係”。並扣留津浦鐵路火車,運兵赴津。於是奉天、陝西、河南、浙江、山東、黑龍江、直隸、福建、山西,先後與中央脫離關係。六月初二日,各省在天津設立軍務總參謀處,以雷震春為總參謀。雷震春通電說:“出師各省,意在鞏固共和國體,另訂根本大法;設立臨時政府,臨時議會……”
六月初一日,黎總統令:“安徽督軍張勳……迅速來京,共商國事……”初七日,張勳在徐州帶兵五千起程。初八日,到天津。電請即日解散國會。十二日,伍廷芳辭職,江朝宗代理。下令解散國會。十四日,張勳、李經羲入京。各省先後通電,取消與中央脫離關係的宣言。二十一日,天津總參謀處取消。議員於十九日通電,解散命令無效。
七月初一日晨三時,張勳在京擁清帝溥儀複辟。初二日,黎總統在日本使館,發電,請馮副總統代理職務。以段祺瑞為國務總理。初四日,馮、段電告出師討賊。段祺瑞在天津組織討逆軍,以段芝貴、曹錕為司令,分東西兩路進討。十二日下午三時,討逆軍複京城。張勳奔荷蘭使館。
馮副總統於初六日在南京宣告代理大總統職務。十四日,黎總統通電辭職。馮代總統於八月初一日入京。十四日,布告對德宣戰。
第三節 護法戰爭和南北議和
先是國會解散後,廣東督軍陳炳焜,廣西督軍譚浩明,宣告“國會未複以前,軍民政務,暫行自主;重大政務,逕行秉承元首,不受非法內閣幹涉”。張勳敗後,國會本可恢複;卻又有人主張民國已經中斷,可仿初建時的例,召集臨時參議院。於是海軍總司令程璧光,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於七月二十一日,宣言“擁護《約法》,恢複國會,懲辦禍首”,於二十二日,率艦隊開赴廣東。雲南督軍唐繼堯,於八月初一日通電,主張:
一、總統應仍複職;否則應向國會辭職,照《大總統選舉法》第九條第二項辦理。
二、應即召集國會。
三、國務員非得國會同意,由總統任命,不能認為適法。
四、稱兵抗令之禍首,應照內亂罪,按律懲辦。
並說“在憲法未成立以前,《約法》為民國之根本法……願悉索敝賦……以擁護約法者,保持民國之初基於不墜”。
八月二十五日,國會議員,在廣州開非常會議。三十日,議決《軍政府組織大綱》,“設大元帥一人,元帥二人”,“臨時約法之效力未完全恢複以前……行政權由大元帥任之”,“……對外代表中華民國”。設立外交、內政、財政、陸軍、海軍、交通六部。各省督軍,讚助軍政府的,都任為都督。九月初二日,選舉孫文為海陸軍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
北方則馮代總統於九月二十九日下令,說:“……《國會組織法》,暨《兩院議員選舉法》……現在亟應修改,著各行省蒙、藏、青海各長官,仍依法選派參議員,於一個月內,組織參議院;將所有應行修改之組織、選舉各法,開會議決。此外職權,應俟正式國會成立後,按法執行。”其後參議院於十一月初十日開會。《修正國會組織法》、《兩院選舉法》,於1918年二月十七日公布。
這時候,兩廣、雲貴,完全為護法省份。四川督軍蔡鍔,因病辭職後,由羅佩金代理。重慶則熊克武為鎮守使,宗旨亦於南方為近。廣東龍濟光,是反對南方的。給滇軍李根源打敗,從廣州灣入京。福建雖由北方所派的李厚基為督軍,而民軍幾占全省之半。陝西亦有民軍起事——由於右任等率領襄陽的襄鄖鎮守使黎天才,荊州的湖北陸軍第一師長石星川,亦都和南方表示同情。北政府以傅良佐為湖南督軍,而零陵鎮守使劉建藩,即在永州獨立,衡山寶慶都響應。傅良佐以第八師師長王汝賢為總司令,第二十師師長範國璋為副司令,攻入衡山。又派十七師三十四旅旅長朱澤黃,攻入寶慶。旋粵桂聯軍援湘——譚浩明、程潛為司令——恢複衡山寶慶,並進取衡陽湘潭。傅良佐退守嶽州。北政府將傅免職,以王汝賢代理。旋湘粵桂聯軍入長沙,王汝賢亦走嶽州。十一月十八日,直督曹錕,鄂督王占元,蘇督李純,贛督陳光遠,聯電願任“魯仲連之職”。請“即日先行停戰……俾得熟商方計”。於是段祺瑞辭總理和陸軍總長,王士珍代理總理。旋倪嗣衝、張懷芝和山、陝、豫、閩、浙、奉、黑諸省,熱、察、綏三區和上海護軍使(盧永祥)三省剿匪督辦(張敬堯)各代表,於十二月初三日,在天津開會。對西南一致主戰,反對調停。由各代表認定出師數目,要求中央下令討伐。1918年,正月二十七日,湘粵桂聯軍複嶽州。北政府以曹錕為兩湖宣撫使,第一路總司令,張懷芝為湘贛檢閱使,第二路總司令,張敬堯為攻嶽總司令。三月初一日,段祺瑞再任國務總理。十八日,北軍入嶽州。二十六日,入長沙。
