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俯察地理,看到了什麽


    開啟洞悉地道之旅,全身心融入大地之中,深入探尋與發現大地的美質與特性,有哪些令人心怡和向往的美德可以增益您的情操呢?


    讓我們共同追隨古聖先賢的腳步俯察地理,看看我們雙腳立足的大地,看看大地有哪些特征或特質,對我們增益美德與身心健康有什麽幫助,那就一起開啟洞悉地道之旅吧。


    洞悉地道,需要學習研究坤卦。


    首先,在講解坤卦之前,從文字語義層麵,了解一下何為坤。坤是會意字,由土和申兩部分組成,土表示土地,申表示西南方,土與申合起來表示與“乾”代表的“天”相對的“地”。《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坤,土也。”《說卦》:“坤也者,地也。”“坤,順也”—即言以地為象,以順為義。地為“定體之名”,坤為“體用之稱”,地以順為義,承載萬物生生不息。


    其次,說一說什麽是坤卦。《說文》:“坤,地也,易之卦也。”本義坤下坤坤為地


    八卦之一,象征地。


    一陰一陽之謂道。僅有“陽”或僅有“陰”都構不成完美和諧的統一體。


    陰陽矛盾對立統一,相輔相成,才構成完美和諧的客觀存在。


    坤卦卦象為“坤上坤下,坤,坤為地”。


    坤就是地,“坤上坤下”說的是大地連綿不絕,並不是地上有地或地下有地。


    學習體悟《易經》各卦,要走出字麵與卦畫符號機械理解的誤區,包括後文要講的艮卦、震卦、坎卦等,理解時都要注意。


    這個視覺與思維誤區如果不突破,就會在卦畫符號誤區裏徘徊流連,很難深入真正的卦象,領悟深刻的易理。


    我們在《易經》中看到的卦畫()(),是西伯侯姬昌獲得寶貴開示,便於記錄使用的抽象符號,僅僅是抽象直觀的卦畫符號,並不是卦象本身。


    如果您將卦畫符號看成是卦象,那麽,步步是坎,爻爻都是攔路虎,看上去就讓人腦袋疼。


    如果透過卦畫符號與我一道去看展現在大自然中的各種物象,將體驗到從來不曾體驗過的通天徹地的感悟。


    這種感悟,透徹靈魂,貫通古今,通向未來!


    這一點,您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否則,對這門學問的理解與掌握會被所謂的“易學大師”引入歧途。


    真正的卦象是什麽?是我們肉眼能夠看見的天、地、日、月、山、水、風、雨、雷、電等,以及它們位置不同的種種組合的景象。


    打個通俗直觀的比方,我們常常看到世界地圖,並不是每天變化無窮的地球地貌的真實景象。用四色原理所描摹的地圖,隻是抽象的表達符號,並不是真實的地貌,天長日久,如果您相信那就是真實的地貌,就大錯特錯了!會不得要領,甚至產生某種錯誤的認識,離《易經》的精髓和真諦就會越來越遠。


    地球,是按照一定規律運行,生生不息,蓬勃繁茂的生命共同體,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舞台。


    看到如此生機勃勃的大地物象,人們會心胸開闊,情懷豁達,心頭不免生出沉甸甸的責任感、使命感,自然也會激發出奉獻精神。


    我們不妨再向前邁進一步,全身心融入大地之中,深入探尋與發現大地的美與特性,探索令人心怡和向往的美德可以增益人的情操。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彖辭要義是,美德至極啊!廣闊無垠的大地是生成萬物的根源,萬物都依靠它成長,它柔順而秉承天道自然的法則。地體深厚,蘊藏著寬闊、廣大、恢弘、光明的特質,雄渾厚重,堅實有力,具有純正、柔順、承載之德,使萬物都能順利地成長。大地深厚且載育著萬物,它的功德廣闊無窮。它含育一切使之發揚光大,萬物亨通暢達普遍受到滋養。與天相對,大地居於依從、附屬地位,與陽剛勁健的天相比,大地最明顯的美德是依從、馴順、輔助天生成和化育萬物。牝馬是陰柔巽順之物,與大地同屬具有“順”的屬性的事物。牝馬屬於地上走獸、具有在遼闊無垠大地上無限馳騁的能力,它的性情柔順祥和,應合了大地廣闊無垠的柔順之德,有利於守持正固。大地因具有柔順的美德而吉祥如意。同樣,牝馬柔順依從也吉祥如意!因此,人們以大地、牝馬所獲得啟示為鑒,在任何行動中秉持安順且守持正固的態度將是吉祥的。具有像大地那樣美德的君子可以像平穩流動的水那樣淡定從容地去做任何事情是有利的,不容易傷害別人,也不容易被別人傷害。地形地貌複雜,在大地上行走由於對地理形勢不明,爭先居首容易迷路,順隨大流能夠從迷失的路途回歸到正路上來。做事也是相同的道理,對一般人來說,如果遇事爭先居首就會迷失方向,如果跟在人後順隨大勢就能找到正道。往西南方向可以與同類同行。往東北方向將失去同類則有害無益,但最終也仍有喜慶福祥。安順守持正固的吉祥,正應合大地的美德永葆無疆。


    為加深理解,相關字詞義再訓詁解釋一下:為什麽“至哉坤元”?朱熹曰:“至,極也。”《周易正義》:“至,謂至極也。言地能生養至極。與天同也。但天亦至極,包籠於地;非但至極,又大於地:故《乾》言‘大哉’,《坤》言‘至哉’。”高亨曰:“坤為地,為順,地能生養萬物;能順承天道;體厚能載萬物,麵廣能包容萬物,萬物得以皆美。是地之德又元善又亨美。”


    何謂“坤厚載物”?林希元《易經存疑》曰:“惟其厚,故能無不持載。故君子以其厚德,以承載天下之物多矣。”《國語·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大地的厚實和順,地能承載萬物生生不息,君子應效法大地的美德,增厚美德,胸懷包容萬物,能夠處理好各種事務,造福民眾。


