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山真是一個好地方,這裏風景優美,禮法也比在京中輕鬆很多,是個發展jq的好地方。前提是:雙方都有意。
新昌郡主就遇上了這樣一個天大的障礙:人家對她沒意思。
自從發現了一個美少年,新昌郡主一片少女情懷,就撲在了人家的身上。閑著沒事兒就往翠微宮前去,就為能偶見人家一眼,這時候她還不知道人家姓甚名誰呢。讓宦官宮婢去打聽,宦官宮婢哪裏敢惹這個事?這不是找死麽?無不回說:“奴婢們實沒道理去衙署打聽的道理,一去,萬一有人說東宮如何如何……就怕傳到太子耳朵裏。”其實他們知道是誰,隻是不敢說。蕭家的女孩子,造反都能幹得出來,還有什麽是做不出的?池之這貨又是礙了太子的眼的,一捅出來就是一場家庭革命,最後最倒黴的還不是他們這些人?郡主可能就被罰個思過,他們命都能沒了。
新昌郡主還沒有彪悍到位,也沒有腦殘到位,還知道打聽朝臣不好,也知道她爹最近心情不好不能惹。
其實她早就聽過池之的名字了,顧益純收徒弟是個大新聞,她聽過了,沒往這上頭想。近來池之名聲大噪,新昌郡主在東宮聽了一堆:“池家子真無禮!小小年紀心機深沉、手段毒辣,睚眥必報……”等等一類壞話,也恨得罵這貨:“目無君上,惹阿爹生氣,真不是好人!”害她不敢妄動。壓根就沒想到她看上的那個人,就是池之。
妹子再彪悍,還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框架裏的,東宮郡主跑到國家機關工作場所去倒追一個漂亮少年,新昌郡主也自覺過意不過,隻能巴巴地期望“偶遇”。偶遇一兩次,結交個有為少年,她爹應該不生氣的吧?看那少年的年紀、官服,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背景,是達不到的,應該……可以做郡馬吧?
池之哪是沒事兒跟女人“偶遇”的人呢?他努力上進尚且來不及,入了大理寺才發現,這個時代當官並不太難,你想混日子也能混得下去。但是,如果想要升級,這裏麵的知識並不是靠一點小聰明就能夠混得開的。池之像一顆小幼苗,拚命吸收著養份,努力茁壯成長成參天大樹,好給老婆靠。
手上有硬本事還不算,還要會交際,還要摸準了政治走向,反好了皇帝的脈,對朝中各方勢力有著敏銳的感觸。這些都是池之要修煉的,真是恨不得一天當八天來用。
饒是如此,池之還是注意到了翠微宮前會經常出現一個少女,新昌郡主出現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
這是誰呢?
池之是不會直接發問的,他隻要留心聽就好了,這世上不但是女人好八卦,男人八卦起來,嘮叨程度也不比女人差。大理寺並不是一個特別忙的部門,諸如偷雞摸狗這樣的案件是不會遞到他們的麵前的,必要判了重刑,又或者影響不好,又或者涉及到法理,還有各地方比較難斷的案子,這才有讓他們參與審理的必要。
池之幹了一陣兒就看明白了,像他這樣新進份子,總是被分給各種瑣事量大、還不怎麽重要。當他在皇帝麵前露一小臉兒,這樣的“雜活”就分得少了,禦史隻是說了他一句,他當麵就撅了回來,顯見是個不好惹的人。又有唐文淵多少給了些照顧,他便不如以前那樣忙,每天還可以有時間作些研究了。
很閑,就有功夫聽八卦。老男人比老女人還碎嘴,大理寺裏倒有幾個官油子,四、五十歲年紀,還與池之一樣是大理寺丞,眼看升遷無望,不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有事推池之上前:“我等俱老,池郎年少,正該上進些才是。”也算是給池之一個表現的機會結個善緣,也是自己可以躲懶。
池之的一大八卦來源就是這張、王、李、趙四個同事。趙丞據說還是鄭琰三嫂的遠房親戚,也算是有點關係。池之有個好姓氏,池家敗落幾十年,但是池之本人在皇帝麵前掛了號,又有複蘇跡象,趙丞也存了些結好的心思,偶爾還會提醒一兩句。
李丞是名門李氏之後,與李俊還是族兄弟,他卻不大像李俊那般名士灑脫。無奈本人水平有限,想上進也上進不起來,倒是有一大愛好――八卦!他是四人裏麵的八卦廣播員。
張丞、王丞並非出身名門,少時努力,如今能爬到這個位子上,也自知差不多到頭了。在趙、李二人麵前略覺不足,如今來了個池之,來頭比趙、李二人還大,且不說他那位老師,就是“池”之一姓,也很讓人敬畏的。
當然,如果有機會更進一步,他們也不會不去爭。其實這四人也並不是一路,比如王丞就對東宮有些好感,張丞巴著唐文淵,算是隱形鄭黨,隻是眼下大家麵上相處得極是和諧。尤其是對池之,這小子過於年輕,又有出息,現在得罪了他,日後若他得勢,子孫落在他手裏,真是讓人死不瞑目。
大家對他都挺客氣,有八卦也算上他一份兒。這不,李丞捧著茶碗兒:“怎麽新昌郡主這幾日天天往這翠微宮前晃蕩?”
