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的宇宙發生論


    另一個講宇宙發生論的新儒家哲學家,要在本章提到的,是邵雍,號康節先生(1011—1077)。他是今河南省人。他的宇宙發生論,雖與周敦頤的略有不同,也是由《易經》發展而來,也是利用圖解說明他的理論。


    在第十八章已經講過,漢代出現許多緯書,據說是補充原有的《六經》。在《易緯》中,有所謂“卦氣”說,認為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在一年中各有一段時間“用事”。按照卦氣說,十二月的每一月,各在幾個卦的管轄之下,其中有一卦是“主卦”,又名“天子卦”。這些主卦是:複,臨,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它們之所以重要,是由於它們的圖像表示出了陰陽消長之道。


    在第十二章已經講過,在這些卦中,連線代表陽,與熱聯係;斷線代表陰,與寒聯係。複卦五條斷線在上,一條連線在下,表示陰極陽生,是中國舊曆十一月的主卦,冬至在此月。乾卦是六條連線,是舊曆四月的主卦,陽達到極盛。姤卦五條連線在上,一條斷線在下,表示陽極陰生,是舊曆五月的主卦,夏至在此月。坤卦是六條斷線,是舊曆十月的主卦,陰達到極盛,下個月就冬至陽生。其餘的卦表示陰陽消長的中間階段。


    這十二卦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循環。陰達到極盛,下一卦的第一爻便出現陽。陽逐步上升,一月一月地、一卦一卦地越來越盛,一直達到極盛。於是下一卦的第一爻又出現陰,逐步上升而達到極盛。接著又輪到陽生,一年內的循環,各卦的循環,又重新開始。這樣的循環是不可避免的自然進程。


    要注意的是,邵雍關於宇宙的理論,進一步闡明了關於十二主卦的理論。周敦頤是從《易傳》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係辭傳上》)這些話,演繹出他的係統。


    第一層或最下層,表示兩儀。在邵雍的係統中,兩儀不是陰陽,而是動靜。第二層,與第一層連著看,表示四象。例如,將第二層陽下的連線,與第一層動下的連線連著看,即得四象中的陽。這就是說,在邵雍的係統中,陽不是以一條連線“一”表示,而是以兩條一連結“=”表示。同樣的,將第二層陰下的斷線,與第一層動下的連結連著看,即得四象中的陰。這就是說,四象中的陰不是“--”,而是“==”。


    同樣的,第三層或最上層,與第二層、第一層連著看,表示八卦。例如,將第三層太陽下的連線,與第二層陽下的連線以及第一層動下的連線連著看,即得由三條連線組成的乾,卦。同樣的,將第三層太陰下的斷線,與第二層陽下的連線以及第一層動下的連線連著看,即行兌卦。將第三層少陽下的連線,與第二層陽下的斷線以及第一層動下的連線連著看,即得離卦。用同樣的程序可得全部八卦,其順序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卦各代表一定的原則或勢力。


    這些原則,實體化為天、地及宇宙萬物。邵雍說:“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靜者也,一動一靜交而天地之道盡之矣。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一陰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靜之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一剛一柔交而地之用盡之矣。”(《皇極經世·觀物內篇》)像其他術語一樣,“剛”、“柔”也是邵雍從《易傳》中借用的,其中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說卦傳》)


    邵雍進一步寫道:“太陽為日,太陰為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體盡之矣。……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體盡之矣。”(《說卦傳》)


    這就是邵雍的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這是從他的圖嚴格地演繹出來的。在這個圖中,太極本身沒有實際畫出來,但是可以這樣理解:第一層下麵的空白就象征著太極。邵雍寫道:“太極一也,不動;生二,二則神也。神生數,數生象,象生器。”(《皇極經世·觀物外篇》)這些數和象都在圖中得到了說明。


    事物的演化規律


    若在上圖上方增加第四、第五、第六層,並用同樣的組合程序,可得六十四卦全圖。再將此圖分為相等的兩半,每半彎成半圓,再將這兩個半圓合為一圓,即得邵雍的另一張圖,名叫“六十四卦圓圖方位圖”。


    考察這張圖(為了簡明,將六十四卦減為十二“主卦”),可以看出十二“主卦”在圖中固定的順序如下(由中看起,順時針方向):


    這個序列可用所謂“加一倍法”自動地達成,因為圖中每層符號的數目總是比下一層符號數目加一倍,所以最上層即第六層的符號數目是六十四,六層組成六十四卦。這個簡單的級數,使這張圖顯得很自然,同時又很神秘。因此,它作為邵雍的一項最偉大的發現而受到絕大多數新儒家的人的歡呼,據說在這項發現內可以找到萬物演化的規律和宇宙秘密的鑰匙。


    這個規律不僅適用於一年四季的交替,而且適用於每二十四小時的晝夜交替。照邵雍與其他新儒家的說法,陰可以解釋為隻是陽的否定。所以,陽若是宇宙的成的力量,陰就是宇宙的毀的力量。用這個意義解釋陰陽,則此圖表示的規律是說宇宙萬物都經過成和毀的階段。所以,複卦的初爻表示成的階段的開始,乾卦則表示成的階段的完成。姤卦的初爻表示毀的階段的開始,坤卦則表示毀的階段的完成。此圖用這樣的方式,形象地說明了宇宙規律是凡物都包含自己的否定,這個原理正是老子和《易傳》所強調的。


