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瑜低頭,用力壓住了笑意,這丫頭是故意的,必須是。
鄭琰真是破壞氣氛的一把好手,她的目的也就是攪局,攪得大家都沒辦法說下去了,散了,把池之領回家,目的也就達到了。
如她所願,這樣掃興的話一說出來,新昌郡主就雙頰泛紅,使勁兒捏了捏拳頭,下巴微抬:“這倒是了。”這丫頭肯定是故意的!新昌郡主忽然想起了戴瑤成,強忍著不跟鄭琰理論。
[我才不跟乳臭未幹的毛丫頭一般見識呢,我要注意形象。]咽了一口唾沫,像是要把怒火咽下去,新昌郡主忍不住往池之那裏看了一眼。池之看似並不在意女孩子之間的互動,他就那麽靜靜坐著,仿佛融入了這一片秀麗的山色之中。新昌郡主的怒氣,不用咽就煙消雲散了。
鄭瑜終於記起自己似乎有圓場這一項職責:“大夥兒都出來有一陣兒了,日頭都偏了,咱們也該回家啦,到了時候家裏找不著人,又要生出事來。殿下,宮裏也有宮禁,可不要晚了才好。”
這個趕人的舉動非常不給新昌郡主麵子,新昌郡主居然也忍了:“四娘好仔細!”
鄭瑜笑吟吟道:“我把她們從家裏領出來就得看好了,必得仔細些才行呢。”
新昌郡主頷首,聲音也溫和了許多:“既如此,便散了罷。”內心很是惆悵,還不知道人家叫什麽名字呢!想問又不好意思開口,生怕這一問,就是把心事大白於天下。
她說完這一聲,懷著滿心的遺憾起身,冷不防對上了池之的目光。池之百無聊賴,新昌郡主一出現,場麵非常地不和諧,非常不適合跟師妹談人生談理想,正巴不得這一聲。新昌郡主一開口,他不由閑閑地看過去一眼。
新昌郡主呼吸一緩,頭一低粉麵含羞,又刷地把頭昂了起來,姿態優雅地前行。
鄭瑜等人也紛紛上馬,兩拔人都必須從這一片草地上出去,上了修好的石板路,再沿路走幾步,在沿途的幾個岔路口不斷地分道各回各家。新昌郡主把腰拔直,騎在馬上都不由地嘴角上翹,她也不知道自己在高興什麽,就是想笑。
這樣的好心情一直持續到了走上青石鋪地的大道,過了三道岔路,鄭瑜隊伍裏跟著的人已經散得差不多了,再過兩個路口就可以到家了。迎麵來了一個隊伍,中間是一輛軒車,前後各有數名隨從。
熙山因為權貴年年來,路倒修得頗寬,新昌郡主等人是不讓的,鄭瑜皺眉看著這車的規格裝飾,是一品夫人。撥了下馬頭,帶隊讓了一讓。
沒想到兩隊交錯的時候,對麵的車居然停了下來。
一青衣小婢趨步上前,在新昌郡主的馬邊福一福禮:“請郡主安。車裏是榮國夫人,不想遇到郡主。”
榮國夫人夏氏,太子妃的生母,新昌郡主也要叫她一聲外祖母。聽說是榮國夫人,新昌郡主不敢托大,撥轉馬頭,到車窗邊問好:“夫人是看望阿娘回家麽?”