    何謂“含弘光大,品物鹹亨”?“弘”是解開其深刻奧義的關鍵字。


    《爾雅?釋詁》:“大也”,邢昺疏:“含容之大也。”《周易集解》引崔憬曰:“含育萬物為‘弘’,光華萬物為‘大’;動植物各遂其性,故曰‘品物鹹亨’也。”大地含育一切使之發揚光大,萬物亨通暢達普遍受到滋養。


    牝的本義指雌性的鳥獸。牝馬指雌馬。


    何謂“君子攸行”?《說文》解釋為:“攸,行水也,從攴,從人,水省。”段玉裁注“水之安行為攸”。攸是會意字,由攵、人和水字省略的一豎來表示水行。攸本意為水平穩地流動。攸往,是《易經》中常用的詞,從行為狀態看,是淡定、從容、平穩、不慌不忙的那種行為,做事能夠進入或保持這種“攸往”的狀態,主要源自對所要做的事熟悉掌握情況,心中充滿自信,因此,做事的時候才能淡定從容,波瀾不驚,得心應手。坤德在於“柔順”“居後”,“搶先”必“迷”,“隨後”則“利”。麵對世界層出不窮的紛繁變化,淡定從容應對各種事情,充滿自信,是多麽寶貴的精神品質啊!


    “常”指恒常不變的規律。


    “朋,比也。”(《廣雅?釋詁三》)“朋,朋黨也。”(《廣韻?登韻》)“凡言朋者非唯人為其黨,性行相同亦為其黨。”(孔穎達疏)“西南得朋”與“東北喪朋”為什麽不一樣?坤居西北亥位,陰氣逆行,沿西南方向前行遇“陽”漸盛,若沿東北方向前行則失陽漸盡,而陰得陽為朋,故西南行“得朋”,東北行“喪朋”。雖往東北方向喪陽失朋,但行至終極,必將旋轉為“西南”向,則也出現得朋之慶,故曰“乃終有慶”。這是揭示陰陽循環消長之理,正合坤卦揭示的地道—承載與比輔之道。


    第二節


    地道柔剛,厚德載物廣蓄博養


    地道柔剛與厚德載物:坤象征大地,君子應如何效法大地,胸懷寬廣,包容萬物,而培育社會公德呢?


    包容與寬忍,讓生命精彩紛呈!


    坤卦核心啟示為象辭所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朱熹評說坤地:“高下相因隻是順,若厚,又是一個道理。然惟其厚,所以上下隻管相因去,隻見得他順。若是薄底(的)物,高下隻管相因,則傾陷了,不能如此之無窮矣。惟其高下相因無窮,所以為至順也。君子體之,惟至厚為能載物。天行甚健,故君子法之以自強不息;地勢至順,故君子體之以厚德載物。”就是說坤象征大地,君子應效法大地,胸懷寬廣,包容萬物,處理好各種事務。


    地道柔剛,厚德載物。那麽,需要把握哪些方麵呢?


    一、看地道柔剛


    坤卦卦辭是“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卦辭要義是,坤卦象征大地,運用坤卦所闡述的道理去辦事,原始、亨通,利於像雌(牝)馬那樣恪守馴順雌柔的貞操,發揚承載比附奉獻的美德。君子可以像平穩流動的水那樣淡定從容地去做任何事情,如果遇事爭先居首就會迷失方向,如果跟在人後順隨大勢就能找到正道,追尋到主人,有所歸附,是有利的。往西南方向可以得到朋友的幫助,是因為與同類同行。往東北方向,地廣人稀,煙火稀少,去那樣的生活,則將失去同類。處在這樣的地位,安心守持貞正之道是吉利的。


    “牝馬之貞”是大地美德的核心,是千萬年來解開坤卦的金鑰匙,也是讀懂坤卦,善用坤卦的精髓所在。秉持“牝馬之貞”做人做事順風順水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無“牝馬之貞”則阻礙重重凶禍四起。牝馬為雌馬,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牝馬’柔順而能行地,故取為‘坤’德之象。”《周易集解》引幹寶曰:“行天者莫若龍,行地者莫若馬;故《乾》以龍繇,《坤》以馬象也。坤陰類,故稱‘利牝馬之貞’矣。”用老百姓的大白話來說其實更直白:雌馬性情柔弱溫順承順公馬,能夠生育很多小馬駒兒,馴順地能拉車、犁地、驅馳戰場做各種各樣的艱苦勞動,具有奉獻精神,就像承載萬物生生不息的大地一樣具有柔順的美德,他們的美好德行就在於“柔順”與“正固”。這是現實社會強調團結、和諧、凝聚力的核心與關鍵所在。


    本卦給人以寶貴的啟示,安順且守持正固的行動將是吉祥的,因為應合了大地廣闊無極的柔順之德。坤卦從坤地抽象出一個坤順的特質。


    坤為陰形積累集中的形象,如廣闊深厚的土地,如特別柔軟的事物。坤土是一種最能夠順從四時變化的事物。冬日就變硬,夏日就變軟。所以將坤卦的特質確定為柔順。君子應該效仿這種品德而行動,善用柔的法則,謹言慎行,堅持中庸的原則,跟在人後順隨大勢就能找到正道,巽順配合,做事就會取得好效果。


    二、看厚德載物


    “天”富有萌生萬物的能量,創生萬物,“大地”輔助配合,負載完成生命的誕生和成長。“陰陽為朋”,陰陽相互作用,是萬物運動、發展、變化的源泉。陰陽相依相存,相輔相成。如果沒有生命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村,隻有光明熾熱的太陽高懸在天空上,地球上的各種生命都無從談起,恐怕宇宙中可能是死寂的虛無。因為有了地球,有了大地,才有了萬物蓬勃且欣欣向榮的生物鏈。大地深厚且載育著萬物,它的功德廣闊無窮。它蘊藏著寬闊、廣大、恢宏、光明的特質,雄渾厚重,堅實有力,具有純正、柔順、承載的美德,使萬物都能順利地成長。坤象征大地,大地有胸懷寬廣、包容萬物、容納百川的品德,澤蔭普及萬物無邊無際。


    天地間有形的東西,有比大地更厚道的嗎?