趙氏也伸頭一看,皺眉道:“真不像話!”
張丞看一眼池之:“池郎仔細些,別叫她攔著了。”
這不,身份就暴露了。
“?”
李丞道:“皇家女兒,沒幾個性情好的,你出入小心。”
大家都擔心新昌郡主想當孝女為父報仇,池之踩了禦史,等於打了東宮的臉。同事們真心假意,麵子上還是要提醒一下的。
新昌郡主十七歲,比池之大上兩歲,池之想啃鄭琰這嫩草,不意自己也被人當嫩草給盯上了,果然是天道好輪回。更妙的是,鄭琰不知道她已經被師兄給惦記上了,池之也不知道他被人惦記上了。
新昌郡主比池之苦逼之處就在於,池之在鄭琰那裏是個好師兄,新昌郡主則被一群老男人定性為會找池之麻煩的人然後好心提醒小同事。
池之正色道:“皇家非我等臣子可議,且皇室公主亦有淑女。慶林長公主便是賢良淑德,不幹政、不驕橫,與家師琴瑟相和。至如這位郡主,又與我有什麽相幹呢?”微笑,“各位關切之意之心領了,我依禮而行,總不會有差錯的。”
張丞看著他嘴角的那淺淺笑紋,心裏有些發涼。
王丞咳嗽一聲:“池郎這樣想就對了。東宮也不是無禮之人,池郎一心稟公,方是至理。咳咳,不過池郎年少,也不要鋒芒畢露。”他也稱不上是□□,隻是覺得東宮更名正言順,且鄭黨確實也不是什麽好人。
池之又開始裝好孩子:“我也沒見東宮行過無禮之事,且說不上什麽想法。那位郡主隻是在那裏路過,我們就在這裏談論未婚女子,實是不禮貌呢。”
張丞毛骨悚然,你p的沒什麽想法!你這兩天翻著興平郡的案卷是要幹啥?郡守好像是太子他表哥吧?斜過眼一看,池之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好繼續研究案卷去了。
md!這小子真不好惹。
――――――――――――――――――――――――――――――――――――――――
池之自認是個懂禮守法的好孩子,是一個和氣好相處的人,比如今天,他放假,就巴巴地往顧益純身前湊。顧益純心知肚明,長輩們都心知肚明,就是沒人點破。
長輩們對池之的印象不壞,長得好看、立場正確、能力不凡,於是有目的誘拐鄭琰的行為被大家最大限度地原諒了。長輩們不刻意阻撓,池之這回也沒有見到鄭琰,雖然慶林長公主讓人端出一碟子甜點來,池之還是心情不太好。
顧益純不忍打擊他,咳嗽一聲:“今天天氣好,四娘接妹妹出去玩了。”
鄭琰在長輩們有意無意的操作之下,與同齡的小姑娘們的相處變多了。與“對外”社交相對的,乃是與鄭黨內部小姑娘們的相處。在這個小圈子裏,鄭琰又儼然是檔次最高的人了。
京中鄭黨人員不少,各家女眷也不少,如鄭家這樣男女比例失調的倒是不多,總的說來,倒是有不少小姑娘。
除開於家小大娘、於家小二娘,還有於元濟的庶出幼女於九娘,另有李幼嘉的兩個女兒五娘、六娘,另有林季興的三個孫女兒三娘、四娘、五娘――這三個是堂姐妹。又有一大批次的鄭黨骨幹家的小女孩兒,不能一一細數。
十一歲了,該開始經營自己的社交圈子了。
池之表示理解,慢慢嚼著甜點,又飲一口茶水。聽慶林長公主問他:“東宮沒人難為你吧?”