榮國夫人一手撩著窗簾,露出臉來:“老身陪太子妃說說話,郡主正該早些回去,那邊的是誰?”榮國夫人有年紀的人,老花眼,眼風一掃,就看到新昌等人隊後的鄭氏一黨。
鄭瑜等是晚輩,與東宮再不睦也沒鬧到麵兒上,場麵上的尊敬還是要有的。與妹妹上前給夏氏問好:“夫人一向可好?”池之也跟著綴了上去。
夏氏娘家是名門、婆家也是名門,閨女還是太子妃,骨子裏待人總有一種疏離的傲氣。慢條斯理地道:“我一個老婆子,一把老骨頭了,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可以四處走走。隻好悶了尋人說說話。”
新昌郡主聽得無聊,正要說咱們堵路上阻礙交通這行為不文明,您老回家吧。夏氏開口了:“你家幾個小郎君我也都見過,這個小郎君看著不像是你們家的罷?你們這樣與他同行,未免於禮不合。”
苗妃在皇帝麵前借常弼之事影射過東宮家法不嚴,男女大妨有失,新昌郡主跟常弼粘得太緊,逼得太子妃不得不嚴肅了紀律,還要到太子跟前請罪,窩囊氣沒少受。作為東宮的另一大仇人,不管在這件事情上有沒有出過力(佛曰:不可說),都被牽怒了。夏氏認得鄭家幾個在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都不是長得這個樣子,故而此時說出這話來,也是一種諷刺。
池之風輕雲淡,一臉不在意,連個好都沒問。
新昌郡主心中一緊,鄭瑜渾不在意,用一種你管得太多了的語氣說:“這是顧先生的入室弟子,先生看他與親子無異。且先生與我父親也是同窗,兩家乃是通家之好,我們姐妹出遊,我帶個弟弟壓陣,省得閑人來攏詞遣環甘裁賜醴u模
!!!!!新昌郡主心裏有百萬頭神獸狂奔,連最後是怎麽道別的都不記得了,遊魂一樣地回到了清輝閣。他就是池之?!
與新昌郡主恰恰相反,鄭家姐妹神清氣爽。
鄭瑜初時是擔心新昌郡主報複池之,後來算是看明白了,新昌郡主動了凡心。那就更不行了!她不知道長輩的養成計劃,隻是單純地不想讓池之被挖了牆角。
鄭琰真道自己救了池之一次,鄭琰自己就是靠無賴取勝,如果新昌郡主也跟池之耍無賴,池之一男子,總不能無賴回去。誰能想到新昌郡主是看上敵對陣營的少年了呢?灑狗血也不是這等灑法的!這也是大理寺同僚們的觀點。
新昌看了池之無數眼,卻並不跟他答話。如果說少女情懷總是詩,也不見她吟風弄月,啥優待的表示都沒有,池之還打了東宮的臉,不由得讓人覺得她是在憋著壞。榮國夫人的表現,更加證實了這一點――對於她們這一邊的人來說,來處東宮的關注都不是什麽好事兒。
新昌郡主果然是仇人!
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至於池之,他是怎麽想的,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
休沐日的短暫碰麵隻是一個小插曲,其影響卻是重大的。
榮國夫人回家就“病”了,氣的。京兆池氏,曆史比榮國夫人的娘家早兩百年,夏氏發家的始祖還是當時做丞相的池氏推薦做官的,一開始做的也是池丞相府裏的主簿。池之這熊孩子,當麵不行禮,擺明就是在提醒。榮國夫人焉能不生氣?
新昌郡主則是輾轉反側,池之近著看更美貌、更優雅、更有禮,完全不像是東宮某些人口中所說那般奸滑。多麽溫文爾雅的一介貴胃公子啊!阿爹別是誤會了吧?
鄭瑜把妹妹送回娘家,好一通告狀,說的全是新昌郡主無禮之處,又把榮國夫人罵了個半死:“老婆子恁般無禮,舌頭伸得好長,專說人是非。”
鄭靖業撚須一笑:“你多喝點涼茶吧,火氣這般大。”
鄭瑜被氣走。
鄭琰一直悶不吭聲,送鄭瑜到門口,又默默地回來。鄭靖業多看了她好幾眼,這撚著手指頭的小模樣兒嘿,不知道又在打什麽壞主意了。
與這些女人們相比,池之這個男子漢就持重得多了,照舊去上班,照舊留一隻耳朵聽八卦。
李丞巴著門框兒伸出腦袋:“新昌郡主今天沒來,難有什麽事不成?還是她要動手了?”