    沒有!


    生命脫離大地能夠生存嗎?


    不能!


    所以君子處世要效法“坤”的特質和美德,取法於地,自尊自重,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無論是對聰明、愚笨的人,還是對卑劣不肖的人,都要給予一定的包容和寬忍。


    包容與寬忍,讓生命精彩紛呈!


    三、看培育社會公德


    任何國家都是由國家機器和基層組織、國家統治者和民眾組成的。


    統治者與民眾,公眾事務管理、服務者與被管理、服務對象構成統一體。社會穩定靠社會管理製度和公序良俗維係。社會維護公序良俗需要每個公民有良好的德行和操守為支撐點。從類比天與地的主輔關係看,在社會公共關係格局中,民眾處於依從、附屬的地位,公民是社會組織係統的最基本細胞,必須培養美好的道德情操,才能構成高素質的群體。民強則國強,民善則國善。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國家何以立足?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規範。


    “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公民應當熱愛國家、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維護國家的尊嚴,維護法律確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民族英雄戚繼光,堪稱愛國者楷模,激勵了一代代民族英雄為保衛國家、保衛中華民族英勇奮鬥!


    “明禮誠信”—公民應講文明、講禮貌、講誠實、講信用。在經濟活動中要誠信,杜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諾言,忠誠待人。商鞅變法,徙木立信,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豎立起了誠信的標杆!


    戰國時期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國進行政治改革,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郡縣製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變法初期,商鞅起草了一個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他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鎰金。”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鎰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鎰。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鎰金,一分也沒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誠信具有無窮大的威力。


    “團結友善”—公民之間應該彼此團結,相互友愛,建立起一種和睦親愛的關係。團結是力量的源泉。能否團結、友善,關係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幸福,也關係到民族的興旺、國家的興衰。


    “勤儉自強”—公民應自強不息,健康向上,勤奮創造財富,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和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


    “敬業奉獻”—公民應愛職愛崗愛事業,精益求精,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益的貢獻。錢學森學業有成衝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為建設與振興新中國航天工業奉獻了畢生精力和才華,書寫了民族的驕傲!


    公民道德基本規範是對公民自身的約束和要求,在“利他”境界中實現“利己”和“互利”,和諧共生。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


    第三節


    為臣之道,要像牝馬一樣柔順堅貞何謂臣道?東漢劉向《說苑?臣術》有“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之說。領導明白這些理,利於甄選好下屬;員工明白這些理,利於當個好成員。


    “大地”配合、輔助“天”創生、長養萬物,萬物欣欣向榮;雌(牝)馬馳騁在遼闊的大地,性情柔順、溫和,配合、服從意識強,繁殖大量馬駒,畜興業旺;子女孝順妻妾賢淑,家興業興;臣子巽順和諧,君臣關係融洽國家興旺繁榮。以雌(牝)馬為比,興發出臣屬、妻妾承載比輔之道。其關鍵所在是柔順貞正的美德有利於增強凝聚力。如果具備,則是吉祥有利的。


    何謂臣道?劉向在《說苑?臣術》中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


    行六正則榮,犯六邪則辱。何謂六正?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預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如此者,聖臣也。二曰:虛心盡意,日進善道,勉主以禮義,諭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夙興夜寐,進賢不懈,數稱往古之行事,以厲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成敗,早防而救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不受贈遺,辭祿讓賜,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六曰:家國昏亂,所為不諛,敢犯主之嚴顏,麵言主之過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謂六正。何謂六邪?一曰:安官食祿,不務公事,與代浮沉,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為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而進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與主為樂,不顧其後害,如此者,諛臣也。三曰:內實險詖(zhu),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妒善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匿其美,使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內離骨肉之親,外構朝廷之亂,如此者,讒臣也。五曰:專權擅勢,以輕為重,私門成黨,以富其家,擅矯主命,以自貴顯,如此者,賊臣也。六曰:諂主以佞邪,陷主於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無別,是非無間,使主惡布於境內,聞於四鄰,如此者,亡國之臣也。是謂六邪。賢臣處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術,故上安而下治。生則見樂,死則見思,此人臣之術也。”


    也就是說,臣子的品行,有六正六邪之表現。能做到六正的臣子是光榮的臣子,有六邪行為的臣子則是做臣子的恥辱。何謂六正?一等正臣是聖臣—他們有先見之明,能夠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預見到得失存亡的利害之別,臣子為君主著想而使君主免於禍患,永葆江山穩固,這樣的臣子是聖臣。二等正臣是良臣—他們虛心進諫,能夠勸告君主實行禮義,幫助君主成就善事,避免君主犯錯誤,這樣的臣子是良臣。


