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仰觀天象,看到了什麽


    人人喜歡看天,你看,我看,大家看,看到了什麽?


    西伯侯姬昌仰觀天象,洞開宇宙乾坤之道的大門,為我們揭示變易哲學並用以指導實踐運用。


    在充滿無窮變化的環境中,“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必須的。


    很多人都習慣看天,也喜歡看天。


    天上打雷、下雨、刮風,你看,我看,大家看,能夠看出什麽門道呀?我們的祖先卻看出了大學問!


    中華古文明源流從哪裏來?恰恰是從看天觀象開始的。


    看天,發現了無比神奇玄妙的世界!


    首先,看看天空是什麽樣的。


    無論是仰望藍天還是夜空,它有似穹隆,高遠、遼闊、浩瀚,一望無際,望也望不到邊。天空時而碧空如洗一片蔚藍;時而層雲疊嶂,望斷一層浮雲,又是一層浮雲,無限延展,永無際涯;時而風雲驟變,電閃雷鳴,或淫雨綿密如霏,或暴風雨橫掃雷霆,摧枯拉朽,經過洗禮之乾下乾乾為天


    後又催生新的生命,或爆發新的力量!及至夜晚,浩瀚深邃的夜空或明或暗的星星,猶如聖明的哲人,為我們點破迷津,給人以神秘的啟示。


    這就是天空,這就是我們的外在世界,這就是我們生活其中的自然環境!


    如果離開天,沒有陽剛之氣的催生,我們無以獲得養分和能量,那何以在生存的大地上立足和繁衍生息呢?!


    從遠古看天開始,人們對天的了解越來越多,認識也越來越深刻,文字書寫也在不斷演進。乾,從現存典籍看,最早用“乾”字的便是《易經》。《說卦》中有:“乾,天也。”《係辭下》曰:“乾,陽物也。”


    《雜卦》中有:“乾剛坤柔。”《說文》中解釋:“乾,上出也。從乙,乙,物之達也;倝聲。”段玉裁注:“此乾字之本義也。自有文字以後,乃用為卦名,而孔子釋之曰健也。健之義生於上出,上出為乾,下注則為濕,故乾與濕相對,俗別其音,古無是也。”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說:“達於上者謂之乾。凡上達者莫若氣,天為積氣,故乾為天。”《古代漢語字典》中說:“乾(乹)。乾是形聲字。乙為形,倝(gàn)為聲。乙表示植物由地裏向地麵冒出。乾的本義指向上冒出。”


    乾為八卦之一,又為六十四卦之一,用來象征天、陽、日、君、父、夫等。自然的天空,具有催生萬物生長的神奇力量!


    乾卦卦象是“乾下乾上”。


    乾卦卦象,說起來很抽象,其實很形象、很具體—立足大地,抬頭向天空看,看了再看,一層天連著一層天,直上九霄,看也看不到盡頭。看到這種景象,我們實在無法窮盡每個人的感悟和啟示,但西伯侯姬昌蒙難被商紂王囚禁在羑裏流放在空曠的荒野,仰望天空,感悟“天”有著陽剛、勁健、創生、和暢、亨通的特性和功效,醍醐灌頂,得到貫通古今深刻開示,於是他用刻刀在甲骨上銘刻下卦象符號和開示。


    乾卦象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係辭下》曰:“象也者,像此者也。”天道(自然規律)剛健,健行周流,永無止息,永不衰竭,誰也不能阻擋,君子應效法天道,立身、做事,自立自強,自己努力向上,不停地奮鬥下去,永不懈怠。


    何謂君子?為什麽對君子要提出耳提麵命式的忠告?《古代漢語字典》解釋為:“君是會意字,由尹和口上下組合而成。尹表示掌握權力者,口表示發號施令。君的本義指帝王和諸侯,與‘臣’相對。”


    在《辭海》中,君子指:“1古代指統治階級。2指人格高尚的人。”


    君子是《易經》關鍵詞之一。六十四卦學習與警示對象主要是君子。就是說,在古代《易經》是提供給君子這樣的大人物學習的讀物,一般人由於經曆和工作實踐接觸麵有限,對事物的認識高度有限,學習這門學問是有一定難度的。現在世界上有許多人,整天陷入痛苦的深淵難以自拔,原因不在於物質貧窮,關鍵是不懂得《易經》講的那些理,也不願意躬身實踐那些理。


    格物致知,窮理盡性,加強品德操守的修養,有什麽樣的途徑?又有多少人願意走這條修煉之路呢?


    令人值得欣慰的是,《易經》是一座橋梁,是一座通達物象與人心的橋梁,它透過現象揭示本質,通過對規律的把握,指引人們善於用敏銳的眼光和哲學的頭腦去觀察事物、分析形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掌握哲學思維,自己時常做做輕鬆的心靈體操,思想活躍,心態平和,身心健康而輕鬆,一天開開心心,有活力,奮發向上,什麽事情都會和諧順暢。這有什麽不好的呢?


    要講明白《易經》,必須講講商紂王。


    在曆史文獻或傳說中,商紂王是一個遺臭萬年的主兒。如果從《易經》原理來看,他倒是一個愛恨鮮明,凡事都把握不好度的人物。


    商紂王帝辛,子姓,本名受德,帝號辛王,後世稱商紂王,是商朝最後的一個君主,是殷商王朝的終結者。


    殷商王朝曾經多次遷都,傳至帝乙時殷商王朝的帝都本叫沬邑(今河南省北部的衛輝市淇縣),後來改沬邑為朝歌,當時的朝歌按現在行政建製算是一個鎮。


    商紂王的父親帝乙,本應該立長子微子啟繼帝位,但微子啟的母親地位低賤;小兒子辛的母親是正王後,因而廢長立幼,立小兒子辛為繼承人。帝辛自幼聰敏過人。《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史記?殷本紀》也說“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帝辛是一個智勇雙全,勇武有力的主兒。帝乙駕崩後,辛繼帝位。後來,人們都管他叫“紂”,因為諡法上“紂”表示殘義損善。


    起初,商紂王也是勵精圖治的君王。他重視農桑業發展,也善於征伐鄰國,一度很強盛。他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勝利討伐徐夷,把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地帶。他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詩裏說:“但緣東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慚開化,國焉有宋荊與舒。”


    商紂王還有一個優點,敢於革除先王舊弊,不再屠殺奴隸和俘虜,而是讓他們參加生產勞動,補充兵源,參軍作戰;他蔑視陳規陋俗,不祭祀鬼神;他選賢任能,唯才是用,不論地位高低。這對推動當時的社會進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既然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君王,為什麽卻又臭名昭著呢?問題出在修養上:第一個原因是欲望過度膨脹,荒淫無度。連年征戰,使兵力不足,國庫空虛。商紂王在位後期,居功自傲,建鹿台,造酒池,懸肉為林,過著奢華的生活。


    第二個原因是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先後殺比幹,囚箕子,失去人心。


    第三個原因是出在領導幹部對身邊人員的管理上。擇後選妃,不分出身貴賤,立奴隸之女妲己為後。選擇妲己不一定錯,過分寵幸妲己、放縱妲己,任其胡作非為,才成了曆史上的朝代悲歌。


    第四個原因是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少數民族的防範,加上對俘獲的大批俘虜又消化不了,造成負擔。


    其間,商紂王還做出一個不得人心的決定,那就是將當時的西伯侯姬昌發配到羑裏。


    在深重的壓迫下,西伯侯姬昌在甲骨上鐫刻下石破天驚的呐喊,喊出了一個壯誌男兒的雄心抱負,喊出了建立西周王朝的精神動力,更開創了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源流!