張丞道:“池郎一向奉公守法,一絲錯處都挑不出來,她要是不放賴,根本無機可趁,要是放賴,翠微宮前,她也討不到好。也許是沒耐性,撂開手了。”張丞八卦得起勁兒,不防他的家仆從外麵遞了消息來:“郎君,咱們家叫人給告了。”
“!”張丞顧不得別人了,出去詢問。
眾同事都尖起了耳朵偷聽:“地……胡家……袁……”
張丞臉色臘黃地回來了:“諸位看笑話了,家裏有事,我須得回去一趟,這就去請假,諸位多擔待。”
八卦男們不知道消息就罷了,知道了殘缺的消息,真是百爪撓心,李丞就問:“究竟是什麽事,須得你親自回去一趟?好歹透個信兒,咱們總還能出一二主意。”
這事兒還真得活動活動。張丞也就麵上帶羞地道:“不過是買了塊地。我在京東有塊地,本是零散著收了小塊兒湊成的,不合中間有旁人家二十畝田,我就想著,把這二十畝也買了來,湊成一整塊,看著也舒服……”
土地是寶貴的,但是不同的地段地價是不同的。比較耕田,肥沃程度、所在地點,都是決定因素。還有另一個因素就是完整程度。比如,你一整片土地,哪怕隻有十畝,也比分散在十處、每處兩畝的二十畝土地要值錢得多!這涉及田間管理,還有與周圍土地的分界問題,最重要的是水源問題。整地比較值錢,這與一顆十克大鑽石比一兜子碎鑽值錢是一個道理。
本來二十畝地,買也就買了,占人家便宜也就占了,侵奪啥的,也就奪了。沒想到……這是人家最後的保命田。弄得人家欲生欲死,全家要上吊。
要說把人全家逼死了,隻要不漏出來,沒人彈劾,這事兒也就過了――大家都是這麽做的。土地兼並是哪朝哪代都避免不了的事情,本朝開國快九十年了,兼並也越來越常見了。張丞升職希望渺茫轉而要為家裏多置些田產,他家本就豪富,隻是出身不顯,能力也不逆天,故而是個從六品小官。即便是小官,那也是個官,買個民田什麽的也占優勢。
不幸被人間正義袁曼道遇上了,袁曼道是出門抓他那個四處q的兒子的,父子倆你逃我追,一路追到京城邊兒上遇了這麽檔子事兒。袁曼道救下了小民一家,兒子也不找了!正好,為了抓兒子,他帶著一隊家丁,連張丞家上門逼迫的狗腿子一起抓了來。
換個人挑刺兒張丞還不至少這樣氣急敗壞,偏偏是袁曼道!
一聽是袁老頭兒,李丞也啞了。趙丞道:“你回家看看,二十畝田也不算什麽,退回去,別惹這個煞星。”
“我也想退啊,可袁曼道要參我。”這一參,怕是官職要飛。就算去求唐文淵保他,唐文淵也不一定幹得過袁曼道。鄭靖業估計能行,可是為了二十畝地,為了你一張丞,讓原本關係就緊張的鄭袁兩人翻臉?張丞並不抱多大的希望。兼並這事兒,沒人管就不算事兒,然而按律呢,張丞這樣辦事不厚道的,那是要處份的,不但是官職問題,還要罰款,還有其他的懲罰。
池之一直沒說話,等王丞說:“你先退田,寫個請罪折子上去,許會貶那麽兩級,保住官身再說。”才起身,扒拉出一份卷宗出來,翻了一翻:“張郎是從誰手上買的田?”
張丞道:“是個姓胡的人。”
“胡飛?”
張丞一驚:“你怎麽知道的?”
