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篇 第七章 學習與記憶--記憶與遺忘的冤家路窄
超值金版-心理學常識1000問 作者:牧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感知篇第七章學習與記憶--記憶與遺忘的冤家路窄
人活在世,大事小事,都離不開記憶;沒了記憶,就和沒了大腦差不多,生活也就失去了意義。
記憶,是許許多多的人關心的問題,可如果問一句“什麽是記憶呢?
你了解多少關於記憶的基本知識呢?”
恐怕能說得像那麽回事的人還真不多。
記憶就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反映機能的一個基本方麵。
由於記憶,人才能保持過去的反映,使當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礎上進行,使反映更全麵、更深入;有了記憶,人才能積累經驗,擴大經驗;有了記憶,先後的經驗才能聯係起來,使心理活動成為一個發展的過程,使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成為統一的過程,並形成他的心理特征。
沒有記憶,一切心理的發展、一切智慧活動,都是不可能的;就是記憶發生局部的或一時的障礙,如因腦受傷或精神病患而發生的對某一時間階段以前的經驗或某一類的經驗的全部遺忘,心理活動也要發生極大的困難。
什麽是學習?
--見聞模仿、溫習練習
學習是在經驗的基礎上在認識與實踐過程中獲取知識,而導致行為和意識、潛能發生變化的過程。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e)乎?”
意思是說學了之後要及時經常地溫習和實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
按照孔子的看法,學是指聞、見與模仿,是自學或有人教你學,是獲得信息、技能,主要指接受感官信息與書本知識等等。
習是鞏固知識、技能的行為,指溫習、實習、練習。
“學”偏重於思想意識的理論領域,“習”偏重於行動實習的實踐方麵。
實質上,學習就是學、思、習、行的總稱。
什麽是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狗
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非條件反射,例如膝跳反射、縮手反射、眨眼反射、嬰兒的吮乳等等。
再比如,吃梅子就讓人直流口水,這些反射活動是人與生俱來、不須學習就會的,屬於非條件反射。
狗進食自然引起唾液分泌,這是非條件反射,食物是非條件刺激;給狗聽鈴聲不會引起唾液分泌,鈴聲是無關刺激。
但是,如果每次給狗喂食前,都先聽鈴聲,這樣多次結合後,當鈴聲響時,狗就會有唾液分泌。
這時,鈴聲已成為進食的信號,作為信號刺激或者說條件刺激,單獨出現時也會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這就是巴甫洛夫給狗做的經典條件反射的實驗。
可見,條件反射是後天獲得的。
形成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是非條件刺激與無關刺激在時間上的結合,這個過程稱為強化。
這個心理常識告訴我們,是不是當孩子在哭鬧的時候,你為了讓他停止哭鬧,就給他買吃的買玩的?
孩子們實在是在學習這樣的過程中運用了哭鬧來要挾你,實在是你自己慣壞了他。
恐懼是怎樣學習到的?
--華生和小阿爾伯特
華生認為恐懼可以通過學習而產生,同樣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消除。
他試圖在實驗室裏證明他的理論,他找來一個十一個月大的嬰兒阿爾伯特(albert)作被試。
第一個實驗是想讓阿爾伯特對大白鼠產生恐懼反應。
實驗開始時,他發現孩子一聽到大的聲音和失去支持時,便產生恐懼反應;另外他發現孩子對十二英寸之內的東西很感興趣,無論是什麽,他都想法得到並擺弄它,這些反應同其它孩子的反應是一樣的。
華生開始正式做實驗,他先讓阿爾伯特玩弄一隻大白鼠,孩子玩得很高興,幾周之內毫無懼怕的跡象。
後來當阿爾伯特伸手去摸那隻大白鼠時,華生就用錘子猛敲一隻鋼棍(直徑一英寸,長三英尺)發出很強的噪聲,阿爾伯特產生了很不愉快的感覺。
以後華生便重複地這樣做,每當孩子伸手觸摸大白鼠時,華生便敲擊鋼棍,孩子便猛然跳起然後跌倒,繼而哭泣。
一周之後華生又讓阿爾伯特玩弄大白鼠,這時孩子對動物不怎麽感興趣,看來有點膽怯。
在進行本實驗之前,阿爾伯特是不怕大白鼠的,而這種實驗重複多次之後,他不但懼怕大白鼠,而且害怕兔子,害怕用海豹皮作的衣服外套和棉花。
什麽是習得性無助?
--曼穀的大象如此軟弱
在泰國曼穀的街道上,常常見到這樣的情形:象夫領著大象一路走,一麵讓大象將象鼻朝路人伸出去,偶爾來點屈膝或搖頭擺腦的動作;助手們則在人群中向人們兜售香蕉或甘蔗來喂食大象。
旁觀的人或出於好心或出於趣味而自掏腰包,因為泰國的古老傳統中大象與風調雨順是有聯係的,甚至有的泰國人仍舊在大象肚子底下走三次來祈求好運。
午間氣溫熱的時候,不適合上街工作,象夫和助手們就在空地上用野草搭起了防水布,用長長的鏈子拴著大象,以免它們在象夫等人打瞌睡時亂走。
實際上除非有人偷,大象一般都不願意動彈。
因為這些大象從小就經過嚴格訓練才能在街上做行藝工作,從小就被鏈子拴得嚴嚴實實,逃到無次數也逃不掉後,就不再主動地逃脫了,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當人或動物經曆某種挫折的體驗後,在情感和行為上也表現出消極的心理狀態,就是習得性的無助感。
再比如,一個學生每次參加考試,每次都考不及格,久而久之他便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正是由於以往的挫折經曆,使得他們認為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
當我們了解到這些心理常識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失敗並不是天生的,隻是後天不好的經曆而習得的。
我們可以重新改變認識,可以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習有什麽規律?
--強化學習的效果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桑代克他曾用小雞、貓等動物,設計一些迷宮和箱子,來研究動物的學習能力和逃脫行為。
例如,他將小雞放入迷宮,裏麵有四條路,三條是死胡同,隻有一條路通往有食物、有水和其他雞的地方。
小雞在一次次的實驗中,慢慢學會了找到出口,他認為導致成功的行為帶來的快樂讓小雞記住了這些行為,同時也忘記那些不愉快的行為。
這就是桑代克學習定律中的強化定律。
當一個行為出現後,伴隨著喜歡的事情,就叫陽性強化。
比如,你的寵物狗如果在轉圈後得到它想到的食物,那麽它將學會轉圈;如果你的孩子,自己洗好了襪子後得到你的讚許和表揚,那麽他將學會繼續這樣的行為,所以,人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當一個行為出現後,討厭的事件就解決了,就叫陰性強化。
比如,你不喜歡下雨,但是使用雨傘或雨衣,事情就解決了,那麽你將繼續帶著傘。
當一個行為出現後,伴隨著討厭的事情,就叫陽性懲罰。
比如,你吃麵的時候太著急而燙了嘴,疼痛懲罰了你的著急,這樣下次你可能就不可能再那麽著急。
當一個行為出現後,喜歡的事情就消失了,就叫陰性懲罰。
比如,當一個女孩打了自己的弟弟,父母親就取消了給她的零花錢,運用負麵的懲罰讓她知道以後不再打弟弟了。
聰明的你,有沒有記住以上的心理常識巧妙地運用強化法來改變生活中的行為呢?