這一年五月十日,兩院聯合會修正《軍政府組織大綱》。以兩院聯合會選出的政務總裁,組織總裁會議。各部總長,都稱為政務員;以政務員組織政務院。以政務院讚襄總裁會議,行使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政權——若執行《約法》上大總統的職權,則以“代理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務”的資格行之。旋選出孫文、唐紹儀、唐繼堯、伍廷芳、林葆懌、陸榮廷、岑春煊七人為總裁。於六月五日,宣告成立(孫文、唐紹儀未就職)。十九日,推定岑春煊為主席總裁。
六月十二日,國會議員宣告在廣州繼續開正式國會。旋因到會議員不足法定人數,於七月十二日,援《議院法》第七條,開會後滿一個月尚未到院者,應解其職的規定,解參議員51人,眾議院147人的職。又於八月十二日,依同條但有不得已故障,報告到院時,得以院議延期至兩個月為限的規定,解參議員58人,眾議員69人的職(以後陸續解職的還不少)。都將候補議員遞補,湊足法定人數開議。並續開憲法會議。七月十二日,馮國璋下令召集新國會。八月十二日,臨時參議院閉會,新國會開會。初四日,選舉大總統。徐世昌以436票中的425票當選——次日,選舉副總統,以不足法定人數延期,遂始終未能選出。
十月初十日,徐世昌就職。
十月初八日,國會在廣州開兩院聯合會,議決:“依《大總統選舉法》第三條第二項,大總統任滿前三個月,國會議員須自行集會,組織總統選舉法,行次任大總統之選舉。現值國內非常變故,次任大總統之選舉,應暫緩舉行。自1918年十月初十日起,委托軍政府代行國務院職權,依《大總統選舉法》第六條之規定,攝行大總統職務。”
徐世昌就職後,段祺瑞辭職,以錢能訓為國務總理。二十三日,總理及各部總長通電岑春煊等,請罷戰議和。十一月二十四日,徐總統下令:“前方在事各軍隊……即日罷戰,一律退兵。”1919年二月初六日,北方派朱啟鈐等十人,南方派唐紹儀等十人為代表,開和平會議於上海。這時候,陝西民軍,尚與陳樹藩交戰。南方說須停戰後,乃可議和。十三日,徐總統下陝西停戰令。乃於二十日開議。旋南方代表得陝西民軍電說,十四到二十一日,陳樹藩依然進攻。二十八日,提出停戰和撤換陳樹藩的條件,限四十八小時答複。
北方代表電京後,屆期沒有答複。三月初二日,唐紹儀等通電停止和議,北代表對政府提出總辭職。北政府派張瑞璣到陝西去監視。三十日,徐總統下令宣布,據張瑞璣報告,陝西實已停戰。於是由李純等調停,於四月初九日,續開和議。至五月初十日,得歐洲和會山東問題,依日本意思解決的電報(參看第七章第一節)。十三日,唐紹儀提出:
一、否認歐洲和會決定山東問題的條件。
二、取消中日間一切密約,並處罰締結此等密約的關係人。
三、取消參戰軍、國防軍,及其他一切類似的軍隊。
四、各省督軍省長,罪情顯著的,一律撤換。
五、由和平會議宣告1917年六月十二日黎元洪解散國會的命令無效。
六、由和平會議選出國內聲望顯著的人,組織政務會議,監督履行和平會議議決的條件,至國會能完全行使職權的日子止。
七、和平會議已議定或審查而未決定的各案,分別整理決定。
八、執行以上七條,則承認徐世昌為大總統。
於是和議破裂;南北代表,各電政府辭職。南政府沒有允許,而北政府允許了。八月十二日,北方改派王揖唐為總代表(其餘九人仍舊),南方聲明否認,和平會議,從此就沒有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