池之微笑道:“張郎且去,毋憂此事。”
“老弟,你還是給我句準話吧。”
池之翻開了卷宗遞給張丞,張丞看完了也是舒了一口氣,拱手辭謝而出。李丞的八卦之魂又燃燒了起來,池之不等他問便道:“這事兒我也隻有五分把握,等成了再與李郎說。眼下是安張郎之心,張郎本是聰明人,冷靜下來他自己就有對策了。”心裏卻說,聰明個p!聰明人才不會逼得人狗急跳牆。
第二天,袁曼道的彈章就上來了,皇帝大怒:“為了二十畝田就要逼死一家人,這是什麽說法?!”嚴令徹查。
在齊慈親戚案子上失了一局的東宮係理所當然地跳了出來,指責張丞。說得張丞簡直是人間敗類,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正綱紀:“此誠非二十畝田,乃是其家所有。猶奪張丞之官、吞其家千頃田致令無以為生。”張丞是鄭黨外圍,幹掉他也是示威,也是給東宮立威。如果鄭靖業不管,鄭黨便會漸生離心。如果管,袁曼道這回占著理,可不是那麽好啃的。
唐文淵則說:“國有法紀。侵田若幹,該當某罰,法有明文。”是有開脫之意。
皇帝這一回對唐文淵這個鄭黨不滿了:“張丞為卿屬下,卿當自重。” 由於是袁曼道抓的現行,苦主證據又齊全。皇帝也就越俎代庖了一回,令歸還田產,罷職,還要把張丞打死。
唐文淵隻能硬扛:“張丞為臣下屬,法為陛下法。張丞敗壞法紀,當按律當罪。陛下不可自毀律法,行非刑之誅。”
於是侵還田產案又變成了律法大辯論,不用說,大理寺又被捎帶上了。皇帝讓他們研究案情,給一個交待。
池之響應皇帝號召,深挖案情,第三天上表,又捅出一個大案來。
當池之說:“張某不當誅。”的時候,皇帝怒了:“才說你善斷,你卻包庇罪人!”
池之鎮定地回道:“非臣包庇,隻是若張某當誅,臣不知此人該如何處置了。”袖子裏抽出一本奏章來。
原來這胡飛不止有二十畝田,他本有數百畝地的,但是十年前被一個叫周禧的人侵占了三百畝田,弄得隻剩這二十畝保全田。胡飛上次告狀,卻被人壓了下來,還吃了不少苦頭,耗了不少錢財。這回田被占了,再不敢告狀了,隻好去死,但是被袁曼道這個好人給救了。
池之給張丞看的就是當年的案卷,當然,案卷上寫的是刁民無狀,然而觀案卷中所附胡飛的訴狀,與張丞之事是一模一樣,周禧也是侵奪田產來的。池之對比了兩下侵占的數目,把周禧罵得體無完膚,最出彩的一句話便是:“豺狼當道,安問狐狸。”
這小子的外表太有欺騙性了,一臉的正義凜然。弄得皇帝也覺得自己冤枉了他,訕訕地不好答他的話,改而發怒:“朕之天下,竟有此等事!這個周禧又是什麽人?!”
周禧,太子他二舅。
這下熱鬧了。
再怎麽熱鬧,也不關池之的事了,他告完狀,沒事人似的又去啃律條去了。張丞被罰款、降職,卻沒有傷筋動骨。特意過來向上司、同事致謝。池之拒絕了他的宴請:“我非為張郎,不過就事論事而已。”
張丞覺得,池之這小子真是可愛。唐文淵也表揚池之真是一個愛護同事的好少年。上門兒看望姑父的齊王對顧老師說,他家弟子真是個有風骨的好孩子:“不畏強權,難能可貴。”
顧益純跟齊王打著哈哈:“食君之祿,擔君之事耳。”就是不接齊王的話,誰不知道齊王近來在皇帝耳邊說了太子無數的壞話?顧益純就是有什麽想法,也不想跟齊王合流。
仗著自己輩份兒高,顧益純往榻上一躲:“我乏了,你隻管隨意。”眼睛一合,他“假寐”了。
好一派自由灑脫的名士風範!
齊王幹瞪了一會兒眼,隻好無奈地下了榻,穿好鞋,對著耍賴的姑父深深一鞠躬。顧益純的眼睛打開一條縫兒,齊王的背影消失了,他翻了個身兒,放心大膽地真的睡了過去。
直到池之下班來問安。
顧益純就這麽躺著,懶洋洋地開口:“你怎麽那麽巧就翻出周二的事情來的?”