什麽是記憶?
--從回憶和認知中搜尋信息
記憶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回憶”、“認知”四個基本環節。
四個環節互相聯係、不可分割:識記和保持是回憶和認知的前提和基礎;回憶和認知是識記和保持的結果,並能夠加強識記和保持。
識記,是識別和記住事物、積累知識經驗的過程。
識記通常是一個反複的感知的過程。
例如識記外文單詞,常是經過多次誦讀,形成它的音、義、拚法間的鞏固聯係,從而記住它。
當然也可能經過一次感知就能記住,正所謂“過目不忘”。
識記是記憶的第一個環節。
識記非常重要,因為要形成記憶、提高記憶效果,必須要有良好的識記作前提。
識記過一個事物後,當那個事物不在你麵前時,你的頭腦中仍然會出現那個事物的形象,這叫做記憶的表象。
表象具有直觀性和概括性。
比如,一說起大象,你的頭腦裏就會浮現出大象的樣子,有大大的身體、長長的鼻子等等,近在眼前似的,這就是直觀性;你或許見過許多種大象,比如亞洲象、非洲象,又或是成年象、小象、公象、母象等等,各有各的的特點,可事後浮現在眼前的大象無非就是身體龐大、鼻子很長,這就是概括性。
表象是記憶的主要內容。
我們在記憶中能夠回憶很久以前看到的人、事以及聽到的聲音,主要是依靠表象來實現的,因而表象在記憶中的地位極其重要。
回憶,就是說以前感知過的事物不在目前,把對它的反映重新呈現出來。
而客觀事物出現在眼前,人感到熟悉並確知是以前感知過的,則叫做認知。
記憶主要以回憶(再現)和認知(再認)的方式表現出來。
回憶和認知之所以可能,是由於經過了識記。
記憶都有哪些分類?
--感知、邏輯、情緒、運動
人的大腦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和理論、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作等等,都是記憶的內容,並據此可將記憶分為感知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運動記憶等四種類型。
形象記憶。
就是把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作為內容的記憶。
例如,你看到大街上跑的汽車,就會對汽車的形狀有記憶。
邏輯記憶。
邏輯記憶就是把概念、公式和規律等邏輯思維過程作為內容的記憶。
例如,你對數學公式、物理定理的記憶。
情緒記憶。
就是把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作為內容的記憶。
例如,你對和好朋友外出遊玩時的高興心情的記憶就是情緒記憶。
運動記憶。
就是把做過的運動或者是動作作為內容的記憶。
例如,你對遊泳、騎自行車的動作的記憶。
在日常生活中,這四種記憶形式不是單獨存在的,也是相互聯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舉個綜合的例子,到過天安門之後,想起宏偉門樓的形象,就是形象記憶;由天安門而想起什麽是社會主義,就是邏輯記憶;想起站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時的心潮澎湃、興奮鼓舞,就是情緒記憶;想起升旗時自己筆直站立的動作,現在還能重複,那就是運動記憶了。
什麽是短時記憶?
--你記得住電話號碼嗎?
根據記憶保持時間長短的不同,可以把記憶分成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兩種。
那麽什麽是短時記憶呢?
短時記憶是信息從感覺記憶到長時記憶的一個過渡階段。
它對信息的保持時間大約為一分鍾左右。
比如,你從朋友那裏聽來一個電話號碼,可以馬上根據記憶記錄下來,但過後要想用那個號碼,則隻能看記錄了。
這個記錄靠的就是短時記憶。
再比如,聽課時邊聽邊記筆記,也是依靠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的容量很小,一般隻有7±2個單位。
一個單位可以是一個數字、字母、音節,也可以是一個單詞、短語或句子。
利用組塊法可以增強短時記憶。
例如,現在的移動電話號碼共有11位,超出了7位的界限,一個個的記很難短時記下來,而如果把它分為三個組塊來記,就容易多了。
運用組塊法,個人的知識經驗很重要。
例如,心理學家曾經對象棋大師、一級棋手和業餘新手對棋局的記憶能力進行了研究,發現:對一個隨機設置的棋局,大師、一級棋手和業餘新手的回憶正確率沒有差別;而對一個真實的棋局,大師的記憶準確性為64%,一級棋手為34%,業餘新手卻隻有18%。
為什麽會這樣呢?
主要是因為在真實的棋局中,高水平的大師和棋手可以利用豐富的經驗發現和建立棋子之間的關係,形成組塊,迅速記憶;如果隨機擺放的一般散沙,大家都一樣,大師和棋手的經驗組塊優勢就不複存在了。
什麽是長時記憶?
--從似曾相識到我認識你
長時記憶是指存取時間在一分鍾以上直到許多年甚至終身保持的記憶。
與短時記憶相比,長時記憶的信息在頭腦中存儲的時間長,容量沒有限製。
其實,長時記憶大部分來自於對短時記憶內容的加工,主要是把新的信息納入已有的知識框架內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單元組合成一個新的知識框架,也有小部分是由於印象深刻而一次獲得的。
據此,你大概可以知道應該如何正確、高效地運用你的記憶力了。
比如,來記“transportation”這個單詞,如果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記,費勁又容易出錯,而如果把這個單詞分成“tran”、“sport”、“ation”三個部分就好記了,這是短時記憶的技巧。
你如果想長期的記住這個單詞,就要反複進行短時記憶,並且不斷將它和其他詞比較、聯係,才能奏效。
也許你自己有過這樣的經曆,在大街看到一個朋友或同學或以前同事或過去一個熟人,但是你想不起來他或她叫什麽,隻覺得似曾相識,而且好麵熟。
也許,擦肩而過之後,你才想起來,那個熟悉的人的名字。
也許,對方已經認出來你,叫你的名字,你也不好意思,你隻能說:“哎呀,是你呀!”
卻說不出人家的名字。
因為長時記憶,都在頭腦裏存儲,但有時提取會受時間和各種原因的影響。
怎樣把知識係統化記得更牢?