    三等正臣是忠臣—他們廢寢忘食,兢兢業業,能夠不斷地為朝廷舉薦賢才,不斷用古代聖賢的楷模來勉勵君主,勵精圖治,這樣的臣子是忠臣。四等正臣是智臣—他們明察秋毫,防微杜漸,能夠斷絕禍患產生的根源,轉危為安,使君主高枕無憂,這樣的臣子是智臣。五等正臣是貞臣—奉公守法,不收賄賂,能夠謙讓節製,這樣的臣子是貞臣。六等正臣是直臣—國家混亂,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當麵指出君主的過錯,這樣的臣子是直臣。以上就是所說的“六正”。那麽“六邪”是什麽呢?一等邪臣是具臣—他們貪得無厭,不務正業,苟且偷生,沒有立場,這樣的臣子是具臣。二等邪臣是諛臣—他們認為君主說的話都是好的,君主的行為都是對的,隻會趨炎附勢,助長君主的逸樂,不顧嚴重後果,這樣的臣子是諛臣。三等邪臣是奸臣—他們內心陰險,外表拘謹,八麵玲瓏,嫉賢妒能,要想提拔誰,就隻說優點,隱瞞過失,要想排擠誰,就誇大他的缺點,掩蓋他的優點,致使君王賞罰不明,下達的命令又不被執行,這樣的臣子是奸臣。四等邪臣是讒臣—他們憑著自己的機巧辯才,掩過飾非,對內離間骨肉之情,對外製造朝廷混亂,這樣的臣子是讒臣。五等邪臣是賊臣—他們專權霸道,不可一世,私結友黨,聚斂財富,偽造君主的詔令,以顯貴自居,這樣的臣子是賊臣。六等邪臣是亡國之臣—他們用邪道歪門迷惑君主,陷君主於不仁不義之境,蒙蔽君主,使他不辨是非曲直,臭名昭彰,這樣的臣子是亡國之臣。這就是所說的“六邪”。如果臣子做到“六正”,避免“六邪”,那麽朝廷就會安寧,天下也會太平。作為臣子生時為百姓造福,死後被人追憶思念,這就是為臣之道。


    第四節


    恪守中庸之道,廣蓄美德


    坤卦六爻有哪些奧妙?“履霜,堅冰至”“不習無不利”“含章可貞”“括囊無咎”“黃裳元吉”“龍戰於野”分別講了哪些理?


    坤卦六爻全麵深刻概括、揭示、展現了大地所代表的柔順美德,以及用這一美德指導社會實踐與日常生活的益處。


    這些理已經滲透到我們的血液中,我們的工作、生活時刻都離不開它們。


    踐行這些理,有利於構建和睦家庭,有利於構建和諧鄰裏,有利於構建和諧團隊,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群體或團隊,因凝聚與親和而團結和諧且堅強有力!


    如果從六個角度或六個環節或六個方麵去觀察和欣賞客觀實在瓷瓷實實的大地,會發現它是那麽:厚重樸實!


    馴順柔美!


    堅實有力!


    令人信賴!


    大地,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依靠。


    難怪日常生活中說事情靠譜,常常會說:“這下心可落了地!”


    如果能用大地所富有的美德修養自己,您絕對是一個寬厚馴順配合意識極強、人緣特好的人!


    想融入團隊,團隊歡迎您!


    想得到上級的信任和重用,上級信賴您!


    想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人民熱愛您!


    走到哪裏都受到喜愛和歡迎,有什麽不好呢?


    如果以前您在家裏唯我獨尊,我行我素,不顧忌家人的感受,導致雞飛狗跳,今天用柔美的德行展現給家人,您會發現,家會泛起溫馨的浪花,家會湧動愛的漣漪,在愛的港灣中會湧流起綿延潮汐!


    在任何一個團體中,不也是這樣嗎?


    因柔順和美而溫暖心靈,讓您喚起回響,與眾不同!


    我們不妨“水煮”坤卦六爻(六爻表述的內容有一定的邏輯性,也有一定的跳躍性,學習時要注意係統思維),看看有哪些精神佳肴呢?


    我們來看看您習以為常的大地,在熟視無睹的麻木中,在得意忘形的快樂中,在行色匆匆的趕路中,您是不是常常忽視以下這樣的景象,看看西伯侯與其四兒子周公在後來的日子裏開示了什麽道理—一、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履:走……上,踩,踐踏。馴:馴是形聲字,馬為形,川為聲。一說,川兼表順義。馴的本義指馬順服。釋義為馴服、順服。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說:“馴,猶狎順也,若鳥獸順狎然。言順其陰柔之道,習而不已,乃至堅冰也。”


    第一種景象:秋天的大地。在中國的北方,在一年四季的輪回中,深秋時節,您會遇到這樣的景象,腳踏秋霜,天氣變冷,這預示著什麽?預示著冰雪即將到來,說明陰氣開始凝聚,按照這種趨勢和規律發展下去,必然迎來冰雪季節。此之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朱熹所雲:“其端甚微,其勢必盛。”這是氣候變化的必然規律。這種必然規律是由什麽決定的呢?根本原因在於,觀察大地上水的變化,您自己就會判斷。水是地上最柔順的物質,其特性為陰潤柔順,恰恰是這種柔順之物,當秋天來臨之時,既能讓我們準確判斷出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同時又展現了其本身的特質,那就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水由極柔之物轉化為堅剛之物。


    由此引申,任何事物都存在必然的發展規律,都有它特有的美質!


    關鍵是我們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有“履霜堅冰微知著”的功夫。要有見善動心的善舉。


    善於從眼前的簡單物象、細節或細微征兆中預見到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並針對趨勢中將要發生的種種可能,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妥善處理好各種問題。此乃見微知著、由表及裏的功夫。需要“識遠綢繆高素養”—見識廣遠,善於未雨綢繆,有很高的素養,能夠根據已知的情況、現象或條件,準確判斷事物的發展趨勢和可能,采取必要的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種種局麵。


    基於這樣的功能說《易經》是預測學沒有錯,掌握了《易經》所闡述的道理,對事物按規律發展的趨勢進行預測和判斷,具有可行性也能夠做得到。


    《易經》是哲學,也是科學,預見性強,具有偉大的積極作用。


    有很多所謂“易學大師”卻將這門學問忽悠成能夠占卜、算命、看風水,那就太離譜了!


    現代社會誕生了許多新行業、新事物,人們想象的稀奇古怪的問題具有無窮的個性。如果周文王在殷商王朝與西周王朝建立的風雲際會之時能夠給未來的人們算得一清二楚,那我們還要科學家幹什麽呀?大家都混吃等死就算了吧!