池之趴在顧益純身邊,樹起雙肘撐著腮,孩子氣地眨眼:“沒有周二還有周三,沒有周三還有陳五。”反正他總會找出一個來就是了。
顧益純右手往眼睛上一蓋:“看著你就頭疼,去見你師母,咱們吃飯了。”
於是池少年繼續當他的好少年,勤勤懇懇工作,認認真真學習,並且成為被鄭黨大老們看好的一顆政治新星。
鄭琰真是破壞氣氛的一把好手,她的目的也就是攪局,攪得大家都沒辦法說下去了,散了,把池之領回家,目的也就達到了。
如她所願,這樣掃興的話一說出來,新昌郡主就雙頰泛紅,使勁兒捏了捏拳頭,下巴微抬:“這倒是了。”這丫頭肯定是故意的!新昌郡主忽然想起了戴瑤成,強忍著不跟鄭琰理論。
[我才不跟乳臭未幹的毛丫頭一般見識呢,我要注意形象。]咽了一口唾沫,像是要把怒火咽下去,新昌郡主忍不住往池之那裏看了一眼。池之看似並不在意女孩子之間的互動,他就那麽靜靜坐著,仿佛融入了這一片秀麗的山色之中。新昌郡主的怒氣,不用咽就煙消雲散了。
鄭瑜終於記起自己似乎有圓場這一項職責:“大夥兒都出來有一陣兒了,日頭都偏了,咱們也該回家啦,到了時候家裏找不著人,又要生出事來。殿下,宮裏也有宮禁,可不要晚了才好。”
這個趕人的舉動非常不給新昌郡主麵子,新昌郡主居然也忍了:“四娘好仔細!”
鄭瑜笑吟吟道:“我把她們從家裏領出來就得看好了,必得仔細些才行呢。”
新昌郡主頷首,聲音也溫和了許多:“既如此,便散了罷。”內心很是惆悵,還不知道人家叫什麽名字呢!想問又不好意思開口,生怕這一問,就是把心事大白於天下。
她說完這一聲,懷著滿心的遺憾起身,冷不防對上了池之的目光。池之百無聊賴,新昌郡主一出現,場麵非常地不和諧,非常不適合跟師妹談人生談理想,正巴不得這一聲。新昌郡主一開口,他不由閑閑地看過去一眼。
新昌郡主呼吸一緩,頭一低粉麵含羞,又刷地把頭昂了起來,姿態優雅地前行。
鄭瑜等人也紛紛上馬,兩拔人都必須從這一片草地上出去,上了修好的石板路,再沿路走幾步,在沿途的幾個岔路口不斷地分道各回各家。新昌郡主把腰拔直,騎在馬上都不由地嘴角上翹,她也不知道自己在高興什麽,就是想笑。
這樣的好心情一直持續到了走上青石鋪地的大道,過了三道岔路,鄭瑜隊伍裏跟著的人已經散得差不多了,再過兩個路口就可以到家了。迎麵來了一個隊伍,中間是一輛軒車,前後各有數名隨從。
熙山因為權貴年年來,路倒修得頗寬,新昌郡主等人是不讓的,鄭瑜皺眉看著這車的規格裝飾,是一品夫人。撥了下馬頭,帶隊讓了一讓。
沒想到兩隊交錯的時候,對麵的車居然停了下來。
一青衣小婢趨步上前,在新昌郡主的馬邊福一福禮:“請郡主安。車裏是榮國夫人,不想遇到郡主。”
榮國夫人夏氏,太子妃的生母,新昌郡主也要叫她一聲外祖母。聽說是榮國夫人,新昌郡主不敢托大,撥轉馬頭,到車窗邊問好:“夫人是看望阿娘回家麽?”