    在這人類文明壯舉的美妙時刻,不巧的是,監視他的看守發現了他的行為,並認為他是瘋瘋癲癲在占卜搞封建迷信呢!後來傳來傳去,就將他開示的道理傳成了卜筮之學。


    如果人人都發現西伯侯姬昌以風險警示錄的形式在書寫建設一個新王朝的政治宣言或教化天下的倫理規範,在那種環境下他還能保住脖子上的腦袋嗎?


    遠古一把汗,捏在手裏到如今!


    商紂王“非常關心”西伯侯姬昌,時刻過問姬昌的狀況。


    監視的人不斷打小報告:“姬昌瘋啦!”


    大臣們也不斷報告:“姬昌在算卦呐!”


    還有更多的人不停報告:“姬昌在裝神弄鬼呐!”


    ……


    一句話,姬昌精神不正常,很不正常!


    商紂王喜歡各種各樣的小報告。


    欣喜不已!


    商紂王相信了小報告,後來經過漫長的七年,才釋放了西伯侯姬昌!


    《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更加淫樂殘暴:“大冣(zui)樂戲於沙丘,(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商紂施行暴政,加上酗酒縱欲,最終商代滅亡。


    第二節


    自強不息,靠誰不如靠自己


    自強不息:關鍵在於秉持天道剛健的“元,亨,利,貞”


    四種特質。


    前麵講殷商的片段曆史,告訴您《易經》是在什麽樣的曆史環境下產生的。如果不知道發奮努力開創基業,永遠都會在那黑暗中沉淪。


    現在,我們來看看開天辟地第一卦的乾卦,西伯侯姬昌之所以銘刻下乾卦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卦辭“乾:元,亨,利,貞”,是因為他發現“天”因為具備四種特性或特質而有了神秘無窮的力量。


    這四種特性或特質也可以說是“四種美德”,具體是:元。《說文》中解釋元:“元,始也。”《古代漢語字典》說:“元是會意字,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元字在‘人’的頭上加上指明頭的部位的二或一,本義為人頭。引申為首位、首次、開始。”《呂氏春秋?應同》中寫道:“芒芒昧昧,因天之威,與元同氣。”乾具有元氣、真氣,賦有原始、創生事物的特性與功能。朱熹在《周易本義》中說:“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於此,故於時為春,於人則為仁,而眾善之長也。”


    亨。《古代漢語字典》說道:“亨、享在金文是同一個字,字形像盛食物的器皿。篆文分為兩個字,亨的本義讀作xiang,是進獻的意思,後此義也寫作享,後來享從表示進獻的亨中分化出來,專門表示享受。”


    引申義為通達順利。朱熹在《周易本義》中說:“亨者,生物之通,物至於此,莫不嘉美,故於時為夏,於人則為禮,而眾美之會也。”


    利。《說文》解釋為:“利銛也。”會意。從刀,從禾。表示以刀斷禾、收獲穀物的意思。本義:刀劍鋒利,刀口快。引申義:收獲穀物、得到好處。《古代漢語字典》中說:“利是會意字,由禾與刀兩部分組成,刀是類似耒(讀作lěi)的農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數點表示犁出地土塊,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有利於創生、生長之義。朱熹在《周易本義》中解釋:“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於時為秋,於人則為義,而得其分之和。”


    貞。在蒙昧的原始社會,人們一般采取占卜的手段判斷吉凶禍福。


    《古代漢語字典》注釋為:“貞在甲骨文中,似鼎形,以鼎假借為貞。在金文中加上卜,將卜問的含義加以強調,鼎兼表聲,這個字於是成為會意兼形聲字。在小篆中,鼎訛寫作貝。貞的本義指卜問、占卜。”《說文》中說:“貞,卜問也。”社會曆史進化到西周時期,“貞”已經演化成重要的社會倫理觀念,有端方正直之意,一般指正、純正、堅定、有操守等,已經不局限於“卜問”之說,在多部文獻中有所體現,有據可考。如《周禮?大祝》中說:“求永貞。”《禮記?文王世子》曰:“萬國以貞。”《書?太甲下》曰:“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周禮?春官?天府》曰:“季冬,陳玉,以貞來歲之惡。(鄭玄注:問事之正曰貞。)”《周易本義》中注:“貞者,生物之成,實理具備,隨有各足,故於時為冬,於人則為智,而為眾事之幹。幹,木之身,而枝葉所依以立者也。”在封建製度中,還特指婦女忠誠於自己的丈夫,從一而終,不得改嫁,以保護和維持種族的純潔性、延續性,這一思想在坤卦、漸卦、歸妹卦等多卦中有所闡述。對“貞”字的解釋與理解,是人們推斷《易經》是占卜之學還是哲學與社會倫理學的分水嶺。


    乾為天,上卦下卦都是天。乾卦象征天,純陽剛健,其性剛強,其行勁健。氣由下向上升,積於天空;萬物由地麵冒出向上生長,生生不息。這是天(自然)的基本物象。其特性和功效是,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和諧、有利、貞正、堅固。天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乾卦是天神秘力量的展現,闡釋生發創造的自然之道。從自然之天出發,古聖先賢從“天人合一”的角度,以自然之天的特性加強君子自身的修養。


    天(自然)本身的特征是孕育萬物,萬物依據自身習性有規律生長,這種規律性是由大自然內在特質決定的,君子觀瞻天象,體悟到應像天那樣增益四種美德。《文言》對此進行了深刻闡述。《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意思是:元始,是眾善的尊長;亨通,是美好的會合;有利,是事義的和諧;貞固,是辦事的根本。君子用仁心作為本體,可以當人們的尊長;尋求美好的會合,就符合“禮”;施利於他物,就符合“義”;堅持貞固的節操,就可以辦好事務。君子是施行這四種美德的人,所以說:“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諧有利,貞正堅固。”


    《周易正義》曰:“《子夏傳》雲:‘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


    貞,正也。’此言卦之德,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原始、亨通,使物性和諧各得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子夏傳》“四德說”較為通行。天的自然之德使萬物各成性命各得其所,君子效仿天的四種特性增益自身的美德,當然會在衍物幹事各個方麵使物得其所,事盡其宜,順利亨通。