    二、胸懷寬廣,包容萬物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習(習)是什麽意思?《說文》解釋:“習,數飛也。從羽從白。


    凡習之屬皆從習。”在甲骨文中是會意字,由羽和日組成,表示鳥兒在日光下飛翔。習的本義指小鳥反複練習飛翔。有熟悉、通曉、學習等義。


    第二種景象:視覺上看平原。大地具備寬直、方正、廣大等特性和優秀的品格,這是承載和包容的基礎,對這些特性和品格即使不熟悉也不會有什麽不利(不習無不利),因為地德體厚廣大,能夠承載包容萬物。從中受啟發和借鑒,人(當然指臣屬、民眾、妻等)也應該效仿地道,具有這樣寬廣偉岸的胸懷和光明的美德,使其發揚光大(地道光也)。此可謂“直方廣大無不利,地廣德厚發熱光”。


    為加深理解,談一談我在三江大地深悟此爻的感受:遼闊的三江平原,向前後左右哪個方向望去,都是平直廣闊,望不到邊際,春夏季節綠油油的稻田或金秋時節的金燦燦的稻浪連向天際,置身在廣闊無垠的稻田中,才會真實感受到大地那“直方大”寬廣偉岸的胸懷,正是這寬廣偉岸的胸懷承載著萬物生生不息。


    三、順承輔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第三種景象:春天或夏天的大地。大地地德體厚廣大,能夠承載包容萬物,因具有順承和輔助的美德能夠蘊蓄天的陽剛之德,順應時令變化使得萬物生長繁茂豐盈華彩燦然(含章),原因在於大地深厚廣博可以吸納乾天的陽剛而守持正固(可貞)。君子或臣民有深厚道德修養像大地那樣內蘊美質,內蘊文章胸懷才華,才智(知)廣大,把握時機而施展才幹,能夠具有順承和輔助的美德聽從君王的召喚為君王做事,即使沒有卓著的成就,也會有良好的結果。這是因為將大地的順承和輔助的美德發揚光大到極致。因為內蘊美德的人值得信賴與托付。


    何謂含章可貞?《說文》解釋:“章,樂竟為一章。從音從十。十,數之終也。”《古代漢語詞典》說:“章是象形字,在篆文中這個字變形為會意字,由音和十兩部分組成。章的本義指花紋、文采。”孔穎達疏:“章,美也。”含章指包含美質。宋代司馬光在《體要疏》中說:“夫豈皆習見成俗以為當然,其亦有含章懷寶,待唱而發者也。”


    何謂無成有終?無成指沒有成就。高亨在《周易大傳今注》中說:“事有好結果為終。”即使沒有卓著的成就,也會有良好的結果。


    四、謹慎行事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第四種景象:秋天收獲季節的大地。在豐收的季節裏,常常會見到裝滿穀物的口袋紮緊袋口(括囊),堆放在農田或場院,防止收獲的糧食散失或遺落。這種景象給人的啟示是,人若能像紮住袋口那樣緘默不言,謹慎行事,不求讚譽,就不會招致災禍(“無咎無譽”“慎不害也”)。


    孔穎達疏:“括,結也;囊,所以貯物,以譬心藏知也。閉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秋收糧食裝入口袋,結紮袋口。比喻緘口不言。大地默默承載萬物,日夜不停運轉,生長出無盡的物質財富。


    人們信賴大地,依靠它,將一切交給它。


    大地默默承載,從不自我炫耀!


    大地樂於奉獻,從不索取回報!


    大地恒久如一地敞開胸懷奉獻一切!


    大地這樣令人欽敬的美德,人類有嗎?為什麽不向它學習呢?人類應該學習、修養大地這種沉穩雄渾的美德,不圖虛名奢望,紮實、沉穩做人做事。這樣雖得不到稱讚,但能免遭禍患。大地從來默不作聲,但金色秋天總是奉獻出累累碩果!學習、借鑒大地這些美德,謹慎言語,慎重行動,可以避免災禍。


    如何做到謹言慎行呢?關鍵是把握住自己的立場,管好自己的言論與行為。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要求,常懷律己之心,常潤修身之德,自覺從各個方麵嚴格要求自己。


    《中庸》中說:“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君子就是在別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生活,也要謹慎小心;在別人聽不到的地方生活,也要警惕注意;隱秘的事情,沒有不被人發現的;細微的事情,沒有不被顯露出來的。所以,君子在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謹慎警惕。


    要注意把握好四個方麵:一要慎微,就是要在小節方麵保持高度警惕;二要慎獨,人在缺少組織監督的情況下,往往容易放鬆要求,抱有僥幸心理,動邪念、犯錯誤,能否慎獨,最能反映一個人的靈魂,這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和思想品德的試金石;三要慎始,端正動機,不該做的事,不越雷池半步;四要慎終,堅持一貫,持之以恒,做事不偏離正確方向與軌道。


    括囊無咎亦無譽,謹言慎行避禍殃。


    這個道理,您懂的。


    五、甘於奉獻,不居功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左傳?昭公十二年》:“裳,下之飾也。”遮蔽下體的衣裙,象征謙下。《廣雅·釋詁》:“文,飾也。”王夫之曰:“衣著於外,裳藏於內,故曰在中。”《書?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孫星衍疏:“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黃無玄為五也。”黃居“五色”


    之中,象征中道。


    黃壽祺、張善文在《周易譯注》中寫道:“文在中:文,謂‘溫文’,與‘威武’相對,亦喻‘坤’德。《正義》:‘既有中和,又奉臣職,通達文理,故雲文在其中。言不用威武也。’”中和,不顯眼。


    第五種景象:穿著黃色裙裳墾荒種田。(古代由遊牧向農耕過渡,人不去攻擊動物了,但動物沒有停止對人的攻擊,人在墾荒種田時穿著黃色服裝接近泥土的顏色,不會過分鮮豔,不會引起遠處較大的動物的注意與襲擊,有利於安全。)泥土呈“黃”色,為中色,是大地的本色。大地默默承載萬物,發揮著巨大作用,但並不引人注意,原因在於大地有極大的包容性、親和性、順承性,甘於付出與奉獻,不居功,不自伐,不索取,是“中和之道”的典型代表,大為吉祥(黃裳元吉)。