榮國夫人一手撩著窗簾,露出臉來:“老身陪太子妃說說話,郡主正該早些回去,那邊的是誰?”榮國夫人有年紀的人,老花眼,眼風一掃,就看到新昌等人隊後的鄭氏一黨。
鄭瑜等是晚輩,與東宮再不睦也沒鬧到麵兒上,場麵上的尊敬還是要有的。與妹妹上前給夏氏問好:“夫人一向可好?”池之也跟著綴了上去。
夏氏娘家是名門、婆家也是名門,閨女還是太子妃,骨子裏待人總有一種疏離的傲氣。慢條斯理地道:“我一個老婆子,一把老骨頭了,比不得你們年輕人可以四處走走。隻好悶了尋人說說話。”
新昌郡主聽得無聊,正要說咱們堵路上阻礙交通這行為不文明,您老回家吧。夏氏開口了:“你家幾個小郎君我也都見過,這個小郎君看著不像是你們家的罷?你們這樣與他同行,未免於禮不合。”
苗妃在皇帝麵前借常弼之事影射過東宮家法不嚴,男女大妨有失,新昌郡主跟常弼粘得太緊,逼得太子妃不得不嚴肅了紀律,還要到太子跟前請罪,窩囊氣沒少受。作為東宮的另一大仇人,不管在這件事情上有沒有出過力(佛曰:不可說),都被牽怒了。夏氏認得鄭家幾個在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都不是長得這個樣子,故而此時說出這話來,也是一種諷刺。
池之風輕雲淡,一臉不在意,連個好都沒問。
新昌郡主心中一緊,鄭瑜渾不在意,用一種你管得太多了的語氣說:“這是顧先生的入室弟子,先生看他與親子無異。且先生與我父親也是同窗,兩家乃是通家之好,我們姐妹出遊,我帶個弟弟壓陣,省得閑人來攏詞遣環甘裁賜醴u模
!!!!!新昌郡主心裏有百萬頭神獸狂奔,連最後是怎麽道別的都不記得了,遊魂一樣地回到了清輝閣。他就是池之?!
與新昌郡主恰恰相反,鄭家姐妹神清氣爽。
鄭瑜初時是擔心新昌郡主報複池之,後來算是看明白了,新昌郡主動了凡心。那就更不行了!她不知道長輩的養成計劃,隻是單純地不想讓池之被挖了牆角。
鄭琰真道自己救了池之一次,鄭琰自己就是靠無賴取勝,如果新昌郡主也跟池之耍無賴,池之一男子,總不能無賴回去。誰能想到新昌郡主是看上敵對陣營的少年了呢?灑狗血也不是這等灑法的!這也是大理寺同僚們的觀點。
新昌看了池之無數眼,卻並不跟他答話。如果說少女情懷總是詩,也不見她吟風弄月,啥優待的表示都沒有,池之還打了東宮的臉,不由得讓人覺得她是在憋著壞。榮國夫人的表現,更加證實了這一點――對於她們這一邊的人來說,來處東宮的關注都不是什麽好事兒。
新昌郡主果然是仇人!
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至於池之,他是怎麽想的,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
休沐日的短暫碰麵隻是一個小插曲,其影響卻是重大的。
榮國夫人回家就“病”了,氣的。京兆池氏,曆史比榮國夫人的娘家早兩百年,夏氏發家的始祖還是當時做丞相的池氏推薦做官的,一開始做的也是池丞相府裏的主簿。池之這熊孩子,當麵不行禮,擺明就是在提醒。榮國夫人焉能不生氣?
新昌郡主則是輾轉反側,池之近著看更美貌、更優雅、更有禮,完全不像是東宮某些人口中所說那般奸滑。多麽溫文爾雅的一介貴胃公子啊!阿爹別是誤會了吧?
鄭瑜把妹妹送回娘家,好一通告狀,說的全是新昌郡主無禮之處,又把榮國夫人罵了個半死:“老婆子恁般無禮,舌頭伸得好長,專說人是非。”
鄭靖業撚須一笑:“你多喝點涼茶吧,火氣這般大。”
鄭瑜被氣走。
鄭琰一直悶不吭聲,送鄭瑜到門口,又默默地回來。鄭靖業多看了她好幾眼,這撚著手指頭的小模樣兒嘿,不知道又在打什麽壞主意了。
與這些女人們相比,池之這個男子漢就持重得多了,照舊去上班,照舊留一隻耳朵聽八卦。
李丞巴著門框兒伸出腦袋:“新昌郡主今天沒來,難有什麽事不成?還是她要動手了?”