    乾是一切生發創造的基礎。道家弘揚的“道法自然”由此而來。


    黃壽祺、張善文著當代學習研究易經的權威讀本《周易譯注》對此說明—西伯侯姬昌通過對大自然的直感觀察,認為“天”體現著原始、亨通、和諧有利、貞正堅固的四種德行;之所以如此,在於“天”


    的本質元素是沛然剛健的陽氣,這種陽氣“運行不息,變化無窮”,沿著春、夏、秋、冬四季而循環往複,製約、主宰著大自然(《周易尚氏學》據《太玄經》說,以“四季”配《乾》卦“四德”極見陽氣運行規律。


    詳見《彖傳》說明)。《周易》讚美“天”,實事上是讚美陽剛之德。


    第三節


    放眼宇宙,順其自然乃天道


    “道”在《易經》和《道德經》中都是重要的哲學概念。


    學習《易經》,繞不過去彖辭,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彖辭,什麽是彖辭?彖辭有何用?孔穎達《周易正義》引褚氏、莊氏曰:“彖,斷也。


    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為‘彖’也。”這種斷定是根據卦象進行的,所以《係辭上》中說:“彖者,言乎象者也。”


    所謂彖辭,就是通過對卦象深入細致入微地觀察,經過分析判斷,對自然物象所能揭示的關於發展變化的某些或某個規律進行掌握和運用,揭示運用規律有什麽作用。每一卦的裁斷精髓何義何用的“總括之辭”,即“小結”性的言辭稱之為彖辭,它著眼於物象,闡釋物象所揭示規律的功能和作用,有判斷、決斷的色彩。這也是為什麽有人宣揚八卦有占斷功能並對其加以神秘化的原因。彖辭是對規律性、趨勢性的必然和可能進行闡釋,從概率角度可以揭示必然趨勢和結果,對普遍性問題給以一定的結論或建議與忠告,但不會對所有繽紛多樣的個性化問題給出具體的答案。彖辭著眼於物象,闡釋物象的功能和作用,然後引入人們的社會工作實踐或生活實踐中。


    乾卦彖辭是“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乾卦的彖辭對天所代表的大自然的神奇功能是這樣描述的—偉大啊,開創萬物的陽氣啊!春天萬物依靠它開始產生,它統領著大自然。


    夏天雲朵飄行、雨露滋潤,各類事物流布成形。光輝燦爛的太陽千萬年來永恒照耀,立足大地上下左右前後的六位時空中,萬物遵循著“六龍”所代表的事物孕育、萌生、盛長、衰敗的規律生生不息。大自然遵循一定的規律發展變化著(乾道變化),萬物依從自身的生長規律而生長,保全太和元氣,以利於守持正固的操守,養護住根,滋生繁衍後代的種子,繁衍生息,維護好生物鏈和諧平衡,這才是宇宙間最大的和諧。萬物因陽氣的創生之德而始生,九州萬國都和美順昌。


    彖辭中,有兩個重要哲學概念需要說明,一個是“道”,一個是“太和”。


    “道”在《易經》和《道德經》中都是重要的哲學概念,在第一章《易經》洞開乾坤之門中,我們進行了解釋:道的本意指道路;引申為代表抽象的法則、規律,以及實際的規矩,也可以說是學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性的道;進一步上升為形而上的道,所謂天道,乃指自然規律。“道”在《易經》中是基本的哲學範疇,與“德”對立統一,二者構成《易經》的理論基石,也是八八六十四卦探討的核心問題。其精髓在於,從客觀規律出發,探討加強道德修養的原則、態度、方法、途徑等問題。這是本書研究探討闡釋的核心與主要內容,意義在於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科學的世界觀,避免在社會實踐、日常生活等諸領域發生失誤。


    您日常所作所為,上升到這個境界了麽?


    “太和”亦作“大和”。從中華文明發展史來看,乾卦“保合太和,乃利貞”之句中首次出現“太和”,《周易本義》解釋為“太和,陰陽會合衝和之氣也”。《文選》作“太龢(he)指編管吹奏樂器,是後來小笙的前身。在《卜辭》中有所記載”。唐代元稹的《競渡》詩:“數極鬥心息,大和蒸混元。”係指萬事萬物符合自然規律的和諧。在社會文明演進中,作為重要的哲學概念又豐富了“平和的心理狀態”“太平”等重要的人文內涵。唐代陸贄的《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製》中有:“思與海內同臻大和。”宋代宋祁的《宋景文公筆記?考古》中說:“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為加深理解彖辭,下麵對彖辭中的關鍵詞,進行補充訓詁。


    何謂“乾元”?乾元有什麽樣的功能?《尚氏學》中說:“乾元者,乾之元氣也,於時配春。”黃壽祺、張善文的《周易譯注》中寫道:“‘天’的元始之德,即充沛宇宙間、開創萬物的陽氣。以季節為喻,猶如春天景象。”乾元對世間萬物具有神奇的創生功能。


    何謂“品物流形”?品,《說文》解釋為:“眾庶也。”“品物”即各類事物;“流形”,流布成形。這是指萬物因雨水的滋潤而不斷變化發展、壯大成形。此尤言夏天的景象。《周易正義》中說:“言《乾》能用‘天’之德,使雲氣流行,雨澤施布,故品類之物流布成形,各得亨通,無所壅蔽:是其亨也。”


    何謂“大明”?唐代李鼎祚撰《周易集解》引侯果曰:“大明,日也。”即太陽。


    “庶物”指眾多事物。


    經過長時間觀察與積累,古人觀察到天有偉大的始生之德,萬物因為有了它才賴以開始,因此說萬物屬於天。具體體現在,雲氣流行,雨水布施,受雨水滋育,萬物周流而各自成形。古人還觀察到日是宇宙中最大的光明物體,將日稱為“大明”。古人對時間概念的確定與地理方位的確定是從觀察太陽運行得來的。古人認為日出地麵為始,日落入地麵為終。“大明終始”係指日出日落。在晉、明夷兩卦象傳中即有驗證。


    《晉?象傳》曰:“明出地上,晉。”《明夷?象傳》曰:“明入地中,明夷。”日運行於天空,宇宙中充滿無限光明。


    天在上,地在下,日東升西落,向日為南,背日為北,於是確定了上下東南西北六個方位,就是說地理方位是依據時間概念的形成而確立的。在宇宙時空中,乾卦所體現的天道,是按照一定的客觀規律而運行的自然之道。天道規律具有變與不變的雙重特性。


    變,體現有雨雪冰霜霧靄雷電陰晴冷暖等種種物象變化,透過這些變化著的現象,古人觀察到春夏秋冬四季年複一年更迭輪回。四季有規律性地往複運行為萬物的生長繁衍提供了環境和條件,因此,萬物適應自然變化的天道得以“各正性命”—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即本性),萬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稟賦,成就各自的品性,各有相應的屬性和性命,為人類生存繁衍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資,因而,萬國都得到安寧。


    天道剛健主創造,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物流形,首出庶物萬國安。


    我們每個人對天都應該心懷感恩!