    因此,以周人為代表的古人喜歡黃色,認為穿不顯眼的黃色衣裙吉祥。


    不過分表現自己,用中和的接近泥土顏色的黃色做一個不引人注意的下裝,保持謙遜之德而獲得大吉大利。坤卦之德貴在雌柔,宜守中道,無論是等級社會、利益集團、群眾團體還是家庭,作為臣屬、職員、妻子或家庭成員都要遵守坤德,當好配角,做好附屬性的基礎工作。有堅定可靠的基礎或後方,社會才能和諧穩定,集團才能合作共贏,團體才能團結富有活力,家庭才能和睦快樂。


    《文言傳》說:“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孔子極讚“黃裳”之德,認為君子應該效法代表大地的坤的美德。您是否有這樣的切身感受,在午後暖陽中,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上,或徜徉於成熟在望的鄉村稻田間(有幸流連在三江大地收獲在望的稻田中您會感受得更為真切),暖暖的陽光照射在淺米黃色建築物牆體上,或成熟的稻田泛起一層層金色的波浪,金色的波浪又湧動成金色的海洋,您心中總是有暖暖愜意或舒緩的感覺,多舒服呀!


    “黃裳元吉”給我們講的道理,就是恪守溫厚、親和的“中和”之道,大吉大利。


    這回知道了吧,為什麽有的人人緣特好,人際關係特棒,無論幹什麽事都特順。在大部分人眼睛直勾勾向“錢”看的今天,不談錢,總會有人願意幫助您!


    這是秘籍!


    也許有的人可能會說:“您說的不對!我就不聽您講的理!現代奧林匹克精神鼓勵更高、更快、更強!我要競爭!我要拚搏!我要超越!


    我—怎麽甘心屈居人後呢?我要當領導!怎麽能讓別人領導我啊!”


    人奮發向上沒錯,不過超越了本位,不考慮自身的體能、特長、條件而去找一個強大的對手搏擊會怎樣呢?


    那就看看坤卦上六爻說了一些什麽,看看那有多可怕!


    六、各居其所,各安其分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第六種景象:郊野爭奪城邦之戰。在古代,由野蠻向文明過渡,在郊野展開爭奪城邦之戰是家常便飯。要說明白龍戰於野,得從什麽是城說起。《說文》解釋:“城:以盛民也。從土從成,成亦聲。”士兵倚牆而恃,手持盾牌和戈守衛和保護居住著民眾的地方為城。城外距離都城百裏以內的生活為郊,郊之外或邊邑、邊鄙為野。周代天子統治的是“天下”,約等於現在說的“全國”。都城為天子居住生活的地方,王侯一般在分封的國中居住生活,大夫一般生活在諸侯給他們分封土地的邑中,民眾一般生活在鄉野之中。各個階層的人滿足現狀,各居其所,各安其分,天下太平安定,是吉利的。如果諸侯、大夫、民眾不安守順承和輔助地位的本分,欲望膨脹過度突破極限,或王侯叛逆,或大夫造反,或民眾揭竿而起,企圖奪取天下,天子要組織軍事力量守衛城郭,造反者要通過武裝暴動奪取天下,當然要在郊野展開激烈的搏殺,流血漂櫓不可避免,無論誰失敗,結果都將十分慘烈。群雄角逐,成者為龍,為天子;敗者為賊,為寇,為階下囚。這場搏殺,將是人類曆史上最慘烈的搏殺。日常生活中,暴風雨來臨之時,狂風大作,沙塵飛揚,暴雨傾盆,天地間一片玄黃。古代奪取天下的軍事戰爭往往狂沙飛揚天昏地暗。上下交戰,死傷流血,浸染泥土,結果慘不忍睹,如果造反者的力量或權謀不足,必將陷入窮途末路之境。


    晉朝八王之亂a用曆史實踐演繹了龍戰於野的慘烈情狀,堪稱龍戰於野的典型。


    坤卦上六爻為陰盛之極的物象,陰盛之極而逼陽與之交戰,有龍戰於野之象。陰盛之極,群龍爭首,可謂其血玄黃。不具備能力和條件,茫然參與爭奪,結果慘烈,目不忍睹。八王之亂導致西晉滅亡的曆史教訓要注意汲取。


    a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後賈南風幹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曆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曆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七、發揮美德到極致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懷才佐君利永貞,萬事善終功不搶。


    如何運用六爻指導工作和生活?需要注意將坤卦所揭示的美德發揮到極致,永遠保持正直,則亨通順利,做事會有圓滿的結果。在成功麵前不居功,將有好的結果。


    縱觀坤卦所開示的各種情形,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首先提出“中道”思想範疇,在需卦、小畜卦等多處提及,隨處可見。用這一重要哲學思想指導處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是儒家的重要法寶。這一思想,由孔子倡導、子思闡發,形成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養以達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聖境界的一整套理論與方法,經儒家實踐升華提煉為中庸之道,即君子之道,是儒家修行的精要。


    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編著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菜根譚》,乃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菜根譚》雲:“君子德行,其道中庸”—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鹹,才是懿德。在此,我們不妨對中庸之道有個基本的了解,這是解開坤卦奧妙的核心,也是解讀《易經》諸卦之奧妙的關鍵之一。


    所謂的中庸之道,人們常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這種說法有失偏頗。《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過去的學者沒有對其精準解釋到位,其精髓是:第一,中庸之道核心思想:正確認識掌握規律,按規律辦事,處理問題掌握好度,恰到好處為宜。《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程頤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純正的客觀規律)。庸者,天下之定理,即恒定不變的義理。


    第二,掌握運用中庸之道須把握三條主要原則:一是慎獨自修而不妄,二是忠恕寬容廣開視聽,三是至誠盡性掌握規律。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第三,中庸之道運用“五達道”調節五種天下通行的人際關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及朋友的交往。《中庸》第十二章詳細論述了夫婦的人際關係,將夫婦關係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其文雲:“君子之遇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第十三章論述了父子、君臣、夫妻、兄弟、朋友之達道。通過正確處理這五種人際關係,達到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