張丞道:“池郎一向奉公守法,一絲錯處都挑不出來,她要是不放賴,根本無機可趁,要是放賴,翠微宮前,她也討不到好。也許是沒耐性,撂開手了。”張丞八卦得起勁兒,不防他的家仆從外麵遞了消息來:“郎君,咱們家叫人給告了。”
“!”張丞顧不得別人了,出去詢問。
眾同事都尖起了耳朵偷聽:“地……胡家……袁……”
張丞臉色臘黃地回來了:“諸位看笑話了,家裏有事,我須得回去一趟,這就去請假,諸位多擔待。”
八卦男們不知道消息就罷了,知道了殘缺的消息,真是百爪撓心,李丞就問:“究竟是什麽事,須得你親自回去一趟?好歹透個信兒,咱們總還能出一二主意。”
這事兒還真得活動活動。張丞也就麵上帶羞地道:“不過是買了塊地。我在京東有塊地,本是零散著收了小塊兒湊成的,不合中間有旁人家二十畝田,我就想著,把這二十畝也買了來,湊成一整塊,看著也舒服……”
土地是寶貴的,但是不同的地段地價是不同的。比較耕田,肥沃程度、所在地點,都是決定因素。還有另一個因素就是完整程度。比如,你一整片土地,哪怕隻有十畝,也比分散在十處、每處兩畝的二十畝土地要值錢得多!這涉及田間管理,還有與周圍土地的分界問題,最重要的是水源問題。整地比較值錢,這與一顆十克大鑽石比一兜子碎鑽值錢是一個道理。
本來二十畝地,買也就買了,占人家便宜也就占了,侵奪啥的,也就奪了。沒想到……這是人家最後的保命田。弄得人家欲生欲死,全家要上吊。
要說把人全家逼死了,隻要不漏出來,沒人彈劾,這事兒也就過了――大家都是這麽做的。土地兼並是哪朝哪代都避免不了的事情,本朝開國快九十年了,兼並也越來越常見了。張丞升職希望渺茫轉而要為家裏多置些田產,他家本就豪富,隻是出身不顯,能力也不逆天,故而是個從六品小官。即便是小官,那也是個官,買個民田什麽的也占優勢。
不幸被人間正義袁曼道遇上了,袁曼道是出門抓他那個四處q的兒子的,父子倆你逃我追,一路追到京城邊兒上遇了這麽檔子事兒。袁曼道救下了小民一家,兒子也不找了!正好,為了抓兒子,他帶著一隊家丁,連張丞家上門逼迫的狗腿子一起抓了來。
換個人挑刺兒張丞還不至少這樣氣急敗壞,偏偏是袁曼道!
一聽是袁老頭兒,李丞也啞了。趙丞道:“你回家看看,二十畝田也不算什麽,退回去,別惹這個煞星。”
“我也想退啊,可袁曼道要參我。”這一參,怕是官職要飛。就算去求唐文淵保他,唐文淵也不一定幹得過袁曼道。鄭靖業估計能行,可是為了二十畝地,為了你一張丞,讓原本關係就緊張的鄭袁兩人翻臉?張丞並不抱多大的希望。兼並這事兒,沒人管就不算事兒,然而按律呢,張丞這樣辦事不厚道的,那是要處份的,不但是官職問題,還要罰款,還有其他的懲罰。
池之一直沒說話,等王丞說:“你先退田,寫個請罪折子上去,許會貶那麽兩級,保住官身再說。”才起身,扒拉出一份卷宗出來,翻了一翻:“張郎是從誰手上買的田?”
張丞道:“是個姓胡的人。”
“胡飛?”
張丞一驚:“你怎麽知道的?”