    正本清源,循序漸進,工作、生活所涉及的六十四種情境將逐一展示,展現《易經》各卦的真本麵貌。


    第四節


    生命成長有其規律,注意人生的六個階段乾卦六爻之奧妙:易學啟蒙之師曾仕強先生說有“六條龍”靠譜嗎?我認為是用龍成長的六個階段比喻事物成長發展的六個階段。遵循發展變化之道,就會進入“始則潛伏,終則飛躍,可潛則潛,可飛則飛”的必然王國。


    一、時乘六龍:人生成長或事業發展的六個階段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說:“非是說天運不息,自家去趕逐,也要學他如此不息。隻是常存得此心,則天理常行,而周流不息矣。”“一日一時,頃刻之間,其運未嚐息也。”這是乾卦核心啟示。這是在乾天具有陽剛之德和“元,亨,利,貞”之性基礎上獲得的人生啟示,就是將自然規律運用於人事:實現自身成長發展,養育家庭繁衍種族,管理社會成就事業,教化天下文明共進。


    實現以上使命,需要陽光、活力、剛健、奮發、向上、進取的優秀品質。


    誰能做到這樣呢?


    當然是天上行雲布雨的龍(比喻)。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說文》)天空是龍的舞台。天空,因龍而富有神秘色彩。


    傳說中,龍可以鑽天入地,興風作雨,具有無窮的神秘力量。中華民族的圖騰有龍,龍就是中華民族的化身。龍誕生於大地之中水沼之內,成長於大地之上,翱翔於九霄,其生命過程可分為六個階段(注意,指巨龍騰飛的六個階段,絕對不是六條龍)。乾卦以龍潛藏、成長、飛騰等六個階段,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比喻人生成長或事業發展的六個階段(見圖2-1)。


    圖2-1 生命成長趨勢模態圖


    龍有陽剛勁健的精神,作為中華兒女,這種精神也應該有。


    否則,家何以立?業何以興?世界民族之林何以屹立?


    一定要明白,“時乘六龍”是比喻,關鍵是通過比喻應該明白以下道理,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積累和靈性獲得啟示,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和事業。


    對規律有把握,心懷淡定,方向不跑偏,做事有定力!


    二、乾卦六爻如何解讀


    在講解乾卦“六爻”之前,對什麽是“爻”有必要科普一下,進行情景導入,否則大家會覺得太突兀。大部分人對《易經》感興趣,但深入不進去,是因為曆史上的大部分讀本沒有簡易、明晰、輕鬆、活潑的導讀,就像沒有導遊進旅遊景區一樣,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茫然不知所措。對易學的基本常識進行科普是有必要的,能夠解決情景融入的問題。


    何謂爻?在前文已經做過說明,在真正開始參悟乾卦六爻之前,您可以重新溫習一下,以便能夠迅速進入乾卦六爻的情境中。


    龍是古代神話中神奇剛健的動物。乾卦六爻以龍成長狀態采取比喻與象征的修辭方法,揭示和展現事物發展的規律和道理。


    下麵,我們來看看乾卦六爻是怎麽說的: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潛龍,指潛隱在水中的龍。龍剛剛誕生,尚潛在水中養精蓄銳,陽氣不能散發出來,本事尚不能發揮。比喻人隱居不出,靜處而不妄動。


    處於初九爻之際,發揮作用的時機與條件尚不成熟,事物發端,位卑力弱,隻能“潛龍勿用”,必須進一步加強修煉,蓄養精銳,為將來發展時機來臨做好充足的基礎準備。這就好比孩子們在學校裏麵學習,尚需學習和積累知識、增長本領,還不能參加工作到社會上發揮作用。《周易集解》引沈士曰:“稱龍者,假象也。天地之氣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龍之為物,能飛能潛,故借龍比喻君子之德也。初九既尚潛伏,故言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見,同現,展現。見龍為展現頭角與身手的龍。所謂大人,一指有道德有作為的人;一指有大才大德並居於高位的王侯、大夫等貴族。


    九二爻是個比喻,龍出現在田間,剛剛嶄露頭角,能夠有所作為尚不能施行“雲行雨施”那樣的大作為,需要拜見英明睿智的大人物給以指導(利見大人),利於少走彎路,避免挫折,創造成就。以此為本體,比喻或者一個人,或者一個事物,或者一個產業,或者一個國家,處於初生或初創期(這個環節上的相關問題將在屯卦中討論),準備不充分,經驗不豐富,尚屬於牛刀小試階段,難以處理複雜變亂的局麵,拜訪、尋找英明睿智的大人物指引或領導前進,是英明正確的選擇,有利無害。


    人生或事業,如何保持良好的狀態呢?九三爻為人們指點迷津: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複道也。


    乾乾是勤勉努力的樣子。若是語氣助詞。本爻說的是,在成長階段,處於飛躍的前期,君子白天勤勉不怠,晚上警惕反省,整天自強不息,不敢絲毫懈怠,反反複複按正道行事,即使遇到危險(厲,《廣雅》:“危也。”)也會逢凶化吉,不會有什麽災禍(咎)。


    這是敬慎行事的基本要求,也是必然要求。


    在《易經》中,“咎”是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字,做任何事情,“無咎”是人們非常期望,也非常喜歡的狀態。何謂“咎”?何謂無咎?


    《古代漢語字典》解釋:“咎在古文中是會意字,由人字和各字構成,表示人各不相同,彼此易發生矛盾衝突。咎的本義指災殃、凶禍。”黃壽祺、張善文在《周易譯注》中釋詁得比較詳盡—《爾雅?釋詁》“病也”,《說文》“災也,從人、各,‘各’者相違也”,《廣雅?釋詁三》“惡也”,《詩?小雅?伐木》“微我有咎”,《毛傳》“咎,過也”,《詩?小雅?


    北山》“或慘慘畏咎”,《鄭箋》“咎,猶罪過也”,又《廣韻》“咎,衍也,過也”。據此諸說,《易》中“咎”字常含“災病”“罪過”“咎害”


    之義。案,《係辭上》雲,“無咎者,善補過也”,即謂彌補過失、免遭咎害。此爻處《乾》卦上下卦之際,其時多危,故須“朝乾夕惕”,修省不懈,才可“無咎”。《周易集解》引幹寶曰:“君子以之憂思深遠,朝夕匪懈,仰憂嘉會之不序,俯懼義和之不逮,反複天道,謀始反終,故曰‘終日乾乾’。”又曰:“凡‘無咎’者,憂中之喜,善補過者也。”


    在現代社會中,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慨,對眼下自己手中正在做的工作,有的漠然視之,有的破罐子破摔,有的悍然抵觸,不懂得技術和能力是在經久磨礪中增益出來的,結果荒廢了青春。


    遇到下崗分流或被淘汰出局,如果不知道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恐怕還得抱怨和咒罵單位或領導呢,甚至造成身心傷害。


    找內因,遇事反求諸己,才是高明的!