池之笑道:“東宮很忙,哪有功夫來管我?”
慶林長公主一撇嘴:“你總要小心些才好。”
“謝師母關懷,想師傅師母也不會不管我。”池之大大方方地傍著靠山。
慶林長公主被逗樂了:“你知道就好。”
池之又問:“阿寧今天又說什麽了?”
顧益純的寶貝兒子顧寧過了一周歲,開始學說話,簡直是個話嘮。他說的還是外星語,僅有“阿”、“nia(據翻譯可能是娘)”、“嗯”、“咿”等字供辨認,其他的全是詭異的發音,非正常人類所能懂。他還一天到晚不住口,他說話你還不能不聽,一不聽他就尖叫、拍手、發誓吸引你的注意力。
慶林長公主嘴巴合不攏,口上還要埋怨:“我生平最恨禦史(因為總有禦史會彈劾皇家公主不乖),可這小子怎麽看怎麽是個禦史的料兒,嘮叨得煩人,再大些我必要打得他改了這毛病不可!”
池之陪著慶林長公主說了一會兒話就辭了出來:“今天天氣好,我整日在屋裏呆著看卷宗,今天也想出去活動活動。”
慶林長公主笑道:“去罷,帶幾個人,外麵各家出來踏青的可不少,你不要被衝撞了。”
池之辭別師傅師母,領著人,慢悠悠地在熙山裏晃悠。腳下不緊不慢腦子裏卻在掃描著熙山地圖,並且蹦出幾個關鍵詞:平緩、踏青、適宜女性……
池之運氣不壞,在第一個優先地點眼尖地看到了那位新昌郡主,此女經常亂晃,是以記得。遠遠地看見,他就避開了,晃到第二個地點就遇到了鄭琰。新昌郡主與幾位公主也是出來遊玩,其中就有皇二十女蕭令媛。蕭令媛正說著:“過兩天就要回去了,真舍不得。”新昌郡主忽然站了起來。
蕭令媛問:“大娘?”
“既然舍不得,那就趁還在這裏,把熙山玩個遍。”新昌郡主提議。
一群娘子軍在新昌郡主的帶領之下呼嘯而去。
大隊人馬想掩藏行蹤是很難的,基本上她們收拾上馬,新昌郡主還簡單地整理了一下著裝,然後沿著池之的蹤跡而行,遠遠看到池之站住了腳步的時候,池之、跟池之在一起的人就發現了她們。
池之剛剛跟鄭琰她們打過了招呼,一群人裏就鄭琰跟他最熟,少不得近前多說兩句。“師兄怎麽有空出來逛的?咦?今天是休沐。”
池之含笑道:“正是休沐。如今日頭毒,不要暴曬,會脫皮。”
鄭琰眉眼彎彎:“我很小心的。”
兩人慢慢走著,池之忽然一伸手,一手握著鄭琰的胳膊,一手放到人家背後,呈保護狀:“仔細腳下。”
過了一個小坑,又比較自然地把手收了回來,隻是兩人之間的距離就近了那麽很大一咪。
娘子軍們過來的時候,他們就說了這麽幾句話,聽到動靜,池之凝目一看,又收了回來。眼睛往下一瞄,蹲下身去,把鄭琰裙子上粘的幾根草莖給摘了起來:“有人來了,那是東宮的新昌郡主,別失禮了。”
牽著師妹的手,與鄭瑜等人會合去。
鄭瑜等人也發現了新昌郡主一行,鄭瑜忙著找妹妹,一看池之正與妹妹在一起放下了心來。率先上去攔著新昌郡主見禮,不管雙方掐成怎樣,麵子上的功夫還是要做的。
“郡主安好?”
新昌郡主也笑得標準:“阿鄭好興致。”
蕭令媛心情大為不爽,一歪頭,看到鄭琰跟個俊俏少年郎一道走過來:“阿鄭倒躲著我們與人說話去了。”新昌郡主自然也看到了:“那是阿鄭家的郎君?”