    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絕不是這個宇宙規律的例外。所以邵雍認為,在複卦初爻,世界就開始存在了。到了泰卦,世界上的個體事物就開始產生了。這時候人出現了,到了乾卦就達到文明的黃金時代。接著就是不斷毀壞的過程,到了剝卦,一切個體事物都毀滅了;到了坤卦,整個世界都不在了。然後又在複卦初爻再現時開始了另一個世界,又重複以上的全過程。每個世界的成毀各經曆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邵雍的主要著作是《皇極經世》,這部書裏有我們現存世界的詳細年譜。照這部年譜所說,我們這個世界的黃金時代早已過去了。那是在堯的時代,即公元前24世紀。我們現在是相當於剝卦的時代,是萬物開始毀滅的時代。第十四章已經講到,中國哲學家大都認為,曆史是不斷退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現在的一切都不如理想的過去。邵雍的理論給予這種觀點以形上學的根據。


    關於凡物都包含自己的否定的理論,聽起來好像黑格爾的理論,不過照黑格爾的說法,一個事物被否定了,一個新事物在更高水平上開始了。但是照老子和《易傳》的說法,一個事物被否定了,新事物隻是重複舊事物。這是具有農業民族特征的哲學,我在第二章已經指出了這一點。


    張載的宇宙發生論


    本章要提到的第三個講宇宙發生論的新儒家哲學家是張載,號橫渠先生(1020—1077)。他是今陝西省人。他也是在《易傳》基礎上提出宇宙發生論,不過是從另一個觀點提出的。在他的宇宙發生論裏,特別強調“氣”的觀念,它在後來新儒家的宇宙發生論和形上學的理論中,越來越重要。“氣”這個字,字麵的意義是gas(氣體)或ether(以太)。在新儒家的哲學中,“氣”字的意義有時候很抽象,有時候很具體,隨著具體的哲學家們的不同係統而不同。當它的意義很抽象的時候,它接近“質料”的概念,“質料”的概念見於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哲學,與柏拉圖的“理念”和亞裏士多德的“形式”相對立。它這個意義是指原始的混沌的質料,一切個體事物都由它形成。然而當它的意義很具體的時候,它是指物理的物質,一切存在的個體的物,都是用它造成的。張載說的“氣”,是這種具體的意義。


    張載,同前人一樣,以《易傳》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句話為其宇宙發生論的基礎。可是在他看來,太極不是別的,就是氣。他的主要著作《正蒙》中寫道:“太和所謂道(指太極。——引者注),中涵浮沈、升降、動靜相感之性,是生氤縕、相蕩、勝負、屈伸之始。”(《正蒙·太和篇》,見《張子全書》卷二)


    太和是氣的全體之名,又被形容為“遊氣”。浮、升、動之性都是陽性,沈、降、靜之性都是陰性。氣受到陽性的影響,就浮、升;受到陰性的影響,就沈、降。這就使得氣永遠在聚散。氣聚,就形成具體的萬物;氣散,就造成萬物的消亡。


    《正蒙》中又寫道:“氣聚,則離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則離明不得施而無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謂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謂之無!”於是張載盡力排除佛老的無。他說:“知太虛即氣,即無無。”太虛實際上不是絕對真空;它隻是氣處於散的狀態,再也看不見而已。


    《正蒙》有一段特別有名,叫做《西銘》,因為張載曾將它單獨地貼在書齋的西牆上,作為座右銘。在這一段文字中,張載以為,由於宇宙萬物都是一氣,所以人與其他的物都是同一個偉大身軀的一部分。我們應當事乾(天)如父,事坤(地)如母,把一切人當做自己的兄弟。我們應當推廣孝道,通過侍奉宇宙的父母(即乾坤父母)而實行孝道。侍奉宇宙的父母也不需要做不同於平常的事。每一個道德行為,隻要對它有覺解,就是一個侍奉宇宙的父母的行為。例如,如果一個人愛別人,僅隻因為別人與自己都是同一個社會的成員,那麽他就是盡他的社會義務,事奉社會。但是如果他愛別人,不僅是因為他們都是同一個社會的成員,而且是因為他們都是宇宙的父母的孩子,那麽他愛別人就不僅是事奉社會,而且同時是事奉整個宇宙的父母了。這一段的結語說:“生,吾順事;沒,吾寧也。”“生,吾順事”是說,活著的時候,我就順從和事奉宇宙的父母。


    對於《西銘》,後來新儒家的人極為稱讚,因為它將儒家對人生的態度,與佛家、道家、道教對人生的態度,清楚地區別開來。張載在另外的地方寫道:“太虛(即太和、道。——引者注)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正蒙·太和篇》,見《張子全書》卷二)聖人就是充分覺解這個過程的人。因此,他既不求在此過程以外,如佛家那樣追求破除因果,結束生命;又不求長生不老,如道教那樣追求修煉身體,盡可能地長留人世。聖人由於覺解宇宙之性,因而知道“生無所得”,“死無所喪”(《正蒙·誠明篇》,見《張子全書》卷三)。所以他隻求過正常的生活。他活著,就做作為社會一員和作為宇宙一員的義務需要他做的事;一旦死去,他就安息了。


    他做每個人應該做的事,但是由於他的覺解,他做的事獲得了新的意義。新儒家建立了一個觀點,從這個觀點看來,原先儒家評定為道德的行為,都獲得更高的價值,即超道德的價值。它們本身全都有禪宗稱為“妙道”的性質。在這個意義上,新儒家確實是禪宗進一步的發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哲學簡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友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友蘭並收藏中國哲學簡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