--記憶的係統性
有這樣一個人,他想要充實自己,想學習掌握整部百科全書。
於是他從頭開始學,可是從“a”開始學到100多條的時候,就再也學不下去了。
這讓他很苦惱,不知問題出在哪裏。
實際上,即使他繼續這樣學下去,也不會有多大效果,因為他違背了記憶的規律。
記憶不一定是下工夫越大,效果越好,它是有方法可循的。
一般來說,死記硬背的效果反而不好。
那麽怎樣記憶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呢?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要想最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最好的辦法是把知識放到一個體係之中。
有了相互的關聯和比較,知識才容易記憶。
而百科全書是一種辭書,它不是按知識體係編排的,所以不好記。
甚至因為枯燥,會讓人半途而廢。
有些人,知道得並不少,可是他們的全部知識在記憶裏,隻是一些死東西,當需要憶起某種東西時,卻總是忘記。
有些人,知識雖然可能少一些,但全部得心應手,並且能夠隨時在記憶裏再現所需要的東西。
兩種人的區別就在於,前者腦子裏沒有一個合理的知識體係,後者卻有。
我們在記憶的時候,從一開始,就不要隨隨便便地、泛泛地學習東西,而是在學習的時候同時建立起知識體係,在腦子裏把知識和用這些知識的場合聯係起來。
或者說,材料在識記過程中應當被不斷地加以係統化。
在這之中,從事物中找出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蘇沃洛夫建議道:“記憶是智慧的倉庫,但是在這個倉庫裏有許多隔斷,因而應當盡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條。”
什麽是遺忘?
--記憶和遺忘的冤家路窄
記憶和遺忘既像是冤家,又像是形影相隨的孿生兄弟。
人從開始記憶的那一刻,遺忘也就開始了。
遺忘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也是維持大腦正常運轉所必需的一步。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象做了最早的係統的研究,發現遺忘在識記之後就立即開始,最初進展得很快,以後逐漸緩慢。
他用無意義的音節做記憶實驗材料,根據實驗數據繪製出了一條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第一個小時內遺忘很快,保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迅速減少,以後逐漸緩慢,到了相當的時間,幾乎就不再遺忘了,也就是遺忘的發展是“先快後慢”。
除了遺忘規律,艾賓浩斯的發現還揭示了在長時記憶中保存的信息能夠持續多長時間的問題。
研究發現,在長時記憶中信息可以保留數十年。
所以兒童時期學過的東西,即使多年沒有使用,一旦有機會重新學習,都會較快地恢複到原有水平。
如果不再使用也可能被認為是完全忘記,但事實上遺忘絕不是完全徹底的。
除了時間因素以外,遺忘的進程還受其他因素的製約。
人們最先遺忘的往往是沒有重要意義的、不感興趣的、不需要的以及不太熟悉的信息。
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啟示我們,如果想取得理想的記憶效果,便要不斷地對記憶材料進行重複,並且最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否則,你的遺忘速度會快於你的記憶速度。
人為什麽會遺忘呢?
--大腦儲存的信息丟失了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主要有兩種解釋,即消退和幹擾。
消退論認為,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至最後消退的結果。
幹擾論則認為,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主要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時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幹擾,而一旦幹擾被解除,記憶就可以恢複。
許多研究表明,長時記憶的遺忘,自然消退起到一定作用,但主要還是由信息間的相互幹擾造成的;一般先後學習的兩種材料越相近,幹擾作用越大。
那麽幹擾又是如何導致遺忘的呢?
研究證明,幾乎所有長時記憶的遺忘都是由於某種形式的信息提取失敗。
什麽是記憶障礙?
--事物映象被破壞了
所謂記憶障礙,是指人腦受到損傷或在精神因素影響下不能正常反映過去經驗中發生的事物的異常心理現象,即由於記憶過程部分或完全受到破壞,使人不能把腦中反映過的客觀事物的映像或經驗以痕跡的方式保留下來並加以再現。
記憶障礙主要有三種表現:
記憶增強。
指人在病態情況下或其他特殊情況下,如患有強迫症、躁狂症和偏執性障礙等,對原來已經遺忘的經驗或根本記不起來的事情能十分清晰地記憶起來,甚至許多久遠的事件細節。
記憶減退。
指人的“識記”、“保持”、“回憶”和“認知”這四個環節的能力比一般人或本人發病之前的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或某一個環節受到嚴重破壞,導致記憶能力減退。
記憶減退可能是短時記憶減退,也可能是長時記憶減退。
一般是由短時記憶減退逐漸發展到長時記憶減退,直至產生遺忘症。
歪曲記憶。
又可稱為潛隱記憶,指把過去見過、聽過、讀過甚至夢中體驗過的東西與不同來源的記憶混淆起來、相互顛倒,確認這是自己實際體驗過的事物。
什麽是遺忘症?
--導致的原因
遺忘症是記憶障礙的一種,通常表現為對過去的經驗不能記憶,臨床上,通常由心因性和器質性兩種原因導致遺忘症。
心因性遺忘症。
所謂心因性,是指因情緒因素而導致遺忘症。
如長時間的焦慮、注意力渙散、內心矛盾等,均可引起記憶障礙。
情緒既能影響識記,又能幹擾回憶過程。
心因性遺忘的典型表現是,同過去經曆的某一特殊時期有關的或與強烈恐懼、憤怒、羞辱情境有關的特定記憶喪失,即遺忘內容具有高度選擇性。
心因性遺忘症具有暫時性,較易治療。
器質性遺忘症。
器質性遺忘症是指由器質性腦病引起的遺忘,最初往往表現為最近事件的遺忘。
遺忘持續時間的長短與腦外傷程度直接相關。
通常分為逆行性遺忘症和順行性遺忘症兩種:逆行性遺忘症是指顱腦外傷後患者不能回憶受傷前一段時間經曆;順行性遺忘症是指器質性腦病患者對發病之後一段時間的記憶缺失,常見於高熱譫妄、癲癇性朦朧、醉酒、腦外傷、腦炎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記憶牢靠嗎?
--記憶的歪曲現象
在電影《陽光爛燦的日子》裏,主人公在回憶青春少年時與女主人公的相見相識的故事。
記憶裏的事情都是很美好,但對於一些細節,很多時候都是事後自己的想象和英雄主義情結。
比方說,最後他自己都不記清到底有沒有在酒桌上為了女主人公打了人。
通常記憶也會發生下列現象。
錯構。
對一個真實事件的追憶中添加了錯誤的細節。
錯構在正常人有時也會見到,但彌漫性腦病變可使錯構傾向更為強烈。
虛構。
用以想象的、沒有真實根據的內容來填補記憶缺陷。
談論這些“經曆”時仿佛確有其事。
但嚴重的虛構是器質性腦病的特征之一,與病理性謊言不同,後者並無記憶缺陷,而是由於他們富於幻想,喜歡虛假經曆以博得別人的注目和同情。
柯薩可夫綜合症。
又名遺忘-虛構綜合症,表現為近事遺忘、虛構和定向障礙。
此類患者往往有興奮情緒,否認患病。
柯薩可夫綜合症常表明下丘腦尤其是乳頭體附近有病變存在,可能是慢性酒精中毒、腦外傷、腦腫瘤等病變。
舊事如新感和似曾相識感。
有舊事如新感的人,在感受早已熟知的事物時,有一種初次見麵的陌生感。
似曾相識感,指病人接觸完全陌生的事物時,有一種早先經曆過的熟悉感。
由此體驗的多是神經症和癲癇患者,正常人亦可出現這兩種體驗。
不良心理狀態有損記憶嗎?