鄭瑜搖頭,心生警惕,她知道池之的壯舉,也怕新昌郡主報仇,這郡主手裏還拎著鞭子呢。
“阿姊。”鄭琰到了。
新昌郡主覺得,鄭家人隻有在這一刻是可愛的,她大大方方地看向鄭琰,又看向池之。走近了一看,這少年確實耐看。然後笑容變冷,說話、拉手、摸小姑娘的裙子都能說是……友情,池之這眼神兒,卻是作不了假的。
鄭瑜看到新昌郡主眼神不對,還道池之要倒黴,趕緊介紹:“這是新昌郡主。安儀公主(蕭令媛)是你認識的。女眷在側,大郎,你且避一避。”
池之把鄭琰的手交給鄭瑜,側身,並不看公主郡主:“七娘在這裏了。”這才匆匆一禮,就要退去。
新昌郡主道:“都在外麵,不必拘禮。”硬是要把人留下來搞聯歡會。翻臉也不能在心上人麵前翻啊! 不但不能翻臉,還要表現得大度和藹有修養,給留個好印象,才能把人搶過來不是?
這麽一堆人聚在一起,氣場詭異得要死。新昌郡主對鄭琰說不出的親熱:“阿鄭常往翠微宮中去,可看過不係舟?”
鄭琰點頭:“嗯,那裏一汪清水看著好清涼。”
“夜景更好呢。”
鄭琰誠實地搖了搖頭:“不好玩。”
新昌郡主難得耐心:“一池清泉,水聲潺潺,又有草木送清香,月色流光……”展現優雅情懷。
“有蚊子。”鄭琰感覺不妙,新昌郡主總看池之,別讓她給報複了,早點把她氣走為妙。這年頭替父報仇砍死仇家的妹子可不是沒有,皇家女兒更彪悍。新昌郡主手持凶器而來(馬鞭),又有君臣名份,池之好歹是自家師兄,不能吃虧。
“……”新昌郡主。
鄭琰依舊眉眼彎彎:“這裏草木又多,白天還好,到了晚上那麽多蚊子,誰喜歡蚊子?”
優雅情懷的膝蓋中了一箭。
新昌郡主就遇上了這樣一個天大的障礙:人家對她沒意思。
自從發現了一個美少年,新昌郡主一片少女情懷,就撲在了人家的身上。閑著沒事兒就往翠微宮前去,就為能偶見人家一眼,這時候她還不知道人家姓甚名誰呢。讓宦官宮婢去打聽,宦官宮婢哪裏敢惹這個事?這不是找死麽?無不回說:“奴婢們實沒道理去衙署打聽的道理,一去,萬一有人說東宮如何如何……就怕傳到太子耳朵裏。”其實他們知道是誰,隻是不敢說。蕭家的女孩子,造反都能幹得出來,還有什麽是做不出的?池之這貨又是礙了太子的眼的,一捅出來就是一場家庭革命,最後最倒黴的還不是他們這些人?郡主可能就被罰個思過,他們命都能沒了。
新昌郡主還沒有彪悍到位,也沒有腦殘到位,還知道打聽朝臣不好,也知道她爹最近心情不好不能惹。
其實她早就聽過池之的名字了,顧益純收徒弟是個大新聞,她聽過了,沒往這上頭想。近來池之名聲大噪,新昌郡主在東宮聽了一堆:“池家子真無禮!小小年紀心機深沉、手段毒辣,睚眥必報……”等等一類壞話,也恨得罵這貨:“目無君上,惹阿爹生氣,真不是好人!”害她不敢妄動。壓根就沒想到她看上的那個人,就是池之。
妹子再彪悍,還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框架裏的,東宮郡主跑到國家機關工作場所去倒追一個漂亮少年,新昌郡主也自覺過意不過,隻能巴巴地期望“偶遇”。偶遇一兩次,結交個有為少年,她爹應該不生氣的吧?看那少年的年紀、官服,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背景,是達不到的,應該……可以做郡馬吧?