    第四,中庸之道運用“三達德”調節人際關係: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來調節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間的關係的。智、仁、勇靠什麽來培植呢?靠誠實、善良的品德意識來培植加固。所以《中庸》第二十章闡明道:“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無妄卦、困卦、蹇卦、艮卦、兌卦等從不同角度揭示了這方麵的道理。


    第五,中庸之道運用“九經”來治理天下國家以達到太平和合的境界。《中庸》雲:“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體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易經》蠱卦、大畜卦強調“尚賢”的重要性;師卦與既濟卦明確強調“小人勿用”;比卦揭示比輔親民的道理;同人卦揭示懷柔遠人的道理;屯卦、比卦、豫卦對懷柔諸侯的道理有所揭示。掌握和運用中庸之道,要有“戒慎恐懼”的功夫,要求君子能在人家看不到的生活中也常警戒謹慎,在人家還沒聽聞時也常唯恐有失,在言行上常要如履薄冰,經常自我警惕,治國者當以此自勉。蹇卦“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以上諸卦揭示強調的就是要加強“戒慎恐懼”功夫的修養。


    講到這裏,我們來看看黃壽祺、張善文所著《周易譯注》中關於坤卦潔靜精微的總論與闡釋—《周易》以坤卦繼乾卦之後,寓有“天尊地卑”“地以承天”的意旨。全卦大義,在於揭示“陰”與“陽”既相對立、又相依存的關係。在這對矛盾中,“陰”處於附從的、次要的地位,依順於“陽”而存在、發展。就卦象看,坤以“地”為象征形象,其義主“順”。卦辭強調:利於“雌馬”之“貞”,“後得主”以隨人,獲吉於“安貞”,均已明示“柔順”之義。六爻進一步抒發“陰”在附從“陽”的前提下的發展變化規律:二處下守中,五居尊謙下,三、四或“奉君”或“退處”,皆呈“坤、順”之德,而以二、五最為美善;至於初六“履霜”與上六“龍戰”,兩相對照,又深刻體現了陰氣積微必著、盛極返陽的辯證思想。《係辭上》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一書發端於乾、坤兩卦,正反映了作者對陰陽辯證關係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認識;換言之,作者似乎流露出這樣一種觀點:陰陽兩種力量的相互作用,是宇宙間事物運動、發展、變化的源泉。


    第五節


    積善遠惡、修養美德才會家和國興《文言傳》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道德經》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菜根譚》雲:“善根暗長,惡損潛消。”


    這些理,我們耳朵都快聽出繭子啦,真有這樣神奇的作用嗎?


    《文言傳》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本義指梳理頭發,此處指“沿,循”)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這段話是說:廣袤無垠的大地極其馴順溫和,但它運行起來卻是剛健無比;它極其嫻靜緘默,但它馴順柔美的品德流布四方廣泛受益。地道的特性是甘於居後而得到天道的主宰,能夠正確處理好主宰與附屬的關係,發揮順承與輔助的作用,具有生養萬物之德而有規律性(常)可遵循。它包容萬物,承載萬物生長,其生化作用廣大無比。大地體現的美德多麽馴順柔美啊!順承自然(天)之道而依循四時運行(時行),一年四季呈現出不同的景色。


    積累善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吉祥;積累惡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災禍。以下犯上,臣子弑殺國君,兒子弑殺父親,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出現這種局麵,有著逐漸演化的過程,是逐步發展的結果。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君王、兒子的父親沒有預判與防備之心,不曾早早辨別清楚真相。坤卦說:“腳踏在薄霜上,就預知到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成了。”比喻陰柔事物發展轉化成險惡事件是一種循序漸進的趨向,要善於根據眼前細微的征兆預判事物發展的趨勢或方向,防範可能出現的問題。


    “直”體現著品性純正端方的正直,“方”體現著行為遵循一定的法則。君子要善於以純正端方的品性加強個人內在的自我修養,通過恭敬謹慎來矯正思想上的偏差;善於用法則與倫理來規範社會交往中的外在行為,以道義的法則來規範外在行為上的悖亂。如果人人以“直”與“方”的道德規範嚴格自律,胸懷虔敬、道義之心,就能使美德在社會上廣泛流布而不孤立(德不孤)。這是做人擁有馴順柔美德行的內在基本要求。君子效仿大地,擁有正直、方正、廣博的胸懷和品格,如果通過修煉擁有了這些美好的品德,縱然不為人們所了解,也沒有什麽不利的,因為人們不會懷疑他的行為。


    “陰”比喻臣子,雖有美好的德行,但宜深藏含隱,從而服務於君王,而不自居有功。這是地道的原則,也是妻道的原則,同樣是臣道的原則。地道不能單獨地完成生育萬物的功業,地順天的道理表明成功不歸己有而要替天效勞、奉事至終。這是為什麽呢?《周易集解》引宋衷曰:“臣子雖有才美,含藏以從其上,不敢有所成名也。地得終天功,臣得終軍事,婦得終夫業,故曰‘而代有終也’。”


    天地陰陽之氣交合變化,催發草木滋生、繁衍、茂盛;天地陰陽之氣阻隔不通,世道乖隔,賢人就會隱退。坤卦說:“紮緊了口袋,如緘口不言。免遭咎害,也不求讚譽。”意在謹慎。


    君子的美好品德,好比黃色,中和、通達事理,身居正確、恰當的位置,才美蘊含在內心裏,流暢在四肢,表現在行動上,擴大在事業中,這是最為美好的美質,達到了至高的境界。


    陰的勢力對陽的勢力產生懷疑,必然發生爭鬥衝突。因為陰極盛而嫌棄自己沒有陽剛因素,所以把極致之“陰”一並稱作“龍”。其實陰並未脫離其屬類,所以又稱為血,血即陰類。所謂玄黃,天玄地黃,是天地交相混合的色彩。這是一個比喻,說明處於主宰地位的君王或領導與處於附屬依從關係的子民要擺正位置,處理好相互關係,否則,具有陽剛之性的統治者與具有陰柔之性的臣屬子民一旦發生矛盾,下麵懷疑上麵、抵觸上麵,就會發生混亂的鬥爭。