池之微笑道:“張郎且去,毋憂此事。”
“老弟,你還是給我句準話吧。”
池之翻開了卷宗遞給張丞,張丞看完了也是舒了一口氣,拱手辭謝而出。李丞的八卦之魂又燃燒了起來,池之不等他問便道:“這事兒我也隻有五分把握,等成了再與李郎說。眼下是安張郎之心,張郎本是聰明人,冷靜下來他自己就有對策了。”心裏卻說,聰明個p!聰明人才不會逼得人狗急跳牆。
第二天,袁曼道的彈章就上來了,皇帝大怒:“為了二十畝田就要逼死一家人,這是什麽說法?!”嚴令徹查。
在齊慈親戚案子上失了一局的東宮係理所當然地跳了出來,指責張丞。說得張丞簡直是人間敗類,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正綱紀:“此誠非二十畝田,乃是其家所有。猶奪張丞之官、吞其家千頃田致令無以為生。”張丞是鄭黨外圍,幹掉他也是示威,也是給東宮立威。如果鄭靖業不管,鄭黨便會漸生離心。如果管,袁曼道這回占著理,可不是那麽好啃的。
唐文淵則說:“國有法紀。侵田若幹,該當某罰,法有明文。”是有開脫之意。
皇帝這一回對唐文淵這個鄭黨不滿了:“張丞為卿屬下,卿當自重。” 由於是袁曼道抓的現行,苦主證據又齊全。皇帝也就越俎代庖了一回,令歸還田產,罷職,還要把張丞打死。
唐文淵隻能硬扛:“張丞為臣下屬,法為陛下法。張丞敗壞法紀,當按律當罪。陛下不可自毀律法,行非刑之誅。”
於是侵還田產案又變成了律法大辯論,不用說,大理寺又被捎帶上了。皇帝讓他們研究案情,給一個交待。
池之響應皇帝號召,深挖案情,第三天上表,又捅出一個大案來。
當池之說:“張某不當誅。”的時候,皇帝怒了:“才說你善斷,你卻包庇罪人!”
池之鎮定地回道:“非臣包庇,隻是若張某當誅,臣不知此人該如何處置了。”袖子裏抽出一本奏章來。
原來這胡飛不止有二十畝田,他本有數百畝地的,但是十年前被一個叫周禧的人侵占了三百畝田,弄得隻剩這二十畝保全田。胡飛上次告狀,卻被人壓了下來,還吃了不少苦頭,耗了不少錢財。這回田被占了,再不敢告狀了,隻好去死,但是被袁曼道這個好人給救了。
池之給張丞看的就是當年的案卷,當然,案卷上寫的是刁民無狀,然而觀案卷中所附胡飛的訴狀,與張丞之事是一模一樣,周禧也是侵奪田產來的。池之對比了兩下侵占的數目,把周禧罵得體無完膚,最出彩的一句話便是:“豺狼當道,安問狐狸。”
這小子的外表太有欺騙性了,一臉的正義凜然。弄得皇帝也覺得自己冤枉了他,訕訕地不好答他的話,改而發怒:“朕之天下,竟有此等事!這個周禧又是什麽人?!”
周禧,太子他二舅。
這下熱鬧了。
再怎麽熱鬧,也不關池之的事了,他告完狀,沒事人似的又去啃律條去了。張丞被罰款、降職,卻沒有傷筋動骨。特意過來向上司、同事致謝。池之拒絕了他的宴請:“我非為張郎,不過就事論事而已。”
張丞覺得,池之這小子真是可愛。唐文淵也表揚池之真是一個愛護同事的好少年。上門兒看望姑父的齊王對顧老師說,他家弟子真是個有風骨的好孩子:“不畏強權,難能可貴。”
顧益純跟齊王打著哈哈:“食君之祿,擔君之事耳。”就是不接齊王的話,誰不知道齊王近來在皇帝耳邊說了太子無數的壞話?顧益純就是有什麽想法,也不想跟齊王合流。
仗著自己輩份兒高,顧益純往榻上一躲:“我乏了,你隻管隨意。”眼睛一合,他“假寐”了。
好一派自由灑脫的名士風範!
齊王幹瞪了一會兒眼,隻好無奈地下了榻,穿好鞋,對著耍賴的姑父深深一鞠躬。顧益純的眼睛打開一條縫兒,齊王的背影消失了,他翻了個身兒,放心大膽地真的睡了過去。
直到池之下班來問安。
顧益純就這麽躺著,懶洋洋地開口:“你怎麽那麽巧就翻出周二的事情來的?”
池之趴在顧益純身邊,樹起雙肘撐著腮,孩子氣地眨眼:“沒有周二還有周三,沒有周三還有陳五。”反正他總會找出一個來就是了。
顧益純右手往眼睛上一蓋:“看著你就頭疼,去見你師母,咱們吃飯了。”
於是池少年繼續當他的好少年,勤勤懇懇工作,認認真真學習,並且成為被鄭黨大老們看好的一顆政治新星。