池之哪是沒事兒跟女人“偶遇”的人呢?他努力上進尚且來不及,入了大理寺才發現,這個時代當官並不太難,你想混日子也能混得下去。但是,如果想要升級,這裏麵的知識並不是靠一點小聰明就能夠混得開的。池之像一顆小幼苗,拚命吸收著養份,努力茁壯成長成參天大樹,好給老婆靠。
手上有硬本事還不算,還要會交際,還要摸準了政治走向,反好了皇帝的脈,對朝中各方勢力有著敏銳的感觸。這些都是池之要修煉的,真是恨不得一天當八天來用。
饒是如此,池之還是注意到了翠微宮前會經常出現一個少女,新昌郡主出現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
這是誰呢?
池之是不會直接發問的,他隻要留心聽就好了,這世上不但是女人好八卦,男人八卦起來,嘮叨程度也不比女人差。大理寺並不是一個特別忙的部門,諸如偷雞摸狗這樣的案件是不會遞到他們的麵前的,必要判了重刑,又或者影響不好,又或者涉及到法理,還有各地方比較難斷的案子,這才有讓他們參與審理的必要。
池之幹了一陣兒就看明白了,像他這樣新進份子,總是被分給各種瑣事量大、還不怎麽重要。當他在皇帝麵前露一小臉兒,這樣的“雜活”就分得少了,禦史隻是說了他一句,他當麵就撅了回來,顯見是個不好惹的人。又有唐文淵多少給了些照顧,他便不如以前那樣忙,每天還可以有時間作些研究了。
很閑,就有功夫聽八卦。老男人比老女人還碎嘴,大理寺裏倒有幾個官油子,四、五十歲年紀,還與池之一樣是大理寺丞,眼看升遷無望,不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有事推池之上前:“我等俱老,池郎年少,正該上進些才是。”也算是給池之一個表現的機會結個善緣,也是自己可以躲懶。
池之的一大八卦來源就是這張、王、李、趙四個同事。趙丞據說還是鄭琰三嫂的遠房親戚,也算是有點關係。池之有個好姓氏,池家敗落幾十年,但是池之本人在皇帝麵前掛了號,又有複蘇跡象,趙丞也存了些結好的心思,偶爾還會提醒一兩句。
李丞是名門李氏之後,與李俊還是族兄弟,他卻不大像李俊那般名士灑脫。無奈本人水平有限,想上進也上進不起來,倒是有一大愛好――八卦!他是四人裏麵的八卦廣播員。
張丞、王丞並非出身名門,少時努力,如今能爬到這個位子上,也自知差不多到頭了。在趙、李二人麵前略覺不足,如今來了個池之,來頭比趙、李二人還大,且不說他那位老師,就是“池”之一姓,也很讓人敬畏的。
當然,如果有機會更進一步,他們也不會不去爭。其實這四人也並不是一路,比如王丞就對東宮有些好感,張丞巴著唐文淵,算是隱形鄭黨,隻是眼下大家麵上相處得極是和諧。尤其是對池之,這小子過於年輕,又有出息,現在得罪了他,日後若他得勢,子孫落在他手裏,真是讓人死不瞑目。
大家對他都挺客氣,有八卦也算上他一份兒。這不,李丞捧著茶碗兒:“怎麽新昌郡主這幾日天天往這翠微宮前晃蕩?”
趙氏也伸頭一看,皺眉道:“真不像話!”
張丞看一眼池之:“池郎仔細些,別叫她攔著了。”
這不,身份就暴露了。
“?”