    爭鬥之端,起於疑惑之心。陰與陽配合,創造生命的奇跡。陰與陽若不相親和,天下將陷於紛爭。


    泱泱中華稱為中國,是講究“中和之道”(即中庸之道)的國家,文明源遠流長,民眾有著正確的善惡觀,這是團結凝聚民眾的核心所在,體現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文言傳》揭示的善惡觀充滿深刻的辯證思想:一是惡小不積身不滅,善小不積名不揚。《係辭下》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說的意思是,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為一個聲譽卓著的人,不幹壞事就不會成為毀滅自己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認為,一般的好事對自己來說沒有多大益處而不去做,認為一般的壞事對自己來說沒有多大損害而不去改正。所以壞事做多了而無法回避責任,罪惡大了也無法得到寬恕。分析一些人所犯的錯誤,最初都是從一些不起眼的小事開始,日積月累,由小到大,最後釀成了大錯,遺恨終生。任何人都要引以為戒,在所謂的小事麵前注意把握好自己,從一言一行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切實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


    二是積善之家有餘慶,不善之家有餘殃。慶為“福”,殃為“災禍”。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以儒、釋、道三家為主流。儒、釋、道三家都非常重視因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就是從因果關係的角度進行分析,積累善行善德的家族,福報不會斷絕,家族的後代也會承受福報。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會經常發生災禍,甚至連累後代。“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一個家庭的興衰與道德素養培植有直接的關係,很多家庭出現的不幸與此有著必然的關係。好事做得多了善根就不斷地增長,福報就越大越多,家庭就會和諧富足,精神和物質都會得到極大的豐收。壞事做得多了,日久天長,罪惡積盛,總有一天爆發,到那時為時已晚。善的世界是博大的,善的力量是無邊的,善可以得到善的回報。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關於這個問題,《周易正義》有更精辟的闡釋:“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孔穎達疏:‘其所由來者漸矣’者,言弑君弑父,非一朝一夕率然而起,其禍患所從來者積漸久遠矣。‘由辯之不早辯’者,臣子所以久包禍心,由君父欲辯明之事,不早分辯故也。此戒君父防臣子之惡。‘蓋言順’者,言此‘履霜,堅冰至’,蓋言順習陰惡之道,積微而不已,乃致此弑害。稱‘蓋’者是疑之辭。凡萬事之起,皆從小至大,從微至著,故上文善惡並言,今獨言弑君弑父有漸者,以陰主柔順,積柔不已,乃終至禍亂,故特於坤之初六言之,欲戒其防柔弱之初,又陰為弑害,故寄此以明義。”


    其實,關於福與禍辯證關係的認識,老子深刻認識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韓非子《解老第二十》對此進行了深刻揭示:“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


    盡天年,則全而壽。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貴之謂福。而福本於有禍。故曰:‘禍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夭死;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而禍本生於有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


    對此,我作了一首《福禍歌》:


    福禍相倚而相因,自然中正無妄心;吝凶悔吉端動機,福禍從來由內心;柔正知足遠災禍,偏枉貪婪欲焚身;素樸淡定與人善,奉獻少取結福音。


    《菜根譚》雲:“善根暗長,惡損潛消”—為善不見其益,如草裏冬瓜,自應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當必潛消。“惡小不積身不滅,善小不積名不揚”“積善之家有餘慶,不善之家有餘殃”揭示了善與惡的辯證關係與因果輪回關係,其核心是啟示人們人心向好、人心向善,從細微處積累,積善遠惡,才會家和國興,增強凝聚力。


    可以看出,道德修身,積善遠惡,經世濟民,是《易經》的主線。


    兩卦的解讀揭示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交合衍生萬物,曆史發端於陰陽相互作用。人類文明也起源於陰陽交合作用。


    現代哲學家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說,所謂的“陽”,本義是陽光,或任何與陽光相連的事物。“陰”的本義則是指沒有陽光的陰影或黑暗。後來,它們的含義逐漸發展成為宇宙中的兩種相反相成的力量。


    陽代表男性、主動、熱、光明、幹燥、堅硬等;陰則代表女性、被動、冷、陰暗、柔弱等。宇宙一切現象都是由矛盾對立統一著的陰陽兩種因素、兩種力量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乾元陽剛主生發創造,坤元雌柔厚德載物堪當負載,二者乃陰陽對立統一,相輔相成,共同創造衍生了萬事萬物。


    定位是根本性的問題,是人生的大問題,也是做任何事業的大問題,其核心:一是位置,也叫定位,要適當;二是角度,從哪個點或麵看問題與分析問題,要準確;三是立場,認準的合理目標,要堅定追求;四是原則,在大是大非麵前,原則性要鮮明。


    《易經》諸卦諸爻就是揭示這些方麵的問題。人生成長,衍物幹事,都要定位準確,把握好方向,秉持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則,時刻加強美德修養,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成就所追求的事業,奠定人類文明綿延不絕的根基。


    坤卦警語箴言


    坤卦地道柔而剛 厚德載物廣蓄養牝馬柔順堅貞固 臣妻宜正亦端方恪守中道利永貞 廣蓄美德人敬仰履霜堅冰微知著 識遠綢繆高素養直方廣大無不利 地廣德厚發熱光內蘊美德守正道 無成有終智慧廣括囊無咎亦無譽 謹言慎行避禍殃黃裳元吉守中道 龍戰於野血玄黃懷才佐君利永貞 萬事善終功不搶惡小不積身不滅 善小不積名不揚積善之家有餘慶 不善之家有餘殃乾元創造坤負載 陰陽為朋變萬方諾亞方舟乃神話 萬古曆史起陰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祺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祺庸並收藏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