--誰都免不了壓力
為什麽說不良心理狀態有損記憶呢?
下麵以壓力和緊張為例做出解釋:
壓力感削弱記憶力。
研究發現,處於壓力之下的人體釋放出來的一種激素可以使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難以提取,極大地損害記憶力。
人處在有壓力的場合時,如考場、就業麵試、作證人等等,記憶力會削弱。
瑞士研究人員以36名記憶能力相當的健康成人為實驗對象,給他們服用可的鬆或安慰劑。
可的鬆能夠提高一種壓力下才產生的荷爾蒙的水平,服用一小時後,人就相當於承受了嚴重的身心理壓力。
此時,要求他們記住60個德語名詞,每個詞都在電腦屏幕上顯示4秒鍾,然後,要他們憑記憶寫出盡可能多的名詞。
結果,吃安慰劑的人記住的名詞明顯多於吃可的鬆而產生了壓力感的人。
緊張心理損害記憶。
據研究,人由畏懼等情緒產生緊張心理,可以釋放出一種叫做皮質醇的激素,能夠損害長時記憶中搜尋信息的能力。
皮質醇激素是造成記憶暫時喪失的罪魁禍首。
研究人員做過實驗:給一些人服用皮質醇,他們當時並沒什麽感覺,也沒緊張的跡象;但是大約一到四小時後,就很難回想起事情,可見他們的記憶受到了損害。
這可以解釋為什麽人在考試中大腦可能會一片空白。
人們在考試前已經掌握了素材,但是緊張情緒來臨時,激素開始大量釋放,導致什麽都想不起來;待離開考場不再緊張的時候,激素水平趨於正常,便會後悔莫及:“哎呀,我當時怎麽就沒想起來呢?”
附:記憶測驗
記憶測驗
測驗一:綜合測驗
回答下麵的要求或問題,記錄答案,算出總分。
1、記住以下的單詞:橘子,電話,燈。
2、記住這一個名字和地址:瑪莉史密斯,紐約雅典區百老匯路650號。
3、過去的五位美國總統是誰?
4、你所在的城市最近的三位縣市長是誰?
5、你最近看過的兩部電影的名稱是什麽?
6、你最近吃過的兩家餐館的名稱是什麽?
7、當回憶幾周前所發生的事情時,你是否覺得比以前更加困難?
8、你是否覺得自己記憶賬單的能力有所下降?
9、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心算能力有所下降?
10、你是否越來越容易忘記付賬?
11、你是否越來越難以記住人們的名字?
12、你是否越來越難以記住人們的麵容?
13、你是否發現想要找到用來表達自己合適的詞語越來越難?
14、你是否越來越難以記住如何操作簡單的工具,如遙控器、手機等?
15、你的記憶是否會妨礙你在以下場合的正常能力:在工作中、在家中、在社交場合中?
16、你能記起剛才給你的三個單詞嗎?
17、你能記起剛才給你的名字和住址嗎?
評分標準:
問題3到6:答對一個給1分,共12分;
問題7到15:答案為“否”得1分,共11分;
問題16到17:答對一個給1分,共5分。
得分評價:
如果得分在24~28分之間,說明你的記憶力超出常人;
如果得分在18~23分之間,說明你可能需要努力提高記憶力;
如果得分在0~17分之間,那麽你可能有必要去谘詢醫生了。
測驗二:對數字的記憶
日常生活中,數字無處不在,電話號碼、郵政編碼、門牌號、房間號等等都是數字,時刻考驗著我們對數字的記憶力。
那麽,你的數字記憶力究竟怎麽樣呢?
下麵這個測驗或許會告訴你答案。
要求:記憶下麵20個數字,時間為40秒,然後立即進行默寫。
1.24,2.78,3.36,4.5,5.58,6.27,7.30,8.15,9.43,10.56,11.61,12.73,13.33,14.96,15.81,16.44,17.92,18.7,19.12,20.83
數字記憶效率公式(%)=默寫正確的數字數/20x100。
測驗三:對無邏輯聯係材料的記憶
比如各種術語、指示、命令,各種家用物品的特點等,即可算作無直接邏輯聯係的材料。
請記住下列10個詞,時間為20秒,之後進行默寫。
在默寫時連同順序號一起正確默寫出來,才算答案正確。
(1)粘土(2)黃河(3)神經元(4)考試(5)弱(6)油(7)衣服(8)剪刀(9)經濟學(10)紋身
無邏輯聯係材料的記憶效率(%)=默寫正確的詞數/20x100。
測驗四:對有邏輯聯係的材料的記憶
下列短文有六個要點,並進行了編號。
請在閱讀60秒後依次默寫要點。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1)。
這一概念是由班度拉於1977年提出的,並進行了經典的恐蛇症患者實驗,旨在解釋由不同治療方法所導致的行為改變。
知覺到的自我效能與個體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完成對付未來情況需要的行為構成的自我判斷有關。
概括起來,自我效能有個體化、情境化、結果化和多緯度四個特點(2)。
其中操作完成是最有力的影響因素(3)。
這是因為它基於主體的經驗。
成功的操作完成提高自我效能,重複的失敗降低自我效能,特別是失敗出現在事件的出現和初期(4)。
通過重複成功形成自我效能之後,偶爾的失敗帶來的負影響就會減輕。
堅強的努力最終戰勝了偶爾的失敗,個體可以從中體會到,隻要努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這反而會增加自我激勵的堅持性。
因此,失敗對自我效能的影響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失敗發生的時間和總的經驗方式(5)。
近二十年來,歐美心理學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實驗。
為了推進心理學的本土化,研究在中國的社會背景下操作完成對自我效能影響。
我們假設:成功的操作完成提高自我效能,重複的失敗降低自我效能(6)。
並進行了這個實驗進行驗證。
有邏輯聯係材料的記憶效率(%)=默寫正確的要點數/全部要點數x100。
通過上麵對數字、無邏輯聯係材料、有邏輯聯係材料的記憶效率測驗結果,你大概已經了解自己各方麵的記憶能力了吧?
若想知道綜合情況,可以計算三者的平均記憶效率。
測驗五:短時記憶力測驗
下麵列出3行數字,兩個數字稱為一組,每行12組。
你任選一行,在60秒內讀完,即平均每5秒鍾讀一組數,然後把記住的數字寫出來,數字順序可以顛倒。
364573298728436275599367
734964834127622938937497
572932479486146775284935
解析:
上文已經提及,人的短時記憶容量為7x2個單位,因此,如果能將一行中的12組數字全部默寫正確,說明你的短時記憶力超常;
如果能默寫出5~9組數字,你的短時記憶力優良;
如果隻能默寫出4~7組數字,你的短時記憶力一般;
如果連4組數字都沒有記下來,你的記憶力就比較差了,建議找一下原因並有意識提高一下。
人活在世,大事小事,都離不開記憶;沒了記憶,就和沒了大腦差不多,生活也就失去了意義。
記憶,是許許多多的人關心的問題,可如果問一句“什麽是記憶呢?