李丞道:“皇家女兒,沒幾個性情好的,你出入小心。”
大家都擔心新昌郡主想當孝女為父報仇,池之踩了禦史,等於打了東宮的臉。同事們真心假意,麵子上還是要提醒一下的。
新昌郡主十七歲,比池之大上兩歲,池之想啃鄭琰這嫩草,不意自己也被人當嫩草給盯上了,果然是天道好輪回。更妙的是,鄭琰不知道她已經被師兄給惦記上了,池之也不知道他被人惦記上了。
新昌郡主比池之苦逼之處就在於,池之在鄭琰那裏是個好師兄,新昌郡主則被一群老男人定性為會找池之麻煩的人然後好心提醒小同事。
池之正色道:“皇家非我等臣子可議,且皇室公主亦有淑女。慶林長公主便是賢良淑德,不幹政、不驕橫,與家師琴瑟相和。至如這位郡主,又與我有什麽相幹呢?”微笑,“各位關切之意之心領了,我依禮而行,總不會有差錯的。”
張丞看著他嘴角的那淺淺笑紋,心裏有些發涼。
王丞咳嗽一聲:“池郎這樣想就對了。東宮也不是無禮之人,池郎一心稟公,方是至理。咳咳,不過池郎年少,也不要鋒芒畢露。”他也稱不上是□□,隻是覺得東宮更名正言順,且鄭黨確實也不是什麽好人。
池之又開始裝好孩子:“我也沒見東宮行過無禮之事,且說不上什麽想法。那位郡主隻是在那裏路過,我們就在這裏談論未婚女子,實是不禮貌呢。”
張丞毛骨悚然,你p的沒什麽想法!你這兩天翻著興平郡的案卷是要幹啥?郡守好像是太子他表哥吧?斜過眼一看,池之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好繼續研究案卷去了。
md!這小子真不好惹。
――――――――――――――――――――――――――――――――――――――――
池之自認是個懂禮守法的好孩子,是一個和氣好相處的人,比如今天,他放假,就巴巴地往顧益純身前湊。顧益純心知肚明,長輩們都心知肚明,就是沒人點破。
長輩們對池之的印象不壞,長得好看、立場正確、能力不凡,於是有目的誘拐鄭琰的行為被大家最大限度地原諒了。長輩們不刻意阻撓,池之這回也沒有見到鄭琰,雖然慶林長公主讓人端出一碟子甜點來,池之還是心情不太好。
顧益純不忍打擊他,咳嗽一聲:“今天天氣好,四娘接妹妹出去玩了。”
鄭琰在長輩們有意無意的操作之下,與同齡的小姑娘們的相處變多了。與“對外”社交相對的,乃是與鄭黨內部小姑娘們的相處。在這個小圈子裏,鄭琰又儼然是檔次最高的人了。
京中鄭黨人員不少,各家女眷也不少,如鄭家這樣男女比例失調的倒是不多,總的說來,倒是有不少小姑娘。
除開於家小大娘、於家小二娘,還有於元濟的庶出幼女於九娘,另有李幼嘉的兩個女兒五娘、六娘,另有林季興的三個孫女兒三娘、四娘、五娘――這三個是堂姐妹。又有一大批次的鄭黨骨幹家的小女孩兒,不能一一細數。
十一歲了,該開始經營自己的社交圈子了。
池之表示理解,慢慢嚼著甜點,又飲一口茶水。聽慶林長公主問他:“東宮沒人難為你吧?”
池之笑道:“東宮很忙,哪有功夫來管我?”
慶林長公主一撇嘴:“你總要小心些才好。”
“謝師母關懷,想師傅師母也不會不管我。”池之大大方方地傍著靠山。
慶林長公主被逗樂了:“你知道就好。”
池之又問:“阿寧今天又說什麽了?”
顧益純的寶貝兒子顧寧過了一周歲,開始學說話,簡直是個話嘮。他說的還是外星語,僅有“阿”、“nia(據翻譯可能是娘)”、“嗯”、“咿”等字供辨認,其他的全是詭異的發音,非正常人類所能懂。他還一天到晚不住口,他說話你還不能不聽,一不聽他就尖叫、拍手、發誓吸引你的注意力。
慶林長公主嘴巴合不攏,口上還要埋怨:“我生平最恨禦史(因為總有禦史會彈劾皇家公主不乖),可這小子怎麽看怎麽是個禦史的料兒,嘮叨得煩人,再大些我必要打得他改了這毛病不可!”
池之陪著慶林長公主說了一會兒話就辭了出來:“今天天氣好,我整日在屋裏呆著看卷宗,今天也想出去活動活動。”
慶林長公主笑道:“去罷,帶幾個人,外麵各家出來踏青的可不少,你不要被衝撞了。”
池之辭別師傅師母,領著人,慢悠悠地在熙山裏晃悠。腳下不緊不慢腦子裏卻在掃描著熙山地圖,並且蹦出幾個關鍵詞:平緩、踏青、適宜女性……
池之運氣不壞,在第一個優先地點眼尖地看到了那位新昌郡主,此女經常亂晃,是以記得。遠遠地看見,他就避開了,晃到第二個地點就遇到了鄭琰。新昌郡主與幾位公主也是出來遊玩,其中就有皇二十女蕭令媛。蕭令媛正說著:“過兩天就要回去了,真舍不得。”新昌郡主忽然站了起來。
蕭令媛問:“大娘?”