    這是自強不息的內在核動力。


    不怨天,不尤人,才是真正的達觀情懷。


    擁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和態度才不會受到禍害。此之為“惕龍乾乾免禍害”。


    人生或事業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種狀態上。機遇出現的時機,有的早,有的晚,機遇稍縱即逝,如何才能抓住機遇呢?九四爻辭是這樣說的:九四:或躍在淵,進無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四爻意思是龍或者騰躍上進,或者退處到深淵(淵)之中,前進不會遭遇災禍。


    人性善惡之爭,爭執了幾千年。


    明朝人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理論闡釋了人人心中都有“良知”: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我從自然界中萬物趨向陽光的本性獲得啟示,人作為生命體,要生存,要發展,其基本本性與植物是一致的。都具有“利己排他性”的本性,這既是生存的利器,也是頑劣的根性。如果沒有了這種本性,國家之間、民族之間、集團之間就不會有尖銳的矛盾和軍事衝突,也談不上階級、民族內部的團結。


    探尋世間的苦難、矛盾、衝突的根由,總是無可回避地深入“利己排他性”這個基點上。


    《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認為,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利己是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動力,即人是經濟人。人一方麵努力占有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麵,自私自利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在與人打交道過程中,對待任何問題,要善於從這個基點的正反兩方麵去看。


    離開這個基點,就可能鑽進道德的真空裏,成為被人嘲笑的癡呆子!


    人的災殃、凶禍多來自人的內心,更準確地說是過度的貪欲。貪欲擴張就必然陷入痛苦的深淵,而減損自己應得的利益,您可能會得到更廣泛的支持幫助。


    咎,是《易經》的關鍵字,將在許多卦的卦辭、彖辭、爻辭中出現,根據此注解,後文將依據語境具體詮釋,不再注釋。


    對人來說,也存在大致相同的情形,機遇來臨,該前進就要前進,該顯身手就要顯身手。在適宜的環境中,當然會有利於發揮作用有所作為。此所謂“龍躍深淵度機變”。


    機會抓住了,一顯身手,多麽愜意呀!九五爻所展現的境界,對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龍飛舞在天空上,在廣闊的舞台上行雲布雨,發揮巨大的作用,有了雨水滋潤,萬物欣欣向榮,蓬勃茂盛。龍為萬物成長做出巨大貢獻,盛德普惠天下。有所作為的領域利於出現德高勢隆的大人物,德高勢隆的大人物一定會有所作為,為人民做出巨大的貢獻。


    要注意,“見龍在田”“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修辭方法為排比,展示了龍所在的不同方位、情態和階段。


    凡事,總有個度。在度的範圍內,為人,幹事,創業,順風順水;超越度的範疇,還能夠持續下去嗎?上九爻辭的回答是否定的: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亢,過甚,極度。悔:悔恨。龍亢奮至極,飛得過高,失去發揮作用的舞台,體能不濟,向衰敗發展,就會發生悔吝的事情,這是應該警惕出現的局麵。做人、做事,得勢不可亢進妄為,否則就會有讓人悔吝的事情發生!


    亢龍為什麽有悔?《周易本義》分析其原因是:“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不給自己留有餘地和空間,就會走進死胡同,最終出現群龍也無首的現象。《朱子語類》說:“當極盛之時,便須慮其亢,如這般處,最是。《易》之大義,大抵於盛滿時致戒。”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見,通現。首,乃首領。用九爻辭說的是,群龍出現於天空,“各秉剛健之天德”(高亨釋),謙而不願意以首領自居。“此乃比喻諸侯並立,各秉天德,德齊力均,不可能有帝王為之首領。”(高亨釋)出現這種現象,是很吉利的。是什麽原因導致的這種現象呢?《尚氏學》指出:“‘見群龍無首,吉’者,申遇‘九’則變之義也。九何以必變?陽之數九為極多,故曰‘群’。陽極反陰,乃天地自然之理。乾為首,以陽剛居物首,易遭物忌;變坤則無首,無首則能以柔濟剛,故吉。”


    龍的發展變化合於自然萬物成長的階段性特征,適應事物發展變化階段性特征,人的成長或事物發展進程也不例外地具有鮮明的階段性:潛龍勿用蓄精銳—孩童(物創)初生,開蒙發智;見龍在田試手段—嶄露頭角,顯示才華,發揮作用;惕龍乾乾免禍害—自強不息,快速成長;龍躍深淵度機變—審時度勢,應機飛躍;飛龍在天盛德普—當位有為,盛德普惠;亢龍有悔極必反—亢奮至極,物極必反。可見,乾卦對事物發展的階段性及其內在蘊含的深刻道理進行了深刻揭示。


    需要說明的是,乾卦和坤卦“用九”之前的古經文字與其他六十四卦的經文,為截至周公時代經伏羲、西伯侯姬昌、周公薪火相傳集體創作的經文,在原始的古經文本中所給出的開示,基本是樸素的風險警示和道德修身的忠告,及至孔子,其最偉大的貢獻是演義升華附會更多的人文思考,其關於變易哲學的係統思維是不可否定的偉大貢獻,同時出現了“一陰一陽之謂道”、“大衍之數”、“揲”、卜筮等帶有占卜色彩的說法,及至朱熹《周易本義》又講授卜筮的方法,使這門學問變得撲朔迷離起來。這需要您在學習中注意甄別,吸納合理的精華,摒棄糟粕,才能學到這門學問中有價值的內容。


    三、孔子的《文言傳》如何解讀乾卦上升到君子修養品德操守的高度應該如何解讀呢?我們看看,孔子是怎麽說的: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什麽是“潛龍勿用”?(龍潛伏在水中或地下,謂之潛龍,暫時不施展才用。)孔子說(高亨等學者認為是偽托):“潛龍”可以用來比喻有才德而隱居的君子,隱居(遁,《楚辭?離騷》王弼注:‘遁,隱也。’)在社會下層,品德操守堅貞不移,不為世人的輿論或壓力而改變自己,他們不求成名,甘心隱居,回避世俗,言行不為世人讚同也沒有煩悶(遁世無悶),對所樂之事則行,對所憂慮的事情則躲避,堅定不可動搖(拔)的意誌。這就是“潛龍”啊!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龍出現在田野(尚未飛龍在天雲行雨施,雖發揮一定作用尚未有大的作為,處於飛躍前期的成長階段),此時,宜拜見有德行的大人指點,修養龍德以將來造福民眾,也易於產生大人物。孔子說:“龍德在於行中正之道,無偏無妄,無過無不及,正言正行,唯誠唯謹,他的日常(李鼎祚:‘庸,常也。’)行為謹慎有節,防止(閑,門閂,意防範)邪惡的言行而保持誠摯、美好的行為。施善於世,謙不自誇(伐)。君德博大,廣化眾人。龍之德,乃君之德。按龍的品德操守加強修養,有利於出現德高勢隆的大人物。”這說明將出現君主品德的大人。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三爻辭說:“君子整天健強振作,直到夜間還時時警惕慎行,達到這種狀態,即使麵臨危險,也免遭咎害”,講的什麽意思呢?孔子指出“君子要加強道德修養,奠定成就事業的根基。忠誠信實,加強道德修養;修習辭令,表達誠意,就可以積蓄功業。知道進取的目標而努力實現它,這種人可以跟他商討事物發展的征兆;知道事物終止的時刻而及時終止,這種人可以跟他共同保全事物發展的適宜狀態。像這樣就能居上位不驕不躁,處下位無憂無患。所以因時勢、時運、時機的發展變化保持警惕勤勉努力,雖遇危險之境,也沒有災禍”。