你了解多少關於記憶的基本知識呢?”
恐怕能說得像那麽回事的人還真不多。
記憶就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反映機能的一個基本方麵。
由於記憶,人才能保持過去的反映,使當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礎上進行,使反映更全麵、更深入;有了記憶,人才能積累經驗,擴大經驗;有了記憶,先後的經驗才能聯係起來,使心理活動成為一個發展的過程,使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成為統一的過程,並形成他的心理特征。
沒有記憶,一切心理的發展、一切智慧活動,都是不可能的;就是記憶發生局部的或一時的障礙,如因腦受傷或精神病患而發生的對某一時間階段以前的經驗或某一類的經驗的全部遺忘,心理活動也要發生極大的困難。
什麽是學習?
--見聞模仿、溫習練習
學習是在經驗的基礎上在認識與實踐過程中獲取知識,而導致行為和意識、潛能發生變化的過程。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e)乎?”
意思是說學了之後要及時經常地溫習和實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
按照孔子的看法,學是指聞、見與模仿,是自學或有人教你學,是獲得信息、技能,主要指接受感官信息與書本知識等等。
習是鞏固知識、技能的行為,指溫習、實習、練習。
“學”偏重於思想意識的理論領域,“習”偏重於行動實習的實踐方麵。
實質上,學習就是學、思、習、行的總稱。
什麽是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狗
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非條件反射,例如膝跳反射、縮手反射、眨眼反射、嬰兒的吮乳等等。
再比如,吃梅子就讓人直流口水,這些反射活動是人與生俱來、不須學習就會的,屬於非條件反射。
狗進食自然引起唾液分泌,這是非條件反射,食物是非條件刺激;給狗聽鈴聲不會引起唾液分泌,鈴聲是無關刺激。
但是,如果每次給狗喂食前,都先聽鈴聲,這樣多次結合後,當鈴聲響時,狗就會有唾液分泌。
這時,鈴聲已成為進食的信號,作為信號刺激或者說條件刺激,單獨出現時也會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這就是巴甫洛夫給狗做的經典條件反射的實驗。
可見,條件反射是後天獲得的。
形成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是非條件刺激與無關刺激在時間上的結合,這個過程稱為強化。
這個心理常識告訴我們,是不是當孩子在哭鬧的時候,你為了讓他停止哭鬧,就給他買吃的買玩的?
孩子們實在是在學習這樣的過程中運用了哭鬧來要挾你,實在是你自己慣壞了他。
恐懼是怎樣學習到的?
--華生和小阿爾伯特
華生認為恐懼可以通過學習而產生,同樣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消除。
他試圖在實驗室裏證明他的理論,他找來一個十一個月大的嬰兒阿爾伯特(albert)作被試。
第一個實驗是想讓阿爾伯特對大白鼠產生恐懼反應。
實驗開始時,他發現孩子一聽到大的聲音和失去支持時,便產生恐懼反應;另外他發現孩子對十二英寸之內的東西很感興趣,無論是什麽,他都想法得到並擺弄它,這些反應同其它孩子的反應是一樣的。
華生開始正式做實驗,他先讓阿爾伯特玩弄一隻大白鼠,孩子玩得很高興,幾周之內毫無懼怕的跡象。
後來當阿爾伯特伸手去摸那隻大白鼠時,華生就用錘子猛敲一隻鋼棍(直徑一英寸,長三英尺)發出很強的噪聲,阿爾伯特產生了很不愉快的感覺。
以後華生便重複地這樣做,每當孩子伸手觸摸大白鼠時,華生便敲擊鋼棍,孩子便猛然跳起然後跌倒,繼而哭泣。
一周之後華生又讓阿爾伯特玩弄大白鼠,這時孩子對動物不怎麽感興趣,看來有點膽怯。
在進行本實驗之前,阿爾伯特是不怕大白鼠的,而這種實驗重複多次之後,他不但懼怕大白鼠,而且害怕兔子,害怕用海豹皮作的衣服外套和棉花。
什麽是習得性無助?
--曼穀的大象如此軟弱
在泰國曼穀的街道上,常常見到這樣的情形:象夫領著大象一路走,一麵讓大象將象鼻朝路人伸出去,偶爾來點屈膝或搖頭擺腦的動作;助手們則在人群中向人們兜售香蕉或甘蔗來喂食大象。
旁觀的人或出於好心或出於趣味而自掏腰包,因為泰國的古老傳統中大象與風調雨順是有聯係的,甚至有的泰國人仍舊在大象肚子底下走三次來祈求好運。
午間氣溫熱的時候,不適合上街工作,象夫和助手們就在空地上用野草搭起了防水布,用長長的鏈子拴著大象,以免它們在象夫等人打瞌睡時亂走。
實際上除非有人偷,大象一般都不願意動彈。
因為這些大象從小就經過嚴格訓練才能在街上做行藝工作,從小就被鏈子拴得嚴嚴實實,逃到無次數也逃不掉後,就不再主動地逃脫了,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當人或動物經曆某種挫折的體驗後,在情感和行為上也表現出消極的心理狀態,就是習得性的無助感。
再比如,一個學生每次參加考試,每次都考不及格,久而久之他便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正是由於以往的挫折經曆,使得他們認為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
當我們了解到這些心理常識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失敗並不是天生的,隻是後天不好的經曆而習得的。
我們可以重新改變認識,可以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習有什麽規律?
--強化學習的效果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桑代克他曾用小雞、貓等動物,設計一些迷宮和箱子,來研究動物的學習能力和逃脫行為。
例如,他將小雞放入迷宮,裏麵有四條路,三條是死胡同,隻有一條路通往有食物、有水和其他雞的地方。
小雞在一次次的實驗中,慢慢學會了找到出口,他認為導致成功的行為帶來的快樂讓小雞記住了這些行為,同時也忘記那些不愉快的行為。
這就是桑代克學習定律中的強化定律。
當一個行為出現後,伴隨著喜歡的事情,就叫陽性強化。
比如,你的寵物狗如果在轉圈後得到它想到的食物,那麽它將學會轉圈;如果你的孩子,自己洗好了襪子後得到你的讚許和表揚,那麽他將學會繼續這樣的行為,所以,人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當一個行為出現後,討厭的事件就解決了,就叫陰性強化。
比如,你不喜歡下雨,但是使用雨傘或雨衣,事情就解決了,那麽你將繼續帶著傘。
當一個行為出現後,伴隨著討厭的事情,就叫陽性懲罰。
比如,你吃麵的時候太著急而燙了嘴,疼痛懲罰了你的著急,這樣下次你可能就不可能再那麽著急。
當一個行為出現後,喜歡的事情就消失了,就叫陰性懲罰。
比如,當一個女孩打了自己的弟弟,父母親就取消了給她的零花錢,運用負麵的懲罰讓她知道以後不再打弟弟了。
聰明的你,有沒有記住以上的心理常識巧妙地運用強化法來改變生活中的行為呢?