“既然舍不得,那就趁還在這裏,把熙山玩個遍。”新昌郡主提議。
一群娘子軍在新昌郡主的帶領之下呼嘯而去。
大隊人馬想掩藏行蹤是很難的,基本上她們收拾上馬,新昌郡主還簡單地整理了一下著裝,然後沿著池之的蹤跡而行,遠遠看到池之站住了腳步的時候,池之、跟池之在一起的人就發現了她們。
池之剛剛跟鄭琰她們打過了招呼,一群人裏就鄭琰跟他最熟,少不得近前多說兩句。“師兄怎麽有空出來逛的?咦?今天是休沐。”
池之含笑道:“正是休沐。如今日頭毒,不要暴曬,會脫皮。”
鄭琰眉眼彎彎:“我很小心的。”
兩人慢慢走著,池之忽然一伸手,一手握著鄭琰的胳膊,一手放到人家背後,呈保護狀:“仔細腳下。”
過了一個小坑,又比較自然地把手收了回來,隻是兩人之間的距離就近了那麽很大一咪。
娘子軍們過來的時候,他們就說了這麽幾句話,聽到動靜,池之凝目一看,又收了回來。眼睛往下一瞄,蹲下身去,把鄭琰裙子上粘的幾根草莖給摘了起來:“有人來了,那是東宮的新昌郡主,別失禮了。”
牽著師妹的手,與鄭瑜等人會合去。
鄭瑜等人也發現了新昌郡主一行,鄭瑜忙著找妹妹,一看池之正與妹妹在一起放下了心來。率先上去攔著新昌郡主見禮,不管雙方掐成怎樣,麵子上的功夫還是要做的。
“郡主安好?”
新昌郡主也笑得標準:“阿鄭好興致。”
蕭令媛心情大為不爽,一歪頭,看到鄭琰跟個俊俏少年郎一道走過來:“阿鄭倒躲著我們與人說話去了。”新昌郡主自然也看到了:“那是阿鄭家的郎君?”
鄭瑜搖頭,心生警惕,她知道池之的壯舉,也怕新昌郡主報仇,這郡主手裏還拎著鞭子呢。
“阿姊。”鄭琰到了。
新昌郡主覺得,鄭家人隻有在這一刻是可愛的,她大大方方地看向鄭琰,又看向池之。走近了一看,這少年確實耐看。然後笑容變冷,說話、拉手、摸小姑娘的裙子都能說是……友情,池之這眼神兒,卻是作不了假的。
鄭瑜看到新昌郡主眼神不對,還道池之要倒黴,趕緊介紹:“這是新昌郡主。安儀公主(蕭令媛)是你認識的。女眷在側,大郎,你且避一避。”
池之把鄭琰的手交給鄭瑜,側身,並不看公主郡主:“七娘在這裏了。”這才匆匆一禮,就要退去。
新昌郡主道:“都在外麵,不必拘禮。”硬是要把人留下來搞聯歡會。翻臉也不能在心上人麵前翻啊! 不但不能翻臉,還要表現得大度和藹有修養,給留個好印象,才能把人搶過來不是?
這麽一堆人聚在一起,氣場詭異得要死。新昌郡主對鄭琰說不出的親熱:“阿鄭常往翠微宮中去,可看過不係舟?”
鄭琰點頭:“嗯,那裏一汪清水看著好清涼。”
“夜景更好呢。”
鄭琰誠實地搖了搖頭:“不好玩。”
新昌郡主難得耐心:“一池清泉,水聲潺潺,又有草木送清香,月色流光……”展現優雅情懷。
“有蚊子。”鄭琰感覺不妙,新昌郡主總看池之,別讓她給報複了,早點把她氣走為妙。這年頭替父報仇砍死仇家的妹子可不是沒有,皇家女兒更彪悍。新昌郡主手持凶器而來(馬鞭),又有君臣名份,池之好歹是自家師兄,不能吃虧。
“……”新昌郡主。
鄭琰依舊眉眼彎彎:“這裏草木又多,白天還好,到了晚上那麽多蚊子,誰喜歡蚊子?”
優雅情懷的膝蓋中了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