    值“終日乾乾”之際,有四個要點需要把握。


    一要講“忠信”而“進德”—《周易正義》:“推忠於人,以信待物,人則親而尊之,其德日進,是進德也。”


    二要“修辭立其誠”—《折中》引程子曰:“修辭立其誠,不可不仔細理會,言能修省言辭,便是要立誠,若隻是修飾言辭為心,隻是為偽也。修辭立其誠,正為立己之誠意。”


    三要“知幾”而“存義”—《說文》中說:“幾,微也。”《係辭下》中說:“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周易正義》曰:“知時節將至,知理欲到,可與共營幾也。”事物的發展都是由微小的端倪一步步發展到巨大,有客觀規律性。君子敏而有預見力,能夠見微識著,預見事物發展的進程與狀態,知曉或預見到結果,從而努力而為。判斷無誤,行有恒常。這樣明達的人,可以談論“幾微”,可以存事業正義。


    四要惕而“不驕”“不憂”—《周易正義》曰:“以其‘知終’,故不敢懷驕慢。”“以其知事將至,務幾欲進,故不可憂也。”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四爻辭說:“或騰躍上進,或退處在淵,必無咎害”,是什麽意思呢?孔子指出:“這是比喻大人的上升、下降是不一定的,並非出於邪念;他的進取、引退也是不一定的,處在下位,並不是行為不端正。或者前進或者退後,並不是不合群。這是由龍的秉性所致。所以,君子效仿龍道增進道德精修事業,對升降無常與變化無常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與風險意識,及時而動,因此,沒有災禍。”其根本原因在於因應、適應時勢與時機而為。《周易正義》提示人們注意:“上而欲。”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飛龍在天,利出現大人”,是什麽原因呢?孔子說:“同聲相呼應,相同脾氣秉性相互逐求。水流濕潤,火性幹燥,雲從龍而行,風從虎而生,聖人施展作為,則萬民觀瞻而親附崇拜。”風雲輕揚,其根本在天空上,自然親近依附於天空,從社會層麵看,相類比基礎在社會上層的,自然親近依附於上層;水流傾向於潮濕的沼澤,自然親近地勢低窪的濕地,從社會層麵看,相類比基礎在社會下層的,自然親近依附於基層。這適從於物以類聚的基本法則。《尚氏學》曰:“天地者,陰陽。本乎天者親上,謂陽性上升順行”,“本乎地者親下,謂陰性下降逆行”。


    可謂是,“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


    “亢龍有悔”,是什麽原因呢?孔子說:“(類比社會管理階層)高高在上的太上皇,雖然高貴,但沒有君王掌有實權之位,雖然高高在上,但沒有民眾追隨親附,而德才兼備的賢人又居於社會的下層,相距甚遠,又不能輔佐他,所以他得不到有力的支持,舉動無措就會發生悔吝。”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用龍潛藏在水底或地下比喻君子身處下位,還沒有得到充分施展才幹的舞台;“見龍在田”,用龍出現在田野裏比喻君子初到民間或基層,隻是剛剛發揮作用,說明時勢開始舒展(時舍);“終日乾乾”,用龍的奮發振作比喻君子行事勤勉;“或躍在淵”,用龍的進退比喻君子順應時勢自我檢驗與選擇,要麽開拓進取有所作為,要麽隱退而藏遁世無悶;“飛龍在天”,用龍的雲行雨施比喻君子登上天子之位治國臨民造福天下;“亢龍有悔”,用亢進必衰的龍比喻高高在上的太上皇脫離臣民、脫離基層,罹臨窮困之災。乾元“用九”,九為變數之極,用順應形勢變化之策諸侯分治,各秉天元善德,可以實現天下大治。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這是怎麽回事呢?曆史上兩個文化名人的注釋可能有利於啟發我們的思想認識:一看王弼的注釋:“九,天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見群龍之義焉。


    夫以剛健而居人之首,則物之所不與也;以柔順而為不正,則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無首,坤利在永貞。九,陽也。陽,剛直之物也。夫能全用剛直,放遠善柔,非天下至理未之能也。故乾元用九則天下治也。夫識物之動,則其所以然之理皆可知也,龍之為德不為妄者也。九,剛直之物。唯乾體能用之,用純剛以觀天,天則可見矣。”


    二看歐陽修對“用九”的理解:“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者,何謂也?首,先也、主也。陽極則變而之他。故曰:“無首也”。凡物極而不變則弊,變則通,故曰:“吉也”。物無不變,變無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故曰:“天德不可為首”,又曰:“乃見天則也。……陰陽反複,天地之常理也。”“陽過乎亢,則災數至九,而必變。故曰:‘見群龍無首,吉。’物極則反,數窮則變,天道之常也。故曰天德不可為首也,陰柔之動多入於邪,聖人因其變以戒之,故曰利永貞。”


    “聖人於陽盡變通之道,於陰則有所戒焉。”申明物極必反之理。


    “用九”是“觀”“天”運行的規律,用九的法則必須是“群龍無首”,即體現天道變化的法則,能像乾元那樣剛健而不“為妄”,“與時偕行”,天下即可得到大治。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禦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其演進情形為:“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尚未生發展現,孔穎達曰“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見龍在田”,說明君子開始有所作為,以其智慧和才幹,經緯天地,管理庶務,天下昌明,風氣好轉;“終日乾乾”,好比有了重要位置或開創了基業,無法回到原點,前途撲朔迷離,具有不確定性,必須機敏和警覺,才可能麵對與處理隨時可能出現的變數或敗亂,要有與時俱進、奮鬥不息的飽滿精神,這是必須的,沒有充足的精神動力,難以擔大任、創大業;“或躍在淵”,比喻在前進道路上,可能麵臨天大的機遇,出現有所作為的平台,也可能遇到巨大的障礙,要麽飛躍,要麽退處,都是順應變化之道做出的正常選擇,關鍵在於看時,遵循自然變化之道,應時而變革;“飛龍在天”,比喻君子陽氣旺盛,得到德位相配的舞台,能夠施展才幹,發揮天德,造福天下;“亢龍有悔”—龍高飛窮極將跌落下來,做人做事過度窮盡,必將敗落,這符合盛極必衰的規律,任何事物的發展,必須對其發展趨勢和結果要有基本的預判;乾元“用九”,君子要秉持乾所具有的“元、亨、利、貞”四德,能萌生萬物,開創事業,核心與關鍵在於以變應變,有堅定的自信力,這種自信力源自於掌握發展變化的自然之道,按規律辦事。天始生萬物,原始亨通。和諧貞正是天的性情。天才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偉大啊!可以看出,天有元始創生之德而用(陽剛化為陰柔的)九數,其剛健中正的天德,《周易集解》引崔憬曰:“不雜曰純,不變曰粹,言乾是純粹之精。”達到了純粹精要的地步,這體現了大自然的法則。六爻爻義闡釋發揮,觸類旁通天道的種種情狀。潔靜精微,讓人歎為觀止。


    龍或潛或現,或躍或飛,雲行雨施,澤及萬物。君子應該了解掌握龍的六種生存與變化階段與狀態所喻示的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階段性特征及規律,抓住機遇,時刻用好現有的條件,處理好事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統籌好國計民生,那麽天下就會太平啦!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周易集解》引幹寶曰:“君子之行,動靜可觀,進退可度,動以成德,無所苟行也。”君子以養成自身的品德作為行為的目的,每天應該落實在身體力行的行動上。初九爻所講的“潛”,指的是隱伏而不顯露,自身修養尚未達到成熟的程度,所以君子暫時不能施展才用而有所作為。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一味地潛忍,連個動靜都沒有,那怎麽成呀!君子應該自強不息!


    需要靠什麽途徑實現自強不息呢?君子研學以積累知識,探問以辨明是非與道理,寬厚以存心誌,仁德以行事精業,這是成就偉人偉業的基本途徑。《易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成就鴻基偉業,必須拜謁大人物,請其指點、幫助和支持,這樣才能夠在成就事業中把自己錘煉成偉大的人物。這是君子應該具備品德操守呀!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三爻“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位,下不在地位,乃在人位,就像人上不在朝廷任職,下不在田野耕種,而是在小官之位謀差幹事。君子官小職微,但因其時時勤勉警惕,雖處危險境地,也沒有咎殃。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這是“或躍在淵”的原因:用龍的生存狀態,比喻君子上不在朝廷任職,下不在田野耕種,中不在小官之位幹事,或者隱居,或者與世隔絕,無作為,與他人也沒有交害,自然也就沒有咎殃。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這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的原因:所謂“大人”,能夠參悟借鑒天地的美德涵養自身的德行,能夠體悟日月普照萬物的光明而造福人民,能夠按春夏秋冬的時令變化把握做事的規律和節奏,明辨善惡是非與吉凶禍福。具有良好的判斷力和預見力,在客觀事實發生之前決策或行動而客觀結果不會違背他的預見。麵對客觀形勢與事件則要尊奉天時以行事。遵循自然天道而且不違背,何況對於民眾呢,即使有鬼神又能怎麽樣呢?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所說的“亢龍有悔”是指,飛到天空極高處的龍被稱為“亢龍”,類比人則指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脫離群眾脫離基層,這樣的統治者驕傲自滿,狂妄自大,知道前進而不知道該後退時後退,知道生存而不知道滅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喪失。這樣的人隻能算作愚人而不能稱作聖人。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道者,才是聖人啊!


    有的易學專家認為六龍是有“六條龍”,其實,從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哲學的角度看,這裏是個比喻,是用龍成長的六個階段比喻人生或事物成長發展的六個階段或六種狀態,代表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失其時而成,升降無常,變化無常,隨時而用,處則乘潛龍,出則乘飛龍,所以說“時乘六龍”以馭天。明白掌握自然的發展變化之道,明曉事物發展變化規律,掌握不同階段的特性,那麽自然就會進入“始則潛伏,終則飛躍,可潛則潛,可飛則飛”的自由的必然王國,就能隨心所欲應對種種變化或問題。


    講到這裏,我們來看看黃壽祺、張善文在《周易譯注》中關於乾卦潔靜精微的總論與闡釋—乾卦作為《周易》六十四卦之首,以“天”


    為象征形象,揭示了“陽剛”元素、“強健”氣質和本質作用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孔穎達問道:“此既象天,何不謂之‘天’,而謂之‘乾’?”


    他自答說:天是“定體名”,乾是“體用之稱”,“天以健為用者,運行不息,應化無窮,此天自然之理。”(《周易正義》)實事上這是論及“象”與“意”的關係。從“象征”的角度分析,乾卦的喻旨,正是勉勵人效法“天”的剛健精神,奮發向上;這也是《大象傳》極力推讚的:“君子以自強不息。”卦辭以“元、亨、利、貞”四言高度概括“天”


    具有開創萬物,並使之亨通、富利、正固這四方麵“功德”,意在表明陽氣是宇宙萬物“資始”之本。但“陽剛”之氣的自身發展,又有一定的規律,於是,六爻擬取“龍”作為“陽”的象征,從“潛龍”到“亢龍”,層層推進,形象展示了陽氣萌生、進長、盛壯乃至窮衰消化的變化過程。其中九五“飛龍在天”,體現陽氣至盛至美的情狀;上九“亢龍有悔”,則披露物極必反、陽極生陰的哲理。《周易》的辯證哲學體係,在此鋪下了第一塊基石。要是進一步從“《易》者,象也”這一特征細加考究,還可以發現,本卦的卦體取“天”為象,故是比喻;六爻的爻辭取“龍”為象,也是比喻:大旨無非揭明“陽剛”的內在氣質。朱熹說:“《易》難看,不比他書。《易》說一個物,非真是一個物,如說‘龍’非真龍。”(《朱子語類》)這種假象寓意廣見於《周易》全書,是這部現存最古老的哲學著作的重要特色。


    第五節


    遵循規律,保持穩健科學地發展


    潛龍勿用—見龍在田—惕龍乾乾—龍躍深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用來比喻人生或事物成長的六個階段,其寶貴啟示有哪些?


    盡管世間萬物萬象紛繁複雜,但事物萌發生長強盛衰敗都有規律可遵循。龍有生命周期,人也有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所蘊含的發展階段也大致相同,其實,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生命周期,其發展階段盡管有個體差異,但都有著基本共同的規律可以遵循。大至國家朝代建立,中至企業設立,小如萬事萬物的每個個體,比如螞蟻這樣小的昆蟲,都大致有著萌長盛衰的階段性規律和成長的基本趨勢。有了對規律性的認識,針對不同階段的階段性特征及存在的問題,就可以采取相應的原則與必要有效的措施,應對層出不窮的形形色色的變化,增強針對性,避免盲目性,才能有效解決生存發展中的種種問題,保持持續穩健科學的發展。這就叫“萌長盛衰循規律,進退存亡視階段”。


    比如說,國家孕育建立時期(潛龍勿用),要積極動員積蓄各方力量同腐朽國體或政治製度或昏庸的統治者做堅決徹底的鬥爭;國家初創時期(見龍在田),麵對百廢待興的局麵要發展生產,煥發生機;國家振興時期(惕龍乾乾),害怕各種敵對勢力強大構成威脅,想盡一切辦法幹擾,就需要格外勵精圖治,保持高度的惕厲,時刻警惕亡我之心與亡我之舉;國家騰飛時期(龍躍深淵),要健全社會管理機製,處理好發展與保障等各種社會關係,防止社會運營出現脫節現象;國家強盛時期(飛龍在天),謹防物極必反,要居安思危,警鍾長鳴,重點要防範各層麵、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重要領導幹部腐敗墮落,這個階段是物極必反轉化的節點,絲毫馬虎不得,大意不得;國家衰敗時期(亢龍有悔),要維護國力,愛惜國民,不要發生過度消耗。


    以企業生命周期為例,發展階段與規律也基本相同。比如說,企業孕育階段(潛龍勿用),要積極動員積蓄各方力量做基礎準備;企業初創階段(見龍在田),百端待舉,要組織生產,拓展市場,做好運營;企業振興時期(惕龍乾乾),各種競爭對手威脅嚴重,需要艱苦奮鬥,勵精圖治,在競爭中求得生存,關鍵是要增強核心發展能力;企業成長階段(龍躍深淵),要健全管理機製,處理好發展與保障的關係,處理好發展規模、速度、效益的關係問題,防止投入產出失衡;企業成熟階段(飛龍在天),謹防物極必反,要居安思危,警鍾長鳴,防止管理者各種不當欲望的無限膨脹,重點要防範各層麵、各級領導幹部腐敗墮落,同時,要防範具體崗位工作人員消極懈怠,發生失職、瀆職行為給工作造成不利或被動局麵,這個階段是物極必反轉化的節點,絲毫馬虎不得,大意不得;企業衰退階段(亢龍有悔),要維護財力,愛惜員工(民眾),不要發生過度消耗,同時要研究轉型、轉產、釜底抽薪等一係列辦法。


    衰退與死亡既是舊事物的終結,也是新生的開始,是發展變化過程中矛盾轉化最激烈的環節。不同階段主要矛盾不同,抓住主要矛盾,具體原因分析到位,才能處理好階段問題。掌握事物發展的階段性及其規律,從方法論角度看,順應自然就會“衍物幹事序漸變”—衍生萬物與幹事均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應對變化,有條不紊地進行,就可以增強針對性,避免盲目性,提高效率,取得良好效果。


    第六節


    自強不息,是發展與進步的主導力量“保合太和”是陰陽之合,陽氣是陰陽交合的重要基礎,這是貞正之道的根基。自身和社會發展與進步沒有內在動力行嗎?


    “保合太和”是《易經》中最重要的哲學思想。《程氏易傳》中說:“保為常存,合為常和。”太和即大的和諧,“保合太和”是保持常和達到大的和諧。高亨在《周易大傳今注》中說:“保,保持。合猶成也。大讀為太。太和非謂四時皆春,乃為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時之氣皆極為調諧,不越自然規律,無酷熱,無嚴寒,無烈風,無淫雨,無久旱,無早霜,總之,無特殊自然災害。天能保合太和之景象,乃能普利萬物,乃為天之正道,故曰:‘保合大和,乃利貞。’”


    《易經》所揭示的道理,無不表現天地氤氳有常生,陰陽和會以施化,剛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婦,感應相通生變化的思想。《易經》的氤氳、和會、相摩、和合、相通都蘊含著和合、融和的意思,都是“保合太和”的具體表現。“和合”思想奠定了中國哲學重和而不重爭,重和而不重分的特征,體現了矛盾對立統一的基本規律性。可見,“保合太和”指的是陰陽之合,陽氣是陰陽交合的重要基礎,這是貞正之道的根基。天生發創造萬物,具有發展的活力、奉獻的精神,天陽剛健勁,自強不息,是推動自然、社會、時代、文明進步的主導力量。因此,天始生萬物永遠不會自滿。


    第七節


    民族精神和信仰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乾天人生存於世,離不開精神和信仰。


    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離不開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脊梁!


    人生存於世,離不開精神和信仰;一個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離不開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脊梁!


    所謂民族精神是指反映人民群眾利益和社會發展方向的進步觀念和優秀文化,是指導民族延續發展、不斷前進的思想精粹,集中體現在信仰上。在人的成長和發揮作用過程中,需要有堅定的信仰,有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引導方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明確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樹立起核心價值體係。這項偉大的工程自從有人類以來就未曾停止探索的步伐。人生觀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認識和處理個人發展同社會進步的關係,即私與公的關係問題。擁有陽光、活力、剛健、奮發、向上、進取的人生觀,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既激勵人自強不息,同時又對他人和社會有所貢獻。


    人是群居的社會性動物,僅有個體行動和奮鬥是不夠的,需要相互團結協作共同奮進,需要有民族精神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應對重大自然災害與社會變亂,推動社會前進,創造文明。


    乾卦闡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寶貴的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的圖騰是龍,中華文化是龍的文化,乾卦以龍成長的“潛龍勿用”“見龍在田”“惕龍乾乾”“龍躍深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


    六個階段打比方,喻示事物發展與個人成長具有鮮明的階段性,說明人生成長或衍物幹事必須“萌長盛衰循規律,進退存亡視階段”。


    乾卦六爻以龍的成長過程打比方,描繪了人和事物的成長進程,催生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坤卦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將進行解讀與揭示)是其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係。它的核心內容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正確的人生觀和寶貴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強大精神支柱,在強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凝聚和感召下,偉大的中華民族必將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同心同德開創偉大的事業,締造美好的未來。


    乾卦警語箴言


    為了讓您簡潔明晰地學習掌握和運用乾卦的內涵,現用七古體風格,我重新概括提煉升華出乾卦警語箴言,以供您熟讀熟記和便於運用。如果您想讓孩子也學習掌握,這可以作為童蒙讀物的基礎本,讓孩子反複誦讀,爛熟於心。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如果遇到相關的情況,則會豁然心領神會,終身受用無窮。


    乾上乾下始乾元 元亨利貞陽剛健潛龍勿用蓄精銳 見龍在田試手段惕龍乾乾免禍害 龍躍深淵度機變飛龍在天盛德普 亢龍有悔極必反群龍無首謙謹慎 衍物幹事序漸變天道剛健主創造 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物流形 首出庶物萬國安萌長盛衰循規律 進退存亡視階段君子自強而不息 時乘六龍以馭天大明終始乾道變 六位時成性命安保合太和乃利貞 天生萬物不自滿樹立正確人生觀 民族精神是乾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祺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祺庸並收藏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