什麽是記憶?
--從回憶和認知中搜尋信息
記憶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回憶”、“認知”四個基本環節。
四個環節互相聯係、不可分割:識記和保持是回憶和認知的前提和基礎;回憶和認知是識記和保持的結果,並能夠加強識記和保持。
識記,是識別和記住事物、積累知識經驗的過程。
識記通常是一個反複的感知的過程。
例如識記外文單詞,常是經過多次誦讀,形成它的音、義、拚法間的鞏固聯係,從而記住它。
當然也可能經過一次感知就能記住,正所謂“過目不忘”。
識記是記憶的第一個環節。
識記非常重要,因為要形成記憶、提高記憶效果,必須要有良好的識記作前提。
識記過一個事物後,當那個事物不在你麵前時,你的頭腦中仍然會出現那個事物的形象,這叫做記憶的表象。
表象具有直觀性和概括性。
比如,一說起大象,你的頭腦裏就會浮現出大象的樣子,有大大的身體、長長的鼻子等等,近在眼前似的,這就是直觀性;你或許見過許多種大象,比如亞洲象、非洲象,又或是成年象、小象、公象、母象等等,各有各的的特點,可事後浮現在眼前的大象無非就是身體龐大、鼻子很長,這就是概括性。
表象是記憶的主要內容。
我們在記憶中能夠回憶很久以前看到的人、事以及聽到的聲音,主要是依靠表象來實現的,因而表象在記憶中的地位極其重要。
回憶,就是說以前感知過的事物不在目前,把對它的反映重新呈現出來。
而客觀事物出現在眼前,人感到熟悉並確知是以前感知過的,則叫做認知。
記憶主要以回憶(再現)和認知(再認)的方式表現出來。
回憶和認知之所以可能,是由於經過了識記。
記憶都有哪些分類?
--感知、邏輯、情緒、運動
人的大腦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和理論、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作等等,都是記憶的內容,並據此可將記憶分為感知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運動記憶等四種類型。
形象記憶。
就是把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作為內容的記憶。
例如,你看到大街上跑的汽車,就會對汽車的形狀有記憶。
邏輯記憶。
邏輯記憶就是把概念、公式和規律等邏輯思維過程作為內容的記憶。
例如,你對數學公式、物理定理的記憶。
情緒記憶。
就是把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作為內容的記憶。
例如,你對和好朋友外出遊玩時的高興心情的記憶就是情緒記憶。
運動記憶。
就是把做過的運動或者是動作作為內容的記憶。
例如,你對遊泳、騎自行車的動作的記憶。
在日常生活中,這四種記憶形式不是單獨存在的,也是相互聯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舉個綜合的例子,到過天安門之後,想起宏偉門樓的形象,就是形象記憶;由天安門而想起什麽是社會主義,就是邏輯記憶;想起站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時的心潮澎湃、興奮鼓舞,就是情緒記憶;想起升旗時自己筆直站立的動作,現在還能重複,那就是運動記憶了。
什麽是短時記憶?
--你記得住電話號碼嗎?
根據記憶保持時間長短的不同,可以把記憶分成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兩種。
那麽什麽是短時記憶呢?
短時記憶是信息從感覺記憶到長時記憶的一個過渡階段。
它對信息的保持時間大約為一分鍾左右。
比如,你從朋友那裏聽來一個電話號碼,可以馬上根據記憶記錄下來,但過後要想用那個號碼,則隻能看記錄了。
這個記錄靠的就是短時記憶。
再比如,聽課時邊聽邊記筆記,也是依靠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的容量很小,一般隻有7±2個單位。
一個單位可以是一個數字、字母、音節,也可以是一個單詞、短語或句子。
利用組塊法可以增強短時記憶。
例如,現在的移動電話號碼共有11位,超出了7位的界限,一個個的記很難短時記下來,而如果把它分為三個組塊來記,就容易多了。
運用組塊法,個人的知識經驗很重要。
例如,心理學家曾經對象棋大師、一級棋手和業餘新手對棋局的記憶能力進行了研究,發現:對一個隨機設置的棋局,大師、一級棋手和業餘新手的回憶正確率沒有差別;而對一個真實的棋局,大師的記憶準確性為64%,一級棋手為34%,業餘新手卻隻有18%。
為什麽會這樣呢?
主要是因為在真實的棋局中,高水平的大師和棋手可以利用豐富的經驗發現和建立棋子之間的關係,形成組塊,迅速記憶;如果隨機擺放的一般散沙,大家都一樣,大師和棋手的經驗組塊優勢就不複存在了。
什麽是長時記憶?
--從似曾相識到我認識你
長時記憶是指存取時間在一分鍾以上直到許多年甚至終身保持的記憶。
與短時記憶相比,長時記憶的信息在頭腦中存儲的時間長,容量沒有限製。
其實,長時記憶大部分來自於對短時記憶內容的加工,主要是把新的信息納入已有的知識框架內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單元組合成一個新的知識框架,也有小部分是由於印象深刻而一次獲得的。
據此,你大概可以知道應該如何正確、高效地運用你的記憶力了。
比如,來記“transportation”這個單詞,如果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記,費勁又容易出錯,而如果把這個單詞分成“tran”、“sport”、“ation”三個部分就好記了,這是短時記憶的技巧。
你如果想長期的記住這個單詞,就要反複進行短時記憶,並且不斷將它和其他詞比較、聯係,才能奏效。
也許你自己有過這樣的經曆,在大街看到一個朋友或同學或以前同事或過去一個熟人,但是你想不起來他或她叫什麽,隻覺得似曾相識,而且好麵熟。
也許,擦肩而過之後,你才想起來,那個熟悉的人的名字。
也許,對方已經認出來你,叫你的名字,你也不好意思,你隻能說:“哎呀,是你呀!”
卻說不出人家的名字。
因為長時記憶,都在頭腦裏存儲,但有時提取會受時間和各種原因的影響。
怎樣把知識係統化記得更牢?
--記憶的係統性
有這樣一個人,他想要充實自己,想學習掌握整部百科全書。
於是他從頭開始學,可是從“a”開始學到100多條的時候,就再也學不下去了。
這讓他很苦惱,不知問題出在哪裏。
實際上,即使他繼續這樣學下去,也不會有多大效果,因為他違背了記憶的規律。
記憶不一定是下工夫越大,效果越好,它是有方法可循的。
一般來說,死記硬背的效果反而不好。
那麽怎樣記憶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呢?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要想最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最好的辦法是把知識放到一個體係之中。
有了相互的關聯和比較,知識才容易記憶。
而百科全書是一種辭書,它不是按知識體係編排的,所以不好記。
甚至因為枯燥,會讓人半途而廢。
有些人,知道得並不少,可是他們的全部知識在記憶裏,隻是一些死東西,當需要憶起某種東西時,卻總是忘記。
有些人,知識雖然可能少一些,但全部得心應手,並且能夠隨時在記憶裏再現所需要的東西。
兩種人的區別就在於,前者腦子裏沒有一個合理的知識體係,後者卻有。
我們在記憶的時候,從一開始,就不要隨隨便便地、泛泛地學習東西,而是在學習的時候同時建立起知識體係,在腦子裏把知識和用這些知識的場合聯係起來。
或者說,材料在識記過程中應當被不斷地加以係統化。
在這之中,從事物中找出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蘇沃洛夫建議道:“記憶是智慧的倉庫,但是在這個倉庫裏有許多隔斷,因而應當盡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條。”
什麽是遺忘?
--記憶和遺忘的冤家路窄
記憶和遺忘既像是冤家,又像是形影相隨的孿生兄弟。
人從開始記憶的那一刻,遺忘也就開始了。
遺忘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也是維持大腦正常運轉所必需的一步。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象做了最早的係統的研究,發現遺忘在識記之後就立即開始,最初進展得很快,以後逐漸緩慢。
他用無意義的音節做記憶實驗材料,根據實驗數據繪製出了一條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第一個小時內遺忘很快,保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迅速減少,以後逐漸緩慢,到了相當的時間,幾乎就不再遺忘了,也就是遺忘的發展是“先快後慢”。
除了遺忘規律,艾賓浩斯的發現還揭示了在長時記憶中保存的信息能夠持續多長時間的問題。
研究發現,在長時記憶中信息可以保留數十年。
所以兒童時期學過的東西,即使多年沒有使用,一旦有機會重新學習,都會較快地恢複到原有水平。
如果不再使用也可能被認為是完全忘記,但事實上遺忘絕不是完全徹底的。
除了時間因素以外,遺忘的進程還受其他因素的製約。
人們最先遺忘的往往是沒有重要意義的、不感興趣的、不需要的以及不太熟悉的信息。
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啟示我們,如果想取得理想的記憶效果,便要不斷地對記憶材料進行重複,並且最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否則,你的遺忘速度會快於你的記憶速度。
人為什麽會遺忘呢?
--大腦儲存的信息丟失了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主要有兩種解釋,即消退和幹擾。
消退論認為,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至最後消退的結果。
幹擾論則認為,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主要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時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幹擾,而一旦幹擾被解除,記憶就可以恢複。
許多研究表明,長時記憶的遺忘,自然消退起到一定作用,但主要還是由信息間的相互幹擾造成的;一般先後學習的兩種材料越相近,幹擾作用越大。
那麽幹擾又是如何導致遺忘的呢?
研究證明,幾乎所有長時記憶的遺忘都是由於某種形式的信息提取失敗。
什麽是記憶障礙?
--事物映象被破壞了
所謂記憶障礙,是指人腦受到損傷或在精神因素影響下不能正常反映過去經驗中發生的事物的異常心理現象,即由於記憶過程部分或完全受到破壞,使人不能把腦中反映過的客觀事物的映像或經驗以痕跡的方式保留下來並加以再現。
記憶障礙主要有三種表現:
記憶增強。
指人在病態情況下或其他特殊情況下,如患有強迫症、躁狂症和偏執性障礙等,對原來已經遺忘的經驗或根本記不起來的事情能十分清晰地記憶起來,甚至許多久遠的事件細節。
記憶減退。
指人的“識記”、“保持”、“回憶”和“認知”這四個環節的能力比一般人或本人發病之前的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或某一個環節受到嚴重破壞,導致記憶能力減退。
記憶減退可能是短時記憶減退,也可能是長時記憶減退。
一般是由短時記憶減退逐漸發展到長時記憶減退,直至產生遺忘症。
歪曲記憶。
又可稱為潛隱記憶,指把過去見過、聽過、讀過甚至夢中體驗過的東西與不同來源的記憶混淆起來、相互顛倒,確認這是自己實際體驗過的事物。
什麽是遺忘症?
--導致的原因
遺忘症是記憶障礙的一種,通常表現為對過去的經驗不能記憶,臨床上,通常由心因性和器質性兩種原因導致遺忘症。
心因性遺忘症。
所謂心因性,是指因情緒因素而導致遺忘症。
如長時間的焦慮、注意力渙散、內心矛盾等,均可引起記憶障礙。
情緒既能影響識記,又能幹擾回憶過程。
心因性遺忘的典型表現是,同過去經曆的某一特殊時期有關的或與強烈恐懼、憤怒、羞辱情境有關的特定記憶喪失,即遺忘內容具有高度選擇性。
心因性遺忘症具有暫時性,較易治療。
器質性遺忘症。
器質性遺忘症是指由器質性腦病引起的遺忘,最初往往表現為最近事件的遺忘。
遺忘持續時間的長短與腦外傷程度直接相關。
通常分為逆行性遺忘症和順行性遺忘症兩種:逆行性遺忘症是指顱腦外傷後患者不能回憶受傷前一段時間經曆;順行性遺忘症是指器質性腦病患者對發病之後一段時間的記憶缺失,常見於高熱譫妄、癲癇性朦朧、醉酒、腦外傷、腦炎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記憶牢靠嗎?
--記憶的歪曲現象
在電影《陽光爛燦的日子》裏,主人公在回憶青春少年時與女主人公的相見相識的故事。
記憶裏的事情都是很美好,但對於一些細節,很多時候都是事後自己的想象和英雄主義情結。
比方說,最後他自己都不記清到底有沒有在酒桌上為了女主人公打了人。
通常記憶也會發生下列現象。
錯構。
對一個真實事件的追憶中添加了錯誤的細節。
錯構在正常人有時也會見到,但彌漫性腦病變可使錯構傾向更為強烈。
虛構。
用以想象的、沒有真實根據的內容來填補記憶缺陷。
談論這些“經曆”時仿佛確有其事。
但嚴重的虛構是器質性腦病的特征之一,與病理性謊言不同,後者並無記憶缺陷,而是由於他們富於幻想,喜歡虛假經曆以博得別人的注目和同情。
柯薩可夫綜合症。
又名遺忘-虛構綜合症,表現為近事遺忘、虛構和定向障礙。
此類患者往往有興奮情緒,否認患病。
柯薩可夫綜合症常表明下丘腦尤其是乳頭體附近有病變存在,可能是慢性酒精中毒、腦外傷、腦腫瘤等病變。
舊事如新感和似曾相識感。
有舊事如新感的人,在感受早已熟知的事物時,有一種初次見麵的陌生感。
似曾相識感,指病人接觸完全陌生的事物時,有一種早先經曆過的熟悉感。
由此體驗的多是神經症和癲癇患者,正常人亦可出現這兩種體驗。
不良心理狀態有損記憶嗎?
--誰都免不了壓力
為什麽說不良心理狀態有損記憶呢?
下麵以壓力和緊張為例做出解釋:
壓力感削弱記憶力。
研究發現,處於壓力之下的人體釋放出來的一種激素可以使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難以提取,極大地損害記憶力。
人處在有壓力的場合時,如考場、就業麵試、作證人等等,記憶力會削弱。
瑞士研究人員以36名記憶能力相當的健康成人為實驗對象,給他們服用可的鬆或安慰劑。
可的鬆能夠提高一種壓力下才產生的荷爾蒙的水平,服用一小時後,人就相當於承受了嚴重的身心理壓力。
此時,要求他們記住60個德語名詞,每個詞都在電腦屏幕上顯示4秒鍾,然後,要他們憑記憶寫出盡可能多的名詞。
結果,吃安慰劑的人記住的名詞明顯多於吃可的鬆而產生了壓力感的人。
緊張心理損害記憶。
據研究,人由畏懼等情緒產生緊張心理,可以釋放出一種叫做皮質醇的激素,能夠損害長時記憶中搜尋信息的能力。
皮質醇激素是造成記憶暫時喪失的罪魁禍首。
研究人員做過實驗:給一些人服用皮質醇,他們當時並沒什麽感覺,也沒緊張的跡象;但是大約一到四小時後,就很難回想起事情,可見他們的記憶受到了損害。
這可以解釋為什麽人在考試中大腦可能會一片空白。
人們在考試前已經掌握了素材,但是緊張情緒來臨時,激素開始大量釋放,導致什麽都想不起來;待離開考場不再緊張的時候,激素水平趨於正常,便會後悔莫及:“哎呀,我當時怎麽就沒想起來呢?”
附:記憶測驗
記憶測驗
測驗一:綜合測驗
回答下麵的要求或問題,記錄答案,算出總分。
1、記住以下的單詞:橘子,電話,燈。
2、記住這一個名字和地址:瑪莉史密斯,紐約雅典區百老匯路650號。
3、過去的五位美國總統是誰?
4、你所在的城市最近的三位縣市長是誰?
5、你最近看過的兩部電影的名稱是什麽?
6、你最近吃過的兩家餐館的名稱是什麽?
7、當回憶幾周前所發生的事情時,你是否覺得比以前更加困難?
8、你是否覺得自己記憶賬單的能力有所下降?
9、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心算能力有所下降?
10、你是否越來越容易忘記付賬?
11、你是否越來越難以記住人們的名字?
12、你是否越來越難以記住人們的麵容?
13、你是否發現想要找到用來表達自己合適的詞語越來越難?
14、你是否越來越難以記住如何操作簡單的工具,如遙控器、手機等?
15、你的記憶是否會妨礙你在以下場合的正常能力:在工作中、在家中、在社交場合中?
16、你能記起剛才給你的三個單詞嗎?
17、你能記起剛才給你的名字和住址嗎?
評分標準:
問題3到6:答對一個給1分,共12分;
問題7到15:答案為“否”得1分,共11分;
問題16到17:答對一個給1分,共5分。
得分評價:
如果得分在24~28分之間,說明你的記憶力超出常人;
如果得分在18~23分之間,說明你可能需要努力提高記憶力;
如果得分在0~17分之間,那麽你可能有必要去谘詢醫生了。
測驗二:對數字的記憶
日常生活中,數字無處不在,電話號碼、郵政編碼、門牌號、房間號等等都是數字,時刻考驗著我們對數字的記憶力。
那麽,你的數字記憶力究竟怎麽樣呢?
下麵這個測驗或許會告訴你答案。
要求:記憶下麵20個數字,時間為40秒,然後立即進行默寫。
1.24,2.78,3.36,4.5,5.58,6.27,7.30,8.15,9.43,10.56,11.61,12.73,13.33,14.96,15.81,16.44,17.92,18.7,19.12,20.83
數字記憶效率公式(%)=默寫正確的數字數/20x100。
測驗三:對無邏輯聯係材料的記憶
比如各種術語、指示、命令,各種家用物品的特點等,即可算作無直接邏輯聯係的材料。
請記住下列10個詞,時間為20秒,之後進行默寫。
在默寫時連同順序號一起正確默寫出來,才算答案正確。
(1)粘土(2)黃河(3)神經元(4)考試(5)弱(6)油(7)衣服(8)剪刀(9)經濟學(10)紋身
無邏輯聯係材料的記憶效率(%)=默寫正確的詞數/20x100。
測驗四:對有邏輯聯係的材料的記憶
下列短文有六個要點,並進行了編號。
請在閱讀60秒後依次默寫要點。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1)。
這一概念是由班度拉於1977年提出的,並進行了經典的恐蛇症患者實驗,旨在解釋由不同治療方法所導致的行為改變。
知覺到的自我效能與個體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完成對付未來情況需要的行為構成的自我判斷有關。
概括起來,自我效能有個體化、情境化、結果化和多緯度四個特點(2)。
其中操作完成是最有力的影響因素(3)。
這是因為它基於主體的經驗。
成功的操作完成提高自我效能,重複的失敗降低自我效能,特別是失敗出現在事件的出現和初期(4)。
通過重複成功形成自我效能之後,偶爾的失敗帶來的負影響就會減輕。
堅強的努力最終戰勝了偶爾的失敗,個體可以從中體會到,隻要努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這反而會增加自我激勵的堅持性。
因此,失敗對自我效能的影響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失敗發生的時間和總的經驗方式(5)。
近二十年來,歐美心理學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實驗。
為了推進心理學的本土化,研究在中國的社會背景下操作完成對自我效能影響。
我們假設:成功的操作完成提高自我效能,重複的失敗降低自我效能(6)。
並進行了這個實驗進行驗證。
有邏輯聯係材料的記憶效率(%)=默寫正確的要點數/全部要點數x100。
通過上麵對數字、無邏輯聯係材料、有邏輯聯係材料的記憶效率測驗結果,你大概已經了解自己各方麵的記憶能力了吧?
若想知道綜合情況,可以計算三者的平均記憶效率。
測驗五:短時記憶力測驗
下麵列出3行數字,兩個數字稱為一組,每行12組。
你任選一行,在60秒內讀完,即平均每5秒鍾讀一組數,然後把記住的數字寫出來,數字順序可以顛倒。
364573298728436275599367
734964834127622938937497
572932479486146775284935
解析:
上文已經提及,人的短時記憶容量為7x2個單位,因此,如果能將一行中的12組數字全部默寫正確,說明你的短時記憶力超常;
如果能默寫出5~9組數字,你的短時記憶力優良;
如果隻能默寫出4~7組數字,你的短時記憶力一般;
如果連4組數字都沒有記下來,你的記憶力就比較差了,建議找一下原因